优质杞人忧天 文言文朗读(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朗读)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科普 /  2023-05-09 09:50:02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杞人忧天 文言文朗读(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朗读),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9178个字,大小约为85KB,预计浏览完需要48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福清话词典

福清话词典


《福清方言词典》



一、


陈则东,笔名梦庵。福建福清人、剧作家、国家二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福州市“十佳”文艺工


二、


前 言


我对福清方言产生兴趣,始于20年前。


20年前,我离开讲台,走向舞台,玩起闽剧来。从此,便与方言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担任编剧之日起,我就离不开《戚林八音》,还有《美全八音》。


《戚林八音》由戚参将八音和林碧山字义二书合订而成。我只用戚参将八音一书,不及林碧山字义。为叙述方便起见,仍称《戚林八音》。


由于《戚林八音》和《美全八音》都是福州方言韵书,福清人只能参考使用,不能照搬。因此,我便萌发了编撰一部属于福清人的辞书的冲动。


另一个让我产生这种冲动的原因则是“杞人忧天”。福清的年轻人可以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宏篇巨著,然而,却少有人能用方言准确地读完一篇短文。福清人说不准福清话,甚至不会说福清话,乍听起来,匪夷所思;细细一想,并非谵语。任其下去,福清方言将自行消亡,而蕴藏在福清方言中的大量的文化信息亦将一起消亡。也许,这不是危言耸听。


再者,我在审阅剧本时发现,有一些


于是,我便以福清人的视角,首先对《戚林八音》进行肤浅的探索。《戚林八音》成书于明季戚继光入闽抗倭时期,年代较早,谬误不少。李如龙先生、王升魁先生对《戚林八音》做了详尽的校注。尽管如此,窃以为,《戚林八音》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其一,《戚林八音》只便于循音觅字。反之则难。


其二,《戚林八音》释义,多是以字解字,过于简略,不尽如人意。


其三,《戚林八音》中诸多僻字,对于福清方言,已无实用意。


其四,《戚林八音》中尚缺某些福清方言常用字。


虽然《戚林八音》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它仍然不失为一部可供福清人参考的方言辞书。


我便以《戚林八音》为基础,兼顾《美全八音》,编纂《福清方言词典》。


首先,根据福清方言的需要,对《戚林八音》中的单字,重新筛选,删去没有实用价值的单字,增加常用字。所增单字,不辞探赜索隐之苦,引经据典,使之言之有据,以免杜撰之嫌。


其次,所选单字,同时标注普通话和福清方言的读音,既注意方言,也不忘共同语。


第三,所选单字,按福清方言的需求注释。方言字义详尽,通用字义从简。


第四,尽量收入福清方言词语,并用普通话注释,以便使用者对福清方言有更多的了解。


第五,增设《部首检字表》《难检字笔画索引》,方便使用者检索。


按照上述既定方针,我耗时十载,数易其稿,始具规模。


《辞海》编委金文明先生曾经引用西方某学者的话说:如果一个人被判了死刑,不要处决他,让他编辞典去!编辞典是一个苦不堪言的事情,没有名利可图。


我自判“死刑”,自讨苦吃。然而,我却乐此不疲。值得庆幸的是,这项工作得到福清市有关领导的关心,得到语言专家梁玉璋教授、王昌茂教授的指导,也引起福清籍华侨的关注。


我不是语言学专家,编撰辞书,难免力不从心,谬误在所难免。我期待着有热心于福清方言的语言学家,编一部成熟的《福清方言词典》,以造福于福清人民。


玉融 陈则东


2006 年 12 月


注释


(1)笔者不是语言学专家,录不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二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交流寓言故事,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受到启发和教育。


2.学会分类整理词语,培养积累词语的能力。


3.培养把句子写完整的能力;学会写通知。


4.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积累寓言故事,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受到启发和教育;培养把句子写完整的能力;学会写通知;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板书:交流平台)


1. 同学们一定读过很多寓言故事,谁来说说你都读过什么寓言故事?(《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板书:寓言故事)


2.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如《守株待兔》告诉我们,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谁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则寓言故事说说其蕴含的道理?(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议,可以进行补充发言。)板书:读寓言 明道理


3.鼓励学生介绍有寓言故事想到的生活中的人和事。


1.按照提示,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


(1)故事名称:



(2)主要内容:




(3)蕴含的道理: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板书: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1)课件出示:


①源源不断 念念不忘


②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2)学生读词语,说说两组词语的特点。(①叠词:AABC ②无……无……)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词语,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①源源不断 念念不忘 津津有味 炯炯有神


窃窃私语 欣欣向荣 栩栩如生 喋喋不休


默默无闻 滔滔不绝 津津乐道 息息相关


历历在目 彬彬有礼 亭亭玉立……


②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无时无刻 无影无踪


无穷无尽 无缘无故 无拘无束 无法无天


无依无靠 无情无义 无牵无挂 无声无息


无亲无故 无大无小 无头无尾……


2.句子练习。


(1)课件出示: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你真是急死我了!”


②“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把句子补充完整。


(3)小组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板书:写句子 要具体)


(4)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小结。


①他紧皱眉头,大声说:“你真是急死我了!”


瞪大眼睛,吼道:“你真是急死我了!”


②“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高兴地说。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兴奋地大喊。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手舞足蹈地喊叫着。


……


2.照样子写词语。


①源源不断 念念不忘




②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3.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他紧皱眉头,大声说:“你真是急死我了!”


:“快走哇,要迟到啦!”


(2)“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兴奋地大喊。


“我终于考了100分!”弟弟


三、学写通知。


1.了解通知的写法。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通知,完成填空,了解通知的内容和格式。


①时间:


②地点:


③参加人:


④事情:


⑤通知人:


⑥通知时间:


(2)互相交流,了解通知的格式:通知属于应用文,应用文有严格的格式,第一行正中写上“通知”二字;第二行起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内容;右下方写清楚下通知的单位或个人。(板书:内容全 严格式)


2.学写通知。


(1)学生根据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话题写通知,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利用投影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① 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通知


明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请各班班长到总务处领取新校服。


育英小学总务处


2018年3月7日


② 通知全班同学参观博物馆。


通知


4月9日下午3点,三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去参观博物馆,请带好照相机、笔记本、钢笔等物品,提前10分钟到操场集合。


英才小学三年级一班大队部


2018年4月8日


4.请写一则通知,通知全校参加歌咏比赛的同学到音乐教室集合,参加彩排。








四、作业:积累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学习“书写提示”:学写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


1.课件出示:艳 植 舞 最 静 霜 扁 集


2.互相交流找到这写字的特点。(横画或竖画较多)


3.互相交流书写这样的字应注意什么?(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板书:横竖画 避拥挤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艳”“最”。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利用投影展示优秀作品。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


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板书:多读书 善积累)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小组展开朗读比赛。


2.讲述故事,简单理解,把握寓意。


(1)小组同学选择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词语,交流了解寓言故事,弄清故事的寓意。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5.写几个自己积累的包含寓言故事的成语。








三、学习“快乐读书吧”。


1.谈话激趣:著名儿童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板书:小故事 大道理)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


3.课件出示:


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见他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草。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邻居街坊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却忘了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客人。假如这个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4.学生朗读,说说寓意。(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5.教师小结:这个故事根据《汉书·霍光传》相关内容改写。


6.课件出示:(学生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古代寓言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古代寓言》是2009年1月1日吉林美术出版社的图书,


7.推荐阅读: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大部分为动物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一书,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创作的203篇寓言。这些寓言有着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蕴含着他自己的以及从父辈们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实际经验。他的寓言都以诗体写成,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常借动物和植物的形象,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刻画社会上各种人物的复杂性格,抒发自己的民主思想,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8.互相交流:怎样读好寓言故事?(想要读懂内容,在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9.学生自由阅读课本31——32页的内容。




四、作业:阅读寓言故事,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二


交流平台 读寓言明道理


词句段运用 写句子要具体


学写通知 内容全严格式


书写提示 多笔画避拥挤


日积月累 多读书善积累


快乐读书吧 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反思]


今天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二的教学,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反思。


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问题。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向民主、宽容。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观点要给予尊重,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发展的潜力,要理解他们的不足,尽量采取表扬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独立学习,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方法。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热爱语文,热爱语言文字。精彩美妙的课堂,使每个汉字的灵性跃然于课堂之上,使孩子们体验情的激发,美的熏陶,理的启迪。在感受艺术的同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使孩子们喜欢热爱这简洁优美的文字。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词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字词句的感性世界”,让学生成为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用色彩丰富字词句教学,用色彩装扮语文课堂,我们会看到另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答案:


1. 自相矛盾 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自夸他的矛能刺穿所有的盾,又自夸他的盾能档住所有的矛。当别人问他用他自己的矛刺他自己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便无法回答了。 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2. ①源源不断 念念不忘 津津有味 炯炯有神 窃窃私语 欣欣向荣 栩栩如生 喋喋不休 默默无闻 滔滔不绝 津津乐道 息息相关 历历在目 彬彬有礼 亭亭玉立……


②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无时无刻 无影无踪 无穷无尽 无缘无故 无拘无束 无法无天 无依无靠 无情无义 无牵无挂 无声无息 无亲无故 无大无小 无头无尾……


3. (1)他双目瞪圆:“快走哇,要迟到啦!”


(2)“我终于考了100分!”弟弟眉飞色舞地大声嚷着。


4.


通知


5月27日下午3点,清华园小学参加歌咏比赛的所有同学到音乐教室集合,参加彩排。


清华园小学德育处


2018年5月26日


5.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七上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


第22课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伊索寓言》


一、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作家。奴隶出身,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流传于世。


二、文体知识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三、作品简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


《伊索寓言》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大部分为动物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些寓言故事将生活中的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都蕴含在短小精悍的故事之中,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四、学习目标


1. 通过多种描写形式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点。


2.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准确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编、续编寓言的方法。


五、字词积累


赫(hè)拉 宙(zhòu)斯 庇(bì)护 粘(zhān)住


六、知识拓展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相关的古希腊神话人物:


(1)宙斯: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赫拉: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3)赫尔墨斯,又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七、整体感知


1.人物性格:


(1)赫尔墨斯的性格:赫尔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出他爱慕虚荣的性格;赫尔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赫拉的值多少钱。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2)蚊子的性格: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胜对方,所以他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2.两则寓言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3.比较两则寓言的艺术特色: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采用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遇到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语,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多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蚊子和狮子》构思尤为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人们不常见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以为是吹牛,再一看,还真不假。人们常见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但是蚊子刚刚战胜狮子,正把自己看得无敌于天下时,却被打败了,这反而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再一想,却又毫不奇怪。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一、学习目标


1.朗读、翻译并背诵语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二、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三、相关历史名人——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四、课文及译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五、课堂小结


《穿井得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察传》。“察”即细查明辨,“传”即传闻。《穿井得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有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挖出了一个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杞人忧天


《列子》


一、作品简介


《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其书发扬黄老之幽隐,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课文及翻译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注释:


⑴杞:春秋时期国名,在今河南杞县。


⑵崩坠:崩塌,坠落。


⑶身亡(wú)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通"无"。寄,依附,依托。


⑷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担心。


⑸晓:开导。


⑹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⑺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


⑻果:如果。


⑼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邪: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⑽只使:即使。


⑾中(zhòng)伤:打中击伤。


⑿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⒀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⒁四虚:四方。


⒂躇(chú)步跐(c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跐,踩;蹈,跳。


⒃行止:行动和停止。


⒄奈何:为什么。


⒅舍然:释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三、课文小结


这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它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


在语言表达方面,这则寓言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




注:本文由初中语文(chuzhongyuwen100)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古代148个常用典故「下」:读史可以明智,智慧就是力量


75 润笔


隋郑译与隋文帝杨坚有同学之谊,且有定策之功,封沛国公,位上柱国。但郑译贪财收贿,官声极坏,为宪司所劾除名。但文帝念旧,仍授为隆州刺史。因病请回京,文帝在醴泉宫召见郑译,面谕复沛国公、上柱国爵位,并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侍臣高熲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隋文帝听后大笑。润笔或以金钱,或礼品。如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说:“王元之(禹偁)任翰林,尝草夏州李继迁制,继迁送润笔物数倍于常。”《归田录》卷又说:“蔡君谟(襄)既为余书《集古录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劲,为世所珍。余以鼠须栗尾笔、铜绿笔格、大小龙茶、惠山泉等物为润笔。”明清以后,大抵以金钱为润笔,卖文鬻书,均有润格,按价付酬。(典见《隋书?郑译传》)


76 檄愈头风


古代征讨时,晓喻敌方及军民之文告称檄,常委文章高手为之。汉末陈琳为建安七子之一,初事袁绍,袁绍攻曹操时,曾作檄文之,在叙曹操父祖丑行时,文词骏利。袁绍败后,归曹操。曹操虽责檄文中罪及父祖,但因其才华而不咎既往,委记室,命草拟檄文。陈琳作檄文,草稿先呈曹操核阅。曹操有头风病,一日正病发,卧床读陈琳所作,霍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其文字之动人如此。小说《三国演义》将曹操阅檄文头风顿愈一事移植为即读陈琳代袁绍所作檄文,与正史稍有出入。后常以檄愈头风誉他人诗文之警辟。如唐元稹《酬李六醉后见寄口号》“顿愈头风疾,因吟口号诗”,即用此典。(典见《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陈琳传裴注引《典略》)


77 诗肠鼓吹


南朝宋代画家戴颙,春日携双柑斗酒外出。人问何往,答云:“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双柑”,即双环的大酒壶;“双柑斗酒”指游春所携酒食,后来演化为游春代词。而“诗肠鼓吹”即指黄鹂的鸣声可激发人的诗思。(典见《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传》)


78 力透纸背


颜真卿为著名的书法家,其《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中,称赞张旭的书法:“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故后以“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又用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造语精警,如清赵翼评陆游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典见《颜鲁公文集》及《瓯北诗话》)


79 夭桃秾李


《诗经》中咏男女婚嫁之诗歌极多,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中以桃花茂盛艳丽的色泽,比喻年轻女子的貌美,并预祝女子嫁后必将给夫家带来幸福。又如:“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秾”,繁盛之意。诗言周王之女下嫁齐侯之子,新人光彩照人,有若桃李之花。后因以喻少年俊俏的新郎新娘。如唐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星昴殷冬献吉日,夭桃秾李遥相匹。”(典见《诗经?周南?桃夭》、《诗经?召南?何彼秾矣》)


88 干卿底事


南唐中主李璟,与中书侍郎冯延巳均工词,李璟有《浣溪沙》一首,其佳句为“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冯延巳有《谒金门》一首,其佳句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日,中主戏谓冯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冯延巳即应曰:“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当时以君臣问答为佳话。后人遂以“吹皱一池春水”或“干卿底事”,用以责人多管闲事。(典见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


89 依样画葫芦


陶彀博学强记,善文词。在后晋时,已任知制,草拟诏令文书;历后汉、后周,均居显职。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中禅位,仓促间未有禅文,陶彀在旁,探怀出禅文进呈,说:“已成矣”。太祖以此甚薄其人。入宋,官翰林学士,有人在太祖面前推荐,言陶彀效力甚多,应提拔。太祖笑道:“颇闻翰林草制,皆捡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陶彀知后,乃在翰林院壁上题诗说:“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后人因以“依样画葫芦” 比喻模仿套用,因袭他人。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中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依门傍户,依样画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典见《东轩笔录》、《续湘山野录》、《孔氏谈苑》)


90 取青妃白


唐代古文学家柳宗元主张为文须博采众长而自铸伟词,反对盲目崇古和模拟剽窃,曾针对当时文章流弊言:“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妃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而以为辞者之读之也,其大笑固宜。”妃音配,与配同意;取青妃白,指取青色配白色,比喻东剽西窃,以卖弄文学技巧为能事。清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区区者乎!”也作“抽青妃白”,如金元好问《送诗人秦略简夫归苏坟别业》诗:“昨朝见君临水句,乃知抽青妃白非诗人。”(典见《柳先生集?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91 覆瓿


西汉扬雄仿《易经》和《论语》,作《太玄》、《法言》两书。刘歆见之,谓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意即说:“此等作品实为白费精神,如今士人有官禄者,《易经》尚且不能通晓,谁去读《太玄》?此等书将来只好被人盖酱罐罢了。”晋代诗人陆机在洛阳,闻左思作《三都赋》,致其弟弟陆云函,讥笑说:“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覆瓿”与“覆酒瓮”,本用以讥笑别人的文章,后常用来自谦作品的不登大雅,无甚价值。(见《汉书?扬雄传》)


92 藏拙


南朝诗人徐陵,为当时宫体诗的重要


93 点睛


晋代大画家顾恺之作人物像,或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犹今吴语“这个”。意思是人体其他部份画得美一点或丑一点无关紧要,不是画的灵魂,传神逼真之处,正在这一点(眼睛)上。他曾在瓦官寺北殿画维摩洁像,画终将欲点眼时,对寺僧预言,“此画一点睛,不出三日,观赏者毕至,可得百万钱布施。”画像揭幕后,所得布施钱果然大大超过此数。又相传南朝梁时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龙四条,均不点睛,谓如点睛,龙即飞去。寺人不信,再三恳求。张僧繇点睛后,果然雷电破壁,两条点睛的龙腾云飞去。后常以“点睛”比喻行文中神情飞动的警句或文中要旨。(典见《世说新语》、《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


94 颊上添毫


东晋画家顾恺之曾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毛。人问其故,答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观者经细品,更觉添此三毫神采较为未添时格外生色。后人因以“颊上添毫”喻文章一经润饰而更为得神,或形容文笔描摹生动传神。(典见《晋书?顾恺之传》、《世说新语?巧艺》)


95 郑家诗婢


东汉儒学大师郑玄以笺注儒家经典著名,如历代作为正统的《诗经》读本“毛诗郑笺”,即是他的解经之作。他家中的奴婢也耳濡目染,知书识礼。郑玄曾使唤一婢,因不称意,准备责打。后者刚要申辩,郑玄大怒,命人将她推倒在泥地中。另有一婢见之,问道:“胡为乎泥中?”(《诗?鄘风?式微》中句)该婢答道:“薄言往诉,逢彼之怒。”(《诗?郑风?柏舟》中句)两婢的一问一答,都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后因以“郑家诗婢”形容一门风雅,婢仆知书。(典见《世说新语?文学》)


96 酒脯祭诗


中唐诗人贾岛,一生仕途失意,穷愁潦倒。其为诗以苦吟闻名,致力于锤炼而归于“平淡”,盖意在矫正当时浮艳的诗风。贾岛对平生所作异常珍惜,每年除夕,必将一年所作诗,置于几案之上,以酒肉为祭,焚香再拜,口中念词祝祷。祭毕痛饮,长歌而度岁。宋代诗人戴复古《壬寅除夜》诗有句云:“社陵分岁了,贾岛祭诗忙。”(典见《云仙杂记》引《金门岁节》、《唐才子传》)


97 光风霁月


宋代理学大儒周敦颐品行高洁,为世人所称道。黄庭坚《濂溪诗序》中说:“春陵周茂叔(敦颐)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以天朗气清时的煦风与雨过天晴后的明月比喻他的品格气度。亦有用以比喻政治清明或太平盛世。如《宣和遗事?元集》:“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典见《豫章集》)


98 止(只)谈风月


南朝梁时,徐勉官至左仆射中书令,为梁武帝掌书记,参与朝章仪制及中枢机要的议策,又善属文,著述极丰。他曾与人夜集,有虞某者亦参与其间,谈话中,虞某以谋官事相求,徐勉立即收敛笑容,正色说:“今夕止(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当时人都佩服他的清正无私。“止谈风月”意即只宜谈自然风光及无关紧要之事。后来用作制止别人谈当时不宜议论的话题的词语。(典见《梁书?徐勉传》)


99 金谷酒数


晋代石崇,拥资巨万,富埒王侯。在洛阳西北郊外金谷涧中筑园,与达官贵戚游乐于其中,以豪侈相尚。金谷夜宴之时,往往赋诗述怀,凡不能诗者,按例罚酒三斗。后便以“金谷酒数”作为宴席上罚酒三杯的代称。李白《春夜宴从北桃李园序》中,有“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语,即本于此。(典见《世说新语》)


100 《汉书》下酒


宋代诗人苏舜钦嗜酒,寄居岳丈杜衍家,夜读时每需饮一斗,亦不需下酒菜肴。杜衍遣人暗中伺察,当晚苏舜钦读《汉书》,读至张良椎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时,拍案叹惜道:“惜哉,此击之不中也!”言讫,满饮一大杯。继读至张良投奔刘邦,言“此天以臣授陛下”一节时,舜钦又拍案叹道:“噫,君臣相遇,何其难也!”说罢,又满饮一大杯。杜衍闻后大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后因以“《汉书》下酒”喻文人豪爽及倾心读书之佳语。清孔尚任《桃花扇?借戏》“且把抄书赐教,权当《汉书》下酒吧”即用此典。(典见《中吴纪闻》)


101 人日鸟


南唐王建封,粗鄙无文,而喜附庸风雅。其族子自他人处得《动植疏》一篇,文中讲述经营花草鸟之事。王建封见而喜之,请人抄录一份。文中有涉及养鸽一段文字,因抄手誊写错误,将“鸽”字分拆成三,讹作“人”、“日”、“ 鸟”。王建封不辨正误,以为”人日鸟”即鸽之称。古来风俗,正月初七为人日。后凡人日宴客时,王建封必在席上具烧鸽一味,盖以人日食“人日鸟”,恰合节令时宜。时人引为笑谈。后因以“人日鸟”比喻无知无识而强作解人。(典见《清异录》)


102 曲高和寡


战国末,宋玉为楚襄王文学侍臣,为人毁谤。楚襄王问道:“先生难道有行为不检点之处吗?何以旁人颇多议论呢?”宋玉答道:“有人在国都唱歌,开始唱俗曲《下里》、《巴人》,都城中应和者数千人;再唱高深一点的《阳阿》、《薤露》,都城中应和者数百人;到唱更高深的《阳春》、《白雪》时,都城中应和者不过数十人;乃至唱最高深最美妙的歌曲时,都城中应和者仅数人而已。所以曲越高和者越少。”后世因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行、作品高超,知音难得或难以企及。如三国魏阮瑀《筝赋》:“曲高和寡,妙伎难工。”而“阳春白雪”也成了高雅作品的代称。(典见宋玉《对楚王问》)


103 斗酒学士


初唐诗人王绩,隋大业间举孝廉,唐朝建国后,王绩应高祖征招,待诏于门下省。旧例,待诏每日官府供酒三升。王绩性嗜酒,语其弟王静曰:“待诏虽俸薄,便三升好酒可恋。”侍中陈叔达得悉后,破例将王绩的酒增为每日一斗。王绩遂得”斗酒学士”之称。(典见《东皋子集?序》《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


104 嘲风咏月


“嘲风咏月”指专写风花雪月、内容贫乏之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白氏《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亦有句云:“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主张诗文重视现实,为时而作,对“嘲风咏月”之作持贬斥之意。南唐后主李煜为宋降臣后,供职翰苑。宋太宗一日去翰苑,见南唐的旧臣在上而后主李煜在下位,侍臣说:“不能修霸业,但嘲风咏月,今日宜矣。”此时指不修德业,专务文词消遣而误大事,含意虽同,而贬斥益甚。(典见《白氏长庆集》、《类说》引《见闻录》)


105 名下无虚士


隋文帝开皇四年冬,杨坚派著名诗人薛道衡出使陈朝。古代交通不便,薛道衡到达陈朝首都建业(今南京市)时,已是次年的正月。正月七日为人日,陈朝大臣设盛宴相待。席间,薛道衡应主人之邀,以“人日”为题作诗,开口吟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闻此二句,大臣中有人窃窃私议,嫌其诗意浅拙无文。薛道衡续道:“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两句表达诗人当时身份、感情和时令,委曲尽致,巧而不纤,实为佳作,满座为之折,纷纷惊叹:“名下固无虚士!”意即“名不虚传”,后常以此语喻才学能副其名声者。(典见《隋唐嘉话》)


106 六马仰秣


古代传说:孟子游说齐宣王,齐宣王不悦,孟子就教于淳于髡,淳于髡认为孟子的言辞没有吸引力,不能打动宣王。因谓:古时瓠巴操瑟,水底游鱼纷纷游至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正在吃草的马匹也停止进食,仰头欣赏。动物尚且为美妙的乐声所吸引,何况君王?后因以“六马仰秣”(也有作”匹马”者,秣,马食的草料,此处作动词,食草料;仰秣,意指不食草料而仰头倾听)喻音乐的美妙动人。(典见《韩诗外传》、《淮南子》、《荀子》)


107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遥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亦指乐曲绝妙。如董解元《西厢记》有“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句。明冯梦龙编《警世通言》中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小说一篇。(典见《列子?汤问》、《吕氏春秋?本味》)


108 悬梁剌股


战国时辩士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形容枯槁,面目黎黑,回到洛阳遭家人的冷遇:妻不下衽(织机),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为此,他发愤苦读,研究兵书《太公阴符》,夜以继日。每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最后终以合纵之说,佩六国相印。汉代孙敬,极好读书。曾编织柳条以写经书,闭户日夜诵习。被人称之为闭户先生。夜间倦极思睡,以绳索系发,悬于屋梁之上,遇瞌睡低头,即可被拉醒。后因以悬梁刺股喻刻苦自学。如梁任昉《答陆倕感知己赋》“时坐睡而悬梁,裁据梧而锥幄”,即用此事。(典见《战国策?秦策》,《太平御览》引《楚国先贤传》等)


109 藜杖吹火


西汉末著名学者刘向,当时称硕儒。校宫延藏书于天禄阁,专精覃思,废寝忘食。一日夜间,忽见一黄衣老人,以藜茎杖直扣阁门而入。见刘向暗中独坐,专心诵书,乃以口吹杖端。一时,杖端火烂然,光耀人眼。老人因用杖头火照刘向,对向演述不见于文字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以前之事,并口授以《洪范》五行之文。刘向当即撕下衣带一一记之。老拂晓方离去,问其姓名,则曰:我是太乙之精,闻金卯之姓(刘也),有博学者,下而观之焉。后因以藜杖吹火喻专心学问乃得神助。明何景明诗“但求藜杖火,不羡夜明珠”,即用此典。(典见《拾遗记》)


110 乐此不疲


史载东汉光武帝刘秀每日视朝,日落才罢;又常与公卿百官讲论经理,夜半方寐。皇太子见其勤劳不怠,曾谏曰: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光武帝道:我自乐此,不为疲也。又唐代张文琮酷爱书法,笔不释手,子弟劝其休息,他说:吾好此,不为倦。后人因称耽乐其事、不觉疲倦为乐此不疲。(典见《后汉书?光武帝本纪》《新唐书?张文瓘传》附张文琮))


111 乙夜观书


唐文宗李昂即位后,励精图治,企图依靠李训、郑注等过臣,内除宦官专政,外息牛李党争。每天朝罢,展读群书,读史到昏君谗臣,不禁扼腕叹息;对明君善政,则赞叹推崇。曾对左右侍臣曰:“若不甲夜亲事,乙夜览书,何以为人君耶?”甲夜,指初更时分;乙夜,指二更时分。后遂称夜读为乙夜观书,也称作乙览。如刘克庄诗:“学徒谁是单传者,史稿曾经乙览无?”(典见《杜阳杂编》)


112 凿壁偷光


西汉匡衡少年时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夜读无烛。邻舍每晚点烛,但烛光照不到他家中。于是匡衡凿穿墙壁,使邻家烛光照入,以书映光而读。由于刻苦攻读,后来他终于成为西汉有名的经学家,以说《诗经》著名于世。汉元帝时还官至丞相,封乐安侯。后世就以凿壁偷光为家贫苦读之典,如唐骆宾王《萤火赋》:“匪偷光于邻壁,宁假辉于阳燧。”唐独孤铉并有《凿壁偷光赋》,称颂此事。(典见《西京杂记》)


113 升屋读书


南齐人江泌,家贫。他白昼斫木作屐为生,夜间以月光映书苦读不辍。夜深月影斜移,乃手持书卷就月而读,甚至因乏已极,竟从屋顶上跌坠,仍复再登。如此积年,学问大进。后齐武帝命他任南康王萧子琳的侍读。明人解缙诗:“江郎升屋得升堂。”升堂用《论语?先进》典,喻学业入门。“江郎升屋”即用江泌事。(典见《南史》及《南齐书?江泌传》)


114 左图右史


唐杨绾少聪慧。四岁时亲宾宴集,各举座中物,包括平上去入四声者呼之。诸宾未言,绾应声指铁树灯曰:灯盏柄曲,恰合四声,一座皆惊。及长,好学不倦。史称其常独处一室,左图右史,凝尘满席,澹如也。形容其案前置满书藉,沉浸其中,居所满积尘灰,亦不以为意。后因以左图右史喻积书盈室,可供研读。如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叙》云“乃设精舍,颜曰诂经,背山面湖,左图右史”,即用此意。(典见新、旧《唐书?杨绾传》)


115 坐拥百城


南北朝时后魏李谧,自幼好学,博览典籍。平生无意于仕途,日以读书游览山水为乐,屡征不就,闭门绝迹,将家中财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并细加审订删削,经其手订的书达四千卷之多。他有一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而百城?”意思说:大丈夫只要拥有书籍万卷,何必一定做南面而坐、管辖百城的长官。后因以坐拥百城喻人藏书之富与爱书的嗜好。(典见《魏书?李谧传》)


116 夜咏达旦


顾恺之为东晋时的大画家,亦工诗文,对艺术的追求往往超出常情,被称为顾痴,时人以其才绝、画绝、痴绝为三绝。安帝义熙间,他任散骑常侍,居处与谢瞻(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族兄)毗邻。顾恺之常在夜间月下,反复吟咏自己的诗作,谢瞻则常隔墙赞叹称好。顾恺之见谢瞻赏识,吟咏愈力,乐而忘倦。时至夜深,谢瞻力不能支,昏昏欲眠,为不使顾恺之扫兴,睡前特专请一人,代己与顾恺之应答。而顾恺之诗兴方浓之时,竟毫不觉察,咏诵达旦而止。此事当时即传为佳话,并为后世文人艳传。(典见《晋书?顾恺之传》)


117 孔壁


汉鲁恭王刘馀口吃,不善言辞,性豪奢,肆意大兴土木,建楼造殿,广辟园林。汉武帝时,刘馀下令毁孔子旧宅,以扩建宫室。相传因壁中有钟磬琴瑟之声,入未敢尽毁,其时,匠人在孔宅夹壁中发现《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古文经籍多种,全以先秦古篆书写。后因以孔壁为收藏经典之所。如元柳贯《尊经堂》诗“济南耆言出,孔壁发神秘”,明顾清《谒文文山祠》诗“貂蝉不改崖山制,金石惟闻孔壁音”,均用此事。(典见《汉书?鲁恭王传》、《说文解字叙》及《汉书?艺文志》等)


118 元日花雪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2)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因事下殿,积雪满衣冠,回殿奏陈,武帝以为祥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花雪,即霰,亦即雪前先降下的雪珠,《诗经》中“有先集维霰”之句,《韩诗》解“霰”为“英”,英即花瓣。沈约据以解作“花雪”。宋明帝《帝图颂》“甘露降和,花雪表年”,梁简文帝《谢东宫赐裘启》“地卷朔风,庭留花雪”,均用此典。(典见《宋书?符瑞志下》)


119 立雪程门


禅宗二祖慧可初次参见菩提达摩(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夜间适逢雨雪交加。但他从师心切,不为所动,恭候不懈。至天明,积雪已没及膝盖。菩提达摩见其求道诚笃,终于收他为弟子,授予《楞伽经》四卷。唐方干《赠江南僧》所云“继后传衣者,还需立雪中”,即咏此事。我国古代崇儒,佛家故事流传不广,另有儒者立雪故事,则为世所广传,即宋代学者杨时事。杨时被尊为龟山先生,通经史,能诗文。早年中进士后调官不赴,远从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为师。一日往谒程颐,程颐方暝目而坐,杨时与同学游酢侍立一旁。及至程觉醒,二人鹄立多时,门外积雪已一尺。谢应芳《杨龟山祠》诗,有“卓彼文靖(杨时死后谥“文靖”)公,早立程门雪”句,正指此。后遂以“立雪程门”喻尊师重道之诚。(典见《景德传灯录》、《宋史?杨时传》)


120 一字诗


古代文人重视诗文语句的锤炼,常常为了一句一字而反复琢磨,一再推敲。杜甫诗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所谓“呤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均极能表明诗人在语言上所下的功夫。晚唐诗僧齐己作《早梅》诗,前四句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暧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诗成后,自觉尚不满意,就求教于郑谷,郑谷将“数”改为“一”,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后人因称改一字而使全篇生辉者为一字师。(典见《五代史补》


121 笔扫千军


唐天宝十四载(755)春,杜甫曾作古风《醉歌行》,安慰落第归来的从侄杜勤“暂蹶霜蹄未为失”,并赞赏其文章和书法:“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意言其文势浩翰,章法雄浑。后因以“笔扫千军”喻书法卓绝或诗文雄键刚劲。如元无名氏杂剧《苏子瞻醉写赤壁赋》中说:“韩吏部,李翰林,他两个文施翰墨,笔扫千军。”(典见《杜工部集》)


122 才高八斗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以善于刻画自然景物著称,是山水诗派的创始者。曾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生前封陈王,死后谥号思,故世称陈思王。他的文学才能,为当时和后世所推重。所以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又对曹植作了高度的评价。后人因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隐《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又唐徐夤《献内翰杨侍郎》:“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典见《南史?谢灵运传》,《释常谈》)


123 夺锦才


武则天曾游洛阳龙门,下诏令众臣赋诗,先成者赏赐锦袍。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以锦袍赐之。未几,宋之问诗亦成,武则天吟赏不止,以为宋之问诗高于东方虬,令人将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赏与宋之问。后人因以“夺锦才”喻指才识超群之士。明高启《谢赐衣》中“惭无夺锦才”句,用典本此。(典见《隋唐嘉话》、《新唐书?宋之问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24 倚马可待


东晋时桓温率部北征,参军袁虎随行。袁虎因故失去桓温信任,被免去参军职。时军中需发布紧急文书,一时无人拟草,桓温宣袁虎前来,令他倚在马前立刻写出。袁虎手不辍笔,顷刻立就,共写了七张纸,洋洋洒洒,观者无不惊叹其才,连桓温也频频点头称赏。后因以“倚马可待”喻文思敏捷。如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典见《世说新语?文学》)


125 七步成诗


三国时杰出诗人曹植,自幼富于才华,曾深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同母兄曹丕称帝后,挟嫌猜忌,时加迫害。曹丕曾命他于七步中作诗,不成则行大法,曹植应声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以“煮豆燃萁”为喻,指责曹丕手足相残。曹丕听后深为惭愧。后因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逼,又以“七步成诗”称人的文思敏捷。(典见《世说新语?文学》)


126 八叉成诗


晚唐诗人温庭筠,词藻艳丽,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唐代科举重视诗赋律对,温庭筠每入试作赋,只须叉手(两手相拱)沉思八次,即可吟成八韵,故而人称“温八叉”。另说温庭筠应试时,从不起草,往往双手笼袖凭几,一吟即成一韵,故称为“温八吟”。后人即以“八叉”喻才思敏捷。明解缙《赠虞生》诗“文章倚马待,诗句八叉成”,即用此典。(典见《北梦琐言》、《唐摭言》、《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27 击钵催诗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虽为皇室亲贵,却礼才好士,常在夜间邀集才人学士欢聚,饮酒赋诗,刻腊烛限时成篇,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时萧文琰、丘令楷、江洪等人在座。萧文琰以为烧寸烛吟四韵并非难事,就与丘、江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钵声一止,诗即吟成。后因以“击钵催诗”喻诗思敏捷。宋陈师道有“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击钵催”句,即用此典。(典见《南史?王僧儒传》)


128 长安居大不易


白居易是唐代卓越的大诗人,他年青时期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为了找名人揄扬、引荐,曾经携诗卷,拜谒前辈诗人顾况。顾况见名刺,上书“白居易”,蹙眉作谐语道:“长安百物昂贵,居大不易。”旋展读诗卷,其第一首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起四句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质而不俚,形象鲜明,富于哲理。顾况不禁大为赞许,笑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从此大为推荐延誉,白居易因之声名大振,不久考取了进士。(典见《幽闲鼓吹》、《唐摭言》、《唐才子传》)


129 探骊得珠


骊珠,古代传说长于骊龙颔下,而骊龙又遨游于九重深渊之下,甚难获得,故价值连城。唐代中叶,元稹、刘禹锡、韦楚客等到诗人白居易家聚会,约定各赋《金陵怀古》一首。刘禹锡先成,于是白居易说:“四人探骊,子先获珠,所余麟角何用?”于是三人均弃笔罢作。后遂以“探骊得珠”比喻吟诗作文能得命题精蕴。罗隐《谢郑长官启》“镂笔才清,探骊介重”,即用此典。(典见《庄子?列御寇》、《鉴戒录》、《古今诗话》)


130 压倒元白


唐宝历间,宰相杨嗣复在第宅大宴宾客,文士毕集,诗人元稹、白居易也被邀出席。席间,宾主赋诗唱和。众宾客诗均已成,惟杨汝士苦苦构思,完篇最迟。其诗曰“隔坐应须赐御屏,尽将仙翰入高冥。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再岁生徒陈贺宴,一时良史尽传馨。当年疏傅虽云盛,讵有兹筵醉醁醽!”元、白览后大为叹服。杨汝士宴罢归家,向家人大声曰:“我今日压倒元、白。”后人因称作品超过当时名家为“压倒元白”。宋人笔记载:范仲淹与章岷同赋诗,章诗先成,范仲淹览后叹曰:“此诗真可压倒元白矣。”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中有“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句,亦用此典。(典见《唐摭言》)


131 马迟枚速


西汉著名文学家枚乘之子枚皋,曾侍梁恭王为郎。后到长安,为汉武帝文学侍臣,枚皋不通经书,诙谐调笑,甚得武帝宠幸。常从武帝东,猎射嬉游之际,帝每有所感,即命其作赋。枚皋才思敏捷,受诏即成,所赋甚多。同时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佳于枚皋。梁代张率奉命作《待语赋》,梁武帝读后赞道:“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谓兼二子于金马矣!”金马,汉宫门名。后因以“马迟枚速”、“马工枚速”或“马迟枚疾”,喻文人才性各异。


132 擅场


后汉张衡曾作《东京赋》,赋云:“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以斗鸡场喻嬴秦以强胜弱,并吞六国,专拒一场。“擅场”一语,后遂引申为技艺才干高超出众,压倒全场之意。如杜甫《冬月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言吴道子之绘画造诣出众超群。唐驸马郭暧,曾邀集文士聚宴,大历十才子中之李端、钱起均在座。李端最先成,众人称妙,推为最工。时唯钱起不服,疑为预先有准备,要求李端以其姓“钱”字节为韵,即席再赋一首,李端援笔立成,较前所赋更工。郭暧遂奉名马、金帛等为酬,时人皆称是李端擅场。以后诗文评中,擅场一语,尤为习见。(典见《文选?二京赋》,《唐国史补》)


133 腹稿


初唐诗人王勃,少年时即有才名,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诗风清新,为文也沉雄博丽,冠绝一时,著名的《滕王阁序》就是他的脍炙人口之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传说他写文章,先把墨磨好,再以被子覆面卧床,然后起而疾书,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时人谓之腹稿。后常称下笔前的构思为“腹稿”。清赵翼《不寐》诗:“老来无寐夜景清,聊营腹稿待天明”,即用此典。(典见《唐语林》《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34 胸有成竹


北宋大作家苏轼不仅诗词文赋与书法各臻绝境,其绘画亦卓尔成家。苏轼之作画,师法于其表兄湖州画派开山人文同。文同字与可,以绘墨竹名世。苏轼既师法文同,故深悉其画竹之真谛,曾评绘竹之法,“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后遂以“胸有成竹”喻下笔或作事之前心中先须有完整概念,成为常用口头语。清沈德潜《说诗照会语》云:写竹者必有成竹在胸,谓意在笔先,然后着墨也。即论此事。(典见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35 口吻生花


唐著名诗人张祜,以擅作宫词为世所称。其《题金陵渡》绝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颇为时人倾赏。张祜平素作诗专心致志,耳目不旁鹜。当其苦吟觅句时,妻子家人进言全不答应。妻子责怪,张祜答道:“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后因以“口吻生花”喻吟诗得意,灵感方来。(典见《云仙杂记》卷五所引《白氏金锁》)


136 目送手挥


魏晋之际著名文学家嵇康所作《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四中,句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目送归鸿”,指眼睛追随天空中的飞鸟;“手挥五弦”,指挥动手指弹琴。后因以“目送手挥”比喻写作诗文书画时的从容尽意,得心应手,妙意双关。清人王士稹评作诗云“手拨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语即出此。(典见《嵇康集》)


137 掷地有声


东晋文学家孙绰以文才著称,曾作《游天台山赋》,辞致精工,写成后示友人范荣期,自诩:“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范荣期初犹不信,开卷披览,每念至佳处,就赞叹说:“应是我辈语!”后因以形容辞章优美。如唐李峤《赋》诗:“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又以掷地称人的才华之高,如宋王禹偁《重修山庙碑》:“惭非掷地之才,有玷他山之石。”(典见《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


138 良金美玉


唐人张说与徐坚论文,尝谓:“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用“良金美玉”比喻文辞的精美,也有比喻人品出众的。如唐徐夤《避世金马门赋》:“岂异严霜降处,难伤夫翠竹青松;烈火焚时,不损其良金璞玉。”又如,《宋史?黄治传》述宋孝宗语云:“卿如良金美玉,浑厚无瑕。”或作“精金美玉”,如宋代文豪苏轼《答谢民师书》“欧阳文忠公常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均用此典。(典见《旧唐书?杨炯传》、《新唐书?王勃传》)


139 洛阳纸贵


西晋作家左思,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初不为时人赏识。后来左思携此拜见当时的名士皇甫谧,皇甫谧阅后大为称赏,亲自为之作序,张载、刘逵也为《三都赋》作注,张华把左思誉为东汉著名辞赋家班固、张衡一流人物。班、张诸人均是当时文坛领袖,左思因此声名大振,他的《三都赋》也为豪门富家争相传抄,京都洛阳一时为之纸贵。后人因常以“洛阳纸贵”形容文章的广泛传播或被人推重。元稹《和观放榜诗》中的“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一联的上句,即用此典。(典见《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左思传》)


140 一字千金


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秉政,有家僮万人、食客三千。他命门客各著其所闻,汇集为《吕氏春秋》一书。书成,吕不韦令公布于咸阳城门,同时悬千金于其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千金。西汉时,淮南王刘安撰《淮南子》,亦仿效此法,悬千金以征求意见。后代遂以“一字千金”喻文学作品或书法的造诣深湛。如梁朝诗歌理论家钟嵘的《诗品》,称赞《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典见《史记?吕不韦列传》)


141 自出机杼


北魏车骑大将军祖莹,聪明好学,八岁便能诵读《诗》、《书》。祖莹读书每每夜以继日,父母亲怕他积劳成疾,禁止他夜读。古代燃火不易,祖莹每藏火于炉灰之中,遣走僮仆,俟父母安寝后,独自点灯烛夜读,乃至通宵达旦。祖莹后以才名拜官太学博士,与名士袁翻齐名。当时人称:“京师楚楚袁与祖;洛中翩翩祖与袁。”祖莹为文重独创,反对模拟剽窃,常谓:“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机杼,即织布用的梭子,是“织造”的代语。后因以“自出机杼”比喻诗文不依傍他人,能别开生面、匠心独运。(典见《魏书?祖莹传》)


142 黄绢幼妇


东汉邯郸淳作《曹娥碑》,蔡邕读之,大加赞赏,因在碑侧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不解此语之意。因问记室杨修是否理解。杨修答道:“解。”曹操命杨修且不解释,容他自作揣测。约行三十里后始解悟,乃命杨修记于别纸,修解说:“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妙’。外孙,女子也,于字‘好’。齑臼,受辛也,于字‘辞’。所谓‘绝妙好辞’也。”曹操所记亦同。叹说:“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因“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是“绝妙好辞”的隐语,后人以省文,单取“黄绢幼妇”喻指文辞优美。唐黄滔《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紫微今日句,黄绢昔年碑”,用典本此。(典见《世说新语?捷悟》)


143 雕龙


战国时齐人驺衍善谈天地自然之事,雄辩恢奇,颇动人心,梁惠王待以上宾,平原君拂席为敬,燕昭王拥帚扫除而迎,均极为礼敬。稍后有驺奭,采驺衍之术以纪文,甚得齐王嘉赏,命为列大夫,专营高门大屋为居处,以示尊重,以博能致天下贤士之名。国人因颂为“谈天衍,雕龙爽”。后因以“雕龙”比喻善于文辞。如《后汉书?崔骃传赞》说:“崔为文宗,世禅雕龙。”崔骃一家祖孙父子数代为文坛宗主,均以文辞名世。梁刘勰名作《文心雕龙》,亦取此意而命名。明蔡汝楠《寄华鸿山学士》诗:“才迈雕龙客,心齐失马翁”,也用此典。(典见《史记?孟子荀卿传》)


144 雕虫篆刻


西汉扬雄长干辞赋,曾献《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于成帝。至晚年,悔其少作。他在《法言》一文中称辞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劣作。雕虫篆刻,指“秦书”八体中的虫书、刻符二体,为童子初学所习课目,故扬雄称为“童子”之业,用以比喻雕章琢句是小技末道。后人贬斥辞赋,或表示自谦,亦常用“雕虫小技”一词。如李白《与韩荆州书》中,即有“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语。(典见《法言?吾子》)


145 屋下架屋


东晋庾阐字仲初,作《扬都赋》,呈给当时掌政的庾亮。庾亮因与庾阐是亲族,为了抬高这篇赋的身价,就说它可与汉代张衡的《两京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妣美。经他一推崇,人人竞写,京都为之纸贵。文学贵在创新,而《扬都赋》不过是摸仿之作,并无新意。因此谢安讥笑说:“此是屋下架屋耳。”同时人王隐也以“屋下架屋”评扬雄《太玄经》,讥其摸仿《易经》。故后人常以“屋下架屋”比喻事物的摸仿或重复。如《颜氏家训序》:“魏晋以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典见《世说新语?文学》)


146 傍人门户


宋代文学家苏轼喜戏谑,曾述一寓言云:桃符与艾人争执,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说:“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尔?”桃符怒,纷然不已。门神解之说:“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桃符为古代悬于门上避邪的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四字,为后世春联的前身,每年元旦更换。艾人为端阳节避邪之物,以艾草作成。端阳为五月,一年已将过半,故艾人讥桃符“已半截入土”。门神为门上驱邪之物,三者均着于门户,故说“傍人门户”。世指学问文章无独立见解,诗文无独创风格,追随他人,不能自成一家者为“傍人门户”,诗文评论中常用之。(典见《东坡志林》)


147 余音绕梁


古代传说:韩娥善歌,曾东行至齐,因中途断粮,在雍门卖唱乞食,人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余音绕梁”,回旋不散,后遂用以赞扬歌声之美妙动听,使人难忘。晋张华《博物志》卷五作“余响绕梁”。唐罗隐《中元夜泊淮口》诗“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用典本此。(典见《列子?汤问》)


148 结草衔环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不仅向我们讲述了成就这美德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是一亘古不变的天理。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原文』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宣公十五年》)


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汉书·杨震传》)


【延伸阅读】


常用典故补遗


力士脱靴: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受拘束。


干将莫邪:比喻为宝剑,或比喻为良才美器。


大笑绝缨:这个典故用来形容为某一种可笑的事情而大声发笑。


门可罗雀:比喻门庭冷落。


小时了了:称誉儿童才华出众。


马革裹尸:表示为国捐躯的抱负和决心。


子路负米:表示奉养父母;或者为奉养父母而在外谋求禄米。


比干剖心:指忠臣因直言敢谏被害。


无弦琴:指没有弦的琴,自寻乐趣;或者用来形容意趣高雅,不同流俗;或用来表示弦外之情。


五年书:指书多。这一典故后来演化成“学富五年”,形容读书多,学问深。


五斗折腰:表示清高、有骨气。


太公钓鱼: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中流击楫:称颂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日近长安远:比喻向往帝都而不能到达,一般多寓有功不成,名不就,希望和理想都不能实现之意。


毛遂自荐:表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干某项工作。


风声鹤唳:表示人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听到与此无关的声音,也非常紧张、害怕。


东山再起:比喻再度任职或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失势后又得势。


东施效颦:“效”是学的意思;“颦”皱眉头。比喻弄不清别人的长处,胡乱模仿,结果适得其反,把事情弄糟。


东窗事发:指阴谋败露,将被惩治。


半部论语: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些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夸父逐日: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和幻想,。后来人们用它表示不怕艰难困苦,坚定信念,通往直前,宁愿牺牲也要达到目的的英雄气概。


百步穿杨: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伸为本领高强,能达到预期止的,决不会落空。与它有相似意义的典故是“百发百中”。


死灰复燃:原指失势后重新得势,现在一般指被消灭的恶势力或坏思想重新活跃起来,带有贬意。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薄。


床头《周易》:形容有才能的人不轻易暴露,用读书来消磨岁月,有时候也用来形容文人生病。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使人回味无穷


车胤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韦编三绝:形容勤奋好学。


网开三面:比喻实行仁政,恩及百姓;也比喻从宽自理罪犯,给罪犯一条弃旧图新的出路。


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难得。现常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竹林七贤:比喻志同道合、放任不羁的文人。


名落孙山:指考试没考取。


守株待兔:比喻有些人不想踏踏实实地工作,而希望侥幸地得到意外的收获和成功;或者是比喻凭狭隘的经验墨守陈规,而不能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办事。


孙康映雪:表示勤学苦读。


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几条,或订立互相遵守的条约。


杞人忧天:指不会发生,毋须置疑的事或事物。


邯郸学步:告诫人们千万不要胡乱模仿别人,免得没学会别人的东西,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苏武牧羊:比喻为忠贞守节,坚贞不屈。


苏秦刺股:比喻勤学苦读。


投笔从戎:比喻弃文就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


投鞭断流:本来是形容自吹自擂,后来被用来形容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伯牙鼓琴:比喻乐曲高妙,或者朋友知己,心心相印。


伯乐一顾:比喻受到名家的推荐和赏识的重要作用。


忘年交:形容不分辈分不拘年龄而结成莫逆之交。


沧海桑田:原表示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现比喻世事翻覆,变化极大,或者是年岁久远。


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当了高官,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或得到好处。


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领,或者是一些不正当的小伎俩。


杯弓蛇影: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羹之让:指受人威胁、要挟,而用“分杯羹”、“分我杯羹”等来指从别人那里分享利益。


画龙点睛: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之处用神来之笔点明要旨,使之更加生动有力。


画饼充饥:比喻徒有虚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


范蠡泛五湖:形容功成身退,避祸远难;或用来形容归隐江湖,心境闲适。


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不甘安逸,奋发图强,立志为国雪耻。


岐路亡羊: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找不到真理。


图穷匕见:表示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终究完全显露出来了。


和氏之璧:称誉人的德才之美,形容某物的质地纯真。


周处斩蛟:常用来表示勇于除害自新的行动。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某种事物的规律之后,办起事来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空弦落雁:比喻箭艺或武艺高超。


项庄舞剑: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装作和平无事,实际上想乘机害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容无辜受到牵连,遭到祸害。


桃李满天下:比喻培养人才的众多。


荆轲易水歌:比喻诀别、离别。


南柯一梦:比喻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梦幻,空欢喜一场而已。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或背道而驰。


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产生错觉,稍有动静就紧张。


指鹿为马:常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管宁割席:形容节操高洁,不羡慕荣华富贵,有时候也用“割席”指朋友绝交。


狡兔三窟:表示留有余地,有多种应变能力。


闻鸡起舞:表示有志之士抓紧时间锻炼的奋发有为精神。


洛阳纸贵:用来称颂作品深受群众喜爱,风行一时。


将相和:表示先公后私、顾全大局的高深风格,也表示勇于改进的精神,后来表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对敌。


破釜沉舟:表示拼死一战,义无反顾。


捉刀人:借指某些英雄人物,有时候也用来指代替别人写作文字的人。


晏子卜[挑选]邻:指选择好的邻居,“晏子居”、“晏婴宅”指狭小简陋的住所。


笑里藏刀:比喻表面和善,内心非常阴险狠毒。


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向前。


胯下之辱:表示有才能的人在未发迹时被人鄙视、嘲弄、遭受耻辱。


家徒四壁:形容家境贫穷,家中一无所有。


萧何追韩信:比喻将有才能而离去的人追回来,并且加以重用。


梦笔生花:比喻文人才思大进,或者形容文笔秀丽俊逸。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推敲:形容反复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又可引伸为对某种情状、思想意图或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悬梁苦读:根据孙敬的故事概括出。比喻发愤读书,刻苦学习。


望洋兴叹:喜气洋洋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比喻办事力量不够,无从着手,缺乏条件,从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梅止渴:比喻从空想中得到安慰。


烽火戏诸侯:形容国君荒淫,因迷惑女色而亡国。


鸿雁传书:指投寄书信或书信往来。


鸿鹄之志:形容志向远大,而用“燕雀”指安于现状、平庸无能的人。


渐入佳境:比喻境况一点点好起来。


盗泉宁渴:表示宁死也不接受不义之物,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形容不厌其多,越多越好。


朝三暮四: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董卓燃脐:形容朝中的奸臣被杀,罪有应得。


焚书坑儒:比喻为残害文人的文化专制手段,或用野蛮手段毁灭古代文化,迫害文化人士。


凿壁借光:[匡衡]以此来表示勤学苦读。


程门立雪:强调尊师重道,诚心求学的精神。


智差三十里:形容才智相差很大。


焦尾琴:指精美的琴,或者用来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


痛饮黄龙:表示收复国土失地的雄心壮志,而用“黄龙未饮”来表示 这方面的壮志没有能得到实现。


渡淮橘成枳:说明小土环境等外部条件对改变人的性情的作用。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或者是以次充好,也可表示自谦。


塞翁失马:表示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却因此而得到好处;或用来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精卫填海:比喻不畏艰难险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


虢灭虞亡:比喻相邻两国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潘妃金莲:形容美人的小脚;或者形容美人步态的佳美。


鹤立鸡群:形容仪表出众或品质、才能高于一般人。


螳臂当车:比喻力单势弱,不自量力,必然失败,带有贬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或警告目光短浅,只想为了眼前利益损害别人,而不知道有人跟着算计他的人。


谢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


图文


华南师范大学盛夏萤火虫实践服务队开展经典文化系列课程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经典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经典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文明的果实,不能只躺在书斋里、活在书本中,而需要走入社会,进入人心,融铸于青少年的教育中。青少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班人,应当深刻领悟经典文化的重要价值,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塑造文化风骨。为此,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盛夏萤火虫实践服务队于2022年8月开展了“惊鸿一瞥,诗之神韵”经典文化系列课程。


经典文化系列课程自8月1日起,每日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系列课程共分为八个部分:“笔下昌明,品字诉情”国粹文化之汉字主题课;“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讲解课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体验课、“野有奇才,诗行天下”梅花百咏讲解课程、“读千古寓言,长人生智慧”寓言分享课程、“言文忆语,世说食趣”餐桌上的世说新语兼开平美食非遗赏味课程与“古情连今,萤心作诗”现代诗歌写作课程。在课堂上,学生热情洋溢,与老师积极互动,课堂氛围融洽良好。


在“笔下昌明,品字诉情”的课程中,队员余秋汝通过歌曲《生僻字》带领同学们共同领悟汉字的特点。跨越历史的长河,老师与同学们共同探寻汉字的起源方式,如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队员余秋汝以丰富有趣的形式使同学们了解汉字的演变,构形规律与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希望同学们既学习知识,又收获快乐。”队员余秋汝说道。


(图1 队员余秋汝讲解汉字的特点)


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中的名物图鉴课程中,队员冯妍通过《诗经》的吟唱视频引入有关《诗经》的基本特点。接着,队员冯妍带领同学们走进诗经中的植物,以《采薇》《桃夭》为例,细致讲解了诗中植杨柳与桃花的特征与寓意。罗狄弘和张晋豪同学精彩的朗读更是把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


(图2 课上队员冯妍在解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柳树)


在《诗经》第二堂课上,队员冯妍以猜谜的小游戏带领大家走进《鹿鸣》,关咏岚同学流利而富有感情的朗诵收获了老师与同学们的赞扬。伴随着有趣的视频,队员冯妍细致地讲解了鹿的象征意义,循序渐进地引入“意象”的概念并加以讲解。队员冯妍在课程结束后表示,“每一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风雅、含蓄与浪漫,这在《诗经》中都找得到声音,找到答案。《诗经》虽来自远古,却也把光照进了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慰藉。希望在课程结束之后,同学们也能多去了解《诗经》中的故事,探寻其中的奥妙。”


(图3 课上队员冯妍在解说《诗经》动物意象中的鹿)


在“读千古寓言,长人生智慧”寓言分享课程中,队员冯妍从什么是寓言,寓言的分类,寓言的发源地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而通俗的讲解。金宇昊、吴燊瞳、润彬同学对寓言“杞人忧天”的精彩朗读赢得了大家的称赞,队员冯妍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寓言故事的喜爱,未来也将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图4 队员冯妍在课上请同学们朗读“杞人忧天”原文)


在“野有奇才,诗行天下”李江梅花百咏课程中,首先,队员冯妍请同学们回忆学过的与梅花相关的诗句,同学们踊跃回答。随后,队员冯妍介绍了开平当地的著名诗人李江的生平。其中,老师围绕李江与皇叔的故事,请同学们角色扮演朗读文段。廖炫霖和梁婧沛同学富有感情的朗读让人物栩栩如生。接着,老师对梅花百咏中的诗歌进行细致的讲解。在课堂的末尾,队员冯妍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指出希望同学们多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要忘记自己文化的根。


(图5 队员冯妍在课上讲解梅花百咏中的诗作)


在“言文忆语,世说食趣”餐桌上的《世说新语》兼开平美食非遗赏味课程中,队员余秋汝对《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及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以杨梅为例,通过“望梅止渴”和“杨氏之子”的两则故事,以及王戎的故事,领悟《世说新语》的别样趣味。接着,队员余秋汝以开平当地的特色美食为例,介绍其背后的有趣故事。将文化非遗的传承纳入经典教学,联系开平美食与文化,同学们表示在课堂上,既收获了快乐,又收获了知识。


(图6 队员余秋汝在介绍开平当地的美食及其背后的趣味故事)


在“古情连今,萤心作诗”现代诗歌写作课程中,首先,队员余秋汝通过视频带领同学们走进诗歌。接着,老师问同学们什么是诗歌,并对诗歌的特点与要求进行了讲解。同学们对于诗歌的定义各有不同,却都珍贵而难得。在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诗歌的创作与分享。“诗歌改变不了人的命运,却有可能改变一个人”在课堂的最后,队员余秋汝这样说到。


(图7 队员余秋汝为同学们展示诗歌作品)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要让优秀经典文化在学生脑海中落地生根、持续相传,以培植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土壤,发挥其滋养心灵、哺育成长、化人育德的作用。盛夏萤火虫实践服务队立足于文化自信,以经典文化为核心,增进学生的文化自觉。经典文化系列课程是对党在文化上守正创新要求的积极响应,也是为塑造中华文化风骨献上的青年之力。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经典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经典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文明的果实,不能只躺在书斋里、活在书本中,而需要走入社会,进入人心,融铸于青少年的教育中。青少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班人,应当深刻领悟经典文化的重要价值,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塑造文化风骨。为此,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盛夏萤火虫实践服务队于2022年8月开展了“惊鸿一瞥,诗之神韵”经典文化系列课程。


经典文化系列课程自8月1日起,每日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系列课程共分为八个部分:“笔下昌明,品字诉情”国粹文化之汉字主题课;“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讲解课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体验课、“野有奇才,诗行天下”梅花百咏讲解课程、“读千古寓言,长人生智慧”寓言分享课程、“言文忆语,世说食趣”餐桌上的世说新语兼开平美食非遗赏味课程与“古情连今,萤心作诗”现代诗歌写作课程。在课堂上,学生热情洋溢,与老师积极互动,课堂氛围融洽良好。


在“笔下昌明,品字诉情”的课程中,队员余秋汝通过歌曲《生僻字》带领同学们共同领悟汉字的特点。跨越历史的长河,老师与同学们共同探寻汉字的起源方式,如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队员余秋汝以丰富有趣的形式使同学们了解汉字的演变,构形规律与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希望同学们既学习知识,又收获快乐。”队员余秋汝说道。


(图1 队员余秋汝讲解汉字的特点)


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中的名物图鉴课程中,队员冯妍通过《诗经》的吟唱视频引入有关《诗经》的基本特点。接着,队员冯妍带领同学们走进诗经中的植物,以《采薇》《桃夭》为例,细致讲解了诗中植杨柳与桃花的特征与寓意。罗狄弘和张晋豪同学精彩的朗读更是把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


(图2 课上队员冯妍在解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柳树)


在《诗经》第二堂课上,队员冯妍以猜谜的小游戏带领大家走进《鹿鸣》,关咏岚同学流利而富有感情的朗诵收获了老师与同学们的赞扬。伴随着有趣的视频,队员冯妍细致地讲解了鹿的象征意义,循序渐进地引入“意象”的概念并加以讲解。队员冯妍在课程结束后表示,“每一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风雅、含蓄与浪漫,这在《诗经》中都找得到声音,找到答案。《诗经》虽来自远古,却也把光照进了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慰藉。希望在课程结束之后,同学们也能多去了解《诗经》中的故事,探寻其中的奥妙。”


(图3 课上队员冯妍在解说《诗经》动物意象中的鹿)


在“读千古寓言,长人生智慧”寓言分享课程中,队员冯妍从什么是寓言,寓言的分类,寓言的发源地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而通俗的讲解。金宇昊、吴燊瞳、润彬同学对寓言“杞人忧天”的精彩朗读赢得了大家的称赞,队员冯妍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寓言故事的喜爱,未来也将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图4 队员冯妍在课上请同学们朗读“杞人忧天”原文)


在“野有奇才,诗行天下”李江梅花百咏课程中,首先,队员冯妍请同学们回忆学过的与梅花相关的诗句,同学们踊跃回答。随后,队员冯妍介绍了开平当地的著名诗人李江的生平。其中,老师围绕李江与皇叔的故事,请同学们角色扮演朗读文段。廖炫霖和梁婧沛同学富有感情的朗读让人物栩栩如生。接着,老师对梅花百咏中的诗歌进行细致的讲解。在课堂的末尾,队员冯妍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指出希望同学们多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要忘记自己文化的根。


(图5 队员冯妍在课上讲解梅花百咏中的诗作)


在“言文忆语,世说食趣”餐桌上的《世说新语》兼开平美食非遗赏味课程中,队员余秋汝对《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及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以杨梅为例,通过“望梅止渴”和“杨氏之子”的两则故事,以及王戎的故事,领悟《世说新语》的别样趣味。接着,队员余秋汝以开平当地的特色美食为例,介绍其背后的有趣故事。将文化非遗的传承纳入经典教学,联系开平美食与文化,同学们表示在课堂上,既收获了快乐,又收获了知识。


(图6 队员余秋汝在介绍开平当地的美食及其背后的趣味故事)


在“古情连今,萤心作诗”现代诗歌写作课程中,首先,队员余秋汝通过视频带领同学们走进诗歌。接着,老师问同学们什么是诗歌,并对诗歌的特点与要求进行了讲解。同学们对于诗歌的定义各有不同,却都珍贵而难得。在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诗歌的创作与分享。“诗歌改变不了人的命运,却有可能改变一个人”在课堂的最后,队员余秋汝这样说到。


(图7 队员余秋汝为同学们展示诗歌作品)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要让优秀经典文化在学生脑海中落地生根、持续相传,以培植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土壤,发挥其滋养心灵、哺育成长、化人育德的作用。盛夏萤火虫实践服务队立足于文化自信,以经典文化为核心,增进学生的文化自觉。经典文化系列课程是对党在文化上守正创新要求的积极响应,也是为塑造中华文化风骨献上的青年之力。


:

【本文标题和网址】杞人忧天 文言文朗读(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朗读) www.chun1983.cn/cjxs/121382.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