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概括(刘邦和项羽的故事100字)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科普 /  2023-05-01 22:25: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概括(刘邦和项羽的故事100字),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4608个字,大小约为65KB,预计浏览完需要37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项羽死后,面对他被肢解的尸体,刘邦没有忘记他们曾“约为兄弟”

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公元前202年,在垓下,“四面楚歌”的西楚霸王项羽已经被刘邦的汉军逼入了绝境,曾经的10万大军,如今已仅剩28个骑兵。面对茫茫多的汉军骑兵,项羽仍展现出了战神般的战斗力。仅用28个骑兵,便斩杀了汉军数百人。


在乌江边,项羽下马步战,又单独击杀汉军一百多人。经历了一系列苦战,项羽身被十多个创口,已经精疲力尽。正在这时,前方突然驰来一个汉军骑士。项羽一看,远远地对那位骑士说:


“若非吾故人乎!”


原来,此人名叫吕马童,是陕西好畤人。刘邦入关后,吕马童作为骑将,加入了刘邦阵营。至于项羽为何会认识刘邦阵营的骑士,史料并没有记载。我们只知道,两人确实认识。






吕马童并没有回应项羽,而是径直对自己的上司王翳说:


“看!此人正是项羽!”


项羽见吕马童不答话,于是朗声说道:


“我听说汉王出价千金购买我的头,还可以封万户侯,我就用我的头来酬谢友人吧!”


言毕,项羽即拔剑自刎,倒在了乌江边。汉军官兵原本恐惧于项羽的神勇,皆不敢近身。如今项羽死了,士兵们却争先恐后地争抢他的尸体,毕竟只要得到一块尸体,就能取得旁人望尘莫及的富贵。






在这场残酷的争抢战中,汉军官军自相残杀、相互践踏,竟有数十人当场死亡。最终,这场残酷的比赛决出了五位胜利者,分别是王翳、吕马童、杨喜、吕胜和杨武。其中,王翳取其头,其他四人取其四肢。


对于项羽乌江自刎的细节,司马迁为何了解得如此清楚?这是因为当年抢到项羽一只腿的杨喜,正是司马迁女婿——杨敞的祖先。由于有五人分割了项羽的尸体,因此刘邦只好将万户分为五份,每人都分到了将近2000户。


项羽死后,楚地皆为汉军平定。唯有项羽本来的封地——鲁地还未投降。因此,刘邦带领天下之兵,欲将鲁地夷为平地。但到了城下,刘邦却听到,鲁地的书生们仍然弦歌不绝,谈笑风生,决心为项羽死节。






刘邦平生最看不起儒生。每次见到儒生,刘邦都会脱下他的帽子,用来当夜壶。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明明已经贵为天下,手握百万强兵,而最后挡在他身前的,并非所向无敌的项羽,而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因此,刘邦被深深地震撼了。


于是,刘邦当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要给项羽举办隆重的葬礼!”


首先,刘邦拿着项羽的头,展示给了鲁地的父老。并声称,他绝不会侮辱项羽的名誉。得到了刘邦的许诺,鲁人这才放下武器,打开了城门,天下终于归于一统。






随后,刘邦以鲁公之礼,将项羽隆重下葬。面对项羽被肢解的身体,刘邦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亲自为项羽举哀,并嚎啕痛哭。同时,刘邦还当场宣布:


“项羽所有的亲属皆不得诛杀,封项伯等四人为侯爵,皆赐姓为刘。”


有人或许要问,刘邦与项羽交战三年,被项羽揍得狼狈不堪,甚至有几次都差点被项羽杀掉,连父亲、妻子都被他俘虏。照说,刘邦应该非常憎恨项羽才是。不仅不应该为他发丧,而且还应杀尽他的家人,斩草除根,用以泄愤。因此有人认为,刘邦为项羽发丧是“猫哭耗子假慈悲”,纯属作秀。


但在笔者看来,刘邦确实有作秀的成分,但其中也确实有真情流露的地方。这是因为,刘邦与项羽本是就是忘年知己,曾是在一个战壕里奋战的兄弟。






刘邦斩蛇起义,以丰、沛地区为根据地。但是由于部将雍齿的背叛,刘邦失去了丰地,成为没有基地的流寇。而正是在这紧急时刻,项羽的叔叔项梁雪中送炭,为无钱、无兵又无粮的刘邦送来五千精兵,帮助他收复丰邑。


在与秦军的作战中,年过五旬的刘邦与24岁的项羽一见如故,并约为兄弟。此后两人形影不离,一起转战于城阳、濮阳、定陶与雍丘。在此期间,刘邦与项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项梁惨败给章邯后,楚怀王收拾了残局。他兵分两路,一路由宋义、项羽带兵北上救赵;另一路由刘邦带领,一路西进灭秦。原本,项羽想与刘邦一起攻打关中,但是楚怀王却执意不许。正是这一决定,让刘邦、项羽两个忘年好兄弟从此分道扬镳,成为彼此最大的对手。


最终,项羽在巨鹿之战击败了秦军50万,秦朝主力从此丧尽;而刘邦从武关攻入关中,在蓝田之战中击溃秦军最后的精锐,一举灭秦。在此战中,刘邦、项羽奇正结合,卒亡强秦。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刘项灭秦”。






但是灭秦后,项羽和刘邦却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原本,占据人数优势的项羽可以轻易杀死刘邦。但即使在鸿门宴上,项羽仍旧放了刘邦一马,甚至还帮他揪出了内鬼——曹无伤。不仅如此,项羽还将刘邦封为汉王,可谓是仁至义尽了。


毕竟一山不容二虎,项羽想得天下,刘邦何尝不想,两人的冲突,最终演变成激烈的楚汉战争。再这场战争中,项羽一开始占尽上风,刘邦百战百败,只能被动防御,甚至连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吕雉都被项羽擒获。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项羽曾押着刘邦的父亲到达阵前,威胁要将他活活煮死。然而刘邦却满不在乎地说:


“当年我们曾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的爹,煮了咱们的爹,记得分我一口汤啊!”






面对如此侮辱,性格残暴的项羽理应直接烹杀刘太公,但是项羽并没有这么做。显然在他心里,刘邦确实曾是他的好兄弟,脸面已经撕破,但情义仍在。


项羽对刘邦尚存情义,刘邦何尝又不是呢?有时候,唯有对手才是知己,只有对手之间才会互相理解。如今刘邦威加海内,称孤道寡,再也没有人能站在与自己同一个高度来理解自己。试问刘邦如何会不悲哀呢?


在笔者看来,刘邦对项羽的哀哭,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天下的局势。项羽部下众多,并一直观望着刘邦对他们的态度。如果刘邦用强硬手段对付项氏宗族,难保他们不造反,到时候天下战事再起,恐怕难以收拾。而刘邦以宽仁之心对待项羽,同时也是为了让这些潜在的敌对者宽心。


毛主席曾说:“刘邦在封建统治者之中,是最厉害的一个”。而他厉害在哪呢?我认为,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恢弘的气度。而正是这种气度,为汉朝打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使之坐拥440年的江山。


看了刘邦和项羽的故事,不知大家是否有所感触。因此我建议大家,要多读读资治通鉴,吸取前人的教训。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因此通过《资治通鉴》,我们可以前人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只要学好了,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习工作,都能游刃有余。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对于这本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陶陶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1.2万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





楚汉争霸关键时刻,刘邦与项羽三次对峙较量,一次比一次精彩

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秋天,楚汉战争迎来了关键时刻,驻军在广武西城的刘邦,与驻军在广武东城的项羽,隔涧对峙,剑拔弩张。


关于广武东西两城之间的距离,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中说:“东西两城各在一山头,相去百步,汴水从广涧中东南流。”


凭文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古战场,楚汉两军凭借深涧高崖各自坚守,一方抬眼望去,另一方就在百步之遥的对岸,双方杀气腾腾,却又因深涧阻隔奈何不了对方。


天下之争到了这等境地,涧水是栏,高崖是台,风云是幕,刘邦、项羽两位王者为了宏图霸业,别无选择,注定要在这雄奇苍凉之地上演一出出迸发各自人性与韬略的旷古大戏。


对于此时的刘邦而言,在战略上他占据一定的优势,但也有难以承受的现实之苦。此前,刘邦接受郦食其极具大局观的建议,发兵攻占了储粟甚多的敖仓,加之彭越又在梁地多次配合汉军袭断楚粮,项羽遭此打击,既失粮仓,又断粮道,近乎被刘邦扼住了咽喉,如果两军长期对峙下去,不用刘邦攻击,楚军早晚要陷入无粮溃败的危境。


但是,被刘邦扼住咽喉的项羽,手里也捏着刘邦的命门,刘太公、吕雉,还有舍人审食其被项羽扣为人质已有两年多时间,只要刘邦顾忌亲情,项羽就可以用手里的人质逼迫刘邦出营决战,只要有决战的机会,项羽的神勇无敌就能施展出来,楚军就有望横扫汉军。


究竟是刘邦能耗死项羽,还是项羽能逼杀刘邦?


对双方来说,这个问题都是一个残酷的拷问,如果刘邦残酷无情,主动权似乎就掌握在他的手里;而如果项羽懂得进退之道,明智地选择战略后撤,凭他令人生畏的无敌武力,未必就不能破掉刘邦的战略优势。


然而,此时的项羽却没有选择他最该选择的,因为舍我其谁的霸气,他不能容忍楚军不胜而撤,所以他最终放弃了明智,拿起了人性,妄图用人质的性命来要挟刘邦,从而逼出一个一决雌雄的机会。


这是项羽与刘邦隔着百步山涧的第一次较量。


为了激怒刘邦,项羽残忍地将七旬老翁刘太公绑缚在一块大砧板上,隔着山涧厉声高呼:刘邦听着,尔若不速速出降,我便烹食尔父!


霸王高呼震荡山涧,一遍之后又是一遍。


听闻项羽要烹汉王老父,对岸坚守的汉军立即禀报了刘邦。


刘邦也是血肉之躯,当听到项羽要烹食七旬老父后,他内心的惊骇、煎熬、痛苦、愤怒,可想而知,但志在天下的刘邦丝毫没有表露出这些,迎着刺骨的寒风,他策马来到山涧,与项羽隔涧相对,直面要挟。


作为一个即将问鼎天下的帝王,面对这样的要挟其实没有选择,即便只是一个刚硬的男人,也不会草率地选择妥协,但怎样拒绝却又极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以及对抗智慧。


刘邦的反应让后世既惊又叹。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刘邦站在山涧之上,神态轻松,一脸的无所谓,他微笑着用讥讽的口吻向项羽喊话道: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你听好了,当初你我一同受命于怀王,约为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一定要把亲爹烹了,正好分我一杯羹尝尝!


好一个刘邦,他没有向项羽央求,也没有用道德向项羽施压,而是摆出了一副对老父生死无所谓的态度,更绝的是,他没有回避自己的无所谓,而是用禽兽不如的说辞反摆了项羽一刀,那逻辑就是少用老父做文章,我刘邦本就是流氓,你烹老父,我喝羹,咱们一起做流氓,你还能拿我怎地。


后世之人多拿“分我一杯羹”这句毫无廉耻的话来指责刘邦没有人性,的确,这样的话也只有刘邦这样的人才能说出口,可站在人性博弈的角度讲,他的这种厚颜无耻何尝又不是一种高明的策略,胜算很大的豪赌,他知道项羽有楚国贵族的秉性,不求饶、不硬撑、不说那一些道德指责的废话,将自己豁出去,不由分说地扔进污泥谭,再强拉硬扯地将对方也拖进来,不说是项羽这种素来爱惜自己羽毛的贵族,就是真流氓,愤怒之外,也很难在污泥谭中再去下手。


自己彻底不要人性,赌对方总有一丝人性要顾忌,与其说刘邦无耻,不如说刘邦敢搏人心,敢赌人性。


听到刘邦这么说,项羽的愤怒是真的,但“欲杀之”却很难变成实际行动。就在这个时候,昔日受过刘邦恩惠,“心在楚营心在汉”的项伯站出来为刘邦说话了。


项伯对项羽说,天下大势尚未定局,凡事不要做得太过才好。况且像刘邦这样闯荡天下的人,往往不会顾及家人。杀一个老人,对战局毫无益处,只会给自己招来骂名祸害。


项羽无奈,只好顺着项伯架好的梯子罢手而去。


第一次较量彻底失败后,项羽不做他想,仍一味地急于求战,几天后,他派人给刘邦送去了挑战书。


《史记》有载,项羽在挑战书上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以英雄气概逼刘邦出战,项羽好天真。


刘邦接到挑战书,轻藐一笑,回了项羽一言: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刘邦的意思,不是不敢斗,而是不逞匹夫之勇,跟莽夫蛮斗。


讲镇定,讲荣辱不惊,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刘邦高出项羽太多。


项羽接到这样的回书,没有他法,唯有继续挑衅,他派出三名壮士出阵挑战,叫骂。


刘邦虽然镇定,两军对峙时却也不一味示弱,楚军三名壮士尚未在阵前立定,旋即被汉军神射手楼烦射杀。


项羽闻讯又一次勃然大怒,他腾身上马,亲率数十骑精壮猛士,径直冲向涧边悬崖前,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高呼挑战之声震彻涧谷。


项羽阵前有人神共惧的神威,汉军神射手楼烦见霸王现身,吓得目不能视,手不敢发,急回营垒,不敢复出。


若没有山涧阻隔,刘邦断然不敢亲自出阵,但眼下只有惊并无险,那就是斗智的绝佳场合,只见刘邦跨马整队急速而出,与项羽隔着广武涧再次展开了新一轮的激烈交锋。


第一次较量,刘邦厚颜无耻,无赖至极,但这一次,刘邦摇身一变,十分自信地将自己拔高成了匡扶天下的大义汉王。


这真是印证了一个道理,敢无耻,便善道义。


见刘邦现了身,项羽叱声道:刘邦,汝敢与我亲斗三合否?


刘邦不屑呵道:我倒是想与人亲斗数合,以舒筋骨。只是尔身负十大重罪,已是遭天下唾弃之人,还有何资格与我单身独战?


你背负怀王之约,将我贬逐到蜀汉之地,这是罪一;你矫杀卿子冠军宋义,这是罪二;你受命救赵,不还师回报怀王,擅自裹胁诸侯兵入函谷关,这是罪三;你烧秦宫室,掘始皇陵,私收秦国财宝,这是罪四;你杀秦降王子婴,这是罪五;你在新安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万,这是罪六;你把好地封给亲信,将之前诸侯王贬到偏地,这是罪七;你把义帝逐出彭城,自己占为都城,强夺韩地,吞没魏楚,这是罪八;你弑杀义帝于江南,这是罪九;你为政不平,不守信用,天下不容,大逆不道,这是罪十。我堂堂正义之师,号召天下诸侯义兵,诛灭残贼,派刑余罪人击杀你已经足够,怎用我亲自上阵?


第一次较量,刘邦的无耻,项羽没能料到,第二次较量,刘邦上来就是一通扒皮抽筋,项羽更没有料到。这十大罪,项羽懒得反驳,也难以反驳------你刘邦有何患无辞的狡辩,我项羽有摧枯拉朽的武力,既然如此,那就索性看看是你的嘴厉害还是我的箭致命。


项羽将戟向后一挥,瞬时间,无数弓弩手冲到悬崖边,向对岸的刘邦是一顿猛射。


项羽的反击刘邦即便有所预料,却也没能想到楚军的箭镞会如此之猛,更要命的是,一向运气不坏的刘邦在这要命时刻交了背运,他刚要回马,一箭飞来,正中前胸。


然而,在剧痛难忍下,刘邦却为历史留下了他一生中最为经典的急智时刻。


明明遭楚军射中了前胸,刘邦却突然弯身护足大叫道:蟊贼可恶!哪里不好射,偏射我足趾做甚?


论运气,项羽似在这第二次较量中占据了上风,险些要了刘邦的性命;但论千难万险中定乾坤,刘邦的智谋以及坚韧不知又胜出项羽多少倍。


受此重创,刘邦于慌乱中艰难回到营帐,召来医官,取出箭镞,敷上疮药,刘邦特意喝令医官,绝不能说出实情。


但传言还是不胫而走了。


汉军营中先是私下猜测汉王伤情,见刘邦久久未能现身,各种谣言跟着就扩散开来,有的说汉王已经归天了,有的说汉王已在归天的路上。


见军心已经动摇,张良趁入帐探视之机,向刘邦说出了种种忧虑,之后便问刘邦,能否勉力起床,乘车到军中巡视一周,以定军心。


刘邦没有犹豫,当即起身。


刘邦扛着重伤将这出实为坚韧的大戏演得很成功,但为此刘邦也承受了巨大的煎熬与痛苦,大戏演足两个时辰后,他再也承受不住,昏倒在了车厢内。


为避免再生谣言,也为了静养箭创,军心安定后,刘邦离开广武,折向西行去了成皋。


不要小瞧了对峙进展到最关键时刻的这抽身一走,它能给项羽带来极为不安的猜忌,刘邦突然消失了,这中间到底隐藏着什么,是阴谋,是阴谋,还是阴谋?


两次较量到了这阶段,项羽不仅完败了,而且执意要胜的心理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瓦解。


他变得有些怕了,不那么自信了。


几个月后,伤愈的刘邦回到广武,再次站到了与项羽对峙的山涧一端。


一半是创伤让刘邦产生了思亲之情,一半是此时提出人质谈判将是对项羽最好的试探,所以刘邦在回到广武不久,便主动向楚营派出了说客。


首先出马的是陆贾,但他“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的那一套空洞说辞,没能成功地打动项羽。


陆贾无功而返后,一个无名之士出场了,史书上称此人为侯公。关于侯公是如何说动项羽的,史书上均不见载,但不难想象,侯公说动项羽的绝不是空洞的仁义道德,一定是对两军对峙的局势分析,又或者说,侯公一定抓住了项羽因缺粮不能耗战的软肋,但有这些还不够,他一定还向项羽表达了刘邦的诚意,既然楚汉两军都无法攻灭对方,不如握手言和,平分天下。


若是没有耗时几个月的前两次较量,没有持续缺粮造成的困境,霸道的项羽一定不会同意刘邦的建议,但眼下的项羽却是既缺粮草,又失锐气,这时候刘邦主动伸出橄榄枝,他就不能不为之所动了。


细细品来,这握手言和的时机,刘邦把握的真叫一个恰到好处,正在时候。


以人质为媒,楚汉很快达成和约,《汉书·高帝纪》记载:羽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归太公、吕后,军皆称万岁。


此约订立后,“鸿沟”、“楚河汉界”便成了千古典故。


然而,第三次较量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最致命的一节才刚刚开始。


见和约已成,缺粮的项羽随即率领他那以八千江东子弟为基干的楚军,离开广武,策马东行,回归彭城。


但此时的项羽却忽略了人性中的奸诈,忽略了“兵者,诡道也。”


另一边,汉军尚未西归,张良、陈平便撕毁和约,猛点刘邦——楚军疲惫乏食,此时东进灭楚,正是天赐良机,决不可放过;否则就是“养虎自遗也!”


刘邦猛醒,随即传令韩信、彭越诸将,共击楚军。


楚汉争霸到这里,十面埋伏、垓下覆没也就是不远了——


明人李贽读史至此,内心悲凉地写下了一句话:


项羽毕竟忠厚!


悲歌已起,哀哉!哀哉!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从无敌之师到四面楚歌,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壮人生

一、四面楚歌


为了给与项羽最后一击,韩信命令汉军士卒夜唱楚歌,对残余的楚军展开心理战,让项羽产生一种什么幻觉?所有的楚地,原来他的老家,都被汉军夺取,这样的一个错觉。思乡厌战,楚军士卒这阵儿内心忧俱如焚,没有办法,肯定是大败在即。


深夜时分,项羽非常失策的放弃残余的楚军主力,他与属下八百骑兵连夜突围,到了早晨汉军才知道项羽已经率人突围了,即刻组织追兵,韩信就派遣将军灌婴,率领五千禁骑飞速追击,一路血战渡过淮河之后,项羽身边只剩一百多名士兵跟从。


项羽这一行人逃到阴陵又迷了路。下马,问田中一个耕田的老夫,那个老夫又骗他们说,往左走,结果又走错了,最终项羽等人的马陷于沼泽之中,马蹄声声,汉军这阵追及了。项羽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狼狈过。


于是,仓皇之余他引兵向东逃,到达东城,就是今天安徽定原以东。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而周遭围上来的汉军骑兵多达数千人,到了这个境地,项羽反而非常冷静,而且是异常冷静。他对身边的二十八骑兵说,我起兵到现在八年,身经70多战,未尝败北,今天我被困在此地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我今天一定要死也死个痛快,愿为诸军快战,溃围,斩将,折旗三胜之。让诸军知道真是天亡我,非我战之罪也。


于是战神项羽在人世间展露了最后神威,他把28骑分为四队,四向背离。汉军人数当时多出几百倍,围之数重。项羽朗声大叫,看我公等杀其一将。于是28人四面骑驰而下,约定在小山东面再汇合。而后项羽嗔目大呼,纵马奔驰而下,虽然人数如此众寡悬殊,看项羽持马而下,汉军胆裂肝碎,当时相持的人数如此悬殊,但是汉军的军将士兵看见项羽本人骑马而下,肝胆碎裂,人马披靡。


万马军中项羽即刻首杀汉军一员大将。当时汉军大将杨喜紧追项羽,项羽回头嗔目大呼,吓得杨喜人马具惊,不仅自己差点掉下马,他手下那些人当时如丧肝胆,一下掉头就跑,你想项羽有多神勇,杀过一圈之后,项羽和他手下的骑兵分为三处迷惑汉军。


{!-- PGC_COLUMN --}

即便如此,为了百分百保险抓住项羽,汉军又把追兵分为三大队,重新包围了项羽以及他分为三个小队的这些骑兵。姑且神勇,项羽纵马驰骋,又杀汉军都尉,斩近百人,几出几荡,项羽身上马上溅满了汉军将士的鲜血。


之后,他把手下又重新聚攒到周围,二十八骑之中只丧失了两人两马而已,还有26骑,气定神闲,项羽笑着就问手下,何如?众人都心服口服,都在马上拱手行礼,诚如大王所言。


二、不肯过江东


这个时候,实际上项羽还有一丝幻想,想东渡乌江,那么在东城项羽和乌江亭长见面之后,实际上是灰心丧气,最终表示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既然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只能以死明志了。于是项羽命令手下皆下马步战,短兵与汉军接战。在最后史诗般壮烈的战斗之中,我们战神项羽以大无畏的勇气和高超绝伦的武功,手杀汉军数百人,战之最后项王身上受创十余处,血流如注。


这个时候他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就笑着对着背主贼人打招呼,这位原来是我的老朋友,吕马童从前确实是项羽的手下,后来投降汉军,这个时候他内心怀有非常惭愧的意思,他就不敢正面直视项羽,就背过脸去,赶忙向汉将一个叫王翳的说:“此项王也。”


项羽高声大笑,我听说汉军对我的脑袋悬赏很高,得我头者上万金邑万户。好吧,我现在就把这个大人情还是送给你。言必,项羽大英雄横刃自刎,虎躯巍巍,轰然倒地。汉将王翳赶忙下马,割取项王首级,那些汉军汉将一看项王自杀死了,都过来争夺项羽大英雄的尸体。


因此,这些汉军互相争夺之中。他们互相杀,杀掉数十人。最后悍将当中,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抢得项王一块尸体,但王翳是把项王首级割取了,包括王翳在内,这五个卑鄙的胆怯的宵小之辈,最终都是因为夺得项羽的尸体而被封为侯爵。王翳为杜衍候,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令我们感到不解的是,日后这几个分尸的懦夫,还都善终于家,还都被汉朝政府追侍为壮候。这些分尸鼠辈何壮之有?


三、失败原因分析及性格分析


一代霸王项羽自刎的时候,当时年仅30岁,可惜项羽作为天神一般的人物,恰如天生的战争机器,作战效率空前绝后,但就是不能经营天下。回想项羽这一生错误,最大的问题就是败在人才的选用方面。


韩信陈平都是项羽从前老部下,前者不得重用而离去,后者畏罪而归汗,即使是刘邦谋臣第一号张良,也一度与项羽有故交,这些文臣武将都在历史之中和项王失之交臂,没能为项王所用,而唯一深谋远虑,待在霸王身边的谋士范曾,被汉军离间,失去信任,气死在回家的路上。


我们纵观项羽在楚汉战争的过程中,不仅有才不用,而且还无才可用。无才可用之人,多数属于那种曹鸠、龙驹、周寅这些人,偏才下才,而且这些人还在楚国军队当中独当一面,因此项与不败也难。


更重要的是性格决定命运。项羽秉性当中怀有一种华丽的残暴,你想这个人初登历史舞台,刚一亮相就是手提会稽郡守殷通血淋淋的人头,他又在会稽郡守首府内大肆杀人。他那种姿态之凶悍,绝对是骇人心目,而后屠襄城屠城阳,在新安更是屠杀20万降卒,入关后大烧秦宫,杀尽秦朝赢姓宗氏,又暗杀义帝怀王熊心。杀杀杀,项羽绝对是肆骋杀意,以快己心。


让我们感叹的是,与这些视人命如草芥的残暴行为相反,当时项羽还有仁者爱仁的口碑,他待人和蔼可亲,知恩图报,但是这些所有人性中的矛盾表象最后皆被韩信一言道破。


为什么呢?他说项羽,妇人之仁。项羽在政治方面非常短视,加上他一直嗜杀,杀人这种大嗜大力,最终也造成它不可挽回的失败。但是从人格魅力方面看,项羽绝对不是一个易逞血气之勇的莽夫。


虽然他在政治上毫无可取之处。但他的军事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常人根本无法企及。比如,说他能毅然决然斩杀宋义夺取军权,而后提兵救赵,在巨鹿大胜;比如,他能克服诸多艰险,激降章邯,降服秦军二十万之多;比如,他能在当时无比复杂的政治条件下主持分封,重新宰割天下;还比如,楚汉战争当中项羽在正面战场和刘邦屡战屡胜,体现出他高人一头的军事天才。


才气过人,刚猛无比,傲然自立,就是这么多精彩的人性特点,项羽才能在秦汉交际之际,这种极其复杂的政治局面中脱颖而出,击灭暴秦,收拾残局,去残除秽。


因此,他的称霸在全国多达五年之久。最后垓下被围,四面楚歌,在决意赴死之际,项羽依旧不忘施恩于人。他拿自己的脑袋给了昔日部下,让对方能博取万户侯,这种黑色幽默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千载之下,我们依旧觉得项羽依旧柏柏如生。



这节课,我们介绍了项羽人生的最后一战,如何以28敌汉军千人。梅老师还为我们分析了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风云一生,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那么接下来的刘邦和他的大汉王朝,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下一讲,梅老师将为大家揭晓。


- E N D -


购买此专栏,即可收听《百家讲坛主讲人带你读懂中国史》全课程!


一口气看懂秦末战争!项羽占尽优势,为何最后却依然败给了刘邦?

公元前202年一月,随着垓下之战结束,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这场战争,最后以项羽乌江自刎,刘邦统一天下而告终。自此之后,汉朝建立了。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开始,这场持续了长达七年的秦末战争,终于彻底结束了。


提到这场秦末时期的楚汉战争,很多人都曾经听说过。尤其是其中涉及的一些关键人物,比如刘邦、项羽、张良、韩信等人,都算是知名度比较高的古人。不过,对于这场决定秦末历史走向的战争,详细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很多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


那历史真实的秦末战争,到底是怎么打的?原本不可一世的项羽,到底是怎么败给刘邦的呢?


有关这场楚汉之争的历史,我们还得从当年那场大泽乡起义开始说起。


话说在秦朝末年的时候,随着秦始皇去世,秦朝在各地依然执行高压统治,百姓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渐渐不堪重负。所以,公元前209年秋,也就是秦始皇去世一年之后,在今天的安徽宿州一带,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底层百姓,正式开始起义。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大泽乡起义’。


不过,陈胜吴广刚开始起义的时候,秦朝高层其实并不是太在意。一方面,当时秦朝高层,正在进行一场大清洗。秦二世作为秦始皇的小儿子,并非顺位继承,而是在秦始皇死后,通过伪造遗诏的方式即位的。所以,秦二世登基之后,大肆清理自己的兄弟姐妹。


同时,之前在秦二世即位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宦官赵高,也开始借着这个机会,大肆清理自己的反对者,收拢权力。所以,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秦朝高层其实一直在忙着内斗,根本就没空去管这种事情。


另一方面,陈胜吴广刚开始起义的时候,规模其实还真不算大,也就只有不到千余人而已。按照秦朝的法律,像这种规模的民变,甚至都没资格上报中央,直接在郡县一级消灭掉就可以了。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之前亡国的六国旧贵族,却看到了希望,纷纷开始起兵响应。此时距离当年秦始皇扫平六国,仅仅只过去了十多年而已。六国末代国君的子侄一辈,此时都还在世。所以,在看到希望之后,他们纷纷开始在各自所在的地区,起兵反抗秦国。


就这样,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短短数月之内,在原本属于六国故土的地盘,便处处燃起了战火。而陈胜这边,也开始不断收拢士兵,麾下军队越来越庞大。等到陈胜站住脚之后,又纷纷派手下带领士兵,前往六国旧地,帮那些六国旧贵族复国。


在陈胜迅速做大的同时,在今天江苏徐州丰县地区,有一个差不多相当于今天派出所所长的男人,也带着一群人顺利起兵,这就是刘邦。而在江苏的苏州和无锡一带,当年楚国大将项燕的项梁,也开始聚集旧部,起兵反秦。项梁有一个侄子,这就是项羽。


而接下来,在陈胜做大之后,秦国高层终于后知后觉,开始出动主力军队,镇压起义。当时陈胜则是派出吴广,统领农民军主力,杀向秦国统治的核心,关中地区。此后,双方在荥阳地区相遇,并且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


因为当时秦朝的国力还比较强,所以这场对峙展开之后,农民军这边,很快就开始因为粮草补给之类的原因,落了下风。再加上秦朝又从其他地方,远远不断地抽调援兵,增援荥阳,所以吴广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关键时刻,陈胜又想出了一个妙招,让麾下的另一位大将周文,率领剩下的一部分农民军,直接绕过了荥阳,以最快的速度杀向秦朝首都咸阳。因为当时秦朝的大部分主力,都被牵制在荥阳一带,根本就腾不出手来阻击周文。所以在极短时间内,周文就打到了咸阳周围,并且一路收拢百姓,兵力也越来越多。


此时的周文,距离攻破咸阳,彻底灭了秦朝,已经只差半步之遥了。但就在这个时候,秦二世却采纳了秦朝大将章邯的建议,将骊山那边修造秦始皇陵墓的人,全都组织起来,组成一支新的军队。不得不说,章邯确实是比较能打。靠着这支匆忙组建的大军,愣是挡住了周文的进攻。


此后,章邯又利用周文后勤补给不足的劣势,不断重创周文,最终彻底消灭了周文率领的这支力量。而周文被消灭之后,章邯又火速带领自己麾下的‘囚徒大军’,前往荥阳地区增援。原本在荥阳地区,吴广需要全力以赴,才能牵制住所有驻守在荥阳的秦军。但是等到章邯赶到之后,章邯率领的这支军队,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瞬间就压垮了吴广。


于是,不久之后,章邯直接消灭了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并且开始迅速反推,不断消灭农民军的主力。没过多久,便到了起义军的老巢陈县。最终,吴广因为内斗被杀,陈胜则是被秦军那边买通了自己的车夫,最后被车夫所杀。


随着陈胜吴广被杀,原本驻守在北方,防御匈奴的秦军主力,也开始不断南下,剿灭北方的起义军。一时之间,这场秦末农民起义,竟然有了被彻底镇压的趋势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秦朝高层又乱了。


大概是因为见到起义军被镇压了下去,觉得秦朝的统治又高枕无忧了。所以接下来,秦朝高层又开始内斗。最终,赵高不断清理反对者,并且彻底架空了秦二世。这场秦朝高层的内斗,也导致秦朝无法再集中所有力量,剿灭农民军,无形中就给了农民军一点喘息的时间。


就是在这个时间点,刘邦和项家叔侄,以及其他被陈胜派出去帮六国复国的那些将领,开始再次壮大了。


之前陈胜正面硬钢秦军主力的时候,刘邦和项羽其实都没有参战,他们都在各地所在的区域,积极扩大自己的势力,稳固自己的地盘。等到陈胜被干掉之后,这时候,他们所率领这些力量,以及其他那些被陈胜派出去的力量,就成了秦军新的清除对象。而各地的起义军,为了得到所在地区的支持,也纷纷寻找六国王族的后人,重新拥立他们做国王。


就这样,一时之间,六国开始纷纷复国了。


在南方,当时项家叔侄的势力最大。再加上项家本就是楚国高层,所以后来,在项家的牵头带领下,大家在昔日楚国王族的后人当中,找了一个叫熊心的人,继承了楚王之位。就这样,楚国也复国了。


而当时的刘邦,因为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前,也是楚国人,再加上此时他距离项家叔侄又比较近,所以就暂时依附于项梁。当时项梁看刘邦实力不足,甚至还拨给了刘邦一些人马。


不过,与此同时,灭了陈胜吴广之后的章邯,也开始向那些复国的六国贵族进攻了。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章邯先后灭了魏王和齐王,然后转头进攻楚地。楚地这边,项梁当时势力最强,所以章邯就先打项梁。双方交战之后,章邯靠着偷袭楚军,直接消灭了项梁率领的这部分主力。就连项梁本人,也直接死在了战争当中。


项梁战死之后,刚刚复国的楚国主力军队,就等于是暂时被消灭了。所以此战之后,章邯就带着自己麾下的主力北上,打算和王离统领的长城兵团,围攻刚刚复国的赵国。而楚国这边,虽然主力被镇压了,但是项羽却继承了叔叔的遗志,统领叔叔留下的一部分残兵,再次壮大了起来。


与此同时,刘邦也开始迅速做大,并且成为楚国境内有数的几支强大军事力量之一。


再之后,章邯北上,和王离一起夹击刚刚复国的赵国。而赵国这边,则是将仅存的一部分力量,全部龟缩在巨鹿地区,坚守不出,等待其他五国的复国力量增援。


就这样,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开始了。


随着赵国军队和秦朝大军展开对峙,其他五国的残余势力,也知道不能袖手旁观。谁都看得出来,一旦赵国被灭,接下来大家就更挡不住秦军了。所以在这之后,各国开始纷纷派出援军,向巨鹿方向增援。这其中,尤以楚国实力最强。楚国这边,虽然之前项梁统领的主力被消灭了,但是其他几支力量却都还在,所以恢复得比较快。


于是,接下来楚国那位被拥立的国君熊心,正式下令,派宋义和项羽,率兵增援赵国。很多人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可能都产生过一个疑问:这个宋义是哪里冒出来的呢?楚国军队之前都是项梁统领的,楚王也是项梁拥立的,为什么此时这个宋义却忽然成了楚军的大将呢?


实际上,这个宋义还真不是什么杂鱼,而是真正的大人物。当年秦始皇扫平六国之前,宋义就已经是楚国的高官,据说还曾经做过楚国的令尹,也就是其他国家的丞相。这个说法虽然有争议,但当年在楚国灭亡之前,宋义就是楚国高官,这个应该是没错的。


所以,楚国复国之后,在很多楚国旧贵族心里,宋义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而接下来,宋义和项羽带着楚国精锐,前往巨鹿增援。因为当时其他几个国家的援军,都想等到赵军被消灭,秦军被赵国消耗得差不多之后,再过去摘果子,所以暂时都止步不前。一时之间,巨鹿战场这边就僵持住了。


当然,在前来增援的各国军队当中,楚国无疑是最强的。而且,其他几国加起来,也未必有宋义和项羽统领的楚军强。


但是在巨鹿战场进行僵持的同时,其他地方却开始发生剧变。在巨鹿战场陷入僵持之后,楚王熊心下令,让刘邦带领麾下的军队,奇袭关中。当时刘邦扮演的角色,其实就和之前的周文一样,都是想要趁着秦军主力集结在巨鹿地区,趁机偷秦朝的老家。能偷袭成功最好,失败了也能分担一下巨鹿那边的压力。


就这样,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刘邦开始不断向咸阳地区进攻。因为当时秦军主力,都在巨鹿那边,再加上之前周文已经打过这条路,所以刘邦这一路几乎堪称势如破竹,很快就再次打到了咸阳地区。


在刘邦杀向咸阳的同时,巨鹿战场这边,项羽直接干掉了宋义,然后自己拿到了楚军的指挥权。此后,项羽直接带着楚军,破釜沉舟,杀向秦军。最终,在赵国军队的里应外合之下,项羽直接歼灭了王离统领的这部分秦军,彻底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此战之后,项羽瞬间名气暴涨,被其他五国公推为盟主。


不过,此时在巨鹿这边,王离率领的秦军虽然被消灭了,但是章邯还在,而且麾下军队依然庞大。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章邯就再次和项羽展开了对峙。但是关键时刻,赵高那边又开始排斥异己,后来更是直接刺杀了秦二世。这就导致章邯对秦朝高层彻底失望,直接投降了项羽。


随着章邯的投降,项羽开始带领各国联军,杀向关中。在前往关中的路上,为了防止章邯麾下的秦军造反,项羽直接下令,将这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


与此同时,赵高杀了秦二世之后,先是企图自己做国君,但是大臣们都不支持。所以,赵国不得不拥立子婴做秦三世,然后子婴又很快找到了机会,刺杀了赵高。但是等到子婴刺杀了赵高之后,此时刘邦已经打到了咸阳。子婴就算想效法之前秦二世,也没有几十万骊山劳役供他使用了。所以最终,子婴只能开城投降。


随着子婴投降,秦朝彻底结束了。


在接受了子婴的投降之后,刘邦开始迅速接管咸阳,并且开始和关中地区的百姓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们的支持。这件事,对后来刘邦重返关中,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不过,就在刘邦立足未稳的时候,项羽就带着各国的联军,一路通过了函谷关,来到了咸阳。


如此一来,咸阳的归属,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当时项羽这边的军队,显然要比刘邦更多。如果刘邦执意要占领关中自立,肯定是打不过项羽,会被项羽直接消灭。不过,项羽这边也不是铁板一块,他麾下的这些军队,很多其实都是其他国家的军队。大家只是因为利益,暂时听从他的安排。


所以,经过简单的权衡利弊之后,刘邦便来面见项羽,说明自己并没有要占领关中的心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鸿门宴虽然是刘邦和项羽的见面,但在本质上,项羽代表的其实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和其他五国联军,所以刘邦不得不低头。而接下来,刘邦率领所部撤出了咸阳,项羽则是率军入主咸阳,将咸阳洗劫一空。


此后,项羽先是把那位楚王熊心,太高了一步,将他尊为‘义帝’。而后项羽又借助这位‘义帝’的名义,正式册封了十八位诸侯。在这其中,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则是被封为汉王,就藩汉中。而且,从名义上来说,此时分封的所有诸侯,名义上其实都是熊心的臣子。


当然,从实际的角度来说,这场分封,其实是灭秦之后分蛋糕的盛宴。主持分蛋糕的人是项羽,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谁是谁的臣子。


后世很多人曾经有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项羽入主咸阳之后,一定要分封十八路诸侯呢?直接自己统一天下不行吗?实际上,看完整个灭秦的过程之后,我们就会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了。不是项羽当时不想,而是他根本就做不到。


如果他真的不分封,估计其他那些一起打进咸阳的诸侯,瞬间就会联合起来,直接灭了项羽。所以项羽就只能选择分封,然后在分蛋糕的过程当中,给自己选择一块最大的。


也有的人曾经提出,为什么项羽要把自己的地盘,分到死战之地的楚地,而不是直接占领关中呢?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当时项羽刚刚屠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而且还带着人洗劫了咸阳,毁了整个关中。如果这时候他把关中留给自己,别说做西楚霸王了,估计联军前脚刚走,后脚下面就造反了。


除了分给自己最大一块蛋糕之外,项羽其实在分封的时候,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考虑。比如说,把刘邦分封到了汉中,然后又把三位秦朝降将封在了关中。如此一来,既堵住了刘邦出蜀的道路,又能保证关中不会被统一,无法形成强大的势力对抗项羽。再比如,在齐国故土,项羽一口气封了三个王,以确保齐地不会出现对抗项羽的强大政权。


总之,项羽借着分封的机会,把局面彻底搅乱了。他想趁着这个乱局,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最后成为真正的霸主。至于说后世那些说项羽没脑子,不知道先抢占关中的说法,这些说法其实都是不了解项羽的结果。


随着各大诸侯被分封之后,返回自己的封地,刘邦也就藩汉中。在入蜀的时候,为了让项羽安心,刘邦还直接烧了蜀地连通外界的栈道,这才让项羽放下心来。与此同时,项羽为了消除约束,还秘密除掉了那位义帝熊心。


不过,既然是分蛋糕,那就肯定有人对分蛋糕的结果不满意。所以就在这场分封结束之后不久,山东地区就开始出现叛乱了。项羽之前在山东地区分了三个王,目的就是想要让齐国故土彻底分裂。可是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之后不久,山东这边的田荣和田横兄弟,直接造反,而且能力还很强,很快就有统一整个山东的趋势了。


对于项羽来说,此时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传统的六国故土彻底统一。比如说田家统一了齐国故土,或者有人统一了当年晋国的故土,亦或者有人统一了秦国的故土,一旦这种局面出现,这个新统一的政权,整体实力瞬间就会超过项羽,威胁到项羽的霸主地位。


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项羽必须维护此时的乱局。此后,在得知刘邦入蜀后烧了栈道,暂时无法出蜀,其他诸侯王也都被各种原因牵制的时候。项羽这才决定带上自己麾下的主力,直接前往山东平叛的。


顺便说一句,此时项羽借助自己的霸主地位,已经招募了大量的军队,并且训练出了一支非常强大的直属军队。在项羽的整个人生当中,此时他麾下的力量,应该算是最强的。所以,当时项羽不认为自己会被打败。觉得自己就算去山东平叛,也能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事。


等到项羽率领主力,进入山东之后,这时候刘邦才开始行动起来。之前就藩蜀地之后,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招揽到了韩信这样的奇才,并且拜韩信为大将军。此后,在韩信的主导下,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悄悄让主力军队进入了关中地区,对关中三王发起了闪击战。


因为韩信太猛,导致在极短时间内,关中三王之中的董翳和司马欣,被打得直接投降了刘邦。仅剩的章邯,也只能龟缩自保。而且,因为之前刘邦有‘约法三章’的事迹,导致关中百姓对他非常认可,都愿意接受他的统治。


就这样,刘邦轻易控制了大半个关中,然后分出一部分力量,将章邯余部彻底包围了起来,自己则是率领大部分主力,东出函谷关。


如果严格来说的话,其实从汉军暗度陈仓,奇袭关中的那天开始,楚汉战争其实才算是真正拉开序幕。但因为之前这些事情的铺垫,其实从刘邦占领关中的那天开始,项羽在大势方面,其实就已经输给刘邦了。


接下来,刘邦麾下的谋士张良,又假传书信,让项羽误以为刘邦短时间内不会离开关中。所以接下来,项羽开始专心在山东地区平叛,对付田家兄弟。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山东这边的抵抗,却出乎意料的强,导致项羽根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


趁着项羽主力,在山东地区陷入泥潭的时候,刘邦直接联合其他诸侯,组成了一个反对项羽的联盟。大家在名义上,是为了那位被项羽杀害的‘义帝熊心’,但实际上,所有诸侯都很清楚,大家联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先击败项羽。


只要项羽还存在,他们就不可能真正有发展,而且很有可能未来会被项羽一个一个灭掉。


在这之后,刘邦联合几位诸侯王,组成了联军。趁着项羽主力在山东作战,直接进攻项羽的地盘。因为当时项羽带走了全部的主力,而联军这边又声势浩大,所以项羽留下来的少部分兵力,根本就挡不住刘邦这边。很快,刘邦就一口气打到了项羽的老巢,彭城。


但是,再之后,项羽得知后院起火之后,火速和山东这边的田家谈判,同时留下一部分军队继续平叛,然后自己率领另外一部分主力回撤。等到项羽撤回来之后,刘邦这边又因为之前的战争太过顺利,有些轻敌,所以仓促应战。结果,这一战当中,项羽带领麾下三万精锐,直接正面击败了五十多万的联军,而且直接歼灭了二十多万。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彭城之战’。


三万击溃五十万,这种战争,放眼整个中国历史,都极为少见。但如果仔细一想,其实也不难理解。首先,项羽当时麾下的军队,很多都是身经百战的骑兵。而刘邦这边,很多都是没有甲胄的普通步兵,而且还是联军,内部有很多问题。再加上仓促大意,被项羽击溃,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彭城之战结束之后,原本对刘邦极为有利的局面,此时又变成逆风局了。除了项羽造成的正面压力之外,原本和刘邦一起组队的那些诸侯王,也纷纷离他而去,甚至转投了项羽。


此时的刘邦,也就到了整个楚汉战争当中,最低谷的时期。如果当时刘邦应对不好,很有可能会直接被项羽消灭。


但就在这个时候,刘邦麾下的那些传奇猛人们,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了。尤其是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直接决定历史走向了。


萧何这边,直接发挥出他强大的内政能力。当时萧何主管刘邦的后方,在萧何的安排下,整个关中地区和蜀地,开始征调出大量的士兵和物资,支援刘邦,让刘邦得以在正面战场上,挡住项羽的进攻。


张良这边,则是始终待在刘邦身边,不断为刘邦出谋划策。不但帮刘邦彻底挡住项羽的正面进攻,还在外交战场上,帮刘邦重新赢得了一些诸侯王的支持。尤其是英布和彭越这两位诸侯王,在张良的帮助下,刘邦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后来,英布帮刘邦袭扰项羽的后方,彭越帮忙骚扰项羽的粮道,这才使得刘邦可以在正面战场上,抗住项羽的进攻。


至于韩信,则是更为简单粗暴。当刘邦在正面战场上挡住项羽之后,韩信开始独自领兵,横扫北方。此后的两年时间里,韩信先后平定了北方的魏、代、赵、燕四国,而后又攻入齐国,逐渐平定了山东。


在这个过程当中,韩信又在潍水之战当中,消灭了项羽麾下的大将龙且。此战之后,项羽的侧翼,就彻底暴露在了韩信面前。


总之,彭城之战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刘邦在正面战场上拖住项羽,韩信则是横扫北方。两年多以后,随着韩信打下齐国,这时候的刘邦集团,已经控制了三分之二个天下,整体实力已经超过了项羽。


所以,此时的项羽,终于想着要议和了。此后,项羽和刘邦签订了和平协议,宣布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与此同时,项羽还派人去联系韩信,希望韩信可以独立出来,形成项羽-刘邦-韩信三分天下的局面,但是被韩信拒绝了。


而这场鸿沟和谈结束之后,就在项羽想要撤兵,暂时恢复一下实力的时候,刘邦却突然袭击了项羽的后方,并且让韩信、彭越以及英布等人,率兵前来,和他一起围殴项羽。就这样,此后的两个月时间里,韩信率兵南下,逐渐和刘邦汇合,一起进攻项羽。


项羽虽然能打,但是在兵力处于劣势,后勤补给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步步后退。最终,项羽率领主力,被韩信围困在垓下地区。围困一段时间之后,项羽粮草耗尽,只能自己率精锐突围。在突围过程当中,项羽被刘邦麾下的将领追上,最后只能自刎于乌江之畔。


随着项羽身死,项羽率领的西楚集团,也彻底土崩瓦解。此后,刘邦在其他诸侯王的推举之下,正式登基称帝,汉朝正式开国。


这就是楚汉战争的全部过程。


纵观楚汉战争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项羽之所以会败给刘邦,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除了他本人刚愎自用、屠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杀害义帝熊心之外,最关键的是,刘邦这边的牛人,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没有韩信、张良以及萧何这群人帮忙,刘邦估计还真未必能打得过项羽,说不定最后项羽就能统一天下了。


刘邦被围困荥阳,项羽为何要猜忌范增,纪信又为何愿意替刘邦去死

话说荥阳大战中,被围困在荥阳城的刘邦听从陈平之计,派属下花重金去贿赂楚军士兵,结果达到了楚军将士离间项羽的目的。结果受猜忌的范增一怒之下选择了告老还乡,并最终客死它乡。



而范增死了,项羽醒了,痛定思痛的他明白了这一切原来都是刘邦的反间计作怪。虽然有点迟了,但好歹还算是悬崖勒马。这个时候他又表现出果断英勇的一面,马上把钟离昧等人都招来,用很真诚的语气向他们道歉。


手下的部将们都被他的真诚的举动感动得个个热泪迎眶,纷纷表示誓死效忠楚国,全力攻克汉军大本营,替范增报仇血恨。


冰释前嫌后,项羽此时就像是一只发怒的狮子,楚军此时就像是一群饥饿的野狼,立即化悲伤为力量,对荥阳进行了疯狂的大轰炸。这架势就好比美国轰炸伊拉克一样,一个猛攻猛打,一个默默地挨打。


刘邦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了,因为城门随时都有被楚军攻下来的可能。他站在城上,见楚军不断地向城里发起进攻,心情异常的沉重,他仿佛闻到了死亡的气息。是啊,荥阳城此时已是山穷水尽,刘邦除非长了翅膀,否则逃生的机会几乎为零。


正在他愁眉苦脸的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献了一条妙计——李代桃僵。



献计的人叫纪信,他和刘邦是老乡,据说也是最早跟随刘邦的人,当年还亲眼目睹过刘邦斩那条白蛇的义举。纪信的“李代桃僵”计谋的具体做法分两步。


一是“李代”:让人假扮成大王,假装投降,用来迷惑项羽。


二是“桃僵”:大王乘机出城逃走。


对于纪信的妙计,对于病急乱投医的刘邦来说,自然举双手加双脚赞成,只是问题是,谁愿意来当这个替死鬼呢?


刘邦的苦恼很快变成了惊喜,因为纪信拍着胸脯表示,他愿意来当这个替死鬼。


牺牲别人的生命来救自己,这叫舍生忘死;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别人,这叫舍己救人。从这一点来看,纪信的思想品德的确是很高尚的,虽然他当时的解释很坦然、很平静,也有点理所当然:城破了臣也是一死,如果我一人之死能换取千万人的性命,那么我这一死也就很值得了。他果然不愧是跟随刘邦最早参加革命的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练就了高人一等的人品。


刘邦是幸运的,危险时刻,纷乱关头,总有敢于赴汤蹈火的人挺身而出,绽放璀璨而悲壮的生命火花。



有了纪信甘当替死鬼,陈平想出了突围的万全之计,在李代桃僵之计中又加上了一条空城计。


而项羽接到刘邦送来的“投降信”后,脸上顿时像盛开了一朵花。他大笑起来,这笑声震天动地,直透云霄。


《西游记》里面有一个真假孙悟空的故事情节:两个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无论从外表和声音都察觉不出丝毫破绽来。这连他师傅唐僧都没法分辨。《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一句话: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刘邦诈降成立的前提就是弄了一个假冒他的纪信来做替死鬼。


不过这个假不是说纪信打扮得跟他一模一样,连项羽都分辨不出来,被他蒙混过关了,他这个假只是幌子。为什么说只是一个幌子呢?我们接着看故事吧。


投降这一天选择在晚上。



准确地说是一个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公元前204年5月的那个晚上,紧闭了数月之久的荥阳城门终于在一声“吱呀”声中打开了。清脆的声音惊醒了钟离昧,他睁开惺忪的睡眼后,知道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此时,楚兵们高举的火把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先期出来的是一群老弱病残和妇女,稀稀落落,走了大半夜,一直持续到天亮,不要以为刘邦这边的效率太低,这就是他们精心打造的“美人计”。


因为美人计这一耽搁,天快蒙蒙亮的时候,刘邦的投降仪式才正式开始。几个没精打采的士兵耷拉着脑袋缓缓推着一辆雕有龙凤花纹的龙车出来了。龙车虽然慢得像蜗牛爬步,但在漫长的等待后,车越来越近,透过薄薄的车帘,刘邦的头影若隐若现。


“汉王投降了!汉王投降了!项王万岁,项王万岁,万万岁!”楚军开始欢呼起来。对于他们这些始终跟随项羽征战在第一线的战士来说,刘邦的投降意味着解放,而解放就意味着功成名就,可以封妻荫子,可以告老还乡,可以安享晚年……这些正是他们拼死拼活所盼的结果啊。



到了营地,龙车戛然而止,楚军都停止了欢呼,个个屏息敛气,都翘首期盼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然而,辇车里的汉王就是不见有下车的意思,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气氛有点压抑。于是有人把这个情报及时向项羽汇报了。


项羽一听火冒三丈,于是亲自走到龙车前扯下龙车的屏帷,把那“刘邦”从辇车里轰了出来。


事实证明,假刘邦的易容术并不高明,除了有几分朦胧的相像外,真伪一看便知。正在项羽不可置信,楚兵们面面相觑时。假冒刘邦的纪信开始说话了:“项羽老匹夫,你中计了,真正的汉王早从后门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他们现在已走远了,你们想追也来不及了,哈哈哈。”


这是他最后的笑声,因为随后项羽为他安排了火葬。



纪信死了,他生前没有得到了“利禄”(赏赐),身后也没有得到“功名”(没有被追封),但他的大名却永永远远地印刻在了中国历史的岁月长河中,成了一名无名英雄。


话说荥阳大战中,被围困在荥阳城的刘邦听从陈平之计,派属下花重金去贿赂楚军士兵,结果达到了楚军将士离间项羽的目的。结果受猜忌的范增一怒之下选择了告老还乡,并最终客死它乡。



而范增死了,项羽醒了,痛定思痛的他明白了这一切原来都是刘邦的反间计作怪。虽然有点迟了,但好歹还算是悬崖勒马。这个时候他又表现出果断英勇的一面,马上把钟离昧等人都招来,用很真诚的语气向他们道歉。


手下的部将们都被他的真诚的举动感动得个个热泪迎眶,纷纷表示誓死效忠楚国,全力攻克汉军大本营,替范增报仇血恨。


冰释前嫌后,项羽此时就像是一只发怒的狮子,楚军此时就像是一群饥饿的野狼,立即化悲伤为力量,对荥阳进行了疯狂的大轰炸。这架势就好比美国轰炸伊拉克一样,一个猛攻猛打,一个默默地挨打。


刘邦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了,因为城门随时都有被楚军攻下来的可能。他站在城上,见楚军不断地向城里发起进攻,心情异常的沉重,他仿佛闻到了死亡的气息。是啊,荥阳城此时已是山穷水尽,刘邦除非长了翅膀,否则逃生的机会几乎为零。


正在他愁眉苦脸的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献了一条妙计——李代桃僵。



献计的人叫纪信,他和刘邦是老乡,据说也是最早跟随刘邦的人,当年还亲眼目睹过刘邦斩那条白蛇的义举。纪信的“李代桃僵”计谋的具体做法分两步。


一是“李代”:让人假扮成大王,假装投降,用来迷惑项羽。


二是“桃僵”:大王乘机出城逃走。


对于纪信的妙计,对于病急乱投医的刘邦来说,自然举双手加双脚赞成,只是问题是,谁愿意来当这个替死鬼呢?


刘邦的苦恼很快变成了惊喜,因为纪信拍着胸脯表示,他愿意来当这个替死鬼。


牺牲别人的生命来救自己,这叫舍生忘死;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别人,这叫舍己救人。从这一点来看,纪信的思想品德的确是很高尚的,虽然他当时的解释很坦然、很平静,也有点理所当然:城破了臣也是一死,如果我一人之死能换取千万人的性命,那么我这一死也就很值得了。他果然不愧是跟随刘邦最早参加革命的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练就了高人一等的人品。


刘邦是幸运的,危险时刻,纷乱关头,总有敢于赴汤蹈火的人挺身而出,绽放璀璨而悲壮的生命火花。



有了纪信甘当替死鬼,陈平想出了突围的万全之计,在李代桃僵之计中又加上了一条空城计。


而项羽接到刘邦送来的“投降信”后,脸上顿时像盛开了一朵花。他大笑起来,这笑声震天动地,直透云霄。


《西游记》里面有一个真假孙悟空的故事情节:两个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无论从外表和声音都察觉不出丝毫破绽来。这连他师傅唐僧都没法分辨。《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一句话: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刘邦诈降成立的前提就是弄了一个假冒他的纪信来做替死鬼。


不过这个假不是说纪信打扮得跟他一模一样,连项羽都分辨不出来,被他蒙混过关了,他这个假只是幌子。为什么说只是一个幌子呢?我们接着看故事吧。


投降这一天选择在晚上。



准确地说是一个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公元前204年5月的那个晚上,紧闭了数月之久的荥阳城门终于在一声“吱呀”声中打开了。清脆的声音惊醒了钟离昧,他睁开惺忪的睡眼后,知道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此时,楚兵们高举的火把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先期出来的是一群老弱病残和妇女,稀稀落落,走了大半夜,一直持续到天亮,不要以为刘邦这边的效率太低,这就是他们精心打造的“美人计”。


因为美人计这一耽搁,天快蒙蒙亮的时候,刘邦的投降仪式才正式开始。几个没精打采的士兵耷拉着脑袋缓缓推着一辆雕有龙凤花纹的龙车出来了。龙车虽然慢得像蜗牛爬步,但在漫长的等待后,车越来越近,透过薄薄的车帘,刘邦的头影若隐若现。


“汉王投降了!汉王投降了!项王万岁,项王万岁,万万岁!”楚军开始欢呼起来。对于他们这些始终跟随项羽征战在第一线的战士来说,刘邦的投降意味着解放,而解放就意味着功成名就,可以封妻荫子,可以告老还乡,可以安享晚年……这些正是他们拼死拼活所盼的结果啊。



到了营地,龙车戛然而止,楚军都停止了欢呼,个个屏息敛气,都翘首期盼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然而,辇车里的汉王就是不见有下车的意思,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气氛有点压抑。于是有人把这个情报及时向项羽汇报了。


项羽一听火冒三丈,于是亲自走到龙车前扯下龙车的屏帷,把那“刘邦”从辇车里轰了出来。


事实证明,假刘邦的易容术并不高明,除了有几分朦胧的相像外,真伪一看便知。正在项羽不可置信,楚兵们面面相觑时。假冒刘邦的纪信开始说话了:“项羽老匹夫,你中计了,真正的汉王早从后门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他们现在已走远了,你们想追也来不及了,哈哈哈。”


这是他最后的笑声,因为随后项羽为他安排了火葬。



纪信死了,他生前没有得到了“利禄”(赏赐),身后也没有得到“功名”(没有被追封),但他的大名却永永远远地印刻在了中国历史的岁月长河中,成了一名无名英雄。


: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读后感800(刘邦和项羽的故事的读后感200字)
   [db:摘要]……【详情

【本文标题和网址】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概括(刘邦和项羽的故事100字) www.chun1983.cn/cjxs/120724.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