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注释及翻译(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注释)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已采纳 /  2023-05-17 06:30:02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注释及翻译(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注释),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880个字,大小约为35KB,预计浏览完需要20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孙权劝学》全文

《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 司马光 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 》,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 吕蒙 在 孙权 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编写:司马光


司马光 (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 君实 ,号 迂叟 。汉族。 陕州 夏县 (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 北宋 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原文及译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和关注。


《孙权劝学》-每日一篇小古文-中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系列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

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通“耶”


但:只,仅。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


非复:不再是。


见事:认清事物。


【朗读】

初,权 / 谓吕蒙曰:“卿 / 今 / 当涂 / 掌事,不可 / 不学!”蒙 / 辞 /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 岂欲卿 / 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 / 涉猎,见 / 往事耳。 卿言 / 多务,孰 / 若 / 孤?孤 / 常读书,自以为 / 大有所益。”蒙 / 乃始就学。


及 / 鲁肃 / 过寻阳,与蒙 / 论议,大惊曰:“卿 / 今者才略,非复 / 吴下阿蒙!”蒙曰:“士 / 别三日,即更 / 刮目相待,大兄 / 何 / 见事之晚乎!”肃 / 遂拜蒙母,结友 / 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孙权劝学


经典诵读丨司马光《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北宋】司马光


朗读:朱巧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白话译文:


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辩护说,不是我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常读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 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 鲁肃于是就去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作品赏析:


此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


文章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编辑:菲菲


审核:张瑞华


三审:郑海兵


解读《孙权劝学》,劝的不只是学,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利益交换

今天我们说点不一样的,我们说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出自九年义务制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下的语文教科书,这篇课文的名字叫孙权劝学,是一篇文言文,这两天大家都知道,大毛和二毛拔起来,很多人都说他们两个干起来,我们应该怎么站队?今天我就讲一讲这篇孙权劝学,他出自资治通鉴,了解一下历史,就能明白今天是怎么回事。


咱们先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很简单,三国时期东吴有一员大将叫吕蒙,就是三国杀里可以展牌的那位吕蒙一点一点混,也得到了周瑜和鲁肃的赏识,并且推荐给了孙权,也给他委以重任。一天孙权去视察部队,看见吕蒙一天是阳了二正的,反正活是不少,一看就是呆头呆脑。


于是孙权就对吕蒙说,最近你也当了大官了,有没有读书学习?吕蒙一看领导问话了,吕蒙也是个时代人,现在军中的事物这么多,我哪有闲工夫看书学习?孙权一听有点不乐意了,我没打算把你培养成研究儒家经典的博士。这个博士今天是个学位,在古代是个官职,就是掌管经学的官员。于是孙权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话,担当涉猎,讲往事,什么意思呢?担当涉猎,只是让你粗略的读一下书,不用那么认真,见往事耳,了解一下历史,意思就是多读书,对你没坏处,开卷有益,不用那么认真看看就得了,但不能不看。


你总说你一天忙,你还有大哥我忙吗?我一天的事有多少,但是我每天都抽出功夫看一眼书,吕蒙一听,既然大哥都这么说了,领导的精神咱们得领悟,所以吕蒙每天开始粗枝大叶的读书,有没有帮助,应该也有帮助。


没过几天鲁肃就来到了浔阳,见到了吕蒙,俩人一聊天,把鲁肃吓一跳,兄弟今天跟你一唠嗑,你的语言才略已经不再是当年无下阿盟了。


阿蒙应该就是吕蒙的小名,就像曹操叫阿蛮一样,我猜想鲁肃和吕蒙也就是个把月没见,这个话很大的成分,其实在给吕蒙拍马屁读书读一两个月,能有什么大成果,这个时候吕蒙还浪上了有点不乐意的。大哥你现在这个见识水平有点低,士别三日,既跟刮目相待那意思,三天不见面,人也会发生变化的,大哥,你这个见识有点晚,这个鲁肃还有点尴尬,拜别了,吕蒙妈跟朋友就离开了。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情节,我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教我说这是一篇非常正面的文章,怎么理解呢?您看看语文书上怎么说,咱们看一下,首先他问了一个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么说服吕蒙的?没毛病,下一句就有问题了。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当年我们的语文老师教我,那就是向吕蒙学习,向吕蒙致敬,我上学的时候也深信不疑,但是后来上了大学出现了相反的意见,我的老师告诉我,吕蒙就是个祸国殃民之徒,读书不求甚解,你读书有什么用担当涉猎,忽略的看一看,你不如玩手机,不如看漫画。


今天就是一个小孩的绘本,都会给你说出一个道理,读书不求甚解,三天之后还让人刮目相看,这就是扯淡。


三天,古代的三天并不止今天三日,三天也只很多天,但是再多也不会超过一个月,您想想您读书读了一个月,一个月之后会有怎样的变化?越是读书多的人,越是有才识的人,越让人看不出来,只有那种一瓶子布满半瓶子晃荡的才哗啦哗啦响。如果您读书读成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你扔个什么东西也就是个水花,如果您读的书就是一盆水,你扔什么都能想,所以读书一定要求甚解。今天我并不是说读书的问题,咱们还是看看大毛和二毛,吕蒙就是呆瓜。


咱们回来再说说三国的故事,当年刘备刚刚夺得一周,刘备也不是池中之物,他看上了汉中可是粮食产地,谁有了粮食就有了兵,无粮不具兵。于是刘备向汉中发起了进攻,打得还真不错。


黄忠定军山刀劈了夏侯渊旗开得胜。这个时候在荆州的关羽也动了小心思,他准备像曹操的樊城发动进攻,这一招那是下手狠,定位准,关羽向樊城发起进攻,曹操就要把他的部队兵分两路,一路去支援汉中,一路去支援樊城。当时刘备和曹操打得是不可开交,东吴的孙权他也不能坐视,不管,按照正常理解,孙权应该出兵合肥。孙权对合肥那是心心念念的想直流哈喇子。


当年被张辽一顿暴揍,现在还有心理阴影。现在曹操和刘备打在了一起给你机会了,出一支奇兵,直奔合肥绝对有胜算。但是东吴这边跟曹魏和刘备那伙不太一样,孙权是个甩手掌柜的,赤壁之战他就全权交给了周瑜,周瑜死了,他又把军权交给了鲁肃,反正找能人让能人替你办了。


我就是个甩手掌柜的江东子弟,多才俊,这个一点不假,但是江东子弟命都短,周瑜不到36岁就挂了,鲁肃当了大都督也没当几年,于是大都督就落到了吕蒙手,读书不求甚解,担当涉猎的吕蒙这一下出事了,这哥们读书不求甚解,啥都不明白,脑子里就是一堆浆糊。


刘备拿下了汉中,关羽在樊城那也是浪得逆天的,水淹七军,刀劈庞德,自擒于尽。华夏名将一战成名,这个时候的吕蒙不去打合肥,他动了关羽的心思,他要去打荆州。现在三国的局势还是曹魏独大,孙刘联盟加一起也不如曹操,这个时候一定要明白,老二和老三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对付老大坏事就坏在了吕蒙身上。吕蒙是一不做二不休,搬不倒葫芦,洒不了油,他偷袭了荆州,这一偷袭关羽就蒙圈了,急忙派部队往回赶,但是这个时候关羽军队的人心已经散了。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吕蒙还有回旋余地,给关羽一条生路,把它放回四川,双方在为这个事进行谈判,不要撕破脸皮,这个事就算擦枪走火,双方坐下来谈,刘备和孙权都是明白人,但是这个时候的吕蒙脑子已经不是他的了,为了虚名他杀死了关羽,华夏名将死于我手,我现在也是一战成名了,你今天看历史打听打听,吕蒙是不是一代名将,您再看看关羽已经奉为神了,五财神关帝圣君一年年一天天,那是香火不断的,您看过有谁给吕蒙烧香的吗?


关羽死了,孙刘联盟那就是土崩瓦解了。这一下曹魏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孙刘紧密团结在一起,都未必能打过曹魏,你们之间出现了这么大的裂痕,这还打什么?只是曹魏那几年内政不稳,曹丕40岁就挂了,曹睿更早老,曹家的后人那命是一个比一个短,后来又出现了曹爽和司马懿的权力斗争,所以魏国一直没缓过劲来,如果魏国的朝局十分平静,那么蜀和吴早晚飞,于是就让你们俩多玩了这么多年。


虽然后来蜀和吴再一次合作,但是双方谁都防着谁,毕竟有不光彩的过去。恶果就是吕蒙埋下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他都得留着一支部队,防着、东吴、东吴打曹魏的时候,他也得留下一支部队,防着稀疏,所以两边的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破镜难圆,吕蒙脑袋一热,伤害性太大了。东吴不是没有明白人,孙权他也是明白人,吕蒙拿下荆州不到一个月暴毙了,打仗的时候还好好的啥事没有,怎么战争胜利了,不到一个月就暴毙了呢?肯定有鬼。


我个人意见一定是孙权把吕蒙给做了。孙权不是一个糊涂蛋,吕蒙你有点太过了,如果吕蒙活着,刘备报仇的心那绝对是火山喷发。但是吕蒙要是死了,刘备也许能消消火。后来刘备也没惯病,两年之后刘备称帝,带着大军就杀向了东吴,这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虽然刘备大败,但是孙权也是产生,但是新任的东吴大都督陆逊办事办得明白,给刘备一条退路。三国演义火烧连营,说烧了刘备70万大军,这个就是扯。当年整个系数的人口才90万,刘备来的70万大军,充其量也就十一二万人。


夷陵之战刘备最多损失2万人,但是这2万人妥妥的是西蜀的主力,那是刘备的心头肉,孙权也不好过,也挂了几万人,还死了好几员大将,夷陵之战虽然孙权赢了,但是双方那是两败俱伤,如果当时曹魏政权稳固,先杀刘备再杀东吴,也许历史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从吕蒙这件事上我们明白一个道理,读书必须求甚解,因为书里边是有智慧的,是个人层面的,但是到了国家层面,尤其是今天,我们应该算明白一笔账,现在国际上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吕蒙的错误,咱们不应该再犯,我今天就是个谈古论今,现在全网都是唠大毛和二毛的战事,我就另辟个蹊径,见往事耳。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0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孙权劝学》





【文学常识】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㈡文学常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基础知识】


㈠字音字形。(20个)


⑴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


⑵孰(shú)若孤;


⑶即更(gēng)刮目相待;


⑷肃遂(suì)拜蒙母〖半身不遂(suí)〗


㈡重点字词


㈠重点字词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仕途。


古今异义



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义:重新;另外;


今义:更加。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古义:靠近,文中引申为从事;


今义:就。


一 词多义



但当涉猎 (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 (动词:当,正当)



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晓)



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自以为大有所益 (很)


大惊曰 (十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年长)


㈢注释及翻译


初,权谓吕蒙⑵曰:“卿⑶今当涂⑷掌事,不可不学!”蒙辞⑸以军中多务⑹。权曰:“孤⑺岂欲卿治经⑻为博士⑼邪⑽!但⑾当涉猎⑿,见往事⒀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⒁鲁肃过⒂寻阳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⒄才略⒅,非复⒆吴下⒇阿蒙(21)!”蒙曰:“士别三日,即更(22)刮目相待(23),大兄(24)何见事(25)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⑴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⑵[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⑶[卿(qīng)]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⑷[当涂]当道,汉权。


⑸[辞]推托。


⑹[务]事务。


⑺[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⑻[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⑼[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⑽[邪(yé)]语气词,后写作“耶”。


⑾[但]只,只是。


⑿[涉猎]精略地阅读。


⒀[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⒁[及]到,等到。


⒂[过]经过。


⒃[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⒄[今者]如今,现在。


⒅[才略]才干和谋略。


⒆[非复]不再是。


⒇[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21)[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


(22)[更]重新。


(23)[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24)[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5)[见事]知晓事情。



【翻译详解】


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的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多加以推托。或“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⑶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译】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⑷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⑸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你说你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我常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益处。


⑺蒙乃始就学。


【译】吕蒙于是开始从事学习。


⑻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天下的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⑼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吕蒙说:“与有抱负的读书人分别才几天,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⑽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鲁肃)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整体感知】


㈠写作特色


1.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学习,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其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2.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文章中心:


文章开篇写孙权劝吕蒙学习时,从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功用入手劝说,吕蒙借事务多推托。孙权用自己的状况和吕蒙的状况作对比驳斥他的托辞,说明没有理由不去学习。文章开篇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后来从鲁肃的话中可揣测吕蒙曾无“才略”,与后文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学习带给一个人的巨大转变。


3.侧面烘托


鲁肃的惊叹,“拜蒙母,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㈡劝说艺术


1.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这样劝说有什么好处?


用自己的学习体会现身说法,这样既可以增强说服力,又显得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使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2.孙权劝吕蒙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联系你读书的体会说一说。


读书可以丰富学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提高修养,读书可以增加思想的深度等。


㈢人物形象


⑴孙权:善于劝学,博学多才,循循善诱,礼贤下士,现身说法,既对属下严格要求,又含有殷切的期盼,不失人主身份。


⑵吕蒙:聪明好学,知错就改,进步快,说话幽默。


⑶鲁肃:敬才爱才。


㈣开放试题


1.谈谈你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的理解。


“三日”是概数,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2.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


3.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问,是东吴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从鲁肃主动“拜蒙母”“结友”这两件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①有才华,有学识(爱学习)的人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③位高者应该敬才、爱才。


4.文中蕴含的道理:


①开卷有益,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


②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


③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④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5.积累文中出现的称谓语:


①爱称:卿(多用于君对臣,也可用于夫妻、朋友之间)。类似的还有"爱卿"。


②自称:孤(王侯的自称)(古人称呼自己常用谦称)。类似的还有"朕"、"寡人"。


③敬称:大兄(多用于朋友辈)(古人称呼朋友宾客常用敬称)。类似的还有"兄台"、"贤弟"等。






【文学常识】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㈡文学常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基础知识】


㈠字音字形。(20个)


⑴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


⑵孰(shú)若孤;


⑶即更(gēng)刮目相待;


⑷肃遂(suì)拜蒙母〖半身不遂(suí)〗


㈡重点字词


㈠重点字词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仕途。


古今异义



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义:重新;另外;


今义:更加。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古义:靠近,文中引申为从事;


今义:就。


一 词多义



但当涉猎 (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 (动词:当,正当)



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晓)



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自以为大有所益 (很)


大惊曰 (十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年长)


㈢注释及翻译


初,权谓吕蒙⑵曰:“卿⑶今当涂⑷掌事,不可不学!”蒙辞⑸以军中多务⑹。权曰:“孤⑺岂欲卿治经⑻为博士⑼邪⑽!但⑾当涉猎⑿,见往事⒀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⒁鲁肃过⒂寻阳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⒄才略⒅,非复⒆吴下⒇阿蒙(21)!”蒙曰:“士别三日,即更(22)刮目相待(23),大兄(24)何见事(25)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⑴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⑵[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⑶[卿(qīng)]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⑷[当涂]当道,汉权。


⑸[辞]推托。


⑹[务]事务。


⑺[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⑻[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⑼[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⑽[邪(yé)]语气词,后写作“耶”。


⑾[但]只,只是。


⑿[涉猎]精略地阅读。


⒀[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⒁[及]到,等到。


⒂[过]经过。


⒃[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⒄[今者]如今,现在。


⒅[才略]才干和谋略。


⒆[非复]不再是。


⒇[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21)[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


(22)[更]重新。


(23)[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24)[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5)[见事]知晓事情。



【翻译详解】


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的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多加以推托。或“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⑶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译】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⑷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⑸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你说你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我常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益处。


⑺蒙乃始就学。


【译】吕蒙于是开始从事学习。


⑻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天下的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⑼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吕蒙说:“与有抱负的读书人分别才几天,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⑽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鲁肃)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整体感知】


㈠写作特色


1.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学习,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其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2.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文章中心:


文章开篇写孙权劝吕蒙学习时,从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功用入手劝说,吕蒙借事务多推托。孙权用自己的状况和吕蒙的状况作对比驳斥他的托辞,说明没有理由不去学习。文章开篇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后来从鲁肃的话中可揣测吕蒙曾无“才略”,与后文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学习带给一个人的巨大转变。


3.侧面烘托


鲁肃的惊叹,“拜蒙母,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㈡劝说艺术


1.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这样劝说有什么好处?


用自己的学习体会现身说法,这样既可以增强说服力,又显得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使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2.孙权劝吕蒙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联系你读书的体会说一说。


读书可以丰富学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提高修养,读书可以增加思想的深度等。


㈢人物形象


⑴孙权:善于劝学,博学多才,循循善诱,礼贤下士,现身说法,既对属下严格要求,又含有殷切的期盼,不失人主身份。


⑵吕蒙:聪明好学,知错就改,进步快,说话幽默。


⑶鲁肃:敬才爱才。


㈣开放试题


1.谈谈你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的理解。


“三日”是概数,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2.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


3.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问,是东吴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从鲁肃主动“拜蒙母”“结友”这两件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①有才华,有学识(爱学习)的人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③位高者应该敬才、爱才。


4.文中蕴含的道理:


①开卷有益,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


②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


③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④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5.积累文中出现的称谓语:


①爱称:卿(多用于君对臣,也可用于夫妻、朋友之间)。类似的还有"爱卿"。


②自称:孤(王侯的自称)(古人称呼自己常用谦称)。类似的还有"朕"、"寡人"。


③敬称:大兄(多用于朋友辈)(古人称呼朋友宾客常用敬称)。类似的还有"兄台"、"贤弟"等。


:

【本文标题和网址】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注释及翻译(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注释) www.chun1983.cn/cjxs/122077.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