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劝学篇 名句(劝学名句赏析和翻译)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已采纳 /  2023-05-17 01:25: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劝学篇 名句(劝学名句赏析和翻译),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106个字,大小约为32KB,预计浏览完需要18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四篇劝学励学经典诗作赏析合集

《劝学》

孟郊,字东野,浙江德清人,唐代诗人。早年时期,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46岁始中进士,大器晚成,才有那首非常出名的《登科后》。50岁任江南溧阳尉。其代表名诗《游子吟》就是在溧阳时所作。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我个人共收录孟郊的三首代表作,分别是:《游子吟》、《登科后》、《劝学》。


今天复习孟郊的《劝学》,原文如下: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这首诗大意是:只有击打石头,才会迸发出火花,才能实现生火的目的。如果不击打,石头原本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连一点儿烟也不会冒出。同样的道理,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各种知识,才能明白事务的法则和规律;没有人生而知之,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人不是天然就会很多知识的。任何事情都必须自己去实践,在实际运用中再认识、再提高。别人得到的知识,于己无关,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是人生最好的年华,必须不辜负青春、不辜负时光,趁早努力。人生短暂,怎么可能长期都是“少年”。


孟郊这首《劝学》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句四十个字,采取类比的方式,用石头只有击打才能产生火花的生动比喻,阐述了人如果不好好学习,知识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世上只有“学而知之”,不存在“生而知之”,而且,学习“须早为”,必须趁早、趁青春年少,如果一旦错过了学习的时间,少年时光不会重来,从而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学习读书的重要性。


中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读书学习这件事,甚至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所以。后世有诸多劝学诗文。今天再和大家分享颜真卿另一首《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相信很多人也耳熟能详,同样,也是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客观地讲,就我本人而言,自认为从小还算是一个喜欢读书学习的人,其他优点不是很多,唯一还算得上优点的就是喜欢读书,喜欢读各种书籍,特别是文学方面的书籍,碰到喜欢的书,有时,彻夜不眠也要读完。当然,喜欢读书学习,也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跳出了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还有一份相对比较稳定的职业。所以,趁着青春年少多读书多学习,有百利而无一害。


2021年8月31号


《白鹿洞二首其一》

记得小时候,家长和老师在教育我们要用功读书时,常常会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其中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最早出自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王贞白,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他自幼勤奋好学,且学有所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二十岁那年,经过三次科考,才登科进士。后曾从军戍边。二十七岁那年,他在朝廷谋了个闲职,常与罗隐、方干、贯休同等同时代诗人唱和。但他生不逢时,正赶上唐朝大厦将倾之时,无力回天。三十五岁那年,因看不惯腐败堕落的晚唐政治氛围,愤而隐退。退隐后,他并没有移情山水之间,而是潜心于家乡的教育事业,造福桑梓。他终年七十三岁,寿终正寝,被当时的南唐朝廷敕赠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葬于广丰区城西门外城壕畔。他专注于诗歌创作,著作颇丰,不乏佳作,诗名与晚唐的郑谷齐名。


今天复习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如下: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首诗的大意是:诗人每天读书,都是全神贯注,完全忘记了时间的变化,以致于到最后,不经意中,猛然发现,春天就快要过去了。于是乎,诗人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却还有很多书没有读,不免觉得,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如果不是白鹿洞的道人来逗笑,打断了读书的思绪,我现在还在深入研究周公的礼法、孔子的儒学呢。


这首《白鹿洞》,是王贞白当年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读书,突发感慨,而写下的一首惜时诗,是自己专心读书生活的写照。这首诗最出彩的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千百年来,这一千古名句,一直在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成为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时间很宝贵,而且,过去了,就永远找不回来。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时间,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感悟,我们越来越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几乎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而我们需要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够。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时间,充分运用好每分每秒的时间,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这也是我们从王贞白这首诗中应该受到的启发和教育。


2021年1月28号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所写诗近万首,以及大量的词、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高。他的诗前期多为爱国诗,批评投降主义,主张抗战杀敌,收复故土,统一中国,慷慨激昂,雄浑豪放;后期多为田园诗,清新雅丽,平淡自然,有“小太白”之称。 他少年时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今天复习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如下:


古人学问无遗力 ,


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 。


这首诗的大意是:古时候的人,读书学习,大都是不遗余力,没有一点保留,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青少年时代开始努力,昼夜苦读,日积月累,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是肤浅有限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深入、透彻地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去践行,方能学有所成。


这首诗是陆游七十四岁那年在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此时陆聿二十一岁,正值“少壮”。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陆游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小儿子子聿。


陆游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教子诗,陆游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人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不仅暗含了一个老父亲对儿子的敦敦教诲,也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短短的四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纵观全诗,通过写陆游对小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我们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陆游告诫儿子,要想老有所成,一是莫负韶华,应在年轻力壮时下苦功夫;同时不能仅以书本知识为满足,而应更加注重身体力行。这首诗不仅包含一个一生沧桑的老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同时也体现了其深邃的教育思想:要珍惜时光,趁着年轻努力学习并坚持不懈。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死读书。


最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绝对是千古名句,千百年都被很多文人尊为座右铭。而且,我们的伟人也非常尊崇这两句话,常常引用,并提出了实践出真知,指出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善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可以说,不管老幼男女,这两句至理名言,对于引导我们走好每一步人生道路,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做好了终生受益!


2021年7月17号


《励学篇》

赵恒,宋太宗第三子,宋朝第三位皇帝,称为宋真宗,29岁继皇帝位,在位25年,享年54岁。真宗即位之初,勤于政事,革新政体,体恤百姓。继位后的第九年,辽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威胁宋朝都城。真宗采纳了宰相寇准的主战建言,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取得了一场胜利,并迫使辽国议和。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一段时间内迎来了和平,但也因为年年向辽国纳贡,给北宋人民造成长期的沉重负担。到了后期,真宗信用奸臣,伪造“天书”,封禅泰山,粉饰太平,提倡佛教、道教、儒教,大搞迷信活动,广建宫观,劳民伤财,政治腐败,社会矛盾趋于尖锐。


今天复习赵恒的《励学篇》,原文如下: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


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的大意是:要想家庭富裕,不需要购买肥沃的土地。只要勤奋读书,就可以获得许多的粮食。要想居住舒适, 不需要建造高高的楼房。只要勤奋读书,就可以获得华丽的房屋。 至于出门远行,也不要埋怨没人随从。只要勤奋读书,就可以获得很多的车马。 至于娶妻结婚,也不要埋怨没有优秀媒人。只要勤奋读书,就可以获得美貌的佳人。男子汉,大丈夫,肯定都想要实现自己的平生志愿。对于四书五经,就必须经常面壁苦读。


宋真宗赵恒这首《励学篇》主旨在于以诗的形式劝勉人们读书。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比较浅白,不难理解。人的一生,追求的无非就是“衣食住行”,还有“红粉佳人”,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能够有保证温饱的粮食、能够有拿得出来的金钱、出行有车马随从、家中有红粉佳人。要想获得这样的生活,就得要好好读书,即“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尽管诗中有过分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之嫌,但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千百年来久传不衰。


总的来看,宋真宗赵恒的这首《励学篇》常常被用来鼓励、激励人们读书。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由原来的十句,被精简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用分别代表物质和精神且最具代表性的两句,来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千百年来,功名利禄成为人们读书的极大动力,从此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有人会对此不太认同,甚至带有批驳的观点。其实,说到底,抛开动机不说,开卷有益,只要爱读书,胜于不读书。


2021年11月4号


九首劝学诗,古人说:要好好读书

坚持读书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好习惯。


活到老学到老,显得年轻的人大多都坚持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的多了,容颜自然改。


今天让我们共赏最美的九首读书诗词,体验古人诗句里的醉人书香!



《四时读书乐•春》


【元代】翁森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


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


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移居二首·其一》


【晋代】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


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读书》


【宋代】陆九渊


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商量。


读书一定要杜绝急急忙忙,一目十行的毛病,应该沉浸在书中,反复咀嚼、品味,这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励学篇》


【宋代】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因此,君子还要“知命”,也就是说,君子还能知道:有意追求并不一定就能得到,只要觉得想做、能做、该做,那就不要管过去和将来如何了。


只要我们每一步走得都正确而且高兴,那么,我们的一生就永远正确高兴,即使一时走错,也不会后悔。



《观书》


【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劝学诗》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读书有所见作》


【清代】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这首诗举例了读书的益处与不读书的坏处,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荀子《劝学》原文、译文:和孩子一起背下来,不负光阴,不负青春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劝学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赏析


旨在奉劝青少年,珍惜光阴,珍惜青春,刻苦治学,有所作为。


图文均来自网络


《孙权劝学》赏析

1、出处:《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剧照


3、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事务多)?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对我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而分别。




吕蒙剧照


4、主要内容:


孙权是吴国的君主,他非常关心部下的可持续发展。他语重心长地劝导掌管政事的吕蒙读书了解历史,先指出读书的必要性——吕蒙身任要职,不学习难以胜任,后现身说法——用自己读书获益的例子说理,指出读书的好处。


吕蒙接受孙权的劝导,开始抽时间认真读书学习,了解历史兴替、成败的原因。


鲁肃来到寻阳,与吕蒙谈论军国大事,惊异地发现吕蒙的见识高远,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就与吕蒙结为好友。




鲁肃剧照


5、赏析


从孙权称呼部下吕蒙为“卿”这个爱称,可以看出孙权对吕蒙的喜爱和看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是一个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面加上感叹号,意思更加明确。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这句语言描写中对比鲜明,与“大惊”的神态描写互相映衬,从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之后带来的惊人长进。


鲁肃称呼吕蒙的小名“阿蒙”可以看出他对吕蒙的欣赏。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充分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大兄”这个敬称可以看出吕蒙对鲁肃的钦敬。


6、启示:


真正关心下属,就要督促他们不断学习,才能让团队的实力更强大。


劝导别人时,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说服力更强。


开卷有益,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


【诗词赏析】读给你听:古诗《劝学》

今天为您读一首唐代孟郊的《劝学》,欢迎聆听~




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注释


乃:才。


元:原本、本来。


始:方才。


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非:不是。


自然:天然。


运:运用。


贤:才能。


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


岂:难道。


长:长期。


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劝学诗呢?


小编整理了一些,一起来读一读吧~


劝学诗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从这句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从诗人的读书生活看,诗人是惜时如金、潜心求知的人。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劝学诗》


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短短二十个字,讲了很多读书的道理,书要多读,还要多思,要真正明白书中的道理,读书不能满足,要学以致用,要重实践。


《励学篇》


宋真宗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匡胤以陈桥兵变,得开大宋皇朝,他心身警惕,于是制定了一个重要的国策,贬抑武人参政,建立一个士大夫政治制度,全国地方长官一律任用文臣,朝廷为实行既定国策,就必须一方面广开读书人登仕的途径,一方面竭力提倡读书的风气。赵恒写下了这首有名的诗篇。




《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的意思是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勤劳懒惰自己知道;如果多读书有了知识,就等于在农业上有了大丰收。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首诗选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即陆九渊,是一位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对读书问题见解颇多,以上这首诗就表明了他的一种读书方法。陆九渊的意思是说,读书不要性急,火急火燎地死抠住一处不放,僵在那里,越急于弄懂,可能越不容易弄懂。采用涵泳法读书,不仅能从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而且还可陶冶自己的性情。




今天为您读一首唐代孟郊的《劝学》,欢迎聆听~




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注释


乃:才。


元:原本、本来。


始:方才。


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非:不是。


自然:天然。


运:运用。


贤:才能。


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


岂:难道。


长:长期。


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劝学诗呢?


小编整理了一些,一起来读一读吧~


劝学诗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从这句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从诗人的读书生活看,诗人是惜时如金、潜心求知的人。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劝学诗》


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短短二十个字,讲了很多读书的道理,书要多读,还要多思,要真正明白书中的道理,读书不能满足,要学以致用,要重实践。


《励学篇》


宋真宗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匡胤以陈桥兵变,得开大宋皇朝,他心身警惕,于是制定了一个重要的国策,贬抑武人参政,建立一个士大夫政治制度,全国地方长官一律任用文臣,朝廷为实行既定国策,就必须一方面广开读书人登仕的途径,一方面竭力提倡读书的风气。赵恒写下了这首有名的诗篇。




《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的意思是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勤劳懒惰自己知道;如果多读书有了知识,就等于在农业上有了大丰收。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首诗选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即陆九渊,是一位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对读书问题见解颇多,以上这首诗就表明了他的一种读书方法。陆九渊的意思是说,读书不要性急,火急火燎地死抠住一处不放,僵在那里,越急于弄懂,可能越不容易弄懂。采用涵泳法读书,不仅能从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而且还可陶冶自己的性情。




:

【本文标题和网址】劝学篇 名句(劝学名句赏析和翻译) www.chun1983.cn/cjxs/122058.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