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乐羊子妻原文及翻译断句(乐羊子妻原文及翻译)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2023推荐 /  2023-05-16 07:0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乐羊子妻原文及翻译断句(乐羊子妻原文及翻译),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523个字,大小约为34KB,预计浏览完需要19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高中语文古诗文读解(拓展)丨No. 130 乐羊子妻

菜根谭-治学篇

《乐羊子妻》


一(南朝宋)范晔


【原文】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人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译文】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么人家的女儿。乐羊子曾经在走路的时候,捡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饼状的黄金,回家后把它交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来了人家丢失的东西,因为贪图小利而玷污自己的品行?”乐羊子非常惭愧,于是就把金子扔到野外,而到远方去求师学习。过了一年,乐羊子回来了,妻子跪着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长久在外,想念家里,没有其他的事情。”妻子就拿着刀子走到织布机跟前说道:“这绸子是从蚕茧里抽出来的丝,在织布机上织成的。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积到一寸,一寸一寸不断地积累,才能成为一丈一匹。现在如果要割断这绸子,那就等于抛弃已经完成的功绩,白白地浪费了时间。你积累学问,应当每天学到所不懂的东西,来成就你的美德;如果半道上就回来,就跟割断这绸子有什么不同呢?”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就又回去修完了学业,七年都没有回家来。


曾经有邻居的鸡误入乐羊子家的园中,婆婆偷偷把鸡杀掉了。妻子不吃鸡肉对着它哭泣,婆婆奇怪地问她原因。妻子说:“我自恨穷得买不起鸡,才使得婆婆的饭菜里有人家的鸡肉。”婆婆最终将鸡肉倒掉了。


后来强盗想侮辱乐羊子之妻,便首先劫持了她的婆婆。妻子听到消息后,拿着刀冲出来。强盗说:“放下你的刀,顺从我便可活命;如果不顺从我,我杀掉你的婆婆。”妻子仰天长叹,举刀自刎而死,强盗也未杀她的婆婆。太守听到此事,立即捕杀了强盗,并赐给乐羊子亡妻黄色细帛,以节妇之礼安葬了地,赐号为“贞义”。


乐羊子妻:一个在小学课本里误导多年的典故,但此乐羊非彼乐羊

在春秋战国,有这么一个名人,没见到他做了什么重大事件,但却在历史上挣下了不小的名气,而这名气,竟然也不是自己挣的,而是拜妻子所赐,你会想到谁。


没错,大部分人会想到杀妻求将的吴起,但显然不是,吴起是做了大事的,他就是乐羊子。


乐羊,生卒年不详,按年龄来说应该晚于李悝而早于吴起,即出生于前455-前440之间,中山国人,战国时魏国魏文侯时期的大将,乐毅先祖。


乐羊攻中山。


乐羊在魏国当了官后,有一年他的祖国中山国发兵犯魏,在相国翟璜举荐下,魏文候拜乐羊为帅,出兵中山国。公元前410年乐羊出兵后,由于敌强我弱,施了缓兵之计。消息传来,朝中大哗,群臣诬告乐羊通敌。中山国君又杀了他的儿子,煮成肉羹送给他。乐羊为表忠心,就吃下了肉羹。公元前407年,乐羊终于大败中山国,魏王重赏他,封在灵寿。此后,史上再无关于乐羊的记载。


在这里,我们会觉得很奇怪,一个大魏国怎么可能面对一个小小的中山国“敌强我弱”呢?可这确是事实,这个中山国可不简单。


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族,初建国于今保定北的唐县,后来被强大的晋国多次围剿而苟延残喘,期间被二破中山国,后来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三家分晋的时期,于是中山国抓住这个机遇空间开始了复兴,直到中山桓公即位后,认为国力不错,开始主动攻打魏国,结果被乐羊这个本国子民攻破,被迫迁到太行山里。


得志便张狂的强国:中山。


被魏国打败迁居到太行山后,这个中山国就此沉寂了?显然不是。


中山桓公看来也是个有过必改的有为之君,他在太行山经过20年的励精图治,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再次复兴后的中山国割据了三家分晋后赵国东北部的一部分土地,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在公元前377年、376年曾两次进攻中山国,均遭到中山国的顽强抵抗。此后,中山国进行了一项极为有效的抵抗国防策略,即开始修筑长城,自此度过了安全的近百年,直到公元前296年,才被赵国彻底攻灭,自春秋末期立国,经过350余年时间,中山国才宣告灭亡。


我们非常熟悉的明朝人马中锡《中山狼传》写的“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的故事,“子系中山狼,得志便张狂”,说的就是中山国区域的中山狼被赵国的先祖晋国六卿之一的赵鞅追猎,而被东郭先生误救,差点被狼所吞噬,这也算是历史上最顽强的一种狼呢。


此乐羊非彼乐羊。


乐羊是因何成名的,各有说法,从史料上看,乐羊的成名,一在于他是乐毅的祖先,同时还有这么一篇课文:《乐羊子妻》。


相信很多朋友都记得这篇课文,讲的是乐羊子北后的贤妻的励志故事。据说年青时的乐羊没有什么志向,乐羊的妻子就劝他求学为官,羊子出发后,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 PGC_COLUMN --}

一年后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想家了。”妻子听后,拿起刀走到织机前说:“这些织品从蚕茧生出,在织机上织成。 一丝一丝积累到寸长,才能成匹。现在割断这些织品,那就是放弃成功,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这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复还终业,七年不返。这样的故事还有二则。结局是,从此,乐羊子谨记妻子的相夫立志,后来成了大将军。


然而,《乐羊子妻》写的是西汉的故事,而乐羊是春秋的人,此乐羊非彼乐羊子啊。


真正的春秋乐羊,并不值得在史书上大书特书。而且,作为一个攻打自己祖国、为了表忠吃自己儿子肉的这样一个人物,也不值得我们去表扬。而西汉的《乐羊子妻》,其实也没什么史料记载,自然也不是什么厉害人物。但乐羊却在史上成名了。虽然他没做什么大事。


乐羊子妻,妻“贤”夫难过

乐羊子妻,妻“贤”夫难过


乔志峰


古时候,能够进入《列女传》的女性,绝对比现在的“十佳女杰”、“三八红旗手”还要牛得多,那可是巾帼英雄、时代楷模,为之树碑立传,是要流芳百世、供万世女性膜拜学习的。




乐羊子妻,就是能够进入《列女传》的女性。当然,她进的,不是西汉刘向所编撰的《列女传》,而是南朝宋史学家范晔搞的《后汉书·列女传》。


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是如假包换的“妇女之友”。《后汉书·列女传》收集了十多位符合当时价值观和社会风尚的所谓“杰出女性”,“乐羊子妻”是其中较为有名,也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位。与她有关的几个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曾经有一次,乐羊子出门,捡到一块金子,高兴坏了,拿回家给妻子献宝。妻子却一点都不兴奋,反倒责怪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饮‘盗泉之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丢的东西,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乐羊子听了羞惭不已,就把金子丢弃到野外,然后外出拜师求学去了。


不食嗟来之食,是人格尊严的体现,无可厚非。但不饮“盗泉之水”,未免就太扯了。泉水无辜,也没有善恶之分,叫什么名字,都是被好事者赋予的,何必因为名字而生好恶?重其名而罔顾其实,不过是肤浅的表面主义和虚幻的道德洁癖。如果因此渴死了,不仅迂腐,而且不智,纯属自讨苦吃,不值得同情。


对金子的处理,也透着几分呆气。拾金不昧,是美德。但拾金不昧的意思,还包含物归原主的层面。而在乐羊子妻看来,捡拾别人丢的东西,是“玷污自己的品德”,将其一扔了之就行了,仅此而已。至于是否寻找失主、完璧归赵、物尽其用,就不在她的考虑之中了。将金子弃之荒野,是不是暴殄天物?是不是浪费?是不是同时剥夺了失主寻回失物的机会?她同样一点都不在乎。何其的虚伪可笑!


乐羊子外出求学一年后,回了一趟家,乐羊子妻询问他为什么回来。这就奇怪了,丈夫离开足足一年,难道就不该回家看看吗?这是人之常情吧。乐羊子妻见了别离归来的丈夫,没有感到惊喜,也没有“小别胜新婚”温存一番叙夫妻之情,而是劈头盖脸责问丈夫回家的原因,这脑回路委实十分奇怪。如果是阴谋论者,说不定还会因此怀疑她是否有了外心,视丈夫如眼中钉、肉中刺,巴不得丈夫滚出去永远别回来碍事呢。


好在乐羊子并非大男子主义者,也没有捕风捉影、胡乱猜测,而是赶紧解释:“我出去的时间长了,非常想念家人,所以回来看看,没有其他什么事情。”


没想到,乐羊子妻登时如同有人踩了她的尾巴一般,突地跳了起来,开启了暴走模式。只见她拿起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要放弃成功,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你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乐羊子被他妻子的话震动了,二话不说扭头就走,重新回去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懒得自己古译今了,乐羊子妻以上一番长篇大论,复制粘贴了常见的通用译文)


拜托,你男人只不过是回家看看家人,是亲情的体现,也是基本的人性。你就这样对待他?不仅没表现出哪怕一丁点的温情和感情,反倒“挥刀相向”,讲了一通看似冠冕堂皇实则上纲上线的冷冰冰大道理。还哪有夫妻之情?简直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没有了。


如果乐羊子妻的做法可以称之为“贤”,如果乐羊子妻可以成为“贤妻”的代名词,相信对不少男性来说,这样的“贤妻”简直是个噩梦。


妻“贤”夫难过,这找的不是老婆,是不近人情的“黑心老板”啊。乐羊子一去七年,与其说是被妻子感动了,倒不如说是惹不起躲得起,干脆一走了之避之犹恐不及。七年哪,人生能有几个七年?大好青春,男的被判“无妻徒刑”,女的守活寡,有悖人伦、人性,不是谁都承受得了的。


至于乐羊子的所谓学业,到底是学了些什么,书里没说,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常识推断,肯定不是什么能够推动社会和科技进步的自然科学,而是中国古代最擅长的计谋权术、驭民统治之道、连横连纵之法以及等级礼仪、人际关系勾兑之类的“学问”。而学得这些东西,并非为了造福百姓,而是为了“货与帝王家”,进而出人头地、跻身统治阶级,成为“人上人”。真正贤惠的妻子,才不会利欲熏心、虚荣心爆棚,撒泼打滚逼迫丈夫去谋取这类功名。一家人相亲相爱,过普通却温馨的小日子,难道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书中还记述了乐羊子妻另外两件“先进事迹”。


其一,有一次,邻居家养的鸡跑到乐羊子家的院子里,乐羊子的老母亲(也就是乐羊子妻的婆婆)隐匿不还,杀了炖肉吃。到了吃饭时,婆婆端上鸡肉,乐羊子妻不动筷子,却对着那盘鸡肉不停流泪。婆婆感到奇怪,询问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了,饭桌上吃的竟然是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非常惭愧,就把鸡肉丢掉不吃了。


对婆婆贪小便宜的行为进行规劝,是正当的,也是正义感的体现。只不过,乐羊子妻并没有好言相劝,而是采取了讽刺挖苦的过激方式。联想到此前她对乐羊子“挥刀相向”的做派,很明显可以看出,乐羊子妻为人刻薄、行事偏激,至少是缺乏基本的沟通技巧,不管是对丈夫还是对长辈,往往搞到剑拔弩张、势同水火。


其二,有强盗闯入乐羊子家,垂涎乐羊子妻的美色,劫持了她的婆婆。乐羊子妻听到后,拿着刀跑出来,强盗说:“你顺从了我,我就保全你们的性命,如果你不听话,我就杀了你婆婆。”乐羊子妻仰天叹息,举起刀刎颈自杀了。强盗见事情闹大了,丢下老婆婆逃跑了。地方官知道了这件事,抓捕那强盗,还赐给乐羊子妻很多丝绸布帛,为她举行丧礼,赐予“贞义”的称号。


乐羊子妻很刚烈,这一点值得钦佩。但女子的贞洁和性命相比,究竟哪一个更重要,一直以来都有争议。男权社会里,女性的贞洁比天大,当然更比命大,女性宁可去死也不能失贞,否则便为封建礼教所不容。时代发展到今天,对此应该有更人性、更合理的态度和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乐羊子妻》原文的第一句,就是“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也就是说,乐羊子妻尽管得到了“贞义”的称号,还被吹捧成女性的榜样,可她在历史上,别说名字了,连个姓氏都没能留下来。她尽管望夫成龙,一心想往上层社会爬,极度渴望丈夫能够出将入相封妻荫子,最终却依然是男权社会的附属物和牺牲品,沦为历史长河中一缕可悲的烟尘。


重新解读《终身误》曲子,发现宝玉离开宝钗后,用余生陪着黛玉

趣侃红楼大结局(02):咏絮之才,林黛玉泪尽而亡,山中高士,薛宝钗独守余生


上一回对《红楼梦》八十后故事做了一个综合的推演,提到了宝黛钗三人的最终结局:


林黛玉和贾探春远嫁而去后,于八月中秋泪尽而亡,客死他乡。


在此之前,贾宝玉在林黛玉远嫁后心灰若死。


但就像他之前两次承诺“你死了我做和尚去”一样。就算林黛玉死了,他也并不会随去。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尽”是不可接受的。


由于贾母在黛玉远嫁后“寝食难安”,很快病入膏肓,不久于世。


贾政、王夫人有意给贾母冲喜,当时只有薛宝钗合适,在征得贾宝玉同意后,金玉良姻结成。


不过,当日刘姥姥讲述的雪下抽柴故事,还有杏子阴假凤泣虚凰的梨香院三官故事,都暗示贾宝玉虽同意娶薛宝钗为妻,但只以续弦之礼。


也就是说薛宝钗最终与尤氏和邢夫人一样,都为续弦,算是给贾宝玉做了填房。


这就能确定贾宝玉和林黛玉之前,肯定有了婚约。


续弦才是符合薛宝钗的出身。也与傅秋芳的伏笔做了前后对应。傅秋芳的情况,也只能给人做续弦。


然而,贾母当初反对薛宝钗嫁入贾家,并非只是源于出身。只因金玉良姻背后有王家对贾家的筹谋,也不符合贾家转型诗书传家的根本。


所以,薛宝钗成婚之日,贾母撒手而去,算是始终如一地反对金玉良姻了。


贾母一死,金玉夫妇要守孝没能圆房。这一耽误,就是一生。王夫人最终还是害了儿子和儿媳妇。


薛宝钗从始至终都是完璧之身,自然也就没有孩子。


而金玉成亲之时,其实林黛玉还没有死。


不久之后贾家抄家,贾宝玉入狱再出狱,走投无路只得像甄士隐那样投奔岳母薛姨妈。


不想薛家一家三口对贾宝玉夫妇几人并不待见。


夏金桂更是百般折辱薛宝钗,还诬陷宝玉与香菱有染,害得香菱在中秋之前被撵出薛家惨死。到了中秋这天,贾宝玉突然于梦中感知到林黛玉之死。


才有贾宝玉离家后,被癞头和尚度化出家而去,重复了甄士隐的故事。


贾宝玉出家后,南下在海南拜别发配在那里的贾政夫妇,遂乘船南下西去,去寻找贾探春和林黛玉。


最终于西海沿子那边找到已是王妃的贾探春,并在林黛玉坟前守墓余生。


《南柯子·柳絮》“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交代了兄妹再见之请。


第二十三回,贾宝玉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交代了宝黛最终的结局。


贾宝玉最终写有《情僧录》一部,算作为所有红楼女儿为祭,交给贾探春,应该是《红楼梦》的最后结果。


大体梳拢了宝黛钗三人钗嫁黛死的结局,回头再看第五回的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就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以及[终身误]曲子,有了另外的认识。


(第五回)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太虚幻境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首判词就是钗黛合一。表明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绛珠仙子的事实。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薛宝钗前世为甘露,二者合一才是绛珠仙子。


贾宝玉看到的钗黛判词,最重要的是图画。


林黛玉的图画是“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判词是“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薛宝钗的图画是“一对雪,雪下一股金簪”。判词是“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


“四株枯木”,突出生命油尽灯枯的林黛玉。关键还在那“木上悬着一围玉带”上。


木指“四株枯木”。四株枯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木与玉带的形态并不是玉带像绳子一样挂在树枝上。


有观点认为“玉带林中挂”是指林黛玉上吊而死,是错误理解。


秦可卿已经上吊死了,林黛玉就不可能再上吊。


而且上吊而死形状可怖,也不是林黛玉的结局。只要是自尽而死,就无法做到泪尽。


玉带真正的形态是“围”。像古代的画像、蟒袍玉带、大明衣冠乃至于京剧服装……玉带的特殊材质和形状,并不可能像皮带那样扎紧。就只能悬围虚挂在腰间。


玉带也并非常服所用,是礼服上的重要饰物。


“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表明玉带将四株枯木围了起来,类似捆大葱一样。


最要注意的是玉带代表皇权,无论是臣子的蟒袍玉带,还是帝王的腰围玉带,都是皇权赋予。


林黛玉被玉带所围,也代表她日后被迫为潇湘妃子的结局。


黛玉虽有谢道韫的咏絮之才,对贾宝玉也有一腔深情,到底最终被迫嫁给帝王为妃。


除了潇湘妃子“娥皇女英姐妹同嫁舜帝”的伏笔外,芙蓉花签的昭君出塞故事,也暗示林黛玉远嫁他乡为王妃。才有黛去钗嫁的后文。契合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薛宝钗的判词图画是“一堆雪,雪下埋着一股金簪”,明示薛家是压垮薛宝钗的全部外力。


薛宝钗图谋金玉良姻嫁给贾宝玉,完全是被娘家母亲哥哥裹挟,不得反抗。只可惜贾家被抄家,让薛家竹篮打水一场空。


贾家抄家后,贾宝玉离家出走,留下薛宝钗苦守余生。她本是双股钗,却成单股簪,何其可悲。


可怜薛宝钗空有乐羊子妻那般的德行,却无法留住贾宝玉,一生尽毁。


(第五回)[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终身误]三个字总结了宝黛钗三人的一生纠缠,再贴切不过了。


前世的三生石畔,正是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了绛珠草,才有了绛珠仙子对神瑛侍者的感情。


而今生林黛玉十七岁而死,薛宝钗延续余生。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爱情,薛宝钗与贾宝玉是夫妻。合起来,就是一对夫妇的一生。


年轻时的爱情,就像宝黛爱情,等成亲后的婚姻则是金玉良姻。


金庸显然受到了《红楼梦》的启发。俏黄蓉在婚前婚后的两副面孔,就是钗黛之别。


[终身误]是以贾宝玉的角度,讲述了宝黛钗的情缘。


大家都支持薛宝钗的金玉良姻,贾宝玉却只想要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


林黛玉走后,贾宝玉和薛宝钗结了婚。


宝钗的德行就像那山中高士一般高洁,却不能让宝玉忘记形单影只孤独离去的黛玉。


人生大多不能如意,总有那些美中不足的遗憾。


薛宝钗在与贾宝玉成亲后,做到了像孟光对待丈夫梁鸿那样的敬重。夫妻感情也是和和美美。奈何宝姐姐终究不是林妹妹。


薛宝钗越好,夫妻感情越融洽,就越是让人遗憾。如果能与林黛玉过如今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心满意足。


[终身误]的故事讲明白了两点。


一,贾宝玉确实对林黛玉矢志不渝。


二,贾宝玉对妻子薛宝钗也是相敬如宾,夫妻和美。


三个人的故事就像《钗头凤》说的那样“错、错、错”。只是造化弄人。


所以,贾宝玉最终离家出走,并不是因为薛宝钗让他的人生感到窒息。


尽管有“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之说。但在最后,贾宝玉的消沉对于一家人来说没有未来。薛宝钗规劝他能振作一些并没有错。


就像甄士隐的离去,与妻子封氏并没有关系一样。贾宝玉的离去,也与薛宝钗无关。


如果他们能够挺过去,贾宝玉会安心的和薛宝钗生活一辈子。


林黛玉终究不是贾宝玉的妻子。尽管他把她当作发妻,薛宝钗只作续弦。但发妻死后,也不影响与续弦妻子的幸福。


苏东坡念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忘发妻王弗感人,却也与续弦妻子王闰之情深义重。


如果贾宝玉能和薛宝钗白头偕老,最终合穴而葬是必然。尽管他的心中,始终为林黛玉留下了一个位置。


下一回,将要讲一讲《葬花吟》绝不是宝黛爱情悲歌。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 |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趣侃红楼大结局(02):咏絮之才,林黛玉泪尽而亡,山中高士,薛宝钗独守余生


上一回对《红楼梦》八十后故事做了一个综合的推演,提到了宝黛钗三人的最终结局:


林黛玉和贾探春远嫁而去后,于八月中秋泪尽而亡,客死他乡。


在此之前,贾宝玉在林黛玉远嫁后心灰若死。


但就像他之前两次承诺“你死了我做和尚去”一样。就算林黛玉死了,他也并不会随去。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尽”是不可接受的。


由于贾母在黛玉远嫁后“寝食难安”,很快病入膏肓,不久于世。


贾政、王夫人有意给贾母冲喜,当时只有薛宝钗合适,在征得贾宝玉同意后,金玉良姻结成。


不过,当日刘姥姥讲述的雪下抽柴故事,还有杏子阴假凤泣虚凰的梨香院三官故事,都暗示贾宝玉虽同意娶薛宝钗为妻,但只以续弦之礼。


也就是说薛宝钗最终与尤氏和邢夫人一样,都为续弦,算是给贾宝玉做了填房。


这就能确定贾宝玉和林黛玉之前,肯定有了婚约。


续弦才是符合薛宝钗的出身。也与傅秋芳的伏笔做了前后对应。傅秋芳的情况,也只能给人做续弦。


然而,贾母当初反对薛宝钗嫁入贾家,并非只是源于出身。只因金玉良姻背后有王家对贾家的筹谋,也不符合贾家转型诗书传家的根本。


所以,薛宝钗成婚之日,贾母撒手而去,算是始终如一地反对金玉良姻了。


贾母一死,金玉夫妇要守孝没能圆房。这一耽误,就是一生。王夫人最终还是害了儿子和儿媳妇。


薛宝钗从始至终都是完璧之身,自然也就没有孩子。


而金玉成亲之时,其实林黛玉还没有死。


不久之后贾家抄家,贾宝玉入狱再出狱,走投无路只得像甄士隐那样投奔岳母薛姨妈。


不想薛家一家三口对贾宝玉夫妇几人并不待见。


夏金桂更是百般折辱薛宝钗,还诬陷宝玉与香菱有染,害得香菱在中秋之前被撵出薛家惨死。到了中秋这天,贾宝玉突然于梦中感知到林黛玉之死。


才有贾宝玉离家后,被癞头和尚度化出家而去,重复了甄士隐的故事。


贾宝玉出家后,南下在海南拜别发配在那里的贾政夫妇,遂乘船南下西去,去寻找贾探春和林黛玉。


最终于西海沿子那边找到已是王妃的贾探春,并在林黛玉坟前守墓余生。


《南柯子·柳絮》“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交代了兄妹再见之请。


第二十三回,贾宝玉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交代了宝黛最终的结局。


贾宝玉最终写有《情僧录》一部,算作为所有红楼女儿为祭,交给贾探春,应该是《红楼梦》的最后结果。


大体梳拢了宝黛钗三人钗嫁黛死的结局,回头再看第五回的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就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以及[终身误]曲子,有了另外的认识。


(第五回)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太虚幻境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首判词就是钗黛合一。表明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绛珠仙子的事实。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薛宝钗前世为甘露,二者合一才是绛珠仙子。


贾宝玉看到的钗黛判词,最重要的是图画。


林黛玉的图画是“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判词是“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薛宝钗的图画是“一对雪,雪下一股金簪”。判词是“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


“四株枯木”,突出生命油尽灯枯的林黛玉。关键还在那“木上悬着一围玉带”上。


木指“四株枯木”。四株枯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木与玉带的形态并不是玉带像绳子一样挂在树枝上。


有观点认为“玉带林中挂”是指林黛玉上吊而死,是错误理解。


秦可卿已经上吊死了,林黛玉就不可能再上吊。


而且上吊而死形状可怖,也不是林黛玉的结局。只要是自尽而死,就无法做到泪尽。


玉带真正的形态是“围”。像古代的画像、蟒袍玉带、大明衣冠乃至于京剧服装……玉带的特殊材质和形状,并不可能像皮带那样扎紧。就只能悬围虚挂在腰间。


玉带也并非常服所用,是礼服上的重要饰物。


“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表明玉带将四株枯木围了起来,类似捆大葱一样。


最要注意的是玉带代表皇权,无论是臣子的蟒袍玉带,还是帝王的腰围玉带,都是皇权赋予。


林黛玉被玉带所围,也代表她日后被迫为潇湘妃子的结局。


黛玉虽有谢道韫的咏絮之才,对贾宝玉也有一腔深情,到底最终被迫嫁给帝王为妃。


除了潇湘妃子“娥皇女英姐妹同嫁舜帝”的伏笔外,芙蓉花签的昭君出塞故事,也暗示林黛玉远嫁他乡为王妃。才有黛去钗嫁的后文。契合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薛宝钗的判词图画是“一堆雪,雪下埋着一股金簪”,明示薛家是压垮薛宝钗的全部外力。


薛宝钗图谋金玉良姻嫁给贾宝玉,完全是被娘家母亲哥哥裹挟,不得反抗。只可惜贾家被抄家,让薛家竹篮打水一场空。


贾家抄家后,贾宝玉离家出走,留下薛宝钗苦守余生。她本是双股钗,却成单股簪,何其可悲。


可怜薛宝钗空有乐羊子妻那般的德行,却无法留住贾宝玉,一生尽毁。


(第五回)[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终身误]三个字总结了宝黛钗三人的一生纠缠,再贴切不过了。


前世的三生石畔,正是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了绛珠草,才有了绛珠仙子对神瑛侍者的感情。


而今生林黛玉十七岁而死,薛宝钗延续余生。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爱情,薛宝钗与贾宝玉是夫妻。合起来,就是一对夫妇的一生。


年轻时的爱情,就像宝黛爱情,等成亲后的婚姻则是金玉良姻。


金庸显然受到了《红楼梦》的启发。俏黄蓉在婚前婚后的两副面孔,就是钗黛之别。


[终身误]是以贾宝玉的角度,讲述了宝黛钗的情缘。


大家都支持薛宝钗的金玉良姻,贾宝玉却只想要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


林黛玉走后,贾宝玉和薛宝钗结了婚。


宝钗的德行就像那山中高士一般高洁,却不能让宝玉忘记形单影只孤独离去的黛玉。


人生大多不能如意,总有那些美中不足的遗憾。


薛宝钗在与贾宝玉成亲后,做到了像孟光对待丈夫梁鸿那样的敬重。夫妻感情也是和和美美。奈何宝姐姐终究不是林妹妹。


薛宝钗越好,夫妻感情越融洽,就越是让人遗憾。如果能与林黛玉过如今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心满意足。


[终身误]的故事讲明白了两点。


一,贾宝玉确实对林黛玉矢志不渝。


二,贾宝玉对妻子薛宝钗也是相敬如宾,夫妻和美。


三个人的故事就像《钗头凤》说的那样“错、错、错”。只是造化弄人。


所以,贾宝玉最终离家出走,并不是因为薛宝钗让他的人生感到窒息。


尽管有“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之说。但在最后,贾宝玉的消沉对于一家人来说没有未来。薛宝钗规劝他能振作一些并没有错。


就像甄士隐的离去,与妻子封氏并没有关系一样。贾宝玉的离去,也与薛宝钗无关。


如果他们能够挺过去,贾宝玉会安心的和薛宝钗生活一辈子。


林黛玉终究不是贾宝玉的妻子。尽管他把她当作发妻,薛宝钗只作续弦。但发妻死后,也不影响与续弦妻子的幸福。


苏东坡念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忘发妻王弗感人,却也与续弦妻子王闰之情深义重。


如果贾宝玉能和薛宝钗白头偕老,最终合穴而葬是必然。尽管他的心中,始终为林黛玉留下了一个位置。


下一回,将要讲一讲《葬花吟》绝不是宝黛爱情悲歌。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 |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

【本文标题和网址】乐羊子妻原文及翻译断句(乐羊子妻原文及翻译) www.chun1983.cn/cjxs/121988.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