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老子的名言名句大全及解释(老子的名言名句小学生)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专家说 /  2023-05-20 10:05: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老子的名言名句大全及解释(老子的名言名句小学生),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1690个字,大小约为51KB,预计浏览完需要30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老子名言集锦(80句)

老子名言集锦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0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0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0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0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0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0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09、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5、为无为,则无不治。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7、绝学无忧。


38、我独异于人。


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0、希言自然。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4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8、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49、柔弱胜刚强。


50、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5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5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5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6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62、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63、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66、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67、正复为奇,善者为妖。


68、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9、治人事天,莫若啬。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72、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7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75、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76、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7、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7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7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老子》15句箴言,字字珠玑,句句大智慧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1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这句话告诫我们一定要对一些事情保持敬畏之心。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 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1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万事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1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故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图文均来自网络


《道德经》中十大名言,谁读懂谁受益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创作的哲学作品,以无为、无我、自然之观点,阐述了精深哲学的道家思想。




一、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轻率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会丧失主动权。




二、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当人民不怕威胁的时候,那么对统治者的大的威胁就要来了。




三、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轻易许诺别人的人,一定是缺少信用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难就一定多。




四、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政治做到宽厚仁慈,人民就会变得纯朴善良;政治做到猜忌多疑,他的人民就会恐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五、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委曲就会能够保全自己,弯曲就能够伸直,低洼的地方就会变得充满,破旧的东西反而会生出新的东西,少反而会变得多,多反而会生出迷惑。




六、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自《道德经·第九章》。咎:灾祸。遂:成功。金玉财宝堆满堂室,没有谁能守藏得住;富贵了就骄横,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根;功成身退,才是顺应天道。这些话指出事物发展达到顶点、极端后,就会转化到自身的反面,所以适可而止才是符合天道的。




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出自《道德经·第二章》。功成而不居功。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八、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人们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时失败;在快要完成、结束时能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坏事。这是说无论做什么事,从头到尾都要兢兢业业、谨慎对待。




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总是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却不与万物相争而以平静自持,甚至甘心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地方。这句话以水的品性来赞扬利他、无私的美德和品格,以及“不争无忧”、“甘于平淡”的精神。




十、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出自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真正的勇士不会勇武斗狠;善于打仗的人也不会发怒;善与敌人交战的人不要与之交锋;善于用人的人甘心居于他人之下。


老子名言精选100句!先贤智慧,句句经典,一生受益





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3.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治大国,若烹小鲜。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2.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5.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1.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8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7.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8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6.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四大圣贤60句经典名言,用一生去品悟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理论道尽人生哲理,饱含聪明智慧 。


一、孔子经典语录:


1、君子不器。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5、君子,俞于义。小人,俞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关心合不合道义。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是否有利可图。


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出自《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不仁义的人虽然富有和尊贵,但对于我来说,他们轻得如天边的浮云一样。


10、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译文】不怕别人不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2、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孟子经典语录:


1、仁者无敌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2、帮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降到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让他的内心痛苦,劳累他的筋骨,饿乏他的身体,使他穷困潦倒,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称心如愿。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强他的能力,方能完成大任。


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而支做出格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才叫做大丈夫!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永远尊敬他。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沉迷安逸享乐可以使人或国家消灭。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歉,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才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我喜欢吃鱼,也喜欢吃熊掌;如果让我选一个,我会舍支鱼而吃熊掌。我热爱生命,也热爱仁义,如果让我选择其一,我会舍弃生命而取仁义。


8、养心莫善于寡欲。


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特质欲望。


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11、得道者我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得民心的人多人帮助,不得民心的人自然没有人支持他。就连亲戚也会疏远自己。支持你的人多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处】《孟子·离娄上》译文: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3、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人们的共同缺点就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1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处】《孟子·尽心下》译文:如果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15、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译文: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人,把仁爱之心和人合起来说,便成为做人之道。


三、庄子经典语录: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译文: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 废话连篇。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译文: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4、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译文: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科江湖。


译文:天久旱无雨,酒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成语“相濡以沫”源出于此。


6、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7、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译文: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支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不带任何功利,纯洁而不含杂质,容易让人心地亲近;小人之间的交往虽然甜蜜得酒一样,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


9、人生天地之间,若自驹过隙,忽然而已。


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


10、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11. 不以物挫志。


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12.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译文: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13.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译文: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14.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译文: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15.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老子大经典语录: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处】《道德经》第一章。


译文: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译文: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6、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译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译文:最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译文:太满了会溢出,应当适可而止;太冒尖了,难保长久。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译文: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译文:五光十色,有时会令人眼花瞭乱,看不清丑恶;优美的顺音,有时会令人听不到忠言;美味佳肴十分爽口,有时会令人品尝不了疾苦;骑马游猎,有时会让人性情放纵;有时一些稀有珍贵的物品会让人图谋不轨。


11、宠辱若惊。


【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


译文: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要把它当成重大的事情,重视起来,敏锐地觉察其中的危险和机遇,而不得意或沮丧。


12、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译文: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才能公正豁达,能公正豁达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能长治久安,终身没有危险。


13、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译文:必须让百姓的思想行为有所规范,保持纯洁朴实心态,减少私心杂欲。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1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


译文:大家都认为惧怕的东西,你也不得不害怕。


1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


译文:众人都觉得自己过得充实有余,我却遗世而独立。众人自以为清醒聪明,我却昏庸迷糊;众人都以为精明,我却什么也不知道。




图文均来自网络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理论道尽人生哲理,饱含聪明智慧 。


一、孔子经典语录:


1、君子不器。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5、君子,俞于义。小人,俞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关心合不合道义。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是否有利可图。


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出自《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不仁义的人虽然富有和尊贵,但对于我来说,他们轻得如天边的浮云一样。


10、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译文】不怕别人不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2、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孟子经典语录:


1、仁者无敌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2、帮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降到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让他的内心痛苦,劳累他的筋骨,饿乏他的身体,使他穷困潦倒,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称心如愿。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强他的能力,方能完成大任。


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而支做出格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才叫做大丈夫!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永远尊敬他。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沉迷安逸享乐可以使人或国家消灭。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歉,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才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我喜欢吃鱼,也喜欢吃熊掌;如果让我选一个,我会舍支鱼而吃熊掌。我热爱生命,也热爱仁义,如果让我选择其一,我会舍弃生命而取仁义。


8、养心莫善于寡欲。


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特质欲望。


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11、得道者我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得民心的人多人帮助,不得民心的人自然没有人支持他。就连亲戚也会疏远自己。支持你的人多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处】《孟子·离娄上》译文: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3、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人们的共同缺点就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1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处】《孟子·尽心下》译文:如果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15、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译文: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人,把仁爱之心和人合起来说,便成为做人之道。


三、庄子经典语录: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译文: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 废话连篇。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译文: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4、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译文: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科江湖。


译文:天久旱无雨,酒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成语“相濡以沫”源出于此。


6、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7、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译文: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支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不带任何功利,纯洁而不含杂质,容易让人心地亲近;小人之间的交往虽然甜蜜得酒一样,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


9、人生天地之间,若自驹过隙,忽然而已。


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


10、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11. 不以物挫志。


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12.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译文: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13.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译文: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14.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译文: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15.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老子大经典语录: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处】《道德经》第一章。


译文: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译文: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6、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译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译文:最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译文:太满了会溢出,应当适可而止;太冒尖了,难保长久。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译文: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译文:五光十色,有时会令人眼花瞭乱,看不清丑恶;优美的顺音,有时会令人听不到忠言;美味佳肴十分爽口,有时会令人品尝不了疾苦;骑马游猎,有时会让人性情放纵;有时一些稀有珍贵的物品会让人图谋不轨。


11、宠辱若惊。


【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


译文: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要把它当成重大的事情,重视起来,敏锐地觉察其中的危险和机遇,而不得意或沮丧。


12、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译文: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才能公正豁达,能公正豁达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能长治久安,终身没有危险。


13、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译文:必须让百姓的思想行为有所规范,保持纯洁朴实心态,减少私心杂欲。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1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


译文:大家都认为惧怕的东西,你也不得不害怕。


1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


译文:众人都觉得自己过得充实有余,我却遗世而独立。众人自以为清醒聪明,我却昏庸迷糊;众人都以为精明,我却什么也不知道。




图文均来自网络


:

【本文标题和网址】老子的名言名句大全及解释(老子的名言名句小学生) www.chun1983.cn/cjxs/122352.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