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098个字,大小约为41KB,预计浏览完需要23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大有学问#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赞赏和鼓励,赞赏孩子能够促进孩子的进步。
赞赏孩子时我们可以这样说:
1.别怕,你肯定能行!
2.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好!
3.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成绩一定会赶上去的!
4.你将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如何让孩子充满自信?试试这几句话!
1.孩子,你一点儿也不笨。
2.告诉自己:“我能做到。”
3.我相信你能找回学习的信心。
4.孩子,我们也去试一试?
5.孩子,你仍然很棒。
在生活中,家长可能往往会忽略对孩子的鼓励与赞赏,经常对孩子说说以上这些话,会使孩子信心大,增不断进步。
每个孩子都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赞赏他的优点和成绩,正是满足了孩子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孩子在受到赞赏之后,会因此更加努力学习,会在学习上更进一步。
第二招,最直接的鼓励:让孩子把话说完
生活中,孩子会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时,由于年龄小,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说话有些词不达意,或者孩子出于某方面的顾虑,不能直截了当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时,就需要家长耐心地让孩子把话说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
为什么父母自己老是唠叨不停,而不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把孩子的嘴巴封起来,然后自己说个不停,这也未免太不公平了。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父母决定了一件事,孩子持有反对意见,刚说了一两句,父母就听不顺耳了,喝令他“住口”。父母老是觉得孩子不懂事,轮不到他们说话。其实,孩子从他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哪怕孩子气一点,也的确可以启发父母,弥补父母的决定或认识的不足。
父母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所适从;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沟通困难。一份调查显示:70%~80%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和家庭有关,特别是与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和交流沟通方式不当有关。有时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而孩子据理力争地申辩。这时做父母的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声断喝:“不用解释了!”你能想象到孩子这个时候有多委屈吗?哪怕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已经造成。法庭审问犯罪嫌疑人还给其申诉的机会呢,怎么做父母的就不能容忍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辩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4岁的儿子陪着她的父亲一道去春游。儿子口渴了,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两个苹果,要儿子给外公一个。没想到儿子将苹果拿到手后,在上面分别咬了一口。见到孩子这样,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担心父亲怪罪自己平时没将孩子管教好。
“妈妈!”儿子有话要说,看见妈妈狠狠地瞪着自己,于是将要说的话咽到肚子里去了。外公知道孩子这样做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便紧紧抓住孩子的手,笑容满面地问道:“乖孙子,告诉外公,你为什么将两个苹果都要咬上一口?”
孩子两只黑葡萄般的眼睛忽闪忽闪着,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外公。”外公笑得更欢了。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既为有这样懂事的儿子而自豪,又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羞愧。
让孩子把话说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你会发现孩子是多么的可爱。让人把话讲完,实质上就是一个调查过程。只有让人把话讲完,才有可能了解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最为美丽的真相,同时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细致、严谨、豁达、大度的人生风采。
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往往是出于这样几种心理:
(1)孩子的话说到自己的痛处,让自己觉得没面子。
所谓童言无忌,孩子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什么忌讳。父母不妨抱着轻松的心态听听孩子怎么说,或许自己也能受到启发。
(2)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这样的父母属于顽固型,不听孩子辩解,老认为孩子是在找借口。长期如此,孩子就会慢慢习惯沉默,哪怕是面对冤屈,也缄默不语。一个不会据理力争的孩子,很难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3)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没有耐心听孩子说。
其实,孩子的思维比大人简单得多,往往能从复杂的事情中看到本质的东西。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孩子也有话语权,他想说话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他机会表达。老是被“住口”二字打断话头的孩子,慢慢就变得沉默了,他也就懒得跟父母说话交流了。这是因为父母的“禁令”让他觉得自己的意见根本不受重视,说了也是白说。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便会逐渐降低,这对于他的成长和人生都是非常不利的。
而老是听到“你不用解释”的孩子,会渐渐习惯了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会背着很多的冤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重负很可能让他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你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也就是在避免上面提到的种种不良后果。其实,听孩子把话说完,又能浪费你多少时间?而你又多了一个了解孩子的机会。你可以根据孩子说的话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你可以纠正;他看法片面的时候,你予以补充。这样,孩子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孩子,别害怕,试试看,说不定你会做得很好呢,先试一试,就算失败了也不要紧。”
现代父母虽然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但是却习惯了对孩子说“不许……”和“一定要……”并不善于用“试试看”三个字。通常,家长们习惯用命令的口吻,而不是用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有时非但不鼓励,反而在孩子主动要求做某事的时候一口回绝,并不多加思考,只能说,这种父母的做法非常不明智,把孩子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白白毁掉了,还严重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当不会洗碗的孩子总想跃跃欲试时,别对他说:“不行!你会打烂碗的!”而是给他一个盆,放上几只碗,让他洗个够;当不会扫地的孩子总来抢你的扫把时,别简单地拒绝:“去去去!越帮越忙!”而是给他一个小扫把,让他扫个够,即使他真的把地扫得一团糟,也不必太计较,在赞扬了他“真能干,会帮妈妈扫地了!”之后,再悄悄地把地面收拾干净;孩子要吃辣椒,不用担心他被辣着,尝试一次后他自然会选择以后还要不要吃;孩子去摸菠萝,用不着告诉他上面有刺,只是在他大喊疼痛的时候对他说:“真能干,发现了菠萝会刺手。”
孩子第一次做某件事情,难免因为担心失败而有许多犹豫和顾虑,这个时候,是最需要父母给予鼓励的。父母说一句“试试看嘛!”会让他轻松不少。至少让他明白,结果好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努力的过程。那种过于严肃与正式的气氛也可能因这句话而被打破,孩子的紧张心理也能够慢慢消除。
时常给孩子机会做他没有做过的事,他的经验和阅历就会慢慢丰富起来,对自己也逐渐产生了信心。同时也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苛求结果。你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一次尝试获得经验,锻炼能力,建立自信。结果只是一个形式,最实质的内容还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否真正受益。所以,在你鼓励孩子的时候,不要强调他一定得成功,那样只能给他更大的压力。第二,不论孩子失败与否,都要对他的勇敢尝试给予赞扬。尽管孩子做得并不好,作为父母,你应该对孩子说:“真行,第一次就可以做得这么好!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做父母的,不要吝惜你的称赞。它对于孩子的意义,是让孩子明白他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试试看”三个字暗含了“你能行”、“我相信你”和“失败了也没关系”三层意思,孩子是能够从父母的话语和眼神中感觉出来的。这三层意思,一是肯定了孩子的能力,二是表示了父母的信任,三是表明了结果并不重要。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毫无心理压力,而且兴致被调动起来,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就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经常这样鼓励孩子,孩子也就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他在不断的尝试中,建立了自信心,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再遇到什么事情,不用父母说,他都会主动去尝试。这是一个很有益的循环。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成熟。
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父母的作用巨大,大多数孩子的智商和能力都是相差不多的,所以还是看父母如何正确引导了,想想我们自己还不是一样,在受到朋友鼓励和支持的时候,自己不仅做事情有热情,而且还非常开心,所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孩子做得好坏与否已不是最主要的。在生活中,要让孩子有机会尝试、锻炼。我们要相信孩子,在行动中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生活环境的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同龄的孩子在学习能力、生活自理上就会存在差异。看到孩子表现突出,家长会情不自禁地叫好,看到孩子能力偏差时,也不要灰心和指责,而同样要用恰如其分的话语鼓励孩子。
例如:让孩子发碗、发勺或唱歌讲故事时,有时可以用“激将法”。对孩子说:“这件事你可能不会。”当孩子反驳说:“我会!”家长要顺势说:“试试看,好让我相信。”孩子们被激得积极性很高,做事既主动又认真。就连平时能力差的幼儿,也高兴的表现自己,能力明显提高得快。对孩子要耐心,新的技能要教给孩子,教了方法之后要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对胆小、依赖性强的孩子,要鼓励孩子“试试看”,或用激将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同时,家长要耐下心来,具体的去指导孩子。在家里,可以陪孩子一起画画,可以和孩子比赛穿衣,还可以一起听故事、弹钢琴。在指导孩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技能,切忌一切包办代替。
聪明的父母都是这样鼓励自己的孩子
一、让孩子认真学习的话
1、做完作业再玩,没负担玩得更开心
2、成绩很重要,但是你努力学习的过程更加值得肯定
3、我非常欣赏你在XXX学科方面的才能,可以教教我吗?
4、这次你考的真好,你一定十分用心吧,要继续加油哦!
5、你比昨天多学会了一首诗,真棒!
二、培养孩子自信的话
1、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2、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3、这件事你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向你学习
4、你已经做得很棒了,我们以你为荣!你很强大,不要轻易放弃
三、让孩子有创造力的话
1、我喜欢听你的想法
2、大家都喜欢听你讲故事,我也想听
3、我喜欢和你一起学新东西
4、我希望你能够永远保持好奇和求知欲
5、你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你的想法十分有创意
四、让孩子热爱劳动的话
1、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你要自己付出
2、你知道自己洗出来的苹果会更甜吗?
3、你真的是妈妈、爸爸的小助手
4、你扫地扫的真干净,妈妈有你感到很开心
5、爱劳动的孩子更聪明,而且更讨别人喜欢
五、让孩子有安全感的话
1、只要你需要帮助,记得爸爸妈妈随时都在;不管发生任何事情,爸爸妈妈都会给宝贝撑腰的;
2、虽然你做错了事,但是爸爸妈妈我们都依然爱你,我们也相信你一定能改正的;我们会一直爱你的,你也可以反复的跟我们确认;
3、你的伤心我们懂,过来抱抱,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和我们说说;
六、让孩子有礼貌的话
1、知道吗?最高级的修养,是尊重别人跟你不一样
2、自己成功了,不要去瞧不起他人;自己失败了,也不要瞧不起自己。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同时也可以把你的成功分享给其他人;
3、我尊重你的意见,也尊重自己的意见;
你是怎么鼓励你的孩子的呢,可以分享留言讨论!
我是经营“恬恬的百货铺”的恬恬爸,分享和孩子的成长之路;
导语:
果妈之前有发布三篇文章分别聊过关于对待老虎支配型、孔雀表达型、考拉耐心型 性格特质的孩子激励方法:
详情请看下方文章链接→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四种性格特征:
看看你家孩子属于哪种性格特质
[微风]1.
老虎“支配型”性格特质
[微风]2.
孔雀“表达型”性格特质
[微风]3.
考拉“耐心型”性格特质
[微风]4.
猫头鹰“精确型”性格特质
[太阳]
今天来讨论一下
如何对猫头鹰精确型孩子进行有效激励
“小猫头鹰”的优点:
严肃认真,干事非常认真,安静内敛。“小猫头鹰”,也是内向型的孩子,喜欢独处,善于钻研思考,对人真诚,有一说一,实话实说,实事求是。
“小猫头鹰”在学习上他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注重细节。所以,“小猫头鹰”如果习惯好,能力强的话,很容易能在学习上考高分。
同时“成年的猫头鹰”也会体现出来有完美主义的情结,规则意识比较强,“猫头鹰”对数据比较敏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勤俭节约。
同时“小猫头鹰”也有一个需求,就是比较注重安全,这是小猫头鹰的优点。
“猫头鹰”的缺点:
是保守谨慎,害羞自闭,郁郁寡欢,爱哭粘人,平时过于敏感,不爱用语言交流。这个和“小孔雀”是反的,“小孔雀”是很爱说,“猫头鹰”是不爱说,对于负面的事物他比较关注。
因为猫头鹰它的需求是追求完美,那追求完美的话就要把不好的事情全部都找出来改正。
所以,它会过度的关注一些负面的东西而忽略一些正面的好的事情,所以他的行为模式、语言模式,包括思想态度,都是比较消极的。
因为每天都是看到不完美的东西,在“猫头鹰”眼里没有完美的东西。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他在一直追求完美的东西。他觉得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不完美的,所以他的思想是比较负面的,比较消极的。
“猫头鹰”非常严格理性的分析事情对错,所以就会让人感觉到,很消极、很刻板。
“小猫头鹰”安静内敛,也是内向型的孩子,喜欢独处,善于钻研思考,严肃认真,干事非常认真,对人真诚,有一说一,实话实说,实事求是。 不够通透。这些是“小猫头鹰”的优点。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公平与否,就是如果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他就非得要把他扭过来,或者是跟别人有了纠纷,或是有了一些学术方面不同的建议。他一定要明辨是非,他是用数据来说话的,要做到绝对的公平才肯罢休。
“猫头鹰”和“小考拉”也是一样的,是内向型的人,刻板多疑、态度消极、高要求, 对自己、对别人做事做人都比较挑剔,这个是猫头鹰的缺点。
那么总的来讲,“小猫头鹰”他对精确性有需求,对质量有要求,有按规则办事, 安全性的需求,那我们就可以根据这样的特点来找能够激励到小猫头鹰的方法。
[鼓掌]来看一下有什么可以激励到
“小猫头鹰”
[微风]
第一点:
标准的作业流程
“小猫头鹰”喜欢标准,喜欢规则。所以我们就对“猫头鹰”布置任务的时候,要确保事情是有标准的,“猫头鹰”看到有标准的作业流程,也就是他能够有完成的可能性,孩子就愿意去做。
否则的话,如果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目标,没有标准、没有步骤和流程说明, “小猫头鹰”和“小考拉”一样,很难继续坚持。
因为“小猫头鹰”和“小考拉”他们都是内向型的, 是被动型的人,没有作业流程和计划表他就很难往下走。
比如,类似回家写作业的任务,我们要先和“小猫头鹰”制定好计划和步骤,让孩子每天按计划和步骤走。这样更容易让孩子安安静静的把作业做完,否则的话他跟“小考拉”也一样,会比较慢。所以,一定要有标准的作业流程,有能完成的可能。
“小猫头鹰”对作业标准,还体现在玩上,孩子都喜欢玩,孩子对玩其实也有不同的要求的。能引起孩子兴趣的玩具,一定是能满足他的需求的,契合他的偏好的,否则的话他就不会选这样的玩具,因为他不喜欢。
我们来讲讲玩啊,“小孔雀”是比较喜欢玩那些花花绿绿的有创意的玩具,那“小猫头鹰”他不喜欢那些没有目标的,看不出是什么的玩具。
他喜欢那些有说明书的,零部件多一点没关系,因为他很细致,他也有耐心,他可以把这个给拼装完。但最后,一定是要有结果的,这样的玩具。
比如说折纸、魔方、乐高、积木、拼图、车模、航模等等。魔方还原,这是有目标的对不对?航模、有那么多零部件要把它搭成一个什么样的飞机?最后有 一个唯一的标准的,并且有图纸。
复杂一点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有流程和说明书。“猫头鹰”都爱玩,而且能玩的很好,两三个小时都没有关系。
但如果给“猫头鹰”一团橡皮泥,让他想捏什么就什么,那猫头鹰可能对这坨橡皮泥没太大兴趣。为什么?没有规则,我怎么知道捏成什么样子呢?
他想象力也不够丰富,所以他就不喜欢玩这些东西。他更喜欢玩一些精细化的玩具,更喜欢玩标准作业流程的玩具,就是图纸上已经写了,按照这么走的话我一定能够搭出来。满足这个需求,孩子就更加愿意去做。
我们选玩具去激励孩子的时候,不同性格的孩子偏好是有很大区别的。想象一下,把一个需要耗时几个小时,有两三百张碎片的拼图,或者是几百个零部件的小汽车给“小孔雀”玩,估计没有10分钟就没有耐心了。那么多,还要看说明书 一步一步的走,他就不想玩,就激励不到他。但是“小猫头鹰”可以安安静静的把这么多的零部件仔仔细细、准确无误的搭起来,这就是不同性格孩子的区别。
“小孔雀”最喜欢就是跟人玩,一边玩一边交流这样的活动。但是,“小猫头鹰”他不太喜欢言语表达,最好就是安安静静的,只要动手操作就能够干的事儿,他就很喜欢。
有好多孩子家长带孩子去玩乐高,那要看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如果孩子性子比较着急,比如说“小孔雀”,他玩乐高可能玩不了多久就没兴趣了,因为它需要漫长时间的。
当然乐高也考验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就要看这个孩子孔雀值有多高了,他有没有这个耐心静下来去玩。
“小孔雀”可能会有一些创意,但是有可能他坚持不了,需要有“小老虎”的特质来配合,才能够把乐高玩的很溜。
我们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赋,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擅长的地方,就看你能不能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在工作单位讲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一样的。
将来工作了,如果把一个不合适的人放在不合适的岗位,他就碌碌无为,而且出不了成绩。但如果说是能够结合这个员工的特长,能够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比如说:能说会道的员工,就到营销部门去;对数字敏感又比较有耐心,就放在财务部,跟数字打交道,注重细节的天赋特长用在工作上,就很容易出成绩。
如果有天赋的话,孩子既能够玩得很轻松,而且能够很容易就出成绩。
但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你就算玩很久,练很长的时间也是很难做出非常好的成绩的, 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
所以,“小猫头鹰”你要激励到他,可以给孩子一些标准作业流程的玩具。同时,我们在孩子玩的过程当中,也要善于去发掘孩子的兴趣点,既可以作为激励孩子的措施之一,又可以作为一个特长去发展。
他喜欢玩的一定是他能玩的很好,他不喜欢玩的肯定是不擅长的。你如果让孩子把不擅长的东西当做特长,肯定是走不远的,孩子也不愿意去做是吧?一定是他喜欢的,才能够坚持下去,才能够走得更远,才能够变得更好。
[微风]
第二点:
精确的质量
精确的质量:就是这个事情最后做出来一定是高质量的,高精确性的,有高要求的,这样的话,“小猫头鹰”会觉得可以体现他的能力,是体现自己实力的机会,他就愿意去挑战。
就像“小老虎”会去挑战一些刺激的项目一样,显示他的能耐,显示他胆子大。比如:玩机器、赛车,比速度,看谁的时间用的少。
[微风]
第三点:重隐私
因为“小猫头鹰”比较内敛,不太喜欢跟人打交道。所以,他对隐私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小孔雀”呢,咋咋呼呼的,不太注重隐私,“小猫头鹰”就恰恰相反,他是很注重隐私的。所以这—点,也可以作为对孩子的激励。
比如说孩子犯错,我们为了他能够更好的改正,让他无负担的去修正错误。
我们可以跟孩子讲,如果这个问题能够改正的话,妈妈可以保证不跟别人说。
他就会觉得被尊重了,妈妈是理解我的,妈妈是和我在一起的,他就会有安全感,他就会努力的把缺点改正了。
但是我们如果跟“小孔雀”说,如果你把这个错误改掉,妈妈就可以保证不说出去。“小孔雀”无所谓的,他不以为然,所以就激励不到他,但是注重隐私是可以激励到“猫头鹰”的。
接下来果妈来说一说玩,前面三种性格特质的孩子都已经讲解过了,“小猫头鹰”喜欢宅在家里,不喜欢跟人打交道。
我们长大了,有宅男宅女,其实大部分说的就是猫头鹰性格特质类型的人。 他就喜欢呆在家里面看看书啊,听听音乐,自己在家里面看看电影,看看书,能够待很久。不跟人打交道他也无所谓,因为他没有这个需求。
所以,很多人就想不通啊,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呆在家里不出去呢?外面多好玩啊,这就是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鼓掌][鼓掌]到此,果妈针对四种不同性格特质的孩子(老虎支配型、孔雀表达型、考拉耐心型、猫头鹰精准型)采取不同的奖励方法,已经全部分析完毕,分了四篇文章分别介绍的,详情请看育儿合集或文章开头链接)[比心]
在文章最后我们一起
总结一下:
看完对孩子的有效激励的方式,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对孩子的激励,并不一定要进行物质奖励的,甚至会有负面的作用。
我们要让孩子去做事情,不同性格孩子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是有区别的。
说了对的话,让他做了对的事,就是对孩子的正向激励。让孩子去玩他喜欢的游戏,玩感兴趣的玩具,也是正向的激励。但如果让孩子去做他不感兴趣的或者不喜欢的事情就是负面激励。
很多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的性格,在怎样对孩子进行激励上做了很多错误的选择。
比如,带“小考拉”去攀岩,带“小孔雀”去玩车模、玩拼图,孩子很反感不配合家长,家长还以为孩子不听话是吧?我花了钱花了时间,让你去玩,让你开心一点。结果呢,你不喜欢,然后批评孩子。其实孩子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家长。
所以,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们认真的看一下果妈发布的文章——性格篇,能够真正的学着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可以减少很多的误解。
同时,也能够减少我们很多的亲子矛盾,这是我们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
如果孩子都不喜欢你,跟你相处起来很难,天天闹别扭,怎么让他听你的呢?
负面的无效的激励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引起我们的亲子矛盾和冲突。
有效的激励孩子喜欢,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了,到这里为止,四种性格孩子的激励方式大致给大家都聊到了,当然我们说孩子性格大致分四种。
但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你可以把不同的激励方式都在自己孩子身上试一试。
因为孩子他不一定是单一特质的,可能几种特质都有,所以你每一种激励方式都可以去试一试。
喜欢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要一板一眼的去行事,自己可以有变通,也可以创新。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头条创作挑战赛##2023育儿季#
导语:
果妈之前有发布三篇文章分别聊过关于对待老虎支配型、孔雀表达型、考拉耐心型 性格特质的孩子激励方法:
详情请看下方文章链接→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四种性格特征:
看看你家孩子属于哪种性格特质
[微风]1.
老虎“支配型”性格特质
[微风]2.
孔雀“表达型”性格特质
[微风]3.
考拉“耐心型”性格特质
[微风]4.
猫头鹰“精确型”性格特质
[太阳]
今天来讨论一下
如何对猫头鹰精确型孩子进行有效激励
“小猫头鹰”的优点:
严肃认真,干事非常认真,安静内敛。“小猫头鹰”,也是内向型的孩子,喜欢独处,善于钻研思考,对人真诚,有一说一,实话实说,实事求是。
“小猫头鹰”在学习上他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注重细节。所以,“小猫头鹰”如果习惯好,能力强的话,很容易能在学习上考高分。
同时“成年的猫头鹰”也会体现出来有完美主义的情结,规则意识比较强,“猫头鹰”对数据比较敏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勤俭节约。
同时“小猫头鹰”也有一个需求,就是比较注重安全,这是小猫头鹰的优点。
“猫头鹰”的缺点:
是保守谨慎,害羞自闭,郁郁寡欢,爱哭粘人,平时过于敏感,不爱用语言交流。这个和“小孔雀”是反的,“小孔雀”是很爱说,“猫头鹰”是不爱说,对于负面的事物他比较关注。
因为猫头鹰它的需求是追求完美,那追求完美的话就要把不好的事情全部都找出来改正。
所以,它会过度的关注一些负面的东西而忽略一些正面的好的事情,所以他的行为模式、语言模式,包括思想态度,都是比较消极的。
因为每天都是看到不完美的东西,在“猫头鹰”眼里没有完美的东西。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他在一直追求完美的东西。他觉得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不完美的,所以他的思想是比较负面的,比较消极的。
“猫头鹰”非常严格理性的分析事情对错,所以就会让人感觉到,很消极、很刻板。
“小猫头鹰”安静内敛,也是内向型的孩子,喜欢独处,善于钻研思考,严肃认真,干事非常认真,对人真诚,有一说一,实话实说,实事求是。 不够通透。这些是“小猫头鹰”的优点。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公平与否,就是如果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他就非得要把他扭过来,或者是跟别人有了纠纷,或是有了一些学术方面不同的建议。他一定要明辨是非,他是用数据来说话的,要做到绝对的公平才肯罢休。
“猫头鹰”和“小考拉”也是一样的,是内向型的人,刻板多疑、态度消极、高要求, 对自己、对别人做事做人都比较挑剔,这个是猫头鹰的缺点。
那么总的来讲,“小猫头鹰”他对精确性有需求,对质量有要求,有按规则办事, 安全性的需求,那我们就可以根据这样的特点来找能够激励到小猫头鹰的方法。
[鼓掌]来看一下有什么可以激励到
“小猫头鹰”
[微风]
第一点:
标准的作业流程
“小猫头鹰”喜欢标准,喜欢规则。所以我们就对“猫头鹰”布置任务的时候,要确保事情是有标准的,“猫头鹰”看到有标准的作业流程,也就是他能够有完成的可能性,孩子就愿意去做。
否则的话,如果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目标,没有标准、没有步骤和流程说明, “小猫头鹰”和“小考拉”一样,很难继续坚持。
因为“小猫头鹰”和“小考拉”他们都是内向型的, 是被动型的人,没有作业流程和计划表他就很难往下走。
比如,类似回家写作业的任务,我们要先和“小猫头鹰”制定好计划和步骤,让孩子每天按计划和步骤走。这样更容易让孩子安安静静的把作业做完,否则的话他跟“小考拉”也一样,会比较慢。所以,一定要有标准的作业流程,有能完成的可能。
“小猫头鹰”对作业标准,还体现在玩上,孩子都喜欢玩,孩子对玩其实也有不同的要求的。能引起孩子兴趣的玩具,一定是能满足他的需求的,契合他的偏好的,否则的话他就不会选这样的玩具,因为他不喜欢。
我们来讲讲玩啊,“小孔雀”是比较喜欢玩那些花花绿绿的有创意的玩具,那“小猫头鹰”他不喜欢那些没有目标的,看不出是什么的玩具。
他喜欢那些有说明书的,零部件多一点没关系,因为他很细致,他也有耐心,他可以把这个给拼装完。但最后,一定是要有结果的,这样的玩具。
比如说折纸、魔方、乐高、积木、拼图、车模、航模等等。魔方还原,这是有目标的对不对?航模、有那么多零部件要把它搭成一个什么样的飞机?最后有 一个唯一的标准的,并且有图纸。
复杂一点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有流程和说明书。“猫头鹰”都爱玩,而且能玩的很好,两三个小时都没有关系。
但如果给“猫头鹰”一团橡皮泥,让他想捏什么就什么,那猫头鹰可能对这坨橡皮泥没太大兴趣。为什么?没有规则,我怎么知道捏成什么样子呢?
他想象力也不够丰富,所以他就不喜欢玩这些东西。他更喜欢玩一些精细化的玩具,更喜欢玩标准作业流程的玩具,就是图纸上已经写了,按照这么走的话我一定能够搭出来。满足这个需求,孩子就更加愿意去做。
我们选玩具去激励孩子的时候,不同性格的孩子偏好是有很大区别的。想象一下,把一个需要耗时几个小时,有两三百张碎片的拼图,或者是几百个零部件的小汽车给“小孔雀”玩,估计没有10分钟就没有耐心了。那么多,还要看说明书 一步一步的走,他就不想玩,就激励不到他。但是“小猫头鹰”可以安安静静的把这么多的零部件仔仔细细、准确无误的搭起来,这就是不同性格孩子的区别。
“小孔雀”最喜欢就是跟人玩,一边玩一边交流这样的活动。但是,“小猫头鹰”他不太喜欢言语表达,最好就是安安静静的,只要动手操作就能够干的事儿,他就很喜欢。
有好多孩子家长带孩子去玩乐高,那要看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如果孩子性子比较着急,比如说“小孔雀”,他玩乐高可能玩不了多久就没兴趣了,因为它需要漫长时间的。
当然乐高也考验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就要看这个孩子孔雀值有多高了,他有没有这个耐心静下来去玩。
“小孔雀”可能会有一些创意,但是有可能他坚持不了,需要有“小老虎”的特质来配合,才能够把乐高玩的很溜。
我们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赋,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擅长的地方,就看你能不能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在工作单位讲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一样的。
将来工作了,如果把一个不合适的人放在不合适的岗位,他就碌碌无为,而且出不了成绩。但如果说是能够结合这个员工的特长,能够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比如说:能说会道的员工,就到营销部门去;对数字敏感又比较有耐心,就放在财务部,跟数字打交道,注重细节的天赋特长用在工作上,就很容易出成绩。
如果有天赋的话,孩子既能够玩得很轻松,而且能够很容易就出成绩。
但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你就算玩很久,练很长的时间也是很难做出非常好的成绩的, 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
所以,“小猫头鹰”你要激励到他,可以给孩子一些标准作业流程的玩具。同时,我们在孩子玩的过程当中,也要善于去发掘孩子的兴趣点,既可以作为激励孩子的措施之一,又可以作为一个特长去发展。
他喜欢玩的一定是他能玩的很好,他不喜欢玩的肯定是不擅长的。你如果让孩子把不擅长的东西当做特长,肯定是走不远的,孩子也不愿意去做是吧?一定是他喜欢的,才能够坚持下去,才能够走得更远,才能够变得更好。
[微风]
第二点:
精确的质量
精确的质量:就是这个事情最后做出来一定是高质量的,高精确性的,有高要求的,这样的话,“小猫头鹰”会觉得可以体现他的能力,是体现自己实力的机会,他就愿意去挑战。
就像“小老虎”会去挑战一些刺激的项目一样,显示他的能耐,显示他胆子大。比如:玩机器、赛车,比速度,看谁的时间用的少。
[微风]
第三点:重隐私
因为“小猫头鹰”比较内敛,不太喜欢跟人打交道。所以,他对隐私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小孔雀”呢,咋咋呼呼的,不太注重隐私,“小猫头鹰”就恰恰相反,他是很注重隐私的。所以这—点,也可以作为对孩子的激励。
比如说孩子犯错,我们为了他能够更好的改正,让他无负担的去修正错误。
我们可以跟孩子讲,如果这个问题能够改正的话,妈妈可以保证不跟别人说。
他就会觉得被尊重了,妈妈是理解我的,妈妈是和我在一起的,他就会有安全感,他就会努力的把缺点改正了。
但是我们如果跟“小孔雀”说,如果你把这个错误改掉,妈妈就可以保证不说出去。“小孔雀”无所谓的,他不以为然,所以就激励不到他,但是注重隐私是可以激励到“猫头鹰”的。
接下来果妈来说一说玩,前面三种性格特质的孩子都已经讲解过了,“小猫头鹰”喜欢宅在家里,不喜欢跟人打交道。
我们长大了,有宅男宅女,其实大部分说的就是猫头鹰性格特质类型的人。 他就喜欢呆在家里面看看书啊,听听音乐,自己在家里面看看电影,看看书,能够待很久。不跟人打交道他也无所谓,因为他没有这个需求。
所以,很多人就想不通啊,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呆在家里不出去呢?外面多好玩啊,这就是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鼓掌][鼓掌]到此,果妈针对四种不同性格特质的孩子(老虎支配型、孔雀表达型、考拉耐心型、猫头鹰精准型)采取不同的奖励方法,已经全部分析完毕,分了四篇文章分别介绍的,详情请看育儿合集或文章开头链接)[比心]
在文章最后我们一起
总结一下:
看完对孩子的有效激励的方式,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对孩子的激励,并不一定要进行物质奖励的,甚至会有负面的作用。
我们要让孩子去做事情,不同性格孩子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是有区别的。
说了对的话,让他做了对的事,就是对孩子的正向激励。让孩子去玩他喜欢的游戏,玩感兴趣的玩具,也是正向的激励。但如果让孩子去做他不感兴趣的或者不喜欢的事情就是负面激励。
很多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的性格,在怎样对孩子进行激励上做了很多错误的选择。
比如,带“小考拉”去攀岩,带“小孔雀”去玩车模、玩拼图,孩子很反感不配合家长,家长还以为孩子不听话是吧?我花了钱花了时间,让你去玩,让你开心一点。结果呢,你不喜欢,然后批评孩子。其实孩子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家长。
所以,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们认真的看一下果妈发布的文章——性格篇,能够真正的学着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可以减少很多的误解。
同时,也能够减少我们很多的亲子矛盾,这是我们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
如果孩子都不喜欢你,跟你相处起来很难,天天闹别扭,怎么让他听你的呢?
负面的无效的激励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引起我们的亲子矛盾和冲突。
有效的激励孩子喜欢,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了,到这里为止,四种性格孩子的激励方式大致给大家都聊到了,当然我们说孩子性格大致分四种。
但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你可以把不同的激励方式都在自己孩子身上试一试。
因为孩子他不一定是单一特质的,可能几种特质都有,所以你每一种激励方式都可以去试一试。
喜欢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要一板一眼的去行事,自己可以有变通,也可以创新。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头条创作挑战赛##2023育儿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