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有关于年的小故事(年的传说故事简短20字)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已采纳 /  2023-05-12 13:4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有关于年的小故事(年的传说故事简短20字),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1294个字,大小约为50KB,预计浏览完需要29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连续一年不间断——小时候的故事

连续一年不间断挑战


#每天一分钟,连续一年不间断,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写个小作文,坚持每天只写10个字,连续一年,一年后为作文取个名字。


连续不间断挑战开始了,刚开始多少有些不适应。讲一讲我小时候的经历,我出生在一个小乡镇上,打小内向、胆小不爱说话。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社恐,有可能因为家在主路上。大多时间闷在家里看书,爱看清史特别是和珅传。和珅身上有值得学习的。


和珅,钮祜禄氏本名善保。他三岁丧母,后九岁丧父。靠祖上余荫和辛勤努力,渐渐进入乾隆皇帝眼中。十岁便考上咸安宫官学,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深受老师冯英廉的喜爱。和珅相貌英俊,仪表堂堂。十七岁那年和冯氏结婚,冯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冯霁雯对和珅恩爱有加。这是和珅贪的原因之一,我认为:和珅儿时生活苦,冯氏带给了和珅幸福感。和珅为了报答冯氏恩情,把天下好的东西给夫人,别人有的我夫人也要有。购买稀有物件需要银两,以和珅的才能是容易的,通过世袭三等轻车都尉。一边圈中混迹一边科考,史册上未记录考取功名。我对和珅发迹很感兴趣,通过自己努力位极人臣。


我们未必有和珅的经历,和珅贪腐我们不能学习。他在官场上能灵活变通,说明他为人处世很厉害。乾隆曾说过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这样的话。和珅解答了皇帝的问题,答到:“典守者不得辞其过!”。抓住机会得到领导赏识,机会通常只会出现一次。有人说机遇可遇不可求,必须具备能力才有机遇。


说到机遇,那什么是机遇?机遇字面意思机会境遇,机遇重要还是努力重要呢?努力重要,不努力没能力。机遇重要,没机遇干不成。努力和机遇同样重要的,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努力是实现目标的条件,机遇可以提供平台空间。没有努力机遇很难抓住,除了努力、机遇还有什么?还需要有耐心和有毅力,只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真正实现目标、梦想。


现在生活好零食种类多,儿时吃过:“开胃牛、伊拉克”。曾经想喝娃哈哈喝到饱,往往小孩子想法很单纯,有时会认为是某个角色。“超人、大王”,有可能是公主。过家家是小孩子常玩的,比如:草种树叶石头块,做成各色各样的“美食席”。草根当做萝卜叶当盘子。小孩子会学着大人叫卖,


挑战第71天


中华上下五千年——钻木取火的故事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始人就学鸟儿,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间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人把这叫作“构木为巢”。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来的。但是在传说中,却把这件事说成是有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的,他的名字叫作“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这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然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尝试,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人工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作“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不知过了多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捕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中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着、养着,留到下次再吃,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儿,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的经验。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行为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


这种渔猎的时期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进步。开始,人们偶然把一把野谷子撒在地


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生出苗来,一到秋天,


又结出了更多谷子。于是,人们就大量栽种起来。他们用木头制造一种耕地的农具,叫作耒耜。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收获量就更大了。后来传说中把这些种庄稼的人说成是一个人,名叫“神农氏”。


传说中的神农氏还亲自尝过各种野草野果的味儿,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发现了许多可以吃的食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材。据说,医药事业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从有巢氏到神农氏,这些传说中的大人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从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反映了原始人生产力的发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1952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了一处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遗址。从遗址中挖掘出来的东西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的人已经学会饲养和农耕了。




英雄从未远去——追记我们与老英雄张富清的故事

2022年12月20日,正值寒冬。


依稀梦中,恍惚传来张富清仙逝的消息,伤感不已,特将数次合影和三本书发在朋友圈中,表达沉痛悼念之情……


凌晨惊醒,打开手机,一位朋友的微信映入眼帘:“老英雄于昨晚23:15逝世。”并说因为当地要发讣告,他已把我们当年采写的稿件发过去供选用。


噩梦应验,惊愕哀伤。


当日,满屏哀悼,尽显社会各界对这位不忘初心、深藏功名老英雄的崇敬之情。


30余年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一位采访对象像张富清这样令我刻骨铭心。作为张富清事迹的发掘报道者之一,得以遇见英雄,这又是怎样神奇的缘分?


这是张富清穿着老式军装敬军礼(2019年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遇见英雄 感悟初心本色


所有的缘分,始于四年前的那个春节。


2019年初,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谭元斌获悉一个新闻线索: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在退役军人信息登记中,意外发现了一位战功赫赫的年逾九旬老党员、大英雄。


经初步核实,尘封多年的故事竟然如此令人震撼:张富清,陕西洋县人,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他在解放战争中是董存瑞式的英雄,曾荣立特等功、军一等功、师一等功等,并被授予“人民功臣”“战斗英雄”称号。转业退役时,他响应组织号召,来到湖北偏远的来凤县,扎根山区,默默奉献。60多年来,他将英雄过往牢牢尘封在沧桑的记忆里,竟连老伴和儿女都不知情……


“真实可信,事迹感人,值得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典型,突出宣传。”我们认为,张富清不忘初心,忠于信仰,朴实纯粹,甘于奉献,可以成为一面引领全国人民共同奋进的精神旗帜,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并迅速向总社提交情况报告和建议。


“用心、用情、用功”,是采写过程中的最突出感受。


分社成立由我担任组长的全媒体报道团队,精心组织策划,深入调研采写,在第一轮报道中,就播发文字、摄影、视频及多媒体稿件13条,形成了“镇版之势”和“刷屏之效”。


2019年5月,新华社湖北分社张富清报道团队与老英雄合影留念。秦叙常 摄


4月8日,我们浓墨重彩推出的《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全媒报道,被“学习强国”、《新华每日电讯》《解放军报》等数百家媒体采用,相关作品阅读量迅速超千万。老英雄流泪怀念战友的长镜头,成为无数人的共鸣引爆点。


网友纷纷留言点赞,“向老一辈军人致敬!赤子之心,感人肺腑”“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一时间,跨越年龄,跨越身份,跨越界别,老英雄的感人故事叩开了全国人民的情感密码,传颂之间充满了社会正能量。


莫道无名,人心是名。


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6月27日,中共中央授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并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学习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


老英雄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


2019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会见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代表时,看到坐在轮椅上的张富清,俯下身,紧握住他的手说:“你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新中国70华诞之际,张富清成为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受到最高规格的礼仪,并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授勋章……


由此,“张富清”成为不忘初心、深藏功名的代名词,家喻户晓。此后,全国发现许多类似的先进人物,均被称为“张富清式”老英雄。


我与老英雄的初次见面,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来凤县地处鄂西偏远山区。一路奔波,循着喧闹的城中街道,来到一座5层旧楼。二楼就是老英雄的家。


屋内陈设十分简陋。客厅沙发多年磨损破皮,缺了角的茶几和不成套的柜子随意拼凑着,墙体四面斑驳。但阳台上绿植排列整齐,生机勃勃,书桌上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半月谈》翻得封皮发白。里屋简易货架上,一个古铜色的皮箱,锁头早就损坏,用尼龙绳绑着。正是在这个皮箱里,一直深藏着包括彭德怀同志签署的报功书等“秘密”……


与老英雄在沙发上并肩而坐,尽管由于老英雄耳背,需要家人近耳“扩音”,但我们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老英雄一直对我笑着,笑容如孩童般纯真,眼神则如孩童般纯净。他的脸上还泛着一种柔光,我始终认为,这是真正拥有信仰的人特有的光芒。


——“您为什么从来不对人讲自己的功劳呢?”“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


——“为什么您总选择当突击队员、敢死队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我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


——“为什么转业到了恩施最偏远、最困难的山区呢?”“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在战场上死都没有怕,我还能叫苦磨怕了?”……


分社报道团队前期采访老英雄时的这些问答,是解释一切的密码。什么是坚定信仰,什么是初心本色,则是老英雄用一生给出的答案。


从此,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甘于奉献、乐观坚强的老英雄形象,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走近英雄 结下忘年之交


这根扎得很深、很深,以至于在职业生涯中,从未有过这般终生难忘的体验。


自采访一开始,我和团队成员就受到强烈的震撼,从“60后”到“90后”无一例外,纷纷感动落泪。而此后,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无论是大会、业务例会还是在其他场合,只要谈及张富清事迹,我就会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哽咽难言。


这种状况前所未有,连自己也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仿佛有一种巨大的魔力,令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正是这种浓郁的情感,以及要为新时代树立精神标杆的使命感,驱使着我们多少次崎岖深山来回奔波,多少个不眠之夜绞尽脑汁。一定要尽力把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倾注在笔端、键盘,转化为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是团队共同的信念。


勇炸两座碉堡的“永丰之战”、一路向西又向西的“转业之旅”、“皮箱中的秘密”“孙玉兰下岗记”……报道团队挖掘描写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生动细节,同时,抒发心声的文字也喷涌而出。我们写道:


“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党员的信仰;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


“在他心中,没有什么,比为国牺牲更光荣;没有谁,比逝去的战友更值得尊敬。党旗下的誓言,就是此生不渝的初心。”


“精神富足、生活清淡、追求纯粹——他的名字‘富清’,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在一年多时间里,我们陆续推出上百篇报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报道矩阵,掀起一轮又一轮宣传高潮。其中,9500余字的长篇通讯《英雄的选择》被众多媒体整版采用,重磅微电影《初心永恒》总浏览量突破两亿,获评“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短片十优作品。


“你是一座山,总是默默无言,每当鲜花开遍,悄然隐没其间……”


大家情难自抑,还进行了一系列跨界创作,由我们作词并演唱的歌曲MV《你是一个传奇》,经“学习强国”等平台传播,仅三天时间点击量就达1120万。此外,程敏等记者远赴新疆、陕西等地,搜集全景式珍贵资料,团队先后创作出版了三本图书,其中,谭元斌撰写的报告文学《本色英雄张富清》入选2019年度“中国好书”;余国庆还成功进入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决赛,荣获“最佳选手”……


中国记协专门举办了张富清事迹宣传报道研讨会,90后记者王斯班发言说:“关于张富清的报道,也许会逐渐湮没在信息洪流之中,但我知道,总有一些东西,会继续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伴随一生的成长。”


确实,每一次的报道和创作,都是一次与老英雄酣畅淋漓的深谈。其间,那种心息相通、精神交融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久久回味。


2020年12月底,我在参加新华社举办的人物报道分享活动时,偶然得知一个细节:当年,穆青老社长在报道焦裕禄事迹的过程中,由于情感过于浓烈,泪水总也控制不住,实在无法理性落笔,只好离开兰考,最后回到北京才能平复心情,真正动笔……


上世纪60年代的这段往事,令我怦然心动:张富清老英雄不也同样富有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强烈的情感冲击?


只有记者真正被感动,报道对象深深扎根内心,笔下的作品才能富有强大的感染力。1966年2月,新华社向全国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播音员在播报中几度哽咽,亿万听众感动落泪,这篇报道和焦裕禄精神深刻影响了一代乃至几代人。


三年多来,由于大事连连,加之疫情阻隔,几次酝酿来凤之行均未能如愿实现。为了多知晓一些老英雄的日常,就专门拜托其子帮助拍摄生活片段视频。


2019年9月17日,《本色英雄张富清》一书在恩施州举行首发式,老英雄的长子特意委托分社同事带回一本,希望请我签名后再寄回以作纪念。我提笔为老英雄写下留言:“英雄无悔,天地有情。有幸与您深深结缘,您是我心中的大山、永远的偶像和榜样。祝愿您福寿安康,如意吉祥!”


2019年11月初,得知老英雄在武汉住院,我立即赶往同济医院探望。虽然身着白底灰花的病号服,依然需要“扩音”交谈,但是老人精神矍铄,笑语盈盈。临别,我和医院领导商量,给他配了一个助听器。


当月21日,又特意带去了《初心》和《本色英雄张富清》两本书。老英雄坐在沙发上,一本一本翻看,还高兴地照相留下纪念。


2021年6月23日,在医院见面时,老英雄反应有些迟钝了,但仍是笑容满面。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老英雄,也懂得我的惦念之情,便经常告知他的动态。2022年1月27日一大早,发来了他的庆生照。老英雄坐在轮椅上,鼻中插着吸氧管,手捧“百福图”,还是那样憨厚地笑着。我在心中默默祈祷,祝福老英雄健康长寿。


几年来,我们与老英雄就这样情真意切,水乳交融,成为精神上的忘年之交。


巧合的是,我也是军人的后代。这个时期,更是经常想起爷爷和父亲的故事:爷爷当年参加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多次荣立战功,至死脑中还留有一块弹片。解放后回到农村,默默无闻一辈子。父亲先是参军,后被选拔担任特勤警卫,成为一名忠诚的共和国卫士,85岁的他至今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


分社2019年组织开展了“学习英雄张富清,不忘初心担使命”系列活动。在张富清事迹报告会上,我说:“老英雄最为突出的精神内核是坚定的信仰、不变的初心。鲐背之年,脸上依然泛着光芒,这正是精神富足、内心充盈、胸襟坦荡、坚定信仰的力量。”“唯因如此,才能在生与死之间选择冲锋在前,在和平年代雪藏战功,甘于奉献。”


学习英雄 立下生死誓言


谁也没有料到,我们会迅即面对一场真正的生死考验。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疯狂肆虐。武汉成为风暴之眼、漩涡中心,湖北成为全国抗疫斗争的重中之重、决胜之地。


感染人数不断攀升,防护物资和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千万级人口城市被迫“封城”……千钧一发之际,我和分社干部职工立下誓言:“生死考验面前,我们要当战士勇士;宁可倒下,绝不当懦夫逃兵!”


有的告别待产的妻子逆行返汉,除夕夜发出来自重症监护病房的第一组报道;有的将幼儿在高速路口移交给家人,抱着被子住进办公室;有的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顾不上身处险境的一家老小,日夜拼搏……分社全员战斗在“火线”,没有一人被动“居家隔离”!


大家直面人类未知的病毒,坚守最危险的阵地,无畏生死,冲锋一线,忠实履行职责。


新华社武汉前方报道团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2021年6月28日,湖北分社八楼会议室,迎接建党百年活动庄严独特,意义非凡。


张富清老英雄专门发来视频致词:“我非常激动”“我很感谢我们新华社”,并深情寄语“要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做一名好记者”“把我们新华社越办越好”。


采编团队集体朗诵:“这就是我们平常的一天!我们,无畏生死,奋勇拼搏;我们,直面大考,敢于斗争;我们,忠诚履职,为新时代新华精神增光添彩;我们,继续奋斗,勇往直前。武汉加油!新华加油!中国加油!”……


此时,站在朗诵队伍的我仿佛回到了当年闯红区、入方舱、进社区、访病患的场景,泪水夺眶而出!


70多年前的解放战争中,“换了八个突击连长”的永丰之夜,张富清主动请缨,带领突击小组去炸敌军碉堡,他脑海里闪过的念头是:“牺牲也是光荣的,是为党为人民牺牲的”。


一年前的武汉抗疫生死“火线”上,“我年轻,身体好,我先上”;重症监护病房里,“不到这里采访,我将会终生遗憾”……分社干部职工舍生忘死、忠诚履职,同样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


勇于斗争,敢于胜利,慎终如始,善作善成,正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薪火相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生死考验,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忠诚和初心;犹如一根尺子,丈量能力和水平;犹如一把锤子,考验担当和作风。


追随英雄 回荡精神交响


机缘巧合,今年,我被组织派到中原大地工作。


“出差首站必须是兰考。”2月16日,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焦裕禄精神诞生地。松柏肃立,柳丝低垂。烈士墓前,我们一行深深鞠躬,敬献花篮,深切缅怀,追思风范。


广场上,一棵泡桐树笔直挺立,枝繁叶茂。1963年焦裕禄亲手种下的“小麻杆”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成为泽被世人的精神之树。


“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荡气回肠的誓言背后,是焦裕禄带领群众战内涝、治盐碱、斗风沙的动人事迹。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照亮无数人的前行之路。


我们行走在张庄村、何寨村、徐场村,看到昔日“三害”最为严重的贫瘠土地,呈现出一派“千顷澄碧”的景象。2017年,兰考县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如今,民族乐器产业兴旺发达,“泡桐经济”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喊一声‘跟我上’和吼一声‘给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新中国成立后,也是因为我们党有一大批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张富清这样的英雄模范率先垂范,才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路寻访着焦裕禄同志的足迹,一路回想起张富清扎根山区、一心为民的故事:条件极为艰苦,他带领村民肩挑背扛,硬是在悬崖之间修通第一条土路;国家困难时期精简人员,担任副区长的他率先让妻子“下岗”;铁面无私的他,从不让子女沾一点光,连降压药都要锁在抽屉“专药专用”……任凭岁月磨蚀,朴实纯粹的初心,滚烫依旧。


寻访与回想之间,仿佛是一场几代人的心灵对话,又仿佛是一曲跨越时空的精神交响。


有人说:“如果没有精神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河南省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长达3000余年。在这里体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民族精髓,一定能够更加深刻地探寻焦裕禄、张富清等英雄模范,以及始终教诲和践行“勿忘人民”的穆青老社长的精神根基和历史脉络。


没有英雄的时代是精神贫乏的时代,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不断推进落实,全社会正在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英雄从未远去,情怀永不过时。


又逢一年清明,细雨纷飞,仿佛人们不舍的泪水。


同时,春天也悄然来临,总有一些花儿次第盛开。


花落花开,万物演进。


感恩生活,让我处处感受到善良与美好,汲取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感恩时代,让我有幸走进一位老英雄的精神世界,感悟那默默跳动的赤子之心,永远燃烧的炽热光芒。(记者唐卫彬)



那年,险些错过的幸福

小娜对顾斌的爱,潜藏了好多年。


也许是从认识的那一刻起,顾斌的身影就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小娜的脑海里。


绵长而又深刻的爱,让她觉得像是一枚奖章,高高的挂在了生命长河中最重要的位置。


每一次瞻仰,她都会为自己感到幸运和骄傲。



2009年,小娜从内蒙古呼伦贝尔穿越了3千多公里来到了广西南宁。


在南宁,她遇到了顾斌。


顾斌是小娜的老板,碰巧又是一个家乡的。顾斌对这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小老乡十分照顾。


也许是有着他乡遇故知的光环,小娜很快就倾心于这个比她大十岁,帅气绅士的老板。


顾斌满足了小娜对未来恋人的所有幻想,她会偷偷的看着顾斌工作的样子,会竖着耳朵听他讲话,看着他进进出出忙碌的样子,就连他的汗水,好像都带着一种特殊的香味。


小娜觉得自己中了顾斌的毒.


顾斌出去办事,小娜会觉得坐在那里都是一种煎熬。她想时刻都能看到他,哪怕不说话,只在一个空间里,都会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幸福感。


从同事那里打听到,顾斌还是单身,小娜不禁雀跃。心里预想着找个合适的机会跟顾斌表白,


看着顾斌意气风发的样子,再看看自己初入社会的青涩,小娜经常会觉得她的单相思有多么的不切实际。


有一天,老家来电话让她回家发展。不着实际的暗恋抵不过故乡的呼唤,小娜决定回老家。她想,也许回去了,她就能忘记他。


回家的前一天,小娜没有去上班。


她眷恋不舍地在南湖公园里走着,湖里时不时跃出水面的鱼,擦肩而过的行人,都显得那样的安逸宁静。


此次一别,恐怕再也没有机会来了。


走到了那处她尤为喜欢的草坪上,坐下。三月份的天气,微风不燥的舒服极了。


那块儿草坪,可以看到顾斌公司所在的写字楼,以小娜的视力,有时候甚至可以看到顾斌在窗前模糊的身影。


盯着那扇窗户,她哭了,她舍不得顾斌。


小娜忧郁的扯着草地上的草,扯着扯着,眼前出现了一双鞋子。


小娜心砰砰直跳,是他!


不等她抬起头,顾斌就坐了下来,他今天穿了个浅粉色的衬衫,颜色虽然骚包了一些,但是衬得他特别的有朝气。


小娜不知道他为什么知道她在这里,也许是巧合吧。


顾斌问:今天怎么没上班?你这样是要扣工资的。


小娜瞬间红了眼眶,说:“顾经理,对不起,我明天要回老家了。”


顾斌一愣,显然这个答案是他没有想到的。


他问:“为什么?”


小娜如实说了情况,顾斌没有做挽留,他有些惋惜的叹了口气,说:“明天我让财务把工资发给你,明天我送你去车站吧。”


小娜说了声谢谢,她有些失望,可又不知道为什么失望。


两人没有了言语,小娜继续扯着草,两人沉默了一会儿,顾斌说:“我要去见个客户,你早点回家。”


顾斌站起身来,小娜抬头,这时,毫无预兆的吻覆在了她的唇上,如蜻蜓点水般。小娜慌乱极了,心里像是有一万只小鹿在狂跳。


等她反应过来时,顾斌已经走远了。


小娜怔在那里,心里有一处仿佛裂出了个口子,那里流淌着甘甜的泉水,瞬间遍布全身。


一个吻,也没能改变小娜回家的决定。


回到家以后,表姐说长春某大学食堂的档口生意太忙,一时间招不到服务员,让小娜过去帮忙。


长春离家又近,可以随时请假回家。


小娜没考虑就答应了,家里盖了新房子,欠了些外债,她想帮爸爸一点忙。


爸妈在她不记事的时候就离婚了,她跟着奶奶爸爸一起生活,她不想让家里人太累。


长春这一去,一晃眼就是2年。


和顾斌短暂相处的光景,


像似春梦似的,美好而虚幻。


2年间,小娜跟顾斌没有再联系过。可是小娜却知道顾斌的QQ农场里种了什么菜,自己的农场被顾斌偷了多少。


QQ农场,是她和顾斌唯一的牵连。顾斌经常凌晨了还在偷菜,小娜想着他加班到深夜的样子,回忆着他的抽烟时的有些忧郁和骄傲的迷人样子。


小娜原本以为哪怕不能再去南宁,起码可以和他联系吧。


可是没有,小娜发现,分开后她和他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她连QQ上发个信息给顾斌的勇气都没有了。


她怕对方不回复,她不想让自己的单相思变得卑微难堪。


直到有一天,小娜在休息日的时候去了网吧。


当她登录QQ的时候,弹窗显示异地登录,ip显示是广西南宁。


她心又一次久违的乱跳。


顾斌吗?知道她QQ密码的可能只有顾斌了,因为当时在他公司上班的时候,因为工作原因,她告诉过他。


她鼓起勇气点开了顾斌的头像,顾斌的QQ永远都是在线状态。


“在吗?你还记得我是谁吗?”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对方都没有回复。就在小娜绝望的以为对方不会理她的时候。QQ跳动了


“在,刚才忙。”


“记得啊,我怎么能不记得你呢。”


小娜激动的无以复加,她说:“你最近怎么样?”


他说:“挺好,你呢?”


她说:“也挺好。”


那一晚,小娜辗转反侧,心里那棵不死不活的爱情树,好像突然又活了起来。


他们每天都会简单的聊上几句,不知不觉一段时间过去了,已经变成热聊。彼此遇到什么新鲜的事情或者有心事,都会分享给对方。


有一天,小娜发了自己的一张认为最好看的照片给顾斌,说:“这是现在的我。”


对方也发了一张,小娜点开大图,仔仔细细的看。这人还是那么的帅气,看着又好像成熟了好多。


那张照片成了小娜在那段时期最大的精神安慰,经常在档口忙完后,窝在仓库里,傻呵呵的看着照片直乐。


转眼,2011年的冬天来了,长春的雪来得有点晚。


但是却下的很大,漫天的雪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不一会,雪厚的已经没了脚脖子。


雪天,档口也比往常收的早些。


小娜喜欢下雪,下雪的时候,总能让她的心思静下来。


她很喜欢从学校食堂到宿舍那一段2公里多的路程,尤其是夜晚。


暖黄色路灯,零星的几个行人,整个世界都仿佛是静止一般,连自己的心跳都能听得到的安静。那是她一天最为享受的时刻。


她站在路灯下,看着肆意飘扬的雪花。雪花在暖黄色路灯的照耀下,变得有些梦幻和浪漫。


她想象着,如果顾斌在身旁的话,她是不是可以牵他的手,两人说着情话,说到动情之时,像电视剧一样,他们会相拥在一起,吻着对方。


小娜想着自己,已经23岁了。同龄的人已经生了孩子,而她却还傻兮兮地单恋。


她突然想打个电话,她不想再隐藏下去,她想勇敢一些,如这雪一样,肆意张扬。


她掏出手机,


2年多了,那一串数字即使没有存在号码簿里,却已经烙印一般印在脑海里。


她默数着响铃声音,她想如果响三声没有接听,她就挂了。


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声的时候,电话就已经被接听了。


“喂~小娜,怎么了?”


不知道为什么,她听见顾斌的声音,哭了起来。


顾斌有些慌张地问:“怎么了?”


“顾斌,我爱你!”


这三个字憋了那么久,真的说出来后,小娜的心上如一块大石被搬走了一样,轻松。


可是对方沉默了几秒钟,小娜也并不言语,


她低着头,踩着雪,雪发出来的“吱吱吱”声音,安抚着她正在忐忑不安的心。


许久,顾斌说:“小娜,你是认真的吗?”


小娜说:“是认真的,2年前我就爱上了你。无时无刻的不想你。我知道自己配不上你,你是公司老板,而我现在只是个档口服务员而已。我....”


小娜还想说什么,就被顾斌打断了,顾斌说:“小娜,你不要这样想。没什么配不配的。你知道吗?其实我也早早的喜欢上了你,可是你那么年轻,我们之间年龄差距太大了。”


顾斌说:“小娜,你来南宁吧。我们在一起。”


.....


那段2公里多一点的路程,小娜走了一个小时。


雪越下越大,及腰的长发上挂满了雪花,眼睫毛也冻了霜。


但是掩盖不住她的开心,从她嘴里溢出来的情话,像是叮咚泉水一样,甘甜清新。


从此,小娜的甜言蜜语只与顾斌说,而顾斌的吻也只留给小娜。


一晃眼12年过去了,他们早已结婚生子。而长春那场告白的大雪,一直在小娜的记忆里珍藏着。


没有那场雪,也许他们就彼此错过了对方。


小娜和顾斌深知不是所有的爱情都值得等待,也不是所有的真情都会有结果的道理,都彼此珍惜着,即使婚后的吵架和哭闹也没能让他们的感情淡上一分,反而对对方更加珍爱。


“我很幸运,遇见的是你,爱的是你,嫁给的也是你。


深情不及久伴,余生可贵,愿最后在我身边的还是你。”


穿越20年,中法经贸的三段情缘

马克龙访华,除了两国政治往来,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格外受到世人关注。


2000年,中法贸易额刚刚迈过70亿美元,到2022年,中法商品进出口总额约800亿美元。二十年间,贸易额翻了十倍多。中国人把电子产品、衣服销往法国,法国人则把飞机、红酒和化妆品卖到中国。


不过,数字只是经济的一个侧面。这几十年来,中法经贸往来之间,很多精彩的故事,许多奔波的身影,并不为人知。


今天,我们请了三位横跨两国的企业家,讲述三段超过20年的中法经贸故事。


图源:受访者供图


26年,我“走遍”长三角


Vincent有个中文名,朋友喊他“万桑”。 1997年,法国小伙万桑来到中国,拓展公司业务。他不懂中文,不熟悉中国,总觉得“最多一年便会离开”。


彼时不到30岁的万桑,语言不通,就四处求学,找朋友帮助。刚搬到上海时,全上海不过400多个法国人。街上汽车不多,更没那么多高楼,延安路高架才刚动工。


换了新工作,2007年,是他重要的转折点。万桑跑去上虞,入职绍兴福莱克斯包装有限公司,隶属一家法国公司,从此告别建筑业,研究起化妆品。15年里,他从员工做到总经理,练就一口流利的中文。


“法国的化妆品,很多销往中国,中国人很喜欢。我们看准商机,做化妆品的外包装加工。”万桑说,作为一家产业链上的公司,欧莱雅、雅诗兰黛、百雀羚都是它的合作伙伴。


在中国安家,娶妻生子,围绕家的圆心,他的足迹遍布长三角。万桑在上海的家和上虞的工厂之间,两点一线地奔波。2014年,工厂搬到江苏吴江,他成了地道的“长三角人”。


最初,交通只有绿皮火车,从上海到上虞,万桑要花三四个小时。后来,有了高速公路和跨海大桥,再后来,高铁只要一个半小时——万桑笑着说,浙江发展太快,要不是亲眼见证,都不敢相信。


在万桑印象里,和杭州、温州一样,上虞的发展速度也让人惊讶。原来街上酒店、餐厅不多,现在建了剧院、商场,还有宽阔的马路、高楼,每次回去,城市都有新变化。


做了多年“长三角人”,借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前年,万桑一家子,成了首个申领跨区域家庭式“上海市海外人口居住证”的外国人,一张证件在手,走到哪儿都安心。


疫情这几年,做消费品生意,压力和挑战不小。眼看一些小的化妆品品牌,关门倒闭,裁员收缩,整个行业都不景气。


但是,去年万桑的公司业务比前年更好,签下几个新单子,工厂没有一天停工,在杭州也有了客户。“浙江有很多私人老板,肯吃苦,懂经商,我喜欢这样的氛围。”


至于马克龙访华,万桑没有思索,就蹦出一句话:“谁会不看重中国的市场呢?”


图源:受访者供图


24年,我教法国人“玩电商”


虽不是技术出身,也没学过IT,但身为杭州人的陈翔,骨子里的互联网基因,走到哪儿都抹不去。


1999年,陈翔到法国留学,毕业后开始创业。那时的欧洲,互联网才刚起步,陈翔办了个华人论坛。他成了当地首个做中文互联网的人,给网站起名:战斗在法国。


这场战斗正式打响。网上火什么,陈翔就做什么。做门户网站,开微博、公众号,在华人世界里,公司名声越来越响,业务也做大:二手市场、法国版“大众点评”、旅游产品、跨境电商……


但最让陈翔欣慰的,是跟法国人走近了。2017年,作为新欧洲集团董事长,他参与举办中法跨境电商峰会。峰会连办三年,每届一千多人参加,中法各占一半,中小企业蜂拥而来。


在峰会上,陈翔请来一批中国网红,当场做起直播带货。网红一边抹着法国化妆品,一边对着手机吆喝,这样“喊”出来的销量,让法国人很震惊。


“对中国的电商,法国人很陌生,但又有兴趣。他们缺的只是一座桥梁。”陈翔说,法国人知道了淘宝、抖音,也爱上了直播带货。


可疫情一来,原本火热的生意,突然中断了。国际往来降至“冰点”,峰会也就暂停举办,没了中国游客,陈翔的旅游业务更是冷清。


总算盼来久违的春天,中法往来开始恢复,旅游团、商务团一班班地飞向法国,但航班数量还没恢复到疫情前。“希望马克龙这次访华,能带来点好消息。”


不过,陈翔嗅到了复苏的气息。最近,他接待了来自家乡的公务团,都是政府组织包机,来法国招商引资的队伍。


“别人是省市政府牵头来,杭州是按区级来,像萧山、滨江、上城,一个个都跑来考察,太拼了!”陈翔很惊喜,也很激动,帮忙联络法国企业,到处分发杭州宣传册。


听说杭州团要来,法国中小企业“闻风而动”,甚至有在巴黎外的企业家,都愿意赶来,和考察团见一面。从G20到电商直播,再到亚运会,法国人开始认识杭州。


干了20年互联网,见惯了风雨,陈翔依旧活力满满。“马克龙访华,中法关系会越来越好,往来通道也在恢复,我想明年可能会重启中法跨境电商峰会。”


赛诺菲进博会展台 图源:新华网


28年,我与杭州“一起成长”


作为头一批进入中国的全球制药巨头,又是世界500强,法国企业赛诺菲在中国市场活跃了40年,足以算得上老朋友。


2019年,马克龙亮相上海进博会,亲自为法国企业“站台”。作为代表企业,赛诺菲年年赴会,秀出最前沿产品,罕见病药品、慢病解决方案、新款疫苗等。


虽然总部在上海,早在1995年,赛诺菲就把眼光投向浙江,在浙江设立了工厂,把生产基地建在杭州,想让长三角的两地“强强联合”。


这些年,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Julia Mateos-Caro,时常在两地之间奔波,她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化:新药审批速度变快了、医保准入流程更便捷、创新药品更快地抵达患者、长三角投资合作更便利……


赛诺菲和浙江结下的缘份,一眨眼就是28年,法国人Julia对此深有感触。二十年间,互联网在杭州“腾飞”,赛诺菲也跟着杭州一起成长。


2019年,赛诺菲在中国成立了专门的互联网医院团队,并与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合作,探索数字化健康管理新模式,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这几年,杭州的外商越来越多,看似不易察觉,其实有迹可循。除了好的政策、土地、人才,杭州对医药行业的重视,让Julia觉得很可贵。例如,杭州举办了许多全球性的行业论坛。


2022年,Julia在杭州参加了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与业界分享前沿技术。“数字技术让我们的药物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这一句话背后,是多年的努力和实践。赛诺菲在杭州的生产基地,运用了数字化生产,将每一个细节控制到极致,包括生产、包装、运输、仓储、质检等各项环节,执行全球统一质量标准。


在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遇到了停工、减产的麻烦,杭州政府联系了赛诺菲,帮企业恢复生产,及时保障了药品供应。


去年,滨江区与赛诺菲杭州分公司达成了合作。“在政府支持下,我们扩大了生产能力,在杭州成功实现了几款产品的本地化生产,确保患者的药品供应。”Julia说。


“这几年,中国的营商环境在变好。越来越包容开放的环境,还有政府的扶持政策,都是我们选择扎根在此的原因。”Julia说,预计未来几年,赛诺菲还将引进更多的创新药。


在Julia看来,马克龙总统访华,将有助于法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增进两国贸易,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


马克龙访华,除了两国政治往来,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格外受到世人关注。


2000年,中法贸易额刚刚迈过70亿美元,到2022年,中法商品进出口总额约800亿美元。二十年间,贸易额翻了十倍多。中国人把电子产品、衣服销往法国,法国人则把飞机、红酒和化妆品卖到中国。


不过,数字只是经济的一个侧面。这几十年来,中法经贸往来之间,很多精彩的故事,许多奔波的身影,并不为人知。


今天,我们请了三位横跨两国的企业家,讲述三段超过20年的中法经贸故事。


图源:受访者供图


26年,我“走遍”长三角


Vincent有个中文名,朋友喊他“万桑”。 1997年,法国小伙万桑来到中国,拓展公司业务。他不懂中文,不熟悉中国,总觉得“最多一年便会离开”。


彼时不到30岁的万桑,语言不通,就四处求学,找朋友帮助。刚搬到上海时,全上海不过400多个法国人。街上汽车不多,更没那么多高楼,延安路高架才刚动工。


换了新工作,2007年,是他重要的转折点。万桑跑去上虞,入职绍兴福莱克斯包装有限公司,隶属一家法国公司,从此告别建筑业,研究起化妆品。15年里,他从员工做到总经理,练就一口流利的中文。


“法国的化妆品,很多销往中国,中国人很喜欢。我们看准商机,做化妆品的外包装加工。”万桑说,作为一家产业链上的公司,欧莱雅、雅诗兰黛、百雀羚都是它的合作伙伴。


在中国安家,娶妻生子,围绕家的圆心,他的足迹遍布长三角。万桑在上海的家和上虞的工厂之间,两点一线地奔波。2014年,工厂搬到江苏吴江,他成了地道的“长三角人”。


最初,交通只有绿皮火车,从上海到上虞,万桑要花三四个小时。后来,有了高速公路和跨海大桥,再后来,高铁只要一个半小时——万桑笑着说,浙江发展太快,要不是亲眼见证,都不敢相信。


在万桑印象里,和杭州、温州一样,上虞的发展速度也让人惊讶。原来街上酒店、餐厅不多,现在建了剧院、商场,还有宽阔的马路、高楼,每次回去,城市都有新变化。


做了多年“长三角人”,借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前年,万桑一家子,成了首个申领跨区域家庭式“上海市海外人口居住证”的外国人,一张证件在手,走到哪儿都安心。


疫情这几年,做消费品生意,压力和挑战不小。眼看一些小的化妆品品牌,关门倒闭,裁员收缩,整个行业都不景气。


但是,去年万桑的公司业务比前年更好,签下几个新单子,工厂没有一天停工,在杭州也有了客户。“浙江有很多私人老板,肯吃苦,懂经商,我喜欢这样的氛围。”


至于马克龙访华,万桑没有思索,就蹦出一句话:“谁会不看重中国的市场呢?”


图源:受访者供图


24年,我教法国人“玩电商”


虽不是技术出身,也没学过IT,但身为杭州人的陈翔,骨子里的互联网基因,走到哪儿都抹不去。


1999年,陈翔到法国留学,毕业后开始创业。那时的欧洲,互联网才刚起步,陈翔办了个华人论坛。他成了当地首个做中文互联网的人,给网站起名:战斗在法国。


这场战斗正式打响。网上火什么,陈翔就做什么。做门户网站,开微博、公众号,在华人世界里,公司名声越来越响,业务也做大:二手市场、法国版“大众点评”、旅游产品、跨境电商……


但最让陈翔欣慰的,是跟法国人走近了。2017年,作为新欧洲集团董事长,他参与举办中法跨境电商峰会。峰会连办三年,每届一千多人参加,中法各占一半,中小企业蜂拥而来。


在峰会上,陈翔请来一批中国网红,当场做起直播带货。网红一边抹着法国化妆品,一边对着手机吆喝,这样“喊”出来的销量,让法国人很震惊。


“对中国的电商,法国人很陌生,但又有兴趣。他们缺的只是一座桥梁。”陈翔说,法国人知道了淘宝、抖音,也爱上了直播带货。


可疫情一来,原本火热的生意,突然中断了。国际往来降至“冰点”,峰会也就暂停举办,没了中国游客,陈翔的旅游业务更是冷清。


总算盼来久违的春天,中法往来开始恢复,旅游团、商务团一班班地飞向法国,但航班数量还没恢复到疫情前。“希望马克龙这次访华,能带来点好消息。”


不过,陈翔嗅到了复苏的气息。最近,他接待了来自家乡的公务团,都是政府组织包机,来法国招商引资的队伍。


“别人是省市政府牵头来,杭州是按区级来,像萧山、滨江、上城,一个个都跑来考察,太拼了!”陈翔很惊喜,也很激动,帮忙联络法国企业,到处分发杭州宣传册。


听说杭州团要来,法国中小企业“闻风而动”,甚至有在巴黎外的企业家,都愿意赶来,和考察团见一面。从G20到电商直播,再到亚运会,法国人开始认识杭州。


干了20年互联网,见惯了风雨,陈翔依旧活力满满。“马克龙访华,中法关系会越来越好,往来通道也在恢复,我想明年可能会重启中法跨境电商峰会。”


赛诺菲进博会展台 图源:新华网


28年,我与杭州“一起成长”


作为头一批进入中国的全球制药巨头,又是世界500强,法国企业赛诺菲在中国市场活跃了40年,足以算得上老朋友。


2019年,马克龙亮相上海进博会,亲自为法国企业“站台”。作为代表企业,赛诺菲年年赴会,秀出最前沿产品,罕见病药品、慢病解决方案、新款疫苗等。


虽然总部在上海,早在1995年,赛诺菲就把眼光投向浙江,在浙江设立了工厂,把生产基地建在杭州,想让长三角的两地“强强联合”。


这些年,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Julia Mateos-Caro,时常在两地之间奔波,她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化:新药审批速度变快了、医保准入流程更便捷、创新药品更快地抵达患者、长三角投资合作更便利……


赛诺菲和浙江结下的缘份,一眨眼就是28年,法国人Julia对此深有感触。二十年间,互联网在杭州“腾飞”,赛诺菲也跟着杭州一起成长。


2019年,赛诺菲在中国成立了专门的互联网医院团队,并与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合作,探索数字化健康管理新模式,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这几年,杭州的外商越来越多,看似不易察觉,其实有迹可循。除了好的政策、土地、人才,杭州对医药行业的重视,让Julia觉得很可贵。例如,杭州举办了许多全球性的行业论坛。


2022年,Julia在杭州参加了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与业界分享前沿技术。“数字技术让我们的药物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这一句话背后,是多年的努力和实践。赛诺菲在杭州的生产基地,运用了数字化生产,将每一个细节控制到极致,包括生产、包装、运输、仓储、质检等各项环节,执行全球统一质量标准。


在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遇到了停工、减产的麻烦,杭州政府联系了赛诺菲,帮企业恢复生产,及时保障了药品供应。


去年,滨江区与赛诺菲杭州分公司达成了合作。“在政府支持下,我们扩大了生产能力,在杭州成功实现了几款产品的本地化生产,确保患者的药品供应。”Julia说。


“这几年,中国的营商环境在变好。越来越包容开放的环境,还有政府的扶持政策,都是我们选择扎根在此的原因。”Julia说,预计未来几年,赛诺菲还将引进更多的创新药。


在Julia看来,马克龙总统访华,将有助于法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增进两国贸易,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关于成功的有趣小故事简短(22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db:摘要]……【详情
   关于罐子的故事有哪些(瓶子和罐子的小故事)
   [db:摘要]……【详情
   关于字的故事都有哪些(关于字的一些小故事)
   [db:摘要]……【详情
   关于可靠的故事有哪些(关于可靠的故事)
   [db:摘要]……【详情

【本文标题和网址】有关于年的小故事(年的传说故事简短20字) www.chun1983.cn/cjxs/121657.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