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全球最感人十大短故事100字(全球最感人十大短故事50字)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每日一条 /  2023-05-09 17:15: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全球最感人十大短故事100字(全球最感人十大短故事50字),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446个字,大小约为33KB,预计浏览完需要19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感动中国2022年度十大人物揭晓,普通人,你被感动了吗?

写在前边:本人观看了感动中国2022年度十大人物有感,遂决定写一篇文章,寥寥几句与君共勉,如有看法,请见评论区!


近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十大人物揭晓,其中有徐梦桃、陈清泉、江苏小伙陆鸿、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钱七虎、邓小岚、西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杨宁等人。这些普通人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感动和启示。他们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更是鼓舞了我们不断前行。其中我最想歌颂的就是以下三位:


首先,我们来看徐梦桃,她在31岁的时候,带着钢钉出场,在北京冬奥会上完成了完美一跳,夺得了女子决赛的冠军。在此之前,她曾遭受伤病的困扰,甚至萌生了退意。但是,她的父亲一句“不差这一步”,让她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最终,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执着,夺得了职业生涯的全满贯。徐梦桃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我们就能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其次,陈清泉是中国香港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在1982年预判出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以此为研究方向,希望帮助祖国抓住机遇。他创造性地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门全新学科。陈清泉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江苏小伙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了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练就了一手绝活。他带领残疾人做自媒体和开网店,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如今,他的工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陆鸿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一颗勇敢的心和不放弃的精神,我们就能超越自我,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来自不同领域,但共同的点在于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为之奋斗着。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中有的是普通百姓,有的是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他们的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为之努力奋斗,不放弃、不退缩。


在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徐梦桃这位年轻的钢钉女子是最令人感动的。她在伤病和退役的低谷期,坚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继续拼搏,并最终获得了全满贯的殊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不懈地追求,就一定会有回报。


这十位感动中国的人物,代表了中国的精神力量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更是一种深深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今天的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像这十位感动中国的人物一样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努力为之奋斗,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你呢?你被那几位人物所感动了?


清明节祭 分享几则周恩来等几个革命前辈的小故事,以此缅怀先烈

#历史开讲#


清明节祭 毛泽东等几位革命前辈的感人小故事


01、毛泽东:“为什么盖旧被子就不能见洋人?要另搞一套?”


一次,有外宾要来延安参观采访,罗荣桓见毛泽东的被子十分破旧,就叫供给部给他换了一床新的。毛泽东得知后立即打电话给罗荣桓说:“我们现在就是这个条件,吃的是小米、高粱米,穿的就是这破旧的衣服,为什么盖旧被子就不能见洋人?要另搞一套?”罗荣桓觉得毛泽东说的有道理,立即让供给部把原来的那床旧被子送回来,重新换上。


02、周恩来在飞机上看家乡


从1910年春随伯父赴东北,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就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淮安。他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总理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有一年,总理从广州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时,特意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看了看淮安。”


03、 王震给艾青下禁令,不准写我


1943年3月,王震为到南泥湾慰问的文化界人士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欢迎会。他说:“我们的枪弹射击不到的地方,你们的笔尖可以刺到。虽然我们的武器各不相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诗人艾青听后很振奋,即兴创作了诗歌《拥护自己的军队——献给359旅》。这一天,王震和艾青促膝长谈,从此开始了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1993年3月,王震辞世。艾青得知后叹息道:“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为他写一部颂歌!”(因为王震曾给艾青下过一条“禁令”:“不准写我。”)


04、彭德怀文字功底深厚


彭德怀虽没怎么上过学,但文字功底很深厚。20世纪50年代中期,彭老总办公室值班人员接到人民日报打来的电话,说有一篇社论请彭老总审定。后来,彭德怀向工作人员解释他改动的地方,说:原稿中有一句话,“全国人民要动员起来,为解放台湾而奋斗。”,这句话非常不妥,动员令只有全国人大通过才能发,怎么能这样随便发呢?我把这句话被改成了“全国人民要一致努力,为解放台湾而奋斗。”。1958年2月18号,《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原稿中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军队各项工作要大跃进。”,彭德怀把“大跃进”改成了“大发展”,他认为“跃进”指的是质量的变化,而当时的军事工作还只是数量的发展。


05、贺龙:吃饭不能掉米粒


在家庭生活中,贺龙给子女们立下了不少规矩,甚至具体到细节问题:子女们吃饭不能掉米粒,吃完饭以后还得把碗筷自己洗干净。据贺龙次女贺小明回忆:“建国以后,我们家有一条规矩,不允许以父亲的名义向学校、组织上要求特殊的照顾和待遇,这是坚决不行的。如果这种行为发生了,我们全家都会非常鄙视,我爸爸的脾气就发的更大了,因为这是他最不喜欢的事情。”




06、陈云新婚给妻子讲了三天党史


1938年初,于若木与陈云结婚。据于若木回忆,刚结婚时,陈云接连用三个晚上给她讲党史,“讲到大革命失败后,盲动主义给党造成的损失;讲到向忠发,顾顺章叛变后对党中央的威胁;讲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毛主席对党和红军的挽救等等。”。


#头条创作挑战赛#​


妈妈 请再拥抱我一次吧!(感人故事)

图片


因为患有先天性脑瘫,他一出生便被亲生父母遗弃了。在他八个月大时,第一任养父母发现她的腿无法正常弯曲,又将她抛弃了。


后来,他来到第二个养母家里,可是因为腿有残疾。从小到大,养母都不喜欢他,也不让他吃饱。


为了防止他偷吃,养母每天将吃剩的饭菜,装进一个篮子里,然后挂在房梁上。


他饿得厉害,受不了时,就只能一碗接着一碗喝凉水。


除了不让他吃饱,养母还经常打他。有一次因为尿湿了炕,养母用一根皮带狠狠地朝他身上抽,抽出一道道血痕来。


他没有躲开,也没有哭泣,而是咬紧牙关挺着。


他在心里想,要这个时候,我的妈妈来了,她会不会把我抱进怀里,妈妈来了以后,就没人敢打他了。可是这只是他的一个幻想,妈妈从来都没来找过他。


十二岁那年,养母厌烦他的情绪与日俱增,决定扔掉他这个包袱,将他丢在福利院门口。


被福利院收留下来的他,决定自强自立,自己把自己扶起来。他偷偷的一挪一挪的爬到垃圾堆里。


三个月的垃圾赚了十几块钱,用这些钱买了一台收音机和一本歌词本之后,他一边学习唱歌,一边对着歌词本学习认字。


他爱唱歌,最喜欢的一首歌叫妈妈的吻,每次唱起首歌时,他都会感觉妈妈就在身边,自己投入了妈妈温暖的怀抱。


四十五岁时,作为求助人的他,带着自己写的四十万字的自传,做客一档寻亲的电视节目。


当节目主持人问他:当年原来生母那么狠心抛弃了你,让你的生活受尽折磨,你为什么还要找他


他是这么回应的:因为人都会在特定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抉择,身为儿子的我,无论儿时有多少怨和恨,我都选原则原谅我的父母,我愿意给妈妈一个诉说的礼物。


主持人又接着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妈妈现在正在看节目,你最想对她说的一次话是什么?


他停顿了三秒,然后说道:妈妈 请再拥抱我一次吧。


原来爱是冰释一切前嫌,宽容一切伤害。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么你知道他的原型是谁吗?


清明寄哀思丨听听那些用生命延续生命的故事......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4日讯(通讯员 陈炜)4月2日,清明节前夕,长沙阴雨绵绵。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偏僻一隅,依山傍水的长沙明阳山福寿苑陵园,显得格外宁静悠远。


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悲伤却温暖人心的故事


当天上午,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与数所医学院学生、志愿者代表一同参加由长沙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的“生命·遇见——2023年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缅怀纪念活动”。诵读祭文、默哀、献花、系风铃……现场,每个人都怀揣虔诚之心,向镌刻在纪念石碑上的一个个名字默默致敬。


一份“生命厚礼”,为她开启新“视界”


走进长沙明阳山福寿苑陵园,再顺阶而下,远远就能看见长沙市红十字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广场上竖立的十余面纪念石碑。每一面,都被名字填得满满当当。


这些,都是从1999年至今的遗体器官捐献者。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悲伤却温暖人心的故事。


作为“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总站”,长沙爱尔眼库见证了许多传递光明的感人事迹。其中,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叶沙(化名)与“一个人的球队”的故事,尤为让人泪目。


2017年4月,热爱篮球的少年叶沙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6岁。在儿子生命的最后一刻,父母决定捐献出儿子的器官——心脏、肺脏、肝脏、两个肾脏和一对眼角膜,给七位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让他们重获新生。


两年后,为了延续叶沙的篮球梦想,五名受助者集结在一起,共同组成一支篮球队,它的名字就叫“一个人的球队”。


“一个人的球队”向全世界讲述了中国器官捐献大爱故事


颜晶(化名),就是“球队”的一员。


在湖南湘西土生土长的颜晶,自出生起右眼就有一个浑白色肿瘤。因为眼睛的“与众不同”,她曾经没少遭受嘲讽和排挤。更揪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眼里的肿瘤物越变越大,甚至,面临眼球爆裂的风险。


一时间,颜晶唯一的出路只剩眼角膜移植。所幸,叶沙献出的“生命厚礼”,让她重见光明。


2017年,颜晶成功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当摘下纱布,右眼重新睁开的一瞬,她感觉一切都变了。“就像新生一样!”


颜晶的人生自此迎来转折——性格变得开朗乐观,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当然,她也会特别注意右眼的状况,“因为,这也是叶沙哥哥的眼睛。”


颜晶说,她要带着叶沙的眼睛去看更大的世界,今后,要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受捐者到捐献者,他用大爱为生命接力


每一位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都是生命的强者。当生命逝去,他们或许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却能通过满怀大爱的方式,增加生命的厚度、宽度和温度。


在与长沙相距800余公里远的广西南宁市,同是“球队”一员的周斌(化名)在离世前选择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将大爱延续。


风中摇曳的风铃,寄托着对未曾谋面的捐赠者的哀思


周斌是广西桂林恭城人。2017年,他罹患肝癌面临着死亡的考验,在陷入绝境之时,是叶沙离世后捐献的肝脏挽救了他。


重获新生后,周斌无比珍惜每一天,他坚持锻炼身体,更加努力工作,花时间陪伴家人,享受生活乐趣。他还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积极地参与器官捐献公益讲座,帮助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2018年,当得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组织开展“一个人的球队”公益行动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叶沙篮球队”(亦称“一个人的球队”)。


这一年,周斌完成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这一年,周斌开始这样介绍自己:“我是叶沙,叶沙的肝”。


不幸的是,2022年6月13日,周斌因癌症复发离世。


在弥留之际,周斌不忘嘱咐儿子替自己完成心愿——他要像叶沙一样,捐献自己的器官,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之后,周斌的眼角膜由南宁爱尔眼库接收,并成功移植给了两名角膜盲症患者,让他们重见光明!


眼角膜移植成功率达90%


万余位角膜盲症患者已重见光明


据世卫组织发布的《视力残疾全球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因角膜病致盲者约有400万至500万人,其中每年新增角膜盲症患者约10万人。然而每年能施行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仅不足1万人。


“相对于其他器官移植而言,眼角膜移植成功率是最高的,大概在90%左右。因为角膜是透明无血管的组织,所以它手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最低,排斥反应是导致器官或者组织移植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有角膜病的患者大部分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所长李绍伟教授介绍。


长沙爱尔眼库行政主任杨丽红向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献花


据了解,爱尔眼科目前已累计成功接受5500位爱心人士捐献的眼角膜,帮助1万余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长沙爱尔眼库行政主任杨丽红表示:“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能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更多人了解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参与到这份奉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崇高事业当中,让更多在黑暗和绝望中的患者重获新生、重见光明!”


纸短情长,字字感人!他坚持10年为亡父写信,背后故事更让人泪目……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晓雯 黄滢滢


“叹时迁,思恒坚,家人康泰,勿挂念,敬扣金安。”“爸,您和我们上央视新闻了呢!”“爸,儿子做梦梦到您了,梦里您的表情还是那样严肃,做事一丝不苟,梦里有河、有船、有山、有家人”……时光里的鸿雁传书,光阴里的思念情长,百余封没有地址的书信,打破时空的桎梏,满含着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敬爱和思念之情。十年一瞬如沧海,岁月的风声,吹不散他对父亲无言的怀念……


山东青岛的李晓丹,坚持10年给去世父亲写信,或是最近的工作,或是生活的日常,或是女儿的成长,一字一句之间诉说着深深的思念。去年12月份,半岛独家专访了李晓丹的感人故事。近日,央视新闻《24小时·遇见你》栏目,播出了李晓丹“写信寄思念”的故事,多家央媒关注转载,再度令观众和网友动容。3月26日,记者再次采访到李晓丹及其家人,走进这个充满阳光与爱的家庭。


李晓丹一家



坚持十年给已故父亲写信,央媒播出小伙感人故事

今年33岁的李晓丹,是一名机械工程师,老家在山东泰安,现在定居于青岛城阳区。2012年年底,李晓丹的父亲因车祸不幸离世。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那些未对父亲说出口的话,成了李晓丹最大的遗憾。从2013年的父亲节开始,李晓丹开始在社交平台给父亲写信。工作中的苦与乐,生活中的甜与酸,人生路上的迷茫与追寻,都是李晓丹写给去世父亲信件的内容。字里行间,尽显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打动了一众人。


“生活从来不会亏待积极乐观的人,加油。”“祝平安健康喜乐。”“博主,您的思念,我从2019年到如今也是深刻体会到了,其苦不堪说,其痛难言听。博主一定要好好生活哦,祝愿您一家幸福美满。”很多网友纷纷在李晓丹的社交账号下留言,有的分享自己的经历,有的表达美好的祝福。“爸爸是儿子的精神支柱,爸爸走了心就缺少了归宿。”“谢谢,祝愿我们都越来越好,努力变得更好。”李晓丹也会与网友互动,彼此加油鼓励。


“我是父亲最挂念的小儿子,一开始就是想爸爸,没有地方去吐露心声。”去年12月份,半岛记者专访李晓丹,独家报道了他的感人故事。近日,央视新闻《24小时·遇见你》栏目,讲述了李晓丹对已故父亲深深的思念,多家央媒转载报道,他的故事再次打动了一众网友。


李晓丹陪女儿看书。



与网友相互传递力量,希望大家理解和陪伴父母

茶几摆放着几份切好的水果,沙发上的巨型史迪仔玩偶治愈又可爱,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一尘不染的地板上。李晓丹的母亲和妻子,正陪着女儿做游戏。3月26日,记者来到李晓丹的家中,一进门,就是这幅温馨的场景。“快请坐,糖豆,叫阿姨。”李晓丹妻子宁欣欣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带女儿去了卧室。“快吃点水果吧,放跟前儿,我去烧点热水。”李晓丹母亲向记者亲切地说道。


“其实一开始写信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能坚持这么久。父亲走得突然,我性格内向,和他沟通得也少,慢慢感觉有很多话想聊,可父亲却已经不在了。”再次和记者谈到写信初衷,李晓丹表示,除了想寄托自己对父亲的思念,也遗憾自己的人生重大时刻父亲没有在场,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和父亲分享。“那个时候心里一些事,不太想和身边的人直接说出来,就通过信的形式,和父亲说那些话,聊聊家常。父亲走得早,我后来工作成家生子,他都没有见证。想以我来叙述的方式,让爸爸能够知道得多一点。”李晓丹说道,自己小的时候学会了什么东西,父亲都会很开心,也想把孩子学会了什么告诉他。


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暖心评论,同样让李晓丹觉得温暖有力量,李晓丹也想通过自己的经历,让大家珍惜当下的每一份时光,理解父母,回报父母。“现在我写的那些信,被半岛等媒体报道,有很多人说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怎么说呢,我就是想去传达‘子欲养而亲不待’,想让大家珍惜当下。”李晓丹说道,微博上一位网友的留言让他印象很深。“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个小姑娘,父亲在她11岁的时候去世了,弟弟两岁,她妈妈把她姐弟两个养大。现在她应该二十岁多了吧,已经十几年了,参加工作了。像那个女孩,还有我,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当自己有能力去回报父亲的时候,却已经没有机会了。”说到这里,李晓丹有些哽咽,眼眶里闪烁着泪花。“我们都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叛逆心理嘛,那个时候就感觉爸妈说什么都不听,我自己有想法,坚持我自己是对的。也是希望大家看到之后,能有一些感触。”


李晓丹陪女儿玩游戏。



不想缺席女儿的成长,有孩子之后更理解父亲

两年前,李晓丹晋升“奶爸”身份,有了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我觉得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爱就是母爱和父爱,对于我的女儿糖豆,可能我给她的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我能给到的最好的。”由于工作原因,李晓丹需要经常出差。“感觉对女儿也缺少了一些陪伴,现在看看能不能调一下岗位。之前咱们聊的时候,我也是大部分时间出差,可能都不在青岛。”李晓丹表示,自己不想缺席女儿的成长,想给她更多的陪伴。“最长的时候一个月看不到孩子,老是出差的话,感觉孩子成长的经历,我会少一部分。”


“父亲一直是我心目中的榜样,我平时不太爱说话,现在有的时候我做事,闷下头去做,妈妈就说我和爸爸一样一样的,像我父亲一样。我父亲是一个特别靠谱的人,现在我还在学习。说了什么话,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去实现,做一个可以值得依靠的人。”李晓丹说道,小时候和父亲交流得比较少,但是遇到大事,都是父亲来“撑腰”。“他会告诉我该怎么做,去给我分析,有几种可能,什么事情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正直、善良的,在生活点点滴滴影响到我。”


李晓丹父亲生前照片


父爱如山,沉默而坚实有力,是最为坚实的依靠。李晓丹表示,做了父亲之后,开始更加理解自己的父亲,体会到那份深沉的爱。“我有了孩子之后,感触慢慢越来越深。考虑得会更多,有吃的,想着糖豆吃不吃,我做了什么事,想着会给她有什么影响。有一些事,也是慢慢引导她,言传身教。有些事可能还理解不了那么深,随着年龄的增加,会更加体会父亲的不易。”



细心周到体现在生活各处

“报道之前,只有妻子知道我写信这个事。一开始记者采访到我,我觉得有必要和哥哥姐姐说一下这个事情,有事大家一起商量嘛。后来央视采访,播出节目,家里的亲戚也都知道了。”李晓丹告诉记者,兄姐在知道自己给父亲写信这件事后,对他说道“弟弟,好样的”。


此前的全家福,左一为李晓丹。


生活中有心的李晓丹,让家人觉得很踏实。“我和妻子异地恋得有三年,那时候我在青岛,她在泰安,我求婚的时候,用火车票做了个影集,也感动得哭了。”李晓丹说道。


宁欣欣也向记者描述了她眼中的丈夫。“他平时就是少说多做那种,恋爱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写信了,偶然间看到的,一看就知道是他了,觉得很感动。就感觉父亲是一个正直靠谱的人,他也不会差。”宁欣欣表示,进入婚姻之后,丈夫更加稳重负责。“孝敬父母,对我,对孩子,都非常好。我是在夏天生的女儿,当时医院只允许一个家属陪护,他就说他去。他提前学习怎么抱孩子之类的,给孩子换尿布呀。刚开始我都不怎么会抱,他就做得非常好。到现在也是,给孩子洗刷,陪孩子玩,都做得特别好。我是一个比较马大哈的人,生活中的细节,他都关注。”


谈话间,李晓丹两岁的女儿多次将水果递到了记者的手中。“小孩平时很听话,有啥吃的,先给周围的大人让一圈。”李晓丹母亲笑着说道,“糖豆,给阿姨跳个舞。”古灵精怪的小家伙,伴着儿歌一扭一扭,讨人喜爱。李晓丹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笑着看女儿表演节目。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温暖与感动常在。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晓雯 黄滢滢


“叹时迁,思恒坚,家人康泰,勿挂念,敬扣金安。”“爸,您和我们上央视新闻了呢!”“爸,儿子做梦梦到您了,梦里您的表情还是那样严肃,做事一丝不苟,梦里有河、有船、有山、有家人”……时光里的鸿雁传书,光阴里的思念情长,百余封没有地址的书信,打破时空的桎梏,满含着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敬爱和思念之情。十年一瞬如沧海,岁月的风声,吹不散他对父亲无言的怀念……


山东青岛的李晓丹,坚持10年给去世父亲写信,或是最近的工作,或是生活的日常,或是女儿的成长,一字一句之间诉说着深深的思念。去年12月份,半岛独家专访了李晓丹的感人故事。近日,央视新闻《24小时·遇见你》栏目,播出了李晓丹“写信寄思念”的故事,多家央媒关注转载,再度令观众和网友动容。3月26日,记者再次采访到李晓丹及其家人,走进这个充满阳光与爱的家庭。


李晓丹一家



坚持十年给已故父亲写信,央媒播出小伙感人故事

今年33岁的李晓丹,是一名机械工程师,老家在山东泰安,现在定居于青岛城阳区。2012年年底,李晓丹的父亲因车祸不幸离世。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那些未对父亲说出口的话,成了李晓丹最大的遗憾。从2013年的父亲节开始,李晓丹开始在社交平台给父亲写信。工作中的苦与乐,生活中的甜与酸,人生路上的迷茫与追寻,都是李晓丹写给去世父亲信件的内容。字里行间,尽显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打动了一众人。


“生活从来不会亏待积极乐观的人,加油。”“祝平安健康喜乐。”“博主,您的思念,我从2019年到如今也是深刻体会到了,其苦不堪说,其痛难言听。博主一定要好好生活哦,祝愿您一家幸福美满。”很多网友纷纷在李晓丹的社交账号下留言,有的分享自己的经历,有的表达美好的祝福。“爸爸是儿子的精神支柱,爸爸走了心就缺少了归宿。”“谢谢,祝愿我们都越来越好,努力变得更好。”李晓丹也会与网友互动,彼此加油鼓励。


“我是父亲最挂念的小儿子,一开始就是想爸爸,没有地方去吐露心声。”去年12月份,半岛记者专访李晓丹,独家报道了他的感人故事。近日,央视新闻《24小时·遇见你》栏目,讲述了李晓丹对已故父亲深深的思念,多家央媒转载报道,他的故事再次打动了一众网友。


李晓丹陪女儿看书。



与网友相互传递力量,希望大家理解和陪伴父母

茶几摆放着几份切好的水果,沙发上的巨型史迪仔玩偶治愈又可爱,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一尘不染的地板上。李晓丹的母亲和妻子,正陪着女儿做游戏。3月26日,记者来到李晓丹的家中,一进门,就是这幅温馨的场景。“快请坐,糖豆,叫阿姨。”李晓丹妻子宁欣欣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带女儿去了卧室。“快吃点水果吧,放跟前儿,我去烧点热水。”李晓丹母亲向记者亲切地说道。


“其实一开始写信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能坚持这么久。父亲走得突然,我性格内向,和他沟通得也少,慢慢感觉有很多话想聊,可父亲却已经不在了。”再次和记者谈到写信初衷,李晓丹表示,除了想寄托自己对父亲的思念,也遗憾自己的人生重大时刻父亲没有在场,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和父亲分享。“那个时候心里一些事,不太想和身边的人直接说出来,就通过信的形式,和父亲说那些话,聊聊家常。父亲走得早,我后来工作成家生子,他都没有见证。想以我来叙述的方式,让爸爸能够知道得多一点。”李晓丹说道,自己小的时候学会了什么东西,父亲都会很开心,也想把孩子学会了什么告诉他。


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暖心评论,同样让李晓丹觉得温暖有力量,李晓丹也想通过自己的经历,让大家珍惜当下的每一份时光,理解父母,回报父母。“现在我写的那些信,被半岛等媒体报道,有很多人说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怎么说呢,我就是想去传达‘子欲养而亲不待’,想让大家珍惜当下。”李晓丹说道,微博上一位网友的留言让他印象很深。“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个小姑娘,父亲在她11岁的时候去世了,弟弟两岁,她妈妈把她姐弟两个养大。现在她应该二十岁多了吧,已经十几年了,参加工作了。像那个女孩,还有我,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当自己有能力去回报父亲的时候,却已经没有机会了。”说到这里,李晓丹有些哽咽,眼眶里闪烁着泪花。“我们都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叛逆心理嘛,那个时候就感觉爸妈说什么都不听,我自己有想法,坚持我自己是对的。也是希望大家看到之后,能有一些感触。”


李晓丹陪女儿玩游戏。



不想缺席女儿的成长,有孩子之后更理解父亲

两年前,李晓丹晋升“奶爸”身份,有了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我觉得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爱就是母爱和父爱,对于我的女儿糖豆,可能我给她的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我能给到的最好的。”由于工作原因,李晓丹需要经常出差。“感觉对女儿也缺少了一些陪伴,现在看看能不能调一下岗位。之前咱们聊的时候,我也是大部分时间出差,可能都不在青岛。”李晓丹表示,自己不想缺席女儿的成长,想给她更多的陪伴。“最长的时候一个月看不到孩子,老是出差的话,感觉孩子成长的经历,我会少一部分。”


“父亲一直是我心目中的榜样,我平时不太爱说话,现在有的时候我做事,闷下头去做,妈妈就说我和爸爸一样一样的,像我父亲一样。我父亲是一个特别靠谱的人,现在我还在学习。说了什么话,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去实现,做一个可以值得依靠的人。”李晓丹说道,小时候和父亲交流得比较少,但是遇到大事,都是父亲来“撑腰”。“他会告诉我该怎么做,去给我分析,有几种可能,什么事情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正直、善良的,在生活点点滴滴影响到我。”


李晓丹父亲生前照片


父爱如山,沉默而坚实有力,是最为坚实的依靠。李晓丹表示,做了父亲之后,开始更加理解自己的父亲,体会到那份深沉的爱。“我有了孩子之后,感触慢慢越来越深。考虑得会更多,有吃的,想着糖豆吃不吃,我做了什么事,想着会给她有什么影响。有一些事,也是慢慢引导她,言传身教。有些事可能还理解不了那么深,随着年龄的增加,会更加体会父亲的不易。”



细心周到体现在生活各处

“报道之前,只有妻子知道我写信这个事。一开始记者采访到我,我觉得有必要和哥哥姐姐说一下这个事情,有事大家一起商量嘛。后来央视采访,播出节目,家里的亲戚也都知道了。”李晓丹告诉记者,兄姐在知道自己给父亲写信这件事后,对他说道“弟弟,好样的”。


此前的全家福,左一为李晓丹。


生活中有心的李晓丹,让家人觉得很踏实。“我和妻子异地恋得有三年,那时候我在青岛,她在泰安,我求婚的时候,用火车票做了个影集,也感动得哭了。”李晓丹说道。


宁欣欣也向记者描述了她眼中的丈夫。“他平时就是少说多做那种,恋爱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写信了,偶然间看到的,一看就知道是他了,觉得很感动。就感觉父亲是一个正直靠谱的人,他也不会差。”宁欣欣表示,进入婚姻之后,丈夫更加稳重负责。“孝敬父母,对我,对孩子,都非常好。我是在夏天生的女儿,当时医院只允许一个家属陪护,他就说他去。他提前学习怎么抱孩子之类的,给孩子换尿布呀。刚开始我都不怎么会抱,他就做得非常好。到现在也是,给孩子洗刷,陪孩子玩,都做得特别好。我是一个比较马大哈的人,生活中的细节,他都关注。”


谈话间,李晓丹两岁的女儿多次将水果递到了记者的手中。“小孩平时很听话,有啥吃的,先给周围的大人让一圈。”李晓丹母亲笑着说道,“糖豆,给阿姨跳个舞。”古灵精怪的小家伙,伴着儿歌一扭一扭,讨人喜爱。李晓丹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笑着看女儿表演节目。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温暖与感动常在。


:
   全球10大恶人榜(美国越狱最牛的人)
   [db:摘要]……【详情

【本文标题和网址】全球最感人十大短故事100字(全球最感人十大短故事50字) www.chun1983.cn/cjxs/121409.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