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十五夜望月的意思及诗意(十五夜望月的意思视频)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2023推荐 /  2023-05-04 22:55: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十五夜望月的意思及诗意(十五夜望月的意思视频),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285个字,大小约为24KB,预计浏览完需要14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古诗词里的中秋 十五望月十分明 清景无限好个秋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丹桂飘香、玉露生凉。中秋佳节,翩然而至。


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古往今来,人们祭月、赏月、祈盼丰收与幸福。无数文人墨客留下大量描绘中秋节的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苏东坡、杜甫、白居易都曾引明月入诗,为中秋而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周啸天特意从历代诗词中挑选出7首经典之作,从其造词遣句、修辞用典、思想感情等方面入手,为读者解析中秋里的文化意蕴和情怀。


王建的中秋名句


无一字写人而望月之人宛在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周啸天认为,这首诗是历代歌咏中秋的名篇。


先解题,“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夜,即中秋之夜。“全诗抒发的是望月怀友之情,写法上很有特点,耐人寻味。”周啸天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在庭院中,独家赏月的情景。诗中并列了中秋月夜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月光、栖鸦、冷露、桂花自然融合,造成寂寥、清凉、潮湿的境界,对怀思之情有衬托的作用。而这两句最独特的是,写月没有“月”,无一字写人,而望月之人宛在。“月光是通过‘地白’表现出来的,不但营造出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视感,同时也有低头思故人的意味;再提到‘桂花’,当然是庭中之物,却使人联想到月中桂树的传说,就等于将广寒宫的凉意带到了人间。”周啸天还特别强调,原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这说明,诗中徘徊庭中之人,当夜并不孤单,“有人认为这是诗人匠心独运,以设想友人思念自己着笔,是完全说得通的。”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都是写望月怀人,而上句是一个人的望月,下句是天下人的望月。周啸天感叹,由一己的相思,联想到天下人的相思,是诗意的一大升华。他认为王建巧取了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一夜征人尽望乡”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不知秋思落谁家”却是李益和张九龄这些前人没有说过的,“张九龄、李益等都只说天下之同,王建却进而说到同中之异,盖人生苦乐各别,不知几家团圆,几家伤离。此诗三句肯定,四句质疑,出以唱叹,感慨无端,正是会作诗的结法。”


二张皆望月怀古


一有气魄一有哲思


既说到王建的这首七绝,是借鉴了张九龄的经典,那么,张九龄的《望月怀古》就不得不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在周啸天看来,这首中秋月夜怀人的诗词,是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具有宰相气度,绝非小情小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的诗句是属于任何时代的,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大海上升起的月亮,可以是中秋的月,也可以是春月。天涯共此时,写出了一种空间的距离和心理的认同。”


张九龄的大气,还表现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人并不限于男女,亲朋好友皆有情;怨也非真恨,而是强化相思的表达。“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出月夜失眠者的情态,而在月光下,人的情感是净化的。“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最后两句表达对远方人的祝愿,


不过,要说中秋,要说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确是典范之作。“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本身就足以唤起柔情绮思。”周啸天直言,与其说《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如梦似幻的夜曲,毋宁说是一支缠绵深邃的人生咏叹曲。“张若虚站在哲学的高度上,沉思着困扰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问题,即本体的问题、生死的问题。诗人将这一沉思放到宇宙茫茫的寥廓背景之上,放到春江花月夜无限迷人的景色之中,使这一问题的提出,更来得气势恢宏,更令人困惑,也更令人神往。”周啸天如此总结,全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沉思着短暂而又无涯的人生,抒写情侣间的相思别情。诗情的消长与景物变化十分协调。在诗的前半,读者看到春暖花开,潮涨月出,以及夜幕的降临,渐渐引起哲理性的人生感喟。诗的后半,向着这种哲理感喟的生活化、具体化,读者又看到春去花落,潮退月斜,而长夜亦将逝去。“这绝不是一夜的纪实,而更像是人生的缩影。”


大醉之作最负盛誉


东坡的通达清空一气


在中秋望月怀人的古诗词中,若论脍炙人口的程度,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必须拥有一席之地。周啸天用“最负盛誉”来形容《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词前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上片写中秋欢饮达旦。首二句从太白《把酒问月》开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化出。一起即入醉语,颇有谪仙风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紧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问,便自有谪仙、恍如隔世之感。月朦胧,醉朦胧,便有飘飘欲仙之感;既自拟谪仙,则自有‘归去’一说;‘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翟乾佑玩月事,‘高处不胜寒’则暗用《明皇杂录》叶静能邀帝游月宫事,盖月中有‘广寒宫’也。飘飘欲仙,只是一种感觉,并不能实现,词人却把原因归为‘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便有味。”


再说下片,下片兼怀子由。子由是谁?苏东坡的胞弟苏辙,周啸天解析道:“词中‘转’‘低’,写出月夜时间的推移。‘照无眠’即有‘达旦’未睡意,苏东坡想子由如此,天下离人也如此。下问‘何事长向别时圆’,本来月的圆缺和人的离合并无必然联系,奈何月圆之夕,特易启人离思。‘不应有恨’二语,无理而妙。‘人有悲欢离合’三句议论,脱口而出,自来未经人道,故为名言。最后的祝愿语出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直接是对子由而发的,也是代天下所有的牛郎织女立言的。它表现了苏东坡一种通达的人生观:现实人生尽管有缺憾,却依然使人留恋。”


周啸天总结,《水调歌头》整首词上片抒情中带议论,下片议论中有抒情,表现出苏东坡富于憧憬而又直面现实、由把握现实而超越现实的自然观、人生观及人格美,给人以充分的审美享受和积极的思想影响。他赞叹:“此词行文明白家常,清空一气,读之无任何语障,然措语多有出处,大觉有书卷气即文化氛围在焉。”


李白的月非中秋的月


望月的愁却似中秋的愁


月,是中秋的魂。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将月亮写成经典的,也被后人视作在中秋值得吟诵的篇章。李白的《月下独酌》《静夜思》《峨眉山月歌》,就是这样的佳作。无论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都与中秋的情思紧密相连。


《月下独酌》是李白诗歌代表作之一,作于唐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春。当时李白供奉翰林,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因而有很深的孤独感。周啸天说:“此诗将月、酒合为一题,不是对月发问,而是对月独白。这首诗充分体现着李白的人生理念。人生渴望永恒,而永恒不属于个体生命。人生最怕孤独,最怕举目无亲,所以没有人不渴望友谊和爱情。生命给人恋爱的日子不多,因为短暂,所以值得珍视。人只能为快乐而活着,而幸福在于分享,没人分享时,李白只好拉来假想的对象,聊胜于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杯邀来天上的明月和地上的影子,和自己凑成了一个‘派对’。”


至于《静夜思》,周啸天笑言:“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它的内容是那样家常,语言是那样浅显,却偏偏出自大诗人李白之手。”很简单,这首诗就是写李白油然而生的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而引起这一思绪的触媒,正是“明月”,李白就这样为乡思之情找到一个绝妙的意象。而这样的意象,又何尝不是中秋节,渴望团圆的人们共同的愁绪?周啸天感言:“月亮就是一本活的历书。人们居家看,外出看,中秋看,元宵看,熟悉得如同家人。看到明月,就会想起儿时的一切,老家的一切。《静夜思》抒写的乡愁能将天下人一网打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去蜀之作。2018年中秋节,周啸天曾经在“月满中秋 诗韵巴蜀”的诗词赏析会上,特别推荐过这首并非“中秋”主题的诗词。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月只‘半轮’,是下弦月,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周啸天直言,这首诗渐次为读者展开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古诗赏析《十五夜望月》: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秋思思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释义


月光洒落庭院,地面一片银白,树上栖息着乌鸦,秋露悄( qiao )然无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


今夜皓月当空,人们都在抬头仰望,不知道这秋日的思绪落到了谁家。



赏析


每月十五,月亮总是很圆。


王建站在庭院内,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久久不愿意离去。


月光洒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薄薄的霜雪。冷森森的树里,乌鸦终于适应了皎洁月色的刺眼惊扰,停止了聒噪消停下来,渐渐进入梦乡。


夜深了,秋露悄( qiao )然无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清甜的香气飘散在空气里,像一道清凉润泽的水流,顺着王建的鼻子,缓缓流入心田。


“那广寒宫中的桂树上,想必也有清冷的露珠沾湿桂花吧?”王建自言自语着。


周围一片寂静,他望着月亮静静出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他想起了一位友人,猜想那位友人是不是也跟自己望着同一个月亮,思念着自己呢?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晚明月当空,那些心里有所惦念的人,应该都在抬头仰望吧。但愿我的思念也能随着月光一起,落到我的朋友那里。只是不知道,所有抬头望月的人,他们的茫茫秋思,都落到了谁家呢。”


每天学点国学: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 王建


【注释】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见解】


这是一首描写八月十五中秋节,望月思人的诗。地白,指的是月光洒在庭院中,使地面的一片洁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仅仅地白二字便创设了一个凄清的环境,这时诗人又突然听到远处鸦雀回巢。夜很深了,又十分寂静,因为鸟儿都已经回巢休息。而诗人还是没有睡去,静静的,静静的望着中秋的明月,看着凄婉的月光,洒满空旷的庭院,听着鸟雀回巢与亲人团聚,就好像其他的人啊,也因着中秋佳节,与故友亲人久别重逢,反衬着自己只能静静的看着,听着,羡慕着。各中滋味,怎一愁字了得!


下一句诗人的目光的陡然拉近,好像是不忍再看鸟雀回巢万家团圆的场景,却又看到桂花渐渐的,无声的被中秋冰冷的露水浸湿。如果让我们进行大胆的揣摩,桂花被露水所浸湿,那么诗人的内心,是否就如同这桂花一般,悄无声息的被点点愁绪所蚕食,被对友人的思念,一点一点的浸染?愁绪慢慢蔓延开来,诗人的内心也渐渐的凄凉起来,直到,心凉如冰……


第三句,中秋望月的习俗自古便有,中秋节这一天,大家都在举头望着天空中那皎洁的明月。但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这里也是一样的,那些合家团圆的人望着秋月,内心自是无比的喜悦与满足。可是诗人呢?诗人孤寂的的望着秋月,内心充满了对朋友的思念。他想,他的朋友也一定跟他一样,孤单的望着秋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痴痴的望着秋月,就好像看见了他的朋友,聊以解怀。


最后一句,从“不知”,“谁”中可以知道,这是一句问句。不知道啊,这中秋的愁绪,落到了谁那。那么这句问句,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就我拙见,二者皆有。先说疑问,这是诗人向他的友人发问,我在凄清的中秋夜晚里,思念着你。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望着皎洁的明月,听着万家团圆,鸟雀归巢,闻着那浓浓的桂花香气,随着那月光的洒落,桂花的飘落,思念着我?再说反问,秋思落在谁那?秋思落在我这。让我们回转目光,再看第二句,盛放的桂花被露水所打湿,常常飘落下来。再让我们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凄婉的月光洒在地面,庭中一片洁白,带着冰凉露水的桂花点点飘下,无声的占满了整个庭院。诗人的内心或许也是如此,愁绪一点点的产生,蔓延,充斥着整个内心。这样,整首诗上下关联,浑然一体,宛若天成。


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二十四则·含蓄》中写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就我认为,这首诗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诗人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抒情,仅仅通过几样景物,便表达出了如此丰富内敛的情感。着实是神来之笔。寄情于景,全诗没有写过一个愁字,但是那种淡淡的愁绪却充斥着整首诗。实在是妙哉!


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二十四则·含蓄》中写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就我认为,这首诗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诗人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抒情,仅仅通过几样景物,便表达出了如此丰富内敛的情感。着实是神来之笔。寄情于景,全诗没有写过一个愁字,但是那种淡淡的愁绪却充斥着整首诗。实在是妙哉!



本文属于公益用途,意在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评论您的观点!文章中如有错别字,欢迎指出,我们将积极改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对着月亮许愿管用吗——六年级古诗《十五夜望月》赏读

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作为晚唐诗人,虽与张籍、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相交,却只是个一生潦倒的低级官员。也正是如此才使王建有机会深入社会最底层,接触社会现实。


《十五夜望月》这首七言绝句,虽然传达出了苍凉之感,却并非诗人独吟的孤独凄凉。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叫《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并且原作有题注说“时会琴客”。足可见王建是在良友聚佳节之时,望月抒怀而作。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望月所抒之怀有别于其它中秋咏月抒怀的诗。


诗一开篇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月白风清,寒鸦枯树的凄清景象。月明星稀,寒鸦登枝,庭院中澄澈清明的月光如一潭积水,又似一袭白练,一声声乌鸦的啼鸣,是被这清冷的月色惊醒的乌鸦发出的不平之声,也为此刻的月圆平添了几分幽静。


寒霜裹挟着丹桂的馨香,浸润着整个夜晚。桂树桂枝凝露无声。广寒深宫想必既是如此吧,嫦娥仙子寂寥无言,独对碧海青天。阵阵寒意和阵阵丹桂之香似从天而降。这份寒意除了感觉到的,还有就是望寒空之圆魄而由心底生出的。此时终见人,如此团圆之夜,见月圆而不见人影,似乎有些凄清。


诗的前两句不见人影却是诗人在画外望月的感受。感受如此凄凉的人不只是诗人王建,还有和他一起共度良宵的好友。望月而生寒的今夜还有别人吗?答案是肯定的。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接上文,家家户户都在望月。这其中一定也有王建等人的好友,不能与王建团聚的杜郎中。也许杜郎中望月又和王建的感受不同。一千个人望月就会有一千个今夜,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月相似。这是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感悟。张九龄如是说“天涯共此时”;李白如是说“低头思故乡”;李峤如是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苏轼如是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管是哪一种感悟,今夜望月,尽“望”月圆人更圆。“望”在这里也表达了望月人多少美好的企盼,饱含着多少望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知秋思落谁家”,天可随人愿否?多少游子不得还家,他乡望月心念故乡故人;多少家中空望月的家人,想着,念着,盼着游人、良人早日平安还家。王建今夜并不想让秋思落地,可现实中秋思还是落在了谁家。说“不知”,其实是不想,这充分表现了王建的心中的无奈。


王建这首诗写的有情有境,情景交融。语言形象具体,想象丰富有趣。中秋之夜,既怀远人,又发深思,一唱三叹,婉约动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简析



赏析诗词书画,品读国学文化。喜欢游山玩水,立志行走天下。点击上方加关注,一起来交流学习诗词书画,饱览大好河山吧!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七言絕句 押麻韻


中庭地白树栖鸦,


平平仄仄仄平平,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夜月明人尽望,


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知秋思落谁家


仄平平仄仄平平。




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其诗清新婉约,情思感人。在众多咏中秋的诗中,王建这首《十五夜望月》是较为著名的。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起承句交待地点,暗含时节。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了一层霜雪。静谧的庭树上,鸦鹊的聒噪声逐渐安静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惊扰,渐渐进入了梦乡。地白:指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王维有”月出惊山鸟”,周邦彦有“月皎惊乌栖不定”,辛弃疾有“明月别枝惊鹊”,而此刻已“树栖鸦”,说明夜深月高。秋露悄无声息,浸湿了桂花,这挂花,或许在庭中,或许在诗人所望的月中,诗句含蓄空灵,意境幽远,耐人寻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转结直抒胸臆,今夜又有多少人在痴情望月,思念亲人。诗人望月怀远,这秋思明明是落在了自家,明明是自己在这月圆之夜,思念亲人,却故意用疑问句,委婉地道出自己那绵长而刻骨的思念。结句蕴藉深沉,令人柔肠百转,好象那入骨的相思是随着那清冷的月光,一齐洒落人间,洒在了诗人的心头。“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月是故乡明”,中秋月圆之夜,多少人中庭望月,又多少人有家归不得,有情不能相守,只能天涯迟尺,千里共婵娟。


此诗平起平收,格律严谨无拗句。


落雁读诗日志


图片来自网络




赏析诗词书画,品读国学文化。喜欢游山玩水,立志行走天下。点击上方加关注,一起来交流学习诗词书画,饱览大好河山吧!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七言絕句 押麻韻


中庭地白树栖鸦,


平平仄仄仄平平,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夜月明人尽望,


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知秋思落谁家


仄平平仄仄平平。




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其诗清新婉约,情思感人。在众多咏中秋的诗中,王建这首《十五夜望月》是较为著名的。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起承句交待地点,暗含时节。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了一层霜雪。静谧的庭树上,鸦鹊的聒噪声逐渐安静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惊扰,渐渐进入了梦乡。地白:指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王维有”月出惊山鸟”,周邦彦有“月皎惊乌栖不定”,辛弃疾有“明月别枝惊鹊”,而此刻已“树栖鸦”,说明夜深月高。秋露悄无声息,浸湿了桂花,这挂花,或许在庭中,或许在诗人所望的月中,诗句含蓄空灵,意境幽远,耐人寻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转结直抒胸臆,今夜又有多少人在痴情望月,思念亲人。诗人望月怀远,这秋思明明是落在了自家,明明是自己在这月圆之夜,思念亲人,却故意用疑问句,委婉地道出自己那绵长而刻骨的思念。结句蕴藉深沉,令人柔肠百转,好象那入骨的相思是随着那清冷的月光,一齐洒落人间,洒在了诗人的心头。“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月是故乡明”,中秋月圆之夜,多少人中庭望月,又多少人有家归不得,有情不能相守,只能天涯迟尺,千里共婵娟。


此诗平起平收,格律严谨无拗句。


落雁读诗日志


图片来自网络


:

【本文标题和网址】十五夜望月的意思及诗意(十五夜望月的意思视频) www.chun1983.cn/cjxs/120985.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