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传承优良家风的故事(传承优良家风的典故)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科普 /  2023-05-19 08:1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传承优良家风的故事(传承优良家风的典故),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180个字,大小约为41KB,预计浏览完需要23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青史斑斑丨崇德尚义流风美《后汉书》中的家风故事

范晔著史 后出转精


优秀的历史学家,总是对于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十分敏感。梁启超对东汉士风多有赞美,在发表于120年前的《新民说》中写道:“东汉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其实,这并非梁启超一人的观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说“东汉之世,虽人才之倜傥不及西京(西京即长安,此处以都城指朝代),而士风家法似有过于前代”。究其原因,与儒学之兴盛有莫大的关系,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


要了解东汉的社会风气,阅读东汉人的家教家风故事,首要的材料是《后汉书》。在二十四史中,《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即“前四史”最受推崇。近代史学大家吕思勉在介绍学史门径时曾说:“吾人读史,固当先读编年,后读正史,而四史则须先看。因为四史历代研究的人很多,并且以后的正史,多半都是因袭四史,所以四史差不多是后世历史的渊源,成了治史的常识和最普通的学问。”


“前四史”中,成书最晚的就是《后汉书》,


范晔对自己的作品表现出十足的自信,要与修《汉书》的班固一较高下,他尤为得意的是《后汉书》中的评论性文字:“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此处所说的《过秦》篇,即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范晔自言诸序论与《过秦论》不相上下,可见其自信。范晔的评论爱憎分明,清朝学者王鸣盛说读了《后汉书》,能鲜明体会到范晔“贵德义,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的导向。


今天我们见到的《后汉书》共120卷,其中本纪10卷、列传80卷是范晔的手笔,志30卷则出自西晋史家司马彪的《续汉书》,《续汉书》本是一部完整的书,从宋朝开始,《续汉书》中的志与《后汉书》合印在一起,遂成了今天见到的《后汉书》的规模,而《续汉书》志之外的部分却没有流传下来。


伏波教侄 谨言慎行


今天,在岭南许多地方都能见到伏波庙,庙中供奉的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马援生活在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一生南征北战,为东汉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他曾两度南征,岭南人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庙纪念他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边疆之功。


马援年少时就有大志,曾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马援第一次南征凯旋时,朋友们都来祝贺他,有一个叫孟冀的朋友也来祝贺,马援寄望于这位朋友能有良言相告,而非只是祝贺。马援将自己与西汉的伏波将军路博德相比,为自己“功薄赏厚”而感到不安。马援对朋友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这便是“马革裹尸”一语的由来。马援最终在第二次南征时病死前线,可谓遂其志向。


马援在沙场征战之时,也惦记着家人,在第一次南征时,曾给侄子马严、马敦写了一封家书,《后汉书》全文引用,因此我们得以知道马援的家教观。马严、马敦的父亲马余去世得早,马援承担起教育侄子的责任,他在前线听说两人喜欢议论他人长短,在家书中直截了当地表示,“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大概马援此前也曾对两位侄子说过类似的话,这次在家书中又说一遍,口气颇为强硬。


马援接着在家书中举出两个人,一位是龙述,字伯高,此人“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这里的“口无择言”可不是现在所说的“口不择言”,恰好与之相反,是口中所说的都是合乎法度的话之意;一位是杜保,字季良,此人“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两位都是马援“爱之重之”的人物,但马援却希望侄子效法龙伯高,而不要效法杜季良。马援并不是对杜季良有意见,而是考虑到侄子的资质,认为效法龙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而效法杜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由这封家书可知,马援教侄以谨慎二字为主,不能为人轻薄。马援的这两位侄子在历史上名气稍逊,但其后代却很有名。马严诸子中,以马续、马融最为有名。马续既能带兵打仗,在边疆立功,又曾受命撰写《汉书·天文志》,可见学问不小。他的兄长马融的学问更大,乃东汉的经学大家,郑玄就出自他的门下。


大儒家风 亲近君子


汉武帝之后,儒学地位不断抬升,社会上研究儒家经典的风气逐渐发达。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上举出两处表现,以说明东汉经学较西汉更为兴盛,其一是西汉学者多能专一经,但兼通者凤毛麟角,而东汉兼通五经的学者很多;其二是西汉学者笃守经典,对于经典的阐释、发挥不及东汉学者,东汉著述风气大开,“性灵渐启,其过于前人之质朴而更加恢张者在此,其不及前人之质朴而未免杂糅者亦在此。至郑君出而遍注诸经,立言百万,集汉学之大成”。


这位东汉经学之集大成者就是郑玄,清朝汇总而通用至今的《十三经注疏》中,《周礼》《礼记》《仪礼》仍用的是郑玄的注。《后汉书》中保留了郑玄写给独子郑益恩的一封家书,写这封家书时,郑玄已七十岁了,他回顾了自己的坎坷经历,表明自己之所以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目的在于“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郑玄毕生埋首学问,现在要将家事托付给独子,好闲居养性、深思学问。


郑玄希望益恩努力探求君子之道,钻研不辍,“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注意自己的举止,保持恭敬谨慎的态度,以此亲近有德之人。郑玄接着写道:“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一个人有好名声,得益于朋友的口耳相传,一个人有好德行,却只能靠自己立志修炼,这不是容易之事。如果一个人能够获得好名声,让父母感到荣耀,这也是令人欣慰之事,接连两句“可不深念邪”足以表达郑玄对益恩的期待。


郑玄家书的另外一个重点,则是在生活上保持勤俭。郑玄出生于一个寒微之家,这时家境也不容乐观,甚至更糟了,他惋惜自己珍惜的书籍都朽坏了,“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于后人”,但他仍以为时未晚、仍可努力的心态看待这一切。他希望益恩“勤力务时”,如此也能“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恨”,在饮食、衣服上节约一些,他也能更加放心。


郑玄家书将自己的经历、担心和期许娓娓道来,文辞不事雕琢,道理也平易近人,令人见到大学者不常示人的一面。


清白传家 乡里称善


家教未必要像马援、郑玄一样留下家书。东汉有名的清官“四知太守”杨震,只以“清白”二字传家,他的家训早已写在了“暮夜拒金”的坚决中。杨震之子杨秉传续家风,“故吏赍钱百万遗之,闭门不受,以廉洁称”,他曾对别人说:“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范晔对“震畏四知,秉去三惑”大为赞赏,认为杨震父子的事迹,印证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古语。


晚于杨震的羊续,也是一位以清廉而著称的官员。他生活在东汉晚期,其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羊续深恶浮华,“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属官曾向他进献活鱼,他将之悬挂在大门上,待到属官再度进献时,手指已瘪的鱼干,属官立刻领会其意,羞愧退下,这便是“羊续拒鱼”的故事。羊续的妻儿从老家来投奔他,他只让儿子进入官署内,向儿子介绍自己简陋的生活环境,以示无法支持妻儿来到自己身边生活。


与羊续同期的陈寔,《后汉书》对他的评价很高:“唯陈先生进退之节,必可度也。据于德故物不犯,安于仁故不离群,行成乎身而道训天下,故凶邪不能以权夺,王公不能以贵骄”。陈寔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但美德的力量让他为乡里所敬重,同乡说“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有一年,乡里歉收,一些人被迫为盗。一天夜里,陈寔将子孙叫到跟前,严词厉色教训:“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停顿了几秒后,忽然提高音量:“梁上君子者是矣。”话没说完,屋梁上跳下一个人,一脸惊恐,俯首认罪。陈寔端详此人面貌,觉得他不像是恶人,令他务必深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弃恶从善,并赠他二匹绢以度过荒年。陈寔在教育子孙的同时,也改变了一个品行不端之人的命运。


《后汉书》在陈寔的传记后,又简要介绍了其子陈纪、陈谌的事迹,三人时号“三君”。《后汉书》说陈纪“以至德称”,《世说新语》中有几则陈纪小时候的故事。其中一则说陈寔约了友人一起去某个地方,相约中午碰头,但过了中午友人还没有来,于是就先出发了。友人姗姗来迟,见陈寔先走了很不开心,当着陈纪的面骂其父。陈纪此时不过七岁,对友人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听罢,深感惭愧,由此我们也见到陈寔教子的效果,陈纪的回答可以说是有理有节。


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后汉书·第五伦传》中也说“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古人视身教重于言教,中国古代留下了海量家教文献,既有富有启发的家风故事,也有用心制作的家训规条,但能够为后世铭记的,必是言行合一者。(罗慕赫)


名门望族|黄川模:四川南溪西城曾氏家风故事

文/黄川模


清末“民”初,四川南溪县城的名门望族,民间有“曾包郭董黄”之说。其中,南溪西城曾氏家族涌现了进士、解元、举人、贡生、监生数人,名列“民国”版《南溪县志》。如今,曾氏“大夫第”“进士第”遗迹犹存。本文记述本支曾氏家族的源流世系、家风故事及老宅遗迹。


南溪西城曾氏“大夫第”“进士第”匾额(示意)


源流世系


曾成周(1731—1801),清雍正九年辛亥十月十九日生于广东梅州兴宁县南厢,嘉庆六年辛酉五月十一日殁于四川叙州南溪县西城家里。妻张氏(1751—1821),生于乾隆十六年辛未冬月二十六日,殁于道光元年辛巳冬,伴夫合葬。


夫妻俩共生4子:曾荣开、曾荣芳、曾荣辅、曾荣华(迁至云南)。其传承字辈部分为:“成荣廷龄继,万世永兴昌。国正传家远,清勋绍遂长。”


乾隆十年(1745),14岁的曾成周由粤入川,定居在叙州南溪县西城,成为本支曾氏始祖。初始,曾成周以小贩为生。至其长子曾荣开主事时代,曾氏家族开始发家,所经营的糖霜产业远销至云南镇雄。


第三代曾廷璋、曾廷玉善于经营,家族商号的规模已扩展为南溪城内的首位。曾廷玉还捐得直隶州闲职,为子孙转型为仕宦打下基础。曾廷玉之后,曾氏家族在南溪县城政商两界所取得的成就,已使其跻身于南溪城五大家族(曾包郭董黄)之首。


曾荣开,字翊之,配伍氏,生子曾廷璋。续娶胡氏,生子曾廷枢、曾廷杨、曾廷标,后3子均在云南镇雄立业。


曾廷璋,字达士,生子曾锡龄、曾松龄、曾桂龄。


曾锡龄,字寿山,生子曾继光、曾继唐、曾继辉。曾松龄(繁昌),字伯乔,生子曾继勋、曾继培。曾桂龄,字云乔(云樵),生子曾继霖、曾继旭、曾继畅。


曾继光,字镜秋,生子曾万彝。曾继勋,字克成,生子曾万轼、曾万轩、曾万辂、曾万轺。曾继霖,字德施,生子曾万让(次廉)。


曾荣芳,字春辅,生子曾廷玉、曾廷兰、曾廷忠、曾廷仕。


曾廷玉,字温加,号蕴辉,生于道光元年辛巳(1821)二月二十七日。配萧氏,生于嘉庆丁丑年(1817)十月二十五日,生子曾鹤龄(鸣皋)。


曾鹤龄,生子曾继祖、曾继瀛、曾凤喈、曾春喈。曾凤喈,生子曾孟良(万钖)、曾仲良、曾叔良、曾季良。


“民国”版《南溪县志》中,“科举-封荫“记载曾氏的部分书影


家风故事


《南溪曾氏族谱》载有《祖训十则》,其中“慎官守”云:“幸登仕籍,须慎官箴。清洁为民,三省思深。勤慎廉洁,四言谨记。正君在身,泽民在心。孟尝还珠,杨震却金。勉尔后生,贪取谁欤?”


曾氏自觉继承其远祖宗圣曾参的修齐治平儒学思想,努力弘扬忠信、勤敏、慎独的“三省”(“吾日三省吾身”)家风,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良师,留下清正为官、良善为民的家风故事。


曾鹤龄(1839—1915),字鸣皋,举人,户部郎中。父亲曾廷玉,由经商致富。


曾鹤龄从小聪明出众,跟从舅舅、塾师萧颖读书。他认真学习八股文、诗赋和骈文,学习周礼中的各种经典,学问和修养相当优秀。清光绪丙子年(1876)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不第,乃捐任户部郎中。阎敬铭为户部尚书时,需编定户部贺表录,曾鹤龄所撰文因有“安不忘危、外宁内忧”等语入选,遂在京城清廉为官10多载。


1890年,曾鹤龄含泪叹道:养亲大事也,名位虚器也。父母养子为何?怎忍违背初衷?倘若身为独子而不幸未为双亲养老,那可是罪不可恕的。


因此,曾鹤龄于当年弃官归隐。取狄仁杰“白云亲舍”之意,自号云白子。之后,在南溪县内奎峰书院、龙腾书院任主讲。他爱学生如晚辈,培养出来的读书人,不仅有堂弟曾繁昌、堂侄曾继光,还有何棫、钟朝煦、高僖(此5人皆为举人)等。“故邦人士,沐浴教泽者,多有闻于时。”


1902年,曾鹤龄在县城西郊铁柱山川主寺侧修筑息园,取“休息”之意,撰有《息园记》存世。园中水池、房舍和竹木都很漂亮。


曾鹤龄作诗学习白居易,作骈文学习徐庚。著有《瓣香堂诗集》二卷,自序云:“诗虽小道,然工叶极难……积久成帙,计若千首……大率古以排奡胜,律以工致胜,绝以生动胜,虽不能至,窃心向往之……”


从其《龙腾山》二首,可见其诗清新幽雅的特色:


好鸟枝头唤,遽然晓梦惊。


市声疑近郭,江气讶连城。


钓艇鱼呼卖,农家犊叱耕。


晨炊尤未熟,日影下窗明。


渐觉群嚣息,书灯一点明。


树深多鸟宿,草密只虫鸣。


月喜穿云出,风疑夹雨行。


倦来方倚枕,能否梦青城?


清朝灭亡后,曾鹤龄改穿道袍。四川战乱不止,人民遭受苦难。只要跟人谈到这些,曾鹤龄就会伤心落泪:“政教弛矣,其何能国?”虽归隐居家,犹自心系君国,对不堪的时局愈益感愤。


1915年冬天,滇军在泸州和宜宾一带混战时,曾鹤龄伤心得吐了很多血,身体枯瘦如柴而去世,终年76岁。墓在仙临场石公石母附近。


其子曾继祖,字绳武,廪贡生,曾任什邡县教谕。


曾锡龄(?—1895),字寿山,才识高迈,博通经史。师从侯植三学医,故精通中医。因父亲早逝,故友爱诸弟,将几岁的小弟曾松龄、曾桂龄抚育成人。其子曾继光考中光绪庚寅进士后,分发广西任知县。


为让儿子做个好官,曾锡龄专门为其写下《官箴》。梁启超曰:“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曾氏此文却强调一个“诚”字,至今蕴含现实借鉴意义,全文如下:


一日居官,则竭一日之心。要术无多,第于所谓诚者,勉之又勉之而已。


爱百姓如赤子,防胥吏若鬼蜮。毋假意于左右,毋邀誉于流俗。毋取人以辞色,必求其实;毋任情为喜怒,必得其当。外揆于人,内度诸心,可质鬼神,可对君父,则表里洞达,而诚之德充矣!


惟俭可以养廉,惟勤可以生明。勤则事无滞留,廉则无不可对。人之钱,第于勤敏之中,当寓节宣之意。


亟要务,略细微;戒冗语,损闲气。劳而不疲,乃可任繁剧。不然,丛迫无节,必生烦恼。烦恼不已,遂成躁率。既伤于性情,必有害于公事。特忙中不察耳!


大抵事变无常。以诚为主宰,以从容为节度,以安定为统摄。其中高下轻重,随时可以权衡也。


执法者,失之固。通情者,易于流;气勇者,必拗;心杂者,多为人所乘。既欲自立,必求取法古人,勿私心自用,则得云。


曾继光(1871—1941),字镜秋,解元,进士,知县。光绪戊子(1888)乡试解元,庚寅(1890年)三甲第91名进士,任广西灵川县知县,署理桂林府警务。


灵川县地瘠民贫,曾继光到任后,以清官自励,不贪不贿,不惧权势,为民做主。当地商帮送上白银万两,归新官作为调剂,这是清代公开行贿、相沿成习的陋规,称规银,一般认为是“取不伤廉”的财源,但曾继光对此一概拒收。


为防属吏暗通关节,曾继光事必躬亲,官防大印随身带。在审判一桩抢劫案后,父亲对他说:“此案,你断得好!”他顿疑父亲受了贿,又将此案重审另判。


曾继光任职期间,父母均死在广西任所。曾继光清贫,只得挪用少数库银将灵柩运回南溪,之后又无力偿还,终以族叔曾鹤龄相助代偿,方才了之。


灵川当地豪绅横行乡里,尤其以岑氏家族最为嚣张,全省侧目。某日,岑氏之子在长街跑马,踩翻小贩货摊,竟头也不回,扬长而去,受害商民赴警局喊冤。曾继光自掏腰包,以补助商民损失了事。不久,岑子又跑马伤人踹摊,曾继光立即杀马以警主,民心大快,而岑子却怀恨在心。


灵川大旱之年,饥民成群结队,请求赈济。曾继光本着以民为本,来不及上奏,打开粮仓放粮救济,民情因此平息。岑氏因宿怨,谎奏朝廷,说曾继光擅自打开粮仓收买民心,试图从中捞好处。朝廷竟对曾继光罢官,抄家追赃。抄家时,曾继光在南溪草市街的“进士宅第”,除书籍外,别无长物,证实借赈贪污实系仇家中伤。


罢官回南溪后,曾继光不插手地方政事以渔利,以清廷孤臣遗老、清流名士自居,固留长发,号佗发舟子,言行怪异,家境越发贫穷,聊以诗文自娱。他被百姓尊称为解元公,也被戏称为曾疯子。


袁世凯称帝,北洋军入川,终遭惨败,退却时四处劫掠。曾继光为此撰联曰:“大军过后狸终毙,亡国山河鼠亦妖。”


曾继光早年致力于经史,古诗文功底深厚,“川南文豪”钟致和自叹不如。其诗《夜渡廖家庄》云:“日入犹未息,行行君子乡。暗惊山木合,时有野梅香。远火双溪路,危桥独夜霜。须臾三十里,犬吠识村庄。”他平时多有讽时泄愤的诗联作品流传民间。


1901年,南溪知事延请曾继光做龙腾书院主讲。1941年,曾继光病逝,南溪士绅为他举行追悼会,宜宾专员冷薰南送来挽联致哀。


举人曾繁昌的笔迹印鉴


曾繁昌(1851—1923),谱名曾松龄,字伯乔。7岁而孤,育于兄曾锡龄。端谨纯笃,默识多闻,研习古文用力尤深。尝抄书30册,墨无潦草。虽贵为光绪癸巳(1893)举人,但1895年“自桂林奉兄嫂丧归,淡于仕宦”。后任县高等小学教员10多载,为教学名师。逝后,县人公葬。墓在城西15里棬子湾。


其子曾继勋,以文学见长,撰有《云白子传》存世。直率任情,不随流俗。师从堂伯父曾鹤龄读书于龙腾书院。3次乡试均落榜。科举被废除后,乃取《左传》《国语》《史记》《汉书》朝夕钻研,不近俗事。其文“刻画事理如鉴取形”,又十分谦逊,如其文获人指正,则大喜致谢。晚年定稿文章20篇,请同乡孙炳文(革命烈士)为其印行,但值孙游学欧洲,曾继勋不久病逝。


曾云樵(1855—1933),谱名曾桂龄,字云乔,著名中医师,秀才出身。毕生行医,自甘清淡,自食其力,开办寿康药号。其子曾德施,承其医术,人称曾八老师。


曾云樵幼时,父亲曾达士经常生病,母亲生下曾云樵3天后就离世了。后来,曾云樵两次去省城考试,因考前患病,未入考场。于是,曾云樵放弃功名,师从侯植三专攻医术。


曾云樵行医重医德,结合所医病例告诫药店同仁说,凡处方用药,既要治其现今之病,还要考虑今后的演变;只知追求速效,过分用发散表邪的药治现在的病,病虽治好了,由于过分伤动元气,难免会导致患病的人今后气血虚弱。


曾孟良(1898—1952),谱名曾万钖,四川法政学校毕业。1923年夏至1925年夏,任南溪县高小校长。他聘请董燧蒸、王雨村、万梓咸、高蝶仙、包伯绅、陈润余等优秀教员,改进教学方法和各项管理制度,注重职业教育,增设劳技课。


学校原来只招男生,曾孟良认为女孩也应受教育,主动上门动员亲友,如曾万镶、曾万锵、高秀云等女孩报名读书,该校女子班终于办起来,他的女儿曾世馨便是女7班学生。


这一时期,毕业生能升入江安三中、宜宾叙属联中的特别多。1926年春,南溪县初级中学成立,曾孟良任事务主任,负责校舍改造、师生食宿、教学用具及图书仪器添置等,1927年还兼任简易师范班的公民课,任务非常繁重,为学校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时任教务主任的吴季昌(遂宁人),曾当众称赞他是颇具办事才干的能人。


1927年暑期,由重庆中法大学回县的胡明鑫、廖时勉、吴淡斋等,在县初中成立学术研究会,宣传马列主义,会员多是初中班和师范班的进步学生。会上,学校领导吴晓坡、叶幼裴、曾孟良都讲了话。次年,一些会员参加南溪农民暴动,事情失败,吴、叶被迫离县。曾孟良涉嫌,被列入黑名单,知将被搜捕,深夜从姻亲萧独青家出走。后以诗记此事,其中有两句:“任他谄媚学澹台,耿介谁知种祸胎。”


1929—1931年,曾孟良出任南溪县教育局局长,革除南溪教育界许多陋习,如在新办的教育刊物上公开教育局经手的钱粮和开支经费情况;鉴于当时小学都集中在县城和场镇上,乡村学生上学极其不便,私塾教学内容陈旧,于是在石鹅寺、桂溪寺、登高坪增办了3所初级小学,家长们无不拍手称颂。


曾孟良主持教育行政期间,收到前任温汝航拨款向上海书局购置的《万有文库》和《四部丛刊》各一套,由邹绍谦、高望衡等几人,按册清点,分橱陈放,布置成临时的书报阅览室。从此,每天前来阅读者络绎不绝,这是受到县人欢迎的又一件好事。


南溪西城曾氏“进士第”老宅现状(部分)


老宅遗迹


曾鹤龄于光绪二年中举后,入京任户部郎中,其祖曾荣芳、其父曾廷玉、其叔曾廷兰、曾廷忠、曾廷仕5人皆因曾鹤龄尊贵而被封为中宪大夫(正四品文官散阶),故于县城广福街住宅加挂“大夫第”匾额。


曾鹤龄的族侄曾继光于光绪十六年考中进士,族人在县城草市街住宅加挂“进士第”匾额。


两处府第位置相近。“进士第”老宅主体建筑为传统木架构四合院,坐南向北,灰砖青瓦硬山顶,左右厢房,中天井,前后两排各五开间,九柱落地进深,前排右开门,柱础石刻、后排台阶石雕多为松鹤延年、福寿双全、富贵平安等吉祥图案,月梁、撑拱、门雕尚存,并配以牡丹、葵花、云纹等雕饰,彰显古雅韵味,具有一定的文史价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家风隽永】碧血丹心丨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家风故事


清风传家|魏氏家风 廉洁奉公有担当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二中院推出“清风传家”栏目,由法院干警讲述百家姓中的家风家训故事,旨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家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教育、引导党员干警见贤思齐,从中汲取人格力量,自觉做修身律己、廉洁齐家的表率。










下面


让我们走进


《清风传家》第一期


魏氏家风








本期讲述人叫魏征


是北京二中院新入职干警


他为大家带来的是魏氏家风故事






现代社会的魏姓


最初出自姬姓下的魏氏


姬姓魏氏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史称魏姓正宗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魏氏涌现出很多名人
包括唐朝开国名相魏征






《中华魏氏祖训大典》中


魏氏先辈对后世提出的要求


涉及求学、择业、品行等各方面




北京二中院干警魏征的爷爷


总结了一份“传家之宝”


要求后辈做到


廉洁自律、克己奉公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






家训家风


重点在于传承


是言传身教


是代代相传






魏征认为


作为首都法院干警


应当不断从家风家训中汲取力量


争取更大进步




承担好家庭角色


传承好家训家风


做有理想、敢担当


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知所从来




●方明所往




●清廉家风




●代代相传










END


供稿|北京二中院


策划|杨靖 刘琨


统筹|石婕


讲述人|魏征


视频|曾怡璠


原文编辑|石婕 曾怡璠


本文编辑|张忠涛 姚日晖


30个家庭,30个最美家风故事

为最美家庭颁奖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陈倩 王俐燃 胡迪凯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通讯员 沈芙萱


昨日上午,2022年清廉家风故事分享会暨2022年“荆楚最美家庭”颁奖仪式在武汉举行,三户家庭代表现场分享了他们的家风故事。廉洁家风的点滴细节,萦绕在每个人耳畔,驻留在每个人心中,感动现场,掌声雷动。


评选活动由省妇联、省纪委监委机关、省文明办、省委直属机关工委主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政府采购中心)协办,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承办。寻找“荆楚最美家庭”活动连续开展9年,已成为我省家庭文明建设的特色品牌。今年5月,2022年寻找活动启动后,全省再度掀起寻找“最美”、发现“最美”、争做“最美”的热潮,极目新闻“最美家庭”专题报道浏览量近千万人次。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此次,武汉龚九宏家庭等30户家庭被授予2022年“荆楚最美家庭”称号。最美家风的故事,通过省文明办、省妇联联合发起2022年“万户家庭讲家风故事”音视频征集活动,更加唱响荆楚大地。


一句“凡事尽量要靠自己”


写就三代人以苦为甜的奋进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昨日的家风故事分享会上,“万户家庭讲家风故事”音视频获奖代表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的湛威,讲述家风故事名为《也土也倔强》。


湛威分享家风故事


“男孩子,就是要自强,多出去闯一闯,多见识见识,凡事不要指望别人,尽量靠自己。”湛威成长于一个“以苦为甜”的奋进之家,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是他们的家风底色。


爷爷出生于孝感广水农村,从小就没了父母,生长在亲戚家里。长大后到武汉打工,属于我国较早的“城市农民工”。父亲是老知青,下乡后生活条件艰苦,每天都是“灰头土脸”。


“相较于爷爷和我爸来说,我从小没什么吃苦受累的经历,直到高考后上了军校,一切开始变得不同。”在湛威的讲述中,祖孙三代为美好生活奋斗的画面,一幅幅在大家面前展现。湛威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军陆战队。“我那时有过许多的委屈和酸楚,心里打过退堂鼓。但每每想到祖辈、父辈年轻时的经历,就会咬咬牙,再坚持。”他说,“爷爷十三岁就自谋生计,父亲十七岁下乡,回城后当了一名铁道养路工,一干就是二十年。”


湛威说:“艰苦奋斗的家风,坚定了我下雪天跑过五公里终点的信念,坚定了我在印度洋海浪中晕船坚守的忍耐,坚定了我对恪尽工作职守的执着。我也有了成为更好自己的追求。”


一句“执着做事清白做人”


见证三代从警人铁规前的坚守


身为一名女警的陈海燕分享她的家风故事。“从小父亲就教育我要执着做事、清白做人,这也是我家的家风。”陈海燕一家三代有5名警察,有着共同的信仰、相同的使命,“父亲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警察,丈夫陪我走过这条充满挑战与荣耀的路。”


陈海燕分享家风故事


从警第一天,父亲就告诫她:“做人要堂堂正正,能办的事尽快办,不能办的事情坚决不办,办成事不能拿对方一分一毫。”


陈海燕的公公也是一名警察,每年春节团年饭前,都会领着孙辈诵读《全家老少一生要牢记的家训》,“工作上做一个勤勉的人,生活上做一个清廉的人,处事上做一个正直的人”。


“随着工作职务变化,请托办事的人也多起来。”陈海燕说,但触碰底线的事她坚决不做,铁规禁令前坚守“红灯停,绿灯行”。


“夫妻携手20多年,双警家庭,聚少离多更是常态。2020年疫情时两人值守不同地方,几个月不能见面,每天手机里的一句问候,让我知道我们的心在一起。”陈海燕坦言,“我很幸运有一位携手奋斗的丈夫,也很骄傲有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他在城市被疫情笼罩、父母最忙时安静备考,成功考入厦门大学,他主动到社区当志愿者,为警察世家增光添彩。”


陈海燕说:“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我来自一个小家,也属于一个大家,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老百姓都是我的家人。


一句“一人不廉全家不圆”


五好家庭成社区里的哆啦A梦


“父亲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曾任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指挥所作战领航员,因作战有功,多次立功受表彰。退役回湖北老家任县经委副主任,分管技术改造工作。”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代表、省商务厅方红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


方红分享家风故事


她说,那还是一个煤、电、气等物资都需要指标供应的时代,为了支持企业改革,父亲常早出晚归地为企业跑项目,申请指标。


有一次去工厂调研,风雨交加,方红的父亲穿着雨衣,用力蹬踩他的那辆生锈的自行车,快到工厂时链条断了……工作完成后,厂长要派车送他回家,被他拒绝,还是推着自行车回家。过了几天,厂长趁他到外地出差,送了一辆新自行车到家,父亲回来后批评家人收人的东西,并把自行车退回了工厂。


“当时我还觉得有点委屈,长大后才领悟父亲廉洁修身齐家的家风传承。”方红说,父亲始终将“俭”作为养廉之道、持家之首。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这是父亲经常教诲我们的一句话。”方红说,疫情期间,他们夫妻在封控区发放爱心蔬菜、爱心鱼、政府储备肉等生活物资时,保证每户居民都能分得到、分得准,还把分给自家的物资赠送给困难群众,同时出钱帮助孤老病残和滞留武汉外地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被誉为社区里的“哆啦A梦”。


2022年“荆楚最美家庭”名单(30户)


武汉龚九宏家庭


武汉陈海燕家庭


武汉李元炎家庭


黄石刘小红家庭


十堰吴良红家庭


襄阳俞洪勤家庭


襄阳何文国家庭


襄阳赵毅家庭


宜昌刘发英家庭


宜昌胡元坤家庭


宜昌刘洋家庭


荆州朱小红家庭


荆门徐红英家庭


鄂州严陶家庭


孝感汤俭民家庭


黄冈干小渝家庭


黄冈郑华荣家庭


咸宁左志国家庭


随州杨曙光家庭


恩施易满成家庭


仙桃杨寿玉家庭


天门杨珍平家庭


潜江谭琼家庭


神农架林区薛飞家庭


省直蒋浩家庭


省直胡骅家庭


省直鲁莹家庭


省地质局宋建设家庭


中建三局常英家庭


华中农业大学顾泽茂家庭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为最美家庭颁奖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陈倩 王俐燃 胡迪凯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通讯员 沈芙萱


昨日上午,2022年清廉家风故事分享会暨2022年“荆楚最美家庭”颁奖仪式在武汉举行,三户家庭代表现场分享了他们的家风故事。廉洁家风的点滴细节,萦绕在每个人耳畔,驻留在每个人心中,感动现场,掌声雷动。


评选活动由省妇联、省纪委监委机关、省文明办、省委直属机关工委主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政府采购中心)协办,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承办。寻找“荆楚最美家庭”活动连续开展9年,已成为我省家庭文明建设的特色品牌。今年5月,2022年寻找活动启动后,全省再度掀起寻找“最美”、发现“最美”、争做“最美”的热潮,极目新闻“最美家庭”专题报道浏览量近千万人次。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此次,武汉龚九宏家庭等30户家庭被授予2022年“荆楚最美家庭”称号。最美家风的故事,通过省文明办、省妇联联合发起2022年“万户家庭讲家风故事”音视频征集活动,更加唱响荆楚大地。


一句“凡事尽量要靠自己”


写就三代人以苦为甜的奋进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昨日的家风故事分享会上,“万户家庭讲家风故事”音视频获奖代表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的湛威,讲述家风故事名为《也土也倔强》。


湛威分享家风故事


“男孩子,就是要自强,多出去闯一闯,多见识见识,凡事不要指望别人,尽量靠自己。”湛威成长于一个“以苦为甜”的奋进之家,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是他们的家风底色。


爷爷出生于孝感广水农村,从小就没了父母,生长在亲戚家里。长大后到武汉打工,属于我国较早的“城市农民工”。父亲是老知青,下乡后生活条件艰苦,每天都是“灰头土脸”。


“相较于爷爷和我爸来说,我从小没什么吃苦受累的经历,直到高考后上了军校,一切开始变得不同。”在湛威的讲述中,祖孙三代为美好生活奋斗的画面,一幅幅在大家面前展现。湛威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军陆战队。“我那时有过许多的委屈和酸楚,心里打过退堂鼓。但每每想到祖辈、父辈年轻时的经历,就会咬咬牙,再坚持。”他说,“爷爷十三岁就自谋生计,父亲十七岁下乡,回城后当了一名铁道养路工,一干就是二十年。”


湛威说:“艰苦奋斗的家风,坚定了我下雪天跑过五公里终点的信念,坚定了我在印度洋海浪中晕船坚守的忍耐,坚定了我对恪尽工作职守的执着。我也有了成为更好自己的追求。”


一句“执着做事清白做人”


见证三代从警人铁规前的坚守


身为一名女警的陈海燕分享她的家风故事。“从小父亲就教育我要执着做事、清白做人,这也是我家的家风。”陈海燕一家三代有5名警察,有着共同的信仰、相同的使命,“父亲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警察,丈夫陪我走过这条充满挑战与荣耀的路。”


陈海燕分享家风故事


从警第一天,父亲就告诫她:“做人要堂堂正正,能办的事尽快办,不能办的事情坚决不办,办成事不能拿对方一分一毫。”


陈海燕的公公也是一名警察,每年春节团年饭前,都会领着孙辈诵读《全家老少一生要牢记的家训》,“工作上做一个勤勉的人,生活上做一个清廉的人,处事上做一个正直的人”。


“随着工作职务变化,请托办事的人也多起来。”陈海燕说,但触碰底线的事她坚决不做,铁规禁令前坚守“红灯停,绿灯行”。


“夫妻携手20多年,双警家庭,聚少离多更是常态。2020年疫情时两人值守不同地方,几个月不能见面,每天手机里的一句问候,让我知道我们的心在一起。”陈海燕坦言,“我很幸运有一位携手奋斗的丈夫,也很骄傲有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他在城市被疫情笼罩、父母最忙时安静备考,成功考入厦门大学,他主动到社区当志愿者,为警察世家增光添彩。”


陈海燕说:“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我来自一个小家,也属于一个大家,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老百姓都是我的家人。


一句“一人不廉全家不圆”


五好家庭成社区里的哆啦A梦


“父亲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曾任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指挥所作战领航员,因作战有功,多次立功受表彰。退役回湖北老家任县经委副主任,分管技术改造工作。”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代表、省商务厅方红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


方红分享家风故事


她说,那还是一个煤、电、气等物资都需要指标供应的时代,为了支持企业改革,父亲常早出晚归地为企业跑项目,申请指标。


有一次去工厂调研,风雨交加,方红的父亲穿着雨衣,用力蹬踩他的那辆生锈的自行车,快到工厂时链条断了……工作完成后,厂长要派车送他回家,被他拒绝,还是推着自行车回家。过了几天,厂长趁他到外地出差,送了一辆新自行车到家,父亲回来后批评家人收人的东西,并把自行车退回了工厂。


“当时我还觉得有点委屈,长大后才领悟父亲廉洁修身齐家的家风传承。”方红说,父亲始终将“俭”作为养廉之道、持家之首。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这是父亲经常教诲我们的一句话。”方红说,疫情期间,他们夫妻在封控区发放爱心蔬菜、爱心鱼、政府储备肉等生活物资时,保证每户居民都能分得到、分得准,还把分给自家的物资赠送给困难群众,同时出钱帮助孤老病残和滞留武汉外地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被誉为社区里的“哆啦A梦”。


2022年“荆楚最美家庭”名单(30户)


武汉龚九宏家庭


武汉陈海燕家庭


武汉李元炎家庭


黄石刘小红家庭


十堰吴良红家庭


襄阳俞洪勤家庭


襄阳何文国家庭


襄阳赵毅家庭


宜昌刘发英家庭


宜昌胡元坤家庭


宜昌刘洋家庭


荆州朱小红家庭


荆门徐红英家庭


鄂州严陶家庭


孝感汤俭民家庭


黄冈干小渝家庭


黄冈郑华荣家庭


咸宁左志国家庭


随州杨曙光家庭


恩施易满成家庭


仙桃杨寿玉家庭


天门杨珍平家庭


潜江谭琼家庭


神农架林区薛飞家庭


省直蒋浩家庭


省直胡骅家庭


省直鲁莹家庭


省地质局宋建设家庭


中建三局常英家庭


华中农业大学顾泽茂家庭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

【本文标题和网址】传承优良家风的故事(传承优良家风的典故) www.chun1983.cn/cjxs/122256.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