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在尝试中成长作文500字(在尝试中成长作文600字初一)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待收藏 /  2023-05-18 01:15: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在尝试中成长作文500字(在尝试中成长作文600字初一),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775个字,大小约为39KB,预计浏览完需要22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通讯:“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中铁)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一个马来西亚女孩的职业成长记

新华社吉隆坡3月20日电通讯:“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中铁)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一个马来西亚女孩的职业成长记


新华社记者汪艺 毛鹏飞 梁慧文


“刚才经过大马城北站和大马城南站的时候,心情特别激动,也很惊喜。尤其是听到车上乘客的讨论和反馈,就觉得真的是有服务到大众。”马来西亚华人女孩朱文映言语间抑制不住喜悦。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城铁项目捷运二期(MRT 2)线路日前全线开通。朱文映带着妈妈坐上首发列车。经过大马城北站和大马城南站时,朱文映开心地告诉妈妈:“这里就是我参与建设的路段。”


MRT 2全长57.7公里,目前开设36个车站。中国中铁东方隧道有限公司是中国中铁马来西亚区域总部在吉隆坡设立的负责MRT 2项目建设的公司,主要负责大马城北站和大马城南站以及2.3公里隧道的建设。


30岁的朱文映目前在中国中铁东方隧道有限公司担任环境经理。从2016年大学毕业加入公司参与MRT 2项目建设至今已有6年多,带着妈妈乘坐MRT 2,看看自己参与的项目,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


谈及加入中国中铁的原因,朱文映说:“从小我就对保护自然环境很感兴趣,大学时学环境工程相关专业,毕业时就想做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之前听说中国中铁参与吉隆坡捷运一期的建设,所以就想来试一下。”


进入公司后,朱文映基本每天都要到施工现场去检查环境情况,包括黑烟排放、污水处理和化学品保存等是否合规等,并形成书面报告。如果发现问题,她会跟施工队讨论解决办法,确保将施工影响降到最低。


马来西亚下雨多,雨季暴雨更多。“项目一开始,建设地下车站需要进行大量开挖工作。如果这时候下暴雨,暴雨就会混着土变成泥水。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它保存在现场,然后通过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成干净的水。我们不允许有任何污水排出场外。”朱文映说。


朱文映的办公桌上还放着几本法律书籍。她说,为了做好工作,她需要熟悉马来西亚有关环境的法律条文,严格根据法律编排环境管理计划。现如今,她已经从刚入职时的“一窍不通”,熟悉到“不用看就知道第几条第几项写的是什么”。


在朱文映看来,加入中国中铁像是驶上了成长“快车道” 。“MRT 2这个项目环境管理很严格。我在这里做三个月可能就等于别人做三年。我们的工作很有效率。我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去掌握所有的东西,然后去解决现场问题。”


“中国中铁是一个让我快速成长的平台,让我掌握各种工作经验、工作技巧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公司团队努力下,我们没有收到任何一个停工令,或者说我们没有发生任何一起环境事故,这是我觉得最自豪的。”朱文映说。


中国中铁马来西亚区域总部总经理陈海鹏表示,公司注重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社会,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MRT 2建设虽面临着地质状况复杂、工程量变化大、作业界面多等不利因素,但是中国中铁团队经过对场地的研究和方案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有效按节点要求完成项目建设。


在陈海鹏看来,项目顺利推进离不开当地员工的辛勤付出。“我们注重对马来西亚籍员工的培养,发挥外籍员工最大优势,为打造国际化优质工程品牌奠定基础。”


6年多时间,朱文映不仅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环境经理,还在这个平台上不断探索发掘自身潜力。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还尝试了解公司的运转、决策及管理,这让我站在更高层面去思考。”


随着MRT 2全面开通,朱文映正将项目往年的检查报告等资料整理归档、总结经验。“这是我第一次做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希望自己未来能够继续带领环境团队,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中铁)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朱文映说。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练习《那一刻,我长大了》

五年级孩子的单元作文,请大家多多指导!


那一刻,我长大了

“长大”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许多人认为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我却认为长大就在一瞬间。


有一天,我在家里正开心地看电视,突然,妈妈的手机响了,是班主任老师发来的消息:限我三天内录制一个清廉故事小视频,将来要发布在学校的公众号上。


我顿时感觉压力山大,因为我对演讲确实不太擅长。可是班主任已经把任务派给我了,妈妈也鼓励我说这是锻炼自己的一次好机会,让我努力为班级争光,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于是,我就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一任务。时间紧,要求严,我立即开始背稿子,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非常耐心,当天就把故事内容背了下来。


第二天,妈妈就尝试着给我录视频。由于我太过紧张,不是忘词儿就是说错句子,妈妈鼓励我说:“没关系,现在对稿子还不太熟练,多练习几次就好了。”


那一天,我错了再讲,讲了又错......自己都不知道讲了多少遍,先是突破了内容关,又突破了语言关,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我又突破了表情关。整整忙活了一天,当我的视频故事获得了班主任的认可和校长的称赞时,我如释重负,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一周后,当我得知我讲的清廉小故事出现在学校公众号上时,我既激动又骄傲。我感受到了成功挑战自我的快乐,我用汗水和坚持超越了自己,哪怕没有掌声和喝彩,我依然开心无比。


回家后,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并且我还告诉她:“我觉得没有什么比战胜自我更开心的事情了!”


妈妈笑了,摸着我的头说:“女儿,你长大了!”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国企改革向纵深挺进

◆ 2016年10月,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方针,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 国企改革“1 N”政策体系,有力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协同性。


◆ 10年多以来,国资国企改革持续向纵深挺进——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存量、优增量,持续优化布局结构;三项制度改革在更深层次破冰,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优势彰显。


◆ 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最近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


◆ 当前,全国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已经建成;推动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国省级、地市级国资委统一监管的比例分别达到了98%、99%,国资监管大格局、“一盘棋”态势进一步巩固。


◆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主要抓好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加快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新时代10年,国资央企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性、全局性的重大变化”“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更好地实现了融合,打造了一批现代新国企”“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2012年的31.4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81万亿元”……国新办日前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传递出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消息。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2016年10月,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方针,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此后一系列配套文件陆续出台,构成了国企改革的主体框架和四梁八柱;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成为面向新发展阶段深化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国企改革“1 N”政策体系,有力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协同性。


10年多以来,国资国企改革持续向纵深挺进——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存量、优增量,持续优化布局结构;三项制度改革在更深层次破冰,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优势彰显。


近年来,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些长期困扰国企发展的“硬骨头”被啃下,不少影响国企市场化经营的“老难题”得到破解。新时代的国企改革,有力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


在广东珠海的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总装线上,AG600M 正在总装(2022年11月7日摄)邓华摄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国企治理水平提升、运转更高效】


“在我们单位,董事会运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功能作用日益凸显。”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董事会秘书黎莫林对改革带来的企业治理之变很有感触。


他介绍,在审议南网电动公司增资议题过程中,董事会在把握战略方向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市场前景,提出了分批增资的意见,促进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使电网规划与地方发展衔接更加紧密。


近年来,南方电网聚焦完善企业制度,不断探索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一份重大事项决策的权责清单“量”到底,纵向覆盖25个业务领域、145个具体权责事项,横向集成“三重一大”事项分类、行权主体、行权方式等关键要素;梳理不同类型党组织参与治理的典型模式,提出7种公司治理范本,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全系统、各环节、最基层。


“所有权力进表单,怎么行权有范本。”南方电网法规部负责人说,改革划清权责边界,推动各治理主体履职尽责。


南方电网的“一张表”改革,是我国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缩影。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不断探索,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进入新时代,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企改革新的使命任务,一系列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加速推进。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风电装备生产制造厂生产车间,工人进行生产作业(2021年7月1日摄) 王建威摄


党的领导得到新加强——央企集团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在制度上确立了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地位;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实现全覆盖,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


此外,央企集团层面及重要子企业、地方一级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全面制定了党组织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更加清晰。


董事会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圳投控以授权放权改革为核心,系统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等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中国海油全面提升董事会建设质量,5位外部董事分别牵头组织集团“五大发展战略”专项研究,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为企业改革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目前,国企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3.8万户国企建立了董事会,基本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董事会工作规则、外部董事履职支撑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出台,推动国企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


总部改革有了新进展——总部是企业管理的“大脑”。近年来,中央企业从职能调整、组织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破解总部行政化突出、市场化不足等问题,为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夯实基础。


在国家电投,企业按子企业类别和管理能力,逐步加大授权放权,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行得稳”。从2015年到2022年,这家企业五次改版升级总部权责清单,集团总部审批事项压缩80%,子企业活力迸发。国家电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新能源发电企业、光伏发电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两个一以贯之”在实践中更加全面地深化、实化、细化,制度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


国家电投五凌电力余丁光伏电站职工在检修设备(2022年8月31日摄) 卢鹰摄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国有经济功能作用进一步发挥】


2021年5月8日,由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联合重组的中国中化正式成立。“两化”重组即将迎来两周年之际,中国中化亮出成绩单,展示出深度融合成效——


先后完成两批业务整合,对60余家子企业进行管理调整,改革后二级公司管理界面更清晰、主业更突出、产业链更完整;集团去年各项HSE关键绩效指标均优于重组前“两化”历史水平;继农化板块业务整合后,氟化工业务启动实质一体化管理;搭建协同体系,641个供应链协同项目去年创效超266亿元。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国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存量、优增量,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其中,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重要一招。


“南北船”“南北车”重组,宝钢“牵手”武钢组建中国宝武,中远中海运重组,鞍钢本钢联合,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中国铁塔、国家管网、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等新央企组建,上海数据集团、山东人才集团、浙江省种业集团等布局新赛道的国有企业应运而生……


统计显示,10年来,中央企业先后完成27组49家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国务院国资委新组建、接收了13家企业,监管央企的数量从116家调整至98家。


“鞍钢重组本钢后,当年集团粗钢产能达到6300万吨、铁精矿产量4900万吨,形成了‘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本钢利润也创下了10年来的最好水平。”鞍钢集团总法律顾问、鞍本整合融合推进工作组组长计岩表示,重组让鞍钢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大局、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的能力提档升级。


据介绍,国家管网成立后,通过对原三大石油公司8.9万公里油气管道的整合,促进了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向全社会公平开放;中国铁塔组建后,新建基站的共享率从14%提升至80%以上,节约土地5.5万亩,减少投资1760亿元;通过并购重组,通用技术集团将国内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中的7家企业纳入,为突破高端机床技术瓶颈打下基础。


国有经济优化布局结构,既有应势而“进”、蓄势而“转”,又有顺势而“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加快退出落后产能,率先完成钢铁等领域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完成2041户“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任务;央企存量法人户数压减44%;企业办社会和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解决;“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与“两资”(低效、无效资产)清退任务基本完成。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竞争力更强。”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相关改革推向深入,国企主责主业更突出,产业布局更清晰,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不断提升,为国有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最近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


【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国企活力动力进一步激发】


2012年起,我国装备制造业老牌企业——中国一重经济效益持续下滑,2016年亏损已达57亿元,是当年亏损额度最大、困难程度最高的中央企业之一。“企业要生存发展,除了改革别无他途。”中国一重董事长刘明忠说。


一场事关企业存亡的改革攻坚战就此打响:打破“铁交椅”,98名企业领导因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被调整;层层签订经济责任状,压力层层传递;从“以生产为主”向“以市场为主”转变,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变身“推销员”,全体营销人员紧盯市场跑订货、追回款。


随着改革推进,这家老国企重燃新活力,在短时间内实现扭亏。2020年至2022年间,中国一重净利润增长超144%,职工人均收入增长近26%。


国企改革,重在释放活力、提高效率。党的十八大以来,剑指国企选人用人、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难点痛点,一系列改革加速落地,尤其是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集中攻坚,以“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为显著标志的三项制度改革,在各层级国企普遍推进、大范围破冰。


目前,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已全面推行,覆盖全国8.4万户企业共22万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分别达到57%、56.3%,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比例分别达到5.7%、4.5%。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国企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2020年12月23日,鞍钢与鞍山市政府签署协议,110多户实施重组改制的企业股权正式划转到鞍山市政府。鞍钢告别了拥有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历史。就在这一年,涉及超22万人的鞍钢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改革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鞍钢的改革具有代表性。10年多来,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万多个各类公共服务机构、1500万户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基本完成分离移交,170多万名厂办大集体企业在职职工得到安置,超过2000万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


“‘办社会’曾是国企计划经济时期的任务和职能。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扫尾,使企业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更加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说。


2021年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 受访者供图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国企改革不仅要解决老问题,还要引入新机制。


近年来,国有企业丰富中长期激励“工具箱”,将科研、管理和技术骨干的个体利益与企业长期业绩提升紧密结合,牵引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


中国五矿聚焦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探索“事业合伙人”模式:允许科研人员以现金出资参与项目研发,同项目单位签订书面协议约定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事项,条件成熟并完成项目清算后,可注册成立合资公司。


在这一模式下,中国五矿所属长沙矿冶院金炉科技项目,由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一家新公司,长沙矿冶院、17名核心技术人员分别占股60%、40%。最近三年,这家新公司营收、净利润、净资产分别增长了182%、71%、140%,成长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中国海油,企业对技术专家实行年度激励和聘期激励,以专家年度考核和聘期评价的结果为依据兑现,实行逐年解锁的递延兑现激励机制,极大激发了创新活力。


中国建材集团对现金类的激励工具设立延期兑现、“等待期”等措施,对股权类激励工具设立锁定期、限售期等措施,各种工具的激励兑现周期普遍拉长到3年以上,使激励收益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绩效紧密挂钩,避免了短视行为。


截至目前,多种中长期激励措施惠及国有企业49.1万名骨干员工。大刀阔斧的改革促使国有企业灵活高效的市场化机制正在形成,国有企业活力、面貌焕然一新。


【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优势彰显】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条不做好,国有企业其他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国资委坚持把加强监管、增强活力结合起来,出资人职责、国资监管职责与负责企业党的建设职责三项职能全面履行,综合监督、业务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形成闭环,创新监管方式,实现了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管资本途径方式更加丰富有效。


当前,全国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已经建成;推动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国省级、地市级国资委统一监管的比例分别达到了98%、99%,国资监管大格局、“一盘棋”态势进一步巩固。


改组组建“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新时代国企改革中的全新尝试,也是实现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重要举措。


埕海一号海上采油平台工作人员在平台甲板进行吊装作业(2023年1月16日摄) 赵子硕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类公司”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在探索中蹚出新路——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投集团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直接投资力度,重点投向先进制造、新材料、智能科技等产业,前瞻性、战略性产业营业收入占比从2013年的6%提高到2020年的16%。


截至2022年底,国投集团旗下基金共81只,累计投资项目1050个,其中投向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医药医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的投资金额占比分别达到16%、14%和14%,有效发挥了国有资本在新产业培育方面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


凭借在资产投资、资本运作方面的丰富经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诚通集团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助推央企重组整合不断深入。目前,该集团已先后出资930亿元参与央企股权多元化改革,助推油气管网、钢铁、电气装备等行业重组整合,成为5家央企的重要股东。


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除了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国企改革方面发力外,还积极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央企“走出去”,已累计与40家央企开展近百个合作项目、金额超280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项目占比约75%。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国企还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建设面向全球的生产经营网络,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迈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新步伐。


业内专家表示,10年多来,国资国企从制度上找到了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怪圈的路径,找到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路径。这条路径的支撑就是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健全的国资监管体制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我们将以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乘势而上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说。


翁杰明介绍,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主要抓好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加快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刊于《瞭望》2023年第12期 记者 王希)



夜读 | 让自己保持成长的8件小事

遇见更好的自己。


成长之路没有捷径,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下面这几个建议,会让你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改掉一个坏习惯


生活中,坏习惯有时比好习惯更容易养成。因此,发现自己的坏习惯并加以改正,一个更好的自己就开始出现。


比如,用“马上做”替代“再等等”,戒掉拖延的习惯;用“我可以”替代“我害怕”,戒掉逃避的习惯……


好习惯有着巨大的力量,日积月累足以改变我们的一生。


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学会向他人学习、更新自己。


发现他人的闪光点,才能看见自己身上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才会有意识地补齐自身的短板。


学会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久而久之,你自然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尝试一些新挑战


敢于挑战自己,才能经历成长和蜕变,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走出舒适圈、尝试一些新挑战并不可怕,反而能拓展你的见识。


只要你敢于尝试、勇于挑战新事物,终会有别样的收获。


拥有目标感


想有所成就,首先应该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学会提前规划,做事才能从容不迫。


目标可量化,执行也要有办法。一点一点做、一步一步来,持之以恒是最有效的成功之路。


也别忘了及时复盘、调整步调,让前路走得更顺,也让自己变得更好。


持续提升技能


在擅长的领域不断深耕细作,把事情做到极致;不断拓宽生活半径,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日日精进不懈怠,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做事有始有终


很多人看上去斗志昂扬,却是三分钟热度:想学习,不能自律;想改变,贪恋安逸。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不过是做事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古语有训:“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当你开始懈怠时,记得提醒自己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多一分坚持,就少一分遗憾。


随手记录生活点滴


生活处处有惊喜,每个值得记录的瞬间都有其意义。


一件点滴小事,可见人间善良与美丽;一段心情絮语,藏着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


随手记录生活点滴,会让你的生活饱满而充实。再回首时,可见每一个脚步,都是你成长的印记。


勇敢放下过去


一个人若总是在意过往的得失,难免会浪费大好的光阴。只有将往事妥帖安置,才能重新启程,步入崭新的人生阶段。


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那些生活的缝隙,也会有阳光照进来。只要我们持续努力、不断成长,定会走过坎坷见坦途。


愿我们一路跋涉,遇见更好的自己。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主播 | 沙青



监制:吴炜玲


编辑:雷雯雯、周喆、马骁驹、郎湉、熊洁


美术设计:赵丹阳


画家:俞致贞


实习生:梁可晴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春日暖阳》:演艺故事望向现实,中青两代共塑成长弧光


近日,都市情感剧《春日暖阳》开播。该剧通过对青年艺人、老一辈艺术家的双线聚焦,审视浮躁的社会现状,在主人公的成长路径中构筑多维思考。


缩影:直面真实的演艺圈沉浮


《春日暖阳》是一部聚焦当下演艺界真实现状的现实题材剧集。它讲述了事业遭遇瓶颈的“流量艺人”松杨重回话剧舞台,与曾经的恩师、话剧界德艺双馨的老戏骨丁可芒搭档,克服浮躁和名利诱惑,重拾对表演艺术的敬畏,最终成为一名专业文艺工


剧中,主人公松杨曾考入京汉话剧院,但因难捱跑龙套的落寞而放弃舞台梦想,选择成为一名明星。然而,随着事业的遭遇瓶颈,松杨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选择。《春日暖阳》一方面展现了演艺圈商业化运作模式所带来的压力和演员面临的选择困境——随着演艺市场的不断扩大,流量明星成为了商家追捧的对象,许多演员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表演艺术的敬畏和追求。


另一方面,话剧团面临的资金不足、观众流失等存续危机,也在剧中被呈现和探讨。话剧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形式,其受众范围相对狭窄,导致了话剧团的票房不足、经济压力加大等问题。然而,剧团的演员们并没有放弃,在生存问题的艰难考验下,守住了艺术初心,并最终通过优秀的表演艺术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既有工作上的激烈争执,也有生活中的细腻交流,剧集在不同情绪节奏中,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也让观众重新思考成功的价值。


碰撞:构建中青两代演员的“对话”


《春日暖阳》不仅着眼于青年艺人的成长历程,还展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风貌,从而呈现出双线并进的多元化视角。故事的推进,以中青两代演员在观念、行为、情感等方面的碰撞为线索,构建中青两代演员的多维“对话”。


老戏骨凌晨起来化妆候场,流量明星几句台词都背不出——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的恪尽职守、表演艺术初心,给新一代青年演员上好一门生动的“艺德课”。《春日暖阳》也借由这样一组群像的刻画,在反思当下演艺界浮躁现象的同时,努力带给观众以正向、积极的思考与引导。


不同于视表演为生命的老艺术家们,部分年轻艺人只是将表演视为向上攀登的工具。这种观念上的尖锐碰撞,鲜明地体现在姜叶与苏小糖、丁可芒与松杨等不同人物组中,构成了激烈戏剧矛盾,成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强力发动机。


而当松杨重新面对话剧舞台、面对昔日老师的质疑,中青两代演员的故事从“存异”开始,逐步获得相互的认同。丁可芒等老艺术家臻于细节、认真创作的态度感化了松杨,让他重新全心投身创作,找回文艺工


弧光:以青年蜕变寻内在能量


纵览剧情,《春日暖阳》试图在商业中呼唤艺术与人性,在淋漓现实中塑造人物弧光。剧集首先将思考向内深入,记叙青年艺人在挫折中克服焦躁、重新进行自我审视的曲折成长;与此同时,将关注的视角向外延伸,以演艺界的个体故事为点,发散出对当下社会不同年龄层的事业、情感的普适探讨。


演艺圈只是当下社会中的一个缩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演艺圈中的乱象和挑战不断,青年演员的职业心态和道德底线反复遭受考验,老戏骨的传统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生存危机。《春日暖阳》想探讨的,不仅是演艺界的现实,更是当下社会在面临快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传统与未来,更好地发挥文化的精髓和积淀,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难题。


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产生了人际关系的虚假和表面化、价值观的模糊和混乱等问题,深刻地影响着年轻人的成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春日暖阳》不仅是一部揭示演艺界现实问题的作品,更是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该剧通过两代演员之间的交流碰撞,使得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得以缓和,促进着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常变常新。从这部作品中,观众不仅能够看到复杂的社会图景,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面对新时代中的文化机遇和挑战。


褪去外在流量、寻找内在能量。《春日暖阳》聚焦影视行业痛点,让演员诠释“演员”角色——其质感真实,话语鲜活。无论是演艺圈的从业者还是圈外观众,都能有所思、有所得。(刘黎明)




近日,都市情感剧《春日暖阳》开播。该剧通过对青年艺人、老一辈艺术家的双线聚焦,审视浮躁的社会现状,在主人公的成长路径中构筑多维思考。


缩影:直面真实的演艺圈沉浮


《春日暖阳》是一部聚焦当下演艺界真实现状的现实题材剧集。它讲述了事业遭遇瓶颈的“流量艺人”松杨重回话剧舞台,与曾经的恩师、话剧界德艺双馨的老戏骨丁可芒搭档,克服浮躁和名利诱惑,重拾对表演艺术的敬畏,最终成为一名专业文艺工


剧中,主人公松杨曾考入京汉话剧院,但因难捱跑龙套的落寞而放弃舞台梦想,选择成为一名明星。然而,随着事业的遭遇瓶颈,松杨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选择。《春日暖阳》一方面展现了演艺圈商业化运作模式所带来的压力和演员面临的选择困境——随着演艺市场的不断扩大,流量明星成为了商家追捧的对象,许多演员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表演艺术的敬畏和追求。


另一方面,话剧团面临的资金不足、观众流失等存续危机,也在剧中被呈现和探讨。话剧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形式,其受众范围相对狭窄,导致了话剧团的票房不足、经济压力加大等问题。然而,剧团的演员们并没有放弃,在生存问题的艰难考验下,守住了艺术初心,并最终通过优秀的表演艺术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既有工作上的激烈争执,也有生活中的细腻交流,剧集在不同情绪节奏中,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也让观众重新思考成功的价值。


碰撞:构建中青两代演员的“对话”


《春日暖阳》不仅着眼于青年艺人的成长历程,还展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风貌,从而呈现出双线并进的多元化视角。故事的推进,以中青两代演员在观念、行为、情感等方面的碰撞为线索,构建中青两代演员的多维“对话”。


老戏骨凌晨起来化妆候场,流量明星几句台词都背不出——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的恪尽职守、表演艺术初心,给新一代青年演员上好一门生动的“艺德课”。《春日暖阳》也借由这样一组群像的刻画,在反思当下演艺界浮躁现象的同时,努力带给观众以正向、积极的思考与引导。


不同于视表演为生命的老艺术家们,部分年轻艺人只是将表演视为向上攀登的工具。这种观念上的尖锐碰撞,鲜明地体现在姜叶与苏小糖、丁可芒与松杨等不同人物组中,构成了激烈戏剧矛盾,成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强力发动机。


而当松杨重新面对话剧舞台、面对昔日老师的质疑,中青两代演员的故事从“存异”开始,逐步获得相互的认同。丁可芒等老艺术家臻于细节、认真创作的态度感化了松杨,让他重新全心投身创作,找回文艺工


弧光:以青年蜕变寻内在能量


纵览剧情,《春日暖阳》试图在商业中呼唤艺术与人性,在淋漓现实中塑造人物弧光。剧集首先将思考向内深入,记叙青年艺人在挫折中克服焦躁、重新进行自我审视的曲折成长;与此同时,将关注的视角向外延伸,以演艺界的个体故事为点,发散出对当下社会不同年龄层的事业、情感的普适探讨。


演艺圈只是当下社会中的一个缩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演艺圈中的乱象和挑战不断,青年演员的职业心态和道德底线反复遭受考验,老戏骨的传统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生存危机。《春日暖阳》想探讨的,不仅是演艺界的现实,更是当下社会在面临快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传统与未来,更好地发挥文化的精髓和积淀,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难题。


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产生了人际关系的虚假和表面化、价值观的模糊和混乱等问题,深刻地影响着年轻人的成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春日暖阳》不仅是一部揭示演艺界现实问题的作品,更是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该剧通过两代演员之间的交流碰撞,使得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得以缓和,促进着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常变常新。从这部作品中,观众不仅能够看到复杂的社会图景,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面对新时代中的文化机遇和挑战。


褪去外在流量、寻找内在能量。《春日暖阳》聚焦影视行业痛点,让演员诠释“演员”角色——其质感真实,话语鲜活。无论是演艺圈的从业者还是圈外观众,都能有所思、有所得。(刘黎明)



:

【本文标题和网址】在尝试中成长作文500字(在尝试中成长作文600字初一) www.chun1983.cn/cjxs/122148.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