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751个字,大小约为21KB,预计浏览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对于孩子走向独立的象征而言,走进幼儿园是孩子要面对最大的事情,对于孩子和父母而言,如何克服双向的焦虑,也是一个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事情。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正式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初次独自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上,都会感到一片空白孤独无助,因而也会产生不安全感,哭闹生病也就随之产生了,这些现象被大家称为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源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行为,这是幼儿入园的最大障碍。缓解入园焦虑的方法有很多种,相关主题的绘本阅读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关幼儿园的绘本故事,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共读有关幼儿园的绘本故事,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幼儿园,做好入园准备,其实更多的是通过亲子共读绘本故事,从而了解孩子的入园心理,理解孩子。家长也可通过故事中的一些小技巧,融会贯通,寻找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方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
《我爱幼儿园》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一个幼儿园孩子真实细腻的情感。
通过一名幼儿园新生的入园经历详细讲述了幼儿园里有些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故事以时间为线索,几乎讲到了幼儿园生活的全部内容,从孩子的视角勾勒出他们眼中最真实的幼儿园生活场景:开学日初次入园印象,幼儿园日常生活流程园内活动师资人员小朋友的纷争等等,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幼儿园。
《小魔怪要上学》
这个作为启发孩子爱上阅读更为适合。
小魔怪是食人魔的孩子,可是他和爸爸妈妈不同,他羡慕人类的孩子有很多游戏的方法有一天,他捡到一本书,他决定上学去。在学校,他学会了阅读,甚至还吸引了只会看电视和吃人的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也改变了生活方式。
《魔法亲亲》
小浣熊奇奇不想去学校,想一直和妈妈在一起。
妈妈在他的手心里亲了一下,这样他在学校想妈妈的时候可以把手贴在脸上,就像妈妈亲他一样。因为有了妈妈的魔法亲亲,每当他在学校感到孤独或者想妈妈的时候,就把掌心轻轻按在脸颊上,妈妈的亲亲就会温暖他的心,他就不会再感到孤独和害怕了。奇奇在学校里度过了快乐的日子,放学回到家,奇奇学着妈妈的样子,在妈妈的手心里也亲了一下,给了妈妈一个魔法亲亲,本书将母子之间浓浓的爱意完美呈现。
《阿文的小毯子》
有些孩子无法一下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给他带一两样熟悉的玩具或者其他物品,孩子会比较有安全感。
这本绘本里的主人公是一只小老鼠,名字叫阿文,阿文有个习惯:无论是走路吃饭睡觉还是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都要带着它的小毯子。该上学了,他仍然不能离开小毯子这可怎么办呢?阿文的爸爸妈妈都觉得必须要改变这样的情况。那么,怎么改变呢?最后,阿文的爸爸妈妈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它们把小毯子剪下一块给阿文做了一块手绢,这样,阿文上学时依然可以带着它的小毯子,而且慢慢地也能很好地与其他小朋友相处,适应学校的生活了。
《汤姆上幼儿园》
汤姆要上幼儿园了,第一次上幼儿园对他来说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挑战。虽然在上幼儿园之前,爸爸妈妈告诉汤姆,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和蔼可亲;妈妈还给汤姆买了他喜欢的新书包;在幼儿园门口,妈妈对汤姆说难过了可以看看妈妈的手绢……
可是,汤姆还是强忍着眼中的泪水,不让它流下来。故事的小主人公汤姆在上学的前一天,装病、耍赖、不想上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拉着妈妈不放手……这些情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
《大卫上学去》
在《大卫,不可以》里,小大卫在家里惹够了麻烦。现在他该上学了,又把不断的麻烦带到了学校。
这本书主要描述了大卫在学校学习规矩的状况。
与《大卫,不可以》最大的不同是,在前一本书里,大卫唯我独尊、一个人胡闹;而在后一本书里,大卫的身边有了其他的小朋友,他必须得学会与别人相处,并且尊重学校里的规矩。看大卫参差的板牙,搞怪贪吃的表情,惹祸后无辜的样子,被惩罚后一脸快乐地得到老师的嘉奖,一切的一切,相信有儿子的妈妈会感触更深,这一定是每个调皮小男孩都会经历的。
《一口袋的吻》
迪比是一年级的新生,它不愿意上学。妈妈在送它上学的路上送给它一口袋的吻。有了妈妈的吻,它找到了自信。在经历了上课、下课、游戏以及午餐的过程,遇到了困难也得到了其他小朋友和老师的帮助,最终它和一个奥利奥的女孩成为了朋友。它再也不害怕上学了。
《小猪菲奥娜的重要一天》
对菲奥娜和她的爸爸妈妈来说,今天是很重要的一天,因为是她入学的第一天。这一天,小猪菲奥娜能顺利地适应学校生活吗?事实情况是:菲奥娜非常地适应,她在幼儿园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过得很开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菲奥娜父母的行为表现,要和心爱的女儿分开一整天,菲奥娜的父母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猪先生吸吸鼻子:「我会很想她。」猪太太小声说:「我也是。」
孩子入园需要一个漫长的准备过程,不能过分勉强,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任其自行想象。入园准备一定要提前做,或许读过这些绘本以后,孩子入园初期仍然会忍不住哭泣,但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眼泪就像小鹰拍打翅膀奋力高飞的那一跃,艰辛但有益。最重要的是,这些眼泪会陪伴孩子用坚定的脚步走向人生的新阶段。陪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加油吧。
在幼儿园里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给孩子们讲故事,可是有的老师讲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而有的老师讲故事,孩子们似乎不怎么爱听。虽然说讲故事是幼儿园老师的必备技能,可是并不是每位幼儿园的老师都真的会讲故事喔!
今天我就来给你支些小技巧,让你从此成为故事达人!
推荐 丨小澴
01
内容的选择
挑选孩子感兴趣的故事是讲好故事的第一步,而且记得要提前选好,可能有的老师在讲故事前随意在书架上选一本书或在电脑上选个PPT,就开始给孩子讲了,然后自己一边理解一边给孩子讲,这是不可取的喔!
我们可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以及孩子的阅读经验来提前选择适合讲故事的图书或绘本。
◆小班幼儿:幼儿认知水平较低,选择内容与情节简单、形象生动带有重复内容、主题突出的故事。
◆中班幼儿:幼儿理解水平逐步提高,选择情节发展有序、稍有曲折、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
◆大班幼儿:幼儿想象力丰富,选择情节生动有趣、篇幅较长的故事、有转折的故事。
如果不知道如何选择,可以参考:
《绘本那么多,为什么我要推荐这些?(附大中小绘本清单)》
《中国也有好绘本!这23本中国绘本诚意为你推荐!》
02
讲述的方式
讲故事的方式不仅能看出老师的专业能力,更能很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与倾听力。
1声音语调
根据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个性特征和环境变化,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进行讲故事。如果语调平淡,再好的故事也不会吸引孩子。
讲故事还要处理好语速和节奏。故事的开头一般都慢速,情节紧张时就要注意快慢结合,有时还可以适当停顿。
2语势语态
如果我们是拿着书讲故事,千万不要自己只看着书讲,要让孩子看到书上的画面,并与他们有眼神交流。这样不仅能看到孩子是不是有在认真听故事,而且眼神的传递更能增加彼此在故事中达到共情的效果。
3肢体语言
合理适当的肢体动作在故事讲述中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就经常用到肢体语言与孩子互动,让孩子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故事中。
《猜猜我有多爱你》
我在讲述《猜猜我有多爱你》时,说到“大兔子一把抓起了小兔子的手,将他抛起来,飞得比他的头还要高。”时我把孩子们一一抱了起来,让他们去感受被深爱的感觉。在那一刻似乎我就是那只大兔子,而他们变成了那只小兔子。
《小黄和小蓝》
我在讲述《小黄和小蓝》时,说到“小蓝和小黄正好住在对门,是对非常要好的好朋友,每天同进同出,有一天见面时太高兴,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我和孩子紧紧拥抱,仿佛我们就是故事中的小黄和小蓝。
03
辅助物品
讲故事时配上合适的辅助物品或者小道具,更能增加故事的有趣性与情境性。
1手偶
故事中有动物的可以配上些手偶,更加吸引孩子倾听的兴趣。
2音乐
讲故事时配上合适的音乐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喔!比如温情的故事配上舒缓的而音乐,有趣的故事配上有跳跃感的音乐等等,音乐是故事最好的朋友,能为你的讲故事加分不少喔!
04
小技巧
还有我的讲故事独门小技巧与你分享喔!
1固定时间
选个固定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可以是午餐前、午睡前或是放学前,时间一长孩子会养成习惯,如果哪天你不讲,他们反而会来督促你讲故事呢!
2创设环境
生活需要仪式感,讲故事也是需要仪式感的,讲故事时最好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听故事变成一件最美好的事情。
3重复讲述
给孩子讲故事,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个故事起码要重复5—6遍,甚至可以一周只讲一个故事。重复的频率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做出相应调整,越小的孩子重复率应该越高。
4制造期待
在开始讲故事时,可以让孩子们先观察封面上有什么,让他们对故事内容增加期待感,也会听得更认真!
最后的话
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会让孩子瞬间爱上喔!我把讲故事的技巧传授于你,从此让孩子们拜倒在你的故事下吧!
本文由幼师口袋原创
微博:幼师口袋李砚君老师
微信号:youshikoudai010
微信公众号:幼师口袋 ( ID:qujiaohuodong)
音频:点击播放
惠城区诺亚舟惠外幼儿园微课程故事--小班《豆芽成长记》
课程缘起
一天午餐有豆芽菜,玉函说:“老师,我不吃豆芽。”钧浩说:“我妈妈说豆芽菜有营养”,洢宁说:“豆芽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昕宝说:“我妈妈说过,豆芽是豆子发出来的”。一群小朋友都被吸引过来并纷纷讨论开来,既然大家这么感兴趣,不如让我们一起开启豆芽成长记探索之旅吧。
课程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自己的生活是其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经验源于生活。”小班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强,对某种事物很感兴趣。对于幼儿好奇的豆芽开展一系列活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兴趣爱好和强烈的探索欲。
经验铺垫
首先,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尝试生豆芽,让幼儿观察发豆芽的过程,并用涂鸦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大家来园一起分享。
豆芽成长的观察与探索
第一天
一、挑豆子
静怡说:“妈妈说要把坏的豆子挑出去”。
楷涵说:“外婆说如果有坏的豆子会臭的”。
洢宁说:“妈妈说不能用转基因的豆子会不发芽的”。
二、泡豆子
钧浩说:“妈妈说绿豆要用开水烫一下,黄豆用冷水泡就可以了”。
猪猪说:“我妈妈说要给黄豆施点肥,增加营养”。
玉函说:“泡好后要把它盖上被子”。
豆芽成长的观察与探索
第二天
换水
小朋友早早来到幼儿园,放下书包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看豆子,揭开面纱,哇!豆子胖胖的啦,真的变样了。老师我们赶紧给豆子换水吧!开始换水模式...
子琪说:“妈妈说豆芽喜欢湿湿的环境,每天都要早晚都要给它换水,才能快快长大”。
豆芽成长的观察与探索
第三天
长出小芽了
豆芽会变成什么样呢?
有没有长大呢?
在孩子们的细心照顾下,一颗颗豆子都发芽了,白白的小芽真可爱。
孩子们每天轮流给豆芽浇水,小豆芽越长越高,冒出绿绿的脑袋啦!
豆芽成长的观察与探索
第四天
换个舒适的家
牧洵说:“老师,我的杯子已经装不下豆芽了,能换个大的东西装吗”?
伊一说:“我的也是”。
很多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容器已经装不下豆芽了。
原先豆芽的家太小了,豆芽长大了已经住不下了,于是我们给它换一个舒适宽敞的家,让它更好的长大!
换个舒适的家
给生活加点甜
反思与总结
通过第三天第四天幼儿对豆芽的观察,可以发现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这一现象很感兴趣乐于探索,在观察豆芽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其明显的特征变化,黄豆比绿豆大、绿豆芽比黄豆芽长得快、长得长,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原先的豆芽已经容不下豆芽,知道要给豆芽换地方,激发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专注力和独自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丰 收
周一早上,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来看豆芽,在孩子们的精心呵护下,豆芽长好了。
语斐说:“豆宝宝变成了长长的豆芽啦,豆芽密密麻麻的”。
星航说:“就像许多的兄弟姐妹抱在一起,心连着心,永远不分开”。
萌萌说:“快看,豆芽越长越高了,所有的豆子都已经脱去了外壳”。
哇,种子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思考与反思
为了幼儿能更好的记录豆芽的成长,于是设计了《豆芽种植观察记录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目前只处于涂鸦阶段,幼儿只能用简单的涂鸦方式表达出来。
收 获
分 享
把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给老师们,然后我们一起美美的品尝着香香的豆芽!
思考与反思
对于怎么种豆芽这个问题幼儿各抒己见,虽然幼儿关于种植的实际经验不怎么丰富,但幼儿的前期铺垫经验有一定的基础,讨论出种豆芽的步骤,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实践中幼儿发现怎么种豆芽跟换水的时间和容器有关,还利用生活经验让豆芽一直处于潮湿状态,使得种植的豆芽长得更高更长,幼儿遇到问题积极主动解决,成功种植了豆芽,丰富了自己的种植经验。
陈鹤琴先生提倡“活教育理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教材,孩子适合在这样活的环境中学习,这是我们班幼儿第一次种植豆芽,虽然种植经验比较少,但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基于儿童本体,在“活的环境"中对“活的内容”进行一次次的探索,重视幼儿的直接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思考,运用“活办法”解决问题,寻找结果,积累新经验,让幼儿的学习回归大自然,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成长!
惠城区诺亚舟惠外幼儿园微课程故事--小班《豆芽成长记》
课程缘起
一天午餐有豆芽菜,玉函说:“老师,我不吃豆芽。”钧浩说:“我妈妈说豆芽菜有营养”,洢宁说:“豆芽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昕宝说:“我妈妈说过,豆芽是豆子发出来的”。一群小朋友都被吸引过来并纷纷讨论开来,既然大家这么感兴趣,不如让我们一起开启豆芽成长记探索之旅吧。
课程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自己的生活是其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经验源于生活。”小班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强,对某种事物很感兴趣。对于幼儿好奇的豆芽开展一系列活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兴趣爱好和强烈的探索欲。
经验铺垫
首先,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尝试生豆芽,让幼儿观察发豆芽的过程,并用涂鸦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大家来园一起分享。
豆芽成长的观察与探索
第一天
一、挑豆子
静怡说:“妈妈说要把坏的豆子挑出去”。
楷涵说:“外婆说如果有坏的豆子会臭的”。
洢宁说:“妈妈说不能用转基因的豆子会不发芽的”。
二、泡豆子
钧浩说:“妈妈说绿豆要用开水烫一下,黄豆用冷水泡就可以了”。
猪猪说:“我妈妈说要给黄豆施点肥,增加营养”。
玉函说:“泡好后要把它盖上被子”。
豆芽成长的观察与探索
第二天
换水
小朋友早早来到幼儿园,放下书包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看豆子,揭开面纱,哇!豆子胖胖的啦,真的变样了。老师我们赶紧给豆子换水吧!开始换水模式...
子琪说:“妈妈说豆芽喜欢湿湿的环境,每天都要早晚都要给它换水,才能快快长大”。
豆芽成长的观察与探索
第三天
长出小芽了
豆芽会变成什么样呢?
有没有长大呢?
在孩子们的细心照顾下,一颗颗豆子都发芽了,白白的小芽真可爱。
孩子们每天轮流给豆芽浇水,小豆芽越长越高,冒出绿绿的脑袋啦!
豆芽成长的观察与探索
第四天
换个舒适的家
牧洵说:“老师,我的杯子已经装不下豆芽了,能换个大的东西装吗”?
伊一说:“我的也是”。
很多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容器已经装不下豆芽了。
原先豆芽的家太小了,豆芽长大了已经住不下了,于是我们给它换一个舒适宽敞的家,让它更好的长大!
换个舒适的家
给生活加点甜
反思与总结
通过第三天第四天幼儿对豆芽的观察,可以发现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这一现象很感兴趣乐于探索,在观察豆芽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其明显的特征变化,黄豆比绿豆大、绿豆芽比黄豆芽长得快、长得长,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原先的豆芽已经容不下豆芽,知道要给豆芽换地方,激发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专注力和独自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丰 收
周一早上,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来看豆芽,在孩子们的精心呵护下,豆芽长好了。
语斐说:“豆宝宝变成了长长的豆芽啦,豆芽密密麻麻的”。
星航说:“就像许多的兄弟姐妹抱在一起,心连着心,永远不分开”。
萌萌说:“快看,豆芽越长越高了,所有的豆子都已经脱去了外壳”。
哇,种子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思考与反思
为了幼儿能更好的记录豆芽的成长,于是设计了《豆芽种植观察记录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目前只处于涂鸦阶段,幼儿只能用简单的涂鸦方式表达出来。
收 获
分 享
把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给老师们,然后我们一起美美的品尝着香香的豆芽!
思考与反思
对于怎么种豆芽这个问题幼儿各抒己见,虽然幼儿关于种植的实际经验不怎么丰富,但幼儿的前期铺垫经验有一定的基础,讨论出种豆芽的步骤,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实践中幼儿发现怎么种豆芽跟换水的时间和容器有关,还利用生活经验让豆芽一直处于潮湿状态,使得种植的豆芽长得更高更长,幼儿遇到问题积极主动解决,成功种植了豆芽,丰富了自己的种植经验。
陈鹤琴先生提倡“活教育理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教材,孩子适合在这样活的环境中学习,这是我们班幼儿第一次种植豆芽,虽然种植经验比较少,但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基于儿童本体,在“活的环境"中对“活的内容”进行一次次的探索,重视幼儿的直接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思考,运用“活办法”解决问题,寻找结果,积累新经验,让幼儿的学习回归大自然,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