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刘邦项羽的故事有哪些)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知识库 /  2023-05-07 19:5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刘邦项羽的故事有哪些),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2588个字,大小约为56KB,预计浏览完需要32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项羽夺天下的过程中,干了三件匪夷所思的事,难怪最终败给了刘邦

有人问我,若是项羽夺得了天下,那么中国历史会不会改写呢?


咳,我就要批评这位朋友了,历史没有假设,历史也不会改写。而且谁跟你说的项羽没有夺得过天下,事实上他确实夺了天下啊,只是没有坐稳罢了。


那么,他为什么明明夺得了天下,最后却又弄丢了呢?


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个悲壮人物,名号是西楚霸王,后来在跟汉王刘邦角逐天下的时候,兵败自刎,也引发了二千多年来人们对他的赞美和惋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力拔山兮气盖世。”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项羽的个人作战能力,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拿我们最熟悉的三国武将来比较,项羽完全可以问鼎群雄之首,就算是三国单挑王吕布,在项羽面前也得甘拜下风。


吕布名声很大,但武力并没有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这也导致他死后,很多武将也敢以“不下吕布之勇”自居。


项羽就不同了,后世也从来没人听过,有人敢称自己“不下项羽之勇”


项羽的勇,不是吹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早在起兵之初,他一个人就干掉了殷通百十号人,杀到后来,士兵看到他都哆哆嗦嗦的,不敢靠前。


其他人见到吕布,虽然知道他强,但自己还是蠢蠢欲动,想试一下,但见到项羽,想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即使到最后,项羽乌江自刎,也是连杀数人之后,自己结果了自己。


这种气势和压迫感,真不是一般的武将所具备的!


项羽的个人战力强悍,并不代表统帅能力就差,即使把他放到三国时期,其统帅能力也排在第一阵营!


遍观整部秦末历史,由项羽指挥的战役,要么就是人数少,要么就是粮草不足,总之一直处于劣势。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却能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起兵八年,打了七十多场仗,几乎没输过一次。


比如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十倍兵力的劣势干掉了秦朝精锐。比如彭城之战,项羽三万骑兵,半日之内击溃刘邦五十六万联军,连老爹和老婆都被项羽俘虏了。


但几乎全胜不代表全部,项羽在垓下之战就输了一次,但就这么一次,他就受不了了,以自我了断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无法接受失败的态度。


都说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项羽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他的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


除去我们历史书上写的,项羽推行的分封制代表着落后,刘邦推行的郡县制代表的先进区别。


比如项羽夺得天下后,采取分封制,把自己看着顺眼的、有亲戚关系的、立下功的人统统分封!这一下子就封出来十九个国,只要有人就有江湖,这些国转眼又打成一团,反正也没人维持秩序嘛,那就凭拳头说话咯。


除此之外,项羽更多的失败原因还在于其个人的性格缺陷。


项羽,看他名字就知道了,西楚霸王,霸王就是霸道的代表,这也导致他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比如他唯一的谋士范增,也就是他的亚父,一直劝他杀掉刘邦,最终被项羽猜忌之下,离去。比如曾经前来投奔他的韩信,项羽更是不把他当回事,也听不见意见,最终将其推到了对立面。再比如那个渔夫,明明划着船到了乌江边,项羽更是固执得不走,最终殒命于此。


其实,早在项羽夺天下的过程中,就干下了三件令常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这也注定,他根本坐不稳天下:


项羽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但凡小时候多读点书,也不至于最终败得那么惨。没怎么读过书,也不学什么兵法,他所具备的只有对秦国的仇恨,并随着仇恨值的增加,转化成了武力值。


项羽的爷爷是项燕,叔叔是项粱,都是死于秦国将领手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山东六国复国,自然迎来了秦帝国的穷追猛打。


这其中最有战斗力的当属楚国,楚国厉害是厉害,但是跟王离和章邯的大军比起来,也是不行,项粱都战死了。就在秦军形成合围,即将碾压困守在巨鹿的联军时候,项羽站了出来,并实施了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并演化成一个成语叫“破釜沉舟”。


项羽一战成名!


后面的对秦战争基本就是摧枯拉朽了,这也造成了项羽的狂妄性格。进军咸阳之后,立马把先行一步到达的刘邦喊过来:你以为先入咸阳就能称王啊,你还嫩点,识相点快卷铺盖走人!


而刘邦二话不敢说,收拾东西就跑了。


其实,项羽除了狂妄以外,对待秦国他是充满着不自信,或者说恐惧,甚至怀疑他的力量爆发,正是这种恐惧在作怪!


正因如此,他干了这么三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第一件事,章邯带着二十万人向他投降,这个举动本来是善意之举,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可项羽可好,一看投降了,挺好,那就全杀了吧,于是这二十万人就被坑杀了。


要知道章邯这二十万大军,并非是秦国土生土长的精锐士兵,而是从六国征发来的囚徒和民工。项羽就算对秦国有恨,也应该筛选一下,有针对性地杀啊?


有人说,可能他学秦将白起,当年他不是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吗。秦国那时候杀降卒有震慑其他国家的作用,也为了一劳永逸干掉赵国精锐,消耗赵国国力的原因。在大局已定的前提下,项羽杀掉这二十万降兵,实在是让人想不通。


即使那些不肯投降的城池被攻破后,项羽也是滥杀无赦,比如襄城屠城,坑杀平民,男女老少一个不留。再比如城阳屠城,理由是城里百姓帮助秦军抵抗,也是一个不留。后来破了齐国后,项羽又玩屠城,硬是把本已投降的齐国再次给逼反了。


由此可见,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在项羽身上看不到保境安民的可能性,人们也看不到希望。


第二件事,就是秦国最后一任帝王子婴的下场了,子婴也并非秦始皇的儿子,因为秦始皇的儿子已经被二世胡亥杀光了。


子婴是一个比较贤明的王,当年胡亥滥杀无辜的时候,他还跳出来阻止,比如蒙恬和蒙毅被杀,他就据理力争一番,可惜没有成功。后来胡亥被赵高逼杀,本来赵高想自立为帝,但满朝文武并不赞同,无奈之下立子婴为秦王。之所以没能称帝,是因为赵高觉得六国已叛,秦国失去了控制权,而且称帝不利于自己取而代之。


子婴很厉害,即位第五天就诛杀了赵高,由此可见,此人还算是得秦国民心的。


刘邦进入咸阳后,子婴也没有抵抗,直接带着传国玉玺出城投降了。樊哙曾建议刘邦杀掉他,但被训斥了一顿,刘邦不仅没杀子婴,俩人的关系还曾一度交好,经常在一起聊天什么的,刘邦甚至提出以后子婴仍然可以当秦王。


可是好景不长,项羽大军到了,二话不说,立马处死了子婴,处死也就罢了,还选择了相当残忍的腰斩。就是把人从中间切两半,这样的话,人一开始死不了,会经受一番痛苦后才会慢慢死去,非常残忍。


项羽此举,一下子寒了整个秦国百姓的心,若真要处死子婴,本来一杯毒酒,一条白绫就能解决的问题,项羽却非要搞得这么残忍。


第三件事,则是项羽的火烧咸阳,在他骨子里,是瞧不起除了楚国人以外的其他人的,也根本就没胸怀天下。


在这方面,他甚至都比不上李自成,项羽大军的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根本就没想过保境安民。他能想到的就是把全国的财富都搬到楚国去,像“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就是说的他。


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大军已经进入咸阳,咸阳可是全国的财富中心,又有那么多雄伟的建筑。现在要坐天下,要当皇帝,当然不能毁掉这些已经成为自己的财富。


可惜,项羽的脑回路总是那么特别,一把大火烧了咸阳,我们读书时候学的《阿房宫赋》就是描述的阿房宫被烧前的场景。大火可是足足烧了三个月,这得让多少人惋惜,又有多少人会觉得项羽精神有问题?


当然也不是没人劝过他,当时有个儒生叫韩生,他就来劝说项羽,你以后要当皇帝的,你烧皇城干嘛?


项羽是什么人啊,我们前面也讲过了,他根本就不会听别人的意见。要想别人没意见,去试图说服对方太麻烦,不如杀了他,这样不就没意见了吗?


就这样,项羽叫人把韩生扔锅里,给活活煮死了……


这么一个自私自利自负,还听不得别人劝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最终输给刘邦,太正常不过了。就算是没有刘邦,他一样坐不稳江山啊,因为他压根就没想过坐稳江山!


楚汉战争的历史启迪

刘氏皇族统治的汉朝,可谓中国古代史上最有建树的时代之一,“汉族”“汉语”“汉字”“汉仪”……这一系列凝聚中华民族的成就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被称为“汉高祖”的刘邦能开创这一延续400年的王朝,关键在于参加3年反秦起义战争后,又以为时4年的楚汉战争打败了原来战力最为强悍的“西楚霸王”项羽。


懂得中国象棋的人,大都知道棋盘是以“楚汉相争”相比附。对这场决定华夏历史走向的角逐,古代文人墨客往往同情出身将门的项羽,嘲贬出身平民、在家乡只是“亭长”的“刘三”。司马迁写《史记》时,既把刘邦的最大敌人楚霸王描绘成“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也说明他是性情暴戾、优柔寡断、不谙机谋的武夫。尽管历史不能假设,不过可以试想一下,项羽若是战胜刘邦,只会恢复分封制并无度地滥施暴力,社会发展进程很可能出现倒退。


以个人勇武衡量,项羽远胜刘邦,不过一场持久战争可不是武将的“单挑”,而是双方的战略运筹、建军养兵、治民征粮等综合因素的较量。过去总冲杀在军前的“西楚霸王”自刎前声称“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失败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说明他只相信匹夫之勇而至死不悟。古往今来,战略错误不能以战术胜利来弥补,项羽之败的关键在于他不会理政抚民,治军也一直重用起兵时的一群游民,只长于破坏而不擅长建设。


刘邦和项羽差不多同时在反秦大起义中聚众起兵,参加者五花八门,其中能打善战的多是流氓无产者,能否驾驭和改造他们就要看统帅的素养。刘邦毕竟在基层担任过职务,还管过征兵征粮,起兵后有管理军队的办法,还注重后方建设。项羽虽说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属于“将三代”,不过楚亡后从小藏匿民间只谙武艺兵法,并无基层管理的实践经验。他起兵后以勇武受义军尊崇,却未见有施政的善举,反而留下如坑秦降卒、烧毁秦国宫殿等残暴纪录。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楚军兵员素质不良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史书上曾称赞项羽赖以起家的“八千江东子弟”,据考证其多是流浪者、乞盗等江南游民,勇武好斗却破坏性极强。古代自然不会有先进思想对他们进行改造,项羽又只求打仗立功而放纵下属胡为。楚军对将领也管理不严,不少人感到不如意就叛离,如刘邦后来倚重的韩信、英布等主将都是背楚投汉。


项羽不善理政治民,又导致缺少后方供应。他入咸阳大封十八个王,自己属地只有彭城(如今徐州)一小片地区,又仅仅短期去过一次,其军队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这也恰恰是游民特色的反映。采取就地掠取或向周围封国强索的供应方式,自然搞得周围的诸侯心怀怨恨,纷纷投向汉军。


楚汉交战相持4年,人们从中可发现一个怪现象──楚军屡战屡胜却愈战愈衰,汉军屡败却实力日益增强。刘邦屡挫屡起,主要是依托巩固且富饶的关中后方,也就是秦国旧地,当地民众被项羽入关时的烧杀激怒,希望刘邦获胜。汉军征兵、征粮又讲究章法有度,如刘邦改秦朝对民众的“税其大半”为“十五税一”,即交农业税的额度只占收获的1/15。汉军还改革兵役制度,实行正规的征兵制,服役两年退伍再以新兵轮换。刘邦的人力物力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员又多来自老实的平民而易管理。楚汉两军在洛阳以东持久作战,就出现了“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最后在垓下关键一战中,楚军因“兵少食尽”军心动摇,饥兵听到“四面楚歌”便随之瓦解。


4年前受各地反秦义军拥戴的项羽,此刻只有28名骑兵跟随他突围,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他看到再回江东也无民众基础,选择自杀成为必然。“霸王别姬”悲剧的出现,从深层次讲是楚汉双方政策和兵制较量的结果。若从建军治军角度看,这又是刘邦建立有序的军事制度对项羽游民式军队的胜利。


「诸葛学堂」成语故事 || 项羽违背规定,率先称王,却被刘邦戏弄



01 今日成语

àn dù chén cāng


暗 度 陈 仓


这是啥意思呢


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这个怎么用呢


这是在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暗度陈仓。




02 成语故事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成语故事叫做暗度陈仓,度是度过的意思。陈仓是古代的一个县名,现在在陕西省宝鸡市的东边,这个成语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在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因为实力非常强大,所以他违背了谁先进到关中谁就当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既然他成了霸王,别人就要接受他的分封了。于是项羽把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了本来先入关的刘邦。


刘邦当然非常的不乐意了,也非常不服。于是他听从谋士张良的计策,他的人马到汉中过后,烧毁了沿途的栈道,也就是木头搭的小道,表明自己不再回关中了。


项羽从此就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人只要一放松警惕,就有很多事情会察觉不到。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令士兵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装作是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的样子,实际上却趁守将不注意的时候,暗暗地带着主力部队抄着小道,攻击了一个县叫做陈仓,进而攻入了咸阳,占领了关中,他揭开了楚汉大战的序幕,所以就流传下来了一句话,叫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也就是说看起来像是在修栈道,准备攻击关中,但实际上却抄小道把陈仓拿了下来,所以暗度陈仓成语之后也留存了下来。我们就专用它来比喻,用制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感谢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诸葛学堂”!


特别声明:此文为“诸葛学堂”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中图片


关于刘邦与项羽身世的神话传说

在民间,有一个关于刘邦与项羽身世的神话故事。要讲这个神话故事,还得先从孟姜女说起。


传说在江南松江一带有个孟家庄,庄上住着姓孟的老两口,无儿无女,心地善良。他们家中堂屋顶上有个燕子窝,到春天燕子从南方过冬又回来了。一只燕子向着老两口直点头,另一只燕子嘴里叨着一个小东西,吐给老汉,老两口觉得很稀奇,伸手捡起一看是一粒葫芦籽儿。老两口很高兴地把它种到院内墙下,葫芦籽生根发芽,几天就长出长长的蔓儿,一直爬到墙上又爬到东邻姜家院内。姜家又给葫芦蔓儿搭上架。很快,结了一个葫芦,长得圆溜溜的可好看呢。到了秋后葫芦熟了,孟姜两家商量用锯子把葫芦锯开,一家一块瓢。画上线刚一锯,葫芦就自己崩开啦。从葫芦中出来一个小女孩,又白又胖又招人喜欢。这两家都很喜欢这个小女孩。经过商量,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这两家老人视孟姜女如同自己的眼珠子一般。


光阴似箭,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孟姜女也出落成如花似玉、聪明过人的大姑娘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老人们想给孟姜女找个才学出众的男人为婿。


那时期正赶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到处抓民夫,把民夫一股脑赶到修筑长城的工地上去干活,当时苏州市郊有个贫苦家庭的子弟叫范喜良。范喜良长得眉清目秀、又有手艺,人才出众,因力气大而出名。范喜良为逃避抓民夫而离家出走。官府为能找到一个既有手艺又有力气的修长城的好手,把捉拿范喜良的榜文挂到苏州大街上。


一天,范喜良来到一个花园内,想藏身暂宿一夜。这时孟姜女正来到花园乘凉,见蝴蝶双双飞舞在花丛中,就拿起小凉扇去扑,不小心失足落水,被范喜良救上岸来。这时孟老汉也赶来,见女儿被救,万分感激,把范喜良接到家中,备了好酒好菜,热情招待,深表感谢。孟老汉见范喜良举止大方,一表人才,就把老伴和女儿叫到另一间屋内商量,然后老汉进屋和范喜良说:“老夫愿将女儿许配给公子,将公子招为女婿,不知公子意下如何?”范喜良立即说:“我家贫寒,又遇灾难,岂敢累及小姐。”经老汉再三劝说,范喜良答应下来了,并选择佳期完了婚,二人喜气洋洋地进了洞房。当天下午就听“啪!啪!”的叩门声,闯进几个差官,强行把范喜良抓走修长城去了。


孟姜女挥泪别了夫郎,昼思夜想整整熬了三年之久,音信皆无,死活不知。一日孟姜女做了一个梦,梦见夫郎被差官打死。因此孟姜女就告别了双亲去寻夫郎。


孟姜女单人上路,昼行夜宿,忍饥受冻,受尽艰辛,来到了山海关修筑长城的工地上,看见到处都是修筑长城的民夫,人山人海。左打听右寻问,也打听不到夫郎范喜良的踪影。忽见在一洼地处有几位民夫,身体虚弱,穿着破衣烂衫。孟姜女凑过去打听,问见过范喜良吗?民夫齐声说:“范喜良是我们这里的。”说着都低下头,泪水俱下,说:“他………他已经死了快一年啦。”孟姜女一听,马上昏倒在地。过了片刻苏醒过来说:“我夫郎死了葬到什么地方?”众人回答:“范兄死后就被差官给埋到城墙里了。我们偷偷地给埋上一块石头作记号。”


孟姜女痛哭不止,用衣袖蒙面直冲长城撞去,猛听“轰隆”一声巨响,长城倒塌处,露出范喜良的尸骨。孟姜女扑到尸骨上,边哭边拾捡尸骨,打成包裹。


官吏们又突然到来,抓起孟姜女送到上司那里问罪,问她为什么哭倒长城?走在路上差官又生一奸计。这官吏想,若把如此漂亮的美女献给皇上,定会升大官发大财。所以他嘻皮笑脸地和孟姜女商量:“你长的如此漂亮,是否同意跟皇上去享福?”孟姜女看情况不妙,就将计就计,提出了条件。并说:“如若答应以下条件,我就跟皇上。第一给我夫郎建坟莹,修桥通往坟地;第二条得君臣皆戴孝,祭悼我夫亡灵;第三祭悼完毕,在海上游玩三天后,就与皇上完婚。”


差官把孟姜女提出的这三个条件,向秦始皇进行了禀奏,秦始皇对这三个条件完全答应照办。时间过得真快,坟地和修桥都完成了,秦朝君臣也都戴孝,祭悼范喜良亡灵。这些事做完了,正准备游海,突然孟姜女怒指秦始皇大骂:“你这昏君!你害死无数百姓,你害死我丈夫!你是昏君!昏君!”说完用衣袖遮眼跳下大海。秦始皇见孟姜女跳入海中,一把未拽住,就马上令人打捞,并命令必须把孟姜女打捞上来,捞不上来就杀头,结果打捞三天三夜,也没打捞上来,就杀了不少人。


秦始皇还气急败坏地用他的赶山鞭,把一座座大山往海里赶。他这一赶,龙王可吃不住劲了。眼看着这一座座大山会把龙宫压塌。于是,龙王急中生智,就马上让他的女儿,变成孟姜女的俊俏模样,在海中故意让打捞上来。秦始皇一见孟姜女被捞上来了,高兴极了,就把她接到宫中,当天就让她陪驾。后来这位假孟姜女怀了孕,时间过了将近一年。一天,她在海边生下一男孩,放在岸上路岔口处,随后自己走入海中回龙宫了。小男孩当时被一只母虎叼到虎穴和刚生的小虎一起乳养,到了一岁多,小男孩自己爬到洞口外,被一姓项的渔夫捡回家去。这渔夫只老两口,六七十岁了还没有子女。捡到这个小男孩,老两口很高兴。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项羽,随老头姓项,名羽。老两口把他精心养护。


再说孟姜女跳海后,被海水呛晕了,昏死在礁石上。过了一个时辰,醒来一看,自己躺在屋里的一张床上。面前还有侍女陪伴。侍女说:“你不要怕,是龙王二公子三军大元帅救的你,二公子不会伤害你。”这时听外边有脚步声,二公子来了。侍女掀帘,走进来一位武将打扮,英俊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见孟姜女微笑着说:“好好休养身体。”回头又和侍女说:“给她做些好吃的。”


二公子出去到龙宫内找父王,请求和孟姜女结为夫妻。龙母答道:“你父王去天宫议事,得七天才回来。”二公子等不得七天,就哀求母亲作主,与孟姜女成婚,母亲疼儿即允诺了。孟美女见龙王二公子心地善良,又无微不至地照顾她,便渐渐地对二公子也有了好感,答应了他的求婚,和他结为了夫妻。后来,龙王议事回来,闻知此事,责备龙母不应该允诺二公子与孟姜女的婚事。因为孟姜女原是王母娘娘宫中一只凤鸟,因犯天规被打下凡的。所以,龙王说啥不让孟姜女留在龙宫,还想杀害孟姜女。


二公子为求情,竟给父亲跪了三天三夜,但是他父亲就是不开恩。二公子不敢违抗父命,万般无奈,夫妻抱头大哭,难舍难分。这时,孟姜女已身怀有孕。二公子给妻子一些金银财宝,让孟姜女离开龙宫,从海中走出来,回到了陆地。孟姜女走投无路,又身怀有孕,想找一栖身之处。这时城里有一姓刘的男人,丧妻一年有余,尚未续弦,见孟姜女年轻标致就动了心。孟姜女见这姓刘的憨厚、朴实、勤劳,是个老实可靠之人。于是,二人结为夫妻。几个月后,孟姜女生下一男孩,当然得姓刘,起了名字叫邦。这个邦字是孟姜女自己给起的,因为当时孟姜女从海里回到陆地,走投无路,幸亏有姓刘的帮助,所以选了个“帮”的谐音字“邦”,让孩子叫刘邦。这也是后人有的说刘邦是龙精凤血的来历。


日月穿梭,转眼间项羽已经八九岁上学了,恰巧和刘邦在同一个私塾读书。


一天,他俩课余时间摔跤,可是回回刘邦都被项羽摔倒。所以刘邦恼羞成怒,就说项羽,别看你能摔跤,但你没有亲爹娘,可我们都有亲爹娘。项羽不服气地说:“我爹娘在家呢,怎么没有?”刘邦说:“你说的爹娘不是你的真爹娘,你现在的爹娘都八十多岁了,你才多大?怎么会是你的亲爹娘呢?”项羽回到家,就哭着问二位老人,老人无奈,就将实情告诉给他:他是从海边上被捡来的,他的亲娘很可能是跳海自杀了。


于是,项羽就到海边,冲着大海跪着喊娘,母子连心,喊着喊着从海里走出来一位年轻女人,说:“孩子,我是龙女,就是你的生身之母。”又说:“好孩子,明天吃完早饭到这儿来,我给你一件东西。”项羽辞别了亲娘,回到学塾见了刘邦一伙同学就说:“谁说我没有亲娘!我娘是龙女,我已经见到了,还说让我明天吃完早饭到海边去,给我一件好东西呢。”


刘邦听得清清楚楚,全记在心里,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刘邦吃完早饭,早早地就到了海边,按项羽说的也冲大海跪着喊娘,忽然从大海中走出来一个女人,也就是龙女,她说:“好孩子,给你一本书,拿回去好好阅读,能治理天下。”刘邦接过书,说声谢谢娘,回身拿书走了。过了一个多时辰,项羽才来到,又冲大海喊了几声娘,龙女又出现了,说:“你拿书走了怎么又回来了呢?”项羽说:“没有。我才刚来到。”龙女问:“啊!拿走书的不是你?”她想了一下,说:“我再给你一本吧,不过这本书不如那本书全。”项羽接过书就回去了。


后来项羽和刘邦都长大了,开始他们的关系还很密切,结为了异姓兄弟,但后来两个人对抗起来,进行了楚汉战争。最后,项羽被刘邦打败了。项羽没有立足之地,被逼拔剑自刎于乌江,而刘邦当了皇帝。


项羽遗体被一分为五,刘邦看后痛哭流涕,却哭来大汉440年的江山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


秦末大乱之日,正是群雄辈起之时。而项羽和刘邦,作为秦亡汉兴之间最为闪亮的两朵奇葩,为我们后人献上了一幕幕脍炙人口的历史活剧。


而“刘项”和后世的曹刘一样,成为了棋逢对手的代名词。


但与曹操和刘备相爱相杀的关系一样,刘邦和项羽的关系也并不仅仅只是一句死敌就能概括的。又有多少人知道,刘邦和项羽曾经约为兄弟。


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殒命于乌江边。在自刎之前,项羽独自击杀百余名汉军,身上十多个创口,已然穷途末路。


而在这时,项羽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他便是汉军的骑士——吕马童。由于史料记载的缺失,我们并不知道项羽和吕马童到底是什么关系。然而项羽却对他大喊道:


“你不是我的故人吗?”


然而吕马童并没有接茬,而是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对自己的长官王翳说:“他就是项王。”


项羽看出了吕马童的用意,然后高声道:“我听说你们汉军谁能得到我的头,谁就能受千金之赏,万户之封。我就给你卖个人情吧!”


说着项羽自刎而死。看着项羽的尸体如同一座大山般倒下。汉军的将士们都疯了,他们一拥而上,将项羽的尸体砍成了五份。最后,王翳取其头,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最终,刘邦兑现了承诺,将万户的封赏分为五份,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每人各得2000户。


值得一提的是赤泉侯杨喜,他成为了后来弘农杨氏的始祖,千年里涌现出数以千计的帝王将相。隋朝,就是杨喜的后代所建立的。


看着项羽四分五裂的遗体,刘邦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当时天下皆以成大汉之土,却唯有项羽的封地——鲁城没有归降。当年楚怀王,曾经将项羽封为鲁公。


虽然项羽已死,当时倔强而笃信儒家忠义之道的鲁地人民,却誓死不降,即使刘邦因天下兵而来,以屠城相威胁。但鲁城内却依然弦歌不绝,一如往常。


从中,刘邦感到了一丝道义的力量,他放弃以武力征服鲁地。而是将项羽的头展示给鲁地守军。就这样,鲁地终于放弃了抵抗,向刘邦投降。


大风起兮云飞扬!经过多年的苦战,刘邦终于成就了帝业。就在大臣们欣喜若狂之时,刘邦却对着项羽的尸体号啕痛哭。其后,他命人缝合了项羽的尸体,并以鲁公之礼厚葬。在葬礼上,刘邦边祭奠边哭。史书记载:


“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诚然刘邦此举有作秀、收买人心的成分。但谁又能说,这位以性情中人而著名的汉高祖,没有真情实感在里面呢?


事实上,刘邦和项羽曾是配合默契的战友,是忘年交,曾经结为异姓兄弟。


从年龄来看,刘邦是项羽的叔伯辈。如果真要说,刘邦和秦始皇是同辈人,他只比这位帝王小3岁。


刘邦出生于沛县,项羽出生于今天的宿迁,两人家乡相距不过200公里,基本上就是同乡。他们同样穿着楚衣,喜欢吟唱楚歌,同样用着楚国的语言骂着脏话。


然而从出身来看,刘邦和项羽却完全不同。刘邦出身于一个富农家庭,在反秦造反之前,不过只是一介亭长。而项羽却出身贵族,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裔。不过项羽出生后不久,楚国就灭亡了。他跟着作为通缉犯的叔父项梁,流落到了会稽郡。


第一个将刘邦和项羽联系起来的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秦始皇。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一个“资深驴友”,曾五次巡行天下。


一年,刘邦曾运载粮食到过一次咸阳,目睹了秦始皇的出巡。


看着皇帝豪华的车驾,不仅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是也!”此时只是一介亭长的刘邦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多年后他将成为天下的住宅,入主这座伟大的城市,建立一个更加宏伟的帝国。


不久后,秦始皇巡游至会稽,项羽站在人群中,指着秦始皇的车驾豪言:“彼可取而代之”。项梁听后赶紧捂住他的嘴,骂道:“你想让我们灭族吗?”


然而项羽和项梁都想不到,数年之后,项羽将率领40万诸侯军杀入咸阳,将这座伟大的都市夷为平地。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爆发。此时的刘邦,因私放囚犯而在芒砀山做山贼。听闻此消息后,刘邦立即加入了反秦武装,夺取了沛县,出任了沛公。他的老朋友,萧何、曹参、樊哙等人纷纷加入了他的队伍,营建出大汉王朝的第一个班底。


然而好景不长,当刘邦向薛郡扩张势力之时,他的部将雍齿却悍然背叛,带着丰邑和沛县投靠了魏国。气恼的刘邦回军攻打丰邑,却最终以惨败而告终。


失去了根据地,刘邦大病一场,他充分体验到了人性的反复和多变,但也学会了忍耐和隐忍。


其后,刘邦首先投靠了楚王景驹。在此之后,项梁、项羽的崛起,景驹很快就成了过街老鼠,很快便被杀。


就这样,刘邦转投项梁的门庭,成为楚怀王手下的一员大将。他被任命为砀郡的长官,成为这个地方最高的支配者。砀郡的将士们与沛县的旧部合为一体,正式成为了刘邦军团的核心。未来大汉帝国统治阶层的上层人物,皆由此而来。


对于刘邦这名新丁,项梁是非常慷慨。他借给刘邦五千兵马,帮助他攻下了丰邑,打跑了雍齿。


公元前208年六月,项梁在薛县召集楚军诸将开会,商讨军国大事。而在这次会议上,刘邦第一次见到了项羽。


此时,反秦局势正急转直下。秦国大将章邯先是消灭了陈胜的武装,随后连续攻灭已经复兴的韩国和魏国,一直杀到了齐国东阿,齐国告急。


于是项梁率领楚军主力由薛县北上救齐。在东阿之战中,项梁大破章邯军,章邯被迫领军退到了濮阳,另一部分兵力退守城阳县。


在项梁带主力进攻濮阳时,又命刘邦和项羽进攻城阳。在这次合作中,项羽和刘邦一见如故。两人紧密配合,很快就攻下了城阳,并屠了城。攻破城阳后,项羽刘邦试图攻占定陶,却因秦军守备坚固而未能攻克。


其后,刘邦项羽又合军进攻重镇三川郡,此地的太守名叫李由,是秦相李斯的儿子。他才能出众,在荥阳曾经阻挡吴广大军长达四个月。


三川郡和东郡作为黄河南岸的邻邦,保卫着秦帝国在东方最大的军事、后勤基地——敖仓。此战中,项羽和刘邦再次大胜,斩杀了李由,切断了黄河南岸支援章邯的通道。


可以说,项羽和刘邦原本并不相识。一个在淮北,一个在江东。但在秦二世二年的七、八、九月,两人在同一战壕中,却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虽然刘邦要比项羽大上不少,然而两人依然成为了忘年之交。


或许就在这个时候,两人约为兄弟,发誓要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同击灭暴秦、牟取富贵。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消息,项梁遭章邯夜袭,兵败身死。刘邦和项羽不敢停留,与另一名楚国将领吕臣一道,率领军队逐步东撤,往彭城方向集中。


在彭城,楚怀王召开大会。首先,他封刘邦为武安侯,统领本部兵马驻扎砀县,而项羽则被封为鲁公,屯驻于彭城东。这对最佳搭档从此被分开,此后再也没有合作过。


在作战会议上,楚怀王确定了分兵灭秦的方针,一路率领主力北上救赵,而另一路则向西攻取关中。为此,楚怀王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秦王。”


一开始,项羽请求楚怀王,希望能让他和刘邦一起攻打秦。他要为楚国报仇,更要为自己的爷爷、叔叔报仇。然而楚怀王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而是将他配属于宋义,加入了北上救赵的大军。而刘邦则带领一支偏师,一路向西,踏上了攻灭暴秦的征程。


两人各自奔赴了不同的战场,从此分道扬镳。他们从兄弟最终转为政治上的对手。正应了那句老话:“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最终,项羽击杀宋义,夺过了军权,在巨鹿大破秦军五十万,奠定了秦亡汉兴的基础。与此同时,刘邦一路流动作战,连克大城,最终从武关进入关中,并在蓝天之战中全歼秦军最后的抵抗力量,成功地成为了咸阳之主。


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刘邦毫无疑问将作为关中之主、成为秦王。但这一结果,也无疑将触怒项羽。毕竟在项羽看来,灭秦的首功属于自己,而刘邦不过只是摘桃子。于是他带领大军攻占了函谷关,并准备一举灭了刘邦。


而到了后来,便进入了我们所熟悉的鸿门宴的戏码。就在项羽准备进攻刘邦之时,他的伯父、与张良相善的项伯前来进谏。


项伯是个大豪侠,相比于集团的利益,他更重个人感情以及恩怨情义。看在张良的面子上,项伯愿意为刘邦说情。


项羽年轻,当时只有27岁。他是个天下无敌的将军和勇猛的战士,由于缺乏时间的历练,如今的他还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是不能被个人感情所左右的。


项羽搞不清楚复杂的政治关系,在赏罚和维持政治平衡方面简直一塌糊涂。对待敌人,也非常残暴,动辄屠城。


然而在项羽残暴的表面,却又有一份仁慈,而韩信将此称之为“妇人之仁”。对于敌人,他像寒冬一样冷酷。但对于朋友,他却又像春天一般温暖。


作为自己的异姓兄弟和曾经同生共死的战友,他们破城阳,战雍丘,斩杀了三川郡的李由。想到这里,项羽心软了,决定再给刘邦一个机会,于是他撤销了攻击令,坐等刘邦前来请罪。


读了鸿门宴的故事,很多读者都发出了这样的疑惑。项羽击杀刘邦,简直是举手之劳。为何范增一再暗示,项羽却就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呢?


事实上,在项羽雨诺项伯接受刘邦前来和解,撤销攻击令时,就已经放弃了杀死刘邦的念头。刘邦前来赔不是,他的气就已经消了。项羽其人,最无法抗拒的就是讲感情。


针对项羽的这一弱点,老谋深算的刘邦打从一开始就决定来个忆旧套近,他说:


“臣下与将军协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下能够首先攻入关中,破灭暴秦,实在是预料之外的事情。如今有小人编造臣下的谣言,在将军与臣下之间制造嫌隙,赖将军明鉴,使臣下能够在这里与将军再次相见,也是三生有幸。”


刘邦的这一番言语,果然让年轻的项羽上当受骗,竟然将告密者名字和盘托出:


“这件事,是沛公您的左司马曹无伤所言,不然,我项羽也不至于如此。”


听了项羽这番幼稚的言论,老谋深算的范增急得跳脚。范增明白,刘邦隐忍大度、志在天下,将是未来和项羽争夺天下最大的对手,必须防患于未然,加以翦除。而项羽果然受个人情感所左右,而不依据政治利益来行事。


于是他数次用眼神暗示项羽,三次拿起自己所佩戴的玉玦,让项羽赶紧下定决心。甚至他还自作主张,派项庄以舞剑为名,杀死刘邦。


谁知另一位“性情中人”项伯跳了出来,坏了范增的好事,他也拔剑起舞,暗中保护了刘邦。最后在樊哙的干涉下,刘邦勉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随后他借口自己要上厕所,逃离了项羽的大营。对此,项羽并没有追究。


就这样,项羽失去了击杀刘邦的最好机会,最终放虎归山,让刘邦潜龙入渊。此后不久,楚汉之间烽烟再起,曾经的兄弟如今成为了最大的对手。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都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刘邦绵里藏针,懂得将“朋友搞得多多的,将敌人搞得少少”的道理。他招降纳叛,团结诸侯,最终孤立了项羽。


而项羽呢?则大巧不工,他试图以绝对的蛮力破解刘邦编织的包围圈。在正面战场,项羽百战百胜,他在彭城大破汉军56万,还抓住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以及妻子吕雉。


然而刘邦毕竟技高一筹,他联合韩信、彭越和英布,在项羽身后四面开花,切断了项羽的粮道,让他顾此失彼、腹背受敌。而在正面,刘邦却死守在荥阳,虽然屡战屡败,却始终不让项羽前进一步。


情急之下,项羽将刘太公押到荥阳城头前,扬言要将他煮了。谁知刘邦却满不在乎地说道:


“我俩曾经共同侍奉楚怀王,约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煮了自己的父亲,别忘了给我分一杯羹啊!”


对于刘邦的无赖,项羽既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在他的眼中,刘邦说的或许没错。虽然如今是仇敌,但往日的情分却是难以忘怀的。最终,项羽还是没有加害刘太公和吕后。在鸿沟协议之后,项羽将刘太公和吕后完好无损地还给了刘邦。


项羽讲情面,但是刘邦可不讲。在张良和陈平的建议下,刘邦率军追击项羽,并会同天下诸侯将他围困于垓下,最终逼着项羽自刎于乌江。项羽死时,年仅30岁。


从始至终,项羽都没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他在人事管理方面不明赏罚、任人唯亲,在外交方面不懂合纵连横以及安抚百姓,最终落得个兵败身死、身首异处的下场。


而主要的,是项羽太容易受感情所左右。他虽号称西楚霸王,却从来都没有一个王者的器量。正所谓“王者无亲,天下者不顾家”。天下和感情是不可兼得的。


然而面对项羽被肢解的尸体,刘邦却也开心不起来。项羽是性情中人,刘邦又何尝不是呢?


如今的项羽,已经成为一个不再产生威胁的死人。刘邦终于可以卸下“王者”这个沉重的面具,好好地做一回自己。他号啕痛哭,将所有的压力在一瞬间释放。刘邦从来都没有忘记,项羽和他曾是风雨同舟的战友,曾是亲密无间的兄弟……


最终,刘邦赦免了项羽的亲属。刘邦没有斩草除根,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不仅如此,刘邦还封了四个项氏子弟为侯,并皆封为刘姓。斗了那么多年,刘氏和项氏,终于成为了真正的本家……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汉高祖刘邦,果然名不虚传。


他的大气和恢弘为大汉开了个好头,他的大汉王朝在为项羽祭奠而开始。他的这一哭,哭来了大汉440年的江山。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


秦末大乱之日,正是群雄辈起之时。而项羽和刘邦,作为秦亡汉兴之间最为闪亮的两朵奇葩,为我们后人献上了一幕幕脍炙人口的历史活剧。


而“刘项”和后世的曹刘一样,成为了棋逢对手的代名词。


但与曹操和刘备相爱相杀的关系一样,刘邦和项羽的关系也并不仅仅只是一句死敌就能概括的。又有多少人知道,刘邦和项羽曾经约为兄弟。


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殒命于乌江边。在自刎之前,项羽独自击杀百余名汉军,身上十多个创口,已然穷途末路。


而在这时,项羽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他便是汉军的骑士——吕马童。由于史料记载的缺失,我们并不知道项羽和吕马童到底是什么关系。然而项羽却对他大喊道:


“你不是我的故人吗?”


然而吕马童并没有接茬,而是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对自己的长官王翳说:“他就是项王。”


项羽看出了吕马童的用意,然后高声道:“我听说你们汉军谁能得到我的头,谁就能受千金之赏,万户之封。我就给你卖个人情吧!”


说着项羽自刎而死。看着项羽的尸体如同一座大山般倒下。汉军的将士们都疯了,他们一拥而上,将项羽的尸体砍成了五份。最后,王翳取其头,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最终,刘邦兑现了承诺,将万户的封赏分为五份,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每人各得2000户。


值得一提的是赤泉侯杨喜,他成为了后来弘农杨氏的始祖,千年里涌现出数以千计的帝王将相。隋朝,就是杨喜的后代所建立的。


看着项羽四分五裂的遗体,刘邦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当时天下皆以成大汉之土,却唯有项羽的封地——鲁城没有归降。当年楚怀王,曾经将项羽封为鲁公。


虽然项羽已死,当时倔强而笃信儒家忠义之道的鲁地人民,却誓死不降,即使刘邦因天下兵而来,以屠城相威胁。但鲁城内却依然弦歌不绝,一如往常。


从中,刘邦感到了一丝道义的力量,他放弃以武力征服鲁地。而是将项羽的头展示给鲁地守军。就这样,鲁地终于放弃了抵抗,向刘邦投降。


大风起兮云飞扬!经过多年的苦战,刘邦终于成就了帝业。就在大臣们欣喜若狂之时,刘邦却对着项羽的尸体号啕痛哭。其后,他命人缝合了项羽的尸体,并以鲁公之礼厚葬。在葬礼上,刘邦边祭奠边哭。史书记载:


“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诚然刘邦此举有作秀、收买人心的成分。但谁又能说,这位以性情中人而著名的汉高祖,没有真情实感在里面呢?


事实上,刘邦和项羽曾是配合默契的战友,是忘年交,曾经结为异姓兄弟。


从年龄来看,刘邦是项羽的叔伯辈。如果真要说,刘邦和秦始皇是同辈人,他只比这位帝王小3岁。


刘邦出生于沛县,项羽出生于今天的宿迁,两人家乡相距不过200公里,基本上就是同乡。他们同样穿着楚衣,喜欢吟唱楚歌,同样用着楚国的语言骂着脏话。


然而从出身来看,刘邦和项羽却完全不同。刘邦出身于一个富农家庭,在反秦造反之前,不过只是一介亭长。而项羽却出身贵族,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裔。不过项羽出生后不久,楚国就灭亡了。他跟着作为通缉犯的叔父项梁,流落到了会稽郡。


第一个将刘邦和项羽联系起来的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秦始皇。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一个“资深驴友”,曾五次巡行天下。


一年,刘邦曾运载粮食到过一次咸阳,目睹了秦始皇的出巡。


看着皇帝豪华的车驾,不仅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是也!”此时只是一介亭长的刘邦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多年后他将成为天下的住宅,入主这座伟大的城市,建立一个更加宏伟的帝国。


不久后,秦始皇巡游至会稽,项羽站在人群中,指着秦始皇的车驾豪言:“彼可取而代之”。项梁听后赶紧捂住他的嘴,骂道:“你想让我们灭族吗?”


然而项羽和项梁都想不到,数年之后,项羽将率领40万诸侯军杀入咸阳,将这座伟大的都市夷为平地。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爆发。此时的刘邦,因私放囚犯而在芒砀山做山贼。听闻此消息后,刘邦立即加入了反秦武装,夺取了沛县,出任了沛公。他的老朋友,萧何、曹参、樊哙等人纷纷加入了他的队伍,营建出大汉王朝的第一个班底。


然而好景不长,当刘邦向薛郡扩张势力之时,他的部将雍齿却悍然背叛,带着丰邑和沛县投靠了魏国。气恼的刘邦回军攻打丰邑,却最终以惨败而告终。


失去了根据地,刘邦大病一场,他充分体验到了人性的反复和多变,但也学会了忍耐和隐忍。


其后,刘邦首先投靠了楚王景驹。在此之后,项梁、项羽的崛起,景驹很快就成了过街老鼠,很快便被杀。


就这样,刘邦转投项梁的门庭,成为楚怀王手下的一员大将。他被任命为砀郡的长官,成为这个地方最高的支配者。砀郡的将士们与沛县的旧部合为一体,正式成为了刘邦军团的核心。未来大汉帝国统治阶层的上层人物,皆由此而来。


对于刘邦这名新丁,项梁是非常慷慨。他借给刘邦五千兵马,帮助他攻下了丰邑,打跑了雍齿。


公元前208年六月,项梁在薛县召集楚军诸将开会,商讨军国大事。而在这次会议上,刘邦第一次见到了项羽。


此时,反秦局势正急转直下。秦国大将章邯先是消灭了陈胜的武装,随后连续攻灭已经复兴的韩国和魏国,一直杀到了齐国东阿,齐国告急。


于是项梁率领楚军主力由薛县北上救齐。在东阿之战中,项梁大破章邯军,章邯被迫领军退到了濮阳,另一部分兵力退守城阳县。


在项梁带主力进攻濮阳时,又命刘邦和项羽进攻城阳。在这次合作中,项羽和刘邦一见如故。两人紧密配合,很快就攻下了城阳,并屠了城。攻破城阳后,项羽刘邦试图攻占定陶,却因秦军守备坚固而未能攻克。


其后,刘邦项羽又合军进攻重镇三川郡,此地的太守名叫李由,是秦相李斯的儿子。他才能出众,在荥阳曾经阻挡吴广大军长达四个月。


三川郡和东郡作为黄河南岸的邻邦,保卫着秦帝国在东方最大的军事、后勤基地——敖仓。此战中,项羽和刘邦再次大胜,斩杀了李由,切断了黄河南岸支援章邯的通道。


可以说,项羽和刘邦原本并不相识。一个在淮北,一个在江东。但在秦二世二年的七、八、九月,两人在同一战壕中,却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虽然刘邦要比项羽大上不少,然而两人依然成为了忘年之交。


或许就在这个时候,两人约为兄弟,发誓要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同击灭暴秦、牟取富贵。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消息,项梁遭章邯夜袭,兵败身死。刘邦和项羽不敢停留,与另一名楚国将领吕臣一道,率领军队逐步东撤,往彭城方向集中。


在彭城,楚怀王召开大会。首先,他封刘邦为武安侯,统领本部兵马驻扎砀县,而项羽则被封为鲁公,屯驻于彭城东。这对最佳搭档从此被分开,此后再也没有合作过。


在作战会议上,楚怀王确定了分兵灭秦的方针,一路率领主力北上救赵,而另一路则向西攻取关中。为此,楚怀王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秦王。”


一开始,项羽请求楚怀王,希望能让他和刘邦一起攻打秦。他要为楚国报仇,更要为自己的爷爷、叔叔报仇。然而楚怀王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而是将他配属于宋义,加入了北上救赵的大军。而刘邦则带领一支偏师,一路向西,踏上了攻灭暴秦的征程。


两人各自奔赴了不同的战场,从此分道扬镳。他们从兄弟最终转为政治上的对手。正应了那句老话:“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最终,项羽击杀宋义,夺过了军权,在巨鹿大破秦军五十万,奠定了秦亡汉兴的基础。与此同时,刘邦一路流动作战,连克大城,最终从武关进入关中,并在蓝天之战中全歼秦军最后的抵抗力量,成功地成为了咸阳之主。


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刘邦毫无疑问将作为关中之主、成为秦王。但这一结果,也无疑将触怒项羽。毕竟在项羽看来,灭秦的首功属于自己,而刘邦不过只是摘桃子。于是他带领大军攻占了函谷关,并准备一举灭了刘邦。


而到了后来,便进入了我们所熟悉的鸿门宴的戏码。就在项羽准备进攻刘邦之时,他的伯父、与张良相善的项伯前来进谏。


项伯是个大豪侠,相比于集团的利益,他更重个人感情以及恩怨情义。看在张良的面子上,项伯愿意为刘邦说情。


项羽年轻,当时只有27岁。他是个天下无敌的将军和勇猛的战士,由于缺乏时间的历练,如今的他还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是不能被个人感情所左右的。


项羽搞不清楚复杂的政治关系,在赏罚和维持政治平衡方面简直一塌糊涂。对待敌人,也非常残暴,动辄屠城。


然而在项羽残暴的表面,却又有一份仁慈,而韩信将此称之为“妇人之仁”。对于敌人,他像寒冬一样冷酷。但对于朋友,他却又像春天一般温暖。


作为自己的异姓兄弟和曾经同生共死的战友,他们破城阳,战雍丘,斩杀了三川郡的李由。想到这里,项羽心软了,决定再给刘邦一个机会,于是他撤销了攻击令,坐等刘邦前来请罪。


读了鸿门宴的故事,很多读者都发出了这样的疑惑。项羽击杀刘邦,简直是举手之劳。为何范增一再暗示,项羽却就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呢?


事实上,在项羽雨诺项伯接受刘邦前来和解,撤销攻击令时,就已经放弃了杀死刘邦的念头。刘邦前来赔不是,他的气就已经消了。项羽其人,最无法抗拒的就是讲感情。


针对项羽的这一弱点,老谋深算的刘邦打从一开始就决定来个忆旧套近,他说:


“臣下与将军协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下能够首先攻入关中,破灭暴秦,实在是预料之外的事情。如今有小人编造臣下的谣言,在将军与臣下之间制造嫌隙,赖将军明鉴,使臣下能够在这里与将军再次相见,也是三生有幸。”


刘邦的这一番言语,果然让年轻的项羽上当受骗,竟然将告密者名字和盘托出:


“这件事,是沛公您的左司马曹无伤所言,不然,我项羽也不至于如此。”


听了项羽这番幼稚的言论,老谋深算的范增急得跳脚。范增明白,刘邦隐忍大度、志在天下,将是未来和项羽争夺天下最大的对手,必须防患于未然,加以翦除。而项羽果然受个人情感所左右,而不依据政治利益来行事。


于是他数次用眼神暗示项羽,三次拿起自己所佩戴的玉玦,让项羽赶紧下定决心。甚至他还自作主张,派项庄以舞剑为名,杀死刘邦。


谁知另一位“性情中人”项伯跳了出来,坏了范增的好事,他也拔剑起舞,暗中保护了刘邦。最后在樊哙的干涉下,刘邦勉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随后他借口自己要上厕所,逃离了项羽的大营。对此,项羽并没有追究。


就这样,项羽失去了击杀刘邦的最好机会,最终放虎归山,让刘邦潜龙入渊。此后不久,楚汉之间烽烟再起,曾经的兄弟如今成为了最大的对手。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都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刘邦绵里藏针,懂得将“朋友搞得多多的,将敌人搞得少少”的道理。他招降纳叛,团结诸侯,最终孤立了项羽。


而项羽呢?则大巧不工,他试图以绝对的蛮力破解刘邦编织的包围圈。在正面战场,项羽百战百胜,他在彭城大破汉军56万,还抓住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以及妻子吕雉。


然而刘邦毕竟技高一筹,他联合韩信、彭越和英布,在项羽身后四面开花,切断了项羽的粮道,让他顾此失彼、腹背受敌。而在正面,刘邦却死守在荥阳,虽然屡战屡败,却始终不让项羽前进一步。


情急之下,项羽将刘太公押到荥阳城头前,扬言要将他煮了。谁知刘邦却满不在乎地说道:


“我俩曾经共同侍奉楚怀王,约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煮了自己的父亲,别忘了给我分一杯羹啊!”


对于刘邦的无赖,项羽既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在他的眼中,刘邦说的或许没错。虽然如今是仇敌,但往日的情分却是难以忘怀的。最终,项羽还是没有加害刘太公和吕后。在鸿沟协议之后,项羽将刘太公和吕后完好无损地还给了刘邦。


项羽讲情面,但是刘邦可不讲。在张良和陈平的建议下,刘邦率军追击项羽,并会同天下诸侯将他围困于垓下,最终逼着项羽自刎于乌江。项羽死时,年仅30岁。


从始至终,项羽都没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他在人事管理方面不明赏罚、任人唯亲,在外交方面不懂合纵连横以及安抚百姓,最终落得个兵败身死、身首异处的下场。


而主要的,是项羽太容易受感情所左右。他虽号称西楚霸王,却从来都没有一个王者的器量。正所谓“王者无亲,天下者不顾家”。天下和感情是不可兼得的。


然而面对项羽被肢解的尸体,刘邦却也开心不起来。项羽是性情中人,刘邦又何尝不是呢?


如今的项羽,已经成为一个不再产生威胁的死人。刘邦终于可以卸下“王者”这个沉重的面具,好好地做一回自己。他号啕痛哭,将所有的压力在一瞬间释放。刘邦从来都没有忘记,项羽和他曾是风雨同舟的战友,曾是亲密无间的兄弟……


最终,刘邦赦免了项羽的亲属。刘邦没有斩草除根,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不仅如此,刘邦还封了四个项氏子弟为侯,并皆封为刘姓。斗了那么多年,刘氏和项氏,终于成为了真正的本家……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汉高祖刘邦,果然名不虚传。


他的大气和恢弘为大汉开了个好头,他的大汉王朝在为项羽祭奠而开始。他的这一哭,哭来了大汉440年的江山。


:
   刘邦项羽故事概要(刘邦项羽的故事简简介)
   [db:摘要]……【详情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读后感800(刘邦和项羽的故事的读后感200字)
   [db:摘要]……【详情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概括(刘邦和项羽的故事100字)
   [db:摘要]……【详情

【本文标题和网址】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刘邦项羽的故事有哪些) www.chun1983.cn/cjxs/121242.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