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632个字,大小约为21KB,预计浏览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所谓天才,
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很多聪明人之所以没有成功,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那种为成功而拼搏的干劲。励志故事网的小编给大家精选两五个简短励志名人故事及感悟,一起来看看吧。
一、莫扎特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着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四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的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感悟,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需品。
二、牛顿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得1200进。感悟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
三,贝多芬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账。逝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感悟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了贝多芬创作时有多专注。最弱小的人只要集中力量于一点到。到好的结果。相反,最强大的人如果把力量分散在许多方面,那么也会一事无成。
四、居里夫人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的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他一下,他们悄悄的在玛尼亚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尼亚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玛尼亚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输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尼亚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玛尼亚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感悟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独领风骚。的人,必定是专心致志于一世的人。居里夫人获得了成功,这与他从小情分、专心致志是分不开的。
陆羽,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感悟只有苦心学习,才能将属于自己的东西发扬光大。
1、马云
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
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
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2、苏格拉底
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
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
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3、爱迪生
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4、李白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5、梵高
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
6、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
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
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
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7、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
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8、莫扎特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用心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以前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齐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
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好处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9、稻盛先生
松下刚刚陷入事业的困境,这天他无助地走在路上。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因为那时插头只有一个。"你能不能快一点开灯,让我怎么看书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说好了,都过了30分钟了。"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电线,的确太不方便了,何不想个可以两用的插头呢?他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不久,就想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
试用品问世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简直供不应求,松下的事业也从此走上轨道,利润大增。遭遇任何问题,都是激发创意的好机会。
10、司马光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
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
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古代流传有许多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如:
牛角挂书,囊萤映雪,
凿壁借光,韦编三绝,
刺股悬梁,目不窥园。
范伸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家里很穷,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范仲淹只好跑到寺院的僧房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范仲淹把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地读书。由于家贫,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再吃两块。没有菜,他就切一些腌菜下饭。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读书学习。
后来,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仍好学不辍,就回家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深深同情他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范仲淹吃。
那个同学把做好的鱼肉送给范仲淹,说:“这是我父杀叫我送给你的,赶快趁热吃了吧!”
范仲淹回答说:“不!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带回去吧!”
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辞,放下东西就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的好吃的东西丝毫未动,已经变坏了,就责备范仲淹说:“叫你吃你不吃,东西都变坏了。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海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感谢你父亲的一片好意。”
那个同学回家后,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父亲。这位父亲夸奖说:“范仲淹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
范仲淹长大以后,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家去应天府(今商丘)的南都学舍读书。白天、深夜,他都认真读书,孜孜不倦。
5年的时间里,他竟然不曾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他就把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儿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他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以自身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一生孜孜于传道授业,悉心培养和荐拔人才。
范仲淹常常告诫自己:“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也成为千古名句,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赞誉。
#大有学问#
北宋传奇人物范仲淹苦读成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苦读的故事,感动和激励了历代读书人。他从小好书如命,足不出户,手不释卷。
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苦中作乐,范仲淹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历代传诵。
划粥断齑 少年刻苦读书
范仲淹不到3岁,其父亲因病去世,随母亲改嫁到朱家。在醴(lǐ)泉寺读书时,为读书方便,他每天晚上煮一锅粥,第二天早上凉了以后,拿出小刀,在粥块上面划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
吃什么菜蔬呢?白天去山洞读书时,他顺便拔一些野菜回来。吃饭时,把野韭菜、野葱、野蒜等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搅拌一下,配菜便成了。其清苦之极,可见一斑。
这就是“划粥断齑(jī)”,属于范仲淹的独创。醴泉寺读书3年,他基本过着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
窖金苦读 不为财富所动
虽然生活清苦,但范仲淹丝毫不为财富所动。一天,他正在醴泉寺聚精会神地读书,忽然一白一黄两只老鼠跳进粥锅吱吱乱叫。他忙将老鼠赶了出去。
两鼠钻到荆树两侧。他追到树下,见一侧鼠洞闪着黄光,一侧鼠洞闪着白光,便取来铁锹挖开鼠洞,下面竟然是满满一窖黄金和一窖白银。范仲淹分文不动,继续挑灯夜读。
30年后,醴泉寺受火灾,慧通大师不忍寺庙毁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戍边的范仲淹求援。
范仲淹热情款待来人,只字不提援修寺庙的事情,临走时写了一封信,赠两包好茶叶给了来人,并写下五言诗:“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
寺院僧人来到范仲淹当年读书的山洞荆树旁,挖开泥土,果然见到一窖金、一窖银,用挖出来的金银修好了寺庙。 (
END
责任编辑:李会彦 | 责任校对:周春燕
审核:张呈炜 | 美编:丁然
这本书讲的名人事迹发人深省!
读书好比穿漂亮衣服,首饰,至少是可以装扮自己外表,让自己能够或多或少出彩些!
书中的张曜在清朝因为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迁为河南布政使(副省长),后来上朝被弹劾说他目不识丁不能担任这个重要官职(从小不喜欢读书基本是个文盲)。
从三品变贬为无品的武官,后来他发狠拜他老婆为老师学习经典,后来知识充足了皇帝考核他,后迁为山东巡抚(省委书记)。
大老粗身逢乱世混个官还被弹劾,可见没文化,多吃亏。
当官的都如此,又何况平民百姓嘞!
所以背景再差的官吏都会把文凭想方设法弄起,管他夜大、函大,或多或少对于迁升起到作用。
没有文凭,别人想帮你也是无奈所谓烂泥扶不上墙,朽木不可雕也!
学历鄙视链由古及今,清朝的曾国藩和左宗棠当年就深受学历之痛,因为他们都是举人出身后因功赐进士出身。
上朝开会经常都被同僚拿学历说事,拐弯抹角都说他们学历低,升官不知道舔了哪位高官的屁股……。
左宗棠当总督时还在参加科举,后来慈禧赐他同进士出身,后来因功才封东阁大学士。
(那时不是进士出身的官员,最多做到六品副厅级就到头了。)
举人当官一般都是补缺,做个县长、乡长啥的不过很难等,有些等到七十几才混个股长。
进士就不一样了,出道就是正处级,庶吉士出道就是央官比如书记处书记啥的。
和珅原来只是礼宾司一个科员,后来因为和乾隆对了下论语,一路迁升,二十年时间就升到了内阁首席大学士。
像纪晓岚又好色又丑,但文化好,对皇帝胃口,主管外交部和教育部,嘉庆初年封东阁大学士。
刘罗锅背一弯起,貌不惊人,可是他家里四代都是进士出身,他的太爷爷开始就是高官,到他爸爸那代就是总理级了,他属于学历最差那个。不过也混到正国级。
唐宋八大家文章就比较出众,三苏里面做老子的苏洵因为不是进士,官最低是个县长秘书,其他几位都是正部级或者正国级官员。
宋朝是读书人最高光时代,只要进士出身,就可以逍遥着日嫖夜赌拿高工资,比如柳永,他当了三十年的副厅长,除了上朝就是上床和妓女吹拉弹唱吟诗作词。
晏几道也是常常逛窑子,十个小老婆八个都是妓女。
这本书讲的名人事迹发人深省!
读书好比穿漂亮衣服,首饰,至少是可以装扮自己外表,让自己能够或多或少出彩些!
书中的张曜在清朝因为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迁为河南布政使(副省长),后来上朝被弹劾说他目不识丁不能担任这个重要官职(从小不喜欢读书基本是个文盲)。
从三品变贬为无品的武官,后来他发狠拜他老婆为老师学习经典,后来知识充足了皇帝考核他,后迁为山东巡抚(省委书记)。
大老粗身逢乱世混个官还被弹劾,可见没文化,多吃亏。
当官的都如此,又何况平民百姓嘞!
所以背景再差的官吏都会把文凭想方设法弄起,管他夜大、函大,或多或少对于迁升起到作用。
没有文凭,别人想帮你也是无奈所谓烂泥扶不上墙,朽木不可雕也!
学历鄙视链由古及今,清朝的曾国藩和左宗棠当年就深受学历之痛,因为他们都是举人出身后因功赐进士出身。
上朝开会经常都被同僚拿学历说事,拐弯抹角都说他们学历低,升官不知道舔了哪位高官的屁股……。
左宗棠当总督时还在参加科举,后来慈禧赐他同进士出身,后来因功才封东阁大学士。
(那时不是进士出身的官员,最多做到六品副厅级就到头了。)
举人当官一般都是补缺,做个县长、乡长啥的不过很难等,有些等到七十几才混个股长。
进士就不一样了,出道就是正处级,庶吉士出道就是央官比如书记处书记啥的。
和珅原来只是礼宾司一个科员,后来因为和乾隆对了下论语,一路迁升,二十年时间就升到了内阁首席大学士。
像纪晓岚又好色又丑,但文化好,对皇帝胃口,主管外交部和教育部,嘉庆初年封东阁大学士。
刘罗锅背一弯起,貌不惊人,可是他家里四代都是进士出身,他的太爷爷开始就是高官,到他爸爸那代就是总理级了,他属于学历最差那个。不过也混到正国级。
唐宋八大家文章就比较出众,三苏里面做老子的苏洵因为不是进士,官最低是个县长秘书,其他几位都是正部级或者正国级官员。
宋朝是读书人最高光时代,只要进士出身,就可以逍遥着日嫖夜赌拿高工资,比如柳永,他当了三十年的副厅长,除了上朝就是上床和妓女吹拉弹唱吟诗作词。
晏几道也是常常逛窑子,十个小老婆八个都是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