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唐山革命历史故事有哪些(唐山革命历史故事)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已采纳 /  2023-05-02 15:5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唐山革命历史故事有哪些(唐山革命历史故事),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7280个字,大小约为76KB,预计浏览完需要44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红色河北 | 毛泽东与唐山



资料显示,自1925年至1976年,在毛泽东的着作、讲话、书信、电报、题词、视察、接见中,涉及唐山的达70多次。可以说,在历史的每一重要时期,毛泽东都对唐山充满了关切,并多次作出指示。唐山人民的翻身解放、唐山大地的繁荣发展,镌刻者他老人家的关怀、智慧和心血。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缅怀伟人。


  “他们特别能战斗”


  ——毛泽东关记述注早期唐山工人运动的发展


  1925年,毛泽东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我们看四年以来的罢工运动,如海员罢工、铁路罢工、开滦和焦作煤矿罢工、沙面罢工以及‘五卅’后上海香港两处的大罢工所表现的力量,就可知工业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他们所以能如此,第一个原因是集中。无论哪种人都不如他们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去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当时,唐山为中国近代工业按地理分布形成的全国6个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拥有近6万产业工人,是中国年轻的工人阶级队伍中一支雄厚的力量。毛泽东在文中提到的“铁路罢工”是指1922年至192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主要铁路线的工人罢工。1922年8月,京汉路长辛店工人举行两天罢工后,京奉路唐山制造厂(今唐山机车车辆工厂)于当年10月举行了有3000人参加的为期8天的罢工,到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再次掀起罢工高潮,直到二七惨案发生。开滦工人罢工是指在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影响下,继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罢工取得胜利后,由共产党发动的有3万人参加的五矿同盟大罢工。罢工的声势浩大,震惊中外。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工业无产阶级“特别能战斗”是总结1922年至1925年的罢工运动而提出的,开滦五矿同盟罢工和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罢工均在其中,大罢工掀起了中国北方工人罢工高潮,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唐山的工业无产阶级从此在斗争中更加成长和壮大起来。


  开滦工人阶级的被毛泽东誉为“被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一直是唐山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力量。


  “红军可以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


  ——毛泽东对开创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构想与实践


  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抗日战争初期,党中央就已经开始注意冀东地区了。”“还在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以战略家的眼光指出冀东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援引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的讲话:“红军可以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依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确定了开展与坚持冀东游击战争的方针。为使各级党组织和军队负责人充分认识在冀东开展游击战争的艰巨性,1938年2月9日毛泽东在致朱德、彭德怀的电报中又明确指出:“雾灵山为中心之区域,有广大发展前途,但是独立作战区域,派去部队需较精干,且不宜过少。军政党领导人需有独立适应新环境之能力,出发前需作好准备。”毛泽东提到的“独立作战区域”,是指长城外为伪满州国,已被日伪统治7年;长城内的冀东为伪冀东防共自治府所辖,也已被日伪统治5年。这个区域处在敌人的深远后方,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自然是“独立作战区域”了,况且由于是敌占区域,所以又有“广大发展前途”。


  为在这个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中央同意首先在冀东发动武装起义(亦称武装暴动),并对起义作了具体部署和指导。统计数字表明,从1938年2月到11月10个月间,中央、北方局、晋察冀分局先后向冀东地方党组织发出指导起义和开展游击战争的电报就有27封,其中毛泽东亲自起草签发的有7封。正是在党中央、毛泽东亲自指导下,在八路军第四纵队的大力支援下,1938年夏季举行的有20万各界群众参加的武装抗日暴动取得了成功,一举摧毁了8个县的汉奸伪政权,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组建了一支抗日队伍(抗日联军),开创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但是,由于暴动队伍西撤整训,未能使暴动成果得以巩固。


  面对这种情况,1938年11月25日,毛泽东又致电冀热区,对冀东地方党组织和军队领导的抗日暴动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宋、邓纵队深入冀东苦战数月,配合并促成地方党组织领导的冀东起义,恢复了冀东的中国主权,发动了群众,建立了冀东的游击区,扩大了我军在敌后深远后方的政治影响,给敌人以打击,一般来说是获得了成绩的。” 接着他又非常有信心地指出:“那个地区有许多有利条件,是可能坚持游击战争、创造游击根据地的。但是也有许多困难,要在长期艰苦斗争中才能达到。”


  毛泽东的肯定与鼓励给冀东地方党组织和军队以巨大的勇气和信心。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仔细分析在冀东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游击根据地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制定了符合冀东实际的具体方针。在毛泽东精心部署下,从建立一支抗日武装队伍,到开辟小块多块游击区进而发展到大块抗日根据地;从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到建立健全各级民主政权和加强党的领导与建设等一系列艰苦斗争和细致工作,终于建成了居全国19块较大解放区之一的以冀东为基本区包括热河和辽西地区的冀热辽抗日根据地,为1945年开展对日反攻,收复失地,特别是与国民党军队争夺占领东北赢得了三个月的宝贵时间做出了贡献,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在冀东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意图。[page]


  “关于组织冀东野战军”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对冀东战略区军事斗争的运筹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企图夺取胜利果实,派遣重兵进攻冀东和东北解放区。冀东是华北与东北之间的交通要道,具有山地、平原和海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毛泽东以军事家的战略目光,同样把冀东看成是战略要冲。他于1945年10月25日致电彭真、程子华和李运昌,提出“关于组织冀东解放军”问题。电报指出:“关于组织冀东解放军。(一)蒋介石正由陆海空运兵到平津、唐山、秦皇岛线,其数达二十万。其中十万将位于唐山、秦皇岛线。是进攻东北的,运输及到达期均未定;十万位于北平、天津线,除一部守备该线外,主力将向热河进攻,北部正在空运及陆运,十一月中旬可到齐。……”基于这种严峻形势,电令指出“我已决定组织晋察冀第二野战军,……。我运昌所部冀东纵队,迅速区分为野战军地方军两部,即从现有全部队伍中抽调较有战斗力者一万五千到二万左右,编为二个到十个大团,每三团编为一旅,共编为两旅到三旅,总称为冀东纵队,由运昌亲率位于机动地区,依将来情况决定,或者配合我辽宁野战军打击由关内向关外进攻的顽军,或者配合萧、罗及程子华野战军打击由北平向承德进攻之顽军。”毛泽东深知冀东特殊的战略地位,对冀东军事斗争的战略部署准确而及时。正当毛泽东发出这封电令时,国民党军开始进攻山海关,遵照毛泽东“配合我辽宁野战军打击由关内向关外进攻之顽军”的指示,冀东军区部队发起保卫山海关的战斗,历经半月之久,歼敌6万之多,大大延缓了国民党军由陆路抢占东北的计划,同时争取了时间掩护我新四军和山东部队越过长城进入东北。1946年初,蒋介石企图在停战协定生效前占领解放区,又两次派兵进攻热河,冀东军区部队先后于1月上旬和2月下旬发起承德保卫战,在东、南、西纵横100多公里的阵地上,阻止了国民党的进攻,保证了华北与东北的联系,为冀东、热河和东北解放区放手发动群众进行自卫战争赢得了几个月的时间。两次保卫战的胜利,体现了冀东军区部队从地方军向野战军转变,经受了大规模野战锻炼和考验,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在毛泽东关于“组织冀东野战军”战略思想的指导下,1947年9月,由冀东子弟兵组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出关参加东北解放战争。冀东军区部队继续执行战略配合斗争任务。在东北战争开展秋、冬、春季攻势时,通过举行滦州战役和全区破击战,阻击了进攻东北的国民党军,使东北战场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冀东解放区肩负支援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重任。毛泽东十分关注这个战略区,从1948年9月7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毛泽东亲自为军委起草的有关冀东的电报就有28封。根据毛泽东的部署,在两大战役中,冀东解放区的任务一是积极开展军事斗争,拔掉了所有敌人据点,于1948年12月12日解放唐山,17日解放冀东全境。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战勤工作。全区军民以“倾家荡产”的精神,共筹集军粮2.6亿公斤,组织民工200万人次、大车140万辆、担架3万副,修建公路500余公里,修造桥梁500余座,保证了两大战役特别是平津战役的顺利进行,直至天津、北平相继解放。


  回顾解放战争可知,毛泽东把冀东放到全局来审视,并根据冀东的特点精心运筹,确保了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和展开。


  “要学会建设好人民的城市”


  ——毛泽东为《唐山劳动日报》题写报头


  《唐山劳动日报》的前身是1940年元旦创刊的《救国报》,后来随着政区的发展和变化,先后更名为《冀热辽日报》、《长城日报》、《冀东日报》。唐山解放的第二天,中共唐山市委又出版了《新唐山日报》。1949年7月,冀东行政区奉命撤销,原区党委机关报《冀东日报》与《新唐山日报》合并。合并后的报纸叫什么名称?市委和报社领导经研究认为,唐山是工业城市,是劳动人民的城市,党报是劳动人民的报纸,故应定名为《劳动日报》。彼时,时任中共唐山市委书记的吴德恰好去北京开会,便请他转请毛泽东主席为报纸题写报头。当时毛泽东正忙于筹备建国重大事宜和指挥解放全中国的战事,日理万机,异常繁忙,但仍高兴地答应了。并说,“‘劳动日报’这个名字好”,“要学会建设好人民的城市”。他还提议应加上“唐山”二字,即定名《唐山劳动日报》,让读者知道报纸是哪里出版的。毛泽东一气写了两份,其中一份是画圈的,现在使用的报头题字便是画圈的一个。当吴德将毛泽东题写的报头带回唐山时,报社全体工作人员兴奋至极。在全国尚未全部解放、战事尚未结束、经济建设还处于百废待兴的时刻,毛泽东在百忙之中为一家地方报纸题写报头在全国是不多见的。这既是对报社全体职工的鼓舞,也是对唐山劳动人民的关爱。


  从1949年8月1日起,《唐山劳动日报》天天与唐山人民见面,唐山人民始终牢记毛泽东“要学会建设好人民的城市”的教导,不断为建设繁荣 美好的新唐山做出自己的贡献。


  “搞合营舍得不舍得?”


  ——毛泽东视察唐山启新水泥厂


  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889年11月,原名叫细棉土厂,细棉土是英文水泥的译音,由清人唐廷枢创办,是我国第一家立窑生产水泥的工厂。1910年八国联军侵华,细棉土厂被英国资本家侵占,1906年由周学熙出资将其赎回自办。1907年正式定名为“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启新”寓意重新办厂。生产商标是“龙马负太极”,简称“马牌”。从此,启新变成了民族资本企业。自1906年至1941年,年产量由不足万吨达到30万吨,曾独霸中国水泥市场,在美、德、意等国际赛会上多次获奖,一直饮誉全国和南洋。


  1954年4月22日,毛泽东在铁道部长滕代远、天津市工商联主任李烛尘等陪同下,乘专列来到唐山,下午3时许到启新水泥厂视察。毛泽东到唐山时,正值全国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造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际。到启新后,他先问厂党委书记赵光:“你们总经理呢?”赵光回答:“在天津。”总经理是周学熙的侄子周叔弢。毛泽东对周叔弢十分熟悉,知道他是我国北方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是位拥护共产党领导,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实业家”、“搞水泥的专家”。当听说他在天津,毛泽东未免有些遗憾,遂又问及副总经理在不在。毛泽东边说边来到烧成车间8号窑与一位杨姓师傅谈话,要他保重身体。又与一位青年工人谈话,嘱咐他要向老师傅学习,向书本学习,边干边学。毛泽东回到专列后接见了厂党委书记赵光和副总经理姒南笙。在问及赵光的自身情况后鼓励他说:“要当好领导干部,就要坚持在工作中学习。既要学文化,又要学技术、学管理。要向工人学习,向一切内行的人学习。全都学懂不可能,但一点不懂也不行。”毛泽东问姒南笙:“你们公司现有资产多少?” 姒回答:“大约13100亿(旧币)。”毛泽东又问:“搞合营舍得不舍得?” 姒回答:“我立即向董事会汇报。”最后毛泽东勉励他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随即离唐回京。


  第二天,姒南笙去天津向董事会汇报毛泽东视察情况,总经理周叔弢听后心潮澎湃,感到毛泽东主席视察启新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董事会立即决定合营。并迅速赶到唐山向赵光说:“我们已经开了董事会,一致通过决议,申请合营。”6月16日,华北行政委员会根据“国家的需要,改造的可能,资本家的自愿”三个条件批准了启新合营,名称为:公私合营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合营日期从1954年8月1日算起。


  毛泽东的唐山之行,在全国工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毛泽东关于王国藩合作社两篇报道的按语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编辑出版了约90万字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上、中、下三册)一书。在该书收入的176篇文章中,开篇就是有关唐山市原遵化县王国藩合作社的两篇文章的相关报道。即:《书记动手,全党办社》和《勤俭办社》。


  《书记动手,全党办社》是1955年4月30日《唐山农民报》刊登的文章,介绍中共遵化县第十区委员会贯彻“书记动手,全党办社”的经验。毛泽东在审阅入选《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书稿时,对这篇没有


  《勤俭办社》是5月4日发表在《河北日报》上的文章。毛泽东被此文中记述的合作社社员们勤俭办社,刻苦经营,在短短三年内就由穷变富的事迹深深感动,于是将此文收入该书的第二篇,并写了按语:“这里的合作社,就是王国藩领导的所谓‘穷棒子社’。勤俭经营应当是全国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不,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它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以后也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但特别要提倡勤俭,特别要注意节约的,是在目前这几十年内,是在目前这几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


  遵化县西铺村王国藩领导的合作社——“穷棒子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闻名全国,成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先进典型。对于这个合作社的发展,毛泽东一直予以关注。1959年8月6日,他在看了河北省委上报的《王国藩社情况一直很好》一文后批示说:“请各省、市、区党委负责同志将王国藩人民公社一篇印发所属一切人民公社党委,并加介绍。请公社党委予以研究,有哪些经验是可以采取的?据我看,都是可以采纳的,……。”1959年8月19日,毛泽东专门写信给胡桥木、吴冷西,要他们负责组织一次深入的、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信中又提到了“河北省遵化县王国藩社”。调查组遵照毛泽东“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总之,实事求是,反复核对”的指示。在遵化搞了8天调查。毛泽东看了《调查报告》后批示:“此件发给各人民公社参考。”


  毛泽东运用王国藩社的典型指导全国农村工作,是对唐山人民的鞭策和鼓励,也是他一贯求真务实思想作风的充分体现。1960年3月,毛泽东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期间接见了王国藩,《人民日报》在显要位置发表了毛泽东与王国藩亲切握手的照片,此情此景至今还留在唐山人民的记忆中。


  “要安置好灾民生活”


  ——毛泽东对大地震后唐山人民的亲切关怀


  唐山,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历经百年苍桑。特别是经过1948年12月12日解放到1976年大地震的28年间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华北重工业城市。不仅为中国北方重要电力资源基地,而且有“煤都、瓷都、钢都”之称,全市工业总产值比解放初期增长近40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然而,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大地震,使唐山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出支援唐山抗震救灾的号召,人民解放军、医疗队、干部职工纷纷从全国各地奔赴唐山。那时,毛泽东由于心脏病发作正卧床休养。当地震波及到北京时,他清醒地意识到是地震。那么如此强烈的地震发生在哪里呢?当天下午,中央领导同志到中南海向毛泽东汇报:“主席,这次地震震中在唐山,北京受到了较严重的波及,人员伤亡及损失情况,已派人去调查。”毛泽东点了点头,缓慢地说:“我在病中,这些事就由你去处理吧。”随即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向灾区发出慰问电,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党中央对受灾地区人民及人员财产损失极为关怀,并向受到地震灾害的各族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致以亲切的慰问。慰问电号召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投入抗震救灾斗争,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7月30日,中央将地震情况了解清楚并写出报告呈送毛泽东,工作人员要将报告读给他听,他示意不要,并接过报告艰难地坚持看完。阅读中,他的手在颤抖,眼睛也湿润了,喃喃地示意:“马上去看望和慰问灾区人民,一定要安置好灾民的生活,一定要安置好人民的生活。”当晚,中共中央、国务院组成了慰问团,分赴唐山等灾区慰问。


  唐山人民在地震后及时得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关怀,进一步坚定了抗震救灾的决心,誓以“泰山压顶不腰弯”的气概积极地投入了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的噩耗传来,唐山大地一片哭泣声。联想到在遭受强烈地震劫难时,毛泽东在病中仍与唐山人民心连心,他病危时批阅的文件是关于唐山地震灾情的报告,一桩桩、一幕幕的感人情景,使唐山人民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忘怀。



曾经的京津唐!被打人玷污的唐山,该如何重回“英雄之城”

【“地道风物”对唐山的印象。所谓的“铁肩”,应该就是指它的重工业吧|来自网络】


某种意义上,唐山事件其实也是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内卷”的另一种体现。当资源垄断造成了社会垄断,让社会很难有个良性的社会发展关系,从而滋生出人情社会和大哥文化——换句话说,很多社会竞争依靠底层暴力和上层的人情往来。这也让整个城市陷入到熟人社会的体征当中,只讲规矩不讲规则,只讲人情不讲律法。它们若想在今天重新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当下的调整,更需要持续的自我革命。


——吾球商业地理


采写|朱亚栋


主编|王千马


图片|朱亚栋 网络


编辑| 大腰精 哟嚯


制作 | 粉红女佩奇


在唐山事件发生之前,唐山给人的印象是英雄之城!除了那次大地震,很多人其实对唐山并没有太大的认知,但事实上,它一度是河北的经济重镇,而且,和给人土气的石家庄不同的是,它还是海洋城市!


【唐山大致地理位置|来自截图】


我曾经去唐山看海,不过没有看成,但是当时唐山给我留下了干净的印象!整洁的城市化市容让人仿佛置身于二三线的江南城市一般,完全感受不到这是座北方的工业大城,也完全不像华北的其他城市一般!


这些年我也溜达过华北部分城市!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是座现代和落后基于一身的城市,中心城区的现代化让它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但是五环外的落后和杂乱让人仿佛置身于中国最落后的西部乡村一般!而北方的天子渡口天津,则给人的感觉是和现代城市游离又亲近的状态,到处充斥着身为近代工业城市的气息,但是这种气息总不愿意向现代工业文明前进一步!距离北京一步之遥的廊坊,则给人现代工业园和七八线小县城的错觉。对于一步之遥的北京抱的感觉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局促好奇和害怕!


而河北的其他城市尤其是某县级市,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还活在过去一般!一座座工业重镇到处是川流着货运大车,但是在这川流的货运大车旁边是杂草丛生的道路和看着破败不堪的村落。而这座县级市的中心小镇只有一家旅店,两三家小饭店。


到了晚上八点半以后这座小镇上除过我们当时旅馆的几束光外,真的是一片漆黑!当时我心里就默默的将它和我从小长大的小镇及村落做了个对此,感觉我之前一直是很幸福惬意的!最起码我们晚上是一直有光的,小镇也是有人的。当然这些年我们的家乡和这也有点像了,年轻人和壮劳力都纷纷外出,留下的就只剩草长莺飞和老幼!


但是唐山不是这样,完全的现代化城市,城中心的商业区和远离城市的郊区同样的灯火通明,背着书包的中学生、正值花季芳龄的小姑娘在城市的商业区川流不息,而郊外的风车岛虽然晚上人迹罕至但是依旧灯火辉煌,给予人们充足的安全感!


【2021年,新华社记者镜头下的唐山|来自网络】


不得不说,在今年六月份之前,唐山在表面上给人的感觉,一直是辉煌的!曾经的京津唐,如京津冀,京沪广深一样是并列在一起的!就如唐山的别称凤凰城,梧桐树上凤凰栖,有凤来仪四方贺!


如果不说,已然很少人清楚,唐山是河北省,乃至全国最早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之一,尤其是采矿业,钢铁行业和机车制造业,首当其驱。当然唐山最强的还是丰富的矿产资源。唐山有全国三大煤矿之一的开滦煤矿;唐山有全国三大铁矿之一的迁安铁矿;唐山有全国很牛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唐山有自清朝就是全国三大金矿的迁西金矿;唐山还有制造水泥必备的原料石灰石,而且蕴藏丰富,有北方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冀东水泥。


【在近代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开滦煤矿|来自网络】


唐山的地底下虽然不是太老实,但确实是聚宝盆。


而且唐山工业起步很早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就起步于唐山,而配套的工厂就是后来著名的唐山车辆厂,现在的中车唐山机车有限公司,也是中国最早的火车机车生产厂。


唐山的钢铁行业也是起步很早,因为唐山有煤矿也有铁矿,特别适合唐铁等复合型企业的发展。唐山目前也是北方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南方的景德镇并列两大瓷都。这是唐山的产业支柱,也是唐山作为工业城的底气!


唐山是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华北平原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地处华北与东北通道的咽喉要地,是京津唐工业基地中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


作为河北省GDP“主心骨”的唐山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东与秦皇岛市隔(滦)河相望,南临渤海,西与北京、天津毗邻,北依燕山隔长城与承德市接壤。而且这些地方都在以唐山为圆心,200公里的半径内。


此外,唐山地处交通要塞,是华北地区通往东北地区的咽喉地带。唐山港、京唐港区东望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区西邻天津港,位居天津港、秦皇岛港之间,为国际通航的重要港口。“海陆空”交织成网成为唐山市出行十分便利的重要条件。


【毗邻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布局集中,经济腹地广阔的曹妃甸港区|来自网络】


唐山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基于区域内原料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


改革开放直到20世纪初,随着钢、铁、矿等要素的发展,根据第4次经济普查,唐山仅矿产、钢铁从业人员就有20余万,在此期间,诞生出许多的老板、有钱人。


截止去年,唐山市探明各类矿产49种,近30种被开发利用。超过亿吨级的有铁矿石、煤炭、水泥等,主要分布在遵化、迁安、迁西、玉田等地。


唐山虽然只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但GDP却常年位居全省第一,省会城市石家庄常年都在“老二”位置上徘徊,既尴尬又无力。


唐山的钢铁,采矿,水泥,陶瓷这些产业很能吸收就业,而且很容易创造GDP,所以唐山GDP看起来是很亮眼的。2021年,河北省GDP首次突破4万亿门槛,增速6.5%,两年均速5.1%,八个字:总量不高,稳中向好,下辖的11个地级市的GDP均高于1000亿元;而唐山的GDP则首次突破8000亿元,达到8230.6亿元,占河北省GDP比重达到20.7%,为省内最高,而省会石家庄GDP为6490.3亿元,占河北省GDP比重为16.4%。


分产业看,唐山第一产业增加值606.5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4546.8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3077.3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加值4546.8亿元,占GDP比重为55.24%。


而且唐山还是中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之一,我记得它也是北方最大的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消防,矿用)。


2018年,唐山港吞吐量世界前五,中国前三,北方第一。其中京唐港区入围全球集装箱港前百强,而唐山港1992年才运营,是中国最年轻的海港之一。


唐山交通也很便利,境内普速铁路中,国家干线有大秦,京哈,津山,唐呼。地方铁路有唐遵,七滦,滦港,迁曹,卑水,南堡。在建有汉曹,水曹,唐曹。高铁有津秦和在建的京唐。唐山因煤而建,因钢而兴。如今的支柱产业仍然是煤炭、水泥、钢铁和陶瓷等四大重工业,在GDP中占据约85%。


四大行业中,上规模民营企业多,尤其是钢铁业,民营钢铁企业达700余家。唐山发展钢铁业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这里有煤、有铁,陆路和海路都很发达。在这个地区发展钢铁条件得天独厚。再加上唐山港的得天独厚,唐山港一年的吞吐量达到7.22亿吨,仅次于舟山港和上海港,排名全世界第三位。


进入21世纪后,唐山的经济开始腾飞。2005年,唐山的GDP超过了省会城市石家庄,成为了河北省GDP第一城。现在的唐山,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2021年,唐山的GDP有8200亿元,在京津冀城市群当中仅次于北京和天津。也是实际意义上的华北第三城!


【这些数字足以证明唐山的辉煌|来自网络】


我们大多数知道唐山,其实还是源于1976年河北唐山、丰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并波及天津、北京等地,24.2万多人罹难,16.4万多人重伤的这场自然灾害。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之后的23秒,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绝对是难以释怀的23秒。


而对于亲身经历那23秒并幸存下来的唐山人,这23秒更是深深烙在他们记忆中无法消褪的痛苦与难以言表的恐怖……


发生在河北唐山的这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部震亡,上万个家庭解体,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人民币,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


但唐山人民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震后第10天,唐山产出第一车煤;震后第28天,唐山炼出第一炉钢;震后一年,唐山的工业生产全面恢复;震后十年,唐山人民在废墟上重建了家园。


因此我们一直称唐山为英雄的城市,唐山人民这种短期内灾后自救重新站起来的精神一直让唐山人民自傲,让全国人民敬佩!如今屹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城市是座年轻的城市。


【在废墟上成长起来的新城|来自网络】


当然唐山的问题也不是没有,唐山成于因煤而建,因钢而兴。也败于因煤而建,因钢而兴!丰富的煤铁资源让唐山和同为重工业基地的长春,吉林,哈尔滨,大连成就中国重工业时代的辉煌。因为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重工业制造从之前的香饽饽到如今落魄,这不光是东北重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也是整个北方以资源开发和简单加工为主的城市工业所集体面临的问题——这也是唐山在今天名声不显,而将重工业制造作为经济的主力的河北,至今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城市的缘故!


时代变了,重工业模式支撑起来的北方经济变得有些举步维艰。这些年因为重工业开发缓慢和遇阻,整个北方经济都在承担巨大的代价!孔雀东南飞说的就是这种经济现象,大量的人才集中奔赴东南一隅,江浙沪和深港广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们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初期,因为自身的资源性条件不优,从而选择了一条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业发展之路,依靠轻工业自身投资小,见效快的特性完成了快速的经济基础积累,从而后期开始弯道超车,走向技术型产业!


这是和北方经济甚至说北方工业制造不一样的路子。北方的重工业本身就是以资源开采为主的粗加工工业!投资大,垄断性强,建设周期长,而且还是以男性为主导的工业。这样的工业初期是没有问题,但是长期就面临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畸形问题。人们的社会化必需品以及民生产业也因此长期面临严重不足和短缺!


与此同时,因为资源垄断而造成的社会垄断,让内卷持续加剧,社会很难有个良性的社会发展关系,从而滋生出人情社会和大哥文化——换句话说,很多社会竞争依靠底层暴力和上层的人情往来。区域内真正需要和想要发展起来的民生产业和新型产业也因为话语权不足从而胎死腹中!


这种问题不是中国北方和唐山独有,就是西方闻名的德国鲁尔工业区和美国底特律汽车城,也因为重工业的衰退而导致其成为城市的铁锈,并对此一直无能为力!


而这次唐山打人事件的发生,其实也是彻底揭开了中国北方资源性城市一直掩藏的产业单一化和畸形化所引发的社会性问题:经济产业结构单一,重工业制造和房地产建设成为这些城市的主导性产业,社会性资源加速聚集在这些行业,其他的行业和产业很难出头和吸纳社会性资源去建设。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经济难以健康发展,并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市场管理环境,形成熟人关系,拳头恶霸式的发展环境,并且极其容易滋生腐败和权钱结合的社会环境!这不仅导致年轻一代看不到希望,城市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也会极度流失。他们不愿意回到本地就业建设家乡!


所以类似唐山这类的重工业城市到底应该怎么办?其实也是整个北方未来的经济发展该怎么走!这两个问题就是一个问题!


整个北方基本上除过北京城区外,很难说城市和经济发展没有问题!而如今形成这些问题,无疑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工业制造发展模式不足以适应以新型的技术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的根本,二是这个国家资源性粗加工的城市产业,跟城市自身面向未来的发展产生了割裂。这两个原因造就了北方经济和城市群的整体性落后和塌陷。


但是中国的北方与世界上其他重工业区域不同的是,这里依旧有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院校,医疗设施和能够支持北方再度崛起的人口和其他产业资源因素。还有更大的保证,是中国的政治重心和中心都在北方,所以不管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政治的角度,中国的北方经济都必须得到再度发展。


距离北京只有一箭之遥,却又保持着相对距离,拥有地理、交通以及资源等各种优势的唐山,如果能借这次事件,清洗一下因各种原因而被污染了的自身,那么,它的未来,还是值得相信。


- THE END -


吾球商业地理


见城市生长和未来


壹点号吾球商业地理


地大红色故事丨从井冈山走出的地大奠基人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水平理工科类行业特色高校,中国地质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赓续不断的红色血脉之中,涌现了刘型、陈子谷、尹赞勋、高元贵等一批红色先进人物,谱写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地大红色史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特开设“学壮阔百年党史,讲地大红色故事”党史学习栏目,并将定期推送《百年党史中的地大人物》专题,努力讲述学校艰苦创业、风雨南迁、重振雄风、勇攀高峰、矢志不渝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办学历史,着力讲好学校老一辈革命家、红色科学家、新时代教师楷模的爱国奋斗故事,缅怀革命先烈、推崇地大先贤,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地大精神。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过程中,以昂扬的姿态迎接伟大的建党100周年,以奋进的姿态迎接翌年到来的建校70周年!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党旗领航哺育校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尝尽艰苦,却初心不改,山高路远,仍勇毅前行。这是党赋予我们地大人的坚强意志,也是党寄寓我们地大人的殷切嘱托。


今天,让我们一起追随红军老革命、北京地质学院首任院长刘型的历史印迹,学习百年党史中的地大故事,倾听百年党史中的地大心声。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中对黄洋界保卫战的豪迈描述,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和赞赏!


黄洋界保卫战是一次怎样的战斗?打赢这场战斗的红军具体是哪支部队?战场的现场组织者或指挥员又是谁?还是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928年8月下旬的某天,跟随北京地质学院的首任院长、当年的红4军11师31团第1营第1连党代表刘型同志,一起回味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的峥嵘岁月。


刘型(1906.3.19 - 1981.8.7)


那天,地势险峻的黄洋界哨口阵地,山风劲吹,松涛阵阵。刘型正按照上级下达的任务,带领着一连的战士挖掩体、埋竹钉、搬石头、支炮架,准备“滚石炮弹”,加固前沿工事,筑牢筑实防线,直至深夜。湘赣两省约4个团的敌人正围攻井冈山,而红军只有三十一团的一连、三连两个连留在井冈山上,形势十分严峻,必须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应战准备工作。第二天黎明时分,战斗打响。刘型同志带领不足一连兵力与民兵一同坚决扼守黄洋界哨口,以一当十,英勇善战,在迫击炮协助下,击退了进犯之敌,创造了土地革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住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保留了红色的革命火种。黄洋界的炮声,预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同志曾用诗化的语言,高度赞美了这次军民英勇奋战以少胜多战役的伟大胜利。


也许不会有人想到在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炮声中走出来的刘型,不仅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忠诚战士,日后还在新中国高等地质教育战线上同样取得了辉煌战果。他用革命者的情怀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渲染了中国地质大学质朴的本色,为学校成长和发展播撒了井冈山精神的红色火种,并从此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融为一体,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建设祖国的重托和使命。


毛泽东题写的《西江月·井冈山》


井冈山上建功勋


1927年8月,我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8月底,毛泽东到安源,在平、浏、萍、醴、安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上,讨论了军事形势和领导秋收起义的计划。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为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刘型不畏艰险,在萍乡东桥和醴陵南区一带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同时,担任萍乡小西区区委军事委员和游击营营长,积极组织和配合县委组织向敌人发动进攻。


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1928年4月,了解到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转战井冈山的情况后,刘型同志随即带领萍醴游击营,利用夜间行军、白天打游击的办法,穿过萍醴边界,一路辗转奔赴井冈山,找到了日夜盼望的毛委员,并被毛泽东同志派往三十一团一营一连任党代表,积极参加井冈山革命摇篮的创建斗争。


黄洋界上炮声隆


1929年,刘型同志先后调任三十一团二营六连党代表、三纵队机枪连副党代表、政治部民运股长、七支队十三大队。6月,参加了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12月,刘型同志出席了在党和军队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即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后,刘型同志积极参加了部队开展的反对流寇主义、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反对“三官”作风的思想斗争。


1930年,红四军在长汀改编后,刘型同志先担任十二军一纵队一支队政治委员,后调任十二军三十四师一〇二团政委、红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在一、二、三次反“围剿”期间,刘型同志作战勇敢、政治工作做得深入,为革命战争做出了贡献。


1932年,调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三十八师任政委,师长为程子华。同年12月调任红五军团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协助政治委员左权主持政治工作。


1933年,调任缩编后的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七团政治部主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长兼高级军事裁判所长。10月,带病担任红五军团后方勤务部政委。


1934年10月,参加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任红一方面军第5军团后勤部政委,完成了繁重的组织转移任务。


爱国情怀熔铸血脉


1906年3月19日生于江西萍乡排上镇一个佃农家庭的刘型,从小目睹国家的动荡混乱和人民大众的苦难深重,埋下了救国救命的革命种子。1925年,刘型以优异成绩考入萍乡中学。期间受大革命浪潮的影响,他和进步同学共同组织了“互助社”,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互助社”的主要成员后来都是萍乡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负责人。


1926年,刘型投笔从戎,被录取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入伍生。在军校,刘型经常听恽代英等领导人的报告,还认真聆听了毛泽东亲自讲解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受到很大启发和教育。


1927年,刘型参与平定夏斗寅叛乱战斗,他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经共产党员游雪程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江西萍乡,搞农民运动,秘密发展党员,恢复党的组织,建立农民武装,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8年春,刘型任湖南醴陵游击营党代表,在当地坚持斗争。2月,反动军阀何键派重兵"清乡",他率游击营转战湘赣边界,5月率队上井冈山,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保卫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7年毛泽东与红军大学部分同志在延安合影。前排(坐)左二为毛泽东,左三为朱德,右三为何长工;后排(站)左四为陈赓,右二为刘型。


1935年遵义会议后,随红一方面军第5军团南下川康边,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敌工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长。


1937年,奉调到红军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和教学,讲授中国革命问题。


1938年,调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直属敌工科科长,协助抗日军政大学开办日文训练队,主持教学计划和学员培训、分配等工作,培养了一批敌工工作干部。


1944年,党中央为开辟南方抗日根据地,命刘型担任八路军359旅南下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在环境险恶、条件艰苦的南征途中,刘型始终保持饱满的革命热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紧抓政治部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了政治宣传工作的战斗作用。这段从延安出又回到延安的路程,历时两年,转战南北,纵横八省,行程两万多里。毛泽东在欢迎会上说:“我们完成了第二次伟大的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刘型还担任过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八路军政治学院政治处主任等职务。


解放战争时期,刘型先后任中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副政委、中共嫩江省委常委兼齐齐哈尔市委书记等职。南征北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历尽千辛万苦,作出了贡献。


1949年8月随军南下到湖南,参加和平解放湖南和建设新湖南的工作,历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省委城市企业部部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型这样说:“一个人一辈子能为党好好工作的时间是不多的,一般是二十岁以前读书,三十岁才能自立,最好的工作时间是三十岁至五十岁,一共才二十年左右。因此要珍惜时间,特别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更应为党好好工作”。刘型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勤勤恳恳为党工作的一生, 从醴陵、井冈山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无不倾注着奋斗精神。何长工等人在《人民日报》发表怀念文章,称他是“历尽艰险、久经考验、艰苦奋斗一生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接下“动地”重任,办好地院


能源和资源是工业的“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新中国成立后,从急需探明矿产资源的国情需要出发,为培养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地质人才,北京地质学院(即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应运而生,成为新中国初创时期仅有的两所高等地质院校之一。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地质系为基础,创建北京地质学院。这项被李四光喻为开启新中国“动地”事业的重大事件,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院长任命书,任命刘型同志为院长。


毛泽东任命刘型同志为北京地质学院院长


放下枪杆,放下二十来年的革命事业,从担任北京地质学院院长重新开始。46岁的刘型,壮心不已。


学校诞生于国家急需之时,有着与生俱来的崇高使命,肩负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刘型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托和厚望,虽然对地质学是外行,也没有工科型院校办学经验可循,但身为老革命的刘型却有着赤诚的报国心,始终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1952年11月1日,刘型院长在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会上讲话


按照学院“要按照国家经济建设计划的需要,及时和积极地培养大批德才兼备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水平的合规格的地质工程师”的任务,刘型强调从实际国情出发,确立了继承解放区办学优良传统与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相结合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型理工科行业特色大学的建设之路。在学校规模和专业设置两个方向性问题上,走学校规模“大而重”,专业设置“少而精”的模式。在他的统筹规划和准确定位下,北京地质学院自诞生之日起便走上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


刘型致校刊发刊词


学院初建,作为院长的刘型就遇到了校舍分散、短缺,教学基础设施不够的问题。学校分设在西城区端王府夹道和祖家街原北大工学院旧址、东城区沙滩原北大地质系旧址以及河北省宣化县宣化地质学校,当时总计在校生1500多人,教学、生活用房既分散又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刘型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将实习工厂改为图书馆,实习实验室因陋就简,不足10平方米的宿舍安排上下铺住8名学生,部分新生到宣化地质学校上课。


在教学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刘型带领老教师和年轻教师齐心努力,往返于端王府夹道、沙滩和宣化三地为学生开出各种基础课和专业课。没有教材,教师们就自己刻蜡板油印讲义,自己动手画教学挂图,制作教具、模型,改装设备,利用野外实习的机会和假日带领学生到全国各地采集各类岩石、矿物标本,充实完善地质实习实验室。教学的同时,刘型在地质部和北京市的支持下,在北京西郊开始了新校舍的建设。师生们自觉参加建校义务劳动,利用课余和假日清理工地环境,修路、植树、修建操场,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


刘型认为,教材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他的组织和主管教学副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各教研室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发挥集体力量,突击翻译、编写各学科的讲义、教材和教学大纲。经过三四年的努力,自编和翻译教材、讲义、教学大纲600种,既满足了本校教学需要,也为其他地质院校(系)所采用。


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学院发展非常重要。建院初期,学院138名教师中仅有11位教授、6位副教授和16位讲师,在完成教学科研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刘型进一步鼓励他们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帮助后备人才快速成长。他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因而学校形成了以老带新、团结协作的大好教学局面。


北京地质学院刘型院长(前左五)、石油系主任潘钟祥教授(前右五)与1956届毕业生合影


丹心系地院,风骨铸校魂


在地院的创办中,刘型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学校之魂”。在知识分子和干部眼里,对有着多年革命经历的刘型,打心眼儿里充满敬意。而履任期间,刘型确实充分展现出了一位优秀革命者的胆识与魄力。


刘型是一位平易近人、尊重同志的益友,也是广大教师的良师。但更可贵的是,他具有一颗包容和责任之心,懂得以己之力带动全校学习刻苦、生活朴素、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从而形成了学校的校风和特色。


为了从外行变内行,办好地院,刘型保持着红军党代表的英姿,带头学俄语、政治课、地质学基础课,举办文化补习夜校,在攀登科学的高峰中冲锋。通过五、六年的坚持学习,学院的干部和老师队伍的知识文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他特别重视人才,在校期间,只要有时间,就会同干部谈心,到老教师家中拜访,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一位图书馆长,患上了眼球凸出的疾病,刘型写下亲笔信,介绍这位馆长去找当时治这种病症非常好的专家。一对教授夫妇的小女儿突患疾病,刘型急派专车送医院抢救获生。他始终认为,知识分子是国家的财富,多一次珍惜和爱护,就能为国家多培养一批优秀地质人才。


刘型常对学校干部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保持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色”。所以他十分重视培育和铸造优良校风,并以身作则大力提倡共产党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生活简朴,一套深色的制服,一张用了几十年的办公桌,以及陈设简单的旧家具,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全院作出了榜样。


老同志们都说:“刘院长严于律己,铁面无私,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北京地质学院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是刘院长倡导和带出来的”。


从1952年至1958年间,在刘型大胆的探索和卓越的思想领导中,在一无借鉴经验、二无技术支撑,建校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让北京地质学院这所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地质院校在教学、科研、师资培养、学风校风建设等方面开启了良好开端,培养出了一大批新中国第一代地质科学技术人才,在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史上竖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1953年5月17日北京地质学院第一届田径运动大会刘型院长与运动员交谈


1958年,刘型调任为农垦部副部长,周恩来签发任命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当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政协文史研究会委员会革命史组副组长、中央党史研究会顾问。


1981年8月7日,刘型与世长辞,骨灰移至井冈山烈士陵园,在这红色的革命圣地,继续传导着井冈山精神。


出生在烽火连绵年代,投身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备尝长征艰险,刘型是党的忠诚卫士,谱写中国革命事业奋不顾身。而作为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报效祖国的精神也始终根植在骨子里,伴随着他创建北京地质学院的工作实践,为学校植下红色基因,延续永不断流的红色血脉。


刘型的同事、时任北京地质学院党总支书记的肖英曾说:“学习刘型同志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对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校建设得更好,无疑是非常重要 的。”


时至今日,刘型院长崇高的精神风范与他为新中国地质教育事业所付出的赤诚心血一起,铸就了对党忠诚、爱国奉献、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魂,为中国地质大学留下一座不朽的丰碑,挺立着地大人的脊梁,彰显着地大人的本色,并在一代代地大人中薪火相传,赓续不断。



【唐山历史文化名人】李大钊:开天辟地,妙手铁肩!

▼▼▼


开天辟地 妙手铁肩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1889年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在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


李大钊出生时和青少年时代,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正是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他决心发愤读书,寻求救国救民的良策,来挽救祖国于危亡之中。后来他在《狱中自述》里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李大钊


1905年,李大钊考入永平府中学堂,在这里进一步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常常和要好的同学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他热烈搜寻当时宣传新思想的书刊,贪婪地读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几乎手不释卷。


1907年夏天,李大钊与同学一起,到天津报考学校。当时天津有三个学校正在招考: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和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大钊同志不喜学军医;考银行专修所虽被录取,但他认为“理财致个人之富,亦殊违我素志”。他“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决定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此后,大钊同志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六年,学习法政诸学和英、日语。那时,称为“新学”的资产阶级文化和“旧学”的封建文化间的斗争,正在日益开展。大钊同志比较广泛地接触了“新学”,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孕育着革命的志向。




李大钊手书对联


1913年冬天,李大钊东渡日本。在日本,他考入了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他曾住中国留学生青年会,在留学生中结识了许多朋友,时常与他们谈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问题,探讨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虽然他不喜欢多讲话,可是一谈起天下事和古今得失来,就滔滔不绝,此时他开始研究关于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同时,他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具有强烈战斗精神的文章,鼓舞广大群众的斗争意志。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秦皇岛市昌黎县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标志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为《李大钊选集》题诗赞美大钊精神


李大钊牺牲后,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1933年由中共党组织在白区的秘密组织将其安葬在北平(今北京)万安公墓内。新中国建立后,在河北乐亭、北京等李大钊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相继建立了李大钊的纪念馆。1983年10月,李大钊烈士陵园在北京万安公墓建成,中共中央领导亲自参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李大钊在乐亭的故居,也被党和政府保护下来,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乐亭县兴建了规模宏伟的李大钊纪念馆。


李大钊同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在李大钊等革命先烈为之献身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历史伟业。李大钊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编者语:


为了更好地宣传唐山,激发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为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贡献自己的力量。“唐山你好”公众号从历代唐山籍或虽不是唐山籍而主要在唐山建功立业的历史文化名人中,精选了52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给广大网友。每星期介绍一人,星期三推出,全年共52人。


唐山的热土哺育了唐山的历史文化名人,唐山的历史文化名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推动了唐山历史的前进。众多成就斐然的唐山历史文化名人使我们引以自豪,激励着我们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奋斗。





国民革命运动在唐山(四):国民军与唐山的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军与唐山的国民革命运动


1925年11月,在中共北方区委发动的“反奉倒段”运动推动下,爆发了冯玉祥国民军讨伐奉系军阀李景林的战争。12月10日,国民军第一军第九师唐之道部进驻唐山。中共唐山地委利用中共与国民军的统战关系和国民军同情革命的有利条件,营救被奉军关押的共产党员和工会代表,恢复被北洋军阀查封的工会组织,唐山革命形势发生积极变化。


国民军控制唐山局势后,国民党唐山区党部及各革命群众团体相继公开挂牌开展活动。各厂矿工人群众也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恢复和建立工会组织。首先恢复建立工会的是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工人。12月29日,由李华添、李银宝等15人组成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工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地址选在郭谢庄连发栈。1926年1月13日,第九师师长唐之道向唐山制造厂工会赠送500银元,作为工会经费。1月16日,开滦赵各庄矿工会印发传单,通知全矿工人去年9月被捕的工人代表已获释,宣布工会重新成立。1月18日上午,五矿工人代表将被掠到天津警厅的工会牌匾用红绸裹着送到赵各庄矿工会。工人们列队欢迎,将牌匾高挂在工会门前。当日下午,在工会前大操场召开全体工人大会,到会工人8000多人。赵玉良主持大会并首先宣读了《开滦煤矿工人欢迎国民军宣言》,感谢国民军把奉系军阀李景林赶走,希望国民军自始至终与人民合作。同时指出:“我们希望国民军的将士们要了解,只有与人民自始至终的合作,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同时更要了解,军士来自人民,所以军士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这既反映了唐山人民对国民军真诚的合作愿望,也表现出唐山工人阶级在政治上保持着清醒,并不失时机地对这支倾向革命的军队施加教育和影响。接着由袁达时宣布赵各庄工会即日起恢复工作。国民军派代表参加会议表示祝贺,并派部队维持会场秩序。大会致电中华全国总工会,表示愿在全国总工会的指导下,与各地工友一致努力,打倒帝国主义及媚外军阀,达到国民革命的目的。1月28日,开滦五矿总工会在马家沟马路街宣布成立。中共唐山地委职运委员左智驻会主持工作。会上通过了《五矿总工会告工人同志书》,号召开滦工人都来参加工会,用团结的力量,驱除工贼,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此后,华新纺纱厂等工厂也积极筹建工会。


国民军对工人运动公开表示支持,采取与以往进驻矿区的中国军队截然不同的立场,开滦资本家深感孤立。为给国民军施加压力,扼杀正在兴起的开滦重建工会的运动,开滦资本家策划了一场以存煤过多为借口,准备春节停工1个月的阴谋。这样既可减少矿务局的工资支出,又可遣散工人,使工会无法开展活动而自行解体。消息在矿区传开,立即激起广大矿工的强烈反对。在中共唐山地委书记黄钟瑞的领导下,开滦五矿总工会筹备处带领工人进行了反停工斗争。1月17日,开滦五矿总工会筹备处在成立当天即致函开滦矿务总局提出警告。国民军对工人表示理解,并于1月25日向开滦矿务总局发函劝阻,要求开滦资本家按往年惯例办理,取消停工1个月的计划。开滦矿务总局对此置若罔闻。1月30日,开滦资本家贴出布告,宣布从2月1日起停工1个月。布告贴出后,不但工人纷纷集会抗议,而且引起各界人士的不满与反对。1月31日,唐山各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派代表向矿务总局质询停工理由及善后办法。不料,各界代表到矿务总局要求面见总矿师时,竟然遭到拒绝。唐山各界代表随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揭露开滦资本家的停工阴谋,同时要求全国同胞共同努力收回矿权,驱逐英帝国主义。唐山各界代表的通电,引起社会震动。英国资本家的行径,受到国内新闻界及各界群众的谴责,尤其是哈尔滨俄文报《曙光》刊载莫斯科2月8日的评论员文章,直接点明了矿务总局停工和国民军的利害关系,对矿方形成很大压力。同时,这场斗争开始超出劳资冲突的范围,有可能引发一场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斗争浪潮,这是开滦资本家始料未及和担当不了的。在这种情况下,开滦资本家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态度,主动与国民军共同协商,决定于2月18日提前复工。


赵世炎像


在中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北方人民的革命斗争日益高涨的形势下,英、日帝国主义直接同封建军阀联合起来,向革命进攻。为了遏制国民军的发展,英、日帝国主义指使直、奉两军阀罢战携手,组成“反赤联合阵线”。1926年3月底,国民军第九师撤离唐山退向南口。奉军重新占领唐山后,马上查封工会,搜捕工运积极分子,迫使唐山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青年团、工会等群众团体转入地下活动,刚刚活跃起来的工人运动,又从高潮转入低潮。4月,中共北方区委委员赵世炎到达唐山。经过调查了解情况后,他认为唐山有煤矿工人、铁路工人、纱厂工人,工人运动非常重要。并要求中共唐山地委经常和工人打成一片,同时注意巩固组织,保存力量。根据这一指示,中共唐山地委积蓄力量,静观形势,不失时机地同奉系军阀开展斗争。


1926年八九月间,中共唐山地委领导唐山制造厂工人开展了反奉系军阀的怠工斗争。在奉系军阀控制下的唐山制造厂资本家,不仅在政治上压迫工人,而且在经济上克扣工人。由于军阀混战,物价不断上涨,纸币贬值,到1926年夏,一元纸币只能兑换九角银元,但厂方仍用纸币发工资,这实际上等于降低了工人工资。广大工人虽然多次提出不要纸币要银元,但厂方充耳不闻,仍坚持用纸币发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决定以怠工来对抗。此时正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时候,奉系军阀视唐山为后方基地,为把唐山制造厂作为军工厂,加紧生产军事装备。奉系军阀控制了唐山制造厂的管理权,把原来的英国管理人员搁在一边,英籍厂务经理詹姆森从英国探亲回厂后,对此很有意见,因此工人怠工时,英国管理人员听之任之,不加干涉。怠工斗争由小到大,逐渐发展,由工人积极分子扩大到多数工人,由南北机器房发展到客车系统和机车系统。到10月份,怠工斗争已扩大到全厂,一个月的任务两个月也完不成。由于战事紧张,铁路车辆供不应求。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工人的怠工斗争坚持了3个月,延缓了铁路车辆的生产,使铁路运输不畅,影响了奉军的后勤供应,对奉系军阀是一个打击,对北伐战争是有力的支援。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冯玉祥的国民军兴起与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在唐山革命历史上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由于国民军倾向革命,在国民军驻防唐山期间,支持进步群众团体的政治活动,国共两党的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较快发展,对南方的革命运动起到了一定的配合作用。




(节选自《中国共产党唐山历史》第一卷)


国民军与唐山的国民革命运动


1925年11月,在中共北方区委发动的“反奉倒段”运动推动下,爆发了冯玉祥国民军讨伐奉系军阀李景林的战争。12月10日,国民军第一军第九师唐之道部进驻唐山。中共唐山地委利用中共与国民军的统战关系和国民军同情革命的有利条件,营救被奉军关押的共产党员和工会代表,恢复被北洋军阀查封的工会组织,唐山革命形势发生积极变化。


国民军控制唐山局势后,国民党唐山区党部及各革命群众团体相继公开挂牌开展活动。各厂矿工人群众也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恢复和建立工会组织。首先恢复建立工会的是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工人。12月29日,由李华添、李银宝等15人组成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工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地址选在郭谢庄连发栈。1926年1月13日,第九师师长唐之道向唐山制造厂工会赠送500银元,作为工会经费。1月16日,开滦赵各庄矿工会印发传单,通知全矿工人去年9月被捕的工人代表已获释,宣布工会重新成立。1月18日上午,五矿工人代表将被掠到天津警厅的工会牌匾用红绸裹着送到赵各庄矿工会。工人们列队欢迎,将牌匾高挂在工会门前。当日下午,在工会前大操场召开全体工人大会,到会工人8000多人。赵玉良主持大会并首先宣读了《开滦煤矿工人欢迎国民军宣言》,感谢国民军把奉系军阀李景林赶走,希望国民军自始至终与人民合作。同时指出:“我们希望国民军的将士们要了解,只有与人民自始至终的合作,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同时更要了解,军士来自人民,所以军士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这既反映了唐山人民对国民军真诚的合作愿望,也表现出唐山工人阶级在政治上保持着清醒,并不失时机地对这支倾向革命的军队施加教育和影响。接着由袁达时宣布赵各庄工会即日起恢复工作。国民军派代表参加会议表示祝贺,并派部队维持会场秩序。大会致电中华全国总工会,表示愿在全国总工会的指导下,与各地工友一致努力,打倒帝国主义及媚外军阀,达到国民革命的目的。1月28日,开滦五矿总工会在马家沟马路街宣布成立。中共唐山地委职运委员左智驻会主持工作。会上通过了《五矿总工会告工人同志书》,号召开滦工人都来参加工会,用团结的力量,驱除工贼,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此后,华新纺纱厂等工厂也积极筹建工会。


国民军对工人运动公开表示支持,采取与以往进驻矿区的中国军队截然不同的立场,开滦资本家深感孤立。为给国民军施加压力,扼杀正在兴起的开滦重建工会的运动,开滦资本家策划了一场以存煤过多为借口,准备春节停工1个月的阴谋。这样既可减少矿务局的工资支出,又可遣散工人,使工会无法开展活动而自行解体。消息在矿区传开,立即激起广大矿工的强烈反对。在中共唐山地委书记黄钟瑞的领导下,开滦五矿总工会筹备处带领工人进行了反停工斗争。1月17日,开滦五矿总工会筹备处在成立当天即致函开滦矿务总局提出警告。国民军对工人表示理解,并于1月25日向开滦矿务总局发函劝阻,要求开滦资本家按往年惯例办理,取消停工1个月的计划。开滦矿务总局对此置若罔闻。1月30日,开滦资本家贴出布告,宣布从2月1日起停工1个月。布告贴出后,不但工人纷纷集会抗议,而且引起各界人士的不满与反对。1月31日,唐山各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派代表向矿务总局质询停工理由及善后办法。不料,各界代表到矿务总局要求面见总矿师时,竟然遭到拒绝。唐山各界代表随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揭露开滦资本家的停工阴谋,同时要求全国同胞共同努力收回矿权,驱逐英帝国主义。唐山各界代表的通电,引起社会震动。英国资本家的行径,受到国内新闻界及各界群众的谴责,尤其是哈尔滨俄文报《曙光》刊载莫斯科2月8日的评论员文章,直接点明了矿务总局停工和国民军的利害关系,对矿方形成很大压力。同时,这场斗争开始超出劳资冲突的范围,有可能引发一场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斗争浪潮,这是开滦资本家始料未及和担当不了的。在这种情况下,开滦资本家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态度,主动与国民军共同协商,决定于2月18日提前复工。


赵世炎像


在中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北方人民的革命斗争日益高涨的形势下,英、日帝国主义直接同封建军阀联合起来,向革命进攻。为了遏制国民军的发展,英、日帝国主义指使直、奉两军阀罢战携手,组成“反赤联合阵线”。1926年3月底,国民军第九师撤离唐山退向南口。奉军重新占领唐山后,马上查封工会,搜捕工运积极分子,迫使唐山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青年团、工会等群众团体转入地下活动,刚刚活跃起来的工人运动,又从高潮转入低潮。4月,中共北方区委委员赵世炎到达唐山。经过调查了解情况后,他认为唐山有煤矿工人、铁路工人、纱厂工人,工人运动非常重要。并要求中共唐山地委经常和工人打成一片,同时注意巩固组织,保存力量。根据这一指示,中共唐山地委积蓄力量,静观形势,不失时机地同奉系军阀开展斗争。


1926年八九月间,中共唐山地委领导唐山制造厂工人开展了反奉系军阀的怠工斗争。在奉系军阀控制下的唐山制造厂资本家,不仅在政治上压迫工人,而且在经济上克扣工人。由于军阀混战,物价不断上涨,纸币贬值,到1926年夏,一元纸币只能兑换九角银元,但厂方仍用纸币发工资,这实际上等于降低了工人工资。广大工人虽然多次提出不要纸币要银元,但厂方充耳不闻,仍坚持用纸币发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决定以怠工来对抗。此时正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时候,奉系军阀视唐山为后方基地,为把唐山制造厂作为军工厂,加紧生产军事装备。奉系军阀控制了唐山制造厂的管理权,把原来的英国管理人员搁在一边,英籍厂务经理詹姆森从英国探亲回厂后,对此很有意见,因此工人怠工时,英国管理人员听之任之,不加干涉。怠工斗争由小到大,逐渐发展,由工人积极分子扩大到多数工人,由南北机器房发展到客车系统和机车系统。到10月份,怠工斗争已扩大到全厂,一个月的任务两个月也完不成。由于战事紧张,铁路车辆供不应求。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工人的怠工斗争坚持了3个月,延缓了铁路车辆的生产,使铁路运输不畅,影响了奉军的后勤供应,对奉系军阀是一个打击,对北伐战争是有力的支援。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冯玉祥的国民军兴起与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在唐山革命历史上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由于国民军倾向革命,在国民军驻防唐山期间,支持进步群众团体的政治活动,国共两党的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较快发展,对南方的革命运动起到了一定的配合作用。




(节选自《中国共产党唐山历史》第一卷)


:

【本文标题和网址】唐山革命历史故事有哪些(唐山革命历史故事) www.chun1983.cn/cjxs/120791.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