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中国传统故事有哪些简短(中国传统节日故事有哪些)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干货 /  2023-05-01 05:5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中国传统故事有哪些简短(中国传统节日故事有哪些),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0125个字,大小约为45KB,预计浏览完需要26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不可不知

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历史故事。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何为"永结秦晋之好"?为什么说“问鼎中原”?“桃李满天下”又出自什么典故?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


七个经典故事,道尽古代帝王人才管理真髓

7个经典故事,演绎古代人才管理的经典招数。


01


留才:刘备苦心留住徐庶心


分分合合,职场中已司空见惯。因此,引才难,留才也难,而留住高才的心似乎难于上青天。
刘备被曹操赶得到处奔波,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县,又得军师徐庶。有一天,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


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后,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


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刘备劝说徐庶小住一日,明日为先生饯行。第二天,刘备为徐庶摆酒饯行,等到徐庶上马时,刘备又要为他牵马,将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别,感动得徐庶热泪盈眶。


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仅举荐了更高的贤士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施一计谋。徐庶的人虽然离开了,但心却在刘备这边,故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说。


徐庶进曹营果然不为曹设一计,并且在长坂坡还救了刘备的大将赵云一命。古往今来,凡是留才的案例,没有超出刘备的。留才留心,只要能留住人才之心,即使人才在天涯海角,依然会为你效命。


02


引才:秦昭王五跪得范雎


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


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范雎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


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雎,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雎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更加恭敬,可范雎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真的就不愿意教寡人吗?”


这第三跪打动了范雎,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的。”


范雎还是不放心,就试探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秦昭王对此指责并没有发怒,并领悟到范雎可能要进言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意听先生说其详。”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


这一次范雎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雎鞠躬尽瘁,辅佐秦昭王成就了霸业,而秦昭王千百年来也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


03


识才:一双筷子放弃了周亚夫


所谓识才,不只是看看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这么简单,而要从小的方面推断大的方面,从今天的行为推断以后的行为,得出用人策略。
周亚夫是汉景帝的重臣,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官至丞相,忠心耿耿。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块大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有准备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就向内侍官员要了双筷子。


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赏你这么大块肉吃,你还不满足吗?还向内侍要筷子,很讲究啊!”周亚夫闻言,急忙跪下谢罪。汉景帝说:“既然丞相不习惯不用筷子吃肉,也就算了,宴席到此结束。”于是,周亚夫只能告退,但心里很郁闷。
这一切汉景帝都看在眼里,叹息道:“周亚夫连我对他的不礼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的年轻气盛呢。”汉景帝依此推断,周亚夫如果辅佐太子,肯定会生出些非分的要求,趁早放弃了他做太子辅政大臣的打算。


04


用才:神偷请战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用人得当,事半功倍。


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就是无计可施。


这时神偷请战,在夜幕的掩护下,他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


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齐军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劲。企业老板们要清楚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千万不能夹杂个人喜好,也许你今天看不起的某个人,他日正是你事业转机的干将。


05


育才:纪渻子训鸡喻育才


一般情况下,人才到岗之后须进行培训,即育才。育才是企业永久的工程,用才而不育才,人才便没有持续竞争力。
据传,周宣王爱好斗鸡,纪渻子是一个有名的斗鸡专家,被派去负责饲养斗鸡。10天后,周宣王催问道:“训练成了吗?”纪渻子说:“还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


又过了10天,周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再过了10天,周宣王又问:“怎么样?难道还没训练好吗?”


纪渻子说:“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别的鸡叫,它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毫无反应,不论遇见什么突然的情况它都不动、不惊,看起来真像木鸡一样。这样的斗鸡,才算训练到家了,别的斗鸡一看见它,准会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


周宣王于是去看鸡的情况,果然呆若木鸡,不为外面光亮声音所动,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内,别的鸡都不敢和它应战,看见它就走开了。
其实,我们的育才也正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只有企业专心培育人才,并且培育到一定程度,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06


激才:墨子苦心激励耕柱


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但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却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感觉很没面子。


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中,我竟是如此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听后,毫不恼火地问:“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


耕柱答:“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


耕柱答:“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


激励人才是一种艺术,激励无定法,只有合适的激励才能产生期望的效果。墨子的激励措施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但可为今天的激才提供借鉴。


07


去才:曹操借刀杀祢衡


引才难,用才难,去才更难,去一个世人皆以为才,而不能所用的怪才是难上难。


东汉名士祢衡,是三国著名的一个狂士,志大才疏,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在当时很有名气。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曹操派人叫来祢衡。见了面之后,曹操故意给祢衡点颜色看看,不让这位大学者落座。


祢衡:“唉,天地虽阔,却没有一个人才啊!”


曹操:“我手下有几十位优秀人才,都是当世英雄,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


祢衡:“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


曹操:“那么你又有什么本领呢?”


祢衡:“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往大里讲,我可以做尧、舜那样的明君;往小里讲,我的道德文章和孔子、颜回可有一比。我怎么能和你手下的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呢?”


曹操心里非常恼怒,知道祢衡只会一点耍嘴皮子的功夫,当然不会买他的账。部下张辽想杀掉祢衡,他却制止了,却任命祢衡做荆州的使臣,去说服刘表归降朝廷。后来祢衡去见刘表,积习难改,又激怒了刘表。


刘表听说过祢衡多次辱骂曹操的事,知道曹操想借自己的手杀掉祢衡,担当“害贤”的恶名,便派他去见江夏的将军黄祖。黄祖是一个小军阀,素质没有达到曹操、刘表那个层次。


祢衡见了黄祖,故伎重施,没有说几句,便把黄祖得罪了,黄祖勃然大怒,叫人把祢衡拉出去斩掉了。听说祢衡被黄祖杀掉了,曹操哈哈大笑起来:“这个腐儒自己找死,根本用不着脏我的刀。”


尽管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有贬曹操心胸狭窄之意,但曹操去掉这位怪才的策略的确很高。


故事是古代的,道理却是分享给你的。7个故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5个经典神话故事

1.︱盘古开天︱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没有东西,也没有南北;没有左右,也没有上下..........总之到处一片混沌,没有任何生物,甚至连水和土壤都没有。世界就像是一个硕大无比的鸡蛋,静静地躺在浩瀚的宇宙中。


盘古就在这样的一个“大鸡蛋”中,萌发着自己强壮的生命。盘古的生长速度非常快,第一天长出了头,第二天长出了手,第三天长出了脚。他的生命力异常旺盛,不停地手抓脚踢,终于破壳而出。他的力量也非常巨大,“大鸡蛋”最终被他撑开了,分为两块,轻的一块飘起来,重的一块往下沉。渐渐地,向上那一块成了天,向下那一块成了地。


开天辟地耗尽了盘古所有的精力,他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盘古死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呼吸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霆,震耳欲聋;他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骨骼变成了山丘,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草和树木;他身上的油脂变成了肥沃的土壤,滋养着大地。


盘古死后依旧支撑着大地,太阳和月亮在上面撑着天,不让天落下去;高山和大海在下面压着地,不断地升起来。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树木,鸟兽虫鱼,从此便有了生机勃勃的世界。


2.︱女娲造人︱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3.︱伏羲画卦︱


伏羲,是我华夏之人文始祖,又称太昊伏羲氏,相传为华胥踩巨人脚印有感而孕,经十二年而生,伏羲长得人首蛇身,当时处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一无所知,人们看到斗转星移,四季变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伏羲也很奇怪,就想知道天地之间的奥秘,每天就冥思苦想,不得结果。


一天伏羲在河里捕鱼,捉到一只白色乌龟,就养了起来,他每天就面对白龟参悟天地的奥秘,也许是他的精神感动天地,一天有一只像龙又像马的龙马飞到伏羲旁边,趴在那一动不动,伏羲就很惊讶,仔细观察龙马,他看到龙马背上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就赶紧摘了一片大树叶将龙马身上的花纹临摹了下来,等到伏羲刚一画完,龙马就腾空而起消失不见,伏羲很激动,认为这是上天给他的启示,于是就手捧树叶继续参悟,但是这个花纹太深奥了,伏羲怎么也解不开谜底。


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将困苦中挣扎的人们送上了幸福的彼岸,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4.︱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


可是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一次,神农在山中尝到了一种有剧毒的断肠草,他的肠子一截一截烂断了。这位伟大的医药之神,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民自然不会忘记他的大恩大德,世世代代纪念着他。


5.︱雷泽华胥︱


相传,雷泽神刚烈威猛,专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龙身,神通广大,居于昆仑山东南吴国西陲大泽之内,只要以手拍腹,便会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经久不绝,震耳欲聋,雷泽神得知女娲造人,并按女娲自己的模样造了圣女华胥,便怀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华胥一族所在,终于在昆仑东南相见。为试探心意,在华胥圣女行进的前方,用脚踏出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最终华胥走进雷泽神的脚印,有情人终成眷属,诞下天帝伏羲。


百度或者应用商店搜索“云族谱”下载云族谱移动app,修谱就用云族谱!


图文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位“神人”,诸葛亮未进前五,鬼谷子也仅排第二



文|史作咏者


编辑|史作咏者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神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排不进前五,"捭阖第一"鬼谷子也只能排第二,其中还有一位预测了千年国运


那么他们都有谁?在他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第一位 姜子牙

姜子牙,吕氏,名尚,周朝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


半生寒微,怀才不遇。直到72岁,在渭水之滨垂钓时,遇到求贤若渴的周文王,深受礼待 官拜太师,成为大周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


后助武王伐纣,推翻商朝统治,建立大周王朝。而当论功行赏时,姜子牙拒绝了丰饶的中原地区,把自己的封地安排在当时的边疆齐国,开创了齐国文化


后协助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创立了成康之治。可以说姜子牙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极高,是古代最著名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不论哪朝哪代,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被尊称为武成王和孔子一文一武并列


第二位 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别名禅,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教育家。兵法集大成者 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堪称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家也将其尊为兵圣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又因其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他还创建了鬼谷门派,而他精通百家学问,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因此从他门下走出的无不是经天纬地之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壮志凌云之士,先后出山,搅动天下风云,推动着历史的走向。


而鬼谷子的《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重要作品,都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 ,历代列为禁书。


第三位 李淳风

李淳风,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学家


他从小就聪慧好学,博览群书,特别精通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9岁时,远赴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


17岁时,经好友推荐成为秦王李世民的记室参军。后对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历》,提出18条意见,太宗采纳其中7条。因而,被提拔为将仕郎。


入太史局供职,鞠躬尽瘁40年,成功著写了世界气象史上最早的专著《乙巳占》,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


不仅如此,在数学方面上他更是一绝,他编定和注释了十部算经,成为唐代国子监算学馆的数学教材。


而在天文方面同样也有建树,他编撰的《麟德历》为完成中国历史上采用定朔这一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李淳风还与袁天罡被传说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的


第四位 袁天罡

袁天罡,又名袁天纲,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家


年少时孤苦贫寒,喜欢修炼长生之术,精于相术。据新旧唐书《袁天纲传》记载,在隋朝时曾为杜淹,王珪,韦挺三人相面,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


在唐代又为岑文本,张行成,马周等看过相,无不应验。甚至还有他为武则天看相,预言其为天子的说法,当然这些记载自然不完全属实。


不过,袁天罡与一般的江湖术士确有不同。他在相术方面特别善于论理,把细致的观察与精致的推理相结合,元代学者戴良把袁天罡视为荀子以后善于相术的第一人。


后来唐太宗听闻其名声,征召入朝,并将他与西汉学者严君平相提并论。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袁天罡与李淳风编写了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能够预测出唐代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


第五位 张良

张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 ,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先辈连任韩国五朝宰相。随着韩国被秦国所灭,张良一家也失去以往的荣耀,而张良也就此立志于反秦的道路上。机遇巧合下,张良遇到了刘邦,两人一见如故。


来自电视剧《楚汉传奇》


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向刘邦进言,而刘邦也屡屡采纳张良的谋略,张良感觉找到了明主。于是他从此跟随刘邦,刘邦也十分器重和信赖张良,而张良的聪明才智也有机会得以充分发挥。


来自电视剧《楚汉传奇》


当刘邦攻占咸阳看到秦宫有点走不动道时,张良当即力劝刘邦不要乐不思蜀。将秦宫一切保护好,并退回霸上整治军队,以待项羽等路起义军。


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安民政策,都被刘邦一一采纳。不仅避免了一场死局出现,而且帮助刘邦争得了民心。为他日后经营关中,并以此为根据地与项羽争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来自电视剧《楚汉传奇》


在项羽设下鸿门宴时,他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与此同时,张良疏通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之后凭借着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朝,而他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


第六位 郭璞

郭璞,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


从小博学多识,好古文,奇子,精天文,历算,卜筮。还曾跟随河东郭公学习卜筮(bǔ shì),因而他还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


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士,他最厉害的是不仅能算他人的祸福,而且还能算出自己的死期。郭璞任职于荆州将军王敦时,王敦想要谋反时,便命郭璞卜筮吉凶。


郭璞算出:王敦不久便会身死,而自己当日便会死,结果,果然应验。郭璞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可以算出自己什么时候死的人了。


另外,他还是堪称风水学鼻祖的存在,他著写的《葬经》。不仅,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还介绍相地的具体方法,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同时,他还擅长赋文,曾注释《周易》 《山海经》等古籍,今人所著《辞海》,《辞源》上均可见郭璞的注释。


而他一生的诗文著作多达百卷以上,其中以《游仙诗》为主要代表,还被誉为游仙诗祖师,他的词赋也被称为“中兴之冠”。


第七位 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其在科学文化上成就很高,在科学上,他发明了木流牛马,孔明灯和诸葛连弩。在文化上,他更是写出了《出师表》《诫子书》等优秀文章,甚至《隆中对》成为刘备和蜀汉数十年的基本国策。


而在军事上,出山后便帮助刘备联合东吴,大败曹军于赤壁之战,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并趁机争得荆州,使得刘备有了立锥之地。后辅佐刘备图益州,夺汉中,成功缔造蜀汉政权


当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殚精竭虑辅佐后主刘禅,稳定蜀汉政权,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为实现汉室兴复鞠躬尽瘁,直至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不过,最令人称奇的还是他的神机妙算。他在出征时曾写出了一部预言书《马前课》,其中一共十四课,每一课都预言一个朝代。而《马前课》的前十课已经发生,并且上面的预言与历史事实惊人的吻合


第八位 刘伯温

刘伯温,本名为刘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的开国元勋


通晓经史,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而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完成霸业。他针对当前的形势提出避免两钱作战,各个击破策略,先灭陈友谅,后歼张士诚。计划立定,人莫能测,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朱元璋多次称其为“吾之子房”。


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第九位 姚广孝

姚广孝,法号道衍,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他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后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了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


在建文帝削藩之策时,密劝朱棣起兵,并向其推荐相士袁珙卜者金忠,使得朱棣逐渐下定决心,一手策划了靖难之变的爆发。


在朱棣前方拼杀,姚广孝驻守后方大本营,解决了朱棣的后顾之忧。并在关键时刻,多次献策,让燕军顺利攻战京师,使得朱棣成功登基称帝。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


而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同时又担任了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并负责迁都事宜,还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而后又负责编撰了《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


同时在明朝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他又担起护卫佛教之责 ,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 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第十位 李靖

李靖,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他从小就有“文武才略” ,又颇有进取之心。他的舅父韩擒虎每每跟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赞誉道:“可与之讨论孙吴之术,只有你啊”。


李靖一生征战数十年,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先是跟随秦王李世民击灭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随后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袥,并招抚岭南诸部。


后领命驻守北疆,抵御东突厥入侵,更是领军北伐 ,一举灭亡了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斥大漠


后来又统军西破吐谷(yù)浑,被封为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之后,还成为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而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著有《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多已失传。


晚唐以后李靖逐渐被神化,在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李靖被称为托塔李天王,明代许仲琳所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陈塘关总兵亦为李靖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十位被民间神化的“神人”,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国历史长河增添了丰富的一笔!


中国著名的15个典故欣赏



1、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6、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7、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8、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9、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10、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11、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12、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见《李太白集》




13、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4、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15、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额联尤为佳绝。但钱缪见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




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1、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6、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7、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8、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9、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10、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11、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12、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见《李太白集》




13、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4、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15、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额联尤为佳绝。但钱缪见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




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
   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上的躲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忌讳?
   [db:摘要]……【详情
   中国的情人节(中国有两个传统情人节)
   山誓海盟,海枯石烂,山复水复,相见亦难别情缘,二月十四玫香谭,万丈深渊,纵身往里钻,出梦醒,安无恙,高歌情人唱,问路人别来无恙。 情人节是西方的一个宗教节日,又叫做……【详情

【本文标题和网址】中国传统故事有哪些简短(中国传统节日故事有哪些) www.chun1983.cn/cjxs/120662.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