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1225个字,大小约为50KB,预计浏览完需要29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大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辛酉科状元,乃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氏崔岘。又见齐鲁大地状元郎,真好。但遗憾的是,史籍除了记载曾任大唐宰相的崔群是其堂兄之外,崔岘的生平仕履无考,因而无法介绍这位山东状元的事迹,只能存目。
在崔岘的同榜进士同学中,出了几位历史知名人物,在此分别做一下介绍。
第一位名叫沈询,乃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氏。进士及第后,沈询先后担任过渭南县尉、中书舍人、浙东观察使、户部侍郎等职务。史载沈询为政清简,性格温和,文才也很好,还是个一等一的大帅哥。但他之所以能够史上有名,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死于情杀的封疆大吏。
在官场打拼二十多年后,沈询出任昭义节度使。昭义节度使,又称泽潞节度使,管辖范围主要是山西、河北的部分地区。沈询家里有个名叫归秦的仆人,此人可不是个省油的灯。正值青春期的归秦,看上了沈夫人美貌的贴身丫鬟。在归秦的猛烈攻势之下,两人发展成了情人关系。沈询知道此事之后,当然很生气,就想杀掉归秦以清理门户。但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归秦先下手为强了。归秦串通沈询手下的一个偏将,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发动兵乱,攻入节度使衙门,杀了沈询全家。就这样,沈询成了大唐唯一一个死于情杀的封疆大吏。
关于归秦杀沈询的情节,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有的史籍称,归秦与丫鬟私通后,那丫鬟仍然贴身侍奉沈夫人。在古代,夫人的贴身丫鬟被男主人顺手牵羊的事情,是司空见惯的。大约在归秦看来,自己心爱的人,也可能经常被男主人弄到被窝里亲热一番。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样的事情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于是,醋意大发的他,就怀揣利刃,找了个机会,捅死了沈询夫妇。
在沈询与著名诗人温庭筠之间,还发生过一段有趣的科举故事。温庭筠学识过人,才思敏捷,写东西极快。参加科举考试诗赋科目考试时,一首八韵的命题诗,他只要将左右手交叉八下便能完成,因而人称“温八叉”。但由于行为放浪、言辞过激等原因,名声不好的温庭筠却屡试不第,始终也没能混上个进士身份。成了科场老油条的温庭筠,在知道自己录取无望的情况下,就经常在考场上做出一些帮助他人作弊的捣乱行为来,每场考试总能帮上几个人。因此,温庭筠又有个“救数人”的绰号。
有一年,沈询出任科举主考,温庭筠又来参加考试。为了防止这个捣蛋鬼扰乱考场秩序,沈询单独为他安排了考试座位,将他与其他考生分离开来,并安排专人严加看防。感觉受到了不公正对待的温庭筠,向沈询提出了强烈抗议,大闹考场。随他怎么闹,沈询就是不听他那一套。没了指望的温庭筠,只好老老实实地坐下考试。
交卷之后,沈询问温庭筠,“你个‘温八叉’、‘救数人’,这回总算是没有搞成什么鬼吧?”温庭筠说,“不好意思啊,沈大主考。这回您老人家安排的监考太严,我没法帮助更多的人,只是帮了八个而已。”在如此严防死守的情况下,温庭筠还能不知不觉地帮助八个人作弊,真不知道他都用了一些什么鬼点子,把个沈询听得又惊又气。但是帮人不利己的温庭筠,这回的考试结果又悲催了。
第二位名叫杨收,乃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县)人氏。杨收身材高大,仪表堂堂,才华过人,儿时就被人们称为“神童”。进士及第后,杨收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务。在沈询出任昭义节度使的那一年,杨收官拜大唐宰相。
杨收生活奢靡,讲究排场,花钱大手大脚。有这样生活习性的官员,只靠薪水是难以维持的,因而利用职权捞取外快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做了四年宰相之后,杨收被人抓住收受贿赂的把柄,受到了贬官宣歙观察使的处理。宣歙观察使的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市。不久,杨收又被再次贬官,降职为端州司马。随后,杨收又被一撸到底,流放驩州劳动改造。这个地方,如今已经是越南的地盘了。就是这样,杨收的政敌依然不肯放过他,鼓动皇帝下诏将其赐死。
第三位名叫王铎,乃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氏。王铎进士及第后,历任右补阙、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御史中丞等职务。在杨收拜相七年之后,王铎也官至大唐宰相。
黄巢聚众反唐后,王铎受命率军镇压。虽然不懂军事,但王铎却善于鼓舞士气,调动手下将领的积极性。政府军能够收复长安,王铎在其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在官场权斗中,王铎也曾几次被贬。在王铎被外放为义昌节度使后,赴任时携带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车马豪华,并有不少美貌姬妾随行,很是招摇惹眼。
王铎车队路过魏博节度使乐彦桢管辖的地盘时,遭到盗匪伏击。乐彦桢有个儿子名叫乐从训,是个为非作歹、胆大包天的主儿。他眼红于王铎携带的钱财,就在乐彦桢一个幕僚的鼓动下,聚集一帮歹徒设下埋伏,杀了王铎全家,抢劫了他所携带的全部财产。乐从训的恶行,不仅气死了自己的老爹,玩丢了自己的脑袋,还创造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名词——“亡命之徒”。
本榜进士出了三位高官,却全都死于非命,这样的巧合很是让人唏嘘。
第四位名叫薛逢,乃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氏。薛逢是个恃才傲物的人,在他看来,在本榜进士中,自己的才学是最高的。对于沈询、杨收、王铎等做了高官的同学,他是一概瞧不起。不但瞧不起,不管是杨收还是王铎,谁做了宰相薛逢就写诗讽刺谁。因而,薛逢在朝中人缘很不好。
有的史料称,薛逢因为言论激切,屡屡触怒权贵,所以屡受排挤,没有能够进入政府高层。触怒权贵有多种原因,因为主持正义,或者是为了国计民生而仗义执言,这个值得赞赏。而像薛逢这样,完全是因为意气用事、吃醋嫉妒而得罪人的做法,既没意义也很不可取。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御史最近无意间看到了纪晓岚写的一首讽刺诗,琢磨来琢磨去也不知何意,而且这首诗的出处也让御史大费脑筋,查了好几天才在《啸亭杂录》中得见其意。诗曰:
昔曾相府拜干娘,今日干爷又姓梁。
赫奕门媚新吏部,凄凉池馆旧中堂。
君如有意应怜妾,奴岂无颜只为郎。
百八牟尼亲手捧,探来犹带乳花香。
纪晓岚这首诗如果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很读懂的,更无法得知讽刺的对象是何许人。
遗憾的是《啸亭杂录》中也没有指名道姓,而是称其为“某探花”,或许
不过昭梿还在书中给我们留下了线索,称呼此人为“三姓门生”,且除了主角以外,其他人物都是有名有姓的。
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乾隆三十八年,于敏中以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的身份,被乾隆提拔为文华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成为清代汉臣少有的首辅兼首揆。
于敏中状元出身,他为官数十年间,有功也有过,他死后由于贪污事发,其牌位被乾隆下旨撤出贤良祠。
于敏中一生曾多次主持乡试、会试,又当过几任殿试读卷官,故而门生故吏满天下。他出任首席军机大臣以后,当朝的后辈新进更是趋之若鹜,纷纷投入他的门下。
《啸亭杂录》记载,某探花也是在这个时期投到于敏中门下的。不过他的方法让人颇为不耻,让妻子拜在于敏中之妾为母,这就是纪晓岚诗首句“昔曾相府拜干娘”的意思。
于敏中于乾隆四十一年去世,所谓人走茶凉,某探花继续寻找政治后台。此时汉臣大学士梁国治补缺入军机处,某探花便积极钻营。
然而梁国治的品行远远高过于敏中,他很不屑某探花的行为。某探花也不气馁,采取迂回战术,通过梁国治家眷的渠道,让妻子拜梁国治为义父。此即“今日干爷又姓梁”之意。
某探花因为攀上了梁国治的高枝,仕途登进很顺利。可是这般有奶就是娘的主,是毫无忠诚度可言的,他很快便忘记了自己曾是于敏中的门生。
此即诗中“赫奕门媚新吏部,凄凉池馆旧中堂”表达出了官场丑陋、人情淡薄的意思。
某探花家境富裕也舍得下本,他让妻子每日侍奉在相府,还令人寻得一串极其珍贵的珊瑚朝珠送给了梁国治。
清代大臣佩戴的朝珠也称“牟尼”,数量为108颗,尤以珊瑚为贵重。梁国治很喜欢这串朝珠,每天都要戴着上朝。
北京的冬天寒冷无比,朝珠也是冰冷异常,某探花的妻子可谓事无巨细,每到冬季她就早早起床,把朝珠放在怀中温热,待梁国治进宫时方才取出。
纪晓岚文学大家,从他的笔下写出的文字活灵活现,所以才有了“君如有意应怜妾,奴岂无颜只为郎。百八牟尼亲手捧,探来犹带乳花香”之佳句。
梁国治于乾隆五十一年去世,某探花死性不改,又继续寻找新的后台。嘉庆初年,安徽巡抚朱硅被嘉庆帝召回京城,成为新朝当红大臣。
某探花见良机难得,再一次故伎重演,希望与朱硅攀上关系。他锲而不舍数次匍匐其门,舔颜求见。
朱硅正色立朝,对于如此下作之人极其厌恶,非但不愿与其交往,还把他的恶行在嘉庆帝面前陈述。这件事在朝中越闹越大,同僚们不屑与之为伍,纷纷称其为“三姓门生”。
科举时代、官场之上,最忌讳的就是学生对座师不忠,某探花三次拜师,此等无耻之辈自然难以在朝中立足。嘉庆帝一道旨意,将其外放知府。
按清代官制,一甲三名外放者极少,一旦外放也就意味着前途尽失,某探花自从当了知府以后,心情郁闷,不到几年便去世了。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会骂御史,说了这么多也不见真章,文中的某探花到底是谁呢?
为此御史仔细查阅了乾隆朝的进士名单,乾隆朝共开了27科,出了27个探花。以排除法进行比对的话,首先该探花应是乾隆四十一年之前考中的,因为于敏中与这一年去世。
二是该探花应活到了嘉庆朝,且年级不能太大,否则他的妻、妾就不会拜于敏中之妾为母、拜梁国治为义父。
这么一算的话,就只有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探花俞大猷一人符合条件了。或许是因为名声不好的原因,正史中对俞大猷的记载少之又少。不过野史中倒是有记载,他后来的官职正是荆州知府。
当然这些都是御史通过分析得出的结果,某探花未必也就是俞大猷。但对于《啸亭杂录》的记载,御史是深信不疑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
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科举作为古代读书人的头等大事,备受关注。科举场内场外,故事众多,自然也少不了对联的身影。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今天我给大家分5副文采飞扬的科举对联,对联之中有故事,嬉笑怒骂皆文章!喜欢对联的朋友,赶紧把文章收藏下来吧。
第1副:冯尔康不过尔尔;戴彬元未必彬彬。
古代某届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冯尔康,副考官是戴彬元。这两人选择的金榜题名的考生,颇有争议。
有考生十分不满,认为两位主考官有眼无珠,于是写下此联嘲讽。
显然,对联是利用两位主考官的名字做文章,天生一对,令人发笑。
“尔康不过尔尔”,眼光太差,昏聩无知。“彬元未必彬彬”,没有文采,名不副实。
虽然这副对联看上去简单,却根据主考官的名字量体裁衣,在嘲讽中表达了考生的愤怒,可以说很有文采了。
第2副:司徒托体姜嫄,可怜简狄凄凉,当日虚征玄鸟瑞;拓跋建都统万,试问平城寥落,何年改作赫连王。
光绪年间,有一次科举考试,主考官是翁同龢等人,试题直接出了大错误。
试题居然把商朝发祥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简狄误写成是周族始祖的姜嫄。
试题还把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都城平城说成是赫连勃勃所建的大夏国的统万城。
如此错误百出的诗题,自然引起了科举考生的哗然。有人写下对联嘲讽,上下联嘲讽的就是这两个大错误。
“虚征玄鸟瑞”、“可怜”、“试问”等字眼,具有犀利的嘲讽功能,让人看到了考生的不满,看到了考生对试题准确性的质疑。
第3副:二百年擅改王章,初次毫无伦次;数万人自持考具,钧培大不栽培。
同样是光绪年间,某次江南乡试,监考官是谭钧培。谭钧培莫名其妙,居然违背旧时惯例,让考生们自带笔墨纸砚等工具。
考生们自然不服,之前都是不准考生自带工具,现在却突然变脸,很多人根本没有准备工具。于是乎,一群考生哗噪,真是闹翻了天。
事后,有人写下对联嘲讽,由于关切到考生的切身利益,所以此联流传很快,一时间让人津津乐道。
谭钧培,字次初。上联一语双关,利用“次初”的名字反一下,变成了“初次”,说谭钧培改变了两百年的科举规矩,真是荒唐至极。
下联同样拿名字做文章,说谭钧培让几万考生自己带工具,让考生毫无准备,真是枉为了考官,没有体恤栽培考生。
此联巧用人名,切合事实,妙趣横生,让人拍案叫绝。
第4副:吾子勉旃,驾廪增附而上;先生休矣,在倡隶卒之间。
这是嘲笑优贡的对联。优贡是贡生的一种,然而很多优贡其实都没有真才实学,而是靠关系或者钱财才成为优贡的。
上联说:“你们这些优贡要好好努力,争取比廪膳生员、增广生员和附学生员这些秀才要厉害哦。”显然,话中之意是优贡没有才华,比那些生员还要不如。
下联更是明晃晃的嘲讽,说优贡名字好听,其实就是在“娼妓差役衙役”之间的可怜虫。
第5副:为如夫人洗脚;赐同进士出身。
据说,清代名臣曾国藩有一次去见左宗棠,正赶上左宗棠替小妾洗脚。
朝廷重臣居然给小妾洗脚,这画面实在太感人了。曾国藩看了之后心里直乐,对左宗棠出了上联,故意取笑左宗棠。
左宗棠虽然很尴尬,但是他也非常有才,立刻回击了一句:“赐同进士出身。”
原来,曾国藩虽然考上了进士,却是“第五甲同进士出身”,也就是进士里排名最后的人。
也因此,曾国藩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说他是“同进士出身”,这里左宗棠犀利还击,利用曾国藩科举上的尴尬来让曾国藩闭嘴,可谓高明至极。
不过,这个对联很可能是后人杜撰的。因为左宗棠自己一直考不上进士,连“同进士出身”都没有。
后来左宗棠功成名就,清廷为了笼络左宗棠,直接赐给左宗棠进士的名分,含金量比曾国藩的同进士出身又差了许多。
换言之,左宗棠自己都对这个科举的事情耿耿于怀,如何会去嘲讽曾国藩,那不是骂自己吗?故事就是故事,我们还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大家有没有自己创作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看到优秀的,我会写入文章里。
失业在家,写文为生,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真的我很重要,谢谢大家!
前些天聚会吃饭,因为朋友的一句:
“你这个东西一点都不好吃。”
朋友老婆瞬间就爆发了。
大意是:朋友总是这样,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不仅不让自己老婆吃,哪怕自己老婆已经在吃,还要刻意贬低几句,搞得他老婆全然无了吃东西的心情。
乍看,这似乎是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但就像汪曾祺曾在《四方食事》中说的:
“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
深以为然。
因为我们不经意的评价或许并无恶意,但我们往往会习惯以自己的价值判断去定义事情的好坏。
可每个人的经历、感受各不相同,一味把自己的观念灌输到他人身上,不过是披着“为你好”的外衣,实则干着“好为人师”的勾当。未见得对,却一定会是他人的负累。
01
不以自己的立场,评价别人
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被问到:初入职场,最应该注意什么?
他斩钉截铁地说:
“永远不要去评价你的同事。你对同事的议论,90%会通过各种途径传到当事人耳朵里。哪怕你说的没错,也会卷入乌烟瘴气的办公室斗争中。”
的确如此。
曾在工作中遇到过一位非常爱谈论他人是非的同事,在他眼里,似乎每位同事都有各种问题。
对此,很多同事对他的非议都是置之不理,直到一位性格刚硬的女同事实在受不了,直接冲到他面前,当着领导的面质问他:
“你了解我的工作吗?为什么要在背后恶意议论我?”
爱说闲话的同事被怼得哑口无言,因为无论他之前的评价对不对,一旦这事情被摆到台面彻底说开,他背后议论人的事情就是坐实了的,他在领导面前的形象也一落千丈,得不偿失。
我们在工作时,时常会遇到这种习惯性对人妄加评论的人。他们往往以偏概全,没有深入了解,就随意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人身上。
长此以往,不仅容易得罪人,还暴露了自己的短见与狭隘。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道:
“苏格拉底说他自己一无所知,我的智慧远不及苏格拉底,所以我绝不评价任何人,只专注做好自己的事。事实证明,此举行之有效。”
工作中,我们也该像卡耐基所说的,少说话,多干事,遇到也别急着表达见地,你的判断未必准确,更不要随便评价别人,你的结论很可能有失偏颇。
成大事者,善于冷静观察;稳不住心性的人,才急于指手画脚啊。
02
不以自己的认知,指点别人
我现在只要一想起我的一位朋友,总会内心歉疚,因为我总觉得她如今的苦难多少都是因为我造成的。
她曾有一份赚的虽不多,但稳定又轻松的工作,而我每次总想拉她一把,所以总会劝她:
“年轻不能这么早就选择安逸,多去闯闯,未来一片美好。”
她也很信任我,放弃了她眼前的工作,转而投向了工作强度大但收益也远远超出目前水平的工作。
只可惜好景不长,她的身体跟心理很快就承受不了当前的压力,没多久,她就回家休养,并且在两年后,才能再次开始工作,一切又得重新开始。
那时,我突然意识到,那些我所谓的为她好,只不过是我站在自己角度上的自以为是。
很多时候,我们偏颇、片面、狭隘的思想根本不足以指导别人的人生。
为别人好的前提永远是先分析适不适合对方,比如推荐人买房,首先要考虑人家的经济能力;建议人家报考志愿,要综合分析人家的性格适不适合去远的地方......
但偏偏人最大的祸患,是好为人师。因为太多时候,我们没有察觉自己的“热心”,已超过别人能够接受的范围,甚至变成了道德绑架。
现实是,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若对方没有主动寻求帮助,我们就不要自以为是地做主。毕竟每个人的决定背后,都有他的原因。少一点干涉,也能少一些后悔。
03
管好自己的嘴,造福别人
王小波说:
“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无声的修行,用一年的时间学会说话,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会闭嘴。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出大戏,我们终究无法完整看到每件事的全貌,更无法了解一个人的所有。
所以坚持自己的同时,也要记得尊重别人,不“好为人师”,给予别人更多的理解和自由。
然后做一个能走远路的,安静沉稳的人。
商都府西南部有闻名天下的中岳嵩山,这里云雾缭绕,景色优美。嵩山脚下有一个仙峰镇,仙峰镇的人们多数都靠打柴,采草药为生,世世代代日子过得安静平和。
就在几年前,仙峰镇来了一个叫严大山的男子,他二十多岁的年纪,相貌长得还可以,体格也很健壮,就是一只腿有点瘸。
严大山在镇子里租了一间铺子,以杀猪卖肉为生,他心地善良,做生意很厚道,从不缺斤少两,而且还经常把猪下水送给那些买不起肉的穷人,卖不完的肉他也会分给左邻右舍。
眨眼几年过去了,严大山早已融入到了这个镇子,镇上的人也忘了他是一个外来户,把他当成自己人看待。
严大山的邻居是一个孤寡老人,人称王老太,严大山经常照顾王老太,给他挡水,劈柴,还送猪肉给她吃,王老太很是感动,在心里也把他当儿子看待。
王老太见严大山单身一人,就张罗着给他说媒,可姑娘们嫌弃他一条腿不好使,所以也一直没有说成。
严大山就对王老太说不要她操心了,说他一个人过惯了,多一个人还不习惯呢!
这日,严大山去乡下收猪,见一群村民围着一个女子,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女子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长相清秀,肚子高高隆起,好像是怀孕了。
有人说道:“这女子肯定是不检点,如今这个样子被家人赶了出来!”
“这种人是要沉塘的!”
“哎!造孽呀!这女子年纪轻轻的,这还弄个父不祥的孩子,以后日子难呀!”
……
严大山觉得奇怪,就拨开人群走到女子身边,问女子是哪里人,为何会在这里?
女子看看严大山,也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抹眼泪,在严大山一再追问下,女子才说出自己是外地讨饭来的,时年十八岁,名叫杨翠柳,除了这些,其他的什么都不说。
严大山说道:“如今你这个样子,在外面流浪也不行啊!你怎么打算的?”
女子说道:“我也不知道,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说不定哪天就死了!”
“姑娘,你要是愿意,就先去我家吧,等孩子生下之后再做打算。”
女子抬眸打量了一眼严大山,觉得他不像坏人,就点头答应了,严大山也不去收猪了,就搀扶着杨翠柳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严大山去店铺里给杨翠柳买了一身成衣,还有鞋袜,又烧了热水让她洗澡,洗干净之后的杨翠柳又多了几分妩媚。
杨翠柳也是个勤快的女子,在家里闲不住,煮饭,洗衣这些家务活她都干,严大山每天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了。
这日,严大山去给王老太送肉,王老太说道:“那女子也无家可归,不如你俩就一起过日子吧!”
严大山说道:“王大娘,这事我看还是算了吧,人家姑娘心里不知道咋想的呢!”
王老太说道:“一个姑娘家生孩子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孩子没有父亲也会被人欺负,你与她成亲是在救她们母子的命,哪有不同意的道理?你只管忙你的,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我去说去。”
严大山觉得王老太说得很有道理,杨翠柳一个大姑娘生孩子确实会被人嘲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后养孩子也是个问题,就说道:“好吧,那麻烦王大娘了,若人家不愿意就算了!”
严大山在街边卖肉的时候,王老太就来到他家里与杨翠柳聊天,说道:“姑娘,你这身子越来越重了,要赶紧给孩子找个爹才行,要不孩子生下来就会被人瞧不起,吐沫星子就能把人淹死!”
杨翠柳垂眸说道:“可我这个样子,谁会愿意?”
王老太拉起她的手,柔声地说道:“姑娘,这不就有一个现成的吗?大山这孩子是一个大好人,只是一只腿有些不方便,可这也不影响他挣钱养家呀!你要是跟了他,一辈子也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杨翠柳一听,小脸就更红了,说道:“严大哥是一个好人,可我会连累他的……”
“这叫什么话?他一个人的日子过得冷冷清清,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人多好呀,我保证,大山绝对会把孩子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看待的。”
在王老太的撮合下,严大山就与杨翠柳拜堂成亲了,成亲后两个多月,杨翠柳就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严鹏飞。
严大山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如今变成了一家三口,生活也充满了欢声笑语,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严鹏飞从小就很懂事,四五岁时就帮助母亲烧火做饭,严大山卖肉回到家里,孩子就给他端茶倒水,严大山看着懂事的孩子,心里很是欣慰。
严大山自己是个屠夫,但他不想让儿子做屠夫,就与妻子商量把严鹏飞送到镇子里的学堂读书,杨翠柳说道:“就让孩子在家帮你杀猪卖肉吧,以后也有个吃饭的门路,书就不要读了。”
严大山知道妻子的心思,她是怕给他增添负担,但他不想亏了孩子,就坚持把严鹏飞送到了学堂里。
严鹏飞聪明伶俐,读书也很用功,眨眼十几年过去了,严鹏飞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一家人的日子是吃着甘蔗上楼梯,节节甜,步步高。
突然有一日,严大山从外面回来就咳嗽不止,杨翠柳非常担心他,要请郎中来给他医治,可严大山说道:“我这是年轻时落下的毛病,郎中看不好的!”
严大山对儿子说道:“我要离开家一段时间,你母亲就交给你照顾了!”
杨氏听了很惊讶,赶紧问他要去哪里?
严大山说道:“太室山上有一个郎中,他医术高明,以前我这老毛病都是他医治的,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复发,如今复发了,我想再找他看看!”
严鹏飞说道:“爹,我陪你一起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严大山说道:“不用,你在家里照顾生意还有你娘,我自己去就行了,我这一去,可能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次日一大早,严大山就离开家去了太室山。
过年过节的时候,严鹏飞也帮助父亲杀猪卖肉,就学会了,严大山走了之后,杨氏对儿子说道:“你父亲的身体不好,如今你也长大了,以后这个家就靠你了,让你爹好好歇歇!”
严鹏飞说道:“娘,我已经给先生说了,以后不去读书了,我要杀猪卖肉养活爹娘!”杨氏眼圈泛红,欣慰地点点头。
严大山卖肉的时候,来卖肉的都是些中年妇人或者老太太,如今换成了严鹏飞卖肉,大姑娘小媳妇就多了起来,他们买肉的时候,眼睛总是盯着严鹏飞看,仿佛他才是一块诱人的肥肉。
严鹏飞长相随了杨氏,细皮嫩肉的,五官也很俊俏,因此爱慕他的姑娘就很多,但他是一个屠夫,要真的嫁给他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大姑娘们就只能饱饱眼福算了。
镇里有一个年轻的妇人叫刘氏,她二十出头的年纪,相貌妩媚,身材凸凹有致,是镇上最有风情的女子,很多大姑娘都没法与她相媲美,只可惜她命不好,几年前就死了丈夫,如今她一人过生活。
自从严鹏飞卖肉之后,刘氏就经常来街上卖菜,就摆在严鹏飞猪肉摊的旁边,因此二人就熟悉了起来,刘氏把卖剩下的蔬菜送给严鹏飞,严鹏飞也会给她二斤猪肉作为回报。
一日傍晚,严鹏飞正要收摊,刘氏看着肉钩子上的一大块猪肉说道:“鹏飞大兄弟,这块肉我要了,你给称一下。”
明日是端午节,严鹏飞本想着把这块肉分给邻居们吃,刘氏要他也不能不给,就用秤称了一下,说道:“八斤五两,就算八斤……”
刘氏平时一人生活,严鹏飞不明白他为啥要买这么多肉,就问道:“刘嫂子买这么多肉,明日有客人吗?”
刘氏说道:“大兄弟可是说对了,明日我哥嫂和侄子们要来家里,可不就要这么多肉嘛!”
她一边说一边摸摸口袋,掏出了几个铜板,说道:“我身上只有这么点,你把肉送到我家去,我给你拿钱!”
寡妇门前是非多,这黑天瞎火的,要是被别人看见误会就不好了,严鹏飞就说道:“没事,你先把肉拿回家吃,钱以后给就行!”
“这怎么行,我这个人一向不爱欠别人的,这钱要是不给你,今晚一夜我都睡不着觉,走吧,你跟着我拿去。”刘氏又看看四周说道:“天都黑了,我一个人走路也怕,大兄弟就算你送送我!”
严鹏飞心善,想到她一个女子走夜路确实危险,回屋给母亲说了一声,就提着肉跟着刘氏走了。
刘氏的家在城郊,离城里也就三五里路,不一会儿就到了,严鹏飞把肉递给刘氏,刘氏说道:“你等着,我去给你拿钱!”说着就进了里屋。
刘氏从里屋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拿钱,而是说道:“鹏飞老弟,我床上的一根撑子掉了,你帮我修理一下吧,要不今晚上没法睡了!”
严鹏飞是一个屠夫,又不是木匠,就说道:“我没有修过床,我也不会啊!”
“很简单,把掉的撑子安装上就行了,不要技术,有力气就行。”她说着就去拉严鹏飞的袖子,抛了一个媚眼说道:“你把床给我修好了我有奖励……”
严鹏飞想到她一个寡妇不容易,就笑着说道:“那我试试吧”,便跟着她进了卧房,谁知他刚走进去,就从门后窜出一个中年男子,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把尖刀,迅速的架在了严鹏飞的脖子上。
严鹏飞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懵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正要质问,这时就有一个人从窗子处跳了进来,这人正是严大山。
严大山喝道:“姜大海,冤有头债有主,你放了他,冲我来!”
中年男子并没有放开严鹏飞,威胁道:“闫一刀,你终于露面了,赶紧交出藏宝图,否则我就杀了他。
原来这个中年男子叫姜大海,严大山的真名叫闫一刀,姜大海是闫一刀的师兄,他们的师傅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飞虎大侠。
飞虎大侠得到一张藏宝图,姜大海就对藏宝图起了邪念,为了得到藏宝图,他就与外人联合起来谋害了飞虎大侠,又把闫一刀打成重伤,幸亏有江湖侠士相救,闫一刀才捡回了一条命。
闫一刀为了保住那张藏宝图,他隐姓埋名来到仙峰镇,做起了一名屠夫,这些年,姜大海一直在寻找闫一刀,闫一刀也一直关注着姜大海的动向。
就在半个月前,二人还交了手,闫一刀受了内伤,因此才咳嗽不止,于是就对妻子说自己要出去看病,其实他是在嵩山上疗伤。
再说姜大海风流成性,一来到仙锋镇就与风情万种的刘氏好上了,找不到闫一刀,就准备绑架严鹏飞,把闫一刀引出来,于是就让刘氏去卖菜接近严鹏飞,再把严鹏飞引到家里来。
其实,闫一刀早就算出姜大海会使这一招,他离开镇子的时候,就对镇上的一个小乞丐交代了,让他观察着刘氏的一举一动。
上午的时候,小乞丐去刘氏家里讨饭,无意间听到了二人的阴谋,他赶紧上山去寻找闫一刀,闫一刀一听就立刻下山,可惜还是来晚了一步。
闫一刀说道:“姜大海,这事与我儿子没有关系,你放了他,我就带你去拿藏宝图!”
姜大海冷笑一声说道:“闫一刀,你不要再耍花招了,我数到三,你若不交出藏宝图……”他又恶狠狠地看着严鹏飞,说道:“他就得死!”
“一,二……”姜大海将要喊三的时候,杨翠柳就突然跑进了屋子,看到自己的儿子被人用刀子抵住脖子,也是吓了一跳。
她在家里等了很久没有见儿子回去,就亲自找来了,“你要干什么?放开我儿子!”杨氏惊慌失措地喊道。
当她看清姜大海的脸时,一下子就呆住了,:“你……怎么是你?你这个畜生……”杨氏一下子瘫软在地上,哭道:“造孽呀,他是你儿子……”
众人听到杨氏的话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姜大海怒道:“你说什么?他是谁儿子?”
杨氏说道:“你这个畜生,你做了猪狗不如的事情,如今还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到底是为什么?”
十几年前,杨氏在山上采药,被好色之徒姜大海看见,就侮辱了她,一个月后,杨氏居然怀孕了。
杨氏一个未出阁的大姑娘,若是被人知道怀孕,抬不起头不说,按照村规是要被沉塘的,杨氏非常害怕,就逃跑了。
她一路要饭就来到了商都地界,后来遇到好心的严大山把她收留,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把那屈辱的过往埋在心里,从来都没有对丈夫说过,她做梦都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姜大海,而且他还有杀死自己的亲儿子。
杨氏对姜大海是恨之入骨,但严鹏飞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为了救儿子,她只能残忍地把血淋淋的伤疤揭开给人看。
众人听了杨氏的话都震惊不已,世上居然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姜大海手中的尖刀也掉在地上,他后退一步,仰起脸哈哈大笑,说道:“想不到我姜大海还有个儿子……哈哈……”
突然,姜大海就口吐鲜血倒在地上,刘氏走到他跟前,说道:“你这个畜生……”
原来,就在一个月前,刘氏在河边洗衣,姜大海看到风情万种的刘氏就淫心荡漾,悄悄尾随她回到家里,刘氏根本没有办法摆脱他,不得不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
姜大海让刘氏把严鹏飞骗到家里,其实刘氏并不愿意,她不想害严鹏飞,于是她悄悄在姜大海的茶水里下了药,此时姜大海体内的毒素就发作了。
姜大海捂住肚子,脸上表情痛苦,指着刘氏道:“你……你……”话还没有说出口,两眼一翻,两腿一蹬就一命呜呼了。
姜大海死了,可闫一刀却开心不起来,因为这张藏宝图害死了很多人,他遵从师父的遗愿,在朝廷危难之际拿出来捐献了。
朝廷为了表彰他,就封他为护国大将军,一家人搬到了京城居住,严鹏飞继续读书,后来高中状元,娶了宰相的女儿为妻。
#民间故事#
商都府西南部有闻名天下的中岳嵩山,这里云雾缭绕,景色优美。嵩山脚下有一个仙峰镇,仙峰镇的人们多数都靠打柴,采草药为生,世世代代日子过得安静平和。
就在几年前,仙峰镇来了一个叫严大山的男子,他二十多岁的年纪,相貌长得还可以,体格也很健壮,就是一只腿有点瘸。
严大山在镇子里租了一间铺子,以杀猪卖肉为生,他心地善良,做生意很厚道,从不缺斤少两,而且还经常把猪下水送给那些买不起肉的穷人,卖不完的肉他也会分给左邻右舍。
眨眼几年过去了,严大山早已融入到了这个镇子,镇上的人也忘了他是一个外来户,把他当成自己人看待。
严大山的邻居是一个孤寡老人,人称王老太,严大山经常照顾王老太,给他挡水,劈柴,还送猪肉给她吃,王老太很是感动,在心里也把他当儿子看待。
王老太见严大山单身一人,就张罗着给他说媒,可姑娘们嫌弃他一条腿不好使,所以也一直没有说成。
严大山就对王老太说不要她操心了,说他一个人过惯了,多一个人还不习惯呢!
这日,严大山去乡下收猪,见一群村民围着一个女子,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女子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长相清秀,肚子高高隆起,好像是怀孕了。
有人说道:“这女子肯定是不检点,如今这个样子被家人赶了出来!”
“这种人是要沉塘的!”
“哎!造孽呀!这女子年纪轻轻的,这还弄个父不祥的孩子,以后日子难呀!”
……
严大山觉得奇怪,就拨开人群走到女子身边,问女子是哪里人,为何会在这里?
女子看看严大山,也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抹眼泪,在严大山一再追问下,女子才说出自己是外地讨饭来的,时年十八岁,名叫杨翠柳,除了这些,其他的什么都不说。
严大山说道:“如今你这个样子,在外面流浪也不行啊!你怎么打算的?”
女子说道:“我也不知道,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说不定哪天就死了!”
“姑娘,你要是愿意,就先去我家吧,等孩子生下之后再做打算。”
女子抬眸打量了一眼严大山,觉得他不像坏人,就点头答应了,严大山也不去收猪了,就搀扶着杨翠柳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严大山去店铺里给杨翠柳买了一身成衣,还有鞋袜,又烧了热水让她洗澡,洗干净之后的杨翠柳又多了几分妩媚。
杨翠柳也是个勤快的女子,在家里闲不住,煮饭,洗衣这些家务活她都干,严大山每天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了。
这日,严大山去给王老太送肉,王老太说道:“那女子也无家可归,不如你俩就一起过日子吧!”
严大山说道:“王大娘,这事我看还是算了吧,人家姑娘心里不知道咋想的呢!”
王老太说道:“一个姑娘家生孩子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孩子没有父亲也会被人欺负,你与她成亲是在救她们母子的命,哪有不同意的道理?你只管忙你的,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我去说去。”
严大山觉得王老太说得很有道理,杨翠柳一个大姑娘生孩子确实会被人嘲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后养孩子也是个问题,就说道:“好吧,那麻烦王大娘了,若人家不愿意就算了!”
严大山在街边卖肉的时候,王老太就来到他家里与杨翠柳聊天,说道:“姑娘,你这身子越来越重了,要赶紧给孩子找个爹才行,要不孩子生下来就会被人瞧不起,吐沫星子就能把人淹死!”
杨翠柳垂眸说道:“可我这个样子,谁会愿意?”
王老太拉起她的手,柔声地说道:“姑娘,这不就有一个现成的吗?大山这孩子是一个大好人,只是一只腿有些不方便,可这也不影响他挣钱养家呀!你要是跟了他,一辈子也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杨翠柳一听,小脸就更红了,说道:“严大哥是一个好人,可我会连累他的……”
“这叫什么话?他一个人的日子过得冷冷清清,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人多好呀,我保证,大山绝对会把孩子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看待的。”
在王老太的撮合下,严大山就与杨翠柳拜堂成亲了,成亲后两个多月,杨翠柳就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严鹏飞。
严大山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如今变成了一家三口,生活也充满了欢声笑语,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严鹏飞从小就很懂事,四五岁时就帮助母亲烧火做饭,严大山卖肉回到家里,孩子就给他端茶倒水,严大山看着懂事的孩子,心里很是欣慰。
严大山自己是个屠夫,但他不想让儿子做屠夫,就与妻子商量把严鹏飞送到镇子里的学堂读书,杨翠柳说道:“就让孩子在家帮你杀猪卖肉吧,以后也有个吃饭的门路,书就不要读了。”
严大山知道妻子的心思,她是怕给他增添负担,但他不想亏了孩子,就坚持把严鹏飞送到了学堂里。
严鹏飞聪明伶俐,读书也很用功,眨眼十几年过去了,严鹏飞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一家人的日子是吃着甘蔗上楼梯,节节甜,步步高。
突然有一日,严大山从外面回来就咳嗽不止,杨翠柳非常担心他,要请郎中来给他医治,可严大山说道:“我这是年轻时落下的毛病,郎中看不好的!”
严大山对儿子说道:“我要离开家一段时间,你母亲就交给你照顾了!”
杨氏听了很惊讶,赶紧问他要去哪里?
严大山说道:“太室山上有一个郎中,他医术高明,以前我这老毛病都是他医治的,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复发,如今复发了,我想再找他看看!”
严鹏飞说道:“爹,我陪你一起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严大山说道:“不用,你在家里照顾生意还有你娘,我自己去就行了,我这一去,可能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次日一大早,严大山就离开家去了太室山。
过年过节的时候,严鹏飞也帮助父亲杀猪卖肉,就学会了,严大山走了之后,杨氏对儿子说道:“你父亲的身体不好,如今你也长大了,以后这个家就靠你了,让你爹好好歇歇!”
严鹏飞说道:“娘,我已经给先生说了,以后不去读书了,我要杀猪卖肉养活爹娘!”杨氏眼圈泛红,欣慰地点点头。
严大山卖肉的时候,来卖肉的都是些中年妇人或者老太太,如今换成了严鹏飞卖肉,大姑娘小媳妇就多了起来,他们买肉的时候,眼睛总是盯着严鹏飞看,仿佛他才是一块诱人的肥肉。
严鹏飞长相随了杨氏,细皮嫩肉的,五官也很俊俏,因此爱慕他的姑娘就很多,但他是一个屠夫,要真的嫁给他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大姑娘们就只能饱饱眼福算了。
镇里有一个年轻的妇人叫刘氏,她二十出头的年纪,相貌妩媚,身材凸凹有致,是镇上最有风情的女子,很多大姑娘都没法与她相媲美,只可惜她命不好,几年前就死了丈夫,如今她一人过生活。
自从严鹏飞卖肉之后,刘氏就经常来街上卖菜,就摆在严鹏飞猪肉摊的旁边,因此二人就熟悉了起来,刘氏把卖剩下的蔬菜送给严鹏飞,严鹏飞也会给她二斤猪肉作为回报。
一日傍晚,严鹏飞正要收摊,刘氏看着肉钩子上的一大块猪肉说道:“鹏飞大兄弟,这块肉我要了,你给称一下。”
明日是端午节,严鹏飞本想着把这块肉分给邻居们吃,刘氏要他也不能不给,就用秤称了一下,说道:“八斤五两,就算八斤……”
刘氏平时一人生活,严鹏飞不明白他为啥要买这么多肉,就问道:“刘嫂子买这么多肉,明日有客人吗?”
刘氏说道:“大兄弟可是说对了,明日我哥嫂和侄子们要来家里,可不就要这么多肉嘛!”
她一边说一边摸摸口袋,掏出了几个铜板,说道:“我身上只有这么点,你把肉送到我家去,我给你拿钱!”
寡妇门前是非多,这黑天瞎火的,要是被别人看见误会就不好了,严鹏飞就说道:“没事,你先把肉拿回家吃,钱以后给就行!”
“这怎么行,我这个人一向不爱欠别人的,这钱要是不给你,今晚一夜我都睡不着觉,走吧,你跟着我拿去。”刘氏又看看四周说道:“天都黑了,我一个人走路也怕,大兄弟就算你送送我!”
严鹏飞心善,想到她一个女子走夜路确实危险,回屋给母亲说了一声,就提着肉跟着刘氏走了。
刘氏的家在城郊,离城里也就三五里路,不一会儿就到了,严鹏飞把肉递给刘氏,刘氏说道:“你等着,我去给你拿钱!”说着就进了里屋。
刘氏从里屋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拿钱,而是说道:“鹏飞老弟,我床上的一根撑子掉了,你帮我修理一下吧,要不今晚上没法睡了!”
严鹏飞是一个屠夫,又不是木匠,就说道:“我没有修过床,我也不会啊!”
“很简单,把掉的撑子安装上就行了,不要技术,有力气就行。”她说着就去拉严鹏飞的袖子,抛了一个媚眼说道:“你把床给我修好了我有奖励……”
严鹏飞想到她一个寡妇不容易,就笑着说道:“那我试试吧”,便跟着她进了卧房,谁知他刚走进去,就从门后窜出一个中年男子,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把尖刀,迅速的架在了严鹏飞的脖子上。
严鹏飞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懵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正要质问,这时就有一个人从窗子处跳了进来,这人正是严大山。
严大山喝道:“姜大海,冤有头债有主,你放了他,冲我来!”
中年男子并没有放开严鹏飞,威胁道:“闫一刀,你终于露面了,赶紧交出藏宝图,否则我就杀了他。
原来这个中年男子叫姜大海,严大山的真名叫闫一刀,姜大海是闫一刀的师兄,他们的师傅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飞虎大侠。
飞虎大侠得到一张藏宝图,姜大海就对藏宝图起了邪念,为了得到藏宝图,他就与外人联合起来谋害了飞虎大侠,又把闫一刀打成重伤,幸亏有江湖侠士相救,闫一刀才捡回了一条命。
闫一刀为了保住那张藏宝图,他隐姓埋名来到仙峰镇,做起了一名屠夫,这些年,姜大海一直在寻找闫一刀,闫一刀也一直关注着姜大海的动向。
就在半个月前,二人还交了手,闫一刀受了内伤,因此才咳嗽不止,于是就对妻子说自己要出去看病,其实他是在嵩山上疗伤。
再说姜大海风流成性,一来到仙锋镇就与风情万种的刘氏好上了,找不到闫一刀,就准备绑架严鹏飞,把闫一刀引出来,于是就让刘氏去卖菜接近严鹏飞,再把严鹏飞引到家里来。
其实,闫一刀早就算出姜大海会使这一招,他离开镇子的时候,就对镇上的一个小乞丐交代了,让他观察着刘氏的一举一动。
上午的时候,小乞丐去刘氏家里讨饭,无意间听到了二人的阴谋,他赶紧上山去寻找闫一刀,闫一刀一听就立刻下山,可惜还是来晚了一步。
闫一刀说道:“姜大海,这事与我儿子没有关系,你放了他,我就带你去拿藏宝图!”
姜大海冷笑一声说道:“闫一刀,你不要再耍花招了,我数到三,你若不交出藏宝图……”他又恶狠狠地看着严鹏飞,说道:“他就得死!”
“一,二……”姜大海将要喊三的时候,杨翠柳就突然跑进了屋子,看到自己的儿子被人用刀子抵住脖子,也是吓了一跳。
她在家里等了很久没有见儿子回去,就亲自找来了,“你要干什么?放开我儿子!”杨氏惊慌失措地喊道。
当她看清姜大海的脸时,一下子就呆住了,:“你……怎么是你?你这个畜生……”杨氏一下子瘫软在地上,哭道:“造孽呀,他是你儿子……”
众人听到杨氏的话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姜大海怒道:“你说什么?他是谁儿子?”
杨氏说道:“你这个畜生,你做了猪狗不如的事情,如今还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到底是为什么?”
十几年前,杨氏在山上采药,被好色之徒姜大海看见,就侮辱了她,一个月后,杨氏居然怀孕了。
杨氏一个未出阁的大姑娘,若是被人知道怀孕,抬不起头不说,按照村规是要被沉塘的,杨氏非常害怕,就逃跑了。
她一路要饭就来到了商都地界,后来遇到好心的严大山把她收留,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把那屈辱的过往埋在心里,从来都没有对丈夫说过,她做梦都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姜大海,而且他还有杀死自己的亲儿子。
杨氏对姜大海是恨之入骨,但严鹏飞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为了救儿子,她只能残忍地把血淋淋的伤疤揭开给人看。
众人听了杨氏的话都震惊不已,世上居然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姜大海手中的尖刀也掉在地上,他后退一步,仰起脸哈哈大笑,说道:“想不到我姜大海还有个儿子……哈哈……”
突然,姜大海就口吐鲜血倒在地上,刘氏走到他跟前,说道:“你这个畜生……”
原来,就在一个月前,刘氏在河边洗衣,姜大海看到风情万种的刘氏就淫心荡漾,悄悄尾随她回到家里,刘氏根本没有办法摆脱他,不得不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
姜大海让刘氏把严鹏飞骗到家里,其实刘氏并不愿意,她不想害严鹏飞,于是她悄悄在姜大海的茶水里下了药,此时姜大海体内的毒素就发作了。
姜大海捂住肚子,脸上表情痛苦,指着刘氏道:“你……你……”话还没有说出口,两眼一翻,两腿一蹬就一命呜呼了。
姜大海死了,可闫一刀却开心不起来,因为这张藏宝图害死了很多人,他遵从师父的遗愿,在朝廷危难之际拿出来捐献了。
朝廷为了表彰他,就封他为护国大将军,一家人搬到了京城居住,严鹏飞继续读书,后来高中状元,娶了宰相的女儿为妻。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