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593个字,大小约为38KB,预计浏览完需要22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今天聊聊体育专业
体育学类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以及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它是教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分支,因此属于教育学门类下的一种。
体育学、体育基础学科、运动技术学科、体育社会学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身意识的普及,以及国家对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的逐步重视,从长远看就业前景还是可以的,包括目前在“综合素质评价录取”里面,校考都要求做体能测试,因此,未来呢体育会和语数外一样,成为一个基础学科。但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起码在3-5年以后,所以在这三五年内,它的就业面还是相对较窄的。
1.体育老师,去中小学做体育教师。这个工作比较稳定轻松,但发展有限收入不会太高。
2.健身教练,去健身房、健身俱乐部去从事一些健身的指导,包括健身的咨询、体能的测试,和私人教练等。这个收入就因人而异了,因为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岗位。
3.健康指导师、理疗师,在一些医疗的康复部门,包括一些体育的科研机构,包括一些运动队、社区服务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健身技能的指导。除此之外,有一部分毕业生转行了。
体育学专业在本科层次还是非常多的,仅体育教育学专业,就超过300多所院校,运动训练有将近100所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有至少有200所院校,因此他的覆盖面是非常广的。
大部分院校都是以体育大学、体育学院和师范学院为主的,比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具体能上到哪个学校,还得看你的高考分数再来确定。
首先体育学专业它是高中体育高考生争相报名的一个专业类,什么叫高考体育生。
就是那种文化课成绩一般但身体素质很好的学生,这种学生就适合去报考体育专业,因为它要求身体素质一定要好,录取分数很低。
#高考志愿填报##高考报考#
程序员的转行之路
《当幸福来敲门》chris说,他真的想不通托马斯·杰斐逊是怎么知道把追求幸福的权力放进《独立宣言》的?也许幸福只能去追求。但却永远也追求不到,但是chris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幸福。
我想我之前是连追求幸福的权利都没有。
从毕了业到现在已经快2年了,从事着稳定且不擅长的工作,我喜欢的事物,却不敢去去接触,总是想的天花乱坠,但是冲动都被自己慢慢给抑制。更多的时候我拿喜欢的事物维持不了生活为借口,逃避改变现状带给我的不安全感。
在我之前工作中确实有很多很有创意的想法和改变现状的冲动,比如我想做一款ar的解剖软件,我想要做健身自媒体,但是这种冲动大多情况下都被我压抑了,合理化的平复了。进而消失殆尽后回归循规蹈矩的生活。改变是需要勇气的,而呆在舒适区对于我来说是异常舒服的。但是更多的时候会因为自己的懦弱而后悔。
村上春树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有一句话:“不管怎样,大概只能尽量诚实的面对自己”作挑选着词句,说道,“只有一条路,诚实地,尽量自由地。抱歉,我只能说这些。”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必须要对自己诚实这样我能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但是找到兴趣以后呢,剩下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孤独的,坚定的,不回头的向前迈了。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我都在这条路上走的很曲折,因为它包括着不稳定,家人的不理解,现实的压力,说到底就是离开舒适圈后的各种我们不想承担的结果。
看了太多的鸡汤,尤其在当今各种短视频中说的为了梦想果断裸辞,然后一人去西藏,环游世界。听起来确实像诗一样的生活,但是那只代表一部分人,他们有着自己的计划和目标,而我们大多数人不都是盲从没有任何想法的出去,结果一趟下来什么都没得到,反而让自己没有了面包。我承认我之前也是这样,无脑青年。
我希望现在的我在基于现实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意,尽可能的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剩下的就是坚持走下去。
我希望接下来自己能够一步一步实现自己2020年的计划:获取健身国职证书—开始自己的健身自媒体—考取ace—考取健康管理师。
致自己:选择了就要不回头的走下去。
大学专业中,类似于工科专业中的土木工程、地质工程、自动化等都是比较适合男生报考的专业,当然除了一些大家都知道更适合男生报考的专业之外,有些看似女生报考人数很多的专业,其实男生同样也适合报考,甚至男生就业优势并不比女生弱太多。
今天要分享的这几个专业高考男生比女生就业优势大得多,男生毕业之后找工作更吃香,且相关行业对男生的需求量反而还很大。男生选择专业倒是可以参考,当然因为这些专业普遍女生报考人数比较多,所以大部分男生报考还是会有一些顾忌,但男生就业找工作确实更容易:
1、空乘专业——这个专业除了对身高有限制之外,其实男生想要报考只要达到标准都是适合的。可能很多人都以为更适合女生,当然确实女生报考人数很多,但男生学习空乘专业比女生要好就业,男生除了可以从事空乘职业之外,还可以从事安全员,课程中男生也会增加一项体能训练,就业优势要大一些。
2、会计学专业——虽然学会计的女生更多,但真正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男生从事会计行业的前途要比女生好得多,因为很多比较大的单位管理更加规范,男生反而更具有优势。因为会计不是吃青春饭的行业,所以只要男生肯静下心好好发展,未来的上升空间和发展前途都要比女生大,这一行做到顶尖的普遍还是男生居多。
3、学前教育——男生即便是报考学前教育对这个专业的认同度也不高,很多人甚至会选择转行,但实际上男生的前景非常不错,这个行业普遍缺少男老师,所以就业的时候男老师是非常吃香的,从事的多数都是体育健康方面的课程。男生报考学前教育市场还是很广阔的,待遇各方面也要更好一些。
4、文秘专业——文秘专业很多人其实都比较喜欢戴有色眼镜去看,但实际上这个专业男生比较稀少,但男生比女生有优势,除了男生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女生不一样之外,男生普遍抗压能力更强,也更能够接受更高强度的工作,在专业知识和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男生更好就业,即便是考公务员也更有优势。
5、护理学专业——其实近两年男生学护理学也并不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相反,随着医学类专业报考人数的增多,各大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量越来越高,男生体力好,承压能力强,也更加理性,在医院很多科室都比较青睐男护士,所以男生报考就业优势也是很高的。
6、小语种专业——小语种专业是近几年高考填报志愿比较热门的语言类专业,报考和关注的学生很多,其中女生报考人数是最多的。但小语种的男生发展前景其实要比女生更好。因为小语种未来的就业大方向是外派,而很多公司外派更偏向于男生,尤其是有些国家男生要更方便一些,比如阿拉伯语。
7、服装设计专业——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服装设计普遍更适合女生报考,男生报考人数非常少。但四大时装周的品牌背后男设计师就占据了60%左右,很多国际女装品牌大多都是男设计师掌舵,所以男生其实学服装设计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但这一行比较看重毕业院校,不过发展方向多,普通院校毕业也很好就业。
最后,今天就暂时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填报志愿、高考、大学、专业、家庭教育等相关的信息,可以关注我!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
跟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奥会项目受条件制约,参与者要少得多,受关注程度也不如夏季奥运会。我们平日里能脱口而出的奥运冠军们,基本都来自跳水、体操、射击、乒乓球等传统优势项目。
因条件所限,起步也晚,中国队拿到40多枚滑雪金牌。其中,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金牌占85%,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这个项目从一无所有起家,到在世界级比赛中摘金夺银,有个人功不可没。
他就是原国家队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教练,陈洪斌。
1
陈洪斌出生于1950年,小时候学过体操,后来在沈阳体育学院当老师。
沈阳体育学院在业内算老牌名校,学生在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上拿到过100多枚金牌。
陈洪斌在里面教技巧项目,技巧运动是在翻腾、平衡、抛接等动作基础上,完成一定造型的体育竞赛项目,有的空中动作跟体操和蹦床都差不多。
学校在大型国际比赛上拿到的100多枚金牌,也有陈洪斌的功劳。
不过,时移世易,1993年技巧项目世界杯结束后,因有关政策调整,以后都不进入全运会,1994年,技巧项目被定为非奥项目。
此时,技巧项目的发展,基本就到头了。
90年代初,体育总局要发展雪上项目,还得在短时间内看到成绩。
那会雪上项目对中国队来说,基本属于空白阶段,没专业教练、运动员、场地,甚至基本的装备和服装都生产不了。
领导们觉得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要求太高,相比来说,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是很好的突破口。
这个项目的得分点主要看两个,一是雪上的技巧,二是空中翻转的难度。空中旋转的动作和体操、蹦床、跳水的空中动作差不多,要在雪上项目拿分,在自由式滑雪上找突破口,也就理所当然。
就这样,以前带着技巧队,在世界级比赛中拿过冠军的陈洪斌,43岁中途转行,开始担任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教练。
陈洪斌懂空中技巧,但他不会滑雪,属于门外汉。教练不专业,专业的运动员,一个都没有,只能从别的项目里挑剩的队员中选。
中国第一个滑雪冠军郭丹丹,就是从体操队里过来的。
很多运动员五六岁开始训练,如果10岁左右还不能进入国家预备队,就很难留下,所以被挑来学自由式滑雪的队员,都格外珍惜最后的机会。
人是有了,但怎么训练是个问题,国内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就向国外同行取经。
陈洪斌每天都在放国外技术录像带,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对照,每天都在研究技术动作,要怎么出台、落地。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一开始他录像带里学来的技术,在实际训练中还是有操作难度。后来,因陈洪斌专研有方,训练得当,中国队员的出台动作非常娴熟,外国选手都在学。
2
万事开头难,因资金有限,又是新项目,请不起外教,还得靠自己,只有赶紧出成绩,才会有更好的条件。
陈洪斌带着同事们不断磨合,终于摸索出训练的最佳方式,省时又高效。
第一阶段,让队员们在蹦床上练习,增强体能,空中翻转,把基本功打扎实。
第二阶段,在水上练习滑行、起跳、空翻。有的队员不会游泳,很多小队员一天要跳十多次,体能不够。陈洪斌就让队医拿个绳子,队员一落水,就扔绳子,把队员拉上来。
最后,等雪季来临,陈洪斌把从国外录像带里,研究出来的理论,拿过来教队员。
作为一个外行教练,他说自己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则,把所有的事情做好,队员只需要专心练习就好。
早上跑步,陈洪斌领着跑。
作为教练,每次陈洪斌都会比队员早到1个小时,等队员去的时候,他脸上全是霜,干活出汗,最后衣领都硬邦邦的。
队员李妮娜说,空中技巧的教练,是她见过的最辛苦的了,“他们一铲子一铲子地修整雪道,再一点一点地翻检着陆坡的雪。”
而修雪道,并不是修一次就行,每个队员滑过去后,雪道就会变硬,不及时休整,轻则影响队员成绩,重则让队员受伤。
一个队员一天要练习10次左右,每次带十多个队员训练,陈洪斌就要修上百次雪道。
最开始条件太简陋,跳台没有缆车和索道,队员跳下来,还得自己扛着板子走上去。队员滑下去5分钟,陈洪斌得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
为了节省老队员的时间和体力,陈洪斌就让小队员帮忙扛滑雪板,那些优秀的苗子就能多练会。
最难的,是没有比赛装备。
陈洪斌去买国外二手市场买,那些设备都是业余爱好者玩了不要的,专业比赛用不了。
他买回来自己加固,但大众玩的雪板经不住专业训练强度,雪板经常开裂。比赛和训练时,陈洪斌还得用铁丝缠紧雪板、用螺丝刀拧一下。
他带着队员第一次参加比赛,外国选手看着都蒙圈了,滑雪板上缠着铁丝,固定器颜色还不一样,这器材也太次了。
滑雪服不防水,一下雨,外国选手拍拍就完事,而中国队员的衣服,棉花就堆积在袖口、腰上和脚踝处。
更糟糕的是,装备不好,就容易出问题。有次在阿尔山训练时,队员欧晓涛的鞋直接震断,也没有别的雪鞋,陈洪斌就把铁皮罐头,剪开去补断开的雪鞋。
对手觉得不可思议,这哪是来比赛,分明就是玩过家家来了。
但就是这样,1994年才接手项目的陈洪斌,用3年的时间,把一群其他项目退下来的队员,训练成了世界冠军。
原体操队的郭丹丹,12岁开始练习自由式滑雪空,15岁就拿到日本锦标赛的冠军,17岁拿到在澳大利亚世界杯冠军,打破了中国雪上运动,在世界级比赛没有金牌的历史。
不过有了开门红,并不意味着以后的路就一帆风顺,陈洪斌要面临的考验还很多。
3
因项目偶然性大,顺风、顶风,阳光强照,天气很暖等任何一点外界因素,都会对比赛造成影响,所以每年这个项目比赛时,金牌得主基本都不是同一人。
除了天气影响,伤病对运动员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
1998年长野冬奥会,选手徐囡囡比赛前一个月,双肘严重受伤,医生建议好好休养。
现场气候的变化,运动员的伤病,对教练来说都是很头疼的事。徐囡囡受伤后,陈洪斌说,就算不能比赛,也让她去学习,多涨涨见识。
那年的冬奥会上,上一年的世界杯冠军郭丹丹本来有能力冲金,她跳三周台,动作难度最大,但因腿伤,最后落地不稳,只拿到第7名。
而没有心理包袱的徐囡囡参赛了,最后拿到银牌,得到第一枚奥运奖牌,这对陈洪斌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作为教练,既然比赛中不可控的因素太多,那就把自己能做的,可控的,做到极致。
2001年,因雪道一个不起眼的小坑,队员韩晓鹏的雪板直接插进坑中,腿被掰折,右膝十字韧带断裂。
陈洪斌刚接手时,雪道的修建技术还不太好,只要出国比赛,他就买个米尺去量台子,回来照着弄,研究他们的角度。
后来,他的修雪道技术,连奥组委都非常放心,有在奥运会拿过奖的运动员,指名要他修跳台。
陈洪斌有能力,还有责任心,在他的带领下,2006年都灵冬奥会,韩晓鹏拿到中国第一枚自由式滑雪金牌;2018年平昌冬奥会,贾宗洋腿上打了22颗钢针的情况下,又为中国队添一枚银牌。
队员这么拼,因为他们有一个同样很拼的教练。
陈洪斌不会滑雪,他中午不回去,偷偷学习。等队员训练完后,他收拾好场地,还要每天再滑二三十分钟。有次雪太大,队员说,陈老师这么大的雪,太危险了,别滑了。
但他深知,比赛遇到这样的天气,一样得比,这正是考验一个人精神意志的时间。陈洪斌不多话,穿上靴子,顶风冒雪地滑走了。
陈洪斌说,教练员吃苦在前,运动员才能出成绩。
68岁时,陈洪斌被返聘,继续为国家培养人才。
一年多的时间,陈洪斌带领的跨项组,给国家集训队二队输送10多个队员,不到两年,有两名跨项组队员进入国家一队。
今年北京冬奥会,陈洪斌带出来的队员,韩晓鹏,贾宗洋等也会出现在赛场。
冰雪虽冷,但对陈洪斌来说,只要心中像火焰一样炙热,就是征服冰雪的勇者。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努力、认真、有责任心的人,就算过往成绩清零,也能在新的赛道拿到好成绩。
欣玥:喜欢文字,热爱生活。
参考资料:CCTV4《冰雪传奇,勇敢者的运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冰雪一号:《冰雪人物风采:陈洪斌,无所不能的“外行教练”》
上周我回收了1w份关于大学专业和工作薪资的调查问卷,写了这篇推送统计,结果发现专业和金钱之间的关系确实蛮直白:理工科专业确实比文科专业更赚钱...计算机牛逼!教育学好惨[流泪]
在为不同专业的钱途感慨万千的同时,也有同学非常好奇某个具体专业的毕业出路:
确实!我也很想知道化工毕业的同学去干嘛了?学哲学的同学未来出路是啥?学物理的高薪大佬为啥这么多......今天我就用8402份有效问卷,再来给大家呈现一波不同专业的主流/非主流出路,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狗头]
注1:以下仅为毕导读者粉丝调研结论,样本数量相当有限,存在样本偏差(比如生化环材硕博较多、文科专业人数较少等),统计过程中为方便数据处理对专业分类等进行过优化调整,仅供大家粗粗参考。
一、这些专业真的有出路吗?都有啥出路?
这里我统计了一波工作去向扑朔迷离的专业,以及这些专业的高薪出路。本专业的同学的眼睛都给我睁大了点看!其他专业的同学也来开开眼!
1、生化环材
生化环材常因为异常黯淡的就业前景,被吐槽是大学专业里的四大天坑。那么已经入坑的同学都咋样了?这1049份生化环材问卷告诉我们,生化环材人也是有出路的:
仅出路中统计占比前三的行业,下同
除了这些主流去向,生化环材人还分布在各行各业!有干金融的,做编辑的,开火锅店的…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一名当围棋老师的化学人。学了化学而能超脱出化学本身,也许他的职业选择本身也是一招妙手吧[狗头]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出路最有钱途,可以看下面这张生化环材高薪图…满眼望去全是硕博啊…生化环材硕博牛逼![流泪]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2、数学
本次调查共收到154份数学问卷,其中足足有45%的人都从事了教育行业。大家常说数学系同学的学习一定很优秀,可能这就是学而优则师吧...
除此之外,数学专业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向信息业和金融业进击。他们在这两大热门行业也是如鱼得水,薪资水平也比去当数学老师要高亿点点:
怪不得大家都说科学的尽头是数学,只要数学底子好,进可卷大厂主宰商界浮沉,退能回学校欺负体育老师,高薪/寒暑假全看自己选择,简直是丰俭由人!甚至跑去搞个脱口秀说不定也能年入百万呢[狗头]
大概这就是数学人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吧。
3、物理
物理的就业则更偏研究一点,比如留在科研单位搞学术、当工程师搞开发等等。和本次问卷回收中物理专业高达28%的博士率不无关系[看]
物理专业的高薪出路也主要由博士拿下:
不得不说学物理的大佬可真多啊!这当天文学顾问的、搞核工程的、搞军工的...大家就自己膜拜下吧,我已经看花眼了,也许这就是物理看花吧...
4、农学
农学大类下总计回收了100份有效问卷,专业从植物学到动物科学,从林业研究到草业,非常五花八门。你以为农学的同学天天种地,其实他们是作为技术员和研究员在种地[狗头]
农学专业的高薪出路也是过于五花八门,真是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农学入百行啊…
5、汉语言文学
在149名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同学中,56.4%的同学都去当老师,16.8%去了政府机构,真是传道受业考公一把抓啊!(战术后仰)
在之前的统计中汉语言的高薪率虽然倒数第三,但高薪还是存在的!干了三五年的传播策划、市场营销、教师、编辑的薪资还是能达到30w以上:
加油!中文人!
6、哲学
哲学专业的同学是大学里最神秘的群体。本次问卷中总共收集到了17名哲学同学的有效问卷,为我们揭开了哲学面纱的一角。
啊,17人中竟有8位从事教育行业,果然唯有教育才能传递哲思!就别问为什么有一名同学投身住宿餐饮开店了,问就是我开故我在啊!
二、什么专业忠诚度最高?最不会转行?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大学读什么专业和将来做什么工作之间的关系不是绝对的。但总有同学,不管行情好坏,始终抱着对自己专业的初心和一腔孤勇,奋战在专业最对口的岗位上。
以土木建筑类专业为例,本次收到的289份问卷中,仅有44人从事和专业无关的工作,提桶率低至15%!土木人永不跑路!
不仅如此,土木人就算转业了也会不忘初心。比如这位建筑学转投教育的同学,从事的却是儿童建筑教育...是天天教孩子搭积木吗…
谁说站在灰里的才算英雄
我又统计了其他专业的就业情况,大为震撼。长情哪止土木人!
会计、水利、医学、教育四大专业的忠诚度比土木更高!
也对,学了会计不做会计,读了8年医不当医生,这谁亏得起啊!!
三、哪些专业容易转码?哪些都去考公考编?
有人忠于专业,自然也有人提桶跑路。转行,就是就业中常见的现象,其中转到计算机、转去考公、去当老师是三大热门出路。那么都是哪些专业在转呢?
1、转码率
先看转码率!究竟是哪些专业人才纷纷跑去当码农呢?前10名专业是:
注2:部分专业大学也会学习计算机相关内容。但为统一标准方便统计,本次填写中非计算机专业毕业选择当程序员的,一律按转码处理
一眼望过去都是理工科吼,不是我忘了统计文科,而是文科就没有转码的!
想了想,要是文科生去写代码,应该每一行都会押韵吧[狗头]
转码率排名中,前几名都好理解,不是有数学基础就是有代码基础…但学地理的也有这么多去当程序员??我定睛一看,原来地理大类下转码的是地理信息学的同学,据说是地理和计算机的交叉学科,转码无压力!
一名地理信息学专业的同学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专业都有个【信息】相关的分支,相当于是专业 计算机,堪称加强版专业,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下…这事儿我只跟我表弟表妹说,大家不要外传[嘘]
2、考公考编率
接着看考公和考教师编制的比例:
注3:教育专业超80%都当了老师,这里不计入考编统计
如果你以后想当公务员或者当老师的话,可以看看这些专业。综合看有以下几个结论:
在我统计转码考公考编3大出路时,我发现考编人数是最多的。也许宇宙的尽头是老师吧...
以及我之前统计政府机构和教育的薪资水平不算高,现在发现考公考编的人也不少,我猜测可能是因为稳定,还可能就是没得选(哭泣)
四、这些专业真的工作越久越吃香吗?
在之前的统计结果中,有人说计算机是前期爆发的职业,医学、教育是后期爆发的职业,不能一概而论。虽然计算机起薪高,但可能没几年就会被毕业呢?
为此我又拉了张图,统计医学、土木建筑、教育、计算机
同学的工作年限与年薪变化...对比有多强烈大家自己看吧[流泪]
注4:部分区间样本较少,个别样本波动可能造成较大误差。请谨慎参考!
首先恭喜大家!基本都是工作越久,年薪越高,只是高得不一样罢了。细看还是有许多令人大喜大悲的结论:
总之计算机,起薪高发展也高,人生赢家。医学和土木建筑,起薪低发展还不错,爱拼才会赢。教育,salute[作揖]
结语
本文为大家展示了部分专业的出路,以及专业忠诚度、转码率、考公考编率,并统计了工作年限和年薪之间的关系。先行者的经验固然值得参考,但也只是参考。时代在发展,人人也各有追求。无论你学什么专业,最终都会走出属于你自己的一条路!大家都加油吧!
上周我回收了1w份关于大学专业和工作薪资的调查问卷,写了这篇推送统计,结果发现专业和金钱之间的关系确实蛮直白:理工科专业确实比文科专业更赚钱...计算机牛逼!教育学好惨[流泪]
在为不同专业的钱途感慨万千的同时,也有同学非常好奇某个具体专业的毕业出路:
确实!我也很想知道化工毕业的同学去干嘛了?学哲学的同学未来出路是啥?学物理的高薪大佬为啥这么多......今天我就用8402份有效问卷,再来给大家呈现一波不同专业的主流/非主流出路,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狗头]
注1:以下仅为毕导读者粉丝调研结论,样本数量相当有限,存在样本偏差(比如生化环材硕博较多、文科专业人数较少等),统计过程中为方便数据处理对专业分类等进行过优化调整,仅供大家粗粗参考。
一、这些专业真的有出路吗?都有啥出路?
这里我统计了一波工作去向扑朔迷离的专业,以及这些专业的高薪出路。本专业的同学的眼睛都给我睁大了点看!其他专业的同学也来开开眼!
1、生化环材
生化环材常因为异常黯淡的就业前景,被吐槽是大学专业里的四大天坑。那么已经入坑的同学都咋样了?这1049份生化环材问卷告诉我们,生化环材人也是有出路的:
仅出路中统计占比前三的行业,下同
除了这些主流去向,生化环材人还分布在各行各业!有干金融的,做编辑的,开火锅店的…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一名当围棋老师的化学人。学了化学而能超脱出化学本身,也许他的职业选择本身也是一招妙手吧[狗头]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出路最有钱途,可以看下面这张生化环材高薪图…满眼望去全是硕博啊…生化环材硕博牛逼![流泪]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2、数学
本次调查共收到154份数学问卷,其中足足有45%的人都从事了教育行业。大家常说数学系同学的学习一定很优秀,可能这就是学而优则师吧...
除此之外,数学专业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向信息业和金融业进击。他们在这两大热门行业也是如鱼得水,薪资水平也比去当数学老师要高亿点点:
怪不得大家都说科学的尽头是数学,只要数学底子好,进可卷大厂主宰商界浮沉,退能回学校欺负体育老师,高薪/寒暑假全看自己选择,简直是丰俭由人!甚至跑去搞个脱口秀说不定也能年入百万呢[狗头]
大概这就是数学人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吧。
3、物理
物理的就业则更偏研究一点,比如留在科研单位搞学术、当工程师搞开发等等。和本次问卷回收中物理专业高达28%的博士率不无关系[看]
物理专业的高薪出路也主要由博士拿下:
不得不说学物理的大佬可真多啊!这当天文学顾问的、搞核工程的、搞军工的...大家就自己膜拜下吧,我已经看花眼了,也许这就是物理看花吧...
4、农学
农学大类下总计回收了100份有效问卷,专业从植物学到动物科学,从林业研究到草业,非常五花八门。你以为农学的同学天天种地,其实他们是作为技术员和研究员在种地[狗头]
农学专业的高薪出路也是过于五花八门,真是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农学入百行啊…
5、汉语言文学
在149名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同学中,56.4%的同学都去当老师,16.8%去了政府机构,真是传道受业考公一把抓啊!(战术后仰)
在之前的统计中汉语言的高薪率虽然倒数第三,但高薪还是存在的!干了三五年的传播策划、市场营销、教师、编辑的薪资还是能达到30w以上:
加油!中文人!
6、哲学
哲学专业的同学是大学里最神秘的群体。本次问卷中总共收集到了17名哲学同学的有效问卷,为我们揭开了哲学面纱的一角。
啊,17人中竟有8位从事教育行业,果然唯有教育才能传递哲思!就别问为什么有一名同学投身住宿餐饮开店了,问就是我开故我在啊!
二、什么专业忠诚度最高?最不会转行?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大学读什么专业和将来做什么工作之间的关系不是绝对的。但总有同学,不管行情好坏,始终抱着对自己专业的初心和一腔孤勇,奋战在专业最对口的岗位上。
以土木建筑类专业为例,本次收到的289份问卷中,仅有44人从事和专业无关的工作,提桶率低至15%!土木人永不跑路!
不仅如此,土木人就算转业了也会不忘初心。比如这位建筑学转投教育的同学,从事的却是儿童建筑教育...是天天教孩子搭积木吗…
谁说站在灰里的才算英雄
我又统计了其他专业的就业情况,大为震撼。长情哪止土木人!
会计、水利、医学、教育四大专业的忠诚度比土木更高!
也对,学了会计不做会计,读了8年医不当医生,这谁亏得起啊!!
三、哪些专业容易转码?哪些都去考公考编?
有人忠于专业,自然也有人提桶跑路。转行,就是就业中常见的现象,其中转到计算机、转去考公、去当老师是三大热门出路。那么都是哪些专业在转呢?
1、转码率
先看转码率!究竟是哪些专业人才纷纷跑去当码农呢?前10名专业是:
注2:部分专业大学也会学习计算机相关内容。但为统一标准方便统计,本次填写中非计算机专业毕业选择当程序员的,一律按转码处理
一眼望过去都是理工科吼,不是我忘了统计文科,而是文科就没有转码的!
想了想,要是文科生去写代码,应该每一行都会押韵吧[狗头]
转码率排名中,前几名都好理解,不是有数学基础就是有代码基础…但学地理的也有这么多去当程序员??我定睛一看,原来地理大类下转码的是地理信息学的同学,据说是地理和计算机的交叉学科,转码无压力!
一名地理信息学专业的同学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专业都有个【信息】相关的分支,相当于是专业 计算机,堪称加强版专业,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下…这事儿我只跟我表弟表妹说,大家不要外传[嘘]
2、考公考编率
接着看考公和考教师编制的比例:
注3:教育专业超80%都当了老师,这里不计入考编统计
如果你以后想当公务员或者当老师的话,可以看看这些专业。综合看有以下几个结论:
在我统计转码考公考编3大出路时,我发现考编人数是最多的。也许宇宙的尽头是老师吧...
以及我之前统计政府机构和教育的薪资水平不算高,现在发现考公考编的人也不少,我猜测可能是因为稳定,还可能就是没得选(哭泣)
四、这些专业真的工作越久越吃香吗?
在之前的统计结果中,有人说计算机是前期爆发的职业,医学、教育是后期爆发的职业,不能一概而论。虽然计算机起薪高,但可能没几年就会被毕业呢?
为此我又拉了张图,统计医学、土木建筑、教育、计算机
同学的工作年限与年薪变化...对比有多强烈大家自己看吧[流泪]
注4:部分区间样本较少,个别样本波动可能造成较大误差。请谨慎参考!
首先恭喜大家!基本都是工作越久,年薪越高,只是高得不一样罢了。细看还是有许多令人大喜大悲的结论:
总之计算机,起薪高发展也高,人生赢家。医学和土木建筑,起薪低发展还不错,爱拼才会赢。教育,salute[作揖]
结语
本文为大家展示了部分专业的出路,以及专业忠诚度、转码率、考公考编率,并统计了工作年限和年薪之间的关系。先行者的经验固然值得参考,但也只是参考。时代在发展,人人也各有追求。无论你学什么专业,最终都会走出属于你自己的一条路!大家都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