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有关古代汉字的故事(有关古汉字的故事)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已采纳 /  2023-05-16 08:2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有关古代汉字的故事(有关古汉字的故事),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117个字,大小约为28KB,预计浏览完需要16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为什么古人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你知道汉字背后的故事吗?

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载依旧生机勃勃,魅力无穷。你也许识得汉字,但对汉字的历史文脉了解多少呢?今天,就来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它的存在使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发展,传承至今。因此,汉字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汉字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六大阶段,从甲骨文、钟鼎文(金文)到大篆、小篆、繁体、简体,这六个发展过程实际展现着老子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与道治、德治、仁治、义治、礼治、愚(智)治相对应,既承载着古代文明的灵魂,也维系着民族发展的命脉。


追根溯源,感受汉字之美,你会发现汉字的智慧与乐趣


古代驿道,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亭子,“人”在“亭”子里休息,短暂停歇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这就是“停”字的意义。


“路”字的左边是一个“足”,右边是一个“各”——人生之路,就在我们“各”自的“足”下。


“道”字,由一个“走”字底和一个首要的“首”字组成。这告诉我们,要走出一条人生之“道”来,首要的是迈开脚去走。


朋是由两个“月”字组合而成,同形同向,“月月”相伴,方能称之为真正的朋友。


福字的左边是一个“衣”字旁,右边有一口田。有衣有田,有吃有穿,就是福。




原来汉字如此有趣,你知道汉字是如何起源的吗?


汉字的起源,据史传记载,初始为仓颉所创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东汉《论衡》记载: “仓颉四目,为黄帝史。”


他根据日月的形状、鸟兽的足迹,观之于物而用之于心,创造了以“象形”为主的汉字。传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上天欢喜文字的出现而祝福,降下小米食粮以庆贺;鬼魅看到人类有了文字后智慧大开,再也无法被愚弄,只好抱头痛哭。


但实际上,复杂而庞大的汉字系统,不可能全部由一个人完成和发明。从历史角度看,仓颉应当是首创者,他在搜集、整理、统一和规范上是主持者,运用大智慧,在慧观与智观的状态下,创造出兼具慧与智的文字——汉字。正如《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汉字的发明,让人们从结绳、刻契、图画和口传的记载方法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历经千年演变,汉字依然保留着远古的智慧与灵魂,为后世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现如今,世界其他古老的象形文字,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唯独汉字,以它无穷的魅力沿用至今。


我们感念祖先的发明创造,缅怀仓颉的巨大贡献,写好中华汉字,传承千年文化。


与WeTalk一起学汉语,为你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学习更多“中华传统文化”,就来WeTalK众语国际


【汉字里的科幻故事】揭秘汉字史上的两个著名事件

汉字趣事之五


李会民|文


  “天雨粟”“鬼夜哭”是汉字史上的著名事件,最早记载在西汉的一部重要著作《淮南子》中。


  《淮南子·本经训》原文是这么说的:“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能愈多而德愈薄矣。”“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是给“能愈多而德愈薄”的论点作论据的。对这段话自古以来比较认同的解释是“以前苍颉创造文字,上天担心从此诈伪萌生、去本趋末、弃耕作而务锥刀天下缺粮,于是降粟雨;鬼恐怕被书文所揭发,故夜哭。”可见《淮南子》是在指责仓颉发明文字才致使人们不务正业。


  虽然《淮南子》的论点显然是片面的,但最起码从这段话里我们知道仓颉创制文字后曾经发生过“天雨粟”和“鬼夜哭”两个事件。


《播种地球》封面


  关于对《淮南子》“天雨粟”“鬼夜哭”的通行注解,我一直是表示怀疑的。为什么呢?因为这种解释说不通,是牵强附会的。下面就说一下我的理由。


  粟就是谷子,华夏远古人类的主要粮食之一,是人类保命的东西。天像下雨一样给人类“下粟”,这分明是对人类的褒奖啊!而且是大大的褒奖!是不是?我们现在家长什么情况下才会给孩子奖赏呢?是不是认为孩子做了好事出了成绩值得鼓励的时候?《淮南子》的观点,是上天认为人类发明文字会影响农耕,是干了一件大错事,犯了错误,下粟雨是为了担心人类挨饿,是可怜人类。犯了错误怎么会给奖赏呢?这说不通啊!是不是?再说了,天空不会自己降下粟雨,那么,粟雨是谁降下的呢?所以,以往对天雨粟的解释不合情理。


  再说鬼夜哭。鬼现在指的是人死后变成的那种东西,不过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鬼。我认为,最初人类意识中的“鬼”是人们对跟自己长相差别很大自己又非常敬畏的生灵物种的称呼。在远古人类看来,“鬼”和“神”都是自己敬畏的异类。所以,说鬼怕自己被文书揭发所以才哭,更是牵强附会。首先,鬼和人不是一类,人的文字怎么会揭发鬼的过错或者罪状呢?即使鬼真的害了人,人拿鬼也没办法吧,那么鬼怎么会害怕呢?不论是人还是别的动物,一定是受到伤害才会哭,对吧?人类有了文字,鬼作为与人完全不同的物类,为什么会认为是对自己的伤害呢?所以知道人类有了文字后鬼夜哭,比天雨粟还荒唐。


  顺着追究“天雨粟”和“鬼夜哭”事件起因这个思路,我从科幻的角度找到了答案,而且应该完全可以自圆其说。详细情节请阅读“使命生灵”科幻系列第二部——《龙华帝国》中《天雨粟》和《平粮话别》两个章节。


《龙华帝国》封面


  据说仓颉造字后用28个字记录了中华文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件事,这28个字是什么?记录的是什么事呢?下一期我们用科幻方式揭晓谜底。


汉语古今词义的沟通


汉语的古今词义之间是有延续性的,可以梳理出演变的脉络,但也存在不少差异。具有现代汉语语感的人,在阅读古代汉语作品时,往往会以今律古、囫囵吞枣,忽略掉某些词(尤其是单音节词)内在的细腻涵义和丰富形象。


图1


以李白的一首诗来举例。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前四句是:“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四句的大意并不难理解。有的注解直译为,“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前三句与原诗的语序基本一致,但第四句就不同了。“苍苍”是青黑色。“翠微”可以指山色,也可以指青山,此句里就是指“终南山”。那么“横”怎么解释?有人认为,“苍苍横翠微”就是“苍苍翠微横”,“苍苍”是形容“翠微”(终南山)的,李白之所以把“翠微”放在“横”后面,是要与第二句的“归”押韵。此句直译就是“苍苍的青山横卧在那”。也有人认为,此句语序没有问题,“横”有“笼罩意”,“苍苍”是形容暮色的。此句可以解释成“苍苍的暮色笼罩着青山”。两者的差异在于对“横”的理解,那么,除了与“纵、竖、直”相对的常用义外,“横”还有哪些义项呢?能否解释为“笼罩”?


《说文解字·木部》对“横”的解释是:“阑木也。从木黄声”。“阑”就是“门阑”。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横”字下说:“凡以木阑之皆谓之横也。”如乐府诗《子夜歌·郎为傍人取》中,“摛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的“横”就是此义。由阑木的作用引申出“阻拦、遮挡”的意义。如《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为:“断道而处。”由“阻挡”可以引申出“不顺、横逆”的意义。如《孟子·离娄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不顺”可能产生“杂乱、交错”的效果,如“横生枝节”“疾风横雨”,也可能产生“散布、充溢”的效果,如《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朱熹的集注就是“不由其道而散溢妄行”,还有“涕泗横流”“霜气横秋”“才华横溢”等。


了解了“横”的诸多义项及其之间的关系后,我们再来看“苍苍横翠微”的意思。这里也需要结合前面几句来一起理解。诗人傍晚开始下山,山林在夕阳下还是青碧色的。下山路上,太阳慢慢落下,月亮缓缓升起。到了山脚,诗人还依依不舍,回望来时的山路,可什么也看不清了,只有满目苍苍的青黑色。诗人反应过来,这挡住了他视线的“苍苍”,就是他来时的“翠微”。如果只把“横”当作“横卧”来理解,会不会把李白想得简单了点?而如果能理解“横”有“遮挡”的意义,或许就能体会到诗人在回望终南山时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感受。


上文列举的“横”的多个义项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由一个词的某一个义项沿着相关方面联想而延伸出一个新的义项,叫作词义的引申。一个词的诸多相关义项,无论它们两两之间是如何关联的,从操作上来说,总该有一个引申的起点。这个起点该怎么选择呢?


在汉语的单音节词(或语素)中,我们选择与记录这个词的汉字字形相贴切的那个义项作为起点,并把这个义项叫作本义。例如,“横”的本义是“阑木”,因为这个义项与“横”字的形体相契合。“横”是一个形声字,“木”表示它的意义类别,“黄”提示它的读音。以“横”的“阑木”义为起点,可以把“横”的不同义项关联起来,形成一个词义的引申义列。通过义项间的关系去整体地理解词义,远比把各个义项当作分散的个体去记忆要事半功倍。


需要说明的是,本义只是用来关联词义的起点,并不能说明本义就是最早的意义,因为语言的产生要远早于文字。就以“横”为例,我们无法证明到底“横”这个词是先有了“阑木”的意义,再由此引申出“阻挡”的意义;还是先有了“阻挡”的意义,再把有阻挡作用的阑木叫作“横”。只能说在为“横”这个词造字时,先民选择了“阑木”这个意义作为“横”字形体构造的依据。


关于怎么去找本义,这里介绍一本书,就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这是一部以“五经”词义和用字为材料,全面讲解汉字形义关系的专书。汉语的文言词汇是以“五经”话语体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用《说文》可以基本解决文言中单音词(或语素)的本义问题。


例如,《叶公好龙》这个故事中有一句话,“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说的是叶公非常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用龙纹来装饰。天龙听说自己在人间有这么一个狂热的崇拜者,就想来叶公家里看看。“窥头于牖”就是头从窗户的缝隙偷偷往里看,“窥”有窥视的意思。理解“施尾于堂”的意思,关键在于“施”的意义。“施”在这里读作yì,有的版本作“拖”,解释为“曳”。换句话说,就是“长长的尾巴一直拖曳到堂屋”。这里用“施”和用“拖”有没有区别呢?“施”在《说文·㫃部》,训为“旗皃。从㫃也声。”“㫃”作义符表示旗帜。“施”就是长长的旌旗在风中旖旎摇摆的形态。所以如果用“施”,不仅能说明天龙的尾巴很大很长,而且还在空中婀娜摆动,让人感觉到天龙此刻来见自己的崇拜者时,内心隐隐的得意之情。今天我们把“施”读作shī,表示“施展”的意思,其实是“(图1)”的借字。


汉字是因义构形的。先民在为某个词造字时,是以这个词在语言中的某个实际义项为依据来设计汉字形体的。因此,汉字形体中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即汉字形体的构造意图,叫作汉字的构意。一个汉字的构意所依据的那个词的义项,就叫这个汉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或简称汉字的本义)。构意是沟通字形和词义的桥梁,它


汉语属于单音节语素语言,它的单音节语素大部分都是有意义的。汉字是与汉语是相适应的,基本一字一义。汉字的构意体现了单音词(或语素)的本义。由本义延伸出的引申义,也可以间接与本字的形体产生联系。以汉字的本义为纽带来沟通古今词义,挖掘出词义间内在的联系,辨别它们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汉语作品。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9日05版)



揭开汉字起源之谜,仓颉造字是真的吗?天雨粟、鬼夜哭是什么意思

汉字,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流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载体。


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既讲述了文字的起源和演变,以故事化的模式生动挖掘蕴含其中的奥秘。


最近央视纪录频道推了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深深地吸引广大观众,该片以文字为切口,串联起自夏商周到现代社会的浩瀚历史,以文字为窗口,每集五分钟,以微纪录的篇幅让观众,在一笔一划中,在每一个方块字的背后,都有它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人们一直试图去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仓颉造字台遗址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办恭张村东南。


在中国古代文献上,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河图洛书等,古书上普遍记载着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造字的传说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文献,它的流行应当会更早。


传说仓颉生而神灵、聪慧,在小时候喜欢刻画不同形状的符号来表示各种事物。长大以后,他被选为黄帝的史官,经过努力和实践创造出一套文字,从而使后世的史官有了可以记事记言并集册保存的文字工具。因而,仓颉被公认为中国文字的鼻祖。


嘉兴南湖小瀛洲――仓圣祠


关于仓颉造字,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仓颉受黄帝之命发明文字,刚开始的时候很发愁,于是,他每天到河边溜达,苦思冥索,琢磨着怎么造出表示天下万事万物的字来。一天,他看见一位渔翁刚从河里钓起一条鱼扔到沙滩上,那鱼儿身子一扑楞,沙子上就显出一个印痕,那轮廓分明就是鱼的样子哪。仓颉一拍脑门:这个印记,岂不正好可以当做“鱼”字?于是,他用手指在沙子上画出一个鱼形符号,喊渔翁来看。渔翁一看就说:这不是鱼嘛!仓颉大喜,“鱼”字就这样产生了。脑子一旦开了窍,往后的事就好办啦,仓颉就利用这一类的方法,造出的字越来越多 . . . .


汉字是独立起源的文字体系,先民们经过长期的磨合,在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我想这套文字体系,应该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如果史上确有仓颉其人其事的,仓颉应该是文字整理者、规范者或颁布者。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 ,“甲骨文”发现于安阳小屯村的商朝古都殷墟。


殷商出土的文字是我们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成熟文字,这些文字除了留在简册、陶器上外,还刻在龟甲兽骨上,铸在青铜器、玉石上。


汉代《淮南子·本经训》曾用以下的“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来形容文字发明后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


“天雨粟”:仓颉造字之后,天上为什么会降下谷子来呢?有一个通行的解释,上天知道仓颉发明了文字,非常感动,特意下了一场谷子雨奖励仓颉。


“谷雨祭祀仓颉”,在文字始祖仓颉故里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举行。


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中“谷雨”的由来,民间就有“清明祭黄帝,谷雨拜仓颉”的风俗。


“鬼夜哭”:仓颉造字之后,小鬼们为何在夜里哭泣呢?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渐开,弄得鬼神也不得安宁,所以小鬼们恐惧得深更半夜哭起来。


这座为“造字圣人”仓颉而建的汉字广场,就在江西赣州汉字公园的中心


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沿用的文字,是沟通交流的需要、是学习传承的需要、是记录时代的需要,它需要我们读懂文字背后,所彰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大力弘扬、主动传承,这是我们是文化自信的根本。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欢迎您的关注、转发,评论,期待您的批评和建议。


甲骨文里的中国故事,到底有多精彩?

#头条创作挑战赛#


殷墟甲骨指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商代晚期王室占卜记事用的龟甲兽骨,刻写在这些甲骨上的文字便是甲骨文。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由此开启了探索、发掘、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大门。殷墟甲骨文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为研究商代的政治和生活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料;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近日,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展厅的“殷墟甲骨”专题吸引了很多观众,也将我们的目光拉回到那个3000多年前的神秘王朝和包罗万象的甲骨世界。




刻有车祸占卜卜辞的甲骨




甲骨文里的“兔”这样写




2023年是农历的兔年,此次展览专门展出了带有“兔”字的甲骨2174。据悉,甲骨2174的年代为商王武丁时期,即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1192年,由龟腹甲制作而成,存15字,刻辞内容为“庚……翼辛……田。辛卯王往于田从……只麇……兔一”,记载辛卯这天商王猎获了獐子和兔子。该甲骨曾被罗振玉收藏,后又入藏国家图书馆,成为国家图书馆藏35651片甲骨之一。该甲骨中的“兔”,整体上像一只面朝左站立着的兔子的侧面形象,把兔子的嘴巴、耳朵、躯干、前后腿、小短尾等外形表现出来,像一幅简笔画,生动而传神。




甲骨2174及“兔”字




中药材上的文字




起初,甲骨被安阳当地的居民当作一种名为“龙骨”的中药材,当地一时兴起挖掘龙骨卖药材的生意。1899年的某一天,金石学家王懿荣生病,便让人抓了几样中药,其中便有所谓的“龙骨”。而这些“龙骨”上的符号一下便引起了王懿荣的注意。以他深厚的金石学功底,他猛然间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古文字,于是开始有心收购“龙骨”,并对其进行编号、拓片成册,由此开启了探索、发掘、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大门。




揭开女将军“妇好”的神秘面纱




甲骨2190的年代也为商王武丁时期,曾为罗振玉旧藏,由牛骨制成,存28字,刻辞中有“帚好御于父乙”。甲骨文“帚”指“妇”,“帚好”即“妇好”。该刻辞的意思是妇好为商王武丁之父“小乙”举行御祭。


妇好是武丁之妻,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性军事统帅,才能出众,地位显赫。根据其他甲骨卜辞,在殷商王朝的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妇好多次统兵征战,并凯旋而归,征服了诸多方国。妇好还掌管祭祀占卜之典,经常主持这类典礼。




甲骨2190拓片


白圈中上下的二字为“帚好”,即“妇好”




商代竟能占卜出日食?




甲骨5509属商王武乙、文丁时期,即公元前1147年至公元前1102年,由牛骨制成,存43字,曾为刘体智旧藏。该甲骨刻辞中有“庚辰贞:日戠”,还出现两次“庚辰贞:日又戠”。这里的“戠”一般认为通“食”,“又”指“有”,“日戠”和“日又戠”指日食。这说明早在商代,人们对日食已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另外,《甲骨文合集》33696记载“乙巳……日又戠”,意思是“乙巳”日发生了一次日食。甲骨5509记录的便是此次日食发生前的多次预测性占卜。根据推算,甲骨5509占卜后第26天,日食发生。




甲骨5509拓片


三个白圈中的字均为“戠”




从发掘地小屯村到安阳文字博物馆




2009年11月16日,位于小屯村不远处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该馆的建成既是甲骨文和汉字文化领域的一大盛事,也是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度重视和倾力保护的一大成果。从小屯村出土到博物馆收藏和展示,从盗掘劫掠到科学考古和保护,甲骨跨越漫长岁月,历经流散聚合,承载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也承载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更反映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殷墟甲骨”专题展出的这些甲骨和其他已发现的约15万片甲骨,一起记录着殷商王朝的政治生活和社会风貌,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这些甲骨文字和其他4000余个甲骨文单字,一起构成汉字之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并同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一脉相承,生动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中华文明的前进足迹,也将不断坚定着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撰文 | 解天龙


编辑 | 闫敏歆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王密林


二审 | 殷 铄


三审 | 冯知军


#头条创作挑战赛#


殷墟甲骨指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商代晚期王室占卜记事用的龟甲兽骨,刻写在这些甲骨上的文字便是甲骨文。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由此开启了探索、发掘、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大门。殷墟甲骨文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为研究商代的政治和生活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料;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近日,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展厅的“殷墟甲骨”专题吸引了很多观众,也将我们的目光拉回到那个3000多年前的神秘王朝和包罗万象的甲骨世界。




刻有车祸占卜卜辞的甲骨




甲骨文里的“兔”这样写




2023年是农历的兔年,此次展览专门展出了带有“兔”字的甲骨2174。据悉,甲骨2174的年代为商王武丁时期,即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1192年,由龟腹甲制作而成,存15字,刻辞内容为“庚……翼辛……田。辛卯王往于田从……只麇……兔一”,记载辛卯这天商王猎获了獐子和兔子。该甲骨曾被罗振玉收藏,后又入藏国家图书馆,成为国家图书馆藏35651片甲骨之一。该甲骨中的“兔”,整体上像一只面朝左站立着的兔子的侧面形象,把兔子的嘴巴、耳朵、躯干、前后腿、小短尾等外形表现出来,像一幅简笔画,生动而传神。




甲骨2174及“兔”字




中药材上的文字




起初,甲骨被安阳当地的居民当作一种名为“龙骨”的中药材,当地一时兴起挖掘龙骨卖药材的生意。1899年的某一天,金石学家王懿荣生病,便让人抓了几样中药,其中便有所谓的“龙骨”。而这些“龙骨”上的符号一下便引起了王懿荣的注意。以他深厚的金石学功底,他猛然间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古文字,于是开始有心收购“龙骨”,并对其进行编号、拓片成册,由此开启了探索、发掘、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大门。




揭开女将军“妇好”的神秘面纱




甲骨2190的年代也为商王武丁时期,曾为罗振玉旧藏,由牛骨制成,存28字,刻辞中有“帚好御于父乙”。甲骨文“帚”指“妇”,“帚好”即“妇好”。该刻辞的意思是妇好为商王武丁之父“小乙”举行御祭。


妇好是武丁之妻,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性军事统帅,才能出众,地位显赫。根据其他甲骨卜辞,在殷商王朝的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妇好多次统兵征战,并凯旋而归,征服了诸多方国。妇好还掌管祭祀占卜之典,经常主持这类典礼。




甲骨2190拓片


白圈中上下的二字为“帚好”,即“妇好”




商代竟能占卜出日食?




甲骨5509属商王武乙、文丁时期,即公元前1147年至公元前1102年,由牛骨制成,存43字,曾为刘体智旧藏。该甲骨刻辞中有“庚辰贞:日戠”,还出现两次“庚辰贞:日又戠”。这里的“戠”一般认为通“食”,“又”指“有”,“日戠”和“日又戠”指日食。这说明早在商代,人们对日食已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另外,《甲骨文合集》33696记载“乙巳……日又戠”,意思是“乙巳”日发生了一次日食。甲骨5509记录的便是此次日食发生前的多次预测性占卜。根据推算,甲骨5509占卜后第26天,日食发生。




甲骨5509拓片


三个白圈中的字均为“戠”




从发掘地小屯村到安阳文字博物馆




2009年11月16日,位于小屯村不远处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该馆的建成既是甲骨文和汉字文化领域的一大盛事,也是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度重视和倾力保护的一大成果。从小屯村出土到博物馆收藏和展示,从盗掘劫掠到科学考古和保护,甲骨跨越漫长岁月,历经流散聚合,承载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也承载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更反映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殷墟甲骨”专题展出的这些甲骨和其他已发现的约15万片甲骨,一起记录着殷商王朝的政治生活和社会风貌,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这些甲骨文字和其他4000余个甲骨文单字,一起构成汉字之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并同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一脉相承,生动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中华文明的前进足迹,也将不断坚定着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撰文 | 解天龙


编辑 | 闫敏歆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王密林


二审 | 殷 铄


三审 | 冯知军


:
   有关大中华寻宝记的知识(「大中华寻宝记古代趣味知识科普」古代“寒暑假”VS现代寒暑假)
   [db:摘要]……【详情
   秦始皇的女人(说说那些与秦始皇有关的女人)
   秦始皇号称“祖龙”、“千古一帝”,民间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但绯闻很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秦始皇不好色。 杜牧写《阿房宫赋》,极力渲染秦始皇后宫女子之繁,称:“雷霆乍……【详情
   关于老师的名人名言(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和古代名句)
   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圣人无常……【详情

【本文标题和网址】有关古代汉字的故事(有关古汉字的故事) www.chun1983.cn/cjxs/121993.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