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273个字,大小约为24KB,预计浏览完需要14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共赴“健康之约”
莲都这位家庭责任医生
坚持十年上门服务
“小李医生来啦!快请上楼。”“周阿姨好啊,我来看您和钟叔叔了。”这天上午,莲都区紫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李玲燕一如往常,拎着随访包走进大水门社区居民周阿姨的家。这一幕,已经延续了十年。
缘起10年前
“小李医生又为我们家老头测血糖,非常感谢!”说起李玲燕医生和周阿姨之间的缘分,还得从2012年11月讲起。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李玲燕在一次社区义诊活动中认识了周阿姨,得知周阿姨的子女长年远在外地,其丈夫钟老先生因突发心血管疾病导致常年卧床不起,于是在结束第一次入户随访后,她便下定决心要继续为二老上门检查身体健康。而一晃,今年已经是李玲燕主动服务的第十个年头。
像女儿一样的关怀
一进门,李玲燕就跟随周阿姨径直来到钟老先生的床前。见到熟悉的李玲燕医生,老先生高兴得直点头示意。“刚开始到周阿姨家,听她讲起二十几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先生,我就鼻子酸酸的,很感动。就想着自己能尽力帮着做点什么。”十年间,李玲燕坚持每个月免费上门为给周阿姨和老伴量血压、测血糖,更新完善个人健康档案。逢年过节,她还时常走访慰问,给老人更多心灵慰藉和关怀。
下一个十年之约
2019年,周阿姨搬了家,不再直接归属李玲燕所在的医疗服务片区,但李玲燕却坚持把这份情谊延续下去,照例定期上门健康随访服务。在李玲燕精心的照顾下,钟老先生虽然行动不便,但病情基本稳定,周阿姨身体的各项指标也比较正常。
|图为李玲燕在疫情防控一线|
“每年体检,小李医生总是会提前帮忙我们协调,让我缩短在外面停留的时间,同时,给我家老头子安排上门做个全面体检。我现在就是把她当自己女儿一样。”谈起这段十年医患情,周阿姨紧紧地拉着李玲燕医生的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李玲燕还与二老约定,会一如既往为他们服务,这也成为他们之间下一个十年的“健康之约”。
为李玲燕医生的十年坚守
点赞
编辑 | 楼 卉
通讯员 | 区卫健局 张 昆
紫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 曦
责编 | 昕 壹审核 | 凡 影
终审 | 真 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
▼
重点推荐:
莲都“政策”大礼包
① 最高1亿元支持!“莲都科技新政10条”重磅出炉
② 最高奖励2400万!莲都史上“含金量最高”人才政策重磅发布
③ 答记者问 | 莲都“人才新政”引发热议,后续来啦
④ 千万别错过!最高奖励800万元,来碧湖新城,这些都是你的!
⑤ 最高可以领到600万元创业补贴!莲都为高层次人才敞开怀抱→
⑥ 最高50万元!@新青年 来莲奋斗有力量!
⑦ @莲都工匠,这四条举措与你息息相关!
⑧ 往哪儿搬?怎么补助?莲都“大搬快聚”政策升级版来啦!
⑨“大搬快聚”答记者问来啦!莲都5个安置小区效果图集中亮相→
⑩三口之家搬迁补助有多少?哪种安置方式最适合自己?答案来啦
⑪大礼包来啦!莲都为招商引资中介机构出台专属政策
⑫首批兑付1315万元!莲都让科技企业有底气
追随光,被光点亮。
得到罗振宇老师《逻辑思维》每天60秒坚持了10年,从2012-2022,3652条,十年赶一段路,然后带上这十年的收获,再赶下一段路。
过去的十年,有哪些收获?未来的十年,又将有哪些遇见?
在时间的长河里,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神奇而美好。
2023-2033,也是我从40岁走到50岁,从不惑走到知天命的一段路程。
从今天开始,2023.2.1,也发出约定,未来十年,每天一分钟,幸福60秒,用耳目心去感受每一个平凡而独特的日子,一起探索幸福的方法。
期待在未来十年的每个日子里,与你一起结伴前行在幸福之路上。
最后,用罗振宇老师引用卡尔.萨根《宇宙》中的一段话开启我们十年约定:
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星同一段时光,是我莫大的荣幸。
#那些令人感动的事#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给我说:“老师,我不会来看你的,我每过十年,联系你一次,让你知道我在干什么就行了。”二十多年过去了,他还真得说到做到,这让我很感动。
那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这个学生在班里那是特别不服老师管教,作业基本从来都不写,就是写了,那字乱得也看不懂一个。
我再怎么耐心地给他讲道理都没用,他甚至很直白地说:“老师,虽然我承认我很喜欢你,但我不会因为喜欢你,就好好学习你的语文的。”我听了真是哭笑不得。“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理论在他那里似乎不管用。
他实在是太有个性了,当然也挺有天赋,画画得很好,我只能诱导他:“那至少把字写好吧,将来给自己的画题字,难不成还得请别人?”
这他倒是听进去了,后来慢慢地也不是那么抗拒学习文化课了,高三就更加努力了 ,最后顺利考进了西安美术学院。
毕业时他跟我约定十年联系一次。
第一个十年他寄来了一封信,是用毛笔书写的,蝇头小楷非常漂亮。信的内容也只是简单说了说他的近况,当时已经留校任教了。
去年是第二个十年,有一天进校门,门卫说有家长等我,一看不是我正教的学生家长。那个家长开口说:“我是某某的家长,老师你估计不记得了吧?二十年前毕业的。”我这才认出来是这个学生的父亲。
他送给我一个袋子,告诉我是他儿子人在国外进修,嘱咐亲手交给我的,我打开看,是他自己作品的画册。
今天有空闲,又拿出来欣赏一下他的作品。感动于他的信守诺言,写下来表达我们的师生情谊,希望他在国外一切都好。
文中插的这两副图就是他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十年前,2012年,我们刚步入高三,进入到人生最紧张的阶段。
那个时候的我们,二八年华,青春肆意,对于未来充满着希望和好奇,总是梦想着未来的日子。
我们梦想着进入理想的大学,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未知的地方看看,看看别的城市,看看老师所说的大学校园是怎样的。
班主任刘老师常说,现在苦点儿累点儿,都是为了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到了大学就轻松了,未来有四年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放松,去玩,现在正是拼搏的时候,打起精神来。
当时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结果到了更好的大学,发现“被骗了”,大学里更加忙碌,还要进行社交,还要学习,每每回想起高中三年,恍然发现,那个时候除了学习之外,便没有其它的事情去考虑了,多轻松。
说起高中,我所就读的高中是一所封闭式学校,所以每天见的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哦,对了,还有宿管阿姨。
高中嘛,年前气盛,眼里心里都还在叛逆期和逆反期。
记得高三时,其它班有个同学调入到我们宿舍,在调入前,外面就有传言,她很会找事,而且不爱收拾寝室。
我们宿舍听后当然不会容忍这样的人带着这样的习惯来到宿舍,所以,在她进入宿舍的第一天,我们就告诉了她宿舍的各项规矩,而这位同学,骨子里的逆反神经立马竖了起来。
她说:“怎么着,刚来就给我个下马威?明天厕所里谈谈?”
结果第二天,我们真的在厕所“谈了谈”,那个时候真的是说的说的就要动起手来了,当时我们谈着谈着就开始要动手了。
当然,秉承着“学生以学习为主”的伟大宗旨,我们及时停了手。
在后来的相处中,我们发现,这位同学并没有传言的那样,她遵守宿舍规定,也很好相处。
后来我们和她经常串班,所以我们班和她们班关系也越来越好。
学生时代就是这样,什么都争,什么也忘得快,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建立得快。
当然,十年前高中时代的恋爱也是懵懵懂懂,特别美好的。
我们班有这么一对,到如今已经走过了十年了,从校园到婚纱,浪漫至极。
当然,他们在高中时的恋爱也存在很多问题,年纪小时的无理取闹,不让交异性朋友,会吃醋,节日会互相送礼物,一起约定考同一所大学,他们最终都实现了,虽然不在同一时所大学,但是在同一个城市。
后来,男生就读于航天大学,女生学了医。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早恋”不可取,但是正向积极的恋爱对与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美妙的。
十年时光,匆匆流逝,我们怀念的,我们感动的,是年少的那份勇气和决心,是青春里最美好的年华。
#2022生机大会#
#我们的十年故事#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莺
十年时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可能是从12岁的青葱少年长成了22岁,正准备从校园迈步走向社会;也可能是从22岁的职场萌新,变成了32岁的职场精英……十年那么长,概括起来又那么短。
不知道,是否有读者还记得,十年前,2012年的10月末,你们曾通过钱江晚报和《小学生时代》存下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写给十年后的自己”,我们曾相约,十年后打开信,让2022年的你遇见2012年的你。
这是钱江晚报的又一场“十年之约”。
如今十年已至,我们打开尘封的箱子,十年前留下的梦想在纸上清晰可辨。我们也想问问当年的你们:十年,你的梦想实现了吗?十年,你经历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又坚持了什么?
十年之前,我们互不相识;十年之后,这封带着光影碎片的信,连起了你我,连起了时代的变迁。
上一个十年,时光已作答,那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下一个十年,党的二十大已作出擘画,未来待寄言,我们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中国。
欢迎你来认领这封信,认领十年前的自己,和这十年的光影。
更欢迎你继续写一封信,给未来,给十年后的自己。
1】二十年前的缘起
故事的缘起得从2002年12月8日说起:在西湖边的杭州青少年宫,有60个孩子在作文老师吾斌的指导下写了一篇命题作文:写封信给十年后的自己。
作文写好了,吾老师像往常一样做好批改,但是并没有还给当事人,而是把这些信密封进两个大牛皮纸袋,保存下来。十年之后,也就是2012年的10月末,当时已经在《小学生时代》杂志社工作的吾老师找到了钱江晚报,她想找到当年写信的孩子们,把信还给他们。
吾斌老师说,当时,这些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曾围着她问:“十年后我们真能收到这封信吗?”她给了孩子们肯定的答案。所以,十年过去了,她要做个守承诺的人,把当年的孩子找回来,把信寄给他们。
这是一个老师的责任感和诚信引发的故事,很多人说这是好老师的能量,在十年后,依然能用一次寻找,给孩子们、所有听到这个故事的人以温暖和力量。
2012年,我们不仅找到了当年的孩子,送回了信,《钱江晚报》和《小学生时代》也开始了另一个十年的约定,请读者“写封信给十年后的自己”,最后征集到了近1300封信。
其中有一些信件是正在读书的孩子们书写的,有一些是已经踏上社会的成年人书写的;有一些当年就公开在报纸和杂志上,有一些信封上写着“不要拆开”的字样,对主人公的秘密保持缄默。
梦想被封存进了漂流瓶,最后共有159封读者来信被杭州市档案馆珍藏,还有更多小朋友的信放进了《小学生时代》的库房里。
如今,开启时间封条的日子到了。
2】四个盒子存放的不仅是回忆,还有时间
其实在写这篇稿子之前,我们已经帮大家去看过当年寄存信件的箱子了。
其中两个存在杭州市档案馆。彩色的编织箱,放在档案馆恒温恒湿的保管柜里,贴着封条,不大,但是很重,要用小推车才能搬出来,估计大部分的重量都在玻璃材质的漂流瓶上。晃动一下箱子,还能听到漂流瓶碰撞的清脆声音,就像当年一个个梦想在跳跃。
这就是存放在杭州档案馆里的两个彩色编织箱。
彩色编织箱上的封条。
两个防潮箱,放在《小学生时代》杂志社的库房里。吾斌和她的同事们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杂志社装修时,他们第一时间把这两个箱子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搬走保管,又搬进新的地方。吾斌笑道:“当时我们就说,其他东西都可以丢,这两个箱子绝对不能丢。”
我们没有拆封杭州市档案馆里保存的信件,因为没到启封时间,也因为我们觉得这些信应该由10年后的你们来开启。
而《小学生时代》库房里的那批信件,当年就已拆封,所以我们得以阅读了一些十年前的故事。
十年未开启的防潮箱,放在库房柜子的最高层,覆着一层薄薄的灰,把它搬下来,两个手印立时留在了箱盖上。一群记者和编辑围在旁边,期盼着箱子打开。
箱子塞得满满当当,大家分批拿出来,不敢弄乱顺序,蹲在地上,一封封慢慢读,读着读着干脆坐在了地上,一时间整个库房里都是笑声和感慨。
这箱子,像个魔盒,在孩子们稚嫩的笔尖里,把十年时光突然推到了我们眼前。
“你看当时留的好多号码都是电话或小灵通,现在小灵通肯定打不通了。”
“很多小朋友留的都是QQ号,说明当年微信还没有流行,现在这些QQ不知道还在不在。”
时间,就是在这样的字里行间展示着颠覆的力量。
3】回答5个问题,当作“保管费”
十年前,你是否给我们留下过这样一封信,你还想拿回这封信吗,与十年前的自己来一场隔空交流?
欢迎大家联系我们索要这封信件,更欢迎在杭州的信件储存人,和我们一起去档案馆“开箱”,第一时间拿回你的信。
关于如何取信,方式我们会稍后公布,但是想要拿回信件,我们需要你回答一些问题,来作为“保管费”。
1,当下你的情况,你在哪个城市?还在读书,还是已经工作,读什么专业,或者进了什么行业?
2,十年前,你留下过梦想吗,如今是否已经实现?如果更换了梦想,为什么会换?
3,十年,你经历过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4,这十年,可以用哪几个关键词做标签,区别于十年前的自己。
5,2032年,下个十年里,你的计划表里最想达成的前三项目标是什么?
联系我们,有以下两种方式:
2、通过小时新闻客户端·社区板块·浙里生活群组发帖,标题写上#十年#。
(1)点击小时新闻客户端首页下方菜单栏“社区”按钮,或点击首页浮窗“发帖报料”。
(2)选择发布到“浙里生活”群组,标题注明#十年#,上传文字。
看到这样的活动,你是否也思绪万千,想到了十年流淌的光阴,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得与失,既有高光时刻,也曾有过低谷?如果你有感触,也欢迎来小时新闻客户端·社区板块·浙里生活群组发帖,我们在这里倾听。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莺
十年时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可能是从12岁的青葱少年长成了22岁,正准备从校园迈步走向社会;也可能是从22岁的职场萌新,变成了32岁的职场精英……十年那么长,概括起来又那么短。
不知道,是否有读者还记得,十年前,2012年的10月末,你们曾通过钱江晚报和《小学生时代》存下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写给十年后的自己”,我们曾相约,十年后打开信,让2022年的你遇见2012年的你。
这是钱江晚报的又一场“十年之约”。
如今十年已至,我们打开尘封的箱子,十年前留下的梦想在纸上清晰可辨。我们也想问问当年的你们:十年,你的梦想实现了吗?十年,你经历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又坚持了什么?
十年之前,我们互不相识;十年之后,这封带着光影碎片的信,连起了你我,连起了时代的变迁。
上一个十年,时光已作答,那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下一个十年,党的二十大已作出擘画,未来待寄言,我们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中国。
欢迎你来认领这封信,认领十年前的自己,和这十年的光影。
更欢迎你继续写一封信,给未来,给十年后的自己。
1】二十年前的缘起
故事的缘起得从2002年12月8日说起:在西湖边的杭州青少年宫,有60个孩子在作文老师吾斌的指导下写了一篇命题作文:写封信给十年后的自己。
作文写好了,吾老师像往常一样做好批改,但是并没有还给当事人,而是把这些信密封进两个大牛皮纸袋,保存下来。十年之后,也就是2012年的10月末,当时已经在《小学生时代》杂志社工作的吾老师找到了钱江晚报,她想找到当年写信的孩子们,把信还给他们。
吾斌老师说,当时,这些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曾围着她问:“十年后我们真能收到这封信吗?”她给了孩子们肯定的答案。所以,十年过去了,她要做个守承诺的人,把当年的孩子找回来,把信寄给他们。
这是一个老师的责任感和诚信引发的故事,很多人说这是好老师的能量,在十年后,依然能用一次寻找,给孩子们、所有听到这个故事的人以温暖和力量。
2012年,我们不仅找到了当年的孩子,送回了信,《钱江晚报》和《小学生时代》也开始了另一个十年的约定,请读者“写封信给十年后的自己”,最后征集到了近1300封信。
其中有一些信件是正在读书的孩子们书写的,有一些是已经踏上社会的成年人书写的;有一些当年就公开在报纸和杂志上,有一些信封上写着“不要拆开”的字样,对主人公的秘密保持缄默。
梦想被封存进了漂流瓶,最后共有159封读者来信被杭州市档案馆珍藏,还有更多小朋友的信放进了《小学生时代》的库房里。
如今,开启时间封条的日子到了。
2】四个盒子存放的不仅是回忆,还有时间
其实在写这篇稿子之前,我们已经帮大家去看过当年寄存信件的箱子了。
其中两个存在杭州市档案馆。彩色的编织箱,放在档案馆恒温恒湿的保管柜里,贴着封条,不大,但是很重,要用小推车才能搬出来,估计大部分的重量都在玻璃材质的漂流瓶上。晃动一下箱子,还能听到漂流瓶碰撞的清脆声音,就像当年一个个梦想在跳跃。
这就是存放在杭州档案馆里的两个彩色编织箱。
彩色编织箱上的封条。
两个防潮箱,放在《小学生时代》杂志社的库房里。吾斌和她的同事们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杂志社装修时,他们第一时间把这两个箱子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搬走保管,又搬进新的地方。吾斌笑道:“当时我们就说,其他东西都可以丢,这两个箱子绝对不能丢。”
我们没有拆封杭州市档案馆里保存的信件,因为没到启封时间,也因为我们觉得这些信应该由10年后的你们来开启。
而《小学生时代》库房里的那批信件,当年就已拆封,所以我们得以阅读了一些十年前的故事。
十年未开启的防潮箱,放在库房柜子的最高层,覆着一层薄薄的灰,把它搬下来,两个手印立时留在了箱盖上。一群记者和编辑围在旁边,期盼着箱子打开。
箱子塞得满满当当,大家分批拿出来,不敢弄乱顺序,蹲在地上,一封封慢慢读,读着读着干脆坐在了地上,一时间整个库房里都是笑声和感慨。
这箱子,像个魔盒,在孩子们稚嫩的笔尖里,把十年时光突然推到了我们眼前。
“你看当时留的好多号码都是电话或小灵通,现在小灵通肯定打不通了。”
“很多小朋友留的都是QQ号,说明当年微信还没有流行,现在这些QQ不知道还在不在。”
时间,就是在这样的字里行间展示着颠覆的力量。
3】回答5个问题,当作“保管费”
十年前,你是否给我们留下过这样一封信,你还想拿回这封信吗,与十年前的自己来一场隔空交流?
欢迎大家联系我们索要这封信件,更欢迎在杭州的信件储存人,和我们一起去档案馆“开箱”,第一时间拿回你的信。
关于如何取信,方式我们会稍后公布,但是想要拿回信件,我们需要你回答一些问题,来作为“保管费”。
1,当下你的情况,你在哪个城市?还在读书,还是已经工作,读什么专业,或者进了什么行业?
2,十年前,你留下过梦想吗,如今是否已经实现?如果更换了梦想,为什么会换?
3,十年,你经历过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4,这十年,可以用哪几个关键词做标签,区别于十年前的自己。
5,2032年,下个十年里,你的计划表里最想达成的前三项目标是什么?
联系我们,有以下两种方式:
2、通过小时新闻客户端·社区板块·浙里生活群组发帖,标题写上#十年#。
(1)点击小时新闻客户端首页下方菜单栏“社区”按钮,或点击首页浮窗“发帖报料”。
(2)选择发布到“浙里生活”群组,标题注明#十年#,上传文字。
看到这样的活动,你是否也思绪万千,想到了十年流淌的光阴,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得与失,既有高光时刻,也曾有过低谷?如果你有感触,也欢迎来小时新闻客户端·社区板块·浙里生活群组发帖,我们在这里倾听。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