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白居易被称为诗什么称为什么(白居易被称为诗什么)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专家说 /  2023-05-04 22:05: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白居易被称为诗什么称为什么(白居易被称为诗什么),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3090个字,大小约为58KB,预计浏览完需要33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与李白、杜甫一起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是一名政府官员,多次因不遵守规则或不按上级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与当局发生争执。


不过,白居易也懒得去遵守他觉得愚蠢或不合逻辑的规则。


他首先是一个诗人,他跟随他的心。与李白不同,白居易在西方知名度不高,但在中国却很受欢迎。他最出名的是他的诗《长恨歌》(又名《长恨歌》或《长恨歌》),在他发表于公元806年,今天仍然如此。在中国,这首诗在学校仍然是必读的。


白居易被称为元和的简单文风,通俗易懂,深受大众喜爱(尽管对批评家来说不是那么多),正因为如此,加上他出版和发行自己作品的习惯,他的大部分诗歌都流传至今。几个世纪以来,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钦佩。


早期生活


白居易于公元772年出生于今河南省省会郑州附近的新生县。他来自众多学者和政府官员。他的家境贫寒,生活困难,但他们确保白接受了教育。他十二岁时就已经开始写诗了,当时他的家人因为自己的政治动荡搬到了另一个省份。


十六岁时,白氏前往唐都长安,将诗献给著名诗人顾匡。顾先生对他的工作印象深刻,建议他参加科举考试为政府工作。许多诗人为政府工作,因为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可以轻松完成,这让他们有时间写诗。白在准备考试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里也没有了生计。


白匆忙学习,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来帮助他的家人,但最终没能通过考试。他为父亲守丧三年,流放到长安郊外渭河的祖屋。他致力于诗歌,正是在这段时间,公元806年,他写了《长恨歌》。丧三年之际,他回到长安参加考试,并在20岁时通过了考试。


他找到了一份档案管理员的工作,并与其他最近通过考试的年轻诗人成为了朋友。其中一位是著名作家、诗人和学者元祯,他将成为白氏最亲密的朋友。元祯和白居易都非常直言不讳,关心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尽管他们都为政府工作,但他们并没有超过批评他们认为滥用职权的官员。元祯写得比较含蓄,提出改进意见,白居易却在诗中直抒胸臆,这不止一次给他带来麻烦。


诗歌与流放


他写了一首名为《停止战争》的诗来回应他认为不必要的冲突,并批评了一些比他更高级别的官员。公元815年,丞相吴元衡遇刺身亡,白氏不等身居高位的人先表态,便写了一首赞美他的诗。这种违反协议的行为使他成为了更多的敌人,他们抓住了他们发现他被流放的第一个机会。


白的母亲于公元 815 年因看花而坠井而死。此后不久,在辞去官职守丧三年前,白氏发表了《赏花》、《新井》两首诗,他的敌人声称这是对孝道的侵犯,因为他是利用母亲的死为自己谋私利。获得。白被判有罪,被贬,流放到长江边的浔阳城。


在这里,他再次投身于诗歌,在他的哀悼和流放时期结束后,他在宜昌拜访了元真(他也在流放中)。他们一起探洞,在河边喝啤酒和美酒,成为白氏后期许多诗歌的主题,他们一起完善了与之相关的元和文体。


政府工作与名望


公元819年,白被召回长安,任政务司。他担任这个职位几年没有任何麻烦,但在公元821年他写了许多批评穆宗皇帝的诗。整个慕宗朝廷腐败,皇帝自己也无所事事,整天喝酒,和妃嫔玩得开心。白居易的诗批评不足以流放或更严厉的惩罚,但仍被认为是不敬。他从长安朝廷被派往四川省中州,任小刺史。


白羽衣写得通俗易懂,让人听得懂。尽管人们喜欢他的诗歌,但许多评论家并不喜欢;出于同样的原因。


到了这个时候,白的诗歌已经很流行了。他以一种人们可以理解的简单风格写作。据说他会给不识字的仆人朗读他的诗,如果有一个词或台词他们不立即理解,他会简化它。


尽管人们喜欢他的诗歌,但许多评论家并不喜欢;出于同样的原因。当时的文学评论家认为他的诗歌过于感性和简单,情绪激动,而不是提供和谐的体验。白没有理会他们,继续将他的作品印制并分发给公众。


公元822年,他被任命为杭州总督,为人民的利益行事,不遵循礼节,不征求上级建议。居住在西湖附近的农民依靠稳定的水源来种庄稼,但由于当地官员腐败,调节水源的堤坝倒塌了。白来的时候,他看到人们每天都因为被毁的堤坝而受苦,并把它重建起来,比以前的堤坝要好。他还下令在湖上修建一条人行道,这样人们就不必再支付当地摆渡人的高价过湖了。


白在业余时间写诗,并拜访了在附近担任政府职务的元真。他还被提拔到了帝国导师的位置,薪水很高。他此时已婚,虽然他妻子的名字不详。公元829年,他两岁的儿子去世,元祯不久于公元831年去世。白的执政时间到了,他退休到洛阳的一个庄园。在他儿子去世和退休后的某个时候,他的妻子一定已经去世了,因为事后没有提及她。


退休与死亡


白居易热爱自然,坚持以园林为主。学者查尔斯·本(Charles Benn)写道:“住宅区仅占该物业近两英亩半的面积的 18%。其余部分是一个带湖泊的花园(占土地的 29%)和巨大的竹林(53百分之一的土地)......从办公室退休后,他开始着手翻新花园的业务”。他建造了一个可以储存多达 1700 蒲式耳粮食的粮仓,一个收藏大量书籍的图书馆,一个供聚会的凉亭,并在他的湖中形成了三座人造山,作为神的土地的象征。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白招待他的朋友并写诗。他的诗歌被复制并分发到整个地区。他最著名的两部《长恨歌》和《琵琶行》早已名声在外,在图书馆和书店都有售卖。他的派对成为本恩描述的重大事件:


每当他举办派对时,他和他的客人都会乘坐他的游船出海。在水下的飞船后面拖着 110 个防水袋,里面装着啤酒和烤肉。每当聚会用完一个袋子的东西时,诗人的侍从就会拿出另一个袋子来取悦他的同伴。白还有一个由十名歌手、舞蹈家和音乐家组成的剧团。古筝弹奏完毕,宾客酩酊大醉,便派艺人到湖中岛屿的亭台楼阁,演奏名曲《彩虹裙》的开场曲。


白从政府退休后,自称隐士,但继续娱乐人们并写诗,直到公元839年中风。此后,他的诗变得更加阴沉,他不得不停止招待客人。他于公元 846 年去世,享年 75 岁。他在附近的一座寺院附近请求了一个简单的坟墓,但被埋葬在著名的百佛洞龙门石窟附近,并以纪念碑为荣。


诗歌与遗产


白居易一生写了近3000首诗,其中大部分被保存下来,因为它们很受欢迎。他被称为唐代的“人民诗人”,因为他的作品与李白或杜甫不同,他的作品为所有人所接受,而且他的主题所涉及的主题被认为是儒家诗学原则之外的主题。


白居易最著名的英文著作的译者、学者 Rewi Alley 写道:


白很遗憾没有写出更多关于社会问题的诗歌,也没有以更大的信念投入他所写的诗。然而,有人怀疑白、袁的一些社会批评诗被后来的编纂者从他们的作品集中删除了。事实上,这一体材的大部分袁氏诗歌已经失传,尽管白居易的许多对开本都流传下来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优秀诗人有谥谥的习惯,但白帝却否认了这一荣誉。这表明他的社会政治诗毕竟已经达到了目标。


白认为诗歌或任何写作的目的是促进社会正义和理解。艾利写道,他“坚信诗歌的基本功能是说教的——让统治阶级了解人民的生活状况”。他甚至不认为他最著名的诗《长恨歌》是他最好的诗之一,因为它处理的是皇室和战争,而不是工人阶级以及他们在腐败政府下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的斗争。


《长恨歌》是对唐玄宗(公元712-756年在位)与杨氏的悲壮爱情故事的浪漫化讲述。玄宗年间发生安禄山之乱,杨氏和她的家人受到了指责。除非杨和她的家人被处决,否则玄宗的军事将领拒绝帮助平息叛乱。


在诗中,这一事件被追溯到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以使其更加浪漫。不过故事是一样的:为了赢得战争,皇帝必须让他的真爱被杀。尽管这首诗涉及了白经常探索的许多主题,但它所涉及的人物和情境比他认为是他最好的作品要高。


白居易的诗不是所有的,甚至那么多的诗都是悲伤的或沉重的。他的短诗《论读老子》不仅风趣幽默,而且提出了一个极好的观点。哲学家老子(又称老子)以“言者不知,知者不言”而著称。据说是《道德经》的


老子告诉我,说话的人一无所知,而真正有知识的人则沉默。人家说老子真懂事;那他为什么要写那五千字?


他的其他诗歌有时是对场景或风景的安静描述,对家人和朋友的反思或开始新工作,对工人阶级生活的文字图片,或者只是对生活的观察。在他的诗《鬼屋》中,他反映了人们多么愚蠢地害怕鬼屋,因为“这是一个人创造/危险的情况;房子本身不能”。白居易那个时代的人,对鬼魂及其给生者带来的问题,有着深深的恐惧。白居易在批评信鬼鬼魂的同时,几乎在他所做的每件事上都违背了传统。


白居易所创并与元祯共享的诗歌风格被称为元和,这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写作方式,无需过多的象征或典故即可立即交流。这种风格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之后的所有诗人,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伟大的经典小说《紫実夫人的源氏物语》多次引用白居易的作品,其风格也与白居易相得益彰。然而,白氏最伟大的遗产不仅在于创造了一种重要且有影响力的诗歌风格,还在于让诗人可以接受他们所看到的现实生活,而不是人们想要或希望的生活。


白居易诗中的俸禄与品服

日人曾我晖雄(一名萧白)所绘白居易谒见鸟窠禅师图。


南宋的洪迈最早注意到白居易喜欢在诗中咏及俸禄,洪著《容斋五笔》卷六有《白公说俸禄》条:“白乐天仕宦,从壮至老,凡俸禄多寡之数,悉载于诗。虽波及他人,亦然。”清人赵翼《瓯北诗话》卷四中也有一条云:“香山历官所得,俸入多少,往往见于诗。”另一条则云:“香山诗不惟记俸,兼记品服。”两条中分别举了十来则例子,然后得出两个结论:“此可当《职官》《食货》二志也。”“此又可抵《舆服志》也。”赵翼所说的三种志都是指《旧唐书》而言,因为《职官志》与《舆服志》在《新唐书》中已改称《百官志》与《车服志》。白居易在诗中记叙的官职及俸禄等情况居然可与正史的志书相提并论,似有夸张之嫌。但是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一文中指出:“关于唐代官吏俸料钱制度,今《唐会要》玖壹至玖贰《内外官料钱》门、《册府元龟》伍佰陆《邦计部俸禄》门及《新唐书》伍伍《食货志》诸书,所载皆极不完备,故元白诗中俸料问题,颇难作精密之研究,仅能依据《会要》《册府》所载贞元四年京文武及京兆府县官元给及新加每月当钱之数,并《新唐书·食货志》所载会昌时百官俸钱定额,与元白诗文之涉及俸料钱者,互相比证,以资推论,盖元白著作与此二时代相距最近故也。”连现代史学大家都这样说,可见白居易诗中有关俸禄的记载确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笔者不通史学,我感兴趣的是白居易此类诗中反映的人生态度。



【一】

我们依年代为序来看白居易诗中咏及俸禄的代表作:贞元十六年(800),29岁的白居易进士及第,31岁登书判拔萃科,32岁授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的品级为正九品上,这是白居易仕途的起点。白居易作《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以咏其时的官衙生活:“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虽稍有怀才不遇之感,但对每月一万六千的俸钱还算满意。35岁罢校书郎,授盩厔尉。盩厔属京兆府,为赤县,县尉的品级是从八品下。白居易此期诗中未及其俸钱,惟《观刈麦》诗中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对“吏禄三百石”之句,我一向未得确解。从字面上看,似乎仅指禄米而言。但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开元年间从八品官的禄米为五十七斛,每岁发两次,合计仅有百余斛,与“三百石”差距甚大。中唐时的禄米标准,《新唐书·食货志》中未有记载,但白居易39岁任京兆户曹参军时作《初除户曹喜而言志》云:“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京兆户曹参军的品级为正七品,由此可以推知盩厔尉的禄米当在百余石。赤县尉的月俸,据《新唐书·食货志》对会昌年间的记载为三万。白居易任盩厔尉是从元和元年(806)至元和二年(807),下距会昌元年(841)三十余年,其所得月俸也当在三万左右。故白诗所云“三百石”,当是将禄米与月俸钱折算合计,再加上职分田的产出,从而得出全年总收入的约数。由于《观刈麦》这首诗咏及农夫种粮之艰辛及贫妇人拾取麦穗充饥等事,故诗中不说钱币而专说粮食。这样理解不知妥否,希望熟悉唐代经济史的朋友有以教我,让我准确地解读白诗“吏禄三百石”之句。


元和十年(815),44岁的白居易因上疏请捕行刺宰相之贼而被贬为江州司马。从京官贬为远州散员,这是白居易在仕途中遇到的最大挫折。次年,有友人寄书前来表示安慰,白居易作《答故人》云:“故人对酒叹,叹我在天涯。见我昔荣遇,念我今蹉跎。问我为司马,官意复如何?答云且勿叹,听我为君歌。我本蓬荜人,鄙贱剧泥沙。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自从筮仕来,六命三登科。顾惭虚劣姿,所得亦已多。散员足庇身,薄俸可资家。省分辄自愧,岂为不遇耶。烦君对杯酒,为我一咨嗟。”此诗故作旷达之语,故称“薄俸可资家”云云。那么,白居易在江州到底有多少俸禄呢?白居易刚到江州,便写信给好友元稹说:“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三年之后,白居易在《江州司马厅记》中说:“案唐典,上州司马,秩五品,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为何关于月俸有两种说法?陈寅恪先生指出:“实由《与元九书》中江州司马月俸之数,乃其元和十年初冬始到新任时,仅据官书纸面一般通则记载之定额而言,其时尚未知当日地方特别收入之实数。至元和十三年秋,作《江州司马厅记》时,则莅任已行将四年,既知其地方特别之实数,遂于官舍厅记中言及之。”和《答友人》诗与《与元九书》一样,《江州司马厅记》中说到俸禄数目,也是为了表达旷达之意。文中先叙说州郡司马是仅有俸禄而无职责之散官,进而大发议论:“莅之者,进不课其能,退不殿其不能,才不才一也。若有人畜器贮用、急于兼济者居之,虽一日不乐。若有人养志忘名、安于独善者处之,虽终身无闷。……州民康,非司马功。郡政坏,非司马罪。无言责,无事忧。噫!为国谋,则尸素之尤蠹者。为身谋,则禄仕之优稳者。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哉?识时知命而已!”这当然是正言反说的牢骚之语,但也是对自己“乐天知命故不忧”的人生态度的生动阐释。随着官职渐高,俸禄渐厚,白居易咏及俸禄的诗作也越来越多。太和三年(829),白居易任太子宾客分司,官居正三品,月俸高达七八万,乃作《再授宾客分司》云:“俸钱七八万,给受无虚月。”太和九年(835),白居易任太字少傅,官居从二品,月俸突破十万,乃作《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云:“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连篇累牍,不胜枚举。



【二】

对于这些作品,洪迈甚为欣赏:“其立身廉清,家无余积,可以概见矣!”(《容斋五笔》)朱熹却大加挞伐:“乐天,人多说其清高,其实爱官职,诗中凡及富贵处,皆说得口津津地涎出。”(《朱子语类》)笔者比较认同前一种意见,朱子的责备则过于苛刻。


首先,当官受禄,本是古代士人的生活常态,否则如何养家活口?孟子把“家贫亲老,不为禄仕”视为“不孝有三”之一(见《孟子·离娄上》赵岐注),东汉人毛义为奉养母亲乃奉檄而喜(见《后汉书》卷三九),晋人陶渊明因“母老子幼,就养勤匮”(颜延之《陶征士诔》)而出仕,都被后代士人视为出处之典范。元和五年(810),正任左拾遗的白居易向朝廷请求改除自己为京兆府户曹,他在《奏陈情状》中称:“臣母多病,臣家素贫。甘旨或亏,无以为养;药饵或缺,空致其忧。”且明言后一职位“资序相类,俸禄稍多”。待到他如愿改仕后,乃作《初除户曹喜而言志》称“诏授户曹掾,捧认感君恩。感恩非为己,禄养及吾亲”,又云:“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喧喧车马来,贺客满我门。不以我为贪,知我家内贫。”对于白居易关心俸禄的行为,不足深责。况且白居易咏及俸禄时,往往联想到为官的责任,并以此自我警诫。元和四年(809),白居易在左拾遗任上作《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云:“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作《题新馆》云:“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重裘每念单衣士,兼味常思旅食人。”太和三年(829),白居易在刑部侍郎任上作《和自励》诗云:“不知有益于民否?二十年来食官禄。就暖移盘檐下食,防寒拥被帷中宿。秋官月俸八九万,岂徒遣尔身温足?勤操丹笔念黄沙,莫使饥寒囚滞狱。”在享受俸禄时能够自我警惕且推己及人,这与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中“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之句所达到的思想境界相当接近,据说朱熹称道这两句韦诗且曰“贤矣”(见《瀛奎律髓》卷六引),不知为何对上述白诗视而不见。


其次,白居易认为丰盈的俸禄有利于官员的廉洁,他在题作《使官吏清廉》的一篇《策林》中指出:“臣以为去贪致清者,在乎厚其禄、均其俸而已。夫衣食缺于家,虽严父慈母不能制其子,况君长能检其臣吏乎?冻馁切于身,虽巢由夷齐不能固其节,况凡人能守其清白乎?……今欲革时之弊,去吏之贪,则莫先于均天下课料重轻,禁天下官长侵刻。使天下之吏温饱充于内,清廉形于外,然后示之以耻,纠之以刑。如此则纵或为非者,百无一二也。”这种类似“高薪养廉”的观念也许过于理想化,但至少白居易本人是身体力行的。白居易曾在杭州、苏州担任刺史,杭、苏都是富甲一方的东南大邦,是最容易实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地方。但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离任时作《三年为刺史》云:“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无独有偶,白居易离任苏州刺史时,作《自喜》诗云:“身兼妻子都三口,鹤与琴书共一船。”二诗皆表其清廉自守之志。相传他离杭时“俸钱多留守库,继守者公用不足,则假而复填,如是五十余年”(见《唐语林》卷二)。虽属传闻,当亦事出有因。白居易晚年捐出家财募人凿去洛阳龙门山八节滩的险礁,也证明他绝非爱财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列举了二十多首咏及俸禄的白诗,赞曰:“后之君子,试一味其言,虽日饮贪泉,亦知斟酌矣!”他堪称白居易的异代知音。笔者则认为,白居易的此类诗歌是古代官员主动向社会公布个人合法收入的模范事例,理应得到肯定。



【三】

除了俸禄以外,白居易也喜欢咏及舆服,主要是品服。唐代官员的服色有极其严格的规定,《唐会要》卷三一《章服品第》云:“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旧唐书·舆服志》则分得更细: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当然,这里的品级是指阶官,而不是职事官。白居易诗中咏及品服,是从江州司马任上开始的。白居易在江州曾作《祭匡山文》《祭庐山文》,皆自称“将仕郎、守江州司马”,江州司马是职事官,品级为从五品下;将仕郎是阶官,品级是从九品下。《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往往使读者产生疑惑:江州司马的品级是从五品下,按理说可服浅绯,为何诗人却穿着一领青衫呢?原因就在于品服是依阶官品级而定的,“将仕郎”的品级是从九品下,白居易的官服只能是浅青色,元和十二年所作《春去》即云“青衫不改去年身”。白居易终于迎来了改变服色的机会,元和十三年(818)冬,白居易转忠州刺史,乃作《初著刺史绯答友人见赠》:“故人安慰善为辞,五十专城道未迟。徒使花袍红胜火,其如蓬鬓白如丝。且贪薄俸君应惜,不称衰容我自知。银印可怜将底用?只堪归舍吓妻儿。”忠州属于下州,下州刺史的品级为正四品下,此时白居易的阶官仍是将仕郎,为何就能“著绯”呢?原来这得益于当时的“借绯”制度。《通典·礼二三》载:“开元八年二月,敕都督、刺史品卑者借绯及鱼袋。”以后循为通例。白居易平生第一次穿上绯袍,颇觉耀眼,故称其“红胜火”。可惜好景不长,元和十五年(820),白居易被召为尚书司门员外郎,其阶官则升为朝议郎(见元稹《白居易授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制》)。朝议郎属正六品上,不够资格“著绯”。而此时的白居易因免去忠州刺史之职而失去“借绯”的资格,故作《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云:“便留朱绂还铃阁,却著青袍侍玉除。无奈娇痴三岁女,绕腰啼哭觅银鱼。”不久他升任中书省主客郎中,阶官则仍为朝议郎,仍未获得“著绯”的资格,乃在诗中大发牢骚,作《重和元少尹》云:“凤阁舍人京亚尹,白头俱未著绯衫。”又作《朝回和元少尹绝句》云:“朝客朝回回望好,尽纡朱紫佩金银。此时独与君为伴,马上青衫唯两人。”按理说属于正六品上的朝议郎应著深绿,不知白诗为何说是“青衫”。考虑到白居易在江州“著青”时曾作诗赠元稹称“折腰俱老绿衫中”(《忆微之》),或许诗人将青、绿视为类似之服色,反正它们都是低品级官员所服。直到长庆元年(821),白居易的阶官升为从五品下的朝散大夫,才能名正言顺地“著绯”,乃作《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书怀见赠》以志喜:“五品足为婚嫁主,绯袍着了好归田。”当然,对于自己年及半百始得著绯,白居易又不免伤感,乃作《初著绯戏赠元九》云:“那知垂白日,始是著绯年。”太和元年(827),白居易任秘书监,赐金紫。乃作《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紫袍新秘监,白首旧书生。鬓雪人间寿,腰金世上荣。”此时白居易的阶官是中大夫,属从四品下,按例仍不够服紫的资格,因蒙恩“赐金紫”,故得身服紫袍、腰佩金鱼袋,他终于获得了“金紫”这个最高等级的品服。以后历仕河南尹、太子宾客、太子少傅分司等职,品服未变,正如其《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所云:“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会昌二年(842),白居易致仕,他在《香山居士写真诗序》中自称“罢太子少傅为白衣居士”,意即脱下官服改穿白衣。此时白居易年已七十,五年后他就与世长辞了。从青、绿到绯、紫,白居易穿过了唐代官员品服的全部服色。将此类白诗排比在一起,确实有点《舆服志》的意味。


当然,白居易也曾表示对品服高低并不在意,例如元和十三年(818)在江州作《王夫子》云:“吾观九品至一品,其间气味都相似。紫绶朱绂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但一来此种例子极其罕见,二来此诗是为了安慰朋友“委身下位无为耻”,乃故作诡激之语,不足当真。白诗也有咏及官服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如宝历元年(825)在苏州刺史任上作《故衫》云:“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这件“绯衫”本是刺史的品服,但此诗的主旨并不在此,正如《唐宋诗醇》所评:“所咏止一衫,而衫之色香襟袖,衫之时地岁月,历历清出,并著衫之人身分性情,亦曲曲传出,却又浑成熨帖,无一点安排痕迹,亦绝不假一字纤巧雕琢,此香山擅长处。”这是一首情深意长的抒情诗,“绯衫”只是诗人抒情的一个象征物而已。此外,白居易亦曾咏及家常衣服,例如元和十三年(818)《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知》:“绿丝文布素轻褣,珍重京华手自封。贫友远劳君寄附,病妻亲为我裁缝。袴花白似秋云薄,衫色青于春草浓。欲著却休知不称,折腰无复旧形容。”此衣虽然也是一领青衫,但并非官家之品服,故白居易非但没有嫌弃它,反而赞美说“衫色青于春草浓”!



【四】

清人张维屏在《白乐天》一诗中云:“天怀坦白天机乐,不愧人称白乐天。”诚然,白居易对于自己的官品、俸禄与舆服都很在意,不但念兹在兹,而且公然入诗,毫不隐讳,堪称“天怀坦白”。况且白居易并非刻意追求富贵之人,他在朝时勇于进谏,在外任则清廉自守,都是最坚确的证据。此外,白居易“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解读其诗的重要依据。早在江州时期,白居易就在《庐山草堂记》中自称“外适内和,体宁心恬”,还在《与微之书》中把合家团聚、俸禄足以养家与有一草堂可以终老称为“三泰”。到了晚年,白居易不但作《吟四虽》一诗,将自己与四位遭遇较差的朋友进行对比:“年虽老,犹少于韦长史;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眼虽病,犹明于徐郎中;家虽贫,犹富于郭庶子。”他还进而把这种比下有余的态度施于古人,在《醉吟先生传》中自称:“富于黔娄,寿于颜渊,饱于伯夷,乐于荣启期,健于卫叔宝。”卫叔宝即晋人卫玠,是个弱不禁风的美男子。白居易不与卫叔宝比相貌而专比健康,于是大获全胜而志满意得。这种人生态度,后人或评为“达”,比如宋人苏辙称“盖唐世士大夫达者如乐天寡矣”(《书白乐天集后》)。明人娄坚亦称道白居易“终唐之世,独公贤达见称”(《序马元调重刻白氏长庆集》)。显然,只要我们如此理解白居易的人生态度,就不会将上述白诗说成“诗中凡及富贵处,皆说得口津津地涎出”了。


莫砺锋


白居易的诗有什么特点?为何被称为诗魔?

在中国诗歌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等,另外还有一人被称为诗魔,那么诗魔是谁呢?


被称为诗魔的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他还有另外一个称谓诗王。白居易出生于公元772年,河南新郑人。他34岁的时候中进士,开始进入仕途。在白居易生活的年代里,大唐王朝已经开始出现衰败的迹象,面对江河日下的国事,白居易痛心疾首。他先后在盩庢县、江州等地当过官,还做过一段时间的京兆尹。后来由于受到朝廷的排挤,他被贬江州,之后又到过苏州、杭州做官,他最怀念的日子,就是在杭州当官的时期。晚年的白居易,一直任一些虚职,日子过得极其无聊。终其一生,白居易也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白居易和元稹被后人并称为“元白”,和刘禹锡一起被后人称为“刘白”。


那么白居易为什么会被人称为诗魔呢?据说白居易一生极其爱好诗文,他有每天朗诵和抄写诗文的习惯,一般情况下,都会从早上开始又诵又写,直到晚上,长此以往,他的舌头因过度诵读而生了疮,手指也由于过度书写而长了老茧。他甚至还写过一句诗用来自嘲,“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鉴于他对诗歌的过分热衷,因此后人根据这句诗的意思,将白居易称为“诗魔”。


白居易被称为什么


白居易是我们国家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淡泊名义,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写诗,他出生在唐朝最繁华的时期。从小天资聪慧的他五岁就已经开始写诗了,十五岁的他在文学领域已经很有名气了,在之后他进京考试中了进士。在职期间白居易一直任劳任怨,造福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他的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歌。当时白居易被称为什么“诗魔”。 


白居易在意外情况下被贬职成为了江州司马,那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后的白居易大部分诗词都带着暗喻的手法讽刺了那时的朝政腐败无能和听谗言的昏君。白居易曾经把自己的诗集分为三种,暗喻,闲适和伤感三大类。


白居易称号诗魔的由来正如他诗中所说“魔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息”,反复地诵读着自己的诗句,导致自己嘴巴里长满了口疮,诗魔的称号就是这样来的。白居易写诗的题材一大部分都是从自己的身边提选的,他的诗歌让人通俗易懂,他的用词手法主要运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他从来都不参加党内的战争,淡泊名利。一心只为造福百姓为己任。他的情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诗歌是历史上的经典,是流传千年的中华文明。


对于白居易被称为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为我们做了些什么。白居易这个人不在了,但是他的诗句会一直流传下去。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一直备受瞩目,是世界上最久远的历史文化。在我们接受教育的课本里面接触到最多的就是李白和白居易的诗词了,其中白居易的诗词更加的通俗易懂。小时候考试考得最多的就是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那时候的我们经常弄错,现在才发现,其实很好记的,白居易出生在唐朝,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也是唐朝最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


面对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白居易这个人怎么样。从小出生在唐朝最繁盛的时期的他聪慧过人,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练习诗词歌赋,十五岁的他在当时的文学领域已经备受瞩目,之后他进京考试成为了进士,在职期间他的任劳任怨后来成为了翰林学院,只是在一次上朝期间,白居易的请求被别人诬陷越职,结果就被贬值成了江州司马。这次对于白居易是一次人生的转折点。


白居易出生的唐朝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最强大的时期。白居易一生中写诗词三千多首流传千古,他的诗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暗喻的手法,讽刺当时的社会腐败无能,对那时的百姓不管不顾。只在乎自己的吃喝玩乐。还有一种就是用叙事的方式记录当时的唐朝是什么样的。


对于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他自己的诗词更好地说明了一切。那么多宝贵的历史文明,全部都是我们学习的样本。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你气质那么好还来看小甲的文章,喜欢历史和房产知识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小甲,每天都会更新好文章哦^_^


白居易一首矜矜自夸的诗,被后世评价“值得卖弄”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唐代是诗歌的国度,也是诗人辈出的时代,诗坛名家可谓是层出不穷,就连民间百姓都能吟几句打油诗。而在众星璀璨的众多唐代诗人中,仅有三人能齐肩并论,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这三大诗人,前二位自然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第三位则是中唐诗人“诗魔”白居易。


能与李杜合称,冠绝有唐一代,足见白居易在诗坛的成就之高。事实上白居易也确实当得这个称号,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影响了整个中唐和晚唐诗坛。


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甚至亲自为他题诗吊唁:“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其实“诗仙”这个称号最早就是称呼白居易的,只不过到了明清,世人都称李白为“诗仙”,而令取白居易的诗句“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称其为“诗魔”。


白居易一生著作极丰,传世诗作两千八百余首,其诗风格往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童子老妪都能“解吟”,流传极广。在生前,白居易就开始整理自己的诗集,编修为十五卷,颇为自得。甚至还特意写了一首诗向元稹、李绅等好友炫耀: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唐·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从诗题中可知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诗人编辑整理了自己的诗作,编为十五卷的诗集,于是在卷末写下这首诗,并且“戏赠”元九(元稹)和李二十(李绅)。可见白居易颇有自得之意,然而读完这首诗方知这矜矜自夸中满是辛酸自嘲。


诗中首联先列举了自己诗作中的代表作——一篇《长恨歌》、十首《秦中吟》,并且点出诗作的优点:《长恨歌》风情无限、文采斐然,《秦中吟》讽喻现实,当为济世正声。开篇就拿出自己最优秀的作品,颇有些自得自夸。


而颔联就特别自夸了:“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诗句中“老元”就是指元稹,“短李”指的是李绅。这两句意思是,元稹作诗很多都是受白居易诗歌的启发,而李绅则曾默然心服于白居易的乐府诗。一“偷”一“伏”,正应了试题中的“戏”字,向朋友夸耀自己的诗作还不忘戏谑一番。


到颈联却一转戏谑之态,转而感叹“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这是白居易对自己半生遭遇的牢骚之语:世间富贵应该没有我的份了,唯有身后文名聊以自慰。看似是对自己诗才的自许,却也包含着很多不平和辛酸。正如其另一首诗所说:“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结尾一联再次回到调侃的语气:“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诗人故作自傲,夸耀自己编成诗集的得意心情。


白居易这首诗表面上读来确实是自夸炫耀,兼带对朋友的戏谑,实则是充满对命运不公的辛酸和自嘲,亦庄亦谐间寓有深意,耐人寻味。后世诗家就曾评价此诗道:“自负语实是苦心语”、“值得卖弄”!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唐朝十大诗人,一人一首代表作

唐诗代表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据历史文献记载唐朝诗人有两千三百余人,留下的诗篇有四万八千余首。以下笔者心目中的唐朝十大诗人。


第十名:“诗鬼”李贺


李贺是唐代除李白之外的又一个浪漫诗人代表,有“诗鬼”的绰号。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只活了27岁,要不然他的成就更高。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


第九名:“诗家夫子”王昌龄


在王昌龄的引领下,边塞诗蓬勃发展,为多元化发展的唐诗贡献了一道亮丽风光。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七绝在初唐时就开始成熟了,但表现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佳作还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使七绝这种诗体的概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他名气很大。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


第八名:“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的民歌体诗歌朴素自然,欢快轻灵,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竹枝词》写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乌衣巷》所言:朱雀桥边野草,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诗。当然,他还有一篇81字的骈体铭文《陋室铭》,已成为经典。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第七名:“紫薇”杜牧


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后人对其二人的高度评价可见一斑。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第六名:元稹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第五名:李商隐


李商隐是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之美的诗人。李商隐擅长七律,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巅峰,其《无题》诗影响巨大。


李商隐被定位为“小李杜”之一,足以证明他的诗歌水平。


第四名:“诗王”白居易


与杜甫一样,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并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经常被列入唐代三大诗人之列。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第三名:“诗佛”王维


“佛”是佛家的说法,也是佛家的最高境界。王维字摩诘,而摩诘则是佛家居士。王维的许多诗远离尘世而充满禅意,其山水意境甚至达到了一种宗教的境界,这也是其被称为“诗佛”的原因。王维还是南派山水画之祖,苏轼曾评价王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第二名:“诗仙”李白


“仙”是道家的说法,也是道家的最高境界。李白排第二不是说他不如杜甫,而是因为杜甫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更大。韩愈、白居易、苏轼等这些文学巨子无不受杜甫影响,而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浑然天成,后人很难模仿。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愿醒 一作: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第一名:“诗圣”杜甫


“圣”是儒家的说法,也是儒家的最高境界。杜甫一生漂泊,仕途不顺,却终生忧国忧民,虽未实现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却成为一代诗宗。杜甫五古、七古、五律、七律等都非常擅长,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巨大,后世的诗人无不受其影响。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


唐诗代表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据历史文献记载唐朝诗人有两千三百余人,留下的诗篇有四万八千余首。以下笔者心目中的唐朝十大诗人。


第十名:“诗鬼”李贺


李贺是唐代除李白之外的又一个浪漫诗人代表,有“诗鬼”的绰号。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只活了27岁,要不然他的成就更高。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


第九名:“诗家夫子”王昌龄


在王昌龄的引领下,边塞诗蓬勃发展,为多元化发展的唐诗贡献了一道亮丽风光。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七绝在初唐时就开始成熟了,但表现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佳作还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使七绝这种诗体的概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他名气很大。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


第八名:“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的民歌体诗歌朴素自然,欢快轻灵,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竹枝词》写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乌衣巷》所言:朱雀桥边野草,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诗。当然,他还有一篇81字的骈体铭文《陋室铭》,已成为经典。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第七名:“紫薇”杜牧


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后人对其二人的高度评价可见一斑。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第六名:元稹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第五名:李商隐


李商隐是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之美的诗人。李商隐擅长七律,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巅峰,其《无题》诗影响巨大。


李商隐被定位为“小李杜”之一,足以证明他的诗歌水平。


第四名:“诗王”白居易


与杜甫一样,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并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经常被列入唐代三大诗人之列。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第三名:“诗佛”王维


“佛”是佛家的说法,也是佛家的最高境界。王维字摩诘,而摩诘则是佛家居士。王维的许多诗远离尘世而充满禅意,其山水意境甚至达到了一种宗教的境界,这也是其被称为“诗佛”的原因。王维还是南派山水画之祖,苏轼曾评价王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第二名:“诗仙”李白


“仙”是道家的说法,也是道家的最高境界。李白排第二不是说他不如杜甫,而是因为杜甫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更大。韩愈、白居易、苏轼等这些文学巨子无不受杜甫影响,而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浑然天成,后人很难模仿。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愿醒 一作: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第一名:“诗圣”杜甫


“圣”是儒家的说法,也是儒家的最高境界。杜甫一生漂泊,仕途不顺,却终生忧国忧民,虽未实现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却成为一代诗宗。杜甫五古、七古、五律、七律等都非常擅长,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巨大,后世的诗人无不受其影响。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


:

【本文标题和网址】白居易被称为诗什么称为什么(白居易被称为诗什么) www.chun1983.cn/cjxs/120982.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