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刽子手是什么意思?(刽子手是什么意思呀)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已采纳 /  2023-05-04 17:4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刽子手是什么意思?(刽子手是什么意思呀),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5583个字,大小约为70KB,预计浏览完需要39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古人喊“刀下留人”这四个字,真能让刽子手停止用刑

看古代电视剧,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个场景——刽子手挥舞砍刀,准备将罪犯斩首的关键时刻,突然出现一位大臣喊“刀下留人”。这句话被喊出后,刽子手停止斩首执行,罪犯就会被保住一命。


那么,古装电视剧中的“刀下留人”在古代社会中真的存在吗?


从字面意思理解,刀下留人指的是为营救即将被斩首的人而向主持死刑执行的官员或行刑刽子手发出的留人一命的紧急呼吁。这种情况在古装电视剧中是相当多见的。从历史事实的角度看,古代人喊“刀下留人”4个字,让刽子手停止用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中国古代,确实存在皇帝赦免死刑犯,以及死刑案件重新审理,确保案件不是冤假错案的情况。这个“刀下留人”与其说是口号,不如说是对死刑犯在临刑前最后的挽救,是司法公平预防冤案最后底线的一种特殊的底线。


上图_ 古装剧中 刀下留人 的一幕


  • “刀下留人”的第一种情况:皇帝下旨赦免死刑犯的死罪。

中国古代有大赦天下的传统,一般碰到新皇帝登基、册封皇后、皇帝过生日等情况,皇帝都会下旨“大赦天下”,以体现“皇恩浩荡”。在中国古代崇尚轻刑主义的汉朝、唐朝和宋朝,大赦天下的次数较多。如果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高度加强的明朝和清朝时期,皇帝大赦天下的次数有所下降。


当然,除了皇帝面向全国的大赦天下,皇帝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赦免个案死刑犯,以体现所谓的“皇恩浩荡”。


上图_ 赵昚(shèn,1127年-1194年),宋孝宗


宋孝宗时期出了一件怪事:闲居在家的陈亮突然耍起了“酒疯”,和几个好友一起在加班扮演皇帝上朝。“皇上”和“大臣”演的是有模有样。


这行为在今天看来,就是一些开玩笑的言行。但在中国古代皇权之上的社会,这事情一旦被捅出去,很有可能被定为冲击皇权统治的“谋反大罪”。其周围人很快告发了陈亮和朋友在家演戏皇帝上朝的行为。案件经过层层审理,递交到宋孝宗那里。


宋孝宗是南宋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其给岳飞平反,还下诏北伐。南宋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少有的盛世。对于这起荒唐的案件,宋孝宗脑子很清楚:此举只是几个穷书生在家里耍酒疯,根本没有任何危害朝廷的可能性。宋孝宗还说了一句话体现朝廷对案件的定性“秀才醉了,胡说乱道,何罪之有?”


最终,宋孝宗下旨将陈亮等人释放。陈亮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个案件是发生在南宋相对政治宽松,统治开明的宋孝宗时期。如果是统治相对黑暗的宋高宗或宋徽宗时期,陈亮真有可能会被谋反定罪了。


上图_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顺治皇帝


作为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最完善的清朝,皇帝赦免死刑犯的概率是很大的。根据清朝法律的规定,判处死刑者必须经过皇帝的亲笔勾画才能执行。这些死刑犯,有的人确实犯了杀人等死罪,证据确凿,需要判处死刑。但有的属于冤假错案,属于屈打成招。对于后者案件,皇帝在勾画死刑执行的时候往往问案件是否有从轻发落的可能。如果有大臣提出,这个案犯可以免死罪,皇帝就会下旨免除该罪犯的死刑。


对于皇帝而言,某些威胁不大,犯罪情节不算严重的罪犯,判处其死刑的过程达到,惩罚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死刑是否执行,全看皇帝对该罪犯的看法或“心情”。只要有了皇帝的驾帖,死刑犯就能死里逃生。


上图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 刀下留人的第二种情况:皇帝对死刑认真的复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复奏”“五复奏”。到了宋朝,司法机构还会审核死刑案件,防止冤假错案,实现“刀下留人”。

唐朝是死刑三复奏制度的形成时期,而创立死刑三复奏制度的就是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贞观年间,一个叫李好德的人胡言乱语,对朝廷有不尊重的言语。李好德的案件发生后,其本人很快被抓进监狱。主持司法的官员张蕴古经过调查认为,李好德的行为是精神病人胡言乱语,不用判处死刑。李世民采纳了张蕴古的看法,不判李好德死刑。


然而,在皇帝正式下旨未到达之前,张蕴古竟然提前给李好德说,皇帝赦免其死罪。李世民知道张蕴古“出卖”自己的真相后,下令斩了张蕴古。但根据唐朝法律的规定,张蕴古的事情只需判处较轻的刑,根本够不上死刑。人死不能复生。李世民决定弥补唐朝司法体系中的漏洞,开创死刑复奏制度。


京师地区的死刑犯复奏五次,地方死刑犯,复奏3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死刑冤案的发生。李世民驾崩后,随着《唐律疏议》的出现,唐朝司法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在唐朝达到了一个巅峰。


上图_ 《宋刑统》,由宋太祖诏令颁行全国


到了宋朝,其法律体系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宋朝的《宋刑统》规定,“凡死囚临刑前叫冤者,再勘问陈奏。”如果罪犯临死前喊冤,刽子手就得停止刑罚,案件交给提点刑狱司办理。


明朝,朱元璋时期出于稳固统治的考虑,法律较重。朱棣执政初期,由于极其特殊的政治环境,其法律比朱元璋时期更重。但随着朱棣统治的日渐稳固,朱棣对司法的认识逐渐走向理性。


朱棣曾规定,死刑犯判处死刑必须被司法部门五复奏。在明朝永乐统治时期高压的政治环境中,朱棣所制定的“五复奏”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复活了贞观时期法律的理性思维。朱棣自己以李世民为榜样,在法律上就学李世民的“五复奏。”


上图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乐皇帝


总而言之,古代的刀下留人,既有皇帝出于个人目的赦免死刑犯的行为,也有死刑审核严格,避免乱杀无辜的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和冤案审核制度,保证案件审判“不冤枉好人,不放过坏人。”实现古代专制社会中尽最大限度的司法公平和公正。


贞观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宋刑统》《明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


刽子手

傅二畜大赤着膊,单手叉腰,停在一家大字号的布庄门前石阶下,头上盘着大辫子,会叫人觉得他是一条好汉;尤其手里拄着把大板刀。


他是一遇出决就亮那一身好骨格的。


一只脚跨在石阶上,等得不耐烦,随时都要拔脚就走的架式。交冬的天气,上身是赤裸的,冻得白里泛青。那肥厚的胸脯并不似想象中的刽子手,总有大片黑黑的护胸毛。他是胸筋已经开始有些松塌了,手里的那柄大板刀,上面凝固着的血渍已经氧化成酱紫色。


布庄的柜台那边,春喜儿理起一块茶绿底儿苋紫小碎花的洋绸,回过头来跟他的师父讨商量:“师父,你瞧这花色行不行?”


“你娘的个×!母母妲妲的!”


“师娘嘱咐的,弄点细料儿好给麻大姨小孩儿送满月。”


“你他娘跟师娘学手艺来着!”刀尖儿顿了顿青石板,“万辈儿没出息的兔儿崽子,你可还快着点呗!”


四周围着些看热闹的,孩子们在穿着棉套裤的大人腿裆下面钻动,什么也看不到。


布庄伙计把那块五尺洋绸特用红纸包了交给掌柜的。后者得过半身不遂,扶着小伙计一蹬一蹬吃力地走下台阶。


“小意思,点儿粗布,擦擦宝刀罢!”掌柜的笑得很昏庸的样子。傅二畜把大板刀移开些儿—怕把掌柜的吓着。他接过那布料道:“老规矩啦,掌柜的,多包涵!”


“好说好说,该当的。”


店伙计也不自觉地跟着老掌柜点头虾腰的。


春喜儿一旁抱着他师父的大棉袄和各家布庄赏的擦布刀,问道:“教军场布摊子还去不?”


他师父一瞪眼:“那玩意呢?娘的,丢了?”


春喜儿忙挪出手来,腰荷包里取出拳头那么大小的干荷叶包儿交给他师父。看热闹的准都知道里头包的是什么东西。傅二畜把大板刀交到徒弟手里,拿过棉袄,这才把盘在头顶的大辫子扯下来,甩到光脊梁上去:“教军场你自个儿去罢!”


师徒俩一走动,大伙儿就赶紧挤着让路,以至于一个孩子生着冻疮的脚后跟被谁给踩上了,要命地哭喊着,还带着骂。


“回来!”傅二畜喊回了徒弟,“你可别乱吓唬人!你要是吓唬着人家小孩,小心我找你脑袋后头刀缝儿呗!早点回去砍三个番瓜等我瞧。”


春喜儿悻悻地去了,极不情愿似的,但他一转脸就高起兴来,他可以不必被逼着和师父一道儿去吃炒人心了。


在小城里,出决是条大事。迎春楼掌锅的尤胖子估着是时候了,便招呼跑堂的去买锅。傅二畜正好和买新锅的伙计同时进了门。


“好伙计,正是时候!”傅二畜拍拍提着新锅的伙计,把大棉袄披上身。那跑堂的陪着笑脸,一双贼眼并不是生就的,瞅着傅二畜手里的荷叶包儿,任谁都会成了那个样子。


迎春楼并没有楼,一溜三间的门面,后边连个退步都没有,灶堂就支在当街。雨檐下面,一排挂着大块的牛肉、猪肉,整盖子的肥羊。鱼皮鱼肚之类的海货让街风吹干了,打闹着碰得吭吭响。掌锅的咵嗤咵嗤敲打着热锅,掌锅的和伙计们都是串通好了的,一个个夸张地忙碌着。其实年根岁底,馆子里没大酒席可做,门市小吃也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偏就要那么匆匆忙忙的,真拿他们没办法。


傅二畜和买新锅的伙计没招呼上两句,掌锅的尤胖子隔着灶台就吆喝了:“怎么说,听说碰上硬汉子缠手啦?”


“别提了,差点栽了。二十多年的老手艺,夹了刀,你说这不他娘的×过回头了么?”


这两个胖子照骨格说,该是一个路上的人。而饕餮、贪杯、贫嘴之类的癖好,更让他们结下了抹脖子的交情。隔个三五天要不共杯烧酒,日子就像有点过不下去。两个都干的是刀把营生,都很有点儿狠心,生命落在他俩手底下,只有肉的意义。


尤胖子接过那个荷叶包儿,就着手里掂了掂重:


“挺沉的,不是?”


“怎不?就凭那个横大竖长的个头!”傅二畜拣了处靠近灶堂的座位坐下来。


“老远瞧着,就是条结实汉子!还来着骂呢,把堂上老爷给骂惨了!”跑堂的伙计歪歪脑袋,很有赞佩的意思。其实他刚才提着泼泼洒洒的汤水提盒往钱粮柜去送饭,才不敢去挤热闹呢。老远里光看见亡命旗的旗尖晃儿晃的,其他都是听来的。


“先来壶绿豆烧呗。”


傅二畜招呼了一下,闲散的四周扫了一眼,在座的几个顾客没一个惹眼的;或者说没一个像能同他搭腔儿聊聊的。他显得不很重要了,不像在大街上让那么多人围拢着。乏味得很疲倦,搓了搓脸,把脸上的肉块推来推去地推了一阵子。


“怎么样,用新锅罢?”


“行,用新锅!”傅二畜抿了口酒,不大用心地闭上眼,舔舔嘴唇,静候着顶有把握的享受—炒人心下酒—放心成那种安适的样子。


“多放点儿胡椒面儿—天冷。”


“行!”


他乏味得连这么一个字也懒得吐。但是就这么一个字也让他打呵欠打走了音。然后闭着眼,抓脖子上的痒,嘴巴跟着歪咧在一边:“我说,胖爷,少碰见今儿个这么条硬棒汉子。”


“听说是个庄稼户?”尤胖子停了一下厨刀。


“大响马也没那么挺棒儿硬的。”


“八成也是个不守本分的乡棍子。”


“是个庄稼户,那是不错的,我们西乡谁都知道。”邻座一个年纪轻轻的酒客插进嘴来。从那张不大自如的嘴巴上知道这人阅历不深,但很懂得努力,希望多碰点儿大小场面。“就是啊,生头野脑的,老跟人合不来。”


“照你这么说,死者这份胆识倒也难得!”掌锅的尤胖子切着菜,重下巴颏儿一下一下跟着哆嗦。阅历不深的年轻人脖子伸着凑近来,声音低低地道:“听说,大堂上瞎嚼乱骂—不像样儿!”似乎已学会了场面上常要做出这种体己的样子。


“谁说不像样儿?”傅二畜立愣着眼。像这种上人苦下了家业等这一代读点书撑撑门面的农家士子,傅二畜是瞧不上眼儿的。他道:“外孙有理还揍太公呗—人家骂得是个是处!”他冷着脸,扭过头去,好像同这种土头土脑的农家士子理论是不可理喻的。不过他又掉过头来:“凭我吃的虽是衙门饭,行的可是朝廷王法。别说知县老爷,他知府道台若是贪赃枉法,依样也得服王法不是!”


“说是衙门对面影壁墙也都挨骂上了,出决的时候。”跑堂的不能不把话儿岔开,总要顾全客人。


“听他们不省人事儿地瞎胡乱吣!”傅二畜食指狠狠叩着桌面,嗓门大得像是同大街上的行人打招呼,“人家是指着影壁墙上那个‘贪’1,骂知县大老爷呗!那堵墙有啥可骂的?疯啦?痴啦?”


一切都使他生气—看他那副神情。


锅上可正炒得热烘,蒸气腾腾中,但见尤胖子东抓一把,西撒一把,大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之概。


“你说,胖爷……”


傅二畜是只把尤胖子当作通事达理的,只是后者正在忙头儿上,他又算了,无味地咂了一口绿豆烧。


不远处有办喜事的喇叭,呜哩呜啦吹打着。


“今儿,倒是个好日子?”


他自己也不知道问的是谁。他寻思着,人活着干么啦?人都把死看作天塌地陷的大事儿,有什么不得了的?这边人头落地,瞧着罢,那边照样还是迎婚送嫁。就看这店堂里,以前县衙门对面的影壁墙上画着一只近乎麒麟的兽图,叫作“贪”,寓意提醒官吏们的操守。热锅里炒着那玩意,大家吃吃喝喝又是另回子事儿。那玩意,谁个胸口里都有一颗蹦蹦跳跳的。


“二爷,辛苦了,今儿个?”


门前出现了一个皙白干净的瘦老头,手里握着只鹌鹑袋儿。傅二畜忽然有了精神,忙往里面让座,仿佛这店是他自家开的。瘦老头踏在门槛上,跟这个招呼,跟那个招呼,在这个世界上混了一辈子,居然混得很有成就。他一路说道:“这个抱不平看谁来打罢,太说不过去,我说给你们大伙儿评评理看。”说着弯下身子,吹了吹椅子,并不马上坐下。“后大有这小子,什么钱他都用,也是个混事儿的吗?说不过去。他地保是怎么弄上手的?不是我杨五,他吃屁也甭想赶上热的!今儿我找他来,说不两句,冲我歪脖子白愣眼的。气起我来,脚一跺,干脆,赶他回堤窑里抱着烂腿喝西北风去!”


“怎么回事儿,五爷?”傅二畜待要递过酒去,想起对方在理儿的。“大人不见小人怪,跟那个小兔儿崽子斗,犯不着。”


“跟他斗?别脏了我!”老头连忙吹了吹袖子,好像眼看就脏到自己身上来了。小拇指甲足有三寸长,卷成股儿套进紫竹管子里。“刚不久,麻家小烂眼儿过来陪我烧烟,跟我说,今儿出斩的那个囚子,六亲九族一个也没,善堂那边舍了口二六的棺木,让后大有给饕换了个透风进亮的柳木匣。听了这话,我这张脸没处放了,他后大有干上地保是我杨五卖面子荐的,什么钱不好用,拿我杨五这张脸就地搓?我杨五还能混吗?”


瘦老头自己也承认是混的。


“后大有他娘的!”傅二畜道,“那小子,坟头上抢纸钱儿用的。你听我说,五爷,这个抱不平,我打了!”


“别的我也不说了,我杨五要争口气,也不跟他后大有争;可是那口二六的,总得要他怎么吞下去,再怎么吐出来。不然对不住死者。”


“死的可装棺了?”尤胖子亲自把炒的那玩意儿端过来,扯起围裙擦擦手,便坐下同傅二畜共杯。


“装了棺就算完事儿啦?”瘦老头卷卷皮袄袖子,大拇指指着自己胸口窝儿,“我杨五凡事要就不管,要管,我就得管到底!甭说装了棺,饶是埋进了土里,他也得给我扒出来,换个二六的。”


“我看那倒也不必;人死了,也就什么……”尤胖子灌了一口绿豆烧,“也就不必翻尸倒骨了,抱不平,你爷们都要打,我呢,无能,敬陪末座—转个圈,叫他后大有多少拿几文出来买点烧货,给死者扎个纸人纸马,也祭祭,阎罗殿上,咱爷们儿也给他孤魂怨鬼装了点儿体面。这么着,你杨五爷面上也过去了。二位,我这话总还中听?”


“掌锅大师这话有道理!”年轻的农家士子要不是倾服得无以复加,就不致这么冲口而出了。


“说实在的……”杨五考虑着什么,大拇指在胸前擦拭着,那上面佩戴的翡翠珏经常这么擦动,已经油光水滑了。“我这张面子也看舍在什么上头。二位光景也还不怎么清楚,今儿出斩的那条汉子,身世少见那么惨,那么值得。我杨五今天打这个抱不平,不能不说是对那位汉子表表寸心。”


傅二畜搐搐鼻子,筷子磕着盘边道:“这么一说,娘的个×!这一盘子上肴,我倒是吃它不下了。”


“倒不是这么说,人各有份,人人要都像我胎里素,生来见不得荤腥儿,天下早断屠了。各人的口福,那是。我意思是说今儿这条汉子,是个敢作敢为的大丈夫,单凭他把乡董杀了,提着血刀亲上衙门来投案,你说是个有种的罢?”


“你还没听那个骂法啦,五爷!”


“我怎么没听到!昨儿晚上廖师爷在我那儿烧烟……”


“大堂上就骂开了,听说是。”掌锅的说道。


“怎不,冲着堂上老爷们,呸!唾沫吐过去,你们说他骂什么来着?—我庄稼户唾沫是吐到手心儿做活的,今天吐你们赃官,算我这口唾沫白糟蹋了。”


“骂绝了,骂绝了,这简直是。”尤胖子拍桌打板的。


“可不是骂绝了!我傅二畜心里头一佩服,手底下差丁点儿出了毛病,找不到刀缝—二十年的老手艺,他娘的!”


盘子里五味俱全的炒心片儿,就这样静静地听让围着它的家伙是是非非着。


“大师父,”买锅的伙计提着炒过人心的新锅子问道,“摔啦?”摔锅对于顾客是个交代,对于这个贪玩的伙计则是件很有趣的消遣—公然地带点儿挥霍却不必疼惜的快意。他提到门前,摔在大街的青石板上,意外的那锅子没有料想的那么粉碎,于是捡起来,又作了一次消遣。


尤胖子回转脸来:“大伙儿都传着,这汉子是冤枉了。”从肩膀上抽下手巾擦了擦油腻的鼻子。那鼻头红红的,把人弄成很伤心的样子。


“也难说。”年轻的士子老是有什么顾忌似的,不敢苟同死者是冤枉的。


杨五道:“俗语说是:杀人偿命。更别说杀的是个乡董!试问,哪个乡董老爷不是有财有势的地头蛇?你说我这话呢?”瘦脸送到青年士子的脸上,仿佛征询后者有否异议。因为座中只有这么一个乡下来的,知道实情。后者却像受了栽诬似的道:“说是那样说,也不罕定,就拿舍下说,家祖父就……”


“都没好的,我说!”傅二畜是有意扫农家士子的兴了,“就说我家小孩子他三姨呗,吃尽了乡董的讹诈。你到县里来喊冤告状嘛,娘的个×!官官相护!就说今天这个死者呗,亲娘让人打死了,报仇杀人是不错,可人家提着血刀来投案啦!还判人家砍脑袋?王法离了皇城就另个样了。说起来不错似的,乡董老爷—也是一乡之主,掌管的也是王法。可那是幌子!不来钱儿,谁干?就说他娘的我这份差事呗,朝廷不给粮饷养活我这一大家人家,我傅二畜疯了?我砍了二十年的人头?还招徒弟传手艺?啊?”也不知是质问谁的,两眼睛瞪着盘子里的菜肴,一直这么追问下去。那神情仿佛要找盘子里剁得那么碎的心给他评评理,又像是说:“这一大盘子菜,我还没动几筷,怎么就完了?这是谁偷嘴的?谁这么下三儿?啊?”最后把筷子啪的一声放下了。


瘦老头却道:“来钱儿呢,不错的。不过听说那位挨杀了的乡董,这次可并没捞着钱。”


“那—这条命是白贴了?”掌锅的很感兴趣。


“也说不上那个,话得说远了,当初是两家地邻闹事儿,一家是今儿出决的这个囚犯—”


“姓陆的。他老子在世的时候,是个穷讼师。”年轻的士子一旁下注脚,“那一家姓聂,是个小财主。”


“为着河堤不是吗?”那位跑堂的也知道一点。


“就为的是河堤,弄得出了人命案子。”杨五道,“河堤原从那位小财主聂家地里起土,可聂家硬把河堤歪到人家姓陆的田里。听说聂家儿子是给县大老爷递干帖子的,这里头就有文章。那位乡董出面调停,怎么说也得买买父母官的账,你说这话可是?啊?胖爷?”


“这么一说,倒是有个影儿;他乡董出来调停,少不得偏向着县老爷门下的干少爷。”


“着啊!”杨五拍了下桌子,“当初钦差大人领的人,划的河堤,也没挡住这位干亲家找到堂上,又私下里往西弯了十弓子地。他乡董有濞子也不能冲着堂上擤,不是吗?”


“所以啦,这话又说回来。”年轻士子道,“他陆家孤儿寡妇的,武大郎挑空挑子—人没人,货没货,还跟人家聂家碰个什么劲儿!依我说,哪儿不是忍口气就过去了!”


“这口气不是好忍的,小老弟,人家那是陵地啊!”瘦老头把袖子卷得更高了,好像又出了一个新的不平让他们来打了。年轻的读书人却道:“也难说。这位县太爷的干亲家,家里头—不说挂千顷牌罢,总是个殷实户,照说也不在乎河堤占去的那点儿田地,别的不说,就是赶集的人畜牲口硬踩也踩出那么宽的路。可是人家请来阴阳先生把那块地来回走了三四遭儿,怎么看,怎么不宜动土。各人家的土脉风水,不能不让着,老先生你说呢?”傅二畜抢过去道:“这叫啥话?他县太爷干亲家护风水,人家姓陆的地里就没风水?人家姓陆的娘儿俩就全靠那点田地收成的呗!”


“还不光止这个,二爷!”杨五手指骨节敲着桌子道,“仗着给县大老爷递过干帖子,这就不得了啦?讹了人家田产,还打死了人?”


“二位光景还不大清楚这里边详情。”农家士子说,“也不是讹诈陆寡妇田地;开河堤的事儿吆呼一两年了,到钦差领着人下来量地,也才把河堤划定。这一划可就把聂家西边地头给划进去了。看风水的说什么呢?说是马头上万万动不得土,若是犯了忌,小则家畜不利,大则人口不宁。姓聂的跟陆寡妇两家是地邻,中间隔着土垄子—那是公地—河堤往西弯一点呢,也占不了陆寡妇多少田,聂家也言明占多少地,给多少钱……”


“可那是人家祖陵哪!人家那里头葬着祖宗骨殖呀!谁个为子孙的,这点不护喏?”瘦老头的袖子再卷就要卷到肩膀上了。其实傅二畜就知道,他杨家的祖陵是让他五老头这个贤孝子孙一夜之间押给人,抵了赌账的。不过也许正为着那个,瘦老头痛定思痛,才分外着重一个人家的陵地。


“陵地是陵地,河堤就是弯过去,也弯不到他陆家祖坟上,依着谁也都拿两个钱儿容让算了。不过陆寡妇那个老嬷嬷不好说话,睡在田地赖着不走。你说……”


“那是人家的田呗!怎么说是赖着不走?”


“这以后呢?”尤胖子倒是把不平放到一旁,急于探听下文。


“老嬷嬷仰脸朝天躺在田里,嚷嚷着:‘谁想搬我田里一个土疙瘩,谁先把我苦老嬷嬷打死。我睁着眼儿一天,谁就休想把臭银子堵住我的嘴!’那个老嬷嬷,不可理喻,没办法!”


“后来聂家就下手了?青天大白日里?”掌锅师父惶惑地望着大家,好像怎么也不相信天下能有这种事。然而上了客人,不能不回灶堂上去忙了。


“没那回事儿!”年轻人直着脖子把话送给那边掌锅的,“聂家把乡董请来调停,也不行。人家乡董卖了那个大面子,她陆寡妇总该让人说两句话罢?不行;不惟不行,索性骂开了。像话吗?气得乡董发了脾气,招呼聂家雇工抬人。地是硬划出来打河堤了,钱—休想一个子儿!”


“听听,他娘的,这也是管王法的乡董出的好主意!”


“妇道人家,有啥办法?”农家士子这次就不理会傅二畜了。仿佛傅二畜也就是“不可理喻”的那种人。便自管冲着尤胖子和杨五讲说他的:“聂家雇工谁又真去抬人呢,不过是走向前去劝说劝说。谁知道老嬷嬷冲上来拼命了,一块石头差丁点儿扔到乡董额盖儿上,那还得了!造反了不是!又抓人又咬人,人家不能听着不还手罢?好!老嬷嬷是倒下来。谁又有把稳说定不是误伤呢?大家也只说是老嬷嬷装疯卖邪,抬她回家去,没理会,谁知就出了人命!没天黑人就死了。你说这值得么?”


“陆家儿子呢—今儿出斩的这个小伙子?”尤胖子隔着灶台插进嘴来。士子道:“她儿子挑八根线儿卖生姜黄梨去了。她儿子若在场,当场怕就要把事儿给弄糟了。”


“他娘的,横竖是横竖了,还怕什么当场就把事儿给弄糟了呗。”


“说也奇巧!”尤胖子掂着漏勺里的烫拉皮,重下巴颏儿又跟着哆嗦了,“是聂家打死了他娘的,报仇也该报在聂家身上,杀了乡董那不是……那不是那个了吗?”“没来及下手呀!”年轻的农家士子说道,“聂家是高院墙,外边又是一道铁丝圩子。就是杀乡董,也还是路上碰上的,也怪那位乡董没防着小人,遭人暗算!”


“这话才不明事理呗!”傅二畜把牙签一扔,愤愤地道,“谁说没来及下手?这话是谁说的?啊?说这话的人,过大堂在场没有?笑话呗!”


尤胖子笑了,笑他老酒友的老脾气:“敢情二爷在场?”杨五歪斜着点点头,那副笑容就不如尤胖子忠厚了。他道:“过大堂的事,廖师爷倒是在场的!昨儿晚上咱们歪烟铺还谈着。死者惹人佩服,就在他杀人杀到是处。你说我这话呢,二爷?—来不及下手,那不合情理;他聂家外边留下了仇人,院墙再高,铁丝圩子再紧衬,他聂家一年三百六十天大门不开,二门不出?那是死脑筋琢磨的。我说胖爷,陆家这个小伙子一点也不含糊,打定了主意干乡董,有道理!”


“敢情是!”尤胖子随口应着。他这一类的胖子对什么什么事都不大肯用心的。这使杨五老头不得不跟自己提出盘问:“把乡董干掉是个主意呢?照说,姓陆的这个小伙子是该把杀母之仇报在聂家身上。可是姓陆的这个小伙子,别瞧是个庄稼户,有见识,不那么杀来杀去的。聂家再强横霸道,至不济欺欺四边的地邻。乡董就不然了,一乡之主,要是贪赃枉法起来,受苦的可就多了。大堂上,姓陆是供得好明白:‘我杀了十个姓聂的,也抵不上一个乡董老爷;我得拣省事的杀!’不凡常,这小伙子是个人物。我杨五也是场面上混了一辈子的人了……”


“你们说怎么着?”年轻士子忽然一脸告密的紧张,大拇指偷偷从肩膀上指着背后,“那边,墙犄角儿里,什么时候来的?奇巧不奇巧?”一面说着,捏了捏耳朵,手落到胸前又伸出三个指头,打了这么一个哑谜。神色都是机密的。弄得杨五和傅二畜不明所以地望到那个方向,连停在灶台前候着上菜的跑堂伙计也让这个哑谜引动了。


“会是?”杨五头一个明白了那个哑谜。


“……”年轻人权威地点点头。


傅二畜有点不屑似的,只是兴趣很浓厚,止不住疑问地张望着杨五。后者用筷子蘸着桌子上的水迹子,写了个“聂”字。立时掌锅师父也凑近来打听长短—锅里他那一道菜,火候上准欠了点儿。


傅二畜把棉袄披好,两只袄袖空空地吊着。他瞟着墙犄角儿那边,懒懒地站起,极不情愿似的,用一种并不以那边墙角儿为目的的神态走过去。那件大棉袄披在身上,好像驼着一个人,两只袄袖虽然空着,却圆浑浑的,保持着微弯的形状,仿佛生怕跌了下来那样向前微弯着。在店里,他慢吞吞地闲绕了一圈,又回到座上。


“你那是干么啦?”尤胖子难得笑得那么俏皮,他总是那么本分的。傅二畜转了一遭回来,好像经历了一件光荣的冒险,胳膊肘儿往后指了指,小声说道:“那小子,一个人窝在那儿吃闷酒。嗳,是干儿子还是干亲家?”头一回对青年士子有这样的好脸色。后者轻声道:“老的已经花白的胡子了,哪还这么年轻?”其实他们的声音再大些,也保险那位干少爷听不见,然而却很小心谨慎,每个人的脸色都表示了一点过失感似的。只有尤胖子嗓门照旧:“敢情你又去找人家刀缝了罢!找着了没有?”


人家一提到傅二畜的行业,总惹他很兴头:“那总免不了。吃哪行饭,吆喝哪一行。你我老友了,可挡不住我登门一次,就瞅你一次脖颈呗!”遂又把声音压低下来:“我倒是奇怪,干么凑着这个跑来吃闷酒?”


“敢情天良发现,赶着收尸来了也不一定。”这次掌锅的声音就小了,缩着本就很短的脖子,好像那样便可以把声音压低。


“呸!还天良呢,他娘的!”


“别呸不呸,你们俩倒是同行。”


“同行?我傅二畜跟那个没天良的?”


“走遍天下就只有你们这两种人。”尤胖子把手巾往肩膀上一甩,走回灶上去。然后隔着灶台,挤着一只眼睛:“杀人不偿命的!”


半晌,杨五那个瘦老头忽然尖锐地笑道:“让胖爷这一说,绝了不是?”一面环顾着大伙儿,准备随时再大笑一场。店堂里其他的客人也都望着这边,连喝闷酒的那位干少爷在内。


“我瞧着,恶心!”傅二畜手插进板腰袋里掏钱,“我说伙计,那口新锅多少钱?算过来。”


“算啦,二大爷,几文钱的事,还外气?”


掌锅师父又挤了挤一只眼,随即弯下腰去擤濞子,那声音像撕破了裤子。


“我也该走了。可是啦,我杨五还有抱不平要打咧!”


“走呗!找后大有那兔崽子去。”


两个人一前一后地出去,有点急急于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的匆忙样子。


两个人去远之后,这才年轻的农家士子掉过脸去,惊诧地道:“聂大爷,今儿赶县来啦?”


那个喝闷酒的抬起头来,仿佛不很认识他。


远处办喜事的喇叭又响了,还夹着劈哩啪啦的爆竹声。


一九五七·三·凤山


(本篇收入朱西甯小说集《铁浆》,简体版由理想国·九州出版社推出)



关于作家朱西甯

朱西甯(1926-1998),台湾小说家,作家朱天文、朱天心之父。


生于江苏宿迁,祖籍山东临朐。本名朱青海,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肄业。一九四九年随军赴台,曾任《新文艺》月刊主编、黎明文化公司总编辑、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教授。一生专注写作,以小说创作为主,兼及散文、评论。著有短篇小说集《狼》《铁浆》《破晓时分》《冶金者》《现在几点钟》《蛇》等;长篇小说《猫》《旱魃》《画梦记》《八二三注》《猎狐记》《华太平家传》;散文集《微言篇》《曲理篇》《日月长新花长生》等。


题图原图来自:iEvereston iStock, 有裁剪


刽子手

傅二畜大赤着膊,单手叉腰,停在一家大字号的布庄门前石阶下,头上盘着大辫子,会叫人觉得他是一条好汉;尤其手里拄着把大板刀。


他是一遇出决就亮那一身好骨格的。


一只脚跨在石阶上,等得不耐烦,随时都要拔脚就走的架式。交冬的天气,上身是赤裸的,冻得白里泛青。那肥厚的胸脯并不似想象中的刽子手,总有大片黑黑的护胸毛。他是胸筋已经开始有些松塌了,手里的那柄大板刀,上面凝固着的血渍已经氧化成酱紫色。


布庄的柜台那边,春喜儿理起一块茶绿底儿苋紫小碎花的洋绸,回过头来跟他的师父讨商量:“师父,你瞧这花色行不行?”


“你娘的个×!母母妲妲的!”


“师娘嘱咐的,弄点细料儿好给麻大姨小孩儿送满月。”


“你他娘跟师娘学手艺来着!”刀尖儿顿了顿青石板,“万辈儿没出息的兔儿崽子,你可还快着点呗!”


四周围着些看热闹的,孩子们在穿着棉套裤的大人腿裆下面钻动,什么也看不到。


布庄伙计把那块五尺洋绸特用红纸包了交给掌柜的。后者得过半身不遂,扶着小伙计一蹬一蹬吃力地走下台阶。


“小意思,点儿粗布,擦擦宝刀罢!”掌柜的笑得很昏庸的样子。傅二畜把大板刀移开些儿—怕把掌柜的吓着。他接过那布料道:“老规矩啦,掌柜的,多包涵!”


“好说好说,该当的。”


店伙计也不自觉地跟着老掌柜点头虾腰的。


春喜儿一旁抱着他师父的大棉袄和各家布庄赏的擦布刀,问道:“教军场布摊子还去不?”


他师父一瞪眼:“那玩意呢?娘的,丢了?”


春喜儿忙挪出手来,腰荷包里取出拳头那么大小的干荷叶包儿交给他师父。看热闹的准都知道里头包的是什么东西。傅二畜把大板刀交到徒弟手里,拿过棉袄,这才把盘在头顶的大辫子扯下来,甩到光脊梁上去:“教军场你自个儿去罢!”


师徒俩一走动,大伙儿就赶紧挤着让路,以至于一个孩子生着冻疮的脚后跟被谁给踩上了,要命地哭喊着,还带着骂。


“回来!”傅二畜喊回了徒弟,“你可别乱吓唬人!你要是吓唬着人家小孩,小心我找你脑袋后头刀缝儿呗!早点回去砍三个番瓜等我瞧。”


春喜儿悻悻地去了,极不情愿似的,但他一转脸就高起兴来,他可以不必被逼着和师父一道儿去吃炒人心了。


在小城里,出决是条大事。迎春楼掌锅的尤胖子估着是时候了,便招呼跑堂的去买锅。傅二畜正好和买新锅的伙计同时进了门。


“好伙计,正是时候!”傅二畜拍拍提着新锅的伙计,把大棉袄披上身。那跑堂的陪着笑脸,一双贼眼并不是生就的,瞅着傅二畜手里的荷叶包儿,任谁都会成了那个样子。


迎春楼并没有楼,一溜三间的门面,后边连个退步都没有,灶堂就支在当街。雨檐下面,一排挂着大块的牛肉、猪肉,整盖子的肥羊。鱼皮鱼肚之类的海货让街风吹干了,打闹着碰得吭吭响。掌锅的咵嗤咵嗤敲打着热锅,掌锅的和伙计们都是串通好了的,一个个夸张地忙碌着。其实年根岁底,馆子里没大酒席可做,门市小吃也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偏就要那么匆匆忙忙的,真拿他们没办法。


傅二畜和买新锅的伙计没招呼上两句,掌锅的尤胖子隔着灶台就吆喝了:“怎么说,听说碰上硬汉子缠手啦?”


“别提了,差点栽了。二十多年的老手艺,夹了刀,你说这不他娘的×过回头了么?”


这两个胖子照骨格说,该是一个路上的人。而饕餮、贪杯、贫嘴之类的癖好,更让他们结下了抹脖子的交情。隔个三五天要不共杯烧酒,日子就像有点过不下去。两个都干的是刀把营生,都很有点儿狠心,生命落在他俩手底下,只有肉的意义。


尤胖子接过那个荷叶包儿,就着手里掂了掂重:


“挺沉的,不是?”


“怎不?就凭那个横大竖长的个头!”傅二畜拣了处靠近灶堂的座位坐下来。


“老远瞧着,就是条结实汉子!还来着骂呢,把堂上老爷给骂惨了!”跑堂的伙计歪歪脑袋,很有赞佩的意思。其实他刚才提着泼泼洒洒的汤水提盒往钱粮柜去送饭,才不敢去挤热闹呢。老远里光看见亡命旗的旗尖晃儿晃的,其他都是听来的。


“先来壶绿豆烧呗。”


傅二畜招呼了一下,闲散的四周扫了一眼,在座的几个顾客没一个惹眼的;或者说没一个像能同他搭腔儿聊聊的。他显得不很重要了,不像在大街上让那么多人围拢着。乏味得很疲倦,搓了搓脸,把脸上的肉块推来推去地推了一阵子。


“怎么样,用新锅罢?”


“行,用新锅!”傅二畜抿了口酒,不大用心地闭上眼,舔舔嘴唇,静候着顶有把握的享受—炒人心下酒—放心成那种安适的样子。


“多放点儿胡椒面儿—天冷。”


“行!”


他乏味得连这么一个字也懒得吐。但是就这么一个字也让他打呵欠打走了音。然后闭着眼,抓脖子上的痒,嘴巴跟着歪咧在一边:“我说,胖爷,少碰见今儿个这么条硬棒汉子。”


“听说是个庄稼户?”尤胖子停了一下厨刀。


“大响马也没那么挺棒儿硬的。”


“八成也是个不守本分的乡棍子。”


“是个庄稼户,那是不错的,我们西乡谁都知道。”邻座一个年纪轻轻的酒客插进嘴来。从那张不大自如的嘴巴上知道这人阅历不深,但很懂得努力,希望多碰点儿大小场面。“就是啊,生头野脑的,老跟人合不来。”


“照你这么说,死者这份胆识倒也难得!”掌锅的尤胖子切着菜,重下巴颏儿一下一下跟着哆嗦。阅历不深的年轻人脖子伸着凑近来,声音低低地道:“听说,大堂上瞎嚼乱骂—不像样儿!”似乎已学会了场面上常要做出这种体己的样子。


“谁说不像样儿?”傅二畜立愣着眼。像这种上人苦下了家业等这一代读点书撑撑门面的农家士子,傅二畜是瞧不上眼儿的。他道:“外孙有理还揍太公呗—人家骂得是个是处!”他冷着脸,扭过头去,好像同这种土头土脑的农家士子理论是不可理喻的。不过他又掉过头来:“凭我吃的虽是衙门饭,行的可是朝廷王法。别说知县老爷,他知府道台若是贪赃枉法,依样也得服王法不是!”


“说是衙门对面影壁墙也都挨骂上了,出决的时候。”跑堂的不能不把话儿岔开,总要顾全客人。


“听他们不省人事儿地瞎胡乱吣!”傅二畜食指狠狠叩着桌面,嗓门大得像是同大街上的行人打招呼,“人家是指着影壁墙上那个‘贪’1,骂知县大老爷呗!那堵墙有啥可骂的?疯啦?痴啦?”


一切都使他生气—看他那副神情。


锅上可正炒得热烘,蒸气腾腾中,但见尤胖子东抓一把,西撒一把,大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之概。


“你说,胖爷……”


傅二畜是只把尤胖子当作通事达理的,只是后者正在忙头儿上,他又算了,无味地咂了一口绿豆烧。


不远处有办喜事的喇叭,呜哩呜啦吹打着。


“今儿,倒是个好日子?”


他自己也不知道问的是谁。他寻思着,人活着干么啦?人都把死看作天塌地陷的大事儿,有什么不得了的?这边人头落地,瞧着罢,那边照样还是迎婚送嫁。就看这店堂里,以前县衙门对面的影壁墙上画着一只近乎麒麟的兽图,叫作“贪”,寓意提醒官吏们的操守。热锅里炒着那玩意,大家吃吃喝喝又是另回子事儿。那玩意,谁个胸口里都有一颗蹦蹦跳跳的。


“二爷,辛苦了,今儿个?”


门前出现了一个皙白干净的瘦老头,手里握着只鹌鹑袋儿。傅二畜忽然有了精神,忙往里面让座,仿佛这店是他自家开的。瘦老头踏在门槛上,跟这个招呼,跟那个招呼,在这个世界上混了一辈子,居然混得很有成就。他一路说道:“这个抱不平看谁来打罢,太说不过去,我说给你们大伙儿评评理看。”说着弯下身子,吹了吹椅子,并不马上坐下。“后大有这小子,什么钱他都用,也是个混事儿的吗?说不过去。他地保是怎么弄上手的?不是我杨五,他吃屁也甭想赶上热的!今儿我找他来,说不两句,冲我歪脖子白愣眼的。气起我来,脚一跺,干脆,赶他回堤窑里抱着烂腿喝西北风去!”


“怎么回事儿,五爷?”傅二畜待要递过酒去,想起对方在理儿的。“大人不见小人怪,跟那个小兔儿崽子斗,犯不着。”


“跟他斗?别脏了我!”老头连忙吹了吹袖子,好像眼看就脏到自己身上来了。小拇指甲足有三寸长,卷成股儿套进紫竹管子里。“刚不久,麻家小烂眼儿过来陪我烧烟,跟我说,今儿出斩的那个囚子,六亲九族一个也没,善堂那边舍了口二六的棺木,让后大有给饕换了个透风进亮的柳木匣。听了这话,我这张脸没处放了,他后大有干上地保是我杨五卖面子荐的,什么钱不好用,拿我杨五这张脸就地搓?我杨五还能混吗?”


瘦老头自己也承认是混的。


“后大有他娘的!”傅二畜道,“那小子,坟头上抢纸钱儿用的。你听我说,五爷,这个抱不平,我打了!”


“别的我也不说了,我杨五要争口气,也不跟他后大有争;可是那口二六的,总得要他怎么吞下去,再怎么吐出来。不然对不住死者。”


“死的可装棺了?”尤胖子亲自把炒的那玩意儿端过来,扯起围裙擦擦手,便坐下同傅二畜共杯。


“装了棺就算完事儿啦?”瘦老头卷卷皮袄袖子,大拇指指着自己胸口窝儿,“我杨五凡事要就不管,要管,我就得管到底!甭说装了棺,饶是埋进了土里,他也得给我扒出来,换个二六的。”


“我看那倒也不必;人死了,也就什么……”尤胖子灌了一口绿豆烧,“也就不必翻尸倒骨了,抱不平,你爷们都要打,我呢,无能,敬陪末座—转个圈,叫他后大有多少拿几文出来买点烧货,给死者扎个纸人纸马,也祭祭,阎罗殿上,咱爷们儿也给他孤魂怨鬼装了点儿体面。这么着,你杨五爷面上也过去了。二位,我这话总还中听?”


“掌锅大师这话有道理!”年轻的农家士子要不是倾服得无以复加,就不致这么冲口而出了。


“说实在的……”杨五考虑着什么,大拇指在胸前擦拭着,那上面佩戴的翡翠珏经常这么擦动,已经油光水滑了。“我这张面子也看舍在什么上头。二位光景也还不怎么清楚,今儿出斩的那条汉子,身世少见那么惨,那么值得。我杨五今天打这个抱不平,不能不说是对那位汉子表表寸心。”


傅二畜搐搐鼻子,筷子磕着盘边道:“这么一说,娘的个×!这一盘子上肴,我倒是吃它不下了。”


“倒不是这么说,人各有份,人人要都像我胎里素,生来见不得荤腥儿,天下早断屠了。各人的口福,那是。我意思是说今儿这条汉子,是个敢作敢为的大丈夫,单凭他把乡董杀了,提着血刀亲上衙门来投案,你说是个有种的罢?”


“你还没听那个骂法啦,五爷!”


“我怎么没听到!昨儿晚上廖师爷在我那儿烧烟……”


“大堂上就骂开了,听说是。”掌锅的说道。


“怎不,冲着堂上老爷们,呸!唾沫吐过去,你们说他骂什么来着?—我庄稼户唾沫是吐到手心儿做活的,今天吐你们赃官,算我这口唾沫白糟蹋了。”


“骂绝了,骂绝了,这简直是。”尤胖子拍桌打板的。


“可不是骂绝了!我傅二畜心里头一佩服,手底下差丁点儿出了毛病,找不到刀缝—二十年的老手艺,他娘的!”


盘子里五味俱全的炒心片儿,就这样静静地听让围着它的家伙是是非非着。


“大师父,”买锅的伙计提着炒过人心的新锅子问道,“摔啦?”摔锅对于顾客是个交代,对于这个贪玩的伙计则是件很有趣的消遣—公然地带点儿挥霍却不必疼惜的快意。他提到门前,摔在大街的青石板上,意外的那锅子没有料想的那么粉碎,于是捡起来,又作了一次消遣。


尤胖子回转脸来:“大伙儿都传着,这汉子是冤枉了。”从肩膀上抽下手巾擦了擦油腻的鼻子。那鼻头红红的,把人弄成很伤心的样子。


“也难说。”年轻的士子老是有什么顾忌似的,不敢苟同死者是冤枉的。


杨五道:“俗语说是:杀人偿命。更别说杀的是个乡董!试问,哪个乡董老爷不是有财有势的地头蛇?你说我这话呢?”瘦脸送到青年士子的脸上,仿佛征询后者有否异议。因为座中只有这么一个乡下来的,知道实情。后者却像受了栽诬似的道:“说是那样说,也不罕定,就拿舍下说,家祖父就……”


“都没好的,我说!”傅二畜是有意扫农家士子的兴了,“就说我家小孩子他三姨呗,吃尽了乡董的讹诈。你到县里来喊冤告状嘛,娘的个×!官官相护!就说今天这个死者呗,亲娘让人打死了,报仇杀人是不错,可人家提着血刀来投案啦!还判人家砍脑袋?王法离了皇城就另个样了。说起来不错似的,乡董老爷—也是一乡之主,掌管的也是王法。可那是幌子!不来钱儿,谁干?就说他娘的我这份差事呗,朝廷不给粮饷养活我这一大家人家,我傅二畜疯了?我砍了二十年的人头?还招徒弟传手艺?啊?”也不知是质问谁的,两眼睛瞪着盘子里的菜肴,一直这么追问下去。那神情仿佛要找盘子里剁得那么碎的心给他评评理,又像是说:“这一大盘子菜,我还没动几筷,怎么就完了?这是谁偷嘴的?谁这么下三儿?啊?”最后把筷子啪的一声放下了。


瘦老头却道:“来钱儿呢,不错的。不过听说那位挨杀了的乡董,这次可并没捞着钱。”


“那—这条命是白贴了?”掌锅的很感兴趣。


“也说不上那个,话得说远了,当初是两家地邻闹事儿,一家是今儿出决的这个囚犯—”


“姓陆的。他老子在世的时候,是个穷讼师。”年轻的士子一旁下注脚,“那一家姓聂,是个小财主。”


“为着河堤不是吗?”那位跑堂的也知道一点。


“就为的是河堤,弄得出了人命案子。”杨五道,“河堤原从那位小财主聂家地里起土,可聂家硬把河堤歪到人家姓陆的田里。听说聂家儿子是给县大老爷递干帖子的,这里头就有文章。那位乡董出面调停,怎么说也得买买父母官的账,你说这话可是?啊?胖爷?”


“这么一说,倒是有个影儿;他乡董出来调停,少不得偏向着县老爷门下的干少爷。”


“着啊!”杨五拍了下桌子,“当初钦差大人领的人,划的河堤,也没挡住这位干亲家找到堂上,又私下里往西弯了十弓子地。他乡董有濞子也不能冲着堂上擤,不是吗?”


“所以啦,这话又说回来。”年轻士子道,“他陆家孤儿寡妇的,武大郎挑空挑子—人没人,货没货,还跟人家聂家碰个什么劲儿!依我说,哪儿不是忍口气就过去了!”


“这口气不是好忍的,小老弟,人家那是陵地啊!”瘦老头把袖子卷得更高了,好像又出了一个新的不平让他们来打了。年轻的读书人却道:“也难说。这位县太爷的干亲家,家里头—不说挂千顷牌罢,总是个殷实户,照说也不在乎河堤占去的那点儿田地,别的不说,就是赶集的人畜牲口硬踩也踩出那么宽的路。可是人家请来阴阳先生把那块地来回走了三四遭儿,怎么看,怎么不宜动土。各人家的土脉风水,不能不让着,老先生你说呢?”傅二畜抢过去道:“这叫啥话?他县太爷干亲家护风水,人家姓陆的地里就没风水?人家姓陆的娘儿俩就全靠那点田地收成的呗!”


“还不光止这个,二爷!”杨五手指骨节敲着桌子道,“仗着给县大老爷递过干帖子,这就不得了啦?讹了人家田产,还打死了人?”


“二位光景还不大清楚这里边详情。”农家士子说,“也不是讹诈陆寡妇田地;开河堤的事儿吆呼一两年了,到钦差领着人下来量地,也才把河堤划定。这一划可就把聂家西边地头给划进去了。看风水的说什么呢?说是马头上万万动不得土,若是犯了忌,小则家畜不利,大则人口不宁。姓聂的跟陆寡妇两家是地邻,中间隔着土垄子—那是公地—河堤往西弯一点呢,也占不了陆寡妇多少田,聂家也言明占多少地,给多少钱……”


“可那是人家祖陵哪!人家那里头葬着祖宗骨殖呀!谁个为子孙的,这点不护喏?”瘦老头的袖子再卷就要卷到肩膀上了。其实傅二畜就知道,他杨家的祖陵是让他五老头这个贤孝子孙一夜之间押给人,抵了赌账的。不过也许正为着那个,瘦老头痛定思痛,才分外着重一个人家的陵地。


“陵地是陵地,河堤就是弯过去,也弯不到他陆家祖坟上,依着谁也都拿两个钱儿容让算了。不过陆寡妇那个老嬷嬷不好说话,睡在田地赖着不走。你说……”


“那是人家的田呗!怎么说是赖着不走?”


“这以后呢?”尤胖子倒是把不平放到一旁,急于探听下文。


“老嬷嬷仰脸朝天躺在田里,嚷嚷着:‘谁想搬我田里一个土疙瘩,谁先把我苦老嬷嬷打死。我睁着眼儿一天,谁就休想把臭银子堵住我的嘴!’那个老嬷嬷,不可理喻,没办法!”


“后来聂家就下手了?青天大白日里?”掌锅师父惶惑地望着大家,好像怎么也不相信天下能有这种事。然而上了客人,不能不回灶堂上去忙了。


“没那回事儿!”年轻人直着脖子把话送给那边掌锅的,“聂家把乡董请来调停,也不行。人家乡董卖了那个大面子,她陆寡妇总该让人说两句话罢?不行;不惟不行,索性骂开了。像话吗?气得乡董发了脾气,招呼聂家雇工抬人。地是硬划出来打河堤了,钱—休想一个子儿!”


“听听,他娘的,这也是管王法的乡董出的好主意!”


“妇道人家,有啥办法?”农家士子这次就不理会傅二畜了。仿佛傅二畜也就是“不可理喻”的那种人。便自管冲着尤胖子和杨五讲说他的:“聂家雇工谁又真去抬人呢,不过是走向前去劝说劝说。谁知道老嬷嬷冲上来拼命了,一块石头差丁点儿扔到乡董额盖儿上,那还得了!造反了不是!又抓人又咬人,人家不能听着不还手罢?好!老嬷嬷是倒下来。谁又有把稳说定不是误伤呢?大家也只说是老嬷嬷装疯卖邪,抬她回家去,没理会,谁知就出了人命!没天黑人就死了。你说这值得么?”


“陆家儿子呢—今儿出斩的这个小伙子?”尤胖子隔着灶台插进嘴来。士子道:“她儿子挑八根线儿卖生姜黄梨去了。她儿子若在场,当场怕就要把事儿给弄糟了。”


“他娘的,横竖是横竖了,还怕什么当场就把事儿给弄糟了呗。”


“说也奇巧!”尤胖子掂着漏勺里的烫拉皮,重下巴颏儿又跟着哆嗦了,“是聂家打死了他娘的,报仇也该报在聂家身上,杀了乡董那不是……那不是那个了吗?”“没来及下手呀!”年轻的农家士子说道,“聂家是高院墙,外边又是一道铁丝圩子。就是杀乡董,也还是路上碰上的,也怪那位乡董没防着小人,遭人暗算!”


“这话才不明事理呗!”傅二畜把牙签一扔,愤愤地道,“谁说没来及下手?这话是谁说的?啊?说这话的人,过大堂在场没有?笑话呗!”


尤胖子笑了,笑他老酒友的老脾气:“敢情二爷在场?”杨五歪斜着点点头,那副笑容就不如尤胖子忠厚了。他道:“过大堂的事,廖师爷倒是在场的!昨儿晚上咱们歪烟铺还谈着。死者惹人佩服,就在他杀人杀到是处。你说我这话呢,二爷?—来不及下手,那不合情理;他聂家外边留下了仇人,院墙再高,铁丝圩子再紧衬,他聂家一年三百六十天大门不开,二门不出?那是死脑筋琢磨的。我说胖爷,陆家这个小伙子一点也不含糊,打定了主意干乡董,有道理!”


“敢情是!”尤胖子随口应着。他这一类的胖子对什么什么事都不大肯用心的。这使杨五老头不得不跟自己提出盘问:“把乡董干掉是个主意呢?照说,姓陆的这个小伙子是该把杀母之仇报在聂家身上。可是姓陆的这个小伙子,别瞧是个庄稼户,有见识,不那么杀来杀去的。聂家再强横霸道,至不济欺欺四边的地邻。乡董就不然了,一乡之主,要是贪赃枉法起来,受苦的可就多了。大堂上,姓陆是供得好明白:‘我杀了十个姓聂的,也抵不上一个乡董老爷;我得拣省事的杀!’不凡常,这小伙子是个人物。我杨五也是场面上混了一辈子的人了……”


“你们说怎么着?”年轻士子忽然一脸告密的紧张,大拇指偷偷从肩膀上指着背后,“那边,墙犄角儿里,什么时候来的?奇巧不奇巧?”一面说着,捏了捏耳朵,手落到胸前又伸出三个指头,打了这么一个哑谜。神色都是机密的。弄得杨五和傅二畜不明所以地望到那个方向,连停在灶台前候着上菜的跑堂伙计也让这个哑谜引动了。


“会是?”杨五头一个明白了那个哑谜。


“……”年轻人权威地点点头。


傅二畜有点不屑似的,只是兴趣很浓厚,止不住疑问地张望着杨五。后者用筷子蘸着桌子上的水迹子,写了个“聂”字。立时掌锅师父也凑近来打听长短—锅里他那一道菜,火候上准欠了点儿。


傅二畜把棉袄披好,两只袄袖空空地吊着。他瞟着墙犄角儿那边,懒懒地站起,极不情愿似的,用一种并不以那边墙角儿为目的的神态走过去。那件大棉袄披在身上,好像驼着一个人,两只袄袖虽然空着,却圆浑浑的,保持着微弯的形状,仿佛生怕跌了下来那样向前微弯着。在店里,他慢吞吞地闲绕了一圈,又回到座上。


“你那是干么啦?”尤胖子难得笑得那么俏皮,他总是那么本分的。傅二畜转了一遭回来,好像经历了一件光荣的冒险,胳膊肘儿往后指了指,小声说道:“那小子,一个人窝在那儿吃闷酒。嗳,是干儿子还是干亲家?”头一回对青年士子有这样的好脸色。后者轻声道:“老的已经花白的胡子了,哪还这么年轻?”其实他们的声音再大些,也保险那位干少爷听不见,然而却很小心谨慎,每个人的脸色都表示了一点过失感似的。只有尤胖子嗓门照旧:“敢情你又去找人家刀缝了罢!找着了没有?”


人家一提到傅二畜的行业,总惹他很兴头:“那总免不了。吃哪行饭,吆喝哪一行。你我老友了,可挡不住我登门一次,就瞅你一次脖颈呗!”遂又把声音压低下来:“我倒是奇怪,干么凑着这个跑来吃闷酒?”


“敢情天良发现,赶着收尸来了也不一定。”这次掌锅的声音就小了,缩着本就很短的脖子,好像那样便可以把声音压低。


“呸!还天良呢,他娘的!”


“别呸不呸,你们俩倒是同行。”


“同行?我傅二畜跟那个没天良的?”


“走遍天下就只有你们这两种人。”尤胖子把手巾往肩膀上一甩,走回灶上去。然后隔着灶台,挤着一只眼睛:“杀人不偿命的!”


半晌,杨五那个瘦老头忽然尖锐地笑道:“让胖爷这一说,绝了不是?”一面环顾着大伙儿,准备随时再大笑一场。店堂里其他的客人也都望着这边,连喝闷酒的那位干少爷在内。


“我瞧着,恶心!”傅二畜手插进板腰袋里掏钱,“我说伙计,那口新锅多少钱?算过来。”


“算啦,二大爷,几文钱的事,还外气?”


掌锅师父又挤了挤一只眼,随即弯下腰去擤濞子,那声音像撕破了裤子。


“我也该走了。可是啦,我杨五还有抱不平要打咧!”


“走呗!找后大有那兔崽子去。”


两个人一前一后地出去,有点急急于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的匆忙样子。


两个人去远之后,这才年轻的农家士子掉过脸去,惊诧地道:“聂大爷,今儿赶县来啦?”


那个喝闷酒的抬起头来,仿佛不很认识他。


远处办喜事的喇叭又响了,还夹着劈哩啪啦的爆竹声。


一九五七·三·凤山


(本篇收入朱西甯小说集《铁浆》,简体版由理想国·九州出版社推出)



关于作家朱西甯

朱西甯(1926-1998),台湾小说家,作家朱天文、朱天心之父。


生于江苏宿迁,祖籍山东临朐。本名朱青海,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肄业。一九四九年随军赴台,曾任《新文艺》月刊主编、黎明文化公司总编辑、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教授。一生专注写作,以小说创作为主,兼及散文、评论。著有短篇小说集《狼》《铁浆》《破晓时分》《冶金者》《现在几点钟》《蛇》等;长篇小说《猫》《旱魃》《画梦记》《八二三注》《猎狐记》《华太平家传》;散文集《微言篇》《曲理篇》《日月长新花长生》等。


题图原图来自:iEvereston iStock, 有裁剪


中国古代社会的刽子手,每年只工作三个月,收入有多高?


在各种古装电视剧中,都会出现刽子手处决犯人的场景。通常是围观的人非常多,只见犯人高呼一声“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刽子手刀起头落。对于刽子手这个职业,很多人都比较陌生。其实刽子手的日子也很一般,每年只能工作三个月。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靠吃老本过日子。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刽子手的收入怎么样呢?如果想成为刽子手,需要经过哪些考验?



首先需要说一点,在中国古代社会,春天和夏天是不能杀人的。当时的说法叫做秋决,意思是在秋天处决犯人。所以说,刽子手工作了时间并不长,一年最多就是三个月。想成为刽子手,也有一系列的条件。首先是胆子必须特别大,那种连杀鸡都困难的人,注定干不了刽子手。还有就是力气大,刽子手一般都是那种壮汉,因为这是一个力气活。身体不好的人干不了,仅仅是这两个条件就有很多人无法达标。



刽子手也需要长期的训练,新入门的刽子手,老师傅会让他们砍冬瓜。必须一刀下去正好两半,这样才算能入门。接下来就是砍槐木,刽子手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工作。一般来说,没有几年的训练,根本无法成为合格的刽子手。比如在处决犯人的时候,如果一刀没有完成任务,那刽子手就准备改行吧。首先衙门根本不会在让他执行死刑,第二刽子手的手艺也丢了,会被同行们看不起。在水浒传中,杨雄就是一个刽子手。



由于朝廷每年都是秋后处决犯人,因此刽子手每年秋天才有工作。衙门给刽子手的佣金不算低,至少要足够刽子手一年的基本开支。此外,刽子手还有挣外快的机会。比如一个犯人即将被斩首,犯人家属为了让自己的亲人少受点罪,会给刽子手塞红包,意思是一刀就了事。在明清时期,对于那种重犯,通常不是一刀,而是好几刀。比如主张维新变法的谭嗣同,被处决的时候,刽子手先后砍了6刀。不过,这也不能怪刽子手,是朝廷让这么干的。



依靠衙门的佣金和犯人家属的红包,刽子手的生活还是不错的。比如杨雄,自己拥有一个小院子,还开了一个肉铺。这个情况是基本属实的,刽子手大概处于小康的水平,比一般家庭好一点。当然,刽子手也不能一直干。按照古代的话说,这个职业损阴德。因此,刽子手的上限是99人,砍了99个犯人以后,刽子手就会改行。这是祖祖辈辈的规矩,很少有人违背。顺便说一句,刽子手家庭也是被人看不起的,社会地位连普通家庭都不如。



随着时代的变化,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枪毙逐步取代了砍头。刽子手练了一辈子的手艺没有用武之地,大量的刽子手开始改行。对于刽子手来说,自己最擅长的行业就是屠户。自己有充分的经验,反正都是手起刀落。在上世纪20年代,有一位老刽子手实在手痒,把自己家的猪来了一次凌迟处死。结果,这件事还上了报纸。其实随着科技的变化,有很多职业都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比如说电视剧里常见的打更人,现在也已经没有了。


古代刽子手杀人前为什么要喷水?

皇帝在自己家门口杀人,为什么不怕闹鬼?以讹传讹的午门斩首其实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


影视剧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片段:推出午门斩首。其实这只是演义小说的想当然。明清两代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是个庄严肃穆的地方,而且在家门口杀人,再尿性的皇帝也怕晚上闹鬼。


其实真正执行斩首大刑的地方,是北京菜市口。清朝时的菜市口,在今天的铁门胡同南口的马路上,该地自明朝开始就是著名的蔬菜批发市场,人气非常旺盛。清朝把这里当作刑场,大概有震慑百姓的意思。


每年冬至前,朝廷都会处决一批死刑犯,到菜市口受死刑的犯人有一些特殊待遇。行刑前一天晚上,狱吏对犯人都要贺“喜”,送来一份“辞阳饭”,即酱肘子一包,大饼一斤。面对这顿入狱后最“丰盛”的饭,大多数犯人都难以下咽。


行刑当天押到菜市口,要经过一个叫做“破碗居”的酒店,押狱小吏一般会让囚犯在这里喝一碗送行酒。这种酒是以白酒和黄酒调制而成,酒力很大,喝完后犯人就晕晕乎乎地进入迷糊状态。


如果是有钱人家的,还会在菜市口刑场对面的鹤年堂药店,买来一副“鹤顶血”,这是一种麻醉药,喝了后行刑时不知道疼痛。这是家人能为死刑犯做的最后一点事。


1898年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处以斩刑。传闻鹤年堂掌柜王圣一对六君子抱有同情,行刑前主动给六君子一人送了一份药,六君子肃然而立,无人接受。但此事估计是出于鹤年堂后人的演绎,六君子是慈禧太后的眼中钉肉中刺,一个小小的药店掌柜居然敢顶风送药,显然是活得不耐烦了。


在菜市口挨刀的,一般都是低等人,清朝宗室和高官一般不在这里受刑。但也有例外,辛酉政变后,慈禧为泄私愤,便曾下令将顾命八大臣之首的肃顺斩杀于此。


死囚开刀前,监斩官要再度确认犯人身份,犯人头脸不得有任何遮蔽物,以防偷换犯人。电影《鹿鼎记》中韦小宝用冯锡范替换茅十八去砍头,基本没有可能。


验明正身后,接下来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经典的画面:刽子手开刀时,一口老酒(或水)喷在刀片之上。其目的据说是为了增加刀的锋利度,减少磨损。


比较重要的犯人砍头时,一般要设置专门的台子,将犯人摁在台子上砍。普通犯人则是直接跪在地下,刽子手下刀后会顺势在犯人背心上踢一脚,使其向前扑出,以防鲜血溅到自己身上。


有的犯人砍头后如果没有其它惩罚,家属便可收尸,有门路的人还能提前给刽子手行贿,让他下刀时留情,以使头颅和躯干有一点皮肉相连,好歹留个全尸。有的犯人朝廷明令枭首示众,就不让收尸,刽子手砍完后,提着人头给监斩官看,监斩官在人头上点上数字,然后挂到木杆上示众。


执行完死刑后官府不管善后,由菜市口附近的居民自行以黄土掩埋血迹。第二天早上,人们便又若无其事地在这里进行买卖,好像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一样。


清朝灭亡后,菜市口行刑慢慢退出历史舞台。1914年11月, 北洋政府颁行《惩治盗匪法》,规定死刑改用枪毙。从此,斩刑从法律上废除了,枪毙成为中国近代死刑的主要执行方法。随即,北京的刑场也从人口稠密的菜市口,迁到当时空旷的先农坛二道门外。


现如今,北京已将原来菜市口的丁字路口拓宽成十字路口,成了著名的菜市口大街。昼夜奔流的现代文明之光,已经将封建社会阴森恐怖的刑场气息荡涤殆尽了。


皇帝在自己家门口杀人,为什么不怕闹鬼?以讹传讹的午门斩首其实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


影视剧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片段:推出午门斩首。其实这只是演义小说的想当然。明清两代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是个庄严肃穆的地方,而且在家门口杀人,再尿性的皇帝也怕晚上闹鬼。


其实真正执行斩首大刑的地方,是北京菜市口。清朝时的菜市口,在今天的铁门胡同南口的马路上,该地自明朝开始就是著名的蔬菜批发市场,人气非常旺盛。清朝把这里当作刑场,大概有震慑百姓的意思。


每年冬至前,朝廷都会处决一批死刑犯,到菜市口受死刑的犯人有一些特殊待遇。行刑前一天晚上,狱吏对犯人都要贺“喜”,送来一份“辞阳饭”,即酱肘子一包,大饼一斤。面对这顿入狱后最“丰盛”的饭,大多数犯人都难以下咽。


行刑当天押到菜市口,要经过一个叫做“破碗居”的酒店,押狱小吏一般会让囚犯在这里喝一碗送行酒。这种酒是以白酒和黄酒调制而成,酒力很大,喝完后犯人就晕晕乎乎地进入迷糊状态。


如果是有钱人家的,还会在菜市口刑场对面的鹤年堂药店,买来一副“鹤顶血”,这是一种麻醉药,喝了后行刑时不知道疼痛。这是家人能为死刑犯做的最后一点事。


1898年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处以斩刑。传闻鹤年堂掌柜王圣一对六君子抱有同情,行刑前主动给六君子一人送了一份药,六君子肃然而立,无人接受。但此事估计是出于鹤年堂后人的演绎,六君子是慈禧太后的眼中钉肉中刺,一个小小的药店掌柜居然敢顶风送药,显然是活得不耐烦了。


在菜市口挨刀的,一般都是低等人,清朝宗室和高官一般不在这里受刑。但也有例外,辛酉政变后,慈禧为泄私愤,便曾下令将顾命八大臣之首的肃顺斩杀于此。


死囚开刀前,监斩官要再度确认犯人身份,犯人头脸不得有任何遮蔽物,以防偷换犯人。电影《鹿鼎记》中韦小宝用冯锡范替换茅十八去砍头,基本没有可能。


验明正身后,接下来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经典的画面:刽子手开刀时,一口老酒(或水)喷在刀片之上。其目的据说是为了增加刀的锋利度,减少磨损。


比较重要的犯人砍头时,一般要设置专门的台子,将犯人摁在台子上砍。普通犯人则是直接跪在地下,刽子手下刀后会顺势在犯人背心上踢一脚,使其向前扑出,以防鲜血溅到自己身上。


有的犯人砍头后如果没有其它惩罚,家属便可收尸,有门路的人还能提前给刽子手行贿,让他下刀时留情,以使头颅和躯干有一点皮肉相连,好歹留个全尸。有的犯人朝廷明令枭首示众,就不让收尸,刽子手砍完后,提着人头给监斩官看,监斩官在人头上点上数字,然后挂到木杆上示众。


执行完死刑后官府不管善后,由菜市口附近的居民自行以黄土掩埋血迹。第二天早上,人们便又若无其事地在这里进行买卖,好像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一样。


清朝灭亡后,菜市口行刑慢慢退出历史舞台。1914年11月, 北洋政府颁行《惩治盗匪法》,规定死刑改用枪毙。从此,斩刑从法律上废除了,枪毙成为中国近代死刑的主要执行方法。随即,北京的刑场也从人口稠密的菜市口,迁到当时空旷的先农坛二道门外。


现如今,北京已将原来菜市口的丁字路口拓宽成十字路口,成了著名的菜市口大街。昼夜奔流的现代文明之光,已经将封建社会阴森恐怖的刑场气息荡涤殆尽了。


:

【本文标题和网址】刽子手是什么意思?(刽子手是什么意思呀) www.chun1983.cn/cjxs/120965.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