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可以体现汉字的古诗有哪些(体现汉字的古诗有哪些)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每日一条 /  2023-05-02 04:5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可以体现汉字的古诗有哪些(体现汉字的古诗有哪些),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675个字,大小约为39KB,预计浏览完需要22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9个汉字,9首诗词, 9种人生的极致!






《问皇甫十》




【唐】白居易


乐心由我,穷通命任他。


坐倾张翰酒,行唱接舆歌。


荣盛傍看好,优闲自适多。


知君能断事,胜负两如何?




人生百味,最难言的是苦,最难吃的也是苦。生活在世不如意,行走红尘需磨砺。


哪一个人不是从苦中走来?谁又敢说自己没受过苦?总是要苦一阵子的,但是不会苦一辈子。







《六尺巷》


【清】张英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胸怀大志的人才会忍,舍弃眼前无谓的纷争;目光远大的人才能忍,他只欣赏天空中美丽的星辰。


忍不是懦弱,不是无用,忍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慈悲,是一种智慧!









《对酒五首》


【唐】白居易


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


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皇各自飞。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不开口笑是痴人。


居则泉石花竹,诗酒棋书,金石博物,清谈酬唱;行则名山大川,登高望远,求贤访友,情意绵长。


在那些没有功利的活动中,快乐与生活同在,无关贫富。这些乐呵光阴,是我们生活于世的理由之一。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生命在于运动,人生应当保持“动态”,不必安于现状,与其屈辱地让灵魂“死”去,不如奋起而一搏。


打破自己熟悉了的习惯,敢于走出这个旧烂的“笼子”,寻找新的栖息之地,新的地方意味着新的开始。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静不是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矜持,也不是那种深藏不露的城府。真正的“静”是尽弃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之心,不追求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声色犬马的诱惑下,不因自己的一念之差而饮恨终生。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和而不同”的大自然是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它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指点。


与己和,淡泊名利心安稳;与人和,肝胆相照情自深;夫妻和,相知相守多温馨;一家和,门庭兴旺福不尽;天下和,吉庆福瑞满乾坤!









《定风波》


【唐】李珣


志在烟霞慕隐沦,


功成归看五湖春。


一叶舟中吟复醉,


云水,此时方认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


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


已得希夷微妙旨,


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人生在世,只求一个“雅”,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美美的一段幽梦。


不会使观者痴迷,不会使赏者沉沦,更不会使恋者疯狂,一切自然,一切脱俗,一切入了幽美邈远的意境。







《西江月》


【宋】周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所谓人生通透就是“畅”的状态,云在青天水在瓶,青山不碍白云飞!不“畅”的人生,到处是裂痕。


只有“畅”了,密闭的人生才会开放,紧张的人生才会松动,缺损的人生才会圆满。让生命怡然自得,坦诚而又真实。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与人为善,归根到底是与己为善。只有心地纯洁,对人不存恶意,才能保持善良的心,而这种善良的言行举止又必能使自己的身心受益良多,最终得到善的回报。


所以,快快乐乐地善待生活,善待别人,善待自己,面带微笑地用心过好每一天,或许就是生活的真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


有趣的“拆字诗”,汉语真是博大精深!

最近,央视出品的汉字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爆火。


此片将数千年前的甲骨文、金文文字,化身为会跳舞、卖萌的小人儿,揭开汉字的奥秘。


网友们看后纷纷惊叹:汉字原来这么有趣!


图/《“字”从遇见你》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不仅生动,而且富有诗意。


事实上,古代的诗人不仅写诗记录生活,而且用诗来玩文字游戏。


这些文字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其中就包括“拆字诗”。


汉字常常由两个及以上独立部件构成,把这些部件组合在一起,或拆分开,都能表情达意。


图/《“字”从遇见你》


“拆字诗”就是利用汉字这个特性创作出来的诗类。


历史上最有名的一首“拆字诗”,是宋代刘一止的《山居作拆字诗一首寄江子我郎中》: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咏黄鹄,志士心未已。


这首诗把“明、岚、破、枯、何、重、咏、志”,分别拆分成“日月”“山风”“石皮”等字,嵌入每句诗中,不仅富有趣味,而且意义连贯,意境优美,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宋代大文豪苏轼也喜欢玩文字游戏,据说他作过一首名为《闲步》的“拆字诗”:


一大青山水连天,白水汪汪不见泉。


山山不见神仙出,舟公来问打渔船。


此诗将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拆开,分别作为该句的开头两个字,首尾呼应,趣味盎然,也是不错的作品。“舟”与“公”合写成“ ”,是“船”的异体字。


还有一首让人拍案叫绝的“拆字诗”,是宋代大词人吴文英的《唐多令·惜别》: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在这首词里,词人把“愁”字拆解成“心”和“秋”,并阐释为离别之人心上萧瑟的秋意,以此抒发离愁别绪,可以说富有新意,巧妙异常。


事实上,在诗词宝库里,与“拆字诗”相近的“字谜诗”“数字诗”“回文诗”等数不胜数。


这些文字诗,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彰显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在趣味中,让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青年文摘阅读与写作训练营


编辑:苗苗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


六首回文诗,汉字真是太神奇

回文诗也称“回环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


回文诗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满兜整理九首回文诗,一起领悟汉字魅力!




《菩萨蛮·夏闺怨》


【宋】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苏轼真不愧是大才子,这首词每一句都可倒读成为下一句,其中意味却一点不减,夏日闺怨诗被描写的清凉舒适,淡淡的闺怨,轻松活泼。




《春闺》


【清】李旸


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夜永,期归梦还梦归期。


这首回文诗每一句只有四个字,却写成一首七言诗,每一句正读倒读都一样,让人惊艳


情感和深思也十分好理解,真是一首优秀的回文诗。


《梅》


【清】张奕光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这首诗将梅的形态写得十分生动,“疏影”“霜枝”“干挺”形容梅花都生动有趣。有梅花的日子,伴上一杯清茶,这样的生活,闲适美好。




《题金山寺》


【宋】苏轼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这是一首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写景诗作,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镇江金山寺月夜泛舟和江天破晓两种景致。读来赏心悦目。


顺读、倒读意境不同,可作为两首诗来赏析,如果顺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




《虞美人》


【宋】朱熹


秋声一夜凉灯瘦,寂寂愁新逗。


病蛩悲蟀小庭中,落月悄垂帘影翠房空。


轻烟黛锁双眉恨,背镜情无准。


粉残脂剩酒醒难,靠遍皱痕罗袖倚天寒。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记梦》


【宋】苏轼


空花落尽酒倾漾,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辗斗晴窗。


这首回文诗顺读倒读皆成诗,诗中记述的是苏轼在大雪初晴的时候做梦梦见的景象,诗中的“红焙”“浅瓯”等都可想见烹茶时的闲适心情。


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


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


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七绝-汉字遐想

一、


声旁总要带形旁,恰似么人么着装。


不管千同还万异,测评标准尔须方。


二、


多体忽而还独体,如人饰外心尤志。


凭伊变化有诸般,唯一要求无失义。


读懂诗歌需知晓诗之“语”(特殊表达)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它常常是不合法的,它常常是不合理的,它常常是无言的。即无法,无理,无言。”“无法,无理,无言”是说诗词的语言艺术,它具有暗示性、含蓄性、跳跃性、多义性、凝练性。因此读懂诗歌,需要按照诗歌的语言特点去读诗,也就是要读懂“诗家语”。




一诗歌语言的跳跃性


诗歌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摹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倾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同时,有的诗歌会在短短的篇幅中高度集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因此诗人注重凝练、含蓄、形象、生动地表达,使诗歌在意象和诗句、章节上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这种语言的跳跃性是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


所谓跳跃,是指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同意象的组合,或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和含蓄特征,有意识地将所要表达的内蕴、意境委婉地隐藏在字词背后,让读者透过字里行间的空隙去发现并加以领略。诗歌语言的跳跃性有以下几种类型:


1.情绪的跳跃


诗人在诗歌中不作任何的交代说明,但在字里行间却明明白白地体现了情感、思绪的大起大落。


示例: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七夕》)


分析:“柔情似水”,两情相会,温柔缠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也不乏失落、怨恨之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不仅含有无限依恋和惜别之情,还含有无限辛酸的眼泪。词人情绪由兴奋到失落再到惜别,情感的跳跃融入短短三句话中,让人感受到无穷的魅力。




2.时空的跳跃


或从古代到今天,或从现在到将来,或从此地到彼地,其中省略了过渡和连续。诗人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打乱生活严谨的逻辑程序,在非常自由的天地中创造新形象。


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分析:诗歌空间上的大幅度跳跃——青海、雪山、玉门关,把整个西北边境绵延数千里的风貌在极为精练的十四个字中,高度概括地描绘了出来,展示出一种空旷、迷蒙、悠远、寂寥、凄清的深邃意境,从中反映了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辛;同时与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抒情紧密连缀,把将士们卫国卫疆的豪情壮志和坚定决心刻画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3.逻辑的跳跃


这种跳跃更多地采用并列式或者递进式来完成,通过具有一定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来展示诗歌主题,发掘诗歌内蕴,其本质也可以说是诗歌呈现形式的跳跃。


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分析:诗的每两句构成的对偶关系,也是一种并列。这四句诗写的是四个方向,第一句写“黄鹂”,第二句则转写“白鹭”;第三句写“西岭”,第四句又写“东吴”。其不是线性的发展,而是呈一种不同方向的立体状态,形成逻辑思维的跳跃流转。


二、诗歌留白的艺术




诗歌语言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有意省略句子成分、过渡和关联的字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给读者留下想象、思索、补充的空白,“留白”是诗歌的艺术和魅力所在。古诗歌省略主要有以下特点:


诗句中主、谓、宾成分的省略


示例:“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如梦令》)


分析:“试问”前省略的主语是“吾”,“却道”前省略的主语是“卷帘人”


对话中上句或下句的省略


示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分析: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


意象组合中联结词语的省略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分析:诗人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联结词语,这九种意象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




[即时体验]


1.指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1)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


答: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2.下面这首诗的诗句皆省略了主语,请就此简要分析。


寄李儋元锡①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 ①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


答:                                  






参考答案:一、二、三、四、五、六、八句的主语都是诗人韦应物(可以“余”指代),第七句的主语是李儋(可以“汝”指代),皆被省略。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三、诗歌语序的颠倒性


与语意省略相比,语序的颠倒(或词语错位)更易使人对诗句产生错误理解。在古诗歌阅读中,要重视语序的颠倒(或词语错位)现象,积累常见类型,以助于读懂诗句,避免机械理解,产生误读。古诗歌常见语序的颠倒(或词语错位)类型如下:


类 型


举 例


谓语前置


江边扫叶夕阳僧。(正常语序:夕阳僧江边扫叶)


宾语前置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主宾互换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正常语序:黄花报霜信)


定语前置


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正常语序:收岷岭紫芋,种陆池白莲)


定语后置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正常语序:一月夜飞度镜湖)


定语与中心语互换


江山故国近,风物饶阳美。(正常语序:故国江山近,饶阳风物美)


状语前置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正常语序:竹声新月依旧似当年)


状语后置


登高临远虽多感,叹老嗟卑却未曾。(正常语序:却未曾叹老嗟卑)


名词作状语前置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正常语序:休(向)北阙上书]


名词作状语后置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正常语序:桃花依旧(于)春风(中)笑]




[即时体验]


3.赏析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1)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


答:                                 






(2)清角吹寒(姜夔《扬州慢》)


答:                                  






参考答案:(1)正常语序应是“百战黄沙穿金甲”,意思是经过千百次战斗,黄沙把铁甲都磨穿了。将“黄沙”提到句首,正是为强调战场上漫天的“黄沙”,突出了边塞战争的特点,以及它特有的艰苦性。


(2)正常语序应是“寒清角吹”,意思是“寒风中凄清的号角吹响”。寒字的倒置,除了写实的“寒风”之意,将使读者更多地感受到由凄清的号角所吹出的“寒”意。


四、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古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诗歌中很常见。


名词活用作动词


示例:“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分析:“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示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分析:“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


名词活用作形容词


示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分析:“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示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分析:“曛”,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是“昏暗”的意思。辽阔的天宇黄云密布,遮天蔽日,太阳失去了光辉。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示例:“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分析:“贫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贫贱之家”。贫贱之家有这样一个女子,刚出嫁就被休回娘家。


示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分析:句中的“青”,就是将形容词“青色的”当名词来用,代指泰山那青翠苍绿的山色。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分析:“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绿”。 春风又使江南岸的树木变绿了,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回家呢?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草,人世间更以晚晴为重。


示例:“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


分析:“轻”,意为“把……看轻”。有谁能比得上你张公子,你的千首诗把高官厚禄看得很轻。


名词用作状语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即时体验]


4.赏析下列诗句中词类活用的妙处。


(1)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


答: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答:                                  










参考答案:(1)“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抚。全句意为: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空”都是使动用法,“悦”句意为幽美的山间景色使鸟儿们高兴极了,“空”句意为清澈的潭水及其中的倒影使人的心情变得坦荡空灵了。这里以动显静,突出了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也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




五、互文见义的特殊性


“互文”指古代诗文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是在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有助于渲染诗歌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


同句互文


示例:“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分析:诗句中的“烟”“月”、“水”“沙”互文,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


示例:“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分析:诗句中的“主人”“客”互文,应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又一起到了船上”。


对句互文


示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分析:词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得丰富优美。




[即时体验]


5.赏析下面诗句中互文的特点及妙处。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答: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答:                                  






参考答案:(1)“岐王”“崔九”、“见”“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运用互文,使诗句对仗工整,音律和谐。


(2)句中“秦”和“汉”,“月”和“关”互文,诗句意为“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的征人还未回还”。运用互文,突出了“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之意,更让人感到战争的残酷和征人的悲惨。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它常常是不合法的,它常常是不合理的,它常常是无言的。即无法,无理,无言。”“无法,无理,无言”是说诗词的语言艺术,它具有暗示性、含蓄性、跳跃性、多义性、凝练性。因此读懂诗歌,需要按照诗歌的语言特点去读诗,也就是要读懂“诗家语”。




一诗歌语言的跳跃性


诗歌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摹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倾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同时,有的诗歌会在短短的篇幅中高度集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因此诗人注重凝练、含蓄、形象、生动地表达,使诗歌在意象和诗句、章节上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这种语言的跳跃性是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


所谓跳跃,是指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同意象的组合,或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和含蓄特征,有意识地将所要表达的内蕴、意境委婉地隐藏在字词背后,让读者透过字里行间的空隙去发现并加以领略。诗歌语言的跳跃性有以下几种类型:


1.情绪的跳跃


诗人在诗歌中不作任何的交代说明,但在字里行间却明明白白地体现了情感、思绪的大起大落。


示例: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七夕》)


分析:“柔情似水”,两情相会,温柔缠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也不乏失落、怨恨之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不仅含有无限依恋和惜别之情,还含有无限辛酸的眼泪。词人情绪由兴奋到失落再到惜别,情感的跳跃融入短短三句话中,让人感受到无穷的魅力。




2.时空的跳跃


或从古代到今天,或从现在到将来,或从此地到彼地,其中省略了过渡和连续。诗人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打乱生活严谨的逻辑程序,在非常自由的天地中创造新形象。


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分析:诗歌空间上的大幅度跳跃——青海、雪山、玉门关,把整个西北边境绵延数千里的风貌在极为精练的十四个字中,高度概括地描绘了出来,展示出一种空旷、迷蒙、悠远、寂寥、凄清的深邃意境,从中反映了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辛;同时与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抒情紧密连缀,把将士们卫国卫疆的豪情壮志和坚定决心刻画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3.逻辑的跳跃


这种跳跃更多地采用并列式或者递进式来完成,通过具有一定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来展示诗歌主题,发掘诗歌内蕴,其本质也可以说是诗歌呈现形式的跳跃。


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分析:诗的每两句构成的对偶关系,也是一种并列。这四句诗写的是四个方向,第一句写“黄鹂”,第二句则转写“白鹭”;第三句写“西岭”,第四句又写“东吴”。其不是线性的发展,而是呈一种不同方向的立体状态,形成逻辑思维的跳跃流转。


二、诗歌留白的艺术




诗歌语言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有意省略句子成分、过渡和关联的字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给读者留下想象、思索、补充的空白,“留白”是诗歌的艺术和魅力所在。古诗歌省略主要有以下特点:


诗句中主、谓、宾成分的省略


示例:“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如梦令》)


分析:“试问”前省略的主语是“吾”,“却道”前省略的主语是“卷帘人”


对话中上句或下句的省略


示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分析: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


意象组合中联结词语的省略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分析:诗人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联结词语,这九种意象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




[即时体验]


1.指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1)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


答: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2.下面这首诗的诗句皆省略了主语,请就此简要分析。


寄李儋元锡①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 ①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


答:                                  






参考答案:一、二、三、四、五、六、八句的主语都是诗人韦应物(可以“余”指代),第七句的主语是李儋(可以“汝”指代),皆被省略。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三、诗歌语序的颠倒性


与语意省略相比,语序的颠倒(或词语错位)更易使人对诗句产生错误理解。在古诗歌阅读中,要重视语序的颠倒(或词语错位)现象,积累常见类型,以助于读懂诗句,避免机械理解,产生误读。古诗歌常见语序的颠倒(或词语错位)类型如下:


类 型


举 例


谓语前置


江边扫叶夕阳僧。(正常语序:夕阳僧江边扫叶)


宾语前置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主宾互换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正常语序:黄花报霜信)


定语前置


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正常语序:收岷岭紫芋,种陆池白莲)


定语后置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正常语序:一月夜飞度镜湖)


定语与中心语互换


江山故国近,风物饶阳美。(正常语序:故国江山近,饶阳风物美)


状语前置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正常语序:竹声新月依旧似当年)


状语后置


登高临远虽多感,叹老嗟卑却未曾。(正常语序:却未曾叹老嗟卑)


名词作状语前置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正常语序:休(向)北阙上书]


名词作状语后置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正常语序:桃花依旧(于)春风(中)笑]




[即时体验]


3.赏析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1)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


答:                                 






(2)清角吹寒(姜夔《扬州慢》)


答:                                  






参考答案:(1)正常语序应是“百战黄沙穿金甲”,意思是经过千百次战斗,黄沙把铁甲都磨穿了。将“黄沙”提到句首,正是为强调战场上漫天的“黄沙”,突出了边塞战争的特点,以及它特有的艰苦性。


(2)正常语序应是“寒清角吹”,意思是“寒风中凄清的号角吹响”。寒字的倒置,除了写实的“寒风”之意,将使读者更多地感受到由凄清的号角所吹出的“寒”意。


四、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古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诗歌中很常见。


名词活用作动词


示例:“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分析:“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示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分析:“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


名词活用作形容词


示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分析:“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示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分析:“曛”,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是“昏暗”的意思。辽阔的天宇黄云密布,遮天蔽日,太阳失去了光辉。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示例:“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分析:“贫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贫贱之家”。贫贱之家有这样一个女子,刚出嫁就被休回娘家。


示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分析:句中的“青”,就是将形容词“青色的”当名词来用,代指泰山那青翠苍绿的山色。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分析:“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绿”。 春风又使江南岸的树木变绿了,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回家呢?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草,人世间更以晚晴为重。


示例:“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


分析:“轻”,意为“把……看轻”。有谁能比得上你张公子,你的千首诗把高官厚禄看得很轻。


名词用作状语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即时体验]


4.赏析下列诗句中词类活用的妙处。


(1)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


答: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答:                                  










参考答案:(1)“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抚。全句意为: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空”都是使动用法,“悦”句意为幽美的山间景色使鸟儿们高兴极了,“空”句意为清澈的潭水及其中的倒影使人的心情变得坦荡空灵了。这里以动显静,突出了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也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




五、互文见义的特殊性


“互文”指古代诗文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是在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有助于渲染诗歌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


同句互文


示例:“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分析:诗句中的“烟”“月”、“水”“沙”互文,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


示例:“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分析:诗句中的“主人”“客”互文,应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又一起到了船上”。


对句互文


示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分析:词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得丰富优美。




[即时体验]


5.赏析下面诗句中互文的特点及妙处。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答: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答:                                  






参考答案:(1)“岐王”“崔九”、“见”“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运用互文,使诗句对仗工整,音律和谐。


(2)句中“秦”和“汉”,“月”和“关”互文,诗句意为“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的征人还未回还”。运用互文,突出了“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之意,更让人感到战争的残酷和征人的悲惨。


:
   对方不爱你的细节 从这些细节就可以体现出来
   文/墨然 我一直觉得爱情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东西,因为当一个人爱你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存在。一旦不爱了,就不会有什么感觉了。这也是爱情的奇妙之处。 很多人会想追随爱情,想……【详情

【本文标题和网址】可以体现汉字的古诗有哪些(体现汉字的古诗有哪些) www.chun1983.cn/cjxs/120749.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