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听你讲古老的故事(听古老的故事感想)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已采纳 /  2023-04-30 03:30:02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听你讲古老的故事(听古老的故事感想),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2082个字,大小约为53KB,预计浏览完需要31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古代民间故事:愚公移山

这村子依山傍海,村里住户不多。因为高山挡道,进出很不方便。除了每年到山外去卖粮食,换回来油盐布匹外,就算是与世隔绝了。


村里住着一位老公公,他做起事来很有股干劲,人家都叫他愚公。


愚公有一肚子故事,村里人都喜欢听他讲。他常常拿祖宗的勤劳勇敢来激励子孙。他说:「咱们老祖宗搬来这儿时,还是一块荒地,如今却成了金不换了。」


愚公快九十岁了,虽说儿孙满堂,却有一不称心的事,那就是一辈子老是绕山越岭走路


一天,他把全家召集到一块儿,说:山堵着咱们大门,进出太不方便了,你们看有啥办法?大儿子说:山生在这儿,有啥办法?除非我们搬家!


愚公说:咱们不能被山逼得家,应该叫山搬家。大家一听都楞住了孙子孙女们也觉得祖父是越老越糊涂,此山高万丈,周围数百里,怎么个法?


公见全家人没有决心,就说:「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大家一听讲故事便坐下来了。


他说:从前有个人在山里读书,读了几年,总觉自己没有进步。他想这样读下去有什么用呢?


他实在耐不住了,就收拾书籍行李下山。走到半路,看见一个老婆婆在石头上磨铁杵。他很觉奇怪,就过去问老婆婆…


老婆婆说她在磨针。他听了就笑着说:这么大一根铁杵,怎能磨成绣花针?可是老婆婆说:只要不停地磨,铁杵总会细的。


这位读书入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又回到山上读书去了。


愚公说到这里便停住不说了,儿孙们问他后来这位读书人怎样呢?愚公说,后来的事大家可以想得到的呀!


大家听了故事,知道他是比會开山的事,都非常感动,一起下了决心要把高山平掉,愚公说:「只要功夫深,高山变平地,明天就动手吧!」


第二天一早,愚公就带着大家去开山。


他的邻居们被他的精神所感动,都来帮工,紧邻的一个寡妇带着一个七岁的孩子也来了。


不提愚公他们开山,却说山那面也住着一位老公公.这位老公公很精明,人都叫他「智叟」愚公开山的事传到他耳里,他简直就不相信。


他想:「天底下哪会有傻得给山搬家的人。就骑着驴子特地去探望。


智叟到了那儿,果然愚公带着很多人在开山。他见愚公累得气呼呼的,就劝道:你这么大年纪,气力也有限,恐怕连这山的毛也动不了几根呢!


愚公长长出了口气,指着寡妇对智叟说:你这老汉连那寡妇和孩子都比不上。智叟听了不由异起来,反问道:我怎么比不上他们?


愚公说:「我们天天掘下去,山上石头只有少,不会多,这道理你总明白!智叟听了只是摇头:道理是对,可惜你老了呀!


愚公大笑起来道:「我老了,不错!可是我还有儿子,儿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呀!」智叟连忙赶着驴子,说:够啦!够啦!不必说啦!」


智叟别了愚公,一路摇头叹气回家去。他自言自语说:真想不到天下居然有这样劝不醒的傻人。


智叟回到家里,儿子把愚公移山的事传给子孙听,他要看看将来愚公的子孙能不能继承公的事业


愚公领着大家开山,一直到临死时,都嘱咐他的子孙,一定要把这座山平掉,使后人都走康庄大道。他说:有恒心,不怕困难,定能成功。


愚公死后,他的子孙不忘记他的遗言,努力开山。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忽然有个人拿着一张图来村里探访,一路东张西望,大家觉得很奇怪。


这个人抓住一个老人就问这儿一座高山怎么不见了。老人一下给楞住了。这个人忙把手里的图指给老人看。


老人看了半天总算弄明白了,就告诉他这山已给愚公的后人平掉了,又指着远处说:你唯,那赶着大车往城里回来的也是愚公后人。


这人谢过老人,就迎上大车,招呼道:老哥!我特地来找你,有件事要请教。那赶车的说:哦!不是讲话的地方,请到我家坐吧!


到了家,这人就打开图,问那大山是什么时候平掉的。愚公的后人说:「啊!在我们前几辈,我们接下来只是修了一条道。」


原来这探访的就是智叟的后人,图还是智叟亲手绘制的。愚公后人弄明白后,就带他到村外,指点着说:当年这儿都是山,现在却成了庄稼地了。


愚公的后人又带着他来到海边,告诉他:因为把据下来的石头和土块朝海里倒,所以又多出许多地来了。


古代民间故事:苗王张老岩

从前,贵州东南部清水江沿岸的雷公山,是苗族人民起根发脚的地方。那时候,他们的领袖叫张老岩。


张老岩是个勤劳的庄稼汉,种田不用牛,一早上能锄一大片田地


太阳下了山,他常常坐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唱起动人的歌谣,许多孩子和姑娘们都来听他唱,直到月光照满了地面才各自回家。


雷公山的树林里,经常有野兽出没。


张老岩种完了庄稼,就吹起号角,带领许多小伙子们上山去打猎


有一年的春天,张老岩病了几天,很觉沉闷,就带了他的那把宝刀,缓步到山麓来舒散舒散。


这时,树林里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又传来许多人的呐喊声。张老岩正想看一看是怎么一回事,树林里却窜出一只猛虎来。


那只猛虎一看到张老岩,就纵起身子直扑,张老岩忙抽出宝刀,闪过一边。


张老岩待猛虎扑个空的时候,就势砍了一刀,猛虎往后一缩,他砍了个空。


猛虎又扑了过来,张老岩往下一蹲,急举宝刀迎着猛虎,猛虎的肚子恰好从刀锋上划过。


只听猛虎一声,倒在地上。


张老岩顾不得自己两腿酸软,浑身乏力,把宝刀往虎肚子上一插,猛虎再也不能复活了。


接着,身后一声呼啸,张老岩连忙回头看时,原来是许多打猎的,这才放心。


原来这只猛虎就是这群打猎的撵过来的,他们看到老虎已经被张老岩杀死了,不由惊叫起来。


大家扶着张老岩,拖着死虎,一齐回到寨子上来。


张老岩带病刺虎的消息,一下子全寨子的人都知道了,一齐赶来慰问他,称他是苗家的英雄。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已是春末夏初。那里的气候,比江南早热三二个月,没到中午,就很炎热了


寨子上的人都到山溪边去纳凉、洗澡。溪水下游有个水潭,里面有很多的鱼,大家带着网去捉,却捉得不多。


这天张老岩到了山溪边,把捉鱼的法子教给了大家。


一大家就照着张老岩的法子去做,果真捉到了很多的鱼。山溪边充满了欢笑声。


忽然有个小伙子气咻咻地跑来报告,山的那边出现大队人马,奔向寨子来了。


张老岩带着小伙子们赶到山前。看见来的是一队官兵,骑白马的大将,抓着长枪,高声喊叫:当今皇上有旨,苗家应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如果违抗,踏平苗寨!


张老岩并不答话,抽出宝刀,奔过去就把那员大将砍下马来。


周围的苗家人群发声喊,向众官兵一阵冲杀。


众官兵被杀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而去!。


张老岩没有追赶。回到寨子上,鼓励大家抗拒外来的欺侮。大家愿服从他的指挥。


天色渐渐黑下来,张老岩把姑娘们和老年人打发回去,留下几个小伙子在岩石边商量以后怎样御敌。


四周静静的,张老岩听着姑娘们的歌声,又看看天上的星星,沉思了一会。


大家正想回去,忽见前面林子里一片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张老岩带着大家去抢救,忙乱了半夜才把火扑灭。张老岩认为一定是敌人放的火,叫大家留心防范。


第二天,张老岩正在耘田的时候,一个小伙子奔来报告:敌人又来了,比昨天更多


张老岩连忙回家拿了宝刀,率领小伙子们赶去迎敌。


他们刚到昨天起火的地方,敌人已把山头占领了。


张老岩把宝刀一举,抢先杀上山头。


那大将挥动大刀,众官兵喊声震天,乱箭齐发,使张老岩不能近前。


张老岩知道难以取胜,就退回寨子。官兵乘势追赶,把田里的庄稼踏得稀烂。


张老岩待敌人逼近寨子时,一声号令,石块像冰一样丢下去。


官兵攻打半天,好多人给石块砸伤了,只好撤退回去。


苗族人民看到庄稼都被官兵糟蹋成那个样子,想到以后粮食缺少的痛苦,都恨得咬牙切齿,要和官兵拼个死活,决不投降!


张老岩先不作声,后来他向大家说:是的,我们不能怕,要和敌人打到底,不过硬拼是没用的,要用计策来战胜他们。


隔了一天,岗哨看到有一队官兵沿着山沟过来了,岗哨就马上跑回寨子去报告。


张老岩早派人四处埋伏好了,他自己带了一队小伙子们去和带兵的大将作战。


战了几个回合,张老岩假装支持不住,虚砍一刀,转身就走。


官兵们想冲破寨子时,埋伏的苗族人民把石块乱砸下来,砸伤了很多的官兵。


那大将见攻不破寨子,看到张老岩去得不远,便拍马赶来。


张老岩故意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深山冷谷,就把宝刀向束腰带间一插,很快地攀藤附葛爬上山去。


那员大将正在打量怎样上山,只听山上号角齐鸣,满山乱石纷飞,官兵给砸得头破血流,急忙撤退时,山路又被堵断了。


接着,山上又掷下许多烧着的树枝木段,霎时间山谷里到处是火,烈焰冲天。官兵都被烧得焦头烂额,逃回去的很少。


这次的大胜利,使苗族人民更信服张老岩了。


隔了几天,岗哨上的小伙子跑来报告张老岩,说有个官兵要来相见。张老岩想了一下,就叫小伙子放他进来。


来的是敌人的一个将官。到了张老岩门前就翻身下马,一路拱着手进来,非常客气。


原来那个将官是来求和的,说是他们的皇帝愿意把公主嫁给张老岩。


敌将再三声明公主嫁过来是皇帝的恩德,叫张老岩不要推辞。


张老岩认为公主嫁过来是敌人的诡计,应该慎重考虑。敌将见他沉思不语,只当他默认了,就起身告辞。


当天晚上,张老岩和几个小伙子商量,敌人在使什么诡计,以后不管他们来什么人,都不许走近寨子。


第二天的早上,正下着细雨,岗哨上的小伙子突然吹起号角来


张老岩和寨子上的人都跑上山岭,看见一队人马,打锣敲鼓,沿着山路走来。


待他们将要走近寨子时,张老岩带了一群人跑下山去,不许他们前进。


原来敌人真把什么公主送来了。苗族姑娘们就拥过去把花轿里面的公主搀扶出来。


接着,又把公主扶上了马背,簇拥着跑回寨子里去。送花桥的人一概被张老岩挡住。


敌将原想借着公主下嫁为名,一下子把苗族的寨子占领了,谁知这个诡计给张老岩看破了


那个敌将被弄得哭笑不得,又看到寨子里已有准备,也就不敢妄动,只好垂头丧气而去。


这天晚上,天空挂着一轮明月,苗族人民齐集在草坪上,奏动乐器,歌唱舞蹈,庆祝他们领袖的新婚。


光阴过得很快,那个公主和张老岩结婚已经三年了,生下一个娃娃,已会叫爹叫娘了。


在这三年平静的日子里,张老岩不是下田种庄稼,就是上山打猎,生活过得很好。


那把宝刀是张老岩的好帮手,它给张老岩立下很多战功。在这些平静的日子里,张老岩就把它藏在屋顶上,只有在打猎的日子,才把宝刀取出来。藏刀的地方连公主也不知道。


苗族人民都是热爱劳动的,他们把山坳里的地垦熟了,又向山坡发展。这年冬季,张老岩领头开辟坡下的山地。


突然起了暴风,刮得树摇屋动,接着又飘起雪来。


正在刮风的时候,张老岩的宝刀突然从屋脊里掉下来,把公主吓了一大跳。


公主定神一看,连忙拾起宝刀。她想起三年前这把宝刀杀了她家父王多少人马,它也是她父王的敌人。


正在这时,张老岩和几个小伙子讲着话走到门边,公主就把宝刀藏在柴草堆里。


张老岩回来换过湿衣,就吃午饭,对于宝刀的事一点也不知道。


张老岩吃过午饭,穿上蓑衣又到田里去了。公主又取出宝刀,当她抽出刀来时,但觉明晃晃地寒光逼人,却不知怎样处理这宝刀才好。


门外恰好窜进一条狗来,公主举刀一挥,狗头就给砍了下来。


公主要毁坏这把宝刀,在刀上涂满了狗血,让它去变成废铁。


她把宝刀仍旧藏在原来的地方。


公主忽然看到墙上的兽皮,就想到张老岩上山打猎的时候一定要带宝刀的,如果发觉刀上有狗血,该用什么话回答他,她都预先想好了。


风雪停止后,接连下了半个月的雨。好在山坡上土质比较干燥,张老岩冒着雨把小麦种了。


田地上的事情做好了,天气也晴朗了,张老岩就想上山去打野兽,公主却推说身体不好,很想吃鱼。张老岩就答应她去捉鱼。


公主先是哄着张老岩,免得他打猎要用宝刀,谁知一天天哄下去,假病却变成真病了。


邻家一个姑娘,热情地来给张老岩照管小孩子,料理家务。


公主的病一时不能痊愈,却一直在想着:那把宝刀,这些日子下来,是不是已经成了废铁。


一天,公主向张老岩表示要回家去一次,也许病会好的。张老岩劝她等病好了再回去,公主也就作罢。


过了一天,岗哨上的小伙子来报告:有个将官带了许多礼物,说是来探望公主的。张老岩就说:让他进寨子吧。


于是张老岩就迎出去。那将官一到门前,就下马行礼。


那将官又进去拜见公主,公主这时候笑容满面,没有一点生病的样子。张老岩虽觉奇怪,却没说什么。


公主趁将官交礼物给张老岩的时候,取出来一双鞋子,在鞋肚里藏了一封信,插上一枚针。


她把那双鞋子交给将官说:我没有准备什么礼物,这鞋子是我亲手制的,你替我带回去送给父王吧。说时,对将官挤挤眼晴。


那将官知道鞋子里面定有秘密,当即告辞而去。原来公主在信上写了四句话:赶快调兵来,杀掉张老岩,踏平苗家地,定能打胜仗!


转眼已是初春天气,苗族人民都忙着春耕。张老岩被敌人一连串的假殷勤迷惑住了,戒备方面无形中松懈下来。


一天晚上,全寨子的男女都在月光下唱歌跳舞。张老岩也和大家一样,唱着、跳着,十分快乐。


突然,岗哨上的号角啵啵地吹着,歌舞立即停止。


接着,接连有人来报告:四面都有敌人的兵马,已把寨子围困住了。


张老岩心里感到一阵紧张,表面上却镇静地叫大家不要慌乱。


大家齐声响应,都回去拿了武器出来,听候张老岩指挥。


张老岩回去拿了宝刀,带领苗族人民守住寨子。敌人兵马虽多,因为一直知道张老岩勇敢善战,现在看到他威风地站在那里,就有些胆寒。


直到第二天旭日上升,敌人突然「鸣鸣」地吹起号角来。


接着,敌人一员大将率领兵马叫喊着冲过来。


张老岩立刻指挥大家奋勇抵抗,他命令小伙子们在前面,姑娘们在中间,老年人在最后面。


双方冲杀得很厉害。


第一次接战,敌人败下去了。


隔了一会,敌人又在进攻了。


张老岩正想抽出宝刀去杀退那股官兵,忽然有人来报告寨子里起了火。


他吃了一惊,向那起火处看时,只见烈焰冲天,整个寨子都照得通红。


连忙查问是谁放的火,哪知竟是自己妻子干的事。


张老岩恍然大悟,恨不得立刻回去把她杀了。但是敌人攻打得很厉害,只好先派入去扑灭了火再说,自己要去击退敌人。


人多力量大,不消一会就把火扑灭了。寨子外面杀声震天,情况十分危急。


当张老岩打算抽出宝刀去和敌人决一死战时,那宝刀竞像在鞘子里生了根似的,抽不出来。


他使了一下劲,刀才出鞘,可是以前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刀,现在却变成一条烂铁了。


这时候敌人已把他们的防线冲破,张老岩虽砍杀了一阵,无奈那把宝刀已不好使。心想:如果我战死了,寨子里的人怎么安排?还是带他们走的好。他就砍倒一个骑马的敌人,抢过马来骑上就跑。


张老岩让妇女老弱走在前面,他在后面抵挡追来的敌人。


敌人紧追不舍,但是有很多人在张老岩的锈刀下送了性命。


张老岩知道妇女老弱已经翻过了山岭,松了口气,便叫小伙子们追上去保护他们,他要在这里截杀改人。


他一个人抵挡了一阵,估计自己人已去得远了,才虚砍一刀,拍马就跑。


张老岩的马跑上了一座岭,敌人的喊杀声还紧跟着他。


马再往前跑时,岭下却是万丈深渊,如果栽下去,人和马都要粉身碎骨。


后面追赶的敌人,越来越近。张老岩就向天祷告。天上突然飞来一对苍鹰。


两只苍鹰本想把张老岩驮走的,只因他的身体太重,负担不起。


他又向着地呼救,山涧里突然腾起两条蛟龙。


两条蛟龙也是来驮走张老岩的,蛟龙因为闻到了宝刀上的血腥臭,仍旧退回去了.


敌人已追上山岭,张老岩拨转马头向敌人反攻。


当先一员大将被张老岩一刀砍下马来。


敌人越来越多,密密层层地把张老岩围在核心。


刀去枪来,十几员大将跟他作战。


张老岩战至精疲力尽,敌人暗下使用绊马索把他的马绊倒了,把他捉住。


敌人把张老岩押解到兴龄地方。


敌将们千方百计地想诱劝张老岩投降。


可是张老岩不是那种贪生怕死的人,他立刻拒绝了。


敌人的诱降计策失败了,恼羞成怒,把张老岩缚在一棵大枫树上,不给他吃喝。


张老岩虽然受到种种折磨,他坚贞不屈的心,始终不动摇,而且更憎恨敌人。三天后,又来个敌将诱他投降。


敌将连说了三遍,张老岩始终没答理他,敌将也就垂头丧气而去。


突然起了大风暴。


晚上,天空升起了月亮,还像以前一样放射着清激的光芒。


张老岩想起以前苗家勤劳地耕种、牧畜,过着平静愉快的生活。


自从敌人这次进兵攻打,寨子里被糟害得断壁残垣、家破人亡!


张老岩想着,想着,愤怒的火焰又炽烈起来,咬牙切齿地嚷着。


他使出浑身的气力,打算挣断手上的绳索,只听哗啦一声,大枫树给扭断了根。


恰好风势一紧,把枫树和张老岩直刮到天空去。看守的兵丁连忙追赶,已经来不及了。


自从张老岩飞上天空不知下落后,苗族人民常年被敌人逼着缴粮、纳税,挨饥挨寒,痛苦不堪。


往日是一个快乐的苗家寨子,这时却家家愁苦,敌人的兵丁,公开抢劫,不算一回事。


每次月亮出来的时候,苗族人民好像看见张老岩和大枫树站在月亮里。


任你用多高的嗓音叫唤,也听不到张老岩答应。恨像山样高,仇像海般深,苦难几时能出头?幸福的生活哪天会回来?


芦笙悠悠地吹起来,老年人、小伙子、姑娘们流着眼泪,对着月亮,唱出凄凉的歌声。


这样,一年年地过去,也不知过了多少年代,受了多少苦难。


现在,苗家的恩人毛主席来了!每个苗族人民像从黑暗的深渊里被拯救出来一样,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他们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成立了自治区。


自治区内又办了许多医院、学校。苗族人民抹干了多少年来的眼泪,从内心发出了感激和愉快的欢笑。


大家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


大家在自己的土地上牧畜,用劳动来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歌声。


对于这首叙述苗王张老岩的歌谣,大家虽仍旧在月光下歌唱,但它已不是悲惨的回忆,而是对英雄的怀念了。


如果张老岩真的在遥远的月亮里,当他看见苗家生活得这样美好,一定会发出最爽朗、兴奋的笑声!


古代智慧小故事,既能开启您的智力,还可触类旁通及引以为戒

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即阅读我国众多的古代智慧小故事,不仅能开启人们的智力,还可以通过联想与拓展故事的内涵,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达到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人们创造力才能的目的,从而为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作出贡献。


神童曹冲


下面笔者将围绕古代智慧小故事的介绍,试着来发挥上述作用,希望大家喜欢。首篇就从三国时期的神童曹冲开始吧。


一、“曹冲称象”的启发与类推


曹冲,是东汉末年权臣,后来三国的曹魏政权奠基者曹操的儿子。而《曹冲称象》讲的是: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办法的故事,它已被收录人教部编版的小学二年级课文中。曹冲也因爱动脑筋、聪明伶俐,被人们称誉为三国时期的小神童。


我们今天主要说的是:此智慧小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有哪些?听了本故事之后,能否可以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去开发和训练人们的创造力呢?当人们遇到难题,并且运用常规的方法又无法解决之时,可以参照曹冲在本故事中的做法: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去寻找解放的良方。


曹冲称象故事画


在《曹冲称象》故事中,曹操收到孙权送来的一头大象,只见它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好奇的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于是,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大家立即议论开了:“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由于这些都是常规称重的办法,用在称量这只又高又重的大象身上,不仅没有用,而且显得特别可笑。所以曹操听了直摇头。这时,我们的小神童曹冲站出来了,他说:


曹冲称象雕塑


“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听后,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结果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此故事充分说明了,爱动脑筋的曹冲拥有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当对大而重的大象直接称重是无法实现时,他就巧妙地运用了“置换法”。


即将无法直接称出的大象重量,置换成了可以直接称重的石头(与大象同样重)重量,从而将众人解决不了的难题顺利解决了。也受到了出题人、自己的父亲曹操地称赞。


曹操与爱子曹冲剧照


受此故事启发,运用“置换法”,人们就可以间接称量骆驼、狗熊等大而重、直接或一次性称重没法实现的动物重量;当然用来置换重量的不一定拘泥于石头,可以使用现在的砝码等更为先进、方便的称重器具。


二、心地非常仁爱,深受曹操喜欢


《曹冲称象》事件,让曹冲远近闻名,之后,这位小神童又屡出奇谋。如南方献山鸡给曹操,曹操打算想要让它鸣舞,众人同样没办法时。曹冲令人放置一面大镜在山鸡的面前,山鸡看到大镜中自己美丽的毛羽时,果然开始起舞了。


曹冲除了聪明绝顶、屡出奇招外,他的心地还非常仁爱,著名的就有“智救库吏”的故事。面对这样聪明、人缘基础又好的儿子,曹操几次在众大臣面前称赞曹冲,甚至有想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


曹丕、曹冲兄弟俩剧照


三、不幸早逝,引发教训


曹冲是曹操的第四个儿子,他的出色表现,虽然赢得了曹操的赞许,但是,却显得自己的三位哥哥很是愚蠢,相当于间接把他的三个哥哥全都给得罪了。司马懿就曾这样形容曹冲:“曹冲不是聪明的公子,真正聪明的公子应该让人看不出他的聪明”。


可能是曹冲年纪还比较小,没有人教过他要收敛锋芒,加上曹操的过分宠爱,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太过于耀眼的继承人。不就是众人所攻击的对象嘛。


在老曹所有儿子中除了曹冲以外,次等优质的有二哥曹丕、三哥曹植。试想老曹为了让曹冲站稳脚跟,必会在临终前除掉他的二个有威胁的哥哥。曹丕就对自己的心腹说过:父亲临终前为确保冲弟太平。还会留着我这个兄长?曹丕想到这里浑身一哆嗦,惊出半身冷汗。


心地仁爱的曹冲


于是,为了世子之位也为了保命,曹丕便安排毒蛇咬曹冲。再安排毒蛇咬自己,结果两人都命在旦夕,搞得老曹伤心欲绝。结果,年仅13岁的曹冲死后(另一种说法是病死的),曹丕因为事先有准备,所以慢慢清醒了过来,最终凭借高超的政治谋略,于220年废除汉献帝建立魏国。


不管曹冲是什么原因早逝的,他生前的不理智做法,还是需要让人引以为戒的:曹冲当然是很聪明,但因其年龄太小,为人太过单纯,并不知道要藏拙,所以老曹才会安排司马懿当他的老师。


也许是老曹聪明一世,却没有想到在疼爱自己的小儿子的时候也需要稍加收敛一下,很可能是他对幼子的疼爱,结果反而害了曹冲的性命。天生聪明或许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像曹冲那样,不会“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而是锋芒毕露,结果在无形之中,就会得罪别人,甚至会引来杀生之祸。


我们应该遵从毛主席的教导“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终生。


曹冲剧照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历史名人故事

历史名人故事 篇一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开明君主。他待人敦厚,诚恳尚信,在军事上有谋略,禁止虏掠,争取民心。“敝帚自珍”这个成语,就出自他在都城洛阳所下的一道诏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风格。公元20xx年,刘秀经过多年征战,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在这个时候,各地还有许多豪强割据一方,称王称霸。其中,一个叫公孙述的,就依仗着四川险要地势,在这里自立为帝,国号“成家”。随着全国的逐渐统一,光武帝数次遣使前去劝公孙述归顺东汉,但公孙述怒而不从。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东汉朝廷派兵征讨,被述所拒。次年,刘秀又命大司马吴汉前去讨伐公孙述。吴汉,字子颜,南阳人,是东汉中兴名将,武威将军刘禹为其副将。面对东汉的强大攻势,公孙述调兵遣将进行抵挡,但节节败退,吴汉连战连胜,逼近成都。此后,双方在广都至成都之间展开殊死搏斗,互有胜负。公孙述更是拿出国库中的全部财货珍奇,招募了5000名敢死之士,鸣鼓挑战,暗地里派遣奇兵,绕到汉军背后进行偷袭。这年十一月,公孙述亲率数万人,出成都城与吴汉大战。两军连战数日,公孙述兵败逃走,最后被汉军追上,刺穿胸部坠落马下,当夜死去。第二天,公孙述手下见大势已去,弃城投降。汉军副将刘禹率兵浩浩荡荡进入城内,将公孙述的妻子家人全部杀死,并割下公孙述的头颅,派人飞马送往洛阳。与此同时,他还纵兵大掠,四处焚烧。这一消息传至京城,光武帝刘秀大为震怒,特别下诏谴责刘禹:“这座城池已经投降了,满城老妇、孩子还有数万人,一旦纵兵进行放火乱杀,谁听了都会心酸气愤。通常之人,即使家里有一把破扫帚,也十分珍惜,可你却这样不爱护子民的生命财产!你怎么这样残暴,竟忍心做出如此的行为?”随即,刘秀下诏撤了刘禹的职务,并对主将吴汉也给以严厉批评。“敝帚自珍”和“敝帚千金”同出一源,都表示珍惜自己的东西。但“敝帚自珍”由“敝帚千金”发展而来,语义较重,而且不用于劝诫和批评方面。这样看来许多词语表面上的意义都是差不多的,不过在用法上可有着区别呢!小朋友们使用成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哦!


历史名人故事 篇2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兴起了一个国名叫周的强国,周的祖先姓姬,历史很悠久,据说他们的远祖后稷在尧的时候担任农师,以后世世代代承袭这个职务,管理农业方面的事情。夏朝末年,政府腐败,农业衰弱,周的祖先就西迁到现在的甘肃东部和陕西西部一代,自己组成了部落。商朝后期,周族遭受西北的狄族的侵扰,周族的首领古公儃父率领族人从岐山北边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上居住,并且在那里建筑城郭宫室,开垦荒地,设置官吏。大概从那时起,周族逐渐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古公儃父的儿子季历在位时,周的势力强大起来。商朝的王感到周的威胁,就杀害了季历。季历死后,她的儿子姬昌继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因为祖先做过农师,周文王也十分重视农业。他待人宽厚,对待老年人很尊敬,对待小孩很爱护,所以来百姓都很拥护他。周文王特别尊重有本领的人,请他们帮助他治理国家。许多有本领的人纷纷来投奔他,因此他手下拥有许多文臣武将。殷纣王看到周势力越来越强,十分害怕,就找个理由把周文王找来,囚禁在羗里(今河南省汤阴县西北)。周文王的臣子为了搭救文王,搜罗了美女、好马和珍宝献给纣王,并买通商朝的大臣,请他在纣王的面前求情。纣王很贪财,又喜欢美女。他的了礼物,听了大臣的话,把文王释放了。周文王获得自由以后,决心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以便寻找机会,推翻商朝,报仇雪耻。他看到自己手下虽然有了不少文臣武将,可是还缺少一个文物全才能够统筹全局的人,帮他筹划灭商大计。因此,他经常留心寻访这样的大贤人。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的支流磻溪边上遇见了一位钓鱼的老人。老人须发斑白,看去有七八十岁了。奇怪的是他一边钓鱼,一边嘴里不断地唠叨:“快上钩呀上钩!愿意上钩的快来上钩!”再一看,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是直的,不是弯的,上面也没有钓饵。文王看了很纳闷,就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这老人姓姜名尚,有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汤阴县)宰过牛,在黄河边上的孟津卖过酒。他不会做买卖,亏了本,所以到渭水边上来钓鱼了其实是在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他。周文王和姜尚的谈话中,发现姜尚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他认为商朝的天下不会很长久了,应当有贤明的领袖出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让老百姓能过上舒服的日子。姜尚的话句句都说到了文王的心里。他本来就是为了想要推翻商朝,到处去寻找大贤人,这眼前的姜尚,不就是自己要寻访的大贤人吗?文王恳切的对姜尚说:“我们盼望您很久了,请您到我们那里去,帮助我们治理国家吧!”说完就叫手下人赶过车子来邀请姜尚和自己一同上车,回到都城里去。姜尚到了文王那里,先被立为国师,也就是最大的武官:后来升为国相,总管全国政治和军事。周文王的父亲太公季历在位的时候,就向望着姜尚这样的大贤人了,所以人们尊称姜尚为“太公望”。后来人们干脆把“太公望”的“望”省略掉,把姜尚叫做姜太公。姜太公果然是栋梁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国相,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是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个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先后打败了大戎、密须得部族,征服了嗜、阁等小国,并且吞并了从属于商朝的崇国,在崇国的地盘上营建了一个丰城,把都城从岐山南边的周原迁到了丰城。到周文王晚年的时候,周的疆土大大扩充,西边收复了周祖的老家,现在陕西、甘肃一带地方,东北进展到现在山西的黎城附近,东边到达现在河南沁阳一带,逼近了殷纣王的都城朝歌,南边把势力扩充到了长江、汉水、汝水流域。据说周文王已经控制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为灭商奠定了可靠了基础。


历史名人故事 篇三


曹操一个人喝着闷酒,想了半天,请刘备来喝酒聊天。刘备很高兴,曹操请我喝酒,不容易啊;另一方面心里也发毛,为什么请我喝酒?喝酒时最容易漏嘴,得小心点。有些人虽然一度贫困潦倒,但依旧掩盖不了他的大贵之气,刘备就是这样的人。曹操跟刘备聊得很开心,问了刘备一个问题:“玄德兄,你说这年头谁是英雄?”刘备心里想:“我肯定是英雄,只是现在不得已。”但刘备不敢说,说了,要被曹操宰。刘备想了想,就跟曹操打起了酒官司,顾左右言其它。绕了半天,曹操有些不耐烦,端起一杯酒喝完说:“别绕了!这年头真正的英雄人物就是你跟我。”天上“轰隆”一声打了个巨雷。刘备呆呆地看着曹操,筷子掉到了地上,一支筷子在地上弹了一下。曹操正用袖子擦胡子上的酒,听到了筷子落地又弹起的声音,就问刘备:“怎么啦?”刘备赶紧把筷子捡了起来,顺口说了句:“这么大的雷,吓死我了。”曹操哈哈一笑:“大丈夫怎么可以怕雷呢?”刘备赶紧接口:“孔子是圣人,他也怕打雷,别说我了。”此时张飞关羽两人怕曹操会杀刘备,闯了进来。见刘备没事,关羽连忙掩饰说自己来舞剑助兴。曹操说:“这又不是鸿门宴。”然后斟酒让他们压惊。后来三人一起出来,刘备说:“我在曹操的地盘上天天种菜,就是要让他知道我胸无大志,没想到刚才曹操竟说我是英雄,吓得我筷子都掉了。又怕曹操生疑,所以我就说自己怕打雷掩饰过去了。”关羽张飞佩服得不得了。由于种种原因,韬光养晦在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完全褒义的词语。但在古代,韬光养晦是一个中性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韬光养晦是一种对自己的完善与反省;另一方面,韬光养晦也包含了一种消极的因素,即它是不作为的。


历史名人故事 篇四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墨胎氏。孤竹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卢龙县西(包括今迁安市、滦县等地)。孤竹君生前立三儿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去世后,叔齐出走,欲让位给兄长伯夷。伯夷也不愿作国君而逃避。后来二人在路上相遇,闻昕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养老幼,深得人民拥戴而入周投靠。文王仙逝,周武王继位而拥兵伐纣,他们认为诸侯伐君以为不仁,极力劝谏。武王不听,决意灭商。伯夷、叔齐对周武王的行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采野果为生。不食周粟讲的是伯夷和叔齐的事儿。商朝时,有个叫孤竹国的小国。国君非常喜欢小儿子叔齐,经常对别人说:“叔齐很聪明,而且有才能,假如我死了,就让他来做国君吧!”后来,他立下遗嘱,立叔齐为孤竹国国君。但是,叔齐可不愿意违背长子继位的规矩,他找到兄长伯夷,请求伯夷来做国君。不管他怎么恳求,伯夷就是不答应,并推辞说:“你做国君是父王的旨意,我们怎么能不遵从父命呢?这是不孝啊!”伯夷执意不继承王位,叔齐没办法,只好回去了。第二天一大早,叔齐又去找伯夷,没想到伯夷竟然不见了。原来伯夷见说服不了叔齐,为了让他安心地做国君,自己收拾好行装趁夜色偷偷地走了。叔齐很伤心,他知道大哥是不愿意看到自己为难而离开王宫的。伯夷逃走了,叔齐死活也不肯做国君,他心想:我如果违背继位的规矩,天下人都会耻笑我的!他决定出去寻找大哥,和大哥一起生活,就拾好随身的衣物,悄悄地走了。叔齐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伯夷,兄弟相见,感慨万千,他们相聚后,决定不再回孤竹国,打算找一个和平安稳的地方长期待下去。伯夷叔齐想投奔周国,在路上正好碰上周武王率大军讨伐纣王。他们认为武王这样做是不道德的,就上前拦住武王,劝说道:“商纣王虽然统治残暴,但周国作为商朝的属国,以臣代君,以下犯上,是不仁。我们劝你还是带兵回去吧!”武王听了非常生气,要命令随从杀了他们。这时,在旁边的姜太公说话了:“等一等!他们是仁义之人,不能杀啊!大王,请收回命令吧!”武王摆了摆手,让人把他们扶走了。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伯夷、叔齐认为周朝不仁不义,坚决不同周朝的人交往,不吃一粒周朝地里长的粮食,每日仅靠吃点野果野菜充饥。不久,兄弟俩都活活饿死了。读完了这个故事,我非常敬佩他们竟然这么有骨气,宁愿自己饿死,也不吃自己仇人地盘上的一粒粮食,我们现在的人都应该学习,学习他们这种宁死不屈,宁折不弯的精神。但是就现在的意义来说,活下来才有别的可能,希望每个中国人民都热爱我们的祖国。


历史名人故事 篇5


鲁班生于公元前五0七年。他一家世世代代都是手工工匠。鲁班本人则是一个手艺高强的工艺巧匠,杰出的创造发明家。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很多。至今,在民间还广泛地流传着他发明创造的故事。锯和刨今天,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出来的。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他们起早贪黑,挥起斧头,一连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这时,砖瓦石料都已备齐,国王选定动工的黄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动工时木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怎么办呢?晚上,鲁班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地睡不着。他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去。抬头望望,启明星向他眨着眼睛,天快亮了。突然,鲁班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抬手一看,长满老茧的手划出一道口子,渗出了血珠。他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原来是丝茅草划的。鲁班很惊奇,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他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丝茅草叶和蝗虫板开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出了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片上的锯齿不是纯了,就是断了。这时,鲁班想起了铁。他跑下山去,请铁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带锯齿的铁条,用它去拉树,真是快极了!这铁条,就是锯的祖先。有了它,鲁班和徒弟们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梁柱。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班门弄斧”这句话,就是说谁要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由此可见,鲁班用斧之纯熟。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鲁班做木匠活时,常常遇到直角。虽然他手头有画直角的矩,可用起来挺费事。鲁班经过改进,做成一把“L ”形的木尺,量起直角来,可方便了!后来,人们都把它叫鲁班尺。 由于鲁班对木工工具的改进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所以,两千多年来,木匠们都尊敬地称他是祖师。石磨与云梯鲁班一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 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面粉了。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鲁班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 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回到家里,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木把。邻居们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兴极了,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一大功啊「 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农村曾经广泛使用过的石磨。鲁班不仅是能为人民制造各种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机械发明家。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可以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据古书记载,鲁班还造过一辆”木马车“。那是他的母亲死了,为了送葬造的。鲁班在车上安了机关,有木人驾御。送葬那天,一路上围了很多人,看着这辆自动行走的木马车,一个个赞叹不已。


历史人物故事 篇6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古代志怪传奇故事:梁清、崔茂伯



梁清


南朝宋国安定人梁清,字道修,住在扬州右尚方一带,他的家是在徐州当过地方官的桓某的旧宅院。


元嘉十四年二月,梁清几次在家中看到有异常的光亮,又听到箩筐被劈破的声音,梁清让婢女松罗出去查看。


松罗看见两个人,于是问他们是谁。对方回答:“我姓华名叫芙蓉,是六甲至尊神派来的使者,跟随太微紫室仙人来看看过去住过的房子。”说完逗留原地没有离去。


松罗看到来人是鸟的脑袋人的身体,满脸是毛,感到非常吃惊。于是她就用箭去射,来人随着弓弦声消失不见了,而且有脏东西染满箭身。


接着松罗又看见一个怪物,就像人行走在树林间一样,梁清让人刺中他的大腿,怪物掉落地上,不见了。过了几天,怪物又在屋子上,跛着脚行走,还找婢女要吃的。


婢女把饭团给他吃,没想到怪物一次吃掉两升米做的饭团。几天后,许多鬼一道来了,这些鬼相貌丑陋凶恶难以用语言表达。


他们拉帐子搭床铺,搞得沙石尘土飞扬,几个早晨都不停歇。梁清有个婢女名叫采药,在路上遇到一个鬼,戴着头巾骑着马,侍卫随从有几十个。这鬼对采药说:“我是天上的神仙,不要喊我是鬼。”


采药问,你们为什么总是丢那些脏东西?鬼回答说:“粪便这类脏东西,是钱财的象征;丢这些东西,预示着主人马上要升迁了。”很快,梁清果然被提拔为扬武将军北鲁郡太守。


梁清非常厌恶那些在院子里闹腾捣乱的鬼怪,于是请来一个叫波罗迭的外国道人念咒驱鬼。只见那群鬼一听咒语就吓得翻墙钻洞地逃掉了,一面逃一面发出像鸟叫一般的声音。从此这院子的鬼才彻底消除了。


梁清刚到北鲁郡上任时,半夜里,婢女松罗又看见鬼怪的一队威严仪仗,有几十个随从,戴着头巾,送给梁清一张粗纸写的信,笔体非常潇洒秀丽,很像王羲之、王献之的风格。


这个鬼唱道:“坐侬孔雀楼,遥闻凤凰鼓。下我邹山头,仿佛见梁鲁。”原来鬼界也有吊唁的礼节,和人世间没有什么不同。


鬼还通过松罗转告梁清,要了一匣书,给书上题着“故孔修之死罪白笺”,以吊唁他死去的叔叔,吊文中流露出悲痛的心情,非常合乎祭吊的文体。


鬼又说,最近到西方去时,遇见一个和尚,名叫大摩杀,对方向他问候了梁清,并让他捎来五丸香交给梁清。原来梁清过去曾出使敦煌,在那里结识了大摩杀和尚。梁清家中家产富足,婢仆很多。后来鬼再也没来。


(出自《异苑》)


崔茂伯


崔茂伯的女儿,许配给了裴祖的儿子。两家相去有五百多里地,所以好多年没有互通音讯。


这年八月中旬,崔家女儿突然暴病身亡,裴家人并不知道。有一天,接近傍晚时分,崔女突然来到裴家门前。


崔女敲门求进。她手里拿着一个能装两升水的金坛子,来到自己的未婚夫裴家公子的床前站住。


裴公子请她坐下,问她是谁,来做什么。崔女说:“小时候听说父母把我许配给了你,但我不幸去世了,无法和你成婚。虽然没达到相依相伴的程度,然而我的归宿已是必然的了。所以我特地来告诉你一声。”


崔女告别时,把那个金坛子送给了裴公子。她走后,裴公子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打算写信去问问崔家到底怎么回事。


裴公子说:“我和崔女小时候的确是订过亲的,现在既然有这样的感应,我就应该亲自去一趟才是。”父亲点头同意了。


裴公子来到崔家,发现崔女的确是已经死了,于是他当即进行了吊唁,并说出了崔女显灵的事,还拿出了崔女赠送给自己的金坛子。


崔家人原本是把金坛子给女儿随葬的,现在见裴公子拿来金坛,就和他一道到崔女的墓地去。


离墓地还有十几里时,裴公子又听见崔女在墓地里说话的声音,旁边的人也听到了,只是看不见崔女的形象。裴公子由于悲痛郁结在心中而得病死去。后来大家就把他和崔女合葬在一起了。


我是笑古奇今,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关注和点赞哦,会有更多精彩内容源源不断推送给你。




梁清


南朝宋国安定人梁清,字道修,住在扬州右尚方一带,他的家是在徐州当过地方官的桓某的旧宅院。


元嘉十四年二月,梁清几次在家中看到有异常的光亮,又听到箩筐被劈破的声音,梁清让婢女松罗出去查看。


松罗看见两个人,于是问他们是谁。对方回答:“我姓华名叫芙蓉,是六甲至尊神派来的使者,跟随太微紫室仙人来看看过去住过的房子。”说完逗留原地没有离去。


松罗看到来人是鸟的脑袋人的身体,满脸是毛,感到非常吃惊。于是她就用箭去射,来人随着弓弦声消失不见了,而且有脏东西染满箭身。


接着松罗又看见一个怪物,就像人行走在树林间一样,梁清让人刺中他的大腿,怪物掉落地上,不见了。过了几天,怪物又在屋子上,跛着脚行走,还找婢女要吃的。


婢女把饭团给他吃,没想到怪物一次吃掉两升米做的饭团。几天后,许多鬼一道来了,这些鬼相貌丑陋凶恶难以用语言表达。


他们拉帐子搭床铺,搞得沙石尘土飞扬,几个早晨都不停歇。梁清有个婢女名叫采药,在路上遇到一个鬼,戴着头巾骑着马,侍卫随从有几十个。这鬼对采药说:“我是天上的神仙,不要喊我是鬼。”


采药问,你们为什么总是丢那些脏东西?鬼回答说:“粪便这类脏东西,是钱财的象征;丢这些东西,预示着主人马上要升迁了。”很快,梁清果然被提拔为扬武将军北鲁郡太守。


梁清非常厌恶那些在院子里闹腾捣乱的鬼怪,于是请来一个叫波罗迭的外国道人念咒驱鬼。只见那群鬼一听咒语就吓得翻墙钻洞地逃掉了,一面逃一面发出像鸟叫一般的声音。从此这院子的鬼才彻底消除了。


梁清刚到北鲁郡上任时,半夜里,婢女松罗又看见鬼怪的一队威严仪仗,有几十个随从,戴着头巾,送给梁清一张粗纸写的信,笔体非常潇洒秀丽,很像王羲之、王献之的风格。


这个鬼唱道:“坐侬孔雀楼,遥闻凤凰鼓。下我邹山头,仿佛见梁鲁。”原来鬼界也有吊唁的礼节,和人世间没有什么不同。


鬼还通过松罗转告梁清,要了一匣书,给书上题着“故孔修之死罪白笺”,以吊唁他死去的叔叔,吊文中流露出悲痛的心情,非常合乎祭吊的文体。


鬼又说,最近到西方去时,遇见一个和尚,名叫大摩杀,对方向他问候了梁清,并让他捎来五丸香交给梁清。原来梁清过去曾出使敦煌,在那里结识了大摩杀和尚。梁清家中家产富足,婢仆很多。后来鬼再也没来。


(出自《异苑》)


崔茂伯


崔茂伯的女儿,许配给了裴祖的儿子。两家相去有五百多里地,所以好多年没有互通音讯。


这年八月中旬,崔家女儿突然暴病身亡,裴家人并不知道。有一天,接近傍晚时分,崔女突然来到裴家门前。


崔女敲门求进。她手里拿着一个能装两升水的金坛子,来到自己的未婚夫裴家公子的床前站住。


裴公子请她坐下,问她是谁,来做什么。崔女说:“小时候听说父母把我许配给了你,但我不幸去世了,无法和你成婚。虽然没达到相依相伴的程度,然而我的归宿已是必然的了。所以我特地来告诉你一声。”


崔女告别时,把那个金坛子送给了裴公子。她走后,裴公子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打算写信去问问崔家到底怎么回事。


裴公子说:“我和崔女小时候的确是订过亲的,现在既然有这样的感应,我就应该亲自去一趟才是。”父亲点头同意了。


裴公子来到崔家,发现崔女的确是已经死了,于是他当即进行了吊唁,并说出了崔女显灵的事,还拿出了崔女赠送给自己的金坛子。


崔家人原本是把金坛子给女儿随葬的,现在见裴公子拿来金坛,就和他一道到崔女的墓地去。


离墓地还有十几里时,裴公子又听见崔女在墓地里说话的声音,旁边的人也听到了,只是看不见崔女的形象。裴公子由于悲痛郁结在心中而得病死去。后来大家就把他和崔女合葬在一起了。


我是笑古奇今,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关注和点赞哦,会有更多精彩内容源源不断推送给你。


:

【本文标题和网址】听你讲古老的故事(听古老的故事感想) www.chun1983.cn/cjxs/120564.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