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军事层面解析长津湖胜因:毛主席彭老总密电定计,志愿军生死相搏


来源: 知识分享  /  作者: 知识库 /  2023-04-25 10:3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军事层面解析长津湖胜因:毛主席彭老总密电定计,志愿军生死相搏,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752个字,大小约为17KB,预计浏览完需要10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距离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已经70年,但无论是中国的军事院校,还是美国的西点军校都依然将长津湖之战作为此次战争中最重要的案例进行反复复盘和研究


毫无疑问,这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生死决斗是我们赢了,但志愿军究竟是怎么赢的,却各有不同看法。


毛主席站在领袖和统帅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归纳长津湖之战的胜利是因为“钢少气多战胜了钢多气少”,此评价一针见血,长津湖大战中起主要作用的确实是“人”的因素






美国方面则总结美军之败主要是因为麦克阿瑟自身的狂妄自大及轻敌冒进,所以装备精良的美军遭此惨败。


应该说过往中美两方结论都比较侧重于对“人”这一主观因素的探讨,有关军事层面的公开讨论则相对少一些。但这并非是说军事方面的胜败总结就不重要,相反,我志愿军之所以能在长津湖战场上力克强敌,战略战术上的优势同样至关重要


第一、毛主席与彭老总定下“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大战略

1950年10月,美军不顾新中国多次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而中国应朝鲜政府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重大决策。同月19日,我十数万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打响,在此战中,志愿军与残余朝鲜人民军一起,摧枯拉朽般击溃联合国军之北上先头部队,歼灭敌人约1.5万余人,联合国军”进犯朝鲜北部疆土势头为之一滞


很多人不知道,第一次战役中被歼灭的绝大部分其实是战力偏弱的南朝鲜军,美军及其他西方国家军队主力未损,而毛主席在收到捷报后很快便注意到了这一情况






1950年11月4日,主席就此情况向志司彭老总等人电告嘱咐:


敌于收集各部略加整理后,有向我军举行反攻之可能,请令我军各部注意,于其反攻时各个歼灭之。


(《中国人民志愿军长津湖地区围歼战制胜原因分析》,军事历史,2020)


由此电文可见,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主席就已判断出“联合国军”必向我军发动反攻


当日稍晚,彭老总向主席回电,在认同主席判断的同时,也在电报中汇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情况和他对下一阶段战役的初步考虑:


......因消灭敌人不多,我军实力尚未完全暴露,美伪军还可能重新组织反攻。如敌再进,让其深入后歼灭之!


由以上主席和彭老总往来密电可见,彼时主席和彭总都认为美伪联军在第一次战役失败后会发动反扑,主席认为可“于其反攻时各个歼灭之”,彭总在志司更加了解前线具体情况,进一步补充为“让其深入后歼灭之”


第二次战役“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军事大战略由此定下。




彭德怀元帅在朝鲜战场




毛主席与彭老总俱为不世出的杰出军事家,二位深知我志愿军战士虽是当时世界上罕有的精锐部队,但无论是装备、后勤还是补给等方面距离美军确实存在有极大的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面硬碰显然是下下之选,唯有用计,在局部地区形成以多打少之态势,才能弥补我军之不足


而此后麦克阿瑟果然指挥美军一头钻进我军包围圈,惨败于长津湖畔。


麦克阿瑟,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其人毕业于西点军校,一生都在战场上渡过,为何就如此轻易中计了呢


过往国内甚至美国一些文章中总把麦克阿瑟描绘为一个傲慢愚蠢之人,坦言说这是不客观的,麦克阿瑟其人傲慢有之,但要说他愚蠢,这便有些过了


假如他真是一个愚蠢的人,岂能成为美国的五星上将?又岂能担任“联合国军”的总司令?


麦克阿瑟不愚蠢,他之所以不得不踏进志愿军在长津湖布下的包围圈,当然是有玄机的




麦克阿瑟




第二、麦克阿瑟的抉择

抗美援朝初期美军究竟有没有发现大批志愿军入朝?


这个问题在抗美援朝战史上一直有些争论,但纵观中美两国相关的史料,目前主流观点仍然是认为当时美军没有发现数十万志愿军入朝


这一点无论是前文谈到的彭总给主席的电报,还是麦克阿瑟1950年10月15日在威克岛声称的“中国绝对不会出兵,就算出兵也仅仅是象征性的”都可予以证明。


当然,虽然麦克阿瑟一直到处宣扬志愿军入朝只是“象征性的6万人”,但这毕竟是战争,当时美军上下其实还是怀疑有大批志愿军入朝的,这一点包括在电影《长津湖》中也有所体现。


影片中有不少关于美军出动飞机搜索“隐藏志愿军”的镜头,而真实历史上美军确实在第一次战役后四处搜寻志愿军的踪迹,只是我军隐蔽极好,美军最终一无所获。


美军没找到更多的志愿军部队,对这个结果最为满意的自然是麦克阿瑟一是证明了他这个总司令判断的“正确性”,第二点则是因为这个情况是他本人最希望、也是最期待的结果


麦克阿瑟,有自己的一番心思。




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与总统杜鲁门之间存在极深刻的矛盾,双方最主要的分歧,在于对朝鲜战争性质认识上的不同


杜鲁门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有限战争”,应避免和中国全面开战,毕竟当时美国的重心在欧洲,投入巨量人力和资源在远东和中国进行全面战争得不偿失,他觉得美国在胜过几场后还是得追求和平解决,杜鲁门所考虑的,事实上是美国的全球战略


但麦克阿瑟却完全不同意杜鲁门的意见,他认为不但要打大仗,而且还应把战火彻底烧进我国本土。1950年12月30日,麦克阿瑟就此事曾专门致电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


封锁中国海岸,废除“台湾中立化”政策,在朝鲜战场上投入国民党军队,支持国民党军在华南发动“反攻”,将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大陆本土。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和冲突》,武汉大学学报,1988)


这封电报明确证明,麦克阿瑟此人从来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战争贩子,其人所思所想,一直以来就是侵犯我中国领土,意图将朝鲜半岛上的局部战争升级为中美全面战争




麦克阿瑟与杜鲁门




为何麦克阿瑟如此热衷于与我国打全面战争呢?


答案:战功


麦克阿瑟其人有极强烈的政治野望,在历史上曾3次参选美国总统,而他这3次竞选美国总统的经历可以说影响了他的后半生。


他第一次竞选总统是在1944年,彼时他领导的太平洋战区即将对日作战胜利,但他却在共和党内部的“初选”中就败下阵来


第二次竞选是在1948年,当时他已成为驻日盟军总司令,美国远东及日本的军政事务尽操于手,差不多算是管了大半个太平洋,可谓重权在握,但这次参选他又是在共和党内的“初选”环节里就失败了


连续两次竞选失败无疑深深刺痛了麦克阿瑟,其大概认为只有获得足以彪炳史册的战功,才能让在他1952年的总统大选里更具分量。


而这一点,正是麦克阿瑟后来在第二次战役中命令美军迅速向朝鲜北部突进并最终在长津湖踏入志愿军包围圈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麦克阿瑟失败原因中个人主观因素之所在


他,需要无可争议的功勋为自己下一次竞选总统添砖加瓦。


但主席和彭总早就对这一切洞若观火,将其看穿,在统帅层面的对决上,麦克阿瑟,先败一着!




此处必须配主席此图




第三、中共中央战略欺骗,第九兵团飞兵长津

第一次战役于1950年11月5日结束,此时主席和彭总已经意识到美军对我方入朝实力评估有误,当即顺水推舟,着手安排了一系列惑敌动作


11月5日当天,主席便电告彭总及志司:


为了迷惑人的目的,目前还是不宜以联合司令部的名义发表战报,而应以(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表战报。在战报中应当有几句话提到此次作战中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部队参加,并且打的很勇敢。


很显然,主席的意思是在公开报道中将第一次战役里志愿军发挥作用化小,以起到惑敌之用。


根据主席此番指示,此后周恩来总理特意与朝鲜方面进行了协调,要求朝方对志愿军参战一事“有几句话略为提到,不必多说”,朝方当即心领神会。




毛主席与周总理




11月7日,新华社首次报道了第一次战役的相关战报,以援引朝方电台广播的形式,轻描淡写地略微提了提志愿军之事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军总司令部顷发表公报称:共和国人民军最近在朝鲜西北部的作战中取得重要胜利......在此次作战时,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部队的组成,志愿部队在人民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下,和人民军一道参加了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院,上卷,407页)


兵者,诡道也


主席本身就为战略大家,在他指示下,中共中央恰到好处地释放了一系列烟幕弹,对美军方面实施总体战略欺骗,致使其对我入朝志愿军情况作出重大错误判断,中美这场旷世对决,其实从此时就已开始


与此同时,志司也根据中央指令,命令前线部队“打引结合,先阻后撤”,以营造我军实力不济、且战且退的假象,诱引美军来追




打引结合,先阻后撤




11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发动全面进攻。志愿军则按计划先在飞虎山、德川、黄草岭一线阻击美军。11月8日,麦克阿瑟严令美军各部务必强行突进,美军进攻力度瞬时增强。


在此情况下,彭总将计就计,命令前线阻敌部队后撤一步,诱敌深入


根据此命令,我军当即让出飞虎山、博川、宁边等阵地。但美军各部确实也不是吃素的,怀疑前方有诈,依然只是缓慢推进,尤其是陆战1师,每天平均只龟速前进1英里(1.6公里),师长史密斯怕中埋伏,可谓是小心翼翼、亦步亦趋。


彭总得知战场情况,鉴于美军推进速度缓慢,当即果断命令前线加大诱敌力度


11月17日,前线各部根据志司指令,开始加大撤离幅度,西线甚至放弃了极其重要的德川地区,并沿路丢下部分枪支弹药,营造“兵败溃退、丢盔弃甲”之假象。


期间志愿军又释放美军战俘以传递“我军粮食不足”等假消息,美军果然上当,认为我军连连溃败又补给不足,顿时加快进军步伐,东线美军第7师第17团甚至一路跑到了鸭绿江边的惠山镇。(《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卷,473页)


至此美军终于彻底中计,而我军预设的歼敌战场,正是长津湖




长津湖美军




“客人”已经来了,我军这个主人当然不能迟到,11月7日,我攻击主力第九兵团各部就已渡过鸭绿江,并按命令开始向长津湖地区隐蔽机动集结


兵法有云:两军交锋,兵贵神速。


看一支部队是否精锐,从其行军速度上便可看出。而第九兵团不愧精兵之名,仅用10余天时间,硬是在冬衣不足的情况下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低温飞兵赶至长津湖,抢先美军一步赶到预设战场,而且十几万人愣是没被美军发现,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第四、冰血长津湖

11月21日前后,第九兵团各部先后抵达长津湖地区,11月27日战斗正式打响。


此时一切战略部署均已实施完毕,毛主席和彭总“诱敌深入”的战略目标基本达成,剩下的,便要看宋时轮将军和志愿军将士们的临场决胜了




宋时轮上将和战士们




战斗一开始,第九兵团便按作战计划迅速对美军实施了分割包围,初步实现了战役一开始拟定的“分而歼之”“分”的战术目标。


事实上以当时世界各国军队的战术水平,能在长津湖恶劣环境下完成这一战术动作的恐怕只有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中国老兵们。


当时志愿军的精锐程度,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首屈一指


大范围穿插机动、分割包围围点打援,这些高难战术动作对志愿军将士们如吃饭喝水一般平常,而兵员们大多经过长期战火锤炼,作战勇猛、意志坚定,连排级等基层指战员,更无一不是身经百战之辈


世界轻步兵巅峰,实至名归。






而志愿军的对手美军,也绝非泛泛之辈,尤其是二战中与日军经历过太平洋血战的美军,其整体战斗力绝不可小觑。


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支军队,就这样迎来来他们宿命中的对决,只不过区别是我们对美军战斗力有较为清醒的认知,但麦克阿瑟和他的士兵们,却大多认为志愿军只是“大号国军”


就这一点,便决定了他们必将饮恨长津


经过一整天激战,11月28日时志愿军已将美军分割包围在3个主要地区——长津湖西侧“柳潭里”、长津湖南侧的“下碣隅里”、长津湖东侧的“新兴里”。美军虽顽强抵抗,但毕竟是被包围的一方,渐显被动之势。


分割包围完成后,下一步自然是要集中优势兵力,对被围美军各个击破


第一个被干掉的,是新兴里地区的美军




注意我用红圈标注之处,即美军被围的3处地方,红色方框则为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水门桥




当时第九兵团司令部评估了被围3个地区的美军实力,其中新兴里美军主要为美第7师,战斗力较弱。


而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的美军主力为美军王牌陆战1师,战力强悍,在此情况下,最终宋时轮将军决定先拿新兴里开刀,准备先消灭新兴里美军后再集中兵力啃掉陆战1师这个硬骨头


12月2日,在志愿军80师和81师的猛攻下,新兴里美军被歼灭,此战中美第7师31团北极熊团被成建制消灭,这也是二战后至今美国被消灭的唯一整建制团,由中国军队亲手完成。


为何今日美国对我们只敢放放嘴炮而不敢动武?


最重要的原因:抗美援朝给他们的记忆太过深刻


新兴里战斗志愿军虽然取得完胜,但遗憾的是,12月5日美陆战1师最终还是凭借超出志愿军百倍的优势装备从下碣隅里突围成功,然后其遭到我军衔尾追杀,一路溃逃死伤无数。






此后志愿军拼死三炸水门桥欲断掉陆战1师残余各部的归路,但美国空军竟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1.1吨重的浮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陆战1师残余由此逃出升天,但就算他们逃了,其伤亡之惨重,基本算是被打废。


倘若当时志愿军能有美军十分之一程度的装备补给,陆战1师全师必定团灭,可惜那时志愿军经过大半个月的苦战,战到后来连冷土豆都已吃光,有些前线部队甚至靠缴获美军装备和食物维持战斗,战士们确实已经尽力了。


看到这里,估计有些人会觉得美军不过尔尔,这战斗力也太过差劲了吧。


然而真实情况是,美军战斗意志只比志愿军稍逊一筹


在柳潭里1240高地争夺战里,志愿军27军236团8连与美军陆战1师7团2营D连曾有过一次面对面的生死对决。


对决方式:白刃战






1240高地是一个长约20米、宽约5米的长方形台地,总面积不过100余平米,但其位置却是整个柳潭里战场的锁钥重地


8连和美军D连就在这台地及其附近的山坡上进行殊死搏斗,双方用刺刀刺、用拳头打、用牙齿咬、用石头砸,以命换命,最终我志愿军技高一筹夺取阵地,美军D连200余人也不是孬种,最终仅存活16人,其余全员战死


仅从这个案例,可见陆战1师的战力,绝非浪得虚名。


但就算如此之强敌,我志愿军战士也能奋起将其斩落于马下,足见我们的战士是更加的英雄,正是因为他们舍生忘死的战斗,才打出了我们今天所安享的和平,打出了我们今日这个雄踞于世界东方、强大无比的新中国!


文/梦醒锦官城




【本文标题和网址】军事层面解析长津湖胜因:毛主席彭老总密电定计,志愿军生死相搏 www.chun1983.cn/cjxs/111563.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