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698个字,大小约为12KB,预计浏览完需要7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枪炮叩开了清政府的大门,拉开了百年屈辱史的序幕。
只可惜彼时清政府孱弱,英国又号称“日不落帝国”,那时的我们无力反击。
直到1949年中英再次冲突,事情才迎来变局。
当丘吉尔叫嚣要用航母来报复我国时,毛主席用5个字强势回应,让丘吉尔等人哑口无言。
那么中英关系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当英国向我国施压时,毛主席是如何霸气回复的呢?
中英两国的来往,最早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17世纪两国正式通商后,关系愈发密切。
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迅猛发展,迫切想要开拓海外贸易市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这才跟我国有了矛盾。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国借机发难,挑起了鸦片战争。
清政府积贫积弱,一战而溃,不仅被迫将香港割给了英国,还暴露了外强中干的本质。
以至于后来各国纷纷来袭,都想分一杯羹,清政府一路割地赔款,开启了百年屈辱史。
如果说,鸦片战争为中英矛盾埋下了伏笔。
那么随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英国等西方列强插手我国内政,可以说是将矛盾摆在了台面上。
不仅是香港,英国还想将西藏摆上“餐桌”,攻陷拉萨之后,扶持叛军侵略西藏。
若不是一战后英国国力严重衰弱,再不复“日不落帝国”的光辉,恐怕早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了。
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经坐拥全世界1/4国土和人口的英国,哪怕不直接出手,也能敲诈大笔利益。
比如说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反动派与英国之间就曾开启过所谓的“外交新纪元”。
从表面上看,是英国在诸多事务上向国民政府让步;可背地里,却是蒋介石勾结英国,向英国政府作出多番妥协。
虽然后来二战爆发,英国不得不收敛爪牙,和我国共同开启反法西斯斗争。
可实际上,因为距离较远,日本短期内难以威胁到英国,所以英国根本不愿意和日本交恶。
在中国人民奋发抗日的时候,英国甚至和日本签订协议,直接封禁了缅甸公路,不让国际上的物资运入中国。
后来,日本危及英国殖民地,英国不得不与日本宣战,可依旧没忘了侵吞我国利益。
在美国给予的压力下,英国答应将香港归还。
可是战争胜利后,他们又重新占领了香港,恬不知耻的宣布拥有主权。
而美国为了获得同盟国支持,在香港问题上也做出妥协。于是后来香港一直被英国占据,直到20世纪末才回归。
在英国眼中,中国百年来未曾有进步,1949年的中国和1840年的中国同样好欺负。
于是他们才敢在1949年派出军舰,横渡长江,且搞出了臭名昭著的“紫石英号事件”。
那是1949年4月下旬的一个清晨。
我军20军主力部队,准备在长江北岸的三江营地区渡江。
可就在渡江前夕,炮兵团突然发现从东边驶来了一辆军舰,上面还挂着英国的国旗。
出于大局考虑,团部当时的命令是先不去管,除非它向我方挑衅,才能予以还击。
果不其然,这艘军舰来者不善,在路过我军阵地时连开多炮,而我军部队亦是以炮火回击。
在开火之时,这艘英国军舰还想掩护长江对岸的国民党军队,借助其炮火进行攻击,没想到没过多久船就搁浅了。
紧接着,这艘军舰挂上白旗,向我军投降。
英舰挂上白旗后,我军当即停火,没想到对方耍诈,居然又将白旗降了下去,换上英国国旗。
我军当即继续回击,最后打得船上的英国士兵连挂三面白旗,彻底投降。
原本,此事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了,没想到下午一点多,英国居然又派了一艘军舰前来。
这一次,对方航速很快,且一直开到了我军的火炮死角地带才开火,以至于最终让其顺利的逃往上海。
这仿佛让英国人尝到了甜头,当晚九点左右,又开始故技重施,只不过这次狠狠挨了顿打,灰溜溜得跑了。
次日,英国人又派了两艘军舰过来支援,分别是黑天鹅号和伦敦号。
在对方离得较远的情况下,我军就已经竖旗警告了,结果对方非但不退,反而笔直驶来。
这一次,毛主席亲自作出指示:
“江面上的外国军舰,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国民党伪装的。”
“但无论真假,只要影响我们渡江,那就去打,若是无妨碍,则可暂时不去管它。”
耀武扬威的英国人怎么也没想到,这次我军会如此强硬的反击,以至于他们当即反应不及,很多人都逃跑了。
此事曝光后,各国都很震惊,尤其是英国,明明有错却不肯承认,反而恼羞成怒道:
“我们的船是获得国民政府认可才上江的,不该被袭击!”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更是当众叫嚣:
“这是一场暴行,我们要报复,要派遣航空母舰去反击!”
原本英国人以为,他们可以以势压人,让我军屈服。
没想到在4月底,毛主席直接起草了一篇声明,怒斥了英国人。
毛主席说道:
“长江是中国人的长江,英国人无权将军舰开进来,这是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面对丘吉尔的诘问,毛主席更是霸气回复:“你报复什么?”
面对毛主席的反问,丘吉尔悻悻不语,这件事本就是英国理亏,他们无法以势压人,只能自食苦果。
至于他们所谓的“派出航空母舰”,更是无稽之谈。
在紫石英号搁浅后,我军并没有对这艘船进行监视,或者缴下其武器。
还是让他们待在镇江区域,可以对船舱进行修补。
我军也会给予其每天必须的燃料,但是在英国道歉之前船不能开走。
英国自诩为老牌帝国主义强国,自然不肯轻易道歉,然而他们侵犯我国主权一事罪证确凿,也无法抵赖。
于是双方的谈判,很快就陷入到了僵局之中,这牵扯了双方大量精力。
英国方面还好,只是在国际上丢些颜面,可是我军当时已经解放了上海,善后工作很多。
于是周总理等人商量后决定,给英国人一个“机会”——
如果紫石英号通过江阴区域,偷偷逃跑,那么可以不予炮击。
果不其然,英国方面渐渐服软,安排起了偷跑事宜。
每当我军提供燃料的时候,他们都会偷偷藏一些。
后来江陵号商船驶过镇江区域,紫石英号偷偷起航跟了上去,最终悄悄逃脱。
英国人一直以为是他们巧施妙计,最终完成了这一“壮举”,殊不知此事我军早有料及。
1957年末,毛主席去苏联出席会议,遇到英国共产党员的时候,还曾提过这件事情:
“那时候他们没燃料,我们就给了一些油,最后也让他们走了。”
“蒋介石求救的时候,美国人曾说过,可以给钱给装备,但是不能给人,英国也是这个道理,他们撤退了,中英关系就不会太尖锐……”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那样,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英国虽然在过往百年,与旧中国有着不小的矛盾,但未必与新中国没有合作的余地。
1949年之所以会爆发紫石英号事件,与其说是英国人在帮蒋介石,不如说他们是在帮助自己。
因为英国人担心解放军渡过长江后,会顺带武力收回香港地区。
实际上,我军的确有着这样的实力,而军中将领也有许多人有这样的打算。
不过,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商量后放弃了。因为他们的眼中,不仅有当下的中国,更有百年之后的大格局。
武力收复香港固然容易,但也很容易让香港从一大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上滑落,得不偿失。
当然,香港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可以等一等,但绝不可能让给英国,所以邓小平后来在谈判时才那么强硬。
事实也证明,毛主席等人的决策是正确的。
新中国成立仅三个月后,英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就率先宣布承认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这在国际上影响颇大。
此后中美冷战,中国和英国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但是两者的关系却并不敌对。
恰恰相反,中国和英国还曾迎来一阵“黄金发展期”,求同存异,携手进步。
这也再次告诉我们,自身拳头硬才是最重要的。
“弱国无外交”,自身强大,到哪里都有朋友;自身弱小,到哪里都是“鱼肉”。
我们上面提到,英国的实力在一战和二战后,迎来了明显的衰落。
那么这种衰弱从何而来?英国强弱究竟该如何定义?我们又该从中得到怎样的启迪呢?
首先说一战,其实一战的炮火并没有打到英国本土,但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开销太大了。
战争开始前,英国是债权国,每年只需要拿不到2亿英镑出来做军费就可以了。
可是战争打响后,英国迅速变成了债务国,每年军费高达20~25亿英镑,自己的钱花完了只能找美国借。
一战开始前,美国欠英国4亿英镑;一战结束后,英国倒欠美国8.5亿英镑。
除此之外,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还给许多小弟借了钱,像法国、俄国、意大利都借过。
结果战后要债,属实让人头痛,借了7.5亿英镑的沙俄更是直接灭亡了,沦为“坏账”。
受此影响,英国在一战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可惜的是英国本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随即二战到来,各大殖民地纷纷搞独立,日不落帝国逐渐土崩瓦解。
就连之前战败的德国,也因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而迅速实现复苏。
二战后英国虽然成为了战胜国,但那都不是“外强中干”了,而是直接把疲弊之势摆在了桌面上。
最终,强盛一时的英国,还是缩回了英伦三岛上,地位逐渐被美国、苏联远远超越。
当然,还是那句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别看英国衰落了,其实力照样能排在全球前5。
大家之所以觉得英国很弱,主要是因为其陆军实力一般,可实际上其海军和空军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
比如说著名的大西洋反潜战,英国直接一战摧毁了600艘德国潜艇。
至于持续了将近一年的不列颠空战,更是一举击溃了数千架纳粹飞机,贡献有目共睹。
在二战之后,英国虽然负债量多,整体实力也一退再退,但是其海军力量还是非常出色的。
作为一个典型的海上强国,以及拥有航母数量数一数二的西方大国,英国实力不容小觑。
不过越是如此,毛主席强势回应丘吉尔就越是显得难得。
纵然英国再强,胆敢插手我国内部事宜,影响我国领土与主权安全,那也是该打就打,一如“抗美援朝”那般。
此外,清政府的日益衰败,以及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也给予了我们不少启迪。
清政府之所以会被世界各国落下,并最终走向覆灭,跟其闭关锁国政策有很大关系;
而日不落帝国之所以能蓬勃发展,也仰仗于与各国的频繁交流,最终形成了工业革命。
由此可见,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若想谋求发展就得跟各国积极交流,博取众家之长,做到融会贯通。
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新中国才一直在稳固发展。
我们在生活中亦是如此,要善于打开心扉,与他人多交流,学习他人的长处。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跟随时代一同进步,才能共同帮助祖国蓬勃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