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136个字,大小约为6KB,预计浏览完需要3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文/江小黑
每个人这一生,都会经历很多事,遇到很多人。
我们期盼着事事顺遂、一切如愿,可爱恨纠缠、是非对错,每天都在现实生活当中上演,于是难免会出现心情糟糕、垂头丧气的状况。
即使那些平时看起来坚不可摧的朋友或亲人,遇到这种状况时,其实也想找个人吐一吐心里的委屈和难过。
于是这时候,我们或多或少会扮演“解忧杂货店”的角色来开导他们。
然而,其实安慰也是一门有讲究的学问,用错误的方式安慰别人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最终还可能“雪上加霜”。
因此,以下三种安慰别人的错误方式,一定要引以为戒。
01.比惨式安慰
在《奇葩说》这档节目里,一向能言善辩的马薇薇,曾在舞台上吐露过自己的心路历程:
“我自诩辩论打得不错,可我长了一张刻薄的脸。
于是第一季,大家说我过分刻薄;
第二季,我变得温婉了,大家说我失去了锋芒;
第三季,我开始讲段子,大家说你被金钱裹挟了,综艺化了;
第四季,我想分享一下个人故事的时候,他们说马薇薇你失去了自我;
终于到了第五季,我发现我可以好好地崩溃了。”
听完这席话后,很多人为之动容,蔡康永安慰她值得拥有更大的世界,周冬雨鼓励她活出自己,然而高晓松却淡定地说了一句:“你那不算什么,我们被骂得比你惨多了。”
这时候,蔡康永及时打断了他:“你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能跟痛苦中的人讲,你那个不痛我这个才痛。”
是的,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安慰的误区,于是当别人倾诉自己痛苦的时候,我们却企图用自己的惨来让对方心里好过。
原本出于好心的安慰别人,然而效果却适得其反。这就等于说,我这么惨都还没有说话,你这一点痛苦就好意思说出来了?
正如一位心理专家曾说:“安慰并不等同于治疗,治疗是要使人改变,借改变来断绝苦恼,而安慰则是肯定其苦,不试图做出断其苦恼的尝试。” 因此当你安慰别人时,“我比你更惨”式的安慰不仅无效,甚至很可能会剥夺了对方宣泄情绪的权利。 02.“我懂你”式安慰 有人说:“我们这一生能够相遇的人有很多,能够相守的人却很少,能够听你说话的人有很多,能够懂你话中意的人,却寥寥无几。” 深以为然。 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我们只管别人飞得高不高,却很少能够用心体会别人过得累不累,是不是真的开心。 朋友大谷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一直自以为是一个很会安慰别人的人,于是当听到别人有烦恼的时候,他都会很乐意地去倾听。 有位朋友失恋了,在电话那头哭得稀里哗啦,同时不断地倾诉自己曾经对男友多好,多体贴,可为什么就这样狠心地抛弃了自己? 这时候,大谷一味地说:“我懂……我懂……你真的很好……你好委屈哦……我知道那种感觉……” 谁知道,电话那头突然传来一句呐喊:“不!你根本不懂!别不懂装懂!”,然后“哔”的一声,电话就挂断了。 故事中,大谷是个善良的人吗?当然是。然而,他的安慰真的有用吗?其实没用。 正如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一书中写到:一个人很难理解另一个人所受的苦。 人类的悲欢从来都不相通,周围人来人往,却从来没有谁,能够对另外一个人感同身受,因为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一片海洋里。 03.说教式安慰 在公司上班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同事因为跟老婆吵架,心情本就不好,然后又恰巧遇到做着紧急工作而电脑却卡机的状况。 于是一气之下,把键盘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这时候,旁边的中年大叔安慰道:“咱们都是成年人了,总不能碰到一点点问题立刻就发火吧,你看,把键盘摔坏了,还是没能解决问题嘛。” 同事瞟了他一眼,没理会。 谁知道,这大叔又絮絮叨叨讲了一堆大道理:“年轻人,凡事第一时间要想着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问题。” 同事听到后再也忍不住了,立马一声不吭地离开了座位。 故事中,大叔安慰同事的话固然很有道理,然而,有道理的话不代表就一定能起到安慰的作用。 相反,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说出这样说教的话,其实就是雪上加霜。 正加缪曾讲: “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 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 因为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而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 其实需要安慰的人也一样,当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他们最不想见到的,就是被说教,最不想听到的,就是满腹经纶的大道理。 道理没人不懂,TA需要的只是你的倾听和理解。 《声明:未经授权,本站所有文章禁止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男人为什么那么喜欢丝袜? 在说这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前些时间一项“男人对姑娘穿丝袜这事儿”的调查! 调查发现:总体上看只有近15%的人表示出厌恶觉,有超过60%的男人表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