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济南的历史传说(济南传说故事和风俗)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科普 /  2023-05-17 22:35: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济南的历史传说(济南传说故事和风俗),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3231个字,大小约为59KB,预计浏览完需要34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济南非遗|兔子王、济南油旋、莱芜南肠、大舜传说、扁鹊传说

济南历史悠久,具有 2600 多年的建城史,蛋壳黑陶、灵岩寺、齐长城、词人“二安”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资源,厚植了济南城市发展的基础;多彩的非遗资源,熔铸了济南城市的文化生命力。


兔子王


兔子王


泥塑兔子王简洁粗犷,色彩明亮,其制作工序共 16道,十分讲究。取泥、湫泥、和泥、省泥、出胎……经过若干工序,再经过上粉晾干,一个雪白的兔子王半成品就展现在眼前了。而随后的彩绘,更是兔子王的精髓之处。兔子王的神态衣着,都要靠手中的画笔手工绘制。对兔子王的面部进行绘制,叫作开脸,是彩绘的重要环节,开脸时要求一次性绘制而成,这也是考验传承人技艺的重要环节。


仔细观赏不难发现,兔子王的面部汲取了传统戏曲的特点,采用传统的脸谱形象,用色简单大方,线条弯曲柔美,造型粗犷又不失细腻,深刻地诠释了大巧若拙的朴素美学精神,同时也体现出济南人崇尚豪爽奔放、练达简约的独特审美观念。


济南油旋制作技艺


济南油旋


油旋是济南的传统风味小吃,其色呈金黄、形如漩涡、层多松散,故名油旋,在济南已有 100 多年历史。制作油旋要和软面,制成面剂儿擀成长条,抹上花生油和调味料,边抻拉边将面皮卷起,放鏊子上压成圆饼烙黄,再放入烤箱内慢火烤熟,用手指捅压成旋涡状。烤好的油旋皮酥瓤软、葱香浓郁、色泽金黄、造型美观,是老少咸宜的传统美食。


莱芜南肠顺香斋技艺


莱芜南肠


“顺香斋”是南肠老店的店名,是一种肉食品牌的品名。这种南肠又叫香肠,是香肠总类中较别致的一种,加工工艺十分考究,经过原料肉和辅料选择—切肉—拌馅—灌肠—晾晒—蒸煮—贮存,其浓香醇厚、回味无穷,具有开胃顺气、强身健体的功效,又具有久存不变质、蚊蝇不叮咬、携带方便等特点,既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佳品,又是进食佐餐的理想菜品。


大舜传说 : 大舜的传说,其历史距今已有 4000 余年。据记载,大舜姓姚,因目生双瞳,故名曰重华。大舜勤劳朴实,乐于助人,被尊为“二十四孝”之首,并以坚忍卓绝的毅力,在整顿七政、发扬五典的基础上,以身作则,因才任职,使得天灾平、人事和、外患消、万民乐。大舜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传说中的民间风俗、地理位置、引典佐证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孝感动天》《舜耕历山》《舜井锁蛟》等很多民间传说已成为舜文化研究的重要史料。


扁鹊传说:扁鹊的传说源于济南市长清区,距今已有 2000 余年的历史。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战国初期医学家,也是史载最早的著名医学家。由于秦越人医术高超,故人们送他“扁鹊”称号。据载,扁鹊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贫民百姓,周游列国为民解除痛苦。有关他“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以及“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并由此生发的“讳病忌医”的警醒,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这个古老的传说,只有老济南才知道~

珍珠泉


#一个古老的传说#


No.1


分享故事


举世闻名的珍珠泉,不仅幽静典雅,而且古老神秘。多少年来,珍珠泉有着许许多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给无数代济南人带来了无限美好的遐想。


每当驻足珍珠泉边,欣赏那由池底沙际涌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如珠似玑,错落有致的串串珍珠时,你便自然而然地会忆想起孩提时光老一辈济南人为你讲述过的那个很久很久以前就已在古城济南流传着的古老传说。


传说古代有位名叫大舜的圣贤,他是我国父系氏族社会未期的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当时天下的部落首领叫尧。当尧听说历山下出了一个叫做舜的人德才兼备,便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许配给他,并培养舜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让舜协助自己工作,以此作为对舜以后摄政的考验,从而使舜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


舜的妻子娥皇、女英是一对聪明贤惠、勤劳能干的姑娘。自从嫁给舜以后,姐妹俩儿便把从小学会的纺纱织布的技艺传授给了当地的妇女,而大舜则带领着男爷们儿耕种田地。从此,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安乐生活。


由于舜诚实厚道,而且胆大心细,故而当尧感到自己已年老无力管理国家时,便把首领之位禅让给了舜。


舜勤于政事常巡视四方。这年,舜远行南方。不久,山东一带久旱无雨,娥皇、女英便带领父老乡亲早晚祈祷上天降雨,但姐妹二人膝盖跪出了血,天空还是没一丝云彩。姐妹俩又带领大家打井找水,人从双手都磨起了血泡,终于挖出了一口深井。正在这时,传来了舜病倒于苍梧的消息,娥皇、女英心如刀割,只好挥泪告别众乡亲。当一串串泪珠洒落在地时,突然,“哗啦”一声,泪珠滴处,冒出一股清泉,泉水像一串串珍珠汩汩涌出,这就是今天的珍珠泉。


从这以后,泉水中一串串好似珍珠般明亮的“泪水”便源源不断地涌出,永不干涸,终成一汪“珍珠”之泉。后人有诗赞曰:“娥皇女英离别泪,化作珍珠清泉水。”


此后,老百姓为了永远纪念他们的恩人,便建起了舜祠和娥英祠,这就是今日著名的三大殿,位于趵突泉北面,周边白粉青瓦围墙,东门为垂花门,两边置一对石鼓,匾额“源清流洁”集康熙墨迹。


今天,当你漫游于泉城的名胜山水之间,一定会从处处古城济南“舜迹”中感受到,济南人对远古时期大舜和娥皇、女英深厚的敬佩之情!他们的贤德将和珍珠泉水一样,千古流淌,世代相传。


部分内容


部分图片


济南大明湖传奇


济南大明湖传奇

古寺居城北,


恶僧恋女色。


引诱害民女,


惊扰玉皇帝。


天神风雷疾,


报应葬湖底。


孝女化白莲,


浮香绕曲岸。


真武守北疆,


光芒三尺剑。


驱鬼镇邪妖,


卫法多护佑。


初秋乘小舟,


追思超然楼。


堤岸萦芙蓉,


落雁别鹊华。


注1:传说很久以前,济南城北有个大明寺,寺住持是个贪淫好色之徒,在寺内设有陷井机关,坑骗糟蹋妇女。程家兄妹俩为求母病愈,到大明寺求神许愿。大明寺的和尚将玉莲陷入地下密室,企图糟践她。其兄忽然不见了妹妹,和尚却佯说玉莲已走,将其推出寺外。病重的母亲听说女儿玉莲丢失,又急又气就咽了气。其兄万般无奈连续几日在大明寺外哭喊,哭声传到天上玉皇大帝耳中。玉皇大帝得知实情后大怒,立即命真武率领风雷雨等诸神下界,把大明寺陷入水底,将恶和尚葬身鱼腹。从此整个大明寺陷进了地底,大水从地下漫了过来,大半个北城变成了一个湖。民女玉莲也纵身跳进湖水里,变成了一朵白莲花。这个湖就是现在的大明湖,而大明寺也从此在济南消失了。


济南城北大明寺


大明湖北岸北极庙【真武庙】里的真武大帝塑像


明湖夜宴演出场景


大明湖夜景


注2: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济南千佛山的八个传说,你知道几个?

千佛山古称历山,
  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
  因为古史称舜在历山耕田的缘故,
  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
  隋开皇年间(581年一600年),
  因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
  故称千佛山。
  关于千佛山的传说很多,
  你听过几个?
  舜耕历山
  舜即上古五帝之一有虞氏。《史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相传舜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后来舜继尧之位成为上古五帝之一。


舜耕历山”的历史传说,始见于《墨子·尚贤中》:“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其后在诸子百家著述中,舜耕历山的传说多有转述。
  尧帝访贤 尧帝访贤禅让天下的佳话世代相传。


千佛山黔娄洞
  千佛山兴国寺内有有一石洞,洞口上方石匾上,刻着黔娄洞三个大字。史料记载:当年,黔娄在今千佛山开凿此洞,修身清节,不事王侯,隐居于此,著书四篇,言道家之用,名《黔娄子》。
  黔娄是春秋时齐国的高士、齐、鲁国君都请他做官,他坚辞不就。齐威王曾亲临此洞请教,为了表示尊重,他远远就下马脱靴,徒步进洞。黔娄死后,因家贫如洗,盖体的被子太短不能盖满全身,有人建议将被子斜盖以盖住全身,黔娄的妻子说:“斜之有余,不如正之不足,先生生前不斜,死后斜者,不是先生之意。”东晋诗人陶渊明曾经作《咏贫士》赞黔娄等人:“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弊服仍不周。
  据说清嘉庆年间,千佛山黔娄洞内尚有黔娄子的坐像,白须方巾,文士打扮,后被毁。1980年,洞穴进行了整修,洞内迎门石壁上嵌一石碑,记载了黔娄的故事。


历山铁锁
  历山,今又称千佛山。传说很久以前,山上有把古铁锁,粗如人臂,绕其峰两周。为什么呢?原来历山原本是一座海上仙山,在山上居住的仙人生性好动,总是带着这山东游西逛,惹得海神大为不悦,暗用铁锁将山锁住。谁料一日铁锁被挣断,那座山便飞落此处,但一把断锁却依然系于峰上。唐代文献记载了舜井附近一名历山的大石上有铁索,后民间附会为千佛山。
  大铁锁是千佛山山顶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你看到过吗?


和尚塔的传说
  相传,有一位神仙路过千佛山下,走得太累了,便向正在耕田的一个农夫妇水喝。农妇赶紧拿出了水和干粮递给了神仙。神仙吃饱喝足后,便一头倒在田埂上睡着了。醒来后,他感到此地民风淳朴,居民乐善好施,便在田间用神力建了一座庙宇,以保佑当代风调雨顺,祥和太平。据说,庙宇里住的第一任主持就是神仙的徒弟,这位主持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庙前盖了一座墓塔。


千佛山鬼市
  有关千佛山的传说很多,但也许只有鬼集的传说目前仍能寻到踪迹;在旅游路东临,有一条小道直上千佛山后山,平常很少有人问津,沿道而上五百米左右就会发现左边是一块谷地,相传每逢阴历的三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月光高照、夜深人静时,这个地方却非常热闹:卖东西吆喝的、唱戏的、赶车的的声音随风传来,俨然是一场大集,却只闻其声不见踪影;有老济南人说:如自家亲人当年意外而亡,都可到这里寻其声音,运气好的话在特殊时间,用特殊的方法还可看到他(她)们的影子。


千佛山与齐烟九点


千佛山西部半山腰有个齐烟九点坊,凡经过牌坊的人,大概都会读一下“齐烟九点”、“仰观俯察”8个大字。


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九点”所指,古今不同。清朝郝植恭在《游匡山记》中曰:“自鹊华而外,如历山、鲍山、崛山、粟山、药山、标山、匡山之属,蜿蜒起伏,如儿孙环列,所谓‘齐州九点烟’也”。“九”并非确数,泛指山多。意为站在千佛山“齐烟九点”坊的地方,北望能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而由于现在的植被增加,树木高大茂密,站在“齐烟九点”处,以观赏不到北方延绵起伏的这些山头了。


千佛山坐鳌巨佛
  济南市民李兆海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通过GPS卫星地图显示,济南千佛山的环山公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坐佛形象,而千佛山南部的山体天然形成了一只巨大的鳌龟形象,清晰的展现发现千佛山“坐鳌巨佛”景观。


千佛山南面的金鸡岭、佛慧山、平顶山以及东侧的燕子山天然形成了一只巨大的鳌。此处山体形成的鳌果真是形似龙头龟身麒麟尾,头朝东(位于燕山立交桥西侧),尾冲西(西邻山东财政学院),背部连千佛山,鳌足位于佛慧山南麓,鳌冠(燕子山)冲天,鳌口(平顶山)大张,似要向东方腾空而起。  济南千佛山“坐鳌巨佛”景观发现权利人李兆海表示,该发现中千佛山巨佛占地110公顷,整体奇观占地超过500公顷,是一尊名副其实的巨幅景观,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尚未发现有同类大型景观可媲美。千佛山“坐鳌巨佛”景观其大、其精、其美、其绝堪称世间仅有,很可能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人工修建佛像景观。


老济南的那些传说?龙洞因大禹得名?寺沉成湖?秦琼国公府沉潭?

济南,


这座古老的城市,


有着太多的历史,


太多的内涵,


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神秘传说,


且让我们走遍泉城的各个角落,


去重温那一个个


与济南血脉相连的传说故事吧!


舜为凤身


相传,舜是古代东方先民的首领,凤是东方先民的图腾。


一天夜里,舜父梦见一只凤衔着一粒谷种来喂他,并说:“我是来给你做子孙的。”于是,舜母怀孕,生了一个目生双瞳的孩子——舜。


舜长大后,便在历山下耕作。当时,黄河流域有大象生息,舜便驯化大象用于耕耘。他还教人制陶器和捕渔狩猎,发展生产。


舜名扬天下,招来人嫉妒。一个恶徒曾请舜去修谷仓,暗地却放火烧仓,但舜在大火中化作一只凤鸟扶摇飞去。


眼泪化做珍珠泉


上古时,尧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并禅让帝位于舜。后来,舜帝南巡,途中病重。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去探望。临行前,她们不忍与乡亲分别,泪水滚滚而下,这泪水遂化为泉,后人称“珍珠泉”。济南民谣云:“娥皇和女英惜别泪,化作珍珠清泉水。”


趵突泉畔,约在二千多年前就建有娥皇女英庙(娥皇、女英系舜的两个妻子),趵突泉流出的溪水,北魏地理名著《水经注》就已记载,名叫“娥英河”。


龙洞因大禹得名


传说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历山脚下是一片汪洋。


水底有条恶龙作怪,禹将济、泺二水疏通,洪水排尽,孽龙无处藏身,跃身向东窜去。大禹紧追不舍,恶龙钻进城东山上的石洞,禹上前擒捉,那龙长啸一声,破山而出。大禹追至山涧(即今日回龙洞,在浆水泉风景区),终于制服孽龙。


那龙穿越时出现的洞,后人便称为龙洞。那座山也因此得名龙洞山,又叫禹登山。山下那条幽深的涧沟,被称为“藏龙涧”。


历山铁锁


历山,今又称千佛山。传说很久以前,山上有把古铁锁,粗如人臂,绕其峰两周。为什么呢?原来历山原本是一座海上仙山,在山上居住的仙人生性好动,总是带着这山东游西逛,惹得海神大为不悦,暗用铁锁将山锁住。谁料一日铁锁被挣断,那座山便飞落此处,但一把断锁却依然系于峰上。据说,在唐朝时千佛山顶上还有铁链存留。


半夜鸡鸣


你知道吗?“半夜鸡叫”的故事是最早流行于济南的一个传说。


在济南东郊,有一处平陵遗址,断垣残壁,颓立于平畴原野上。相传当年建城时,一个会法术的头领,驱赶济南百姓日夜筑城。人们苦不堪言,但他仍嫌进度太慢,便施展法术,让石头人夜里帮忙,至鸡鸣时则止。


首领有一女儿,与民工中一青年男子相爱。她很厌恶父亲的做法,就命人半夜时模仿鸡叫,引得群鸡共鸣,石头人无法干活,筑城只好半途而废,只留下了如今的残墙断垣。


郎公讲经


在济南长清境地内有座郎公山,山上有块状似人形作揖念经的郎公石。


传说,郎公是东晋时著名得道高僧,他经常和好友长清人张忠(字臣和)一起探讨佛学。一次,张忠邀郎公来家乡讲经,数千人聚集起来听讲解。郎公出神入化、耐人寻味的讲演使听者都入了迷,不一会儿,连山上的山石也听得津津有味,不由得频频点头。郎公淡淡地说:“这是山石显灵,被我解化了。”


后来,郎公讲学的地方就称作灵岩。灵岩西南一座不很高的山,人们称为郎公山,山中那块双手合十的和尚形象的石块,人们称之为郎公石。


二郎担山


传说很早以前,济南北郊原是一马平川。二郎神赶太阳,挑着两座山走到这里,放下担子歇脚小憩。不料两座山竟生了根,再也挑不起来。就连他从鞋里倒出来的两堆土,也变成了后来的粟山和马鞍山。


二郎神挑来的两座山天天增长,惊动了太上老君,他怕这山会把山明水秀的济南压起来,就围着两山撒了圈丹药,山从此不再长了。后来,人们便把这两座山称为南药山、北药山。


龙吟琵琶


相传在古代,离济南黑虎泉不远的地方,有一家馍馍铺,主人叫王忠,他有个女儿叫荷花。父女俩为人厚道,乐善好施。


有一年大年三十,他们父女帮助了私访受困的东海龙王父子。为报恩,东海龙王赠给王忠玛瑙宝珠一枚;龙子赠给荷花龙吟琵琶并教她弹奏仙曲“龙吟三弄”。


后来,这事被知府得知,便抢来宝珠,宝珠落地,化为玛瑙泉,淹掉了府衙。荷花姑娘更是宁折不弯,为不受知府儿子的调戏凌辱,怀抱琵琶跳入泉中。此后,每逢夜晚,泉中便传来丁冬悦耳的琵琶声,人称此泉为“琵琶泉”。


鸟玉函青


玉函山,在济南市南郊。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山居住。


山上有一种鸟,青足,赤黄嘴,白翅膀,紫脑门,名叫“青鸟”。王母把盛放仙药的玉匣留在山上,命青鸟守护,故此鸟又名为“王母使者”。


后来,汉武帝登此山,拣到王母留下的玉匣,非常高兴。可是,当他下山时,玉匣忽然变作一只青鸟飞走了……


秦府沉潭


相传唐朝开国元勋秦琼,于济南建造府第,称“国公府”。


一日晚上,雷电交加,风雨大作,轰然一声巨响,秦府下陷,此地变成一片深不可测的潭水。后有人潜入潭中,见水底有一处豪华府第,一条巨龙盘踞殿内,吓得他连忙退出。也有传说,曾有人躺在潭下大殿门口,惊醒了——原来他睡着翻身,差点滚入潭中,被别人拉住了。


据传那府第便是下陷的秦琼府,那潭便是今日的五龙潭。






金牛化山


古时候,济南华山脚下有个给财主放牛的苦孩子。财主心黑,每天只给孩子带一个饼子去放牛。


这天,苦孩子正想吃饭,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向他要饼子吃。孩子见老人可怜,就把饼子全给了老人,自己却忍饥挨饿。老人要报答小孩,便把他领进一座山洞中,只见一头金牛拉着金磨在轧金豆子,老人捧了一把金豆子给孩子。


这事被财主知道后,便拿着袋子去山洞装金豆,还想把金牛和金磨弄回家。不料,金牛怒吼一声跑出山洞,洞口坍塌,财主葬身洞中。


那牛跑至泺水边饮水,鸡叫了,金牛化成山,人称金牛山。华山脚下有个山洞,那就是传说中的金牛洞。


瓜打金牛


济南东郊的牛旺庄北有片苇子湾,每年夏秋月圆夜深时,就有一头金牛在湾中沐浴戏水。


湾边住着一对善良的老夫妇,他们和家中的黄牛一起苦熬时日。一天,黄牛将死,含泪对老夫妻说:“我死后,把角埋到东墙下,明年就会发芽、开花、结瓜。结瓜后四十九天,摘下瓜在月圆之夜去打湾里的金牛,牛就听您老使唤了。”


到第二年秋天,东墙下果然结了个瓜。庄里有个二流子得知秘密后,在结瓜四十八天时将瓜偷走。第二天他来到湾边,见金牛一到便用瓜击之。由于金瓜早摘一天,未能制服金牛。金牛狂躁而起,用双角将二流子抵死。金牛无力回天,饮尽湾中水向北跑去。牛没了,庄人便改名为“牛亡庄”,后觉“亡”字不吉,遂改成了“牛旺庄”。


寺沉成湖


古代,济南有个大明国寺。寺内殿宇飞阁,雄峙亭立;经声佛号,暮鼓晨钟。然而寺内和尚却不守教规,经常奸淫良家女子。


传说有一姑娘,很有孝心,她母亲有病,她便天天向大明国寺方向烧香祈祷。一月之后,母亲病愈。姑娘便去大明国寺还愿。寺内和尚见她姿色甚美,便于夜晚把她抢入寺内。姑娘的哥哥闻知跃马挺刀,追踪而去…突然,一声炸雷,天塌地陷,大明国寺沉入地下,此处成了湖泊,就是现在的大明湖。


哥哥救出妹妹,在湖边种藕捕鱼,侍养老母。那些和尚便成了湖里的蛤蟆,只会鼓肚皮,却永远叫不出声来……


紫荆复活


相传,在济南北郊的紫荆山下,住着田氏三兄弟。他们一块居家过日子,相处得十分和睦。他们的庭院中,长着一株十分茂盛的大紫荆树。


后来,三兄弟因故闹了矛盾,吵闹着要分家。就在那天夜里,枝壮叶密的紫荆树突然枯死。田氏三兄弟见状深受启发,重又和好如初。岂料到了第二天,那棵紫荆树也重新复活了。


据有关学者考证,那紫荆山,便是今日的金牛山。现在,山周围居民区内仍有不少田姓人家居住。


井中锁蛟


济南城内有一舜泉和一口舜井。舜泉在原南门里偏西舜庙里;舜井在原南门里向北“舜井街”路西墙下边。


据古老传说,济南发大水后,一位仙人 (大禹或吕洞宾),把发水的蛟拿住,锁到舜井里,并在井上竖了一根粗粗的铁柱子,把粗如人手腕的锁蛟的铁链子从井中引上来锁在铁柱子上,让蛟在井里好好 “修身养性”。


蛟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去?”仙人回答:“到铁树开花的时候,你就可以出去了。”那就是说,井中被锁的蛟将永远不能重见天日。井上的铁柱子和铁链子一直到民国时代还有。


多少年来,大家去舜井里提水,井上的铁柱子、铁链子都已生锈,铁链子照样垂在井里,可是从来没有人敢动。


埋儿孝母


在长清区与平阴县交界处有座孝堂山。山上有一石祠,世称孝子堂。孝子堂是为纪念“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而修建的。


相传,郭巨家境贫寒,却事母至孝。后来,他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生活更加困苦。他怕自己的儿子会分掉母亲吃的东西,就去埋掉儿子。正掘坑时,忽然挖得一些黄金,里面还丹书一贴。上写着:“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


钟声如润


济南大明湖边有一条街,叫“钟楼寺街”。街上有钟寺,寺内有一口大钟,钟响时,隐约有悲凉凄楚之音,如一少女低声泣诉。


传说从前这里住着一位贾姓青年商人,不幸丧妻,留下一个不满三岁的幼女。后来,贾商续弦,后妻嫉妒成性,经常折磨贾女。有一次她竟恶狠狠地用香火把女儿脸烧坏。贾商外出归来,见女儿的惨状,伤心郁郁而死。


一天,墙外铸钟的火炉生火后,恶妇骗贾女登高观望,一把把她推进了火炉之中。后来大钟铸成,响声里便有贾女的哭泣声。恶妇残害继女,每每听见钟声便胆战心惊,不久便害心痛病而死。


梦遇吕祖


趵突泉畔泺源堂,元朝时改建为吕祖庙,专供吕洞宾。


据说金人元好问曾在太原街头邂逅一位美髯道人,道人对元好问称他家住在人杰地灵的泉城,并邀元赴济游玩。过了几年,元好问途经济南,泛舟大明湖、登历山、访舜迹,却忘了当年与道人的前约。一日他来到趵突泉泺源堂小憩,睡梦中忽见太原所见道人前来:“这不是遗山吗?到济南为何不来看我?”元惊醒,抬头一看,正堂中吕洞宾塑像和他所见道人竟一模一样。原来那道人就是吕洞宾呀!元好问出资重修吕祖庙,并留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作济南人”等诗篇。


趵突泉涌


很久以前,济南城里有个名叫鲍全的青年樵夫,天天手不离斧砍柴,仍养活不了年迈的双亲。双亲突然得了重病,没钱请医生,鲍全只好眼看着父母相继去世。


从此他向一和尚学医,几年中救活了许多老百姓。那时济南没有泉水,遇上旱年,连煎药的水也没有,鲍全每天早起去担水,为那些买不起水的穷人煎药。


一天,鲍全在担水的路上救了一位老者,并拜这位长者为干爹。干爹看鲍全一天到晚为穷人治病,忙得连饭也没空吃,就说:“泰山上有个黑龙潭,潭里的水,专治瘟疫,你要能挑一担潭水回来,每个病人只要滴到鼻里一滴,就能消除百病。”


鲍全拿着干爹给的拐杖,历尽艰辛,来到泰山黑龙潭,却发现这里原来是龙宫,干爹是龙王的哥哥。鲍全挑了一件龙王的礼物白玉壶,里面的水永远也喝不完。鲍全回到泉城后,为很多病人治好了病,州官听说后派人来抢夺,鲍全把壶埋在了院子里。


公差在院中挖到了白玉壶,却怎么也搬不动,他们一起用力,只听“咕咚”一声,突然从平地下“呼”地窜出一股大水,溅起的水花撒满全城,水珠落在哪里,哪里便出现一眼泉水,从此济南变成了有名的泉城。


人们为了纪念鲍全,把这泉叫宝泉,年深日久,人们根据泉水咕嘟咕嘟向外冒的样子,又把它叫成“趵突泉”了。


大明湖的蛤蟆为啥不叫?


据清代的《历城县志》记载:“湖(指大明湖)出城中,擅奇宇内;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事实也确实如此。大明湖里,从来见不到水蛇;而大明湖的青蛙,从来都不会叫。有时,离大明湖不远的湾塘稻田里,蛙声吵成一片,而湖中的青蛙却像哑巴似的,寂然无声。偶尔有青蛙跳到碧绿的荷叶上,头仰着,肚子一鼓一鼓的,就是发不出声来,所以当地百姓中又流传一句俗语:“大明湖的蛤蟆干鼓肚”。


大明湖的青蛙为什么不会叫?当地流传这样一个传说: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济南,就住在大明湖边的巡抚衙门里。晚上,大明湖的青蛙聒噪盈耳,吵得这位万岁爷睡不着觉。于是他便把随侍的大臣刘墉(即刘罗锅)叫来,让刘墉传他的圣旨,不准大明湖的青蛙再叫了。刘墉只得遵命,来到高高的北极阁上,大声向着湖中的青蛙宣布了乾隆皇帝的圣旨。毕竟皇帝是金口玉牙,连青蛙也不敢违旨。从此,大明湖的青蛙就再也不叫了。


这传说自然不足为信。有人试图用水的温度对这一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大明湖的水来自济南各泉的泉水,水温较低,青蛙生活在这里不能发情,因此就不叫。其他湾塘里水温较高,青蛙生活在里面能够发情,到了发情期就会大叫不止。但这种说法,也难以服人。因为其他湾塘里的水温较低时,青蛙照样能叫;而大明湖的水温升高时,青蛙仍保持沉默。更有人将大明湖中缄口不鸣的蛙移到别处,蛙便叫了;又把外界会叫的蛙放进大明湖,蛙便成了哑巴。


看来,要解开这一自然之谜,只有留待后人了。


大明湖畔柳荷情缘


很久很久以前,大明湖畔一对青年男女痴心相爱,男的叫杨柳,女的名荷花。小伙子英俊潇洒,姑娘如花似玉。杨柳诚实勤劳,荷花美丽聪慧。她们自小便在一起游戏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以后,便互生爱慕之情,且情深意笃,曾互指湖水为誓:非君不娶,非君不嫁。两家的家长也认为她们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准备待筹备妥当之后,择日为她们完婚,结成百年良缘。


谁知天有不侧风云,湖畔有一官宦人家的恶少,垂涎荷花的美貌,生出歹心。一日趁荷花家中无人,带人抢走了荷花,欲行不轨。杨柳闻讯,追来抢救。恶少指使家丁对杨柳动武,杀死了杨柳,他含恨倒在了明湖畔。荷花见状,悲痛欲绝,挣开强人之后,纵身跳入湖中,殉情自尽了。


她们死后,湖畔杨柳被害的地方,长出了茁壮的柳林;湖中荷花自尽的地方,生出了艳丽的红荷,柳枝拂水,向着荷花点头;红荷挺立,朝着柳枝传情。湖民们说:这是杨柳和荷花的化身,她们活着不能结合,死后也要日日厮守相聚。


他们的故事更被后人撰写成了故事诗,广为流传——


四面荷花三面柳,大明湖水流千秋。


明湖何以荷柳多?这个故事已很久。


美貌村姑名荷花,勤劳小伙叫杨柳。


天造地设成佳配,就等完婚摆喜酒。


万事俱备待吉日,谁知塌天祸临头。


荷花美貌传名远,恶霸觊觎暗运筹。


众多歹徒抢亲至,小伙闻知来搭救。


寡不敌众遭黑手,乱棒落水一命休。


荷花不堪受屈辱,慷慨投湖不回首。


村姑化作水面荷,情郎化作岸边柳。


柳叶轻拂荷花面,荷花轻唤风摆柳。


荷柳依依多恩爱,相亲相伴无尽头。


听罢故事若不信,请到明湖走一走。


荷花开颜为您笑,柳梢轻轻拉您手。


您与荷柳合个影,爱情永在您心头!


戴老道冤死趵突泉


济南名泉众多,七十二名泉中,趵突泉最为著名,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可是趵突泉的泉水是由哪里来的呢?这在过去一直是个迷。


据说清朝时候,有一位新上任的山东巡抚,上任伊始便到趵突泉边游玩。他站在“泉源泉上奋,水涌若轮”的泉边,被这气势壮观的泉水陶醉了,便随口吟起元代大诗人赵孟兆页题咏趵突泉的诗句来:“泺水发源泉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悉东海枯--------”吟完诗句,他便问随从:“你们知道这‘岁旱不悉东海枯’是什么意思吗?这趵突泉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众随从面面相觑,竟无人答对。一名小吏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便禀报道:“济南有位戴老道,听说此人知之甚广,何不请他来解此难题?”巡抚一听心中不悦,但碍于面子还是点头答应了。


不多一会儿,小吏将戴老道请到巡抚面前。巡抚闲聊几句,便把话题一转,直问他趵突泉水来自何处,为何久旱不枯。戴老道略一思索,开口说道:“这趵突泉水来自泰山!”巡抚一愣,问:“何以见得?”戴老道答道:“这泰山虽然距济南一百余里,但泰山地势高,济南地势低。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趵突泉与泰山黑龙潭有地下暗河相通,黑龙潭地势比济南高出百丈,水接龙宫,故趵突泉水源泉源泉喷涌,永不枯竭。”


巡抚听罢,不以为然,说:“先生说的话可当真?用什么法子可验证你这话是真是假?”


戴老道毫不含糊地说:“可派人到泰山黑龙潭,午时三刻往潭中撒上麦糠。七天七夜后的午时三刻,麦糠就会从趵突泉泉眼中冒上来。”


巡抚正想借此除了老道,便说:“你讲的这话,如不应验,就拿脑袋担保。”让老道签字画押,并派人到黑龙潭去准时撒上麦糠。


转眼六天过去了。第七天一早,巡抚和戴老道在卫士、证人、官吏簇拥下,来到泺源堂前。趵突泉边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只等午时三刻一到,立见分晓。


一刻、二刻,眼看午时三刻就要到了,但麦糠还没见漂上来。戴老道纹丝不动端坐在那里,胸有成竹。刀斧手去拉开了架式,围观人的心也都提了了嗓子眼上。


就在这时,“当”的一声锣响,报时的小吏高声喊道:“午时三刻已到!”众人面向泉眼,仍不见有一粒麦糠漂上来。


“把这老妖道给我拿下!”随着巡抚一声怒喊,早已准备好的刀斧手不容分说把戴老道五花大绑起来。巡抚当众宣布:“这老道向本官寻衅,实乃自取灭亡。武士们,速按令状办事,将老道斩首示众!”


还不等戴老道分辩,刀斧手将他拖至泉边,“咔嚓”一声人头落地,一腔碧血,喷洒泉边,染红了泉池。


可就在这时,趵突泉水打了个飞旋,麦糠像雪片似的,纷纷扬扬涌出来了。周围的人们纷纷为戴老道喊冤,可为时已经晚矣。


戴老道为何会死在巡抚刀下?原来这心狠手毒的巡抚早就设好了圈套,他略施小计,故意让报时的小吏早报了时间。戴老道只落了个首体分家。


这一段民间流传的故事,就叫做《戴老道冤死趵突泉》。


济南的经纬路为何与地球的经纬度相反?


一座城,就是一部历史。一座城的一条路名,一条街名,就蕴含着一个故事。你知道为什么济南的经纬路与地球的相反吗?


关于济南的经纬路的来历,有四种说法——


说法一:韩复榘命名说


韩复榘是民国时期的军事将领,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后担任中华民国山东省政府主席。


一天,韩复榘坐在办公室,一士兵进来报告说,要给济南道路命名,问怎么办?韩复榘桌上正放着一个地球仪,他看了看地球仪,拍着自己的光脑袋说,就用经纬来命名吧,东西为经,南北为纬,士兵将错就错,就这样延续至今。


说法二:拍马者有意为之


韩复榘在山东当政时,拍马者故意将经纬路方向倒置,吹捧韩复榘可让地球倒转,扭转乾坤。韩复榘大为高兴,命令手下将济南城区道路用倒置的经纬命名。


说法三:阴阳颠倒说


济南位于千佛山之北,为阴,黄河之南,也为阴。济南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阴气比较重,在道路命名的时候,将经纬颠倒就是为了抵消阴气。


说法四:源于织布机


济南市以“经、纬”命名道路是从开埠后开始的。据1914年出版的《济南指南》记载,当时的山东巡抚周馥与袁世凯反复商议,于1904年5月1日联名上奏清廷,要求将济南、周村、潍县自行开为商埠。其中,在济南开埠的请求中,附有济南开埠蓝图,图中标注了以经纬命名的道路。 据济南市政协文史委特邀委员、济南市地名专家委员会成员乔润生推断,济南市经纬路命名依据是手工纺织中织布机上的长短线。


经纬在古代就代表道路,同时,济南当时手工业中,以纺织业最为发达,是支柱产业。而纺织业的织布机上,长线为经,短线为纬。而当时济南商埠区境界东西长为五公里,南北则不到三公里。于是东西路被命名为经几路,南北路则被命名为纬几路。


济南的经纬路命名只分布于原来的商埠区,因此这种说法比较可信,您认为呢?


济南,


这座古老的城市,


有着太多的历史,


太多的内涵,


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神秘传说,


且让我们走遍泉城的各个角落,


去重温那一个个


与济南血脉相连的传说故事吧!


舜为凤身


相传,舜是古代东方先民的首领,凤是东方先民的图腾。


一天夜里,舜父梦见一只凤衔着一粒谷种来喂他,并说:“我是来给你做子孙的。”于是,舜母怀孕,生了一个目生双瞳的孩子——舜。


舜长大后,便在历山下耕作。当时,黄河流域有大象生息,舜便驯化大象用于耕耘。他还教人制陶器和捕渔狩猎,发展生产。


舜名扬天下,招来人嫉妒。一个恶徒曾请舜去修谷仓,暗地却放火烧仓,但舜在大火中化作一只凤鸟扶摇飞去。


眼泪化做珍珠泉


上古时,尧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并禅让帝位于舜。后来,舜帝南巡,途中病重。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去探望。临行前,她们不忍与乡亲分别,泪水滚滚而下,这泪水遂化为泉,后人称“珍珠泉”。济南民谣云:“娥皇和女英惜别泪,化作珍珠清泉水。”


趵突泉畔,约在二千多年前就建有娥皇女英庙(娥皇、女英系舜的两个妻子),趵突泉流出的溪水,北魏地理名著《水经注》就已记载,名叫“娥英河”。


龙洞因大禹得名


传说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历山脚下是一片汪洋。


水底有条恶龙作怪,禹将济、泺二水疏通,洪水排尽,孽龙无处藏身,跃身向东窜去。大禹紧追不舍,恶龙钻进城东山上的石洞,禹上前擒捉,那龙长啸一声,破山而出。大禹追至山涧(即今日回龙洞,在浆水泉风景区),终于制服孽龙。


那龙穿越时出现的洞,后人便称为龙洞。那座山也因此得名龙洞山,又叫禹登山。山下那条幽深的涧沟,被称为“藏龙涧”。


历山铁锁


历山,今又称千佛山。传说很久以前,山上有把古铁锁,粗如人臂,绕其峰两周。为什么呢?原来历山原本是一座海上仙山,在山上居住的仙人生性好动,总是带着这山东游西逛,惹得海神大为不悦,暗用铁锁将山锁住。谁料一日铁锁被挣断,那座山便飞落此处,但一把断锁却依然系于峰上。据说,在唐朝时千佛山顶上还有铁链存留。


半夜鸡鸣


你知道吗?“半夜鸡叫”的故事是最早流行于济南的一个传说。


在济南东郊,有一处平陵遗址,断垣残壁,颓立于平畴原野上。相传当年建城时,一个会法术的头领,驱赶济南百姓日夜筑城。人们苦不堪言,但他仍嫌进度太慢,便施展法术,让石头人夜里帮忙,至鸡鸣时则止。


首领有一女儿,与民工中一青年男子相爱。她很厌恶父亲的做法,就命人半夜时模仿鸡叫,引得群鸡共鸣,石头人无法干活,筑城只好半途而废,只留下了如今的残墙断垣。


郎公讲经


在济南长清境地内有座郎公山,山上有块状似人形作揖念经的郎公石。


传说,郎公是东晋时著名得道高僧,他经常和好友长清人张忠(字臣和)一起探讨佛学。一次,张忠邀郎公来家乡讲经,数千人聚集起来听讲解。郎公出神入化、耐人寻味的讲演使听者都入了迷,不一会儿,连山上的山石也听得津津有味,不由得频频点头。郎公淡淡地说:“这是山石显灵,被我解化了。”


后来,郎公讲学的地方就称作灵岩。灵岩西南一座不很高的山,人们称为郎公山,山中那块双手合十的和尚形象的石块,人们称之为郎公石。


二郎担山


传说很早以前,济南北郊原是一马平川。二郎神赶太阳,挑着两座山走到这里,放下担子歇脚小憩。不料两座山竟生了根,再也挑不起来。就连他从鞋里倒出来的两堆土,也变成了后来的粟山和马鞍山。


二郎神挑来的两座山天天增长,惊动了太上老君,他怕这山会把山明水秀的济南压起来,就围着两山撒了圈丹药,山从此不再长了。后来,人们便把这两座山称为南药山、北药山。


龙吟琵琶


相传在古代,离济南黑虎泉不远的地方,有一家馍馍铺,主人叫王忠,他有个女儿叫荷花。父女俩为人厚道,乐善好施。


有一年大年三十,他们父女帮助了私访受困的东海龙王父子。为报恩,东海龙王赠给王忠玛瑙宝珠一枚;龙子赠给荷花龙吟琵琶并教她弹奏仙曲“龙吟三弄”。


后来,这事被知府得知,便抢来宝珠,宝珠落地,化为玛瑙泉,淹掉了府衙。荷花姑娘更是宁折不弯,为不受知府儿子的调戏凌辱,怀抱琵琶跳入泉中。此后,每逢夜晚,泉中便传来丁冬悦耳的琵琶声,人称此泉为“琵琶泉”。


鸟玉函青


玉函山,在济南市南郊。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山居住。


山上有一种鸟,青足,赤黄嘴,白翅膀,紫脑门,名叫“青鸟”。王母把盛放仙药的玉匣留在山上,命青鸟守护,故此鸟又名为“王母使者”。


后来,汉武帝登此山,拣到王母留下的玉匣,非常高兴。可是,当他下山时,玉匣忽然变作一只青鸟飞走了……


秦府沉潭


相传唐朝开国元勋秦琼,于济南建造府第,称“国公府”。


一日晚上,雷电交加,风雨大作,轰然一声巨响,秦府下陷,此地变成一片深不可测的潭水。后有人潜入潭中,见水底有一处豪华府第,一条巨龙盘踞殿内,吓得他连忙退出。也有传说,曾有人躺在潭下大殿门口,惊醒了——原来他睡着翻身,差点滚入潭中,被别人拉住了。


据传那府第便是下陷的秦琼府,那潭便是今日的五龙潭。






金牛化山


古时候,济南华山脚下有个给财主放牛的苦孩子。财主心黑,每天只给孩子带一个饼子去放牛。


这天,苦孩子正想吃饭,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向他要饼子吃。孩子见老人可怜,就把饼子全给了老人,自己却忍饥挨饿。老人要报答小孩,便把他领进一座山洞中,只见一头金牛拉着金磨在轧金豆子,老人捧了一把金豆子给孩子。


这事被财主知道后,便拿着袋子去山洞装金豆,还想把金牛和金磨弄回家。不料,金牛怒吼一声跑出山洞,洞口坍塌,财主葬身洞中。


那牛跑至泺水边饮水,鸡叫了,金牛化成山,人称金牛山。华山脚下有个山洞,那就是传说中的金牛洞。


瓜打金牛


济南东郊的牛旺庄北有片苇子湾,每年夏秋月圆夜深时,就有一头金牛在湾中沐浴戏水。


湾边住着一对善良的老夫妇,他们和家中的黄牛一起苦熬时日。一天,黄牛将死,含泪对老夫妻说:“我死后,把角埋到东墙下,明年就会发芽、开花、结瓜。结瓜后四十九天,摘下瓜在月圆之夜去打湾里的金牛,牛就听您老使唤了。”


到第二年秋天,东墙下果然结了个瓜。庄里有个二流子得知秘密后,在结瓜四十八天时将瓜偷走。第二天他来到湾边,见金牛一到便用瓜击之。由于金瓜早摘一天,未能制服金牛。金牛狂躁而起,用双角将二流子抵死。金牛无力回天,饮尽湾中水向北跑去。牛没了,庄人便改名为“牛亡庄”,后觉“亡”字不吉,遂改成了“牛旺庄”。


寺沉成湖


古代,济南有个大明国寺。寺内殿宇飞阁,雄峙亭立;经声佛号,暮鼓晨钟。然而寺内和尚却不守教规,经常奸淫良家女子。


传说有一姑娘,很有孝心,她母亲有病,她便天天向大明国寺方向烧香祈祷。一月之后,母亲病愈。姑娘便去大明国寺还愿。寺内和尚见她姿色甚美,便于夜晚把她抢入寺内。姑娘的哥哥闻知跃马挺刀,追踪而去…突然,一声炸雷,天塌地陷,大明国寺沉入地下,此处成了湖泊,就是现在的大明湖。


哥哥救出妹妹,在湖边种藕捕鱼,侍养老母。那些和尚便成了湖里的蛤蟆,只会鼓肚皮,却永远叫不出声来……


紫荆复活


相传,在济南北郊的紫荆山下,住着田氏三兄弟。他们一块居家过日子,相处得十分和睦。他们的庭院中,长着一株十分茂盛的大紫荆树。


后来,三兄弟因故闹了矛盾,吵闹着要分家。就在那天夜里,枝壮叶密的紫荆树突然枯死。田氏三兄弟见状深受启发,重又和好如初。岂料到了第二天,那棵紫荆树也重新复活了。


据有关学者考证,那紫荆山,便是今日的金牛山。现在,山周围居民区内仍有不少田姓人家居住。


井中锁蛟


济南城内有一舜泉和一口舜井。舜泉在原南门里偏西舜庙里;舜井在原南门里向北“舜井街”路西墙下边。


据古老传说,济南发大水后,一位仙人 (大禹或吕洞宾),把发水的蛟拿住,锁到舜井里,并在井上竖了一根粗粗的铁柱子,把粗如人手腕的锁蛟的铁链子从井中引上来锁在铁柱子上,让蛟在井里好好 “修身养性”。


蛟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去?”仙人回答:“到铁树开花的时候,你就可以出去了。”那就是说,井中被锁的蛟将永远不能重见天日。井上的铁柱子和铁链子一直到民国时代还有。


多少年来,大家去舜井里提水,井上的铁柱子、铁链子都已生锈,铁链子照样垂在井里,可是从来没有人敢动。


埋儿孝母


在长清区与平阴县交界处有座孝堂山。山上有一石祠,世称孝子堂。孝子堂是为纪念“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而修建的。


相传,郭巨家境贫寒,却事母至孝。后来,他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生活更加困苦。他怕自己的儿子会分掉母亲吃的东西,就去埋掉儿子。正掘坑时,忽然挖得一些黄金,里面还丹书一贴。上写着:“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


钟声如润


济南大明湖边有一条街,叫“钟楼寺街”。街上有钟寺,寺内有一口大钟,钟响时,隐约有悲凉凄楚之音,如一少女低声泣诉。


传说从前这里住着一位贾姓青年商人,不幸丧妻,留下一个不满三岁的幼女。后来,贾商续弦,后妻嫉妒成性,经常折磨贾女。有一次她竟恶狠狠地用香火把女儿脸烧坏。贾商外出归来,见女儿的惨状,伤心郁郁而死。


一天,墙外铸钟的火炉生火后,恶妇骗贾女登高观望,一把把她推进了火炉之中。后来大钟铸成,响声里便有贾女的哭泣声。恶妇残害继女,每每听见钟声便胆战心惊,不久便害心痛病而死。


梦遇吕祖


趵突泉畔泺源堂,元朝时改建为吕祖庙,专供吕洞宾。


据说金人元好问曾在太原街头邂逅一位美髯道人,道人对元好问称他家住在人杰地灵的泉城,并邀元赴济游玩。过了几年,元好问途经济南,泛舟大明湖、登历山、访舜迹,却忘了当年与道人的前约。一日他来到趵突泉泺源堂小憩,睡梦中忽见太原所见道人前来:“这不是遗山吗?到济南为何不来看我?”元惊醒,抬头一看,正堂中吕洞宾塑像和他所见道人竟一模一样。原来那道人就是吕洞宾呀!元好问出资重修吕祖庙,并留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作济南人”等诗篇。


趵突泉涌


很久以前,济南城里有个名叫鲍全的青年樵夫,天天手不离斧砍柴,仍养活不了年迈的双亲。双亲突然得了重病,没钱请医生,鲍全只好眼看着父母相继去世。


从此他向一和尚学医,几年中救活了许多老百姓。那时济南没有泉水,遇上旱年,连煎药的水也没有,鲍全每天早起去担水,为那些买不起水的穷人煎药。


一天,鲍全在担水的路上救了一位老者,并拜这位长者为干爹。干爹看鲍全一天到晚为穷人治病,忙得连饭也没空吃,就说:“泰山上有个黑龙潭,潭里的水,专治瘟疫,你要能挑一担潭水回来,每个病人只要滴到鼻里一滴,就能消除百病。”


鲍全拿着干爹给的拐杖,历尽艰辛,来到泰山黑龙潭,却发现这里原来是龙宫,干爹是龙王的哥哥。鲍全挑了一件龙王的礼物白玉壶,里面的水永远也喝不完。鲍全回到泉城后,为很多病人治好了病,州官听说后派人来抢夺,鲍全把壶埋在了院子里。


公差在院中挖到了白玉壶,却怎么也搬不动,他们一起用力,只听“咕咚”一声,突然从平地下“呼”地窜出一股大水,溅起的水花撒满全城,水珠落在哪里,哪里便出现一眼泉水,从此济南变成了有名的泉城。


人们为了纪念鲍全,把这泉叫宝泉,年深日久,人们根据泉水咕嘟咕嘟向外冒的样子,又把它叫成“趵突泉”了。


大明湖的蛤蟆为啥不叫?


据清代的《历城县志》记载:“湖(指大明湖)出城中,擅奇宇内;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事实也确实如此。大明湖里,从来见不到水蛇;而大明湖的青蛙,从来都不会叫。有时,离大明湖不远的湾塘稻田里,蛙声吵成一片,而湖中的青蛙却像哑巴似的,寂然无声。偶尔有青蛙跳到碧绿的荷叶上,头仰着,肚子一鼓一鼓的,就是发不出声来,所以当地百姓中又流传一句俗语:“大明湖的蛤蟆干鼓肚”。


大明湖的青蛙为什么不会叫?当地流传这样一个传说: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济南,就住在大明湖边的巡抚衙门里。晚上,大明湖的青蛙聒噪盈耳,吵得这位万岁爷睡不着觉。于是他便把随侍的大臣刘墉(即刘罗锅)叫来,让刘墉传他的圣旨,不准大明湖的青蛙再叫了。刘墉只得遵命,来到高高的北极阁上,大声向着湖中的青蛙宣布了乾隆皇帝的圣旨。毕竟皇帝是金口玉牙,连青蛙也不敢违旨。从此,大明湖的青蛙就再也不叫了。


这传说自然不足为信。有人试图用水的温度对这一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大明湖的水来自济南各泉的泉水,水温较低,青蛙生活在这里不能发情,因此就不叫。其他湾塘里水温较高,青蛙生活在里面能够发情,到了发情期就会大叫不止。但这种说法,也难以服人。因为其他湾塘里的水温较低时,青蛙照样能叫;而大明湖的水温升高时,青蛙仍保持沉默。更有人将大明湖中缄口不鸣的蛙移到别处,蛙便叫了;又把外界会叫的蛙放进大明湖,蛙便成了哑巴。


看来,要解开这一自然之谜,只有留待后人了。


大明湖畔柳荷情缘


很久很久以前,大明湖畔一对青年男女痴心相爱,男的叫杨柳,女的名荷花。小伙子英俊潇洒,姑娘如花似玉。杨柳诚实勤劳,荷花美丽聪慧。她们自小便在一起游戏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以后,便互生爱慕之情,且情深意笃,曾互指湖水为誓:非君不娶,非君不嫁。两家的家长也认为她们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准备待筹备妥当之后,择日为她们完婚,结成百年良缘。


谁知天有不侧风云,湖畔有一官宦人家的恶少,垂涎荷花的美貌,生出歹心。一日趁荷花家中无人,带人抢走了荷花,欲行不轨。杨柳闻讯,追来抢救。恶少指使家丁对杨柳动武,杀死了杨柳,他含恨倒在了明湖畔。荷花见状,悲痛欲绝,挣开强人之后,纵身跳入湖中,殉情自尽了。


她们死后,湖畔杨柳被害的地方,长出了茁壮的柳林;湖中荷花自尽的地方,生出了艳丽的红荷,柳枝拂水,向着荷花点头;红荷挺立,朝着柳枝传情。湖民们说:这是杨柳和荷花的化身,她们活着不能结合,死后也要日日厮守相聚。


他们的故事更被后人撰写成了故事诗,广为流传——


四面荷花三面柳,大明湖水流千秋。


明湖何以荷柳多?这个故事已很久。


美貌村姑名荷花,勤劳小伙叫杨柳。


天造地设成佳配,就等完婚摆喜酒。


万事俱备待吉日,谁知塌天祸临头。


荷花美貌传名远,恶霸觊觎暗运筹。


众多歹徒抢亲至,小伙闻知来搭救。


寡不敌众遭黑手,乱棒落水一命休。


荷花不堪受屈辱,慷慨投湖不回首。


村姑化作水面荷,情郎化作岸边柳。


柳叶轻拂荷花面,荷花轻唤风摆柳。


荷柳依依多恩爱,相亲相伴无尽头。


听罢故事若不信,请到明湖走一走。


荷花开颜为您笑,柳梢轻轻拉您手。


您与荷柳合个影,爱情永在您心头!


戴老道冤死趵突泉


济南名泉众多,七十二名泉中,趵突泉最为著名,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可是趵突泉的泉水是由哪里来的呢?这在过去一直是个迷。


据说清朝时候,有一位新上任的山东巡抚,上任伊始便到趵突泉边游玩。他站在“泉源泉上奋,水涌若轮”的泉边,被这气势壮观的泉水陶醉了,便随口吟起元代大诗人赵孟兆页题咏趵突泉的诗句来:“泺水发源泉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悉东海枯--------”吟完诗句,他便问随从:“你们知道这‘岁旱不悉东海枯’是什么意思吗?这趵突泉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众随从面面相觑,竟无人答对。一名小吏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便禀报道:“济南有位戴老道,听说此人知之甚广,何不请他来解此难题?”巡抚一听心中不悦,但碍于面子还是点头答应了。


不多一会儿,小吏将戴老道请到巡抚面前。巡抚闲聊几句,便把话题一转,直问他趵突泉水来自何处,为何久旱不枯。戴老道略一思索,开口说道:“这趵突泉水来自泰山!”巡抚一愣,问:“何以见得?”戴老道答道:“这泰山虽然距济南一百余里,但泰山地势高,济南地势低。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趵突泉与泰山黑龙潭有地下暗河相通,黑龙潭地势比济南高出百丈,水接龙宫,故趵突泉水源泉源泉喷涌,永不枯竭。”


巡抚听罢,不以为然,说:“先生说的话可当真?用什么法子可验证你这话是真是假?”


戴老道毫不含糊地说:“可派人到泰山黑龙潭,午时三刻往潭中撒上麦糠。七天七夜后的午时三刻,麦糠就会从趵突泉泉眼中冒上来。”


巡抚正想借此除了老道,便说:“你讲的这话,如不应验,就拿脑袋担保。”让老道签字画押,并派人到黑龙潭去准时撒上麦糠。


转眼六天过去了。第七天一早,巡抚和戴老道在卫士、证人、官吏簇拥下,来到泺源堂前。趵突泉边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只等午时三刻一到,立见分晓。


一刻、二刻,眼看午时三刻就要到了,但麦糠还没见漂上来。戴老道纹丝不动端坐在那里,胸有成竹。刀斧手去拉开了架式,围观人的心也都提了了嗓子眼上。


就在这时,“当”的一声锣响,报时的小吏高声喊道:“午时三刻已到!”众人面向泉眼,仍不见有一粒麦糠漂上来。


“把这老妖道给我拿下!”随着巡抚一声怒喊,早已准备好的刀斧手不容分说把戴老道五花大绑起来。巡抚当众宣布:“这老道向本官寻衅,实乃自取灭亡。武士们,速按令状办事,将老道斩首示众!”


还不等戴老道分辩,刀斧手将他拖至泉边,“咔嚓”一声人头落地,一腔碧血,喷洒泉边,染红了泉池。


可就在这时,趵突泉水打了个飞旋,麦糠像雪片似的,纷纷扬扬涌出来了。周围的人们纷纷为戴老道喊冤,可为时已经晚矣。


戴老道为何会死在巡抚刀下?原来这心狠手毒的巡抚早就设好了圈套,他略施小计,故意让报时的小吏早报了时间。戴老道只落了个首体分家。


这一段民间流传的故事,就叫做《戴老道冤死趵突泉》。


济南的经纬路为何与地球的经纬度相反?


一座城,就是一部历史。一座城的一条路名,一条街名,就蕴含着一个故事。你知道为什么济南的经纬路与地球的相反吗?


关于济南的经纬路的来历,有四种说法——


说法一:韩复榘命名说


韩复榘是民国时期的军事将领,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后担任中华民国山东省政府主席。


一天,韩复榘坐在办公室,一士兵进来报告说,要给济南道路命名,问怎么办?韩复榘桌上正放着一个地球仪,他看了看地球仪,拍着自己的光脑袋说,就用经纬来命名吧,东西为经,南北为纬,士兵将错就错,就这样延续至今。


说法二:拍马者有意为之


韩复榘在山东当政时,拍马者故意将经纬路方向倒置,吹捧韩复榘可让地球倒转,扭转乾坤。韩复榘大为高兴,命令手下将济南城区道路用倒置的经纬命名。


说法三:阴阳颠倒说


济南位于千佛山之北,为阴,黄河之南,也为阴。济南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阴气比较重,在道路命名的时候,将经纬颠倒就是为了抵消阴气。


说法四:源于织布机


济南市以“经、纬”命名道路是从开埠后开始的。据1914年出版的《济南指南》记载,当时的山东巡抚周馥与袁世凯反复商议,于1904年5月1日联名上奏清廷,要求将济南、周村、潍县自行开为商埠。其中,在济南开埠的请求中,附有济南开埠蓝图,图中标注了以经纬命名的道路。 据济南市政协文史委特邀委员、济南市地名专家委员会成员乔润生推断,济南市经纬路命名依据是手工纺织中织布机上的长短线。


经纬在古代就代表道路,同时,济南当时手工业中,以纺织业最为发达,是支柱产业。而纺织业的织布机上,长线为经,短线为纬。而当时济南商埠区境界东西长为五公里,南北则不到三公里。于是东西路被命名为经几路,南北路则被命名为纬几路。


济南的经纬路命名只分布于原来的商埠区,因此这种说法比较可信,您认为呢?


:

【本文标题和网址】济南的历史传说(济南传说故事和风俗) www.chun1983.cn/cjxs/122138.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