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元旦的来历简短的(元旦的由来和习俗)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科普 /  2023-05-15 18:00:02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元旦的来历简短的(元旦的由来和习俗),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422个字,大小约为29KB,预计浏览完需要17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元旦来历知多少

今天是2023年1月1日,元旦,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一元初始,万象更新。


在我国, “元旦”一词自古有之,《晋书》中有:“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这里的元旦不是公历的1月1日,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也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关于正月初一是元旦的说法,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尧舜盛世之时,尧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舜即位后,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也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后来,人们把尧帝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就是传说中古代“元旦”的由来。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因此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为“元旦”。


烟火表演还是迎接新年的一项盛大礼包,当新年0点钟声敲响,漫天绽放的烟火预示着新的一年会更加绚丽多姿。比如,澳大利亚悉尼的新年烟火表演就是悉尼每年新年的保留节目。在烟火的映照下,悉尼海港大桥和悉尼歌剧院更加夺目耀眼。而这一幕也常被搬上纪念币。


新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虽然人们庆祝新年的方式有各种各样,但世界各大城市都不约而同地会有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在轻松美妙的音乐中宣告新的一年的开始。这其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为著名。每年的1月1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2022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银币背面图案上与中国熊猫金币相搭配的就是奥地利维也纳爱乐乐团金币,看着这枚金币,仿佛置身于金色大厅之中。


我们还可以在纪念币上欣赏到贝多芬的《欢乐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还有威尔第的《假面舞会》。


在我国,新年还有登高的习俗,寓意新的一年步步高升。说到登高,可以登山,也可以爬长城,极目远眺,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还有武当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和九华山,处处好风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新年第一天,赶紧收拾好心情,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吧!


元旦的由来和习俗!





元旦在我国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


大家对元旦的来历和习俗了解吗?


元旦的由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的习俗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


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得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民间,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


古代元旦习俗


南朝时荆楚元旦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táng)、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吃一个鸡蛋。其中有桃汤、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


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


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屠苏酒是在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酒品,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种有辛味的菜,《荆楚岁时记》隋注说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如《风土记》所说可活动五脏,是祈求健康的东西。《荆楚岁时记》注引《庄子》说:“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藏。”可见元日食辛菜的传统由来已久。隋唐时代的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厉气。”(《岁时广记》卷五91)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说:“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这种食辛盘迎新当是晚起的意思。


敷于散是一种中药,却鬼丸也是一种民间方药,据说,在新年的第一天吃了,就不会遇上鬼。虽然说是“服”却鬼丸,但到了后世,年轻人们也会把这种丸药带在身上,而不是真正地吃掉。


鸡蛋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太平御览》卷二九引《荆楚岁时记》说:“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属于小荤的鸡蛋。


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汤饼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可知水引和馎饦属于同一类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条,馎饦似今长揪皮。其实宋人说的“年馎饦”是一句概括语,也包括了水引。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岁时广记》卷五引)索饼就是前代的长引。长引是说拉长的东西,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两个名称讲的都是形状细长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条之类的食品。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围径尺许,厚五六寸,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人,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中国古代元旦饮食丰富多彩


《荆楚岁时记》的记述就是集中体现



点亮



数千年来含义几经变迁,元旦节从何而来

元旦即将到来,“元旦”从何而来?它又是怎样走进百姓生活的?元旦古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又称元春、元日、元正、元辰、元朔等。数千年来,元旦的含义几经变迁。


古代元旦为农历新年


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颛顼的传说。古时曾经有四个元旦日,即农历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二月初一、一月初一。


我国最早的历法是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古历,合称为“古六历”。按照干支纪月法,一年的十二个月,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年的正月为一月,每月的朔日即初一。在汉武帝之前,历代的正月是不一样的。黄帝历、周历、鲁历皆以子月为正月,称为建子月,也就是现在的农历十一月,十一月初一为元旦;夏代以孟春为正月,夏代的元旦是农历一月初一;商代用殷历,殷历的正月为农历十二月,十二月初一为元旦。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暗弱无力,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各行其是,不再奉行周朝的正朔,元旦的时间也就不一样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统一了历法,推行颛顼历,以十月为正月,十月初一即元旦。


汉朝建立后,汉高祖沿用了秦制历法,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越发感觉和人们习惯通用的春夏秋冬不合。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布实施《太初历》,并将此年改为太初元年,正式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元旦。在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尽管曾有几名皇帝进行过改历改岁首(如王莽规定十二月朔日为岁首),但总体上一直使用夏历。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也称为“夏历”。


古时的元旦并非现在的元旦,而是农历新年。吴自牧《梦粱录》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这天,皇帝要举行隆重的朝贺大典,献岁启新,还要祭祖拜神,皇帝率领一班王公大臣,诣皇太后宫行庆贺礼,以表达孝顺之心及祝福。而臣子也要向皇帝觐表,恭贺元旦。


秦朝时,官员元旦有“告假”制,汉朝有“休沐”制,唐朝则官府元旦放假7天,并成为法定制度。民间则形成了燃放爆竹、悬挂桃符、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人团圆、送礼拜年等习俗,欢度新年。宋朝时元旦任由百姓自由娱乐,放开赌禁3天。《东京梦华录》说:“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如马行、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踊路,州北封丘门外及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


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元旦更是热闹。《燕京岁时记》描写道:“京师谓元旦为大年初一。每届初一,于子初后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霄达巷,络绎不休。”


“元旦”与“春节”之争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次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政府成立。1月2日,孙中山发出《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各省都督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由各省代表团议决,由本总统颁行。”1月l3日又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命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政府规定,1月1日至3日,军政部门、司法机关、学校以及地方政府放假3天。


1924年新年前后


1913年1月1日,当第一个元旦节来临之时,民国各级政府张灯结彩举行庆典,党政要员汇聚一堂,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展望新一年的前景。各大中小学提前数天精心准备元旦游艺会,节目丰富,师生及政府职员踊跃参与。


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时期,民国政府的统治力量十分有限,加上传统年俗根深蒂固,欲以一纸电文公告将其废除是不可能的。老百姓我行我素,直到进了腊月才开始“忙年”,有了年味儿。这年7月,针对夏历新年在民间“屡禁不止”的现象,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就改历改元问题,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交了一份四时节假报告,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的申请,并准许放假一天。袁世凯同意了这一请求,并于1914年起实施。于是传承了数千年的“元旦”正式更名为“春节”。从此,中国有了两个新年,当时将元旦称为“民国新年”,春节称为“国民新年”。此后一段时间内,官方刚过完“阳历年”,民间又迎来“农历年”,官民各过各的年。


1914年1月26日,中国迎来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春节,民间按照传统习俗欢度新年,气氛格外热闹。当时的报纸报道:“家家爆竹,户户桃符,大小商场一律休业数天,熙来攘往,遇人即相互庆祝,皆说吉祥佳话。”就连已经逊位的宣统帝也升殿受贺,袁世凯和黎元洪还派代表前去拜贺。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次年5月,内政部长薛笃弼草拟了《普用国历办法八条》,将阳历定为“国历”,农历视为“废历”,“对于旧历节令,一律不准循俗放假”。12月8日,国民党中执委通令各级党部及民众团体废除旧历,严禁民间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等一切民俗活动,禁止商店关门,不但严厉制裁在旧历年节放假的学校负责人,而且还处罚那些关门回家过年的商人。山东省政府在1929年春节前,甚至发布了“禁过春节”的通令。


1924年新年前后


1930年元旦前夕,国民党中央党部印制了8000副春联分发给民众张贴,并且宣布“全市娱乐场所半价”,以鼓励百姓欢度元旦。是年1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通告全国各机关元旦放假5天。1933年,国民政府又通令各界,将元旦休假改为3天。此后元旦放假3天成为惯例和制度。1934年,政府停止强制废除农历,要求“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


新中国的第一个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法。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考虑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农历的一月初一称为“春节”,阳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12月23日,政务院通过《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的办法》,规定新年元旦放假一日,春节放假三日。新年元旦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1950年1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新年元旦。1949年12月31日的《人民日报》报道说,全国各地积极准备在新年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首都各界将于1950年1月2日举行全市人民大联欢,北京市戏曲界举办新年演出周,全市20多家剧院、茶社上演新节目。天津市总工会、文艺界将在新年举办军民联欢会、书画展、音乐会,上演新剧。上海军管会已通知各机关、团体在新年休假日分别举办联欢会,庆祝胜利,同时进行1950年新任务的宣传工作。广州市各机关、团体、学校将在新年举行全市大团拜。报道说:“全国各地人民都以无比欢欣的心情和预示克服一切困难的坚毅决心,来庆祝1949年的伟大胜利和迎接1950年的到来。”


1949年12月31日晚,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盛大联欢会。新年来了,人们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举办新年联欢会、团拜会、歌咏比赛、演讲会、体育比赛、展览会等丰富多彩的辞旧迎新欢庆活动。《进步日报》1950年1月3日以《京津欢度新年》为题报道说:“元旦以来,北京人民男女老幼都在庆祝胜利新年的狂欢中,大街小巷都悬挂红旗、红灯。各戏院影院也都高悬‘客满’,特别是那些放映新影片如《米丘林》《中华儿女》等及演唱新戏曲如《九件衣》《红娘子》等的场所,观众空前拥挤,多是劳动人民和家庭妇女。参观故宫、太庙和历史博物馆的人更是自早到晚,络绎不绝。”“天津市100多万市民欢度胜利新年。除夕瑞雪,元旦下午放晴。各机关单位、工厂、商店、娱乐场所都张灯结彩、高悬国旗,一片耀眼的红光,洋溢着喜气。鞭炮声自晨至暮响个不停,午夜后还断续可闻。”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编辑 胡德成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古代“元旦”的起源与流变


2021年的新年——元旦,马上就要到来。现在一说“元旦”,人们容易想起的就是每年阳历的1月1日。但在中国古代,“元旦”一词的意思,与今天有着很大的区别,内涵和习俗也要丰富得多。


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


按字面意思解释,“元”谓之“首”,“旦”谓之“日”,两个字结合起来,可以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所以,“元旦”又称为“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正月初一”。


据说,古代“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余年历史。


唐朝时,房玄龄等人负责修《晋书》,里面出现了有关“元旦”的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对“元旦”比较早的记载,在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诗作《介雅》中亦可见到。里边提到“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很明确说明它的“开端”意义。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还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它的起源另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尧舜时期,尧帝勤政爱民,尧年迈以后,禅位给德才兼备的舜,舜又禅位给治水立下大功的禹。他们都做了很多好事,十分受人民爱戴。


为了纪念他们,大家就把尧去世后,舜祭祀天地和尧的那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作“元旦”或“元正”,成为古代“元旦”的由来。


“元旦”时间曾一变再变


传说固然有趣,但实际“元旦”的来历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比如做农活,就需要一些准确的时间节点。而一年的开始,又有着特别的意义,所以,人类发明了历法。


古人发现了日夜交替、月缺月圆和四季轮回的自然现象,最终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参照月相变化的周期确定“月”,谷物成熟周期代表了寒来暑往,叫“年”,也就是太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精确计算上述周期经历了很长时间,历法几经变化,“元旦”的时间也跟着变。


夏朝使用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所有“元旦”就成了正月初一;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元旦”就改成了十二月初一;周朝又作修改,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元旦”又变成了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之后干脆再往前提一个月,“元旦”就成了十月初一。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不再折腾,司马迁横空出世,创立了一套历法,因为是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创立的,所以又被称作是“太初历”。当时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叫作“元旦”,自此,一直沿袭至清朝末年。


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民国政府决定使用公历,将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更好地与世界交流,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也就是我们现在通用的阳历。所以,之前的“元旦”就成了春节,而阳历的1月1日则接替成为元旦。


古人在这天忙着“吃吃吃”


古代是农业社会,到了“元旦”,大规模的农事活动早已结束,娱乐活动又少。所以,大家很快琢磨出各种跟吃有关的点子,花样百出。


南北朝梁宗懔写了一本书,叫《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古代楚地的各种节日风俗。说到“元旦”时,提到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餳(táng)、五辛盘,进敷于散,各吃一个鸡蛋。其中有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表达希望来年福顺安康的心愿。


椒柏酒,是由花椒和柏树叶浸泡而成的。据古书记载,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而“元旦”节饮椒柏酒的传统习俗,主要在山东历城、浙江嘉兴一代。


比较有趣的,是某些地方要吃“汤饼”。这里的“饼”一般不是指烧饼。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长相类似现代的面条。


明清时,人们喜欢在“元旦”吃年糕,南方尤其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提到,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相当有趣。而在当时的北方,“元旦”时比较盛行吃饺子,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其中扁食指的就是饺子。


不同地区,年糕也换了名字。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形似今天的生日蛋糕。(《北京晚报》)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就意味着可以穿新衣服、拿压岁钱、放鞭炮。随着这几年的空气污染,放鞭炮已成为了过去时,但穿新衣、拿压岁钱,还是小朋友最喜欢的项目。可是,小编一直比较疑惑,王安石这首《元日》到底是指的阳历的第一天,还是农历的第一天呢?


首先,小编认为,王安石的《元日》应该指的是农历的第一天,古时候,应该没有阳历和农历之分,对此,小编查阅了下相关资料。


“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因此,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公历年”、“阳历年”或“新历年”。


由此可见,虽然元旦定于每年的1月1日的历史已有111年历史,但是“元旦”,据传说记载起源于三皇五帝,已有上千年历史。


那元旦节作为一个节日,该怎么过呢?


在我国的北方,会吃饺子,饺子作为中国节日的传统美食,有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同时饺子的形状像个大元宝,也意味着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富贵有余。在我国的南方,一般会吃汤圆、吃年糕。不管吃什么,都希望自己与身边的人在新的一年里能过得吉祥如意。




#头条创作挑战赛##元旦##元旦节怎样过才能有“年”味儿?##元旦节的由来##元旦快樂#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就意味着可以穿新衣服、拿压岁钱、放鞭炮。随着这几年的空气污染,放鞭炮已成为了过去时,但穿新衣、拿压岁钱,还是小朋友最喜欢的项目。可是,小编一直比较疑惑,王安石这首《元日》到底是指的阳历的第一天,还是农历的第一天呢?


首先,小编认为,王安石的《元日》应该指的是农历的第一天,古时候,应该没有阳历和农历之分,对此,小编查阅了下相关资料。


“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因此,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公历年”、“阳历年”或“新历年”。


由此可见,虽然元旦定于每年的1月1日的历史已有111年历史,但是“元旦”,据传说记载起源于三皇五帝,已有上千年历史。


那元旦节作为一个节日,该怎么过呢?


在我国的北方,会吃饺子,饺子作为中国节日的传统美食,有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同时饺子的形状像个大元宝,也意味着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富贵有余。在我国的南方,一般会吃汤圆、吃年糕。不管吃什么,都希望自己与身边的人在新的一年里能过得吉祥如意。




#头条创作挑战赛##元旦##元旦节怎样过才能有“年”味儿?##元旦节的由来##元旦快樂#


:

【本文标题和网址】元旦的来历简短的(元旦的由来和习俗) www.chun1983.cn/cjxs/121938.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