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老吴救我(老吴小说全文阅读免费)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已采纳 /  2023-05-13 05:2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老吴救我(老吴小说全文阅读免费),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0722个字,大小约为48KB,预计浏览完需要27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把祖宗牌位藏在马桶里以躲追究——文字狱下的战栗

江苏东台举人徐述夔,著有《一柱楼诗集》,诗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二句。“清都”出自《列子·周穆王》,与紫薇并指天帝所居之处,“去”字可作离开讲,也可以作前往解释。文人吟诗作文引经据典是常事,并不奇怪。问题是,诗句偏偏将“明”和“清”并提,这就埋下祸根。


乾隆认为徐述夔的诗“不用‘明当’而用明朝,不用‘到清都’而用‘去清都’,这实系借‘朝夕’之‘朝’读作‘朝代’之‘朝’,意欲兴明朝而去我本朝,其悖逆显而易见”,皇帝口含天宪,出言为法,如此罗织周纳,罪名就大了,随之一张大网从天而降。


徐诗有到底哪些“悖逆”之句,于今已经完全看不到了。但有一点,举人出身的徐述夔,不会不识时务,他纵有厌清的思想,在当下文祸纷起的时代,他不会往火炕里跳的,那样他会死无葬身之地。


最大的现实是,诗案发生时,徐述夔已死去十五年了。他的诗集是其子徐怀祖整理后刊刻印刷的,而徐怀祖也已去世。


乾隆不管这些,他只盯着诗文遣词造句有没有问题,即使徐述夔父子已死,也不能消弭他们的罪状。最后认定徐述夔的诗“妄肆诋讥,狂诞悖逆”,认定徐怀祖刊刻“逆词”流传,实乃“父子相继为逆”。“照大逆凌迟律,锉碎其尸,枭首示众”,父子二人被剖棺戮尸。


案子充满血腥味,但远没有结束。乾隆四十三年,徐述夔的孙子徐食田因与乡民蔡某发生田地纠纷,因为祖父的缘故,遂主动向东台县出首缴出祖父的诗集,免得被人楸尾巴。蔡某知道后,向县衙告发徐家曾私刻诗文。后来仇家又向江宁布政使陶易控告,并摘录了其中一些“悖逆之词”。


江宁布政使陶易疑心蔡某有意挟嫌,便在蔡的呈词上大笔一挥“书版已经呈县,如有违碍应行销毁,该书自当交局,与尔何干?”随后,又给扬州府文上批到:“讲论经传文章,发为歌吟篇什,若止字句失检,涉于疑似,并无悖逆实迹者,将举首之人即以所诬之罪,依律反坐,著有明条,倘系蔡某挟嫌妄行指摘,思图侵陷,亦即严讯拟议。”陶易自恃在衙门多年,熟悉成例,不成想成为“有心袒护开罪”,他被高层盯上了。


地方发生重大文字狱,各级官员如何坐得住。案子很快递到乾隆帝手里。乾隆气势汹汹要亲自审讯陶易,他责问陶易身为藩司大员,负责查缴书籍,不亲加检阅,详送督臣承办,反而“欲反坐控告逆词之人”。认定陶易“有心袒护,故纵大逆”,并连带把总督、巡抚大骂一通,“所司何事,应得何罪”,下令要彻查各级官员的责任,一并参处。显然,案情的重心转移到衙门官员为官不为上。


陶易供认,这批词是他幕友陆琰写的,他并未过目,但他承认“心里偏在徐食田自首这一边,就把那知人欲告而自首但应减等治罪的例给忘记了,就是我命运的该死,以致如此糊涂,只求从重治罪,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陶易还一再申辩,他和徐食田从不相认,也没有受贿,主要责任是他在处理公文时未及细看,信手画押发行。


草拟文稿的陆琰申辩说,近年缴销书籍天天都有,徐食田自首在前,他觉得既有违碍也不过在应毁之列,故此没有留心细看。但批词是陶易看过的,并由他签发。


乾隆听了两人的申辩,越发气得不行。很快传下旨谕,陶易和陆琰“商同舞弊,欲图消弭”徐案逆节。


这下问题就严重了,但陶易有口难辩,刑部拟陶易斩立决,后改为从宽监候。陆琰被加以“有心消弭重案”的罪名被处以死刑。扬州知府谢启昆因办理案迟缓,被判发往军台效力赎罪。东台知县涂跃龙因“未能立即查究”,处以“杖一百,徒三年”。


徐述夔的食田、食书斩监候,徐的学生徐首发、沈成濯因为帮忙整理逆词而判处死刑,徐的子、孙、兄、弟、兄弟之子,年十六以上者皆斩,十五岁以下及妻妾、姊、妹,子之妻、妾付给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徐家惨遭灭门不说,当地其他徐姓族人也被翻箱倒柜抄家,有些徐姓人逼迫无奈隐姓改名,把自己的祖宗牌位藏在马桶里以躲追究。


此案还扯出“黑猫”沈德潜,他是清代大文学家,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又是乾隆个人翰墨上的侍从,故颇受优待。乾隆尝语人曰:“朕与德潜可谓以诗始以诗终矣”,可惜死后遭到贬斥。


案发之时,沈德潜已死去九年。让乾隆吃惊的是,沈德潜竟然给徐述夔作序,而且多有褒赞之语。乾隆气得牙痒痒,在上谕中大骂沈德潜“丧尽天良,负恩无耻”。沈德潜受乾隆厚恩固然是事实,但他又怎么能知道再他死后九年,另一个死人徐述夔会被看成逆犯?此时沈德潜嗣子种松、孙子维熙也相继夭殁。乾隆仍不放过,怒批道:“此即昧良负恩之报”“作孽不堪之物”。自诩为文人皇帝,竟然连骂街也不顾了。


最后,将沈德潜从前“所有官衔谥典尽行革去,其乡贤祠内牌位亦一并撤出及赐祭葬碑文查明扑毁”,扑毁就是推到销毁,就差掘坟鞭尸了。一代名士,死后也难逃恶劫。


在清代此类冤狱又何止徐案一例。华亭举人蔡显,拿了自著《闲渔闲闲录》,到松江府自首,说“此书于本年三月刻成,并无不法之语,而其本地乡人妄生议论,谓其怨望讪谤,投贴无名字贴。欲行公举”,因为恐惧而呈书自首。知府大人即令对蔡家查抄,因为要追究党羽,便将蔡书所开载的门人及作序之人一并拘押到案。经审讯,开载的门人及作序之人,都不曾为蔡书做过什么,对蔡书也未见过。再审蔡显,他道出原为:“平日高自位置,著作各书,原怨自成野史,不屑与人商订,众人实不知情”,又问他既不知情,为什么例其姓名?他承认“原欲自夸及门之盛”。最后乾隆降旨:蔡显凌迟,十七岁儿子斩立决,次子、三子及妾,未出嫁的三个女儿皆给功臣之家为奴。


还有浙江天台的齐周华,早年撰《救晚村(留良)先生悖逆凶悍一案疏》,指出朝廷对此案处置不妥。后来杂作《名山藏》被查获,罪名是“语多悖逆谬妄”。齐周华被凌迟处死,株连子孙四人斩监候,其妻妾幼孙五人给与功臣之家为奴,家产被全部籍没。此案多人受到牵连,人已死去多年也被抄家。在搜查房演家时没有抄出什么,房演主动承认他曾留齐周华在家中住过,房演被充军给种地兵丁为奴。


从徐述夔案看出清代文字狱的血腥。当时,只要一发生案子,官员们的第一感觉是惶恐不安,生怕被莫名卷了进去,那时候,整个官僚群体惴惴自危。同时,整个机器高效运转起来,捕人的捕人,抄家的抄家,而且,株连宁多勿少,宁严勿宽,甚至置“挟持睚眦之怨,假借影响之词,攻诘诗文,指摘字句,多方穷鞫,或致波累师生,牵连亲故,破家亡命”于不顾,唯恐被认为包庇罪犯,办案不力。


孟森在谈到清代文字狱时指出,“使聪明才智出于一途,其弊至于不敢论古,不敢论人,不敢论前人之气节,不敢涉前朝亡国时之正义。此至养成莫谈国事之风气,不知廉耻之士夫,为亡国种其远因者也。”乾隆时代,许多文人因文字无故罹祸,告密攻讦成风,人伦被完全颠倒。可以说,文字狱是文人的劫难,也是文明史上的耻辱。


帮崇祯铸火炮,为顺治修农历,最后被判凌迟

孝庄太后画像




01


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紫禁城。


大清王朝,辅政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领着满朝文武,共同审理一桩大案。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终审判决出来了,以汤若望为首的几个钦天监官员被判处凌迟的酷刑。


很快,判决结果送交给孝庄太后审阅。


孝庄太后勃然大怒。


先帝爷称汤公为玛法(满语爷爷),你们居然要判处汤公死刑,先帝在天之灵能容忍吗?!


孝庄太后一搬出顺治皇帝,辅政四大臣吓得屁滚尿流,马上表态赦免汤若望。


但其他钦天监官员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五人被斩首,其余人被流放。


轰动一时的钦天监大案,就此落下帷幕。


汤若望是谁?


为何辅政四大臣要对他赶尽杀绝,孝庄太后为何又要救他?




02




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绍尔.冯.贝尔,是德国一个贵族出身的神父(德国人名字带“冯”字的都贵族)。


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28岁的汤若望漂洋过海,登录澳门,来到中国传教。


从此,他在中国度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再未离开过。


汤若望来中国那会儿,他的前辈利玛窦,已经发展出了最早的一批天主教徒,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徐光启。


徐光启曾向利玛窦学习了西方天文历法、数学测量等科学技术。


他发现西方人计算历法特别精确,比大明的老古董强多了。


比如,明朝使用的历法,名叫《大统历》,是根据元朝天文大佬郭守敬的《授时历》修订出来的。


从洪武年间就开始用,一直用到了明朝末年,二百多年没怎么修改过,错误一大堆,根本没法用了。


徐光启在学习过程中,决定用西方历法的标准来为大明修订一部新的历法。


可他的数学水平并不是很高,主要是靠他的老师利玛窦。


徐光启和利玛窦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利玛窦去世,仅凭徐光启一人之力,无法继续修订西方历法。


这可怎么办啊。


徐光启熬了十年,终于等来了汤若望。


听说你天文数学水平很高,在线求助。


崇祯二年(1629年),汤若望在徐光启的邀请下来到北京。


崇祯三年(1630年),时任礼部尚书徐光启推荐汤若望到钦天监上班。


主要帮徐光启制定历法。


崇祯七年(1634年),两人把新的历法全部编城,取名《崇祯历书》。


二人将其献给了崇祯皇帝,打算取代旧的《大统历》。


没想到,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朝中的官员们纷纷上书崇祯,认为历法事关国体,决不能用西洋人的历法代替中国自己的历法。


崇祯被吵得没办法,再加上天天被内忧外患搞得头大,也没精力再来管历法的事情。


就这样,这一搁就是十年,一直到大明朝都灭亡了新历法也没能实行。


但汤若望可没歇着。


汤若望还有门绝活,他会铸造欧洲先进的火炮(汤若望本身就是以火器专家的名义入京的)。


崇祯急需汤若望的火炮,对付咄咄逼人的女真人。


你还会放炮?人才啊,必须重用。


崇祯九年(1636年),崇祯正式命汤若望率领工匠铸造火炮。


两年间,汤若望为崇祯铸造了20尊大炮和500门轻型小炮。



可惜,再先进的火炮也无法拯救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


顺治皇帝画像


03


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进了北京城。


汤若望心想,新皇帝来了一样也要用历法,我不如就拿《崇祯历书》当敲门砖,奠定我在新朝中的地位。


他拿着《崇祯历书》去拜见摄政王多尔衮,给多尔衮讲了一通西洋历法的好处。


多尔衮不明觉厉,再说大清坐了天下,也需要赶紧颁布新历法,那就赶紧颁行吧。


于是,《崇祯历书》改名《时宪历》,第二年开始全国颁行。


同时,汤若望还被多尔衮封为钦天监的监正,也就是国家天文台的台长,掌握着为全中国制定历法的权力。


钦天监监正官不大,才五品,但意义非常重大,历法事关国家根本,是皇权的重要象征。


汤若望是第一个担任钦天监监正的西方人。


身穿清朝官服的汤若望像


汤若望春风得意,自然就引起了同行们的妒忌。


尤其是汤若望用西洋历法计算天象,准确度远比传统的历法高,更是让某些只会传统历法的同行丢掉了饭碗。


顺治十四年(1657年),顺治帝下旨,把钦天监里原有的“回回科”给撤了。


所谓“回回科”,就是用阿拉伯历法计算天象的部门。



回回科的主官叫吴明炫,祖上是隋朝初年来华的西域人,祖祖辈辈靠“回回历”在钦天监混饭吃。


现在朝廷把“回回科”给撤了,把吴明炫家端了上千年的饭碗给砸了,能不恨死汤若望么?


吴明炫上书参了汤若望一本,说汤若望计算天象有错误,又“乞上复存臣科,庶绝学获传”。


顺治看完后,让大臣实地勘测了一下,结果证明汤若望计算得没有错误,于是把吴明炫问了个死罪,后来侥幸被赦免,捡了条命。


这么一来,吴明炫就更恨汤若望了。


北京古观象台上的西式天文仪器,这些仪器大多都是汤若望时代开始引进的


恨汤若望的并不止老吴一个人。


过了两年,又有一个叫杨光先的老儒生上书朝廷,说老汤搞的西洋历法是“邪术”,不遵古制,荒谬至极。


接着他又写了本叫《辟邪论》的小册子,把汤若望和西洋历法同天主教联系起来,大加攻击,甚至说“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可顺治十分信任汤若望,甚至把汤若望叫“玛法”。


有皇帝力挺,谁也不能把汤若望怎么样。


04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皇帝因为感染天花驾崩,年仅24岁。


三子玄烨继位,成为康熙皇帝。


康熙才8岁,真正掌握朝政大权的是顺治指定的四个辅政大臣。


汤若望失去了靠山,处境就变得危险起来了。


这时候,杨光先感觉机会终于来了。


又把自己之前写的那些东西翻出来,稍微改改,再次上书朝廷,说汤若望是“假以修历为名,阴行邪教,延至今日,逆谋渐张”。


为了引起朝廷重视,他甚至编造出汤若望和朝廷里的汉官们“内外勾连,谋为不轨”的谣言。


杨光先像


这个指控相当恶毒。


顺治皇帝对汉族文化十分仰慕向往,而对满族文化较为排斥,他在位期间优待汉官。


这引起了孝庄太后和守旧的满蒙大臣们的不满。


顺治驾崩后,孝庄太后和辅政大臣们假造了一份顺治的遗诏,借顺治的嘴把顺治倾心汉文化、优待汉官的“过错”检讨了一遍。


之后守旧势力就开始了秋后算账,将汉官地位再次降低,还屡兴大狱,对汉族官员和士子进行残酷打压。


在这种情况下,汤若望作为顺治帝生前的“玛法”,同时又是天主教中国教区的大主教,自然就成了许多信奉天主教的汉族官员们的精神偶像。


他们经常一起去汤若望的教堂里做礼拜,同时也向汤若望倾诉心中的苦闷。


就这样,汤若望也变成了辅政四大臣的眼中钉。


只不过因为他们此时在忙着搞其他大狱,暂时顾不上而已。


汤若望建造的北京天主教南堂旧影


05


康熙三年(1664年),轰动一时的“明史案”终于搞完了。


四大臣有空搞汤若望了。


这时杨光先又一次向刑部上书,给汤若望安排很多可笑的罪名。


比如,汤若望的历法只编了二百年,这是在诅咒大清只能坐二百年江山!


汤若望在《时宪历》封面写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这是“暗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是“借大清之历,以张大其西洋”!


汤若望画的舆图把地球画作一个圆球,人难道还能倒着站住吗?简直是妖孽之言!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地球仪,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地球的形象


面对杨光先编出来的罪名,汤若望一一反击。


可辅政四大臣已经决心要搞他,他说什么都没人听。


很快,风光一时的汤若望被打入大牢,他所率领的钦天监团队也被一网打尽。


绝望中的汤若望决心做最后一搏,他让自己的学生——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向朝廷提出请求,要求当众进行一次天文观测比赛,看看西洋历法是不是比传统历法更准确。


此时已成为辅政四大臣跟前的红人的杨光先信心爆棚,马上答应下来——让西洋历法当众出丑,以让大家无话可说。


06


康熙四年(1665年)一月十六,根据计算,这一天将会出现月食。



南怀仁用西洋历法、杨光先用明朝的《大统历》分别算出了月食将要发生的准确时间,而那个早被革职的“回回科”主官吴明炫,这次也参加了比赛,他用回回历也算出了月食发生的时间。


负责作为比赛监督的大臣们登上钦天监的观象台,开始观测天象。


时间首先来到吴明炫计算的时间点,结果毫无动静。


过了十五分钟,又来到了杨光先计算的时间点,还是毫无动静。


又过了十五分钟,来到了南怀仁计算的时间点,月食果然准时发生了。


这次比赛无可争辩地说明,西洋历法比大统历和回回历都要精确。


汤若望可以平反昭雪了吗?



错!


辅政四大臣还是对汤若望判处极刑,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尽管,在孝庄太后的鼎力支持下,汤若望侥幸逃过一劫。


可他还是输了个底朝天。


杨光先被任命为了新的钦天监监正,吴明炫当了钦天监二把手,西洋历法被全面停止使用,错误百出的《大统历》重新登堂入室。


而汤若望在经历了这场劫难之后,已是身心俱毁。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这位把西洋历法引入中国的德国人,在贫病交加中默默无闻地去世了。


汤若望墓碑


然而,事情还没完……


西游中玉帝渡过1750劫,谁的实力能和他抗衡?

(蜗牛看西游第4596期)


文/蜗牛


西游中的玉帝是神仙们的天花板,一般神仙都够不着的神人,这也让不少的神仙头秃,上司太厉害了怎么办?根本没有他们的用武之地。这么看来,玉帝躲到桌子底下的怂包形象被洗白了,但是他的能力太强也是蛮打击人的。西游中,有谁的能力能够和玉帝一较高下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玉帝有多厉害,如来在劝阻悟空时说——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龙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


一个历经1750劫的大神,一个拥有一个拥有两亿岁的牛人,还有谁能不仰视他?


有人选出如来这个人选,如来是灵山的掌权人,一定能够和玉帝一较高下。


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西游里如来是玉帝的小弟,只要玉帝一声令下,如来一定会鞍前马后的为他效劳,另外,如来的武力值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高,让他降服一个只有三百岁的孙悟空他都使出甚深法力,再让他和玉帝对上,确定不是在给玉帝送人头?


所以 ,如来是指望不上了,如来退出候选人的行列,还有谁能挑起这根大梁呢?


这样的人一共有两人。第一个就是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的能力也无需赘言,他既是三清之一就注定他有深厚的法力,在这之上,老吴又为他增设了女娲和盘古两种身份,这已经算是锦上添花,这三个身份足够他扎扎实实的站在玉帝面前,和他较量。


第二个人就是菩提祖师,菩提祖师能够在斜月三星洞里教书育人,让玉帝无法察觉,就是一件值得拿出去说道的事。而且他本身的能力也值得称道——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菩提祖师通晓三教术法,又精通百家的知识点,这样的能力也能让玉帝高看他一眼。


这样厉害的两个人绝对能和玉帝抗衡,只是,高手之间你来我往也是需要多加考量的,比方说他们之间对决会引发什么后续问题,等他们坐下来就会发现还是双方安然无恙为好,除非他们是敌对阵营,否则我们还真的看不到他们刀光剑影的比试。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相关文章《玉帝前身也是动物成精?》


“杨.毕冤案”发生的地方



“杨.毕冤案”发生的地方


曾琦琦






一、 古县余杭


抗战胜利之后。某日,蒋经国先生来到余杭县府所在地余杭镇。他走过通济桥,沿横街往前走。走到横街与直街相交的十字路口,也就是观音弄前—老余杭最热闹的地方,相当于杭州的官巷口,他站住问过路行人:你们说说,余杭、余杭,是不是杭州多余出来的地方啊?


哈,哈,哈,过路行人都笑起来了:有我们余杭的时候,杭州还没有呢!


确实。余杭远在秦朝就已经置县。秦朝开始实行郡县治,也就是说,余杭是中国最早的县,双千年古邑啊!而杭州,隋王朝建立后的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这是我在余杭镇听到的一个传说。传说的真实度无从考证。可以肯定的是,蒋经国到过余杭。他到余杭是视察还私访不清楚。窃以为,蒋经国不会为县名的来历赶到余杭街头来问。我推测,这里是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个冤案发生的地方,所以,他专程过来探询?


走南闯北,提起余杭,恐怕有好多人不知晓。但你只要说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发生的地方,人家就知道了。


记得小时候,冬天,外婆与几个上年纪的家庭妇女孵在太阳里你一句我一句讲“洋芋艿小白菜”——懵懵懂懂的我以为她们在讲烧菜。长大了,看了书,看了电视,我也知道了。


这个故事是真人真事。我一直好奇,难道真的像电视里演得那样?既然是真人真事,那么,后来呢?所以,老余杭也吸引我去看看。


二、 杨乃武墓园


杨乃武卒于1914年,葬于余杭镇西北七、八里路、舟枕乡的一个小山坡上。带我去杨乃武墓园的是沈兆森先生。沈先生退休前在镇广播站工作,曾带过好几批客人参观杨乃武墓园。


我们在南渠街头叫了一辆中巴车去墓园。


杨乃武墓园围着一道波浪形粉墙黛瓦的围墙,新修的。进门的门楣上书:杨乃武墓园。门口坐着一位大妈,收门票。


花了三元钱进园。墓园大门走进几步有一间平房,上书:“书勋屋”。再往里走,便看到杨乃武墓。


杨乃武墓是块石堆砌的椅子式圈墓,墓前石碑上刻着:向立坐乾亥向已巽正向分针显考同治癸酉孝廉书勋府君之墓 民国丙辰仲冬儿杨卿伯仝孙宪章廷章同鞠躬敬立


石碑中间有一道明显断痕。


走出墓园,我发现围墙根靠着一块“杨乃武之墓”的石碑。


沈先生说,他家就在前面两、三里路的地方。这个小山坡就叫杨家山,是杨家的坟山。小时候到这里来玩,看到的杨乃武墓的墓前有石桌石凳,气派蛮大。文化大革命造反,墓碑、石桌石凳全都砸了,坟墩头荆棘杂草丛生成了荒冢。八十年代中期吧,有个叫俞金生的人,他是南湖农场的场长,很热心,自费刻了杨乃武之墓立在墓前。后来电视剧《杨乃武和小白菜》播出了,寻访杨乃武墓的人多起来了。俞金生与乡干部在附近仔细寻访墓碑下落,终于在一户姓周人家的猪圈里找到了半块。再继续找,在河埠头又找到了半块。他们齐心协力将两个半块抬到墓地,用五零四胶粘剂胶合起来,再叫来泥工用水泥石子将这块墓碑重新立在杨乃武墓前。


三、 小白菜墓塔


小白菜出狱回到余杭,她家破人亡无依无靠,便到余杭南门外石门塘准提庵出家当尼姑,法号慧定。慧定在准提庵青灯黄卷为伴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1930年圆寂,葬于大东门外文昌阁(余杭镇的文昌阁建在河中央,后被毁)旁的河渠岸上。地方绅士商议,合力出资为她建了坟塔。


现在的小白菜坟塔在余杭镇的安乐山。坟塔六面形,上有亭盖。坟塔正面的石板正中刻着:


传大师门人法徒性孙洪增顶礼 传临济正宗第四十三世准提堂上圆寂先师慧定之墓 民国十九年仲冬立;黑字。


石板两旁刻着两首诗,字迹比中间的小,描成红色:


自幼稚持斋愿守贞,


此身本不恋红尘。


冤缘强合皆前定,


奇祸横加几莫伸。


纵幸拨云重见日,


计经万苦与千辛。


略将往事心头溯,


静坐蒲团对碧筠。


顶礼空皇了此身,


哓哓悔作不平鸣。


奇案几许终昭雪,


积恨全消免覆盆。


径渭从来原有别,


是非谁谓竟无凭。


老尼自此真离脱,


白水汤汤永结盟。


坟塔一侧有着一块余杭镇政府立的石碑,上书毕秀姑(小白菜)的生平介绍以及坟塔迁建时间:一九八五年。


这个坟塔是个空坟。里面没有小白菜的尸骨,仅一只荷花缸而已。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到南渠街上的徐霞客茶庄找吴玉昌老先生。正好吴玉昌与章大昕、沈兆森等几位老余杭人正在吃茶闲谈。


沈兆森说,他亲耳听过当地农民沈土生讲,小白菜坟塔被推倒大约一九六五年、一九六六年。为修余杭闸,还是修路?记不清。小白菜坟塔被推倒时,坟塔里面有两只荷花缸,一上一下合扑,里面是慧定法师尸骨。沈土生将尸骨倒了出来,头骨蛮小的。


吴玉昌和章大昕接着说,小白菜尸骨见到过的人多了,我们也见到过。


我心一拎,脸色悚然。他们说,你不要怕。小白菜尸骨被大太阳晒得雪白干燥,不吓人的。


那时仓前到余杭镇不通公交车,来去靠两脚迢迢。星期六下午,吴玉昌下了班借了辆破自行车一前一后驮着他的一个上小学一个还没上小学的孩子回余杭镇。路长吃不消,他叫大昕帮他推。大昕那年十九岁,是章太炎先生的堂侄。他生于上海,父亲是银行职员,被错判成反革命后,一九五四年母亲带他和两个弟弟从上海回仓前老家务农。


吴、章两人推自行车走到文昌阁附近,看到小白菜坟塔倒了,荷花缸没有了,估计被人家抬走派用场去了,几块石板和塔的盖头扑在地上,干枯白骨散乱在岸上。


吴玉昌说,大昕啊,这是小白菜的骨头,罪过啊。你把她包包好带回去,以后说不定有用场。


正是伏天,大热。大昕和老吴身上仅穿一件破汗衫,都没有带袋。大昕想,如果脱下汗衫来包,我就没有汗衫穿了。犹豫片刻,他们走了。


等星期一清早他们回仓前时再路过,小白菜尸骨已经没有了。估计有人用土掩盖了。


现在葬在安乐山坟塔的那只荷花缸同杨乃武的墓碑一样,是后来找到的。


、条屏传奇


吴玉昌珍藏着杨乃武写给他父亲吴子炎的四幅铬文条屏。


我看了这四幅铭文条屏。除了落款,其中铭文我一字不识。


吴玉昌为什么会有杨乃武手书铭文条屏?


七、七事变后,余杭沦陷,日军进入余杭杀人放火,余杭最繁华的商业街横街被焚毁,吴玉昌家祖业成灰烬,父亲吴子炎含恨去世,此时吴玉昌才八岁,未听父亲讲过条屏的来历。


杨乃武为什么会书写条屏送给吴子炎?


吴家老底子以蚕、商为业,曾是镇上有名的大户人家。吴家蚕种的品牌是“牡丹为记”,木刻方印、两块豆腐干大小。杨出狱后也以养蚕为业,他家产因官司败落,没有资金,开始只能是赊帐代销,于是经常进出吴家,关系密切。杨乃武第一任亡妻姓吴。胡雪岩家的私塾教师姓吴,余杭人,杨家人通过这位吴姓余杭同乡搏得胡雪岩同情。杨案平反,胡雪岩出了很多力,杨出狱后胡还出资助杨。吴玉昌推测,胡雪岩家的吴先生、杨家的吴大奶奶可能是他的祖上。


上世纪六十年代。吴玉昌在仓前手工业社当会计。那天,四清工作队队员突然坐进他的办公室。原来四清结束了,天天板脸孔训这个训那个的这批人放下架子,说说笑笑准备走了。


吴玉昌听他们在说杨乃武小白菜。便壮着胆子插话,道,杨乃武住余杭澄清巷,我同他的元孙杨松龄是同学。小时候,我经常在杨家进进出出,我家还有杨乃武亲笔写的送给我爹爹的铭文条屏呢。


四清队员说,真的?放侬一天假到余杭拿来给我们看看。


吴玉昌不敢不去。他将余杭家中的四幅条屏拿来给四清队员欣赏,之后,随手将条屏卷起塞进放会计凭证的柜子里。


文革抄家。余杭镇的吴玉昌家前前后后被抄了三次,木刻的蚕花印,大大小小的糕点模子,都被刀劈掉,连漂亮一点的竹编篮子都不放过,四幅条屏幸亏在仓前公家的柜子里,逃过了劫难。


这四条铭文条屏,吴玉昌给好多人看过,没有人读得出文字。还是那位热心的俞金生,他把四条屏拍摄下来,专程去浙江博物馆请教金文专家曹景炎先生。曹先生认为这四条屏是杨乃武摹录陈生庚铭文。大意是陈生庚受皇命册封,感恩戴德。这四条屏的手书时间是杨乃武出狱之后,为表对慈禧太后感恩之情,书录此铭文是顺理成章的。


四、 荒谬的词条


上网输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搜索,一下子就出来N个词条,内容大同小异。


我惊谔这些“词条”太“文学创作”了。


杨案发生距今才一百三十多年,有案情档案资料详细记载;更有众多法学专家以及热衷杨案的民间人士研究证实:葛品连(小名葛小大)不是杨乃武毒死,也不是余杭知县的儿子刘子和毒死,而是生寒热病后暴亡。毕秀姑是葛家童养媳,仓前人,住进杨家是因葛小大继父在杨家做木匠,见杨家宅院宽敞,求杨家借房给他的在余杭豆腐店做帮工的继子葛小大夫妻住。杨家把门房借给葛小大夫妻住,让他们捎带看门。小白菜信佛,有时与杨老太太一起念经,杨乃武过来,她们便向他请教不认识的字,杨、毕交往仅此而已。案发时,葛小大与小白菜早已搬出杨宅,住太平弄。葛家太平弄住处杨乃武从未去过。“与杨乃武早有情愫,碍于礼义名份,难成眷属,只得各自婚娶”实乃想象。


杨乃武外孙媳妇写过《回忆小白菜的一张字条》的文章,她婆婆(杨乃武女儿)去世后,她整理遗物在樟木箱发现一张字条,内容是“杨二爷蒙受不白之冤人身受尽摧残……均我所故、均我所害。二爷之恩今生今世无法报答只有来世再报。我与二爷绝无半点私事,纯属清白。后人如有怀疑可凭此字条作证。慧定口述 妙真执笔”。


杨淑英、詹翠凤两个弱女子怀抱婴儿不远千里风餐露宿两个多月“冒死赴京”是真,“滚钉板告状”是假。当时滚钉板之类酷刑已经废除,规定到京告状必须有男人抱告。杨淑英上告时,第一次由仆人王廷南抱告,第二次由舅父姚贤端抱告。


余杭知县刘锡彤曾为滥收钱粮敛赃贪墨,被杨乃武联络士子上书举发,断了财路,心怀怨隙”也与实际不附。杨乃武本人的口供坚称:“伊与知县及役吏人等素无干涉事件,毫无嫌怨”。


刘知县断案确实昏庸,但并非没有依据:葛小大的生母、义母见葛小大死后口鼻出血,怀疑中毒,赴县告状,要求查验。当天下午知县带仵作验尸,仵作马虎了事,含糊报称中毒身亡。


接着审问小白菜,小白菜在严刑逼供之下,诬供杨乃武与其通奸谋毒葛小大。


那时余杭街上有“羊吃菜”的说法。杨乃武为人耿直,小白菜长得漂亮,街头小混混借买豆腐调戏小白菜被杨看到,便训责几句。小混混怀恨,便故意造出“羊吃菜”流言蜚语。这也误导了刘知县对案情的判断。


杨乃武开始不承认。被杭州知府酷刑侍候,上夹棍、跪火链,杨乃武熬不过,只得“认罪”,又胡乱供出仓前仁爱药铺老板买砒霜;后又翻供。


这样,葛小大之死牵涉的人越来越多,有无中生有的,有畏刑妄供的,有酷刑逼供的,有马虎渎职的,有主观臆断的,有官官相护的……案情越审越复杂。


杨案的平反昭雪,并非是葛小大突然死而复生—最近有则新闻:被害人突然活着回到村里,“杀人犯”赵作海才被释放—而是经过反反复复的督查审理;有“光绪帝生父醇亲王痛恨杨昌浚蔑视朝廷,又怕各省督抚仿效,决意替杨乃武翻案,以示警饬”的因素也有朝庭上翁同和、夏同善等秉公执法的正直大官力挽狂澜;加上《申报》的跟踪报道。《申报》虽然是外国人筹资创办,但主持笔政是中国人,有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识;还有,不能忽视一个关健人物,那就是慈禧太后。


为杨案的彻查与平反,从光绪元年到光绪三年,慈禧太后一连下了十三道谕旨。那时,光绪皇帝是个小孩子,慈禧太后垂廉听政。她一言九鼎为杨案昭雪,后人评价大多添上一句:慈禧为了收买人心。


十三道谕旨啊,为两芥草民!就算是慈禧收买人心,那么,至少惩治了贪赃枉法的官员,还杨、毕一个清白,还社会一个公道。可见“荒淫奢侈、丧权辱国、浅薄无识”不是慈禧的全部,慈禧有她的正义与良知。


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曲折离奇,成了写小说、编戏曲的好素材;两岸三地电影、电视几番拍摄上映。影视文学作品大多对杨乃武与小白菜艺术渲染成了才子佳人。这无可非议。但作为百科词条,内容与冤案的事实差距太远,既愧对前人也会误导后代。




附:百度词条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清末,余杭士子杨乃武应乡试中举,摆宴庆贺。房客葛小大妻毕秀姑颇有姿色,人称“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养媳,曾在杨家帮佣,与杨乃武早有情愫,碍于礼义名份,难成眷属,只得各自婚娶。余杭知县刘锡彤曾为滥收钱粮敛赃贪墨,被杨乃武联络士子上书举发,断了财路,心怀怨隙。他儿子刘子和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刘锡彤为保住儿子性命和发泄私愤,便移花接木,把杨乃武骗至县衙,严刑逼供,以“谋夫夺妇”定拟,问成死罪。杨乃武和其胞姐杨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屡屡上诉,历时二年,前后几十堂,皆因刘锡彤上下疏通贿赂,以致官官相护,依旧判定死罪,并详文刑部。詹氏也因上告失败而获罪被拘,幸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驳回详文,并请得谕旨命浙江三大宪会审。杨淑英为救弟弟,怀抱侄儿去省城探监,求秀姑据实翻供,毕秀姑深觉愧疚,当即应允。谁知浙江巡抚杨昌浚为保住自己面子和众多参审官员顶戴,依仗拥兵边疆左宗棠之势,会同藩台、臬台蓄意抗命,不准毕秀姑翻供,复以“通奸谋命”定拟,上奏。杨昌浚此举激起浙江士绅公愤,杨淑英在他们支持下,至狱中让杨乃武写冤状,冒死赴京,滚钉板告状。光绪帝生父醇亲王痛恨杨昌浚蔑视朝廷,又怕各省督抚仿效,决意替杨乃武翻案,以示警饬。正当杨乃武看透黑暗吏治,与秀姑欲以鲜血、头颅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际,得到了醇亲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出狱之日,杨乃武目击毕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发为尼,自己虽保住了命,却已一身伤残,几为废人,连举人功名也不准恢复,不禁黯然自问:“我这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么……一曲冤歌传百年,长伴遗恨说青天?


关东响马中的神行太保,报号“草上飞”,能耐大到连日军都佩服

关东响马这一系列笔者以写过数十期,有朋友表示喜欢看,那好,今日咱们继续。


关东响马,又名东北胡子,有道是“胡子没号,买卖不牢”,他们认为有了名号才能在东北大地站的住脚,因此效法古代那些绿林人物,每人给自己按一个名号。以名号起局建绺,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今日且说胡子之中报号“草上飞”的一位好汉。草上飞本名叫吴风起,是伊通人,十七八岁就跟了“占中原”。占中原的绺子在伊通地区算是最大的,此人心狠手辣,干了不少缺德事儿。


这一年,占中原拉着人马亲自下山“砸窑”,砸响伊通老财吴大脑袋的窑后,把老吴家给祸害不轻,当场就把人家儿媳妇跟闺女打了排子炮。能拿的东西都拿走,顺道闯入吴大脑袋的邻居家中,绑了几个“秧子”。所谓秧子,就是被绑票的人员,胡子除了砸窑之外,绑票就是他们最好的生财之道。


一行人刚出城,后面就追来了剿匪队。光棍怕势力,胡子怕官兵,惶惶如惊弓之鸟,茫茫如漏网之鱼,风儿紧——扯呼!


一直跑出二十多里地,人困马乏,在草地上歇脚。这时候有个秧子趁着胡子疲惫,挣脱来捆绳,撒腿就跑。


这个秧子可谓玩了命了,一溜烟就跑出一里多地,秧子房大掌柜占中原让人快追,若是被他跑到官兵那里就麻烦了。


这时候就见胡子队伍当中窜出一人,此人撒腿就追。别看他身材矮小,可是在这草地之上却奔跑如飞,磕膝盖打前胸,脚后跟打屁股蛋儿,真好似小飞人一般。


这个撒腿如飞的崽子(绺子对于小胡子的称呼)就是吴风起,真可谓草地起了一阵风,眨眼只见就追上那个秧子,朝着后心一拳将其打趴,而后一手拽人一手提枪,将其带来回来。


胡子们算是躲过一场劫难,脱离险境回到绺子,占中原对吴风起啧啧赞叹,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他问吴风起入绺子后,有没有想过给自己报个号。吴风起说自己是个崽子,没有资格报号。


占中原想了想,对吴风起说:“古有神行太保戴宗,日行八百里,是个善跑的人物。你也善脚力,我给你起个号,你就叫‘草上飞’。我报号占中原,你叫草上飞,你就在我这中原之上可劲儿飞腾吧。”


吴风起自此报号“草上飞”,他从一个崽子成了“插千”,所谓“插千”就是负责为绺子打探消息传统情报的人员,吴风起脚力好,让他当插千最为合适。


除了脚力好之外,吴风起还是个“管直”的人物,所谓管直,便是指其枪法好,绝对可担任“炮头”的职务。因有此“二绝”,吴风起兼任“内四梁”和“外四梁”之中的两个职务。(注:插千属于外四梁,炮头属于内四梁)


占中原很欣赏他,对其委以重任,立了几个功劳之后,草上飞成了占中原的左膀右臂。草上飞这三字名号也在绿林中打响。


可后来两人产生了隔阂,最终分道扬镳,成了仇家。起因是占中原做事太绝,砸窑之后喜欢杀男人绑“花票”(女人),很多时候他以对方根本无法承受的价格让人赎票,给人最多20天限期。多数时候,被绑了花票的家属就算砸锅卖铁也凑不上钱财赎人,于是干脆就不赎了。就算胡子没对其做什么,赎回来也没人要,打心眼认为已经不洁。


没钱赎票,正中占中原下怀,他便以“观音场”和“放台子”的方式将这个花票变为玩物。至于“观音场”和“放台子”是什么意思,因为过于下作,所以在此不提,总之是两种非常恶心卑劣的手段。


草上飞见不惯他这样,劝了几次没效果,于是离开了他,自己“起局”,建了绺子。尽管他也干砸窑绑票的勾当,但不许弟兄“立杠压花”(对女性强行无礼的意思,尽管这是切口,但我个人认为这四个字很形象。至于如何形象,你自己想去吧)。后来,草上飞跟日本人干上了,要了几个日本人的性命,抢了十几条东洋快枪。


日本人对其进行围剿打击,胡子无论如何也不是正规军的对手,结果伊通的几股绺子都听了日本人的号令,答应受招安编入皇协军队伍。


实则他们上了日本人的当,连同草上飞在内的十几个绺子大掌柜刚放下枪就被日本人捆了个结结实实,而后全部拉到河边吃枪子。


日本人将他们视为枪靶,让些新兵蛋子练打靶。枪响之后,草上飞猛然起身,踹翻一个日本士兵后,撒腿就跑。(这一段让我想起凌凌漆中的‘铁腿水上漂’的桥段)没等日本人反应过来,早已跑出百米。他在前面跑,日本人在后面紧追不舍,就连东洋大狼狗都不是他对手,速度之快难以置信。


无奈上身被缚,施展不出绝活,跑出将近两里地后,被日本士兵一枪击中后背,旋即倒地不起,死于非命。


日本人对这个善跑的胡子头大为惊叹,于是就在他殒命之处,给他修了简单的坟,作为对他的佩服。


好了,陋文一篇,就此打住。喜欢大狮的文章,烦请点赞关注,给大狮子一些鼓励,我才有动力每天讲老年间的段子给您听。


关东响马这一系列笔者以写过数十期,有朋友表示喜欢看,那好,今日咱们继续。


关东响马,又名东北胡子,有道是“胡子没号,买卖不牢”,他们认为有了名号才能在东北大地站的住脚,因此效法古代那些绿林人物,每人给自己按一个名号。以名号起局建绺,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今日且说胡子之中报号“草上飞”的一位好汉。草上飞本名叫吴风起,是伊通人,十七八岁就跟了“占中原”。占中原的绺子在伊通地区算是最大的,此人心狠手辣,干了不少缺德事儿。


这一年,占中原拉着人马亲自下山“砸窑”,砸响伊通老财吴大脑袋的窑后,把老吴家给祸害不轻,当场就把人家儿媳妇跟闺女打了排子炮。能拿的东西都拿走,顺道闯入吴大脑袋的邻居家中,绑了几个“秧子”。所谓秧子,就是被绑票的人员,胡子除了砸窑之外,绑票就是他们最好的生财之道。


一行人刚出城,后面就追来了剿匪队。光棍怕势力,胡子怕官兵,惶惶如惊弓之鸟,茫茫如漏网之鱼,风儿紧——扯呼!


一直跑出二十多里地,人困马乏,在草地上歇脚。这时候有个秧子趁着胡子疲惫,挣脱来捆绳,撒腿就跑。


这个秧子可谓玩了命了,一溜烟就跑出一里多地,秧子房大掌柜占中原让人快追,若是被他跑到官兵那里就麻烦了。


这时候就见胡子队伍当中窜出一人,此人撒腿就追。别看他身材矮小,可是在这草地之上却奔跑如飞,磕膝盖打前胸,脚后跟打屁股蛋儿,真好似小飞人一般。


这个撒腿如飞的崽子(绺子对于小胡子的称呼)就是吴风起,真可谓草地起了一阵风,眨眼只见就追上那个秧子,朝着后心一拳将其打趴,而后一手拽人一手提枪,将其带来回来。


胡子们算是躲过一场劫难,脱离险境回到绺子,占中原对吴风起啧啧赞叹,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他问吴风起入绺子后,有没有想过给自己报个号。吴风起说自己是个崽子,没有资格报号。


占中原想了想,对吴风起说:“古有神行太保戴宗,日行八百里,是个善跑的人物。你也善脚力,我给你起个号,你就叫‘草上飞’。我报号占中原,你叫草上飞,你就在我这中原之上可劲儿飞腾吧。”


吴风起自此报号“草上飞”,他从一个崽子成了“插千”,所谓“插千”就是负责为绺子打探消息传统情报的人员,吴风起脚力好,让他当插千最为合适。


除了脚力好之外,吴风起还是个“管直”的人物,所谓管直,便是指其枪法好,绝对可担任“炮头”的职务。因有此“二绝”,吴风起兼任“内四梁”和“外四梁”之中的两个职务。(注:插千属于外四梁,炮头属于内四梁)


占中原很欣赏他,对其委以重任,立了几个功劳之后,草上飞成了占中原的左膀右臂。草上飞这三字名号也在绿林中打响。


可后来两人产生了隔阂,最终分道扬镳,成了仇家。起因是占中原做事太绝,砸窑之后喜欢杀男人绑“花票”(女人),很多时候他以对方根本无法承受的价格让人赎票,给人最多20天限期。多数时候,被绑了花票的家属就算砸锅卖铁也凑不上钱财赎人,于是干脆就不赎了。就算胡子没对其做什么,赎回来也没人要,打心眼认为已经不洁。


没钱赎票,正中占中原下怀,他便以“观音场”和“放台子”的方式将这个花票变为玩物。至于“观音场”和“放台子”是什么意思,因为过于下作,所以在此不提,总之是两种非常恶心卑劣的手段。


草上飞见不惯他这样,劝了几次没效果,于是离开了他,自己“起局”,建了绺子。尽管他也干砸窑绑票的勾当,但不许弟兄“立杠压花”(对女性强行无礼的意思,尽管这是切口,但我个人认为这四个字很形象。至于如何形象,你自己想去吧)。后来,草上飞跟日本人干上了,要了几个日本人的性命,抢了十几条东洋快枪。


日本人对其进行围剿打击,胡子无论如何也不是正规军的对手,结果伊通的几股绺子都听了日本人的号令,答应受招安编入皇协军队伍。


实则他们上了日本人的当,连同草上飞在内的十几个绺子大掌柜刚放下枪就被日本人捆了个结结实实,而后全部拉到河边吃枪子。


日本人将他们视为枪靶,让些新兵蛋子练打靶。枪响之后,草上飞猛然起身,踹翻一个日本士兵后,撒腿就跑。(这一段让我想起凌凌漆中的‘铁腿水上漂’的桥段)没等日本人反应过来,早已跑出百米。他在前面跑,日本人在后面紧追不舍,就连东洋大狼狗都不是他对手,速度之快难以置信。


无奈上身被缚,施展不出绝活,跑出将近两里地后,被日本士兵一枪击中后背,旋即倒地不起,死于非命。


日本人对这个善跑的胡子头大为惊叹,于是就在他殒命之处,给他修了简单的坟,作为对他的佩服。


好了,陋文一篇,就此打住。喜欢大狮的文章,烦请点赞关注,给大狮子一些鼓励,我才有动力每天讲老年间的段子给您听。


:

【本文标题和网址】老吴救我(老吴小说全文阅读免费) www.chun1983.cn/cjxs/121709.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