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描写战争的古诗有哪些诗(描写战争的古诗有哪些)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2023推荐 /  2023-05-12 01:0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描写战争的古诗有哪些诗(描写战争的古诗有哪些),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0482个字,大小约为46KB,预计浏览完需要27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中国不同朝代三首关于战争惨烈的诗词,读后方知今日和平弥足珍贵

最近,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尤其是欧洲乌克兰与俄罗斯爆发的激烈冲突更是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战争冲突导致的是不止是民生凋敝还有难民危机,远在万里的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看到战争冲突的惨烈景象。


今天小编整理了三首不同朝代关于战争惨烈的诗词,供大家观读: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蒿里行》


汉 ·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东汉末年


曹操作为建安风骨的代表,生活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争不止。


虽然我们能够通过《三国演义》了解东汉末年的那段历史,但演义毕竟是小说,从中还难以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


而这首《蒿里行》则真切反映了汉末连年战争的残酷以及群雄割据一方的乱局。“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动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士兵的尸体白骨横露在荒郊野岭,方圆千里再也没有鸡的叫声。“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则写出了战争对人口的摧残和诗人对民生的同情:百余人里只遗留下一人,想到此处我不由痛苦地肝肠寸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唐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长安


杜甫虽然生活在大唐,但奈何此时唐朝已由盛转衰。安史之乱不仅折煞了唐朝的国运,也使得人民就此深陷水深火热里……


繁华的长安城在遭安史叛军焚掠一空后,满目凄凉。诗人见此不由触景伤情,愤然中提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春望》。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淮村兵后》


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淮村


南宋时期,淮河流域成为宋、金交战的前线,村庄田野也都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昔日繁华的城市、富饶的村庄,一派萧条。


诗人游历至战乱后淮河边上的一座村庄,被眼前干戈寥落、家园破败的荒芜景象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淮村兵后》。


战争


古往今来,战争无一不是惨烈的。无论战争的赢家为谁输家为谁,倒霉的都是普通老百姓。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仍时有动荡与冲突,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强大而和平的国度


希望我们都能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以青春之我,守护盛世之中华


最著名十首反战诗!写尽人间修罗场

战争,人世间最惨烈之修罗场。


战争,也是人世间最大的悖论,终不知,是谁为谁做了嫁衣裳。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谈论战争伦理,都是徒劳。泱泱人类文明,战争从未缺席。


只是,一触即发的,从来不是战争本身,而是争夺生存资源的人们的野心和疯狂。我们谈论的战争伦理,只能以谁先挑起,谁先侵略,作为标杆,无奈地把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


只是,无论是怎样的战争,生民最可悲,生民才是那修罗场里被熔炼的丹丸。


我们需要和平,我们爱护和平。


十首先人们留下的反战诗,曲尽战争惨烈,道尽生民悲苦。


01

三首写尽战场恐怖场景。


其一: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出自曹操《蒿里行》)


一代枭雄曹操,既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又是杰出的文学家,曹操几乎代表了那个时代认知的巅峰。当曹操转战南北,目睹战场的暴力和血腥,也掩不住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力,深感悲凉。


战死的兵士,尸体曝于野,有的已成森森白骨,方圆千里听不到鸡叫声,老百姓已经百里存一,生民凋敝,一派荒凉疮痍,看到的人,都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英雄如曹操,跨马扬鞭,纵横驰骋,亦逃不开满目悲凉。


其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出自杜甫《兵车行》)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过不少的战争诗,读来格外的触目惊心。


“古来白骨无人收”,与曹操的“白骨露於野”,有着同样的悲怆。而杜甫在诉说恐怖战争上,却是达到了一种阴森鬼气,其中的悲凉和内心的潮湿之感,在雨湿鬼哭中,丝丝蔓延出来。读之,无不令人有深陷荒凉寒潭的无助和恐慌感。


其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出自杜甫《垂老别》)


杜甫对现实关照的深切,一是时代的由盛而衰,所产生的剥离感,因此,对现实变化的感知就愈加敏感,愈加深刻。二是杜甫本身皆俱批判家和诗人,所特有的清醒与细腻,往往会把真实描写得入木三分。


《垂老别》一句“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把战争现场的毁灭性,以一个“腥”字和一个“丹”字,瞬间让你从嗅觉和视觉,跌入到积尸遍野、血色大地的恐怖场景中。


只是,这就是真实的战争!


02

四首写尽生民悲苦。


其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唐杜甫《春望》)


每每读杜甫的《春望》,总有种恍惚之感。


战后的都城,因战火荼毒,破败不堪,生民流离失所,城里的草木早已没有了人去修剪,如今已是疯长混乱。看到此情此景,内心涌上悲凉,只是,看到路边的花开了,却有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况味,有了一种事事休的绝望。突然,一声鸟叫,居然让人胆战心惊。


这种战后的创伤,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抚平?“恨别鸟惊心”,惊的是人心,是战争的无情和残酷。


其二: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出自汉代《十五从军征》)


初次读《十五从军征》,是高中时代,当时觉得战争让很多人家都失去了亲人,连饭熟了,都不知道给谁吃了,此所谓“家破人亡”。


如今再读,却是多了无数的凄凉,以及人间恍惚。普通人,来世间走一遭,不过是陪伴亲人,一生平安便是福。如今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只是白发人,煮好饭食,却不见亲人来吃,一阵凄凉涌上心头,扔下饭勺,匆匆出门,望着曾经离去的方向,那人,不知在何处,是能归,还是不再归?


战争,夺去了亲人。等待,成为了最大的煎熬。


其三: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出自《诗经·君子于役》)


《诗经》的简洁质朴,是《诗经》的艺术魅力之一。


八个字,却最深入战争的肌理,“不知其期”,与“古来征战几人回”,“大将难免阵前亡”,都是异曲同工之妙,更可谓是描述战争离乱,生死难料诗词的开山之作。


其四: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出自唐陈陶《陇西行》)


其实,人生最怕无常。如果一切皆日常,反是最大的奢侈了。


《陇西行》的悲剧色彩,就在于这种日常与无常的对照。


你看,丈夫早就战死在了无定河边,风蚀日晒,都已成一堆森森白骨,而他的妻子却还完全不知情,仍在梦中思念着他。以“河边骨”对“梦里人”,一个恐怖,一个诗意,极尽对照,悲剧意味愈浓,对战争厌恶愈甚。


03

三首写尽战争悖论。


凡是战争,都会有既得利益者。


这个既得利益者,一定是打胜的那一方。而处于战争食物链顶端的指挥者、决策者,是最终的既得利益者。而他们的“既得利益”,却是需要战争双方无数兵士的献血和生命为铺垫的。


其一: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出自唐曹松《己亥岁》)


请你不要再去谈论什么立功封侯的事情,你要知道,那些将军的功业,都是由千百万士兵的生命换来的。


关于战争既得利益的问题,曹松“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谓是一语中的,流传千古,警戒后人。


其二: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唐张蠙《吊万人冢》)


张蠙《吊万人冢》与曹松《己亥岁》几乎以同样的视角,讲述了战争的真相之一,也是劝诫生民看清战争本质,尤其于平民而言,战争只有伤害。那些只知赢得战功的将军,更是不顾兵士安危。


其三: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出自唐李约《过华清宫》)


李约的这首《过华清宫》,虽然有夸张之嫌,有对发起战争之因的偏激之嫌,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有些战争的发起,有太多的私欲,有太多的荒谬,有太多的个人意志,于是,这些战争,就成为了人世间最可耻的事。


04

战争,最大的悖论就是:


你以为你在为正义和和平而战,而实质不过是某些权力组织在分赃。


如今的局势,似乎也能应和这样的悖论。


你看,挑事的挑事,助力的助力,扔弹药的扔弹药,被怂恿的愚蠢至极,被打压的,只因它威胁到了旁人的利益。


而于生民而言,流离失所,骨肉分离,家园殆毁。


而所有的结果,不过是某些意志所热衷的操控和利益争夺所致。


生民,都是热爱和平的。


请对战争说“不”!


和平来之不易,史上十大反战诗词,你了解多少?

人类历史上战争不断,整个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战争是文明发展的主要推手,战争是人类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按照历史学家们流行的观点,战争似乎是个好东西。战争是强力英雄们的业绩,战争是平民百姓的苦难。说到底,战争是人类的梦魇。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更是一部战争史。大江滚滚,淘尽千古风流,一场场血雨腥风的战争,掩埋了多少累累白骨。那么古人对战争是不是和今天一样深恶痛绝呢?通过以下几首诗词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对于战争,虽然时代不同,但是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厌恶战争,渴望安宁的生活。


壹·《兵马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的《兵马行》是杜甫诗词中的名篇,更是杜甫诗词中最具“反战”精神的一首。这首诗的背景,一般认为是讽刺天宝年间唐玄宗征伐南诏之事。这其实是一场侵略战争,而且意义不大,穷兵黩武。这些没有意义的战争或许并不能取得什么,却填进了千万人的生命,击碎了千万个家庭的幸福。他们本该勤于稼穑,种地锄禾,可现在,无论生死,都只能被困在边陲。全诗都写的悲天悯人,以人为本,从普通人的角度,对战争进行了批判。


贰·《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词可以说是张养浩最著名的一首词,全篇的主旨是从王朝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更是让全诗得到了升华,无论兴亡,苦的最终都是普通百姓。这首词是中国古诗词中反战诗词的代表作。


叁·《己亥岁二首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这首诗写于唐末,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南北都成了战场。诗人目睹了连年战乱,眼见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遍地都是征战,是鲜血和白骨,昔日安居乐业的景象,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刻,诗人突然明白了,那些建功封侯的将军,赫赫威名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 的亡魂和血肉,他们的功绩,全都建立在无数普通人的累累白骨之上。全篇都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肆·《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红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休,不少诗人词人都会在作品有所反映。陈陶这首《陇西行》 的后两句尤为后人称道:在边疆流血牺牲的、埋骨荒郊的那些青年子弟,他们的家中还有一个梦着他们回家的妻子呢!虽然为国作战牺牲在所难免,但是还是可以看出诗人对为战争牺牲的战士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伍·《十五从军征》


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揭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迫害,全诗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全诗都在直白的控诉战争,反对战争,战争中受伤最重的是老百姓,安宁美好不复存在,家破人亡。


陆·《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又是一首杜甫的代表诗词,是杜甫“三吏三别”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诗通过


柒·《无家别》


唐-杜甫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 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 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 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 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 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 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 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


此诗为杜甫“三吏三别”之一,叙写了一个邺城败后还乡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军人,通过他的遭遇反映出当时农村的凋敝荒芜以及战区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具有浓重的反战思想。


捌·《扬州慢》


宋-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从来都是个烟花繁盛的城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这样一座城市,也禁不起战争的蹂躏。“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金人的铁蹄,让一切繁华,都消逝了。二十四桥明月夜,此时此刻,分外凄凉。《扬州慢》不仅是对曾经美好城市的悼念,也充满了对战争的痛恨。


玖·《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这首《塞下曲》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临洮一带,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着重表现了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穷兵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拾·《诗经·豳风·东山》


周-佚名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豳风·东山》是中国《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篇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此诗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是诗经中最具反战思想的一首诗,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反战诗词。


从这些诗词中我们就能看出,对于战争的厌恶,从古至今,都是相同的。如今我们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由衷感激那些默默戍守边关,保家卫国的战士,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愿天下太平!


100句爱国诗词,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

中国人一直有家国的观念,


爱家、爱国,


心存家国,立身立德。


一百句爱国诗词,


哪一句打动你了?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金陵晚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佚名《渡易水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金错刀行》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写怀》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


——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示儿》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于谦《立春日感怀》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屈原《国殇》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和端午》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李益《塞下曲》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郑思肖《二砺》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戎昱《咏史》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徐锡麟《出塞》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屈大均《秣陵》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王维《少年行四首》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岳飞《满江红·写怀》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陆游《金错刀行》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高适《塞下曲》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戚继光《望阙台》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李白《太原早秋》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杨继盛《就义诗》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杜甫《登楼》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


——子兰《秋日思旧山》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查慎行《三闾祠》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岑参《送人赴安西》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


——陈洵《南乡子·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


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


——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周邦彦《六丑·落花》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


——田锡《塞上曲》


天相汉,民怀国。


——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刘向 编《六亲五法》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屈原《国殇》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辛弃疾《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


——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谢灵运《七里濑》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李商隐《茂陵》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王维《少年行四首》



编辑:浅浅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


9首革命诗词,不忘英烈铮铮铁骨

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将万丈豪情融于纸笔、世代传承。清明将至,透过9首革命诗词,不忘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


夏明翰《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1900年生于湖北秭归,12岁时回到祖籍地湖南。他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农民部长,1927年领导发动了平江、浏阳的农民暴动,有力配合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1928年3月18日,因叛徒出卖,夏明翰在武汉被捕,敌人对他施用种种酷刑,劝他投降,但他始终视死如归。3月20日清晨,夏明翰被押送刑场,行刑前,敌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大声道:“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写下了这首传颂至今的就义诗。之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


他留下的这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英勇奋斗。


邓恩铭《诀别》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邓恩铭,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一户水族家庭。1921年7月,邓恩铭作为山东省的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925年,邓恩铭等人领导了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等。


1925年11月。邓恩铭被捕入狱,经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得以保外就医。1928年春,邓恩铭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29年初,由于叛徒告密,邓恩铭在济南被当局逮捕。他在狱中领导组织了两次越狱,使部分同志冲出监狱脱险。邓恩铭因受刑过重,行动困难,未能成功越狱。


这是邓恩铭牺牲前,在给母亲写最后一封家书时附上的一首诗,抒发了自己的共产主义高尚情操和视死如归的革命意志。1931年4月5日,邓恩铭身负镣铐,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年仅30岁。


恽代英《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这是恽代英在狱中写下的豪迈诗篇。


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他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领导和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929年6月,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恽代英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从1915年到1929年,恽代英在14年间主编或指导了数十种刊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青年》,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人。1930年5月,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


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神色坦然、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6岁。


吉鸿昌《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扶沟。因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1931年8月,吉鸿昌被蒋介石解除兵权,被强令出国“考察”。1932年,吉鸿昌回到祖国后,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在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吉鸿昌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遭到国民党军16个师与日军夹击,弹尽粮绝而失败,随后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并遭逮捕。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迫害逼供,吉鸿昌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江善忠的言志小诗


脚穿草鞋爬山峰,唔(不)怕雨来唔(不)怕风;唔(不)怕脑盖跌落地,只要革命早成功。


江善忠,1913年生于江西兴国。他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长征开始后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


这是江善忠鼓舞战友的言志小诗(兴国山歌),也是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真实写照。


1934年12月,兴国苏区全部沦陷,江善忠奉命安置红军伤员。为给伤病员转移赢得时间,他独自一人把敌人引向一座三面绝壁的孤峰。他连续击毙了多名敌人,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往下砸,最后在衣服写下两行血字:“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纵身跳下山崖,年仅21岁。


瞿秋白《江南第一燕》


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瞿秋白,189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21年,他在莫斯科加入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3年1月,瞿秋白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他编译多部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论证中国革命问题,撰写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瞿秋白主持召开了八七会议,后到上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


这首诗是1924年瞿秋白写给当时妻子王剑虹的信中附有的,彰显了他的自信与抱负。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逮捕。1935年6月18日,他一路慷慨演说,唱着《国际歌》坦然走向刑场。他席地而坐,挺直腰板,微笑着向刽子手点头道:“此地甚好!开枪吧!”而后从容就义,时年36岁。


赵尚志《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


黑水白山,被凶残日寇强占。


我男儿无辜倍受摧残。


血染山河尸遍野,贫困流离怨载天。


想故国庄园无复见,泪潸然。


争自由,誓抗战。


效马援,裹尸还。


看男儿拼斗疆场,军威赫显。


冰天雪地矢壮志,霜夜凄雨勇倍添。


待光复东北凯旋日,慰轩辕。


这首词体现了赵尚志矢志抗日、豪气干云的将军风范。


赵尚志,1908生于东北农村。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东北从事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他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领抗联部队作战百余次,对日伪军进行了难以想象的艰苦战斗。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被日本特务诱捕,后与敌人作战时身负重伤被俘,他英勇不屈,壮烈牺牲,年仅34岁。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运到长春去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


叶挺《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到(道)


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州。他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屡建奇功,赢得“铁军”称号。


1927年,叶挺任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抗战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震惊中外,叶挺谈判时被非法扣押。被囚5年多,叶挺不惧国民党威逼利诱,并作这首《囚歌》明志,要“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叶挺终于获释。他出狱后第二天即致电党中央,希望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复电,决定接受叶挺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8日,因飞机失事,叶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50岁。


陈然《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陈然,1923年生于河北香河。他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重庆参与筹办《彷徨》杂志,引导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后任重庆地下党《挺进报》的特支组织委员、书记,负责报纸油印工作。


1948年4月22日,由于叛徒出卖,陈然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狱中,他把从国民党高级将领黄显声那里得到的消息写在纸条上,秘密传给难友,被称为“狱中挺进报”。


《我的“自白书”》是陈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著名诗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监狱时,他和难友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亲手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1949年10月28日,陈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渣滓洞附近的大坪刑场,年仅26岁。




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将万丈豪情融于纸笔、世代传承。清明将至,透过9首革命诗词,不忘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


夏明翰《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1900年生于湖北秭归,12岁时回到祖籍地湖南。他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农民部长,1927年领导发动了平江、浏阳的农民暴动,有力配合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1928年3月18日,因叛徒出卖,夏明翰在武汉被捕,敌人对他施用种种酷刑,劝他投降,但他始终视死如归。3月20日清晨,夏明翰被押送刑场,行刑前,敌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大声道:“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写下了这首传颂至今的就义诗。之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


他留下的这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英勇奋斗。


邓恩铭《诀别》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邓恩铭,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一户水族家庭。1921年7月,邓恩铭作为山东省的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925年,邓恩铭等人领导了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等。


1925年11月。邓恩铭被捕入狱,经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得以保外就医。1928年春,邓恩铭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29年初,由于叛徒告密,邓恩铭在济南被当局逮捕。他在狱中领导组织了两次越狱,使部分同志冲出监狱脱险。邓恩铭因受刑过重,行动困难,未能成功越狱。


这是邓恩铭牺牲前,在给母亲写最后一封家书时附上的一首诗,抒发了自己的共产主义高尚情操和视死如归的革命意志。1931年4月5日,邓恩铭身负镣铐,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年仅30岁。


恽代英《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这是恽代英在狱中写下的豪迈诗篇。


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他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领导和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929年6月,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恽代英被补选为中央委员。


从1915年到1929年,恽代英在14年间主编或指导了数十种刊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青年》,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人。1930年5月,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


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神色坦然、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6岁。


吉鸿昌《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扶沟。因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1931年8月,吉鸿昌被蒋介石解除兵权,被强令出国“考察”。1932年,吉鸿昌回到祖国后,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在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吉鸿昌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遭到国民党军16个师与日军夹击,弹尽粮绝而失败,随后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并遭逮捕。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迫害逼供,吉鸿昌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江善忠的言志小诗


脚穿草鞋爬山峰,唔(不)怕雨来唔(不)怕风;唔(不)怕脑盖跌落地,只要革命早成功。


江善忠,1913年生于江西兴国。他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长征开始后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


这是江善忠鼓舞战友的言志小诗(兴国山歌),也是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真实写照。


1934年12月,兴国苏区全部沦陷,江善忠奉命安置红军伤员。为给伤病员转移赢得时间,他独自一人把敌人引向一座三面绝壁的孤峰。他连续击毙了多名敌人,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往下砸,最后在衣服写下两行血字:“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纵身跳下山崖,年仅21岁。


瞿秋白《江南第一燕》


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瞿秋白,189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21年,他在莫斯科加入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3年1月,瞿秋白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他编译多部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论证中国革命问题,撰写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瞿秋白主持召开了八七会议,后到上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


这首诗是1924年瞿秋白写给当时妻子王剑虹的信中附有的,彰显了他的自信与抱负。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逮捕。1935年6月18日,他一路慷慨演说,唱着《国际歌》坦然走向刑场。他席地而坐,挺直腰板,微笑着向刽子手点头道:“此地甚好!开枪吧!”而后从容就义,时年36岁。


赵尚志《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


黑水白山,被凶残日寇强占。


我男儿无辜倍受摧残。


血染山河尸遍野,贫困流离怨载天。


想故国庄园无复见,泪潸然。


争自由,誓抗战。


效马援,裹尸还。


看男儿拼斗疆场,军威赫显。


冰天雪地矢壮志,霜夜凄雨勇倍添。


待光复东北凯旋日,慰轩辕。


这首词体现了赵尚志矢志抗日、豪气干云的将军风范。


赵尚志,1908生于东北农村。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东北从事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他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领抗联部队作战百余次,对日伪军进行了难以想象的艰苦战斗。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被日本特务诱捕,后与敌人作战时身负重伤被俘,他英勇不屈,壮烈牺牲,年仅34岁。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运到长春去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


叶挺《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到(道)


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州。他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屡建奇功,赢得“铁军”称号。


1927年,叶挺任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抗战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震惊中外,叶挺谈判时被非法扣押。被囚5年多,叶挺不惧国民党威逼利诱,并作这首《囚歌》明志,要“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叶挺终于获释。他出狱后第二天即致电党中央,希望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复电,决定接受叶挺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8日,因飞机失事,叶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50岁。


陈然《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陈然,1923年生于河北香河。他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重庆参与筹办《彷徨》杂志,引导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后任重庆地下党《挺进报》的特支组织委员、书记,负责报纸油印工作。


1948年4月22日,由于叛徒出卖,陈然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狱中,他把从国民党高级将领黄显声那里得到的消息写在纸条上,秘密传给难友,被称为“狱中挺进报”。


《我的“自白书”》是陈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著名诗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监狱时,他和难友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亲手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1949年10月28日,陈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渣滓洞附近的大坪刑场,年仅26岁。




:

【本文标题和网址】描写战争的古诗有哪些诗(描写战争的古诗有哪些) www.chun1983.cn/cjxs/121610.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