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365个字,大小约为42KB,预计浏览完需要24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文:拂晓云岫 图:红艳
一 :雨中采槐花
今天收拾房间,看到了我2018年4月写下的一篇日记:“一年一度的槐花马上要开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老家门前的大槐树。有些思念故土了……”
思绪瞬间回到了那年槐子飘香的季节。
南方的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一早的朗朗晴空,不一会儿竟下起了细细的小雨。
望着窗外的细雨如织,我不经意地在儿子面前念叨着:“家中的大槐树现在也开花了吧?如果在老家,你爸爸、你大娘、你三婶、你老燕婶子……这几天可能又要绑上大镰刀往下撸槐花了!”
一边说,一边想着老家满院清香的槐花,还有那刚出锅的热腾腾的槐花窝头,如果再沾上点拌了辣椒油的大蒜泥,如果大蒜泥再点上几滴芝麻香油,那个好吃,那个鲜香啊,真馋人呐!
我念叨得无意,可在一旁正准备出门上班的儿子却听到了心里。第二天,仍下着小雨,下午六点儿子下班回来,只见他头上湿漉漉的,双手捂着两个鼓鼓的口袋,一进门就对我笑着说,“妈妈,看我给你带啥来了?”
说着,从裤袋里掏出一把把湿漉漉的槐花来,两个小口袋竟掏出了满满一小盆的槐花!看到槐花,我高兴地不得了,不由得夸儿子真行!又纳闷在这么大的城市里从哪里能找到槐花呢?
儿子擦把手说,他是开车到很远的地方见到了一处槐花树,但是没能见到槐树的主人,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工具。
天下着雨不好摘,又怕伤了槐枝,儿子只好爬上树一朵一朵小心地摘下来,还准备下次见到槐树主人给人家再解释解释。看着儿子被槐花针扎破好几处的手,我很心疼。
古有“怀橘遗亲”、“扇枕温衾”、“百里负米”的24孝故事,在我看来,我儿“雨中摘槐花”当是25孝。次日,我用槐花蒸了窝头,大家怀着对故土的思念,美美地吃了一顿久违的家乡饭,特别是我的两个小孙子直叫着好吃,真香!
是儿子满足了我的口福,淡化了我的乡愁,并让我再一次体会到平日忙忙碌碌的儿子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一片亲情!
二 :视公爹为生父
我的公公,张恒春老先生,离开我们20多年了,走的时候享年97岁。
公公是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还记得深秋的某天,我像往常一样收拾好家务,去了村后的玉米地。当时八十多岁的公公也像往常一样出门,去找他老人家的朋友们。
正在我送完两平板车玉米秸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忽听后面有人喊我的名字。回头看时,却是邻居昌幼表嫂在焦急地喊我。我立马迎上前,大嫂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俺姑父(我公公)……拉了一裤子!你,你快回去吧……”
我一下子懵了。天呀!早上还好好的!公公做了一辈子的教书先生,是讲究脸面的人,不是万般无奈,怎么会拉到裤子里?八十多岁的老人,不会是生病了吧?天也凉了,孩子爸还没有下班回家,咋办?
脑子虽在打转转,可我已回头往家跑,一边听得大嫂在后面喊着说,公公是在大婶子家(我三姐婆婆家)和老朋友们玩牌有事的。
我先回家拿了要替换的衣物、毛巾……急忙赶到大婶家。天要黑了,气温也凉了下来。公公正一身脏污无奈地呆在人家家里,见到我像见到了救兵。而我担心的是年迈的老人不能再受凉了,如果再闹个重感冒,那不雪上加霜吗?
更让我束手无策的是,我从来没有面对过公爹这样的局面!着急之下,赶忙问大婶子家里有热水吗?我想给公爹洗洗再换衣服。她忙说二民家有炉子,有热水。二民家在大婶子家前边,我又连忙跑到二民家……
一个人跑前跑后地忙乱,连担心加紧张,到二民家时,我已是满眼泪水!感人的是,二民媳妇一听说此事,立马把准备做晚饭的一锅热水端给了我……
有哪个儿媳妇给公爹擦过身子的吗?我不清楚。但是当时,我已经没有什么避讳的概念了。如果是亲生父亲我能不管不顾吗?
十多年来,和孩子爸和公爹和孩子们相依为命,我们早已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前前后后为公爹擦洗了一遍。顾不上一盆盆污水的恶臭!擦洗完立马给公爹穿好衣服,让老人家去于大婶子家先暖和暖和,歇一歇,我把换下来的滿是污秽的衣服赶紧拿回家清洗。
清楚地记得,自那次给公公擦身、洗刷以后,于大婶子逢人就说:张先生的小儿媳妇可孝顺她老公公啦!活了这么大年纪,就没见过这么好的儿媳妇!
每当我听到这样的夸奖,身为儿媳妇的我,自然是十分高兴的。孝敬父母本来就是作为儿女应尽的本分,为老人擦身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百善孝为先,人人都会有年老的那一天!
我们小时的吃喝拉撒睡,需要父母的照顾,待父母年老的时候,更需要我们儿女细心地陪伴和呵护!值得欣慰的是,孝亲敬长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家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如今,我们的儿女孝敬父母,孙辈们尊敬长辈,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愿天下儿女,都能善待父母,为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尽心尽孝!愿天下后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都能善待老人,都能传承孝亲敬长的中华美德!
文/浮生若梦
全文共2708字
最近看到了秋韵老师写的《多年前,老家发生了两件怪异之事,至今想来都觉得害怕》一文。
心中倍感惊奇之余,恍然间,想起了村里曾发生的几件诡异之事。
现稍加整理,与众文友分享一下。或许其中有不少荒诞离奇之处,您读后不必挂怀较真,一笑置之就好。
孙奶奶是被儿子和儿媳折磨而死的。
死之前,她一个人被关进一座四处漏风的破败土房子里。
浑身的病痛把她折磨得哀声连连,可儿子和儿媳却置之不理。
觉得烦了,儿子就用脚尖狠狠踢两脚门板,像是在呵骂一头不听话的猪猡。
一张吱呀作响的木床,一条满是洞眼的毛巾,一个伤痕累累的搪瓷脸盆,一只脏兮兮的残缺瓷碗,还有一双黢黑发霉的竹筷,几乎是她在土房子里的全部家当了。
孙奶奶的饮食很是潦草,看起来和喂给猪羊的泔水无异,她很难吃得下去。一旦看到碗里还剩着东西,换来的不是儿子的高声责骂,就是儿媳的喋喋不休。
腊月里,在饥寒交迫中,孙奶奶走了。
按照习俗,儿子和儿媳要给老人跪棚守灵,直至老人下葬。
在老人去世后的第二天,家里就开始怪事连连。
先是孙奶奶住的那间土房子轰然一声倒塌,接着,圈里的猪羊开始不住地齐声慌乱嚎叫,而且,所有的猪羊都把嘴里长长的舌头抻出来对准孙奶奶躺着的那口棺材。
下葬那天,老人的棺材重得出奇。事后,一位杠夫揩着额头上的汗说:“这老太太心里不舒坦,跟咱使绊子呢……”
另外七位杠夫面面相觑沉默不语,额头也是汗涔涔的,看来大家都没少花力气。
头七那晚,孙奶奶的儿子发了一场高烧,嘴里胡言乱语个不停,四肢在半空中疯狂舞动,一会儿抽自己嘴巴,一会儿用头使劲撞床帮子,俨然鬼怪附身一般。
儿媳的日子更不好过,大冬天的,单秋衣单秋裤赤脚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垂头耷脑,两眼无神,一副疯疯癫癫的模样。
趁人不注意,她还使劲往嘴里塞石槽子里剩下的猪食,甚至,还往脸上涂抹猪粪。
三天之后,儿子的高烧退了。而儿媳呢,脑子再没有醒转过来。直到去世,都是这般魔魔怔怔的模样。
其实,故事的开头是非常美好的。
村里的秀莲和隔壁村的大春,在十八岁那年一见钟情(两人同一年出生),后来感情逐渐炽热,在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下,定下了终身大事。
这是一对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秀莲人美手巧,大春高大英俊。这样的一对璧人凑在一起,真的是越看越般配。
可是,在两人结婚之前的一个月,婚事出现了变故。
秀莲因为家里的一场大火毁了容,原先嫩如剥了壳的鸡蛋似的白皙皮肤,变得皱皱巴巴,看着还挺瘆人。
见到秀莲变成了这样,大春心生悔意。秀莲苦苦哀求,大春还是丢下她另寻了一个女人。
有一段日子,为了让秀莲彻底死心,在街上碰到她时,大春还故意和未婚妻做出一些恩爱亲昵的动作。
这让秀莲很是伤心。在大春大婚的那天夜里,秀莲穿着一身红衣裳(据说是她大婚那天准备穿的),吊死在了大春家门口的一棵歪脖子柳树上。
脚底的那双红色绣花鞋,鞋尖正对大春家大门上贴着的那个大大的“喜”字。
这件事发生之后,大春的母亲觉得很是晦气。为了怕给大春带来什么祸事,家里人请了先生来作法驱邪。
可能先生的道行不怎么高,作法那天,他出尽了丑。
先是怎么都点不着院子里供桌上摆放的那两根红蜡烛,后来碗里的鸡血猛然被一阵怪风掀倒,给盘腿默念咒语的先生开了个大花脸。
甚至,当他煞有介事地在半空中挥舞手中的桃木“仙剑”时,“仙剑”竟然出人意料地掉落在地上,啪嗒一声,剑柄和剑身一分为二。
这引得大春一家人连连咋舌,双腿早就不听使唤,齐齐软着脚瘫坐在地上。
母猪病死了两头,一大群绵羊齐齐往外拉稀,梁上壁虎子断掉的尾巴,连续三次都是跌落进大春用的那只海碗里……
有次,大春在路上骑车骑得好好的,突然感觉背后起了一阵冷风,双手一时没扶稳车把,整个人摔进了一旁的土沟里。
爬上来时,他的手臂上已是鲜血淋漓,环顾四周,才发现旁边就是秀莲的坟地。
怪事整整持续了半年。直到大春和新娘子双双在秀莲的坟前磕头谢罪,怪事才逐渐少了下去。
那么多年过去了,每逢清明、七月半、十月一、冬至和大年下,大春都会雷打不动地带着媳妇去祭拜秀莲。
村子里耿老汉是出了名的铁公鸡。
一年到头,谁也没见过他和老伴儿的身上添过一件新衣裳。
旧衣服上,补丁摞补丁;家里的瓷碗都破开好几个豁口了,依旧不舍得扔。
更让人瞠目的是,就连家里要不要买根针,耿老汉都是一言堂,他要是不点头,耿老太不敢买,而且也没有钱买。
家里的财政大权,被耿老汉牢牢地捏在手心里。要想从他手里掏出一分钱,比让公鸡下蛋,让狗改了吃屎,还难。
耿老太这辈子,背着老头子絮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抠门抠到家了,下辈子别吃饭了,干脆吃土吧!”
耿老太晚年患了大病,为了省下医药费,耿老汉只推着她去了两趟村医院,就让她躺在床上等最后的日子了。
走之前,耿老太满脸幽怨,临终说的最后一句话让耿老汉和孩子们有些哭笑不得,“我走了后,别开席了,就吃土吧!”
听着,这好像是一句玩笑话。
耿老太下葬之后,家里人很快就将她的“遗言”给忘了。
第二年的大年初一,一大早大伙儿结伴到耿老汉家拜年,到了之后发现,他家院子里冷冷清清的,不见人影儿。
这很是奇怪,耿老汉是村里最高的一辈儿人,按道理说,此时不该出门,应守在家里等着后辈登门拜年。
厨房、厕所,猪圈、羊圈,众人一一找过了,就是没看见耿老汉。
奇了!众人实在想不通他到底去了哪里。
天开始放亮后,有人在村子东边的漫野地里发现了耿老汉。
他一个人穿戴得整整齐齐,正瘫坐在一座坟头边上,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着土块。他吃得津津有味,好像在啃着一块块喷香的猪头肉。
那人壮着胆子拍了一下耿老汉的肩膀,他缓慢地抬起头来,两眼发红,嘴里嚼碎的土块簌簌往下掉,将新衣裳弄得满是土灰。
那人问耿老汉怎么了。耿老汉嘴里唧唧咕咕个不停,很难让人听明白,边说还边抓起地上的土块往嘴里送。
在他眼里,土块不是土块,而是扒鸡,是扒蹄,是炖羊腿,是红烧肉。
那人叫了一帮子人,把老汉抬回了家。后来耿老汉的儿子带着一大盘红鞭炮,在老太太的坟前点着,并烧了好几摞纸钱,耿老汉才恢复了正常。
那以后,耿老汉明显大方了不少。愿意给孙子买糖葫芦了,也愿意给家里人置办新衣裳新鞋子了。
三则故事讲完了。不管大伙儿信不信,这的的确确是发生在鲁南山区的怪异之事。写下来,权当大伙儿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无须费神费力去深究。
鬼怪之说,我不太信,但心中还是有些敬畏的。我时常想,人生在世,多行善不作恶,胸中坦荡,问心无愧,就算鬼怪降临,也是不用惧怕的。
毕竟,人身上可是有着三把火。善念不消,神火不熄,鬼怪避之。
——END——
#乡土散文#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声明: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浮生若梦(笔名),70后,鲁南山区一农夫。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文/景梅寒
全文共2480字
我父亲逝世在我和我大姐工作居住的T市的中心医院,当时已是下午,把遗体运回我们市老家不大现实,就在T市火化,我哥抱着骨灰盒,我抱着老父遗照,驱车上百公里回老家。
暮色苍茫,车外寒风呼啸,雪花纷飞,车内我两个姐姐呜咽哭泣,气氛压抑。没想到十几年后,我母亲也是同样的方式魂归故里,令我们姐弟又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折磨。
回到老家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我们家老院子里早已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家族的人和乡亲们。
车门打开,我哥抱着骨灰盒我抱着照片下来,院子里的人呼啦跪倒一地,哭声一片,我和我哥走向摆在堂屋冲门的棺材,我双腿打颤走路踉跄几欲摔倒,多亏我家族的两个兄弟扶住。
我们兄弟三个将父亲的骨灰撒在棺材里,又将父亲的一些遗物放入棺材,当我们村主持白事的顺子大爷高喊“孝子叩首,封棺”时,在“噼里啪啦”钉棺材钉子的声音中,悲伤的情绪达到顶峰,哭声震天。
等一切完毕,人们散去,已深夜十一点多了,按照风俗孝子要通宵守灵,我两个姐姐也坚持守灵,我和我哥把族里的兄弟们劝走了,偌大的院子里就剩下我们姐弟五人。
我们家堂屋是四间房,外边两间,加了隔层里面两间,我父亲的棺材放在冲门的中间,东边靠墙有一张床,是我父母平常休息的地方。
东边墙上在墙壁里挖了个小墙厨,早些年我爷爷在的时候,在里面放点点心、一瓶酒之类的,我爷爷临睡觉之前,喝口酒吃块点心的都伸手可及。
我爷爷去世后,我爹搬过来住,也继承他父亲这一传统,尤其我父亲酒瘾烟瘾很大,经常晚上在床上抽着烟,就从墙厨里拿出酒瓶抿上一口,他把烟也习惯放在墙厨里,而不是靠床的桌子上。
九十年代后,我们姐弟反对我父亲这一恶习,几次要把墙厨堵死,我父亲坚决反对,按我们家老三的话,咱爹对这个墙厨有一种谜之的迷恋。
后来我大姐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买了“梅兰竹菊”四幅条屏画挂在东墙上,其中那幅“竹”画正好遮挡住墙厨,认为有画挡着墙厨,我父亲开墙厨的门不那么方便,可能好一些,至于起没起作用,因为我们姐弟常年不在家,就不得而知了。
那天晚上就剩我们姐弟五人后,议论起我爹的治疗方案是否得当。我大姐说,父亲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是得癌症的诱因,我们几个也附和着大姐说了父亲的不配合治疗等等,大家七嘴八舌,有点“声讨”刚去世的父亲的架势,尤其我说,大半夜里还从墙厨里摸出酒来喝一口,不得病才怪。
没想到我话音刚落,就听“咵嚓”一声响,那幅遮住墙厨的“竹”的条幅从墙上掉到床上。
当时我们五人都围在棺材周围,离靠在东墙的床最少也有两三米的距离,由于是深冬,门窗关闭很严,不可能有风吹进来,关键是那“梅兰菊”三幅条屏仍旧好好地挂在那里。
我赶快爬上床,拾起那幅“竹”画,发现上边的系绳完好,根本没有断,我又抬头看墙厨上方挂绳子的钉子,也好好地在那儿,我用手摸了摸钉子,没有松动的迹象。
我又突然发现,本来应该关得很好的墙厨的两扇小木门中间裂开一条不大不小的缝隙,尤其右边带有把手的那扇门(我爹开墙厨都是先开这扇),明显凸出来。
我打开橱子,发现里面有半瓶酒、两包烟、几盒散落的火柴,还有一本已泛黄的父亲经常翻阅的《三国演义》。
我赶快对他们四个说,都别说了,咱爹生气了。说实话,我们当时倒没有什么惊慌害怕,毕竟是自己的亲爹,但那幅“竹”画为什么会突然掉下来,是巧合啊,还是别的原因,到现在我们也想不明白。
我父亲去世第二年的清明节,我没有回老家给我爹上坟,一则工作比较忙,二则我认为生前尽孝即可,对于一些繁文缛节看得不重。
但我老婆比较注意这些,说你既然不能回家给咱爹上坟,那也应该到外边冲着咱老家的方向给咱爹烧点纸吧。
我一想人家儿媳妇都这么有孝心,我这当儿子再不去就说不过去了,说实话我当时有应付的心态。于是在清明节的黄昏,我带着黄纸走出家属院,寻思找个地方烧点纸祭奠我爹,我老婆带着闺女非得跟着。
我们家住在市区,周边车水马龙,很繁华。我这个人脸皮薄,不大好意思在人多的地方烧纸,就走出很远,找了离路边比较远的寂静无人的几棵松树下给我爹烧纸。
时隔十几年了,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那天我虽然穿了件风衣,但天气很好,一点风也没有。
我点着黄纸后,既没有跪下磕头,也没有念叨几句祭奠的话,而是站起来点着一颗烟吸上,等着纸烧完赶快回家。
突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本来烧得好好的纸,有一片带着火苗腾空向我脸部飞来,我惊慌失措赶快往回退。
我老婆带着孩子站在路边没有进来,她看到这一幕大声喊着我的名字说赶快跪下。我“扑通”跪下,那片纸也缓缓地落在火堆里。
我是个十足的唯物主义者,对鬼神之说历来嗤之以鼻,要说那天我爹“显灵”怪罪我不恭,打死我我也不会相信,可那天一点风也没有,我唯一的解释就是当时我穿着风衣,点着纸后站起来时,带动的风使纸片飞起,可我记得是站起来点着烟之后纸片才飞起,多少有一点时间间隔,要说我抽烟带动的风,那未免太牵强了。
过了几天我上我大姐家去,和她说起此事,我大姐笑着说,活该,咱爹生前最疼你,你不回家给他上坟也就罢了,烧个纸还吊儿郎当地吸着烟,还不给他一颗,他不生气才怪。
我姐是高知分子,还是某大学附中的校长,按说更不会相信这些,她这样说,我认为她是嗔怪我没有跟着她回老家上坟。
还有一件事纯属巧合,我爷爷是1983年腊月二十六去世,而我爹恰恰是2003年腊月二十六去世,他爷俩整整相隔二十年,一天都不差。
本来腊月二十三早晨医院已通知我们姐弟说我父亲快不行了,让我们做好准备,但我爹硬是又撑了三天才咽下最后一口气,按我娘的话,你爹在等时间。
鬼神之说不要说我不相信,现在公认的说法也是子虚乌有。古人云“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我们现在连“盈虚之数”也未必能把握,遑论“宇宙之无穷”了,很多东西也不能完全用巧合解释,只是现在的所谓科学解释不了而已,不过对先人存敬畏之心还是有必要的,既然有些风俗历千年而不衰,说明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END——
#乡土散文#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声明: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景梅寒(笔名),山东人,标准的70后,农家寒门学子,愿意写点东西,多篇文章曾在省级刊物和行业报纸发表。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看看到底是谁做错了。
女方离异带一个女儿,这里涉及1个男人,我们叫A吧,相处了半年,觉着还挺会过日子,也有事业心,但是没有什么情趣,感觉比较耿直,但他自己还觉着自己挣钱挺多,有种优越感。
这个男人经常好几天不接电话,2-3天后再出现,多次提醒也不改正,就说出差忙不方便,说是也不想接电话,感觉比较自我,不在乎女方的感受,虽然女方为这事吵过架,也哭过,但男方感觉没当回事。
对了,插播一句:在他们认识两个月的时候男方消失了2天,2天电话不接,信息不回,人间蒸发一样,后来再逼问下,才说是相亲去了,说家里亲戚逼迫,不好意思不去,就去啦。
相处大约半年的时间,女方要求见父母,男方以家里不同意的说法,一直不带着见父母,每次回老家,也都不接电话,过年女方非常想去男方家里,被男方拒绝了,因为家里老人不同意,因此他独自过年回家10天,10天打他电话都不接,即便是发了分手短信也不回短信,最后女生有别人追求,但是都是有底线的,只是见面聊天,原因是分手特别痛苦,想找人说说话,实在难受,被他碰到了他居然说要结婚?
这是什么原因?
能可靠吗?因为年前真的太想结婚了,可是他10天没理女生,真的是真爱吗?
他家老人也不同意找带孩子的
原因是他自己包括他家里人都觉着他有赚钱能力,优秀,找个未婚的都不难,所以她家老人带孩子的坚决不同意,并述说他家老人态度坚决
但他却给女生说不同意也得同意,要和他母亲坚持,最后生了孩子了也生米煮成熟饭了。
还有就是他从来都不让女生碰他电话,说就是不喜欢别人翻他手机
也怀疑过他是不是有别人,
但感觉也不像,又搞不懂。常常不接电话,感觉不重视女生
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
他到底是啥想法?
文/烈风
全文共3002字
三歪嘴是牛家庄人人皆知的恶棍。
他一生作恶多端,中年落了个坠井而亡的悲惨下场,也算是苍天有眼、恶有恶报了。
三歪嘴在家里排行老三,三兄弟都随了爹,长着一张往右眼方向翘着的歪嘴。
许是因为嘴部肌肉的牵动,右眼显得比左眼小上不少,所以,三歪嘴从小还有另外一个绰号,三大小眼。
虽说三兄弟在长相上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但三个人的秉性却各不相同。也算应了民间那句老话——一龙生九子,子子各不同。
大歪嘴生性腼腆,从不轻易和人搭腔,即使和人说话,也都是一副低眉顺眼的小媳妇样。这一点,有些随他爹老歪嘴。
和老歪嘴一样,大歪嘴一辈子本本分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动过什么花花肠子。
靠着侍弄庄稼过活日子的大歪嘴,大半辈子走过来,肚皮虽没怎么饿着过,但体内的油水也多不到哪里去。
二歪嘴和大哥恰恰相反,他的脑瓜子灵活,自小就瞧不上从土地里刨食的辛苦活计。
他年轻时,从替人赶牛车的车夫做起,后来成了周围几个村子响当当的牛经纪(其实就是牛羊贩子)。买卖被他摆弄起来后,日子也跟着红火了起来,是三兄弟中最有能耐的一个。
三歪嘴呢,不折不扣的家族祖坟里冒出来的一股黑烟(不是青烟),他的降生,不是来光宗耀祖的,而是让家族蒙羞的。
每次提及这个恶贯满盈的儿子,老歪嘴都气得直跺脚,嘴里叽里咕噜地骂骂咧咧。经年下来,原本就歪的嘴显得更歪了,本来就小的眼睛挤得更小了。
三歪嘴的这一生,犯下的恶简直罄竹难书。
他的肉身虽已埋入地下多年,但他生前所犯下的一桩桩一件件,都清清楚楚地流传在牛家庄的大街小巷。
那些个恶事,大伙儿每叽叽喳喳地谈论上一回,三歪嘴的恶名就会被大伙儿不约而同地啐着唾沫骂上十几回。
村里老人有言,三岁看大,五岁看老。纵观三歪嘴的一生,确实如此。
在三歪嘴极小的时候,他的恶就显露端倪了。
那年,村里的德六叔家翻盖新房,德六叔从老屋屋檐下掏出一窝刚孵出来的小麻雀,光秃秃,肉嘟嘟的,看着有点儿瘆人。
孩子们蹲在地上围着这群小麻雀好奇地看个不停,可看了半天,谁也不敢第一个伸手去摸。
这时候,三歪嘴来了。他一把拨开人群,掐着一只麻雀的脖子就提溜起来,小麻雀受惊,慌乱中猛啄了他一下。
三歪嘴不乐意了,一下子就将小麻雀狠狠地掼到压水井旁边的青石板上。小麻雀当即喙里流血没了声响。
周围的大人们心头一惊,这孩子才只有五六岁大,心就硬成了这样?
不等三歪嘴再拎起另外的小麻雀,德六叔就急急忙忙将整个巢穴收进了屋里。
还有一回,三歪嘴和一群小伙伴在大街上结伴而行,角落里突然闯出来一条黑狗。
许是没见过这群孩子,黑狗狂吠着撵着他们咬,孩子们惊叫着四散奔逃。最后,索性黑狗没有咬到人,虚惊一场。
几天后,伙伴们几乎都把这事给忘掉了。再一起出去玩时,又撞见了那条黑狗,还没等黑狗反应过来,三歪嘴上前就是一板砖,直接把那狗给砸断了一条腿。
黑狗夹着尾巴哀嚎着灰溜溜地跑了。伙伴们惊得面面相觑,三歪嘴却得意地笑个不停。
本以为这事就此完结。
谁承想,后来,三歪嘴每次看到那条黑狗,都要朝它丢几块砖头核子才解恨!
后来,那条黑狗对三歪嘴有了阴影,老远听见他的声音,就哼哼唧唧地躲进柴垛里,以免再受砖石之苦。
年轻那会儿,三歪嘴的玩心比较重,初中读了不到一年,就驮着桌椅回了家。
不久之后,三歪嘴结识了街上的一些个小混混儿,一帮子人勾肩搭背地厮混在一起,打牌、抽烟、去县城里逛街,吊儿郎当的,没有个正经事情做。
再后来,小混混儿们俨然有了拉帮结派的架势,整日在镇上的几所中学附近游荡。今儿围着这个孩子吼吼嚷嚷,明儿拽着那个孩子吓吓唬唬,目的只有一个,收点保护费。
如果仅是如此,三歪嘴作下的恶还不算太大。
可恨的是,有次有个孩子口袋里没钱,三歪嘴上去就是两个耳光,把人家打得嘴巴冒血。
孩子当时眼泪就下来了,见状,三歪嘴揪住他的头发,恶狠狠地瞪着他,“下次要是还没有,比这次揍得还厉害!”
靠着这样的手段,三歪嘴成了那群小流氓的核心人物。
后来,经一位老师告发,这群无法无天的狂徒才收了手。可惜的是,因为没到蹲班房的年纪,被收容了几天教育了一番后,就各自回了家。
本来,三歪嘴和弟兄们商议着要给告发的那位老师点颜色瞧瞧,可赖于那老师长得人高马大,且长年习武健身,不像是个软柿子,只好作罢。
从收容所里出来后,家里人都盼着三歪嘴能够洗心革面,浪子回头。尤其是他娘,甚至都跪在了他的脚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嚎着劝他走个正道儿,牢饭这碗饭可不敢吃。
三歪嘴哪里听得进去,头一拧,嘴巴上歪,眼睛看天,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三歪嘴他娘,平时看个天气都看不准,可对于儿子将来的运势,她一语成谶。
几年后,三歪嘴还真的捧上了牢里的大米饭。
那年,他和一群兄弟围住一个独自走夜路回家的高中女孩子,先是言语调戏,后又上下其手,把女孩子吓得不轻。
幸好一旁有人路过出言喝止,一个花季女孩这才没有被他们糟践。
可三歪嘴不乐意了。他振臂一呼,兄弟们将满腔怒气撒在了那人身上,好一阵拳打脚踢,才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
几天后,一行人被派出所带走了。后来老歪嘴求爷爷告奶奶一路求情,砸锅卖铁,好言向人家赔礼道歉,三歪嘴才被领回了家。
那次,他吃了十几天的牢饭。从此,不知何故,他再也不愿吃大蒜了。一盘再好的菜,哪怕是加了一瓣蒜,他也不会再多看一眼、再多夹一筷子。
渐渐地,三歪嘴到了娶亲的年纪。
大哥的婚事已定,二哥早已有了对象,而他,还是孤零零一个。
这由不得他不急。可是,一家子就靠种地为生,没有多余的钱粮,只能一步步来。
见到身边同龄人的婚事渐渐有了着落,三歪嘴开始对家里人有了意见,尤其是他的那个整日里就知道嘟嘟囔囔哭哭啼啼的娘。
有次,他娘又在饭桌上嘟囔起他的一件什么小事,他当时就不乐意了,一把将他娘手中的碗筷打翻,甩个冷脸子就走了。
甚至,有次醉酒,听到他娘在一旁唠叨,他抡起鞋底就准备扇过去,幸好被大哥抓住了胳膊。不然,他娘老脸上准挂出个鞋底印。
大歪嘴、二歪嘴的婚事成了以后,家里人开始为三歪嘴的婚事铆足劲想办法。
无奈,因为三歪嘴的名声实在太臭,周边但凡有点条件的姑娘,都不愿意睁着眼往火坑里跳。
后来,还是媒人从十里地外的一个偏远村子里,给他牵线了一个满脸“苍蝇屎”的龅牙姑娘。
姑娘老大不小了,也不嫌三歪嘴的为人。只求能够生个孩子,余生的日子有个奔头。三歪嘴辗转几夜后,同意了。
一年后,女人生了个丫头。三年后,女人又生了个丫头。
望着这两个吵吵闹闹的孩子,三歪嘴日日夜夜气得不行。大嫂、二嫂能生儿子,为啥自己女人不行?
太不争气!打!不醉的时候打,喝醉的时候,更是没轻没重地打!
所以,三歪嘴的女人,三天两头被打得鼻青脸肿。他们家院子里,也经常能听到女孩子挨打呼喊出的求饶声。
据说,有一回,女人动了要杀三歪嘴的心思。刀子都已经在枕头下面藏好了,半夜正准备下手时,三歪嘴猛地睁开了眼,云淡风轻地来了句:“看准了扎,一刀扎不死,你全家别想活命!”女人当即扔下刀子,掩面大哭。
女人是在四十岁那年脱离苦海的。
那天,三歪嘴在外头喝得醉醺醺的,路过街口的一口井时,脚底一滑,一头栽了进去。
被人发现时,早死得透透的了。得知他的死讯后,女人的脸上面无表情。
村里人呢,心中暗暗称快!这种人,这样的恶棍,活着就是害人,死了倒也干净!
只是,可惜的那口井,从此只能被封起来了。
——END——
#乡土散文#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声明: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烈风(笔名),80后,山西人,中学老师,爱写乡土故事。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文/烈风
全文共3002字
三歪嘴是牛家庄人人皆知的恶棍。
他一生作恶多端,中年落了个坠井而亡的悲惨下场,也算是苍天有眼、恶有恶报了。
三歪嘴在家里排行老三,三兄弟都随了爹,长着一张往右眼方向翘着的歪嘴。
许是因为嘴部肌肉的牵动,右眼显得比左眼小上不少,所以,三歪嘴从小还有另外一个绰号,三大小眼。
虽说三兄弟在长相上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但三个人的秉性却各不相同。也算应了民间那句老话——一龙生九子,子子各不同。
大歪嘴生性腼腆,从不轻易和人搭腔,即使和人说话,也都是一副低眉顺眼的小媳妇样。这一点,有些随他爹老歪嘴。
和老歪嘴一样,大歪嘴一辈子本本分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动过什么花花肠子。
靠着侍弄庄稼过活日子的大歪嘴,大半辈子走过来,肚皮虽没怎么饿着过,但体内的油水也多不到哪里去。
二歪嘴和大哥恰恰相反,他的脑瓜子灵活,自小就瞧不上从土地里刨食的辛苦活计。
他年轻时,从替人赶牛车的车夫做起,后来成了周围几个村子响当当的牛经纪(其实就是牛羊贩子)。买卖被他摆弄起来后,日子也跟着红火了起来,是三兄弟中最有能耐的一个。
三歪嘴呢,不折不扣的家族祖坟里冒出来的一股黑烟(不是青烟),他的降生,不是来光宗耀祖的,而是让家族蒙羞的。
每次提及这个恶贯满盈的儿子,老歪嘴都气得直跺脚,嘴里叽里咕噜地骂骂咧咧。经年下来,原本就歪的嘴显得更歪了,本来就小的眼睛挤得更小了。
三歪嘴的这一生,犯下的恶简直罄竹难书。
他的肉身虽已埋入地下多年,但他生前所犯下的一桩桩一件件,都清清楚楚地流传在牛家庄的大街小巷。
那些个恶事,大伙儿每叽叽喳喳地谈论上一回,三歪嘴的恶名就会被大伙儿不约而同地啐着唾沫骂上十几回。
村里老人有言,三岁看大,五岁看老。纵观三歪嘴的一生,确实如此。
在三歪嘴极小的时候,他的恶就显露端倪了。
那年,村里的德六叔家翻盖新房,德六叔从老屋屋檐下掏出一窝刚孵出来的小麻雀,光秃秃,肉嘟嘟的,看着有点儿瘆人。
孩子们蹲在地上围着这群小麻雀好奇地看个不停,可看了半天,谁也不敢第一个伸手去摸。
这时候,三歪嘴来了。他一把拨开人群,掐着一只麻雀的脖子就提溜起来,小麻雀受惊,慌乱中猛啄了他一下。
三歪嘴不乐意了,一下子就将小麻雀狠狠地掼到压水井旁边的青石板上。小麻雀当即喙里流血没了声响。
周围的大人们心头一惊,这孩子才只有五六岁大,心就硬成了这样?
不等三歪嘴再拎起另外的小麻雀,德六叔就急急忙忙将整个巢穴收进了屋里。
还有一回,三歪嘴和一群小伙伴在大街上结伴而行,角落里突然闯出来一条黑狗。
许是没见过这群孩子,黑狗狂吠着撵着他们咬,孩子们惊叫着四散奔逃。最后,索性黑狗没有咬到人,虚惊一场。
几天后,伙伴们几乎都把这事给忘掉了。再一起出去玩时,又撞见了那条黑狗,还没等黑狗反应过来,三歪嘴上前就是一板砖,直接把那狗给砸断了一条腿。
黑狗夹着尾巴哀嚎着灰溜溜地跑了。伙伴们惊得面面相觑,三歪嘴却得意地笑个不停。
本以为这事就此完结。
谁承想,后来,三歪嘴每次看到那条黑狗,都要朝它丢几块砖头核子才解恨!
后来,那条黑狗对三歪嘴有了阴影,老远听见他的声音,就哼哼唧唧地躲进柴垛里,以免再受砖石之苦。
年轻那会儿,三歪嘴的玩心比较重,初中读了不到一年,就驮着桌椅回了家。
不久之后,三歪嘴结识了街上的一些个小混混儿,一帮子人勾肩搭背地厮混在一起,打牌、抽烟、去县城里逛街,吊儿郎当的,没有个正经事情做。
再后来,小混混儿们俨然有了拉帮结派的架势,整日在镇上的几所中学附近游荡。今儿围着这个孩子吼吼嚷嚷,明儿拽着那个孩子吓吓唬唬,目的只有一个,收点保护费。
如果仅是如此,三歪嘴作下的恶还不算太大。
可恨的是,有次有个孩子口袋里没钱,三歪嘴上去就是两个耳光,把人家打得嘴巴冒血。
孩子当时眼泪就下来了,见状,三歪嘴揪住他的头发,恶狠狠地瞪着他,“下次要是还没有,比这次揍得还厉害!”
靠着这样的手段,三歪嘴成了那群小流氓的核心人物。
后来,经一位老师告发,这群无法无天的狂徒才收了手。可惜的是,因为没到蹲班房的年纪,被收容了几天教育了一番后,就各自回了家。
本来,三歪嘴和弟兄们商议着要给告发的那位老师点颜色瞧瞧,可赖于那老师长得人高马大,且长年习武健身,不像是个软柿子,只好作罢。
从收容所里出来后,家里人都盼着三歪嘴能够洗心革面,浪子回头。尤其是他娘,甚至都跪在了他的脚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嚎着劝他走个正道儿,牢饭这碗饭可不敢吃。
三歪嘴哪里听得进去,头一拧,嘴巴上歪,眼睛看天,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三歪嘴他娘,平时看个天气都看不准,可对于儿子将来的运势,她一语成谶。
几年后,三歪嘴还真的捧上了牢里的大米饭。
那年,他和一群兄弟围住一个独自走夜路回家的高中女孩子,先是言语调戏,后又上下其手,把女孩子吓得不轻。
幸好一旁有人路过出言喝止,一个花季女孩这才没有被他们糟践。
可三歪嘴不乐意了。他振臂一呼,兄弟们将满腔怒气撒在了那人身上,好一阵拳打脚踢,才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
几天后,一行人被派出所带走了。后来老歪嘴求爷爷告奶奶一路求情,砸锅卖铁,好言向人家赔礼道歉,三歪嘴才被领回了家。
那次,他吃了十几天的牢饭。从此,不知何故,他再也不愿吃大蒜了。一盘再好的菜,哪怕是加了一瓣蒜,他也不会再多看一眼、再多夹一筷子。
渐渐地,三歪嘴到了娶亲的年纪。
大哥的婚事已定,二哥早已有了对象,而他,还是孤零零一个。
这由不得他不急。可是,一家子就靠种地为生,没有多余的钱粮,只能一步步来。
见到身边同龄人的婚事渐渐有了着落,三歪嘴开始对家里人有了意见,尤其是他的那个整日里就知道嘟嘟囔囔哭哭啼啼的娘。
有次,他娘又在饭桌上嘟囔起他的一件什么小事,他当时就不乐意了,一把将他娘手中的碗筷打翻,甩个冷脸子就走了。
甚至,有次醉酒,听到他娘在一旁唠叨,他抡起鞋底就准备扇过去,幸好被大哥抓住了胳膊。不然,他娘老脸上准挂出个鞋底印。
大歪嘴、二歪嘴的婚事成了以后,家里人开始为三歪嘴的婚事铆足劲想办法。
无奈,因为三歪嘴的名声实在太臭,周边但凡有点条件的姑娘,都不愿意睁着眼往火坑里跳。
后来,还是媒人从十里地外的一个偏远村子里,给他牵线了一个满脸“苍蝇屎”的龅牙姑娘。
姑娘老大不小了,也不嫌三歪嘴的为人。只求能够生个孩子,余生的日子有个奔头。三歪嘴辗转几夜后,同意了。
一年后,女人生了个丫头。三年后,女人又生了个丫头。
望着这两个吵吵闹闹的孩子,三歪嘴日日夜夜气得不行。大嫂、二嫂能生儿子,为啥自己女人不行?
太不争气!打!不醉的时候打,喝醉的时候,更是没轻没重地打!
所以,三歪嘴的女人,三天两头被打得鼻青脸肿。他们家院子里,也经常能听到女孩子挨打呼喊出的求饶声。
据说,有一回,女人动了要杀三歪嘴的心思。刀子都已经在枕头下面藏好了,半夜正准备下手时,三歪嘴猛地睁开了眼,云淡风轻地来了句:“看准了扎,一刀扎不死,你全家别想活命!”女人当即扔下刀子,掩面大哭。
女人是在四十岁那年脱离苦海的。
那天,三歪嘴在外头喝得醉醺醺的,路过街口的一口井时,脚底一滑,一头栽了进去。
被人发现时,早死得透透的了。得知他的死讯后,女人的脸上面无表情。
村里人呢,心中暗暗称快!这种人,这样的恶棍,活着就是害人,死了倒也干净!
只是,可惜的那口井,从此只能被封起来了。
——END——
#乡土散文#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声明: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烈风(笔名),80后,山西人,中学老师,爱写乡土故事。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