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有关感恩的历史故事(历史上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已分享 /  2023-05-03 17:20:02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有关感恩的历史故事(历史上关于感恩的小故事),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633个字,大小约为34KB,预计浏览完需要20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感恩节刚过不久,古人有哪些关于报恩的诗词典故呢?一起看看吧

古人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用来表达人们心中的感恩之情。那么,在我们悠远的历史中,有哪些关于感恩的典故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投桃报李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他把桃子送给我,我用李子回赠他,比喻礼尚往来,互相赠答,知恩图报。在《诗经》另一篇《卫风·木瓜》中,也有相似的表达,“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有一个成语:“投之木桃,报之琼瑶”就是出自这里。


投桃报李




滴水之恩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来自民间的俗语,在清朝时期被编入《增广贤文》一书中,作为警醒后世之用。


一饭千金


“漂母一饭千金偿,解衣推食哪敢忘。”一饭千金讲的是汉初名将韩信的故事。韩信年轻时生活十分贫困,经常饿着肚子没有饭吃。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我们称她为“漂母”——非常可怜他,就把自己并不充裕的饭菜分给韩信吃。韩信感激漂母的恩情,多年后,他功成名就时,仍然没有忘记漂母的“一饭之恩”,于是赠与漂母一千两黄金作为报答。


一饭千金


慈母之恩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大家从小就熟背的诗句,是唐代诗人孟郊含泪写下的《游子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既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严厉只爱,有“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长远只爱,也有“临行密密缝”的细腻只爱,这都是父母对我们绵绵不绝的爱与恩,成为子女最坚强、也是最柔软的地方。


知遇之恩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得一位赏识自己的伯乐,是一件多么幸运,多么值得感激的事情。唐朝诗人王维曾对张九龄表达知遇之恩:“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蜀汉丞相诸葛孔明报答刘备知遇之恩,为蜀汉操劳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常说“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知遇之恩如同再造”,以此表达自己对“伯乐”的感激之情。


千里马与伯乐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


《增广贤文》有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羔羊知道妈妈是用奶水喂它长大的,为感念妈妈的恩情,于是跪着喝奶;《本草纲目》记载,有一种鸟叫慈乌,这鸟一出生母亲给它喂食六十天,等它长大了,则反过来给母亲喂食六十天。


衔环结草


“衔环结草”也可以说成“结草衔环”,这则成语源于古代报恩神话,是由两则故事共同组成的,一个是“结草”,一个是“衔环”。


“衔环”讲的是东汉名人杨震的父亲杨宝的故事。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救了一只黄雀,当时这只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到树下,又被一群蚂蚁困住,不能脱身。杨宝路过时看见这只可怜的黄雀,心中生起怜悯之心,就把它带回家细心照顾。


不久,黄雀伤愈,羽毛也渐渐丰满,于是飞走了。当夜有个黄衣仙童对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感谢您的得救,您真是仁爱的人。”于是将四枚白环送给杨宝,说:“这四枚白环能让您的子孙品行高洁。”果然,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品行高洁,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他们的美德流传千古。


结草衔环


“结草”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桓公攻打晋国,两军交战时,晋国将军魏颗刚好遇到秦国将军杜回,两人厮杀在一起,刀光剑影,招招致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杜回被一个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了脑袋,结果这位力大无比的秦国大将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就被魏颗擒拿住了。因此,魏颗率领的晋军在这次大战中取得了胜利。


这位对战争取决定性作用的老人是谁呢?他为什么要帮助魏颗呢?正当魏颗疑惑不解之际,当天晚上,魏颗就梦见了这位老人,老人说:“我是你父亲某位爱妾的父亲,你父亲去世后,你把我当女儿嫁了出去,没有让她陪葬。我今天来是为了报答你的恩德。”老人说完就消失了。


原来魏颗方父亲魏武子生前有位没有生育的爱妾,魏武子生病时嘱咐魏颗:“我死后她会因为无子受到大家的排挤,所以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要让她在家里受欺负。”不久,魏武子病重,奄奄一息时,又对魏颗说:“一定要她为我殉葬。”魏颗都点头答应了。魏武子死后,魏颗并没有把这位爱妾杀掉陪葬,而是把她嫁了出去,这位爱妾因此避免了悲惨的结局。


有人问魏颗:“你为什么不按照父亲的遗嘱办事呢?这真是太不孝了。”魏颗回答说:“人在病重时会神志不清,我嫁此女,是按照父亲头脑清醒是的嘱咐。没有什么不孝的。”


杨宝心怀仁爱救了黄雀,才有黄衣仙童赠环之情;魏颗敢于背负不孝的骂名,使无辜女子免于陪葬,才有老人在危急时刻结草相救之义。


明朝大文豪冯梦龙在《警世恒言》里写到:“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结草衔环”既是施恩之人的仁义,也是报恩之人的仁义。


古代文人有趣的小故事

60岁当官70岁做宰相的文学家,退休时婉谢皇帝赏赐,过起开荒种菜自食其力的晚年。


这位大气晚成的老人,就是北宋时期的进士张昇。他天性耿直,说话直率不会拐弯,深受皇帝赏识,七十高龄当上宰相。经过几起几落张昇已厌倦官场,八十岁时请求告老还乡。


临行前,皇上念他一生耿直又没有多少家产,就赏给他许多金银珠宝和奴婢,让他安度晚年。看到皇帝如此厚爱张昇,官员们都很羡慕,大家都看着他如何感恩。


可让官员们不解的是,张昇竟然写奏折请求皇帝收回东西和人。皇帝见他想过清净的平民日子,就由了张昇收回了赏赐。


家里人听说这个事也不理解,可谁能说服不了他?


80岁的张昇带着自己的行李,回到了老家嵩阳山下。在山间建造了小房子,开了几片荒地,过上了自耕自实的生活耕。他亲自在房前屋后种上瓜菜,每天一早起来,穿上麻鞋布衣,头戴竹立,像个真正的老农那样肩杠锄头在田地耕作,乐呵呵地没有一点当官的样子,就这样嵩阳山多了一个肤色红黑的农夫老头儿。


80岁的生日到了,许多亲友从远道赶来为张生祝寿,张生在家门口摆上了几张方桌,自己亲自去地里采摘瓜菜,亲友们闻到蔬菜的清香都祓陶醉了。


张昇的酒席摆好了,一看可真够别致的,没有别人家的大鱼大肉,亲动手酿的米酒,自家养的鸡鸭鹅,青菜更是从不远的菜园子里新摘的...


张昇高举酒杯为大家祝酒,吟出一首《满江红》:


无利无名,无荣无辱,无烦无恼。


夜灯前,独歌独酌,独人独笑。


况值群山初雪满,又闲明月交光好。


亲友们齐声叫好,张昇放声大笑把酒和大家一饮而尽。然后,亲友们面对青山秀水,一边谈笑,一边吃着张声亲自种的瓜菜。从上午吃到黄昏,大家都说:“能吃到宰相亲手种的瓜菜,世上能有几人?”


在这清闲的时光里,张昇度过了86个年头。


古今能拒绝财富诱惑的人不多,可张昇对清贫的生活情有独钟实属少见,可能与阅历经历悟性有关吧。


清明节的由来:介子推割自己的肉救晋文公。

在现代社会,清明节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祭扫先人,缅怀故人的生前岁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此外,清明节也是一个不动火的节日,人们不会使用烟火烟花,而是食用凉食,如冷饮、冷面等。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组织清明祭祀、游山玩水等活动,展示文化传承、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和清明节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习俗。寒食节是民间传统的节日,是扫墓祭祖的日子。由于寒食和清明的时间非常接近,因此寒食节就逐渐与清明节合并,成为了清明节的一个别称。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毒害太子申生,逼迫他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不得不流亡在外。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跟随他的臣子陆续离开,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就是介子推。


在流亡途中,重耳和他的随臣们遇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这个地方没有食物和水源,大家都饥肠辘辘,再也无力行走了。


随臣们四处搜寻食物,可是什么都没有。大家都焦急万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就在这时,随臣介子推偷偷地拉着重耳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成了一碗肉汤。介子推把这碗肉汤递给重耳,重耳喝了下去,感觉恢复了精神。


可当重耳发现这碗肉汤是由介子推人自己的大腿上割下的肉做成的时候,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种深情厚谊让重耳感受到了人间真情,也让他更加感激和珍惜身边的人。


经过十九年的时间,重耳成为了国君,即历史上的晋文公。


为了感激陪伴自己流亡的功臣,他开始对他们进行赏赐。然而,重耳却忘记了介子推的功劳。这让许多人感到不平,劝他去找国君讨回属于自己的荣誉和赏赐。但介子推却不愿意去争功讨赏,他深深鄙视这种争功讨赏的行为。他打好行装,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深感羞愧,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经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已。当人们为介子推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了一封血书,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随着介子推的离去,整个国家都感到了深深的悲痛。晋文公为了表达自己的悼念和尊重,亲自主持介子推的葬礼,并命令全国哀悼三天。同时,他下令将介子推追封为大夫,并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忠臣介子推”四个大字,以示对这位忠诚的臣子的崇敬之情。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带着众臣登山祭奠,却发现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活。晋文公对此大为惊奇,并将这棵老柳树赐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节和清明节成为了中国人民悼念逝者的重要节日,也成为了缅怀忠臣的传统。介子推舍身割肉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忠诚和感恩是人类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逝去的人和事物也能够在我们的记忆和祭奠中得到永恒的生命。


寒食节和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正是从这个故事中诞生而来。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回忆和祭奠逝去的亲人和朋友,并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同时,这些节日也是人们团聚、享受美食和美好生活的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样化,这些传统节日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例如,现代的清明节除了祭扫先人外,还有人们会利用这个假期去旅游和享受春天的美景。而随着年轻人的参与和推广,这些节日也逐渐成为了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


英雄从未远去——追记我们与老英雄张富清的故事

2022年12月20日,正值寒冬。


依稀梦中,恍惚传来张富清仙逝的消息,伤感不已,特将数次合影和三本书发在朋友圈中,表达沉痛悼念之情……


凌晨惊醒,打开手机,一位朋友的微信映入眼帘:“老英雄于昨晚23:15逝世。”并说因为当地要发讣告,他已把我们当年采写的稿件发过去供选用。


噩梦应验,惊愕哀伤。


当日,满屏哀悼,尽显社会各界对这位不忘初心、深藏功名老英雄的崇敬之情。


30余年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一位采访对象像张富清这样令我刻骨铭心。作为张富清事迹的发掘报道者之一,得以遇见英雄,这又是怎样神奇的缘分?


这是张富清穿着老式军装敬军礼(2019年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遇见英雄 感悟初心本色


所有的缘分,始于四年前的那个春节。


2019年初,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谭元斌获悉一个新闻线索: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在退役军人信息登记中,意外发现了一位战功赫赫的年逾九旬老党员、大英雄。


经初步核实,尘封多年的故事竟然如此令人震撼:张富清,陕西洋县人,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他在解放战争中是董存瑞式的英雄,曾荣立特等功、军一等功、师一等功等,并被授予“人民功臣”“战斗英雄”称号。转业退役时,他响应组织号召,来到湖北偏远的来凤县,扎根山区,默默奉献。60多年来,他将英雄过往牢牢尘封在沧桑的记忆里,竟连老伴和儿女都不知情……


“真实可信,事迹感人,值得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典型,突出宣传。”我们认为,张富清不忘初心,忠于信仰,朴实纯粹,甘于奉献,可以成为一面引领全国人民共同奋进的精神旗帜,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并迅速向总社提交情况报告和建议。


“用心、用情、用功”,是采写过程中的最突出感受。


分社成立由我担任组长的全媒体报道团队,精心组织策划,深入调研采写,在第一轮报道中,就播发文字、摄影、视频及多媒体稿件13条,形成了“镇版之势”和“刷屏之效”。


2019年5月,新华社湖北分社张富清报道团队与老英雄合影留念。秦叙常 摄


4月8日,我们浓墨重彩推出的《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全媒报道,被“学习强国”、《新华每日电讯》《解放军报》等数百家媒体采用,相关作品阅读量迅速超千万。老英雄流泪怀念战友的长镜头,成为无数人的共鸣引爆点。


网友纷纷留言点赞,“向老一辈军人致敬!赤子之心,感人肺腑”“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一时间,跨越年龄,跨越身份,跨越界别,老英雄的感人故事叩开了全国人民的情感密码,传颂之间充满了社会正能量。


莫道无名,人心是名。


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6月27日,中共中央授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并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学习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


老英雄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


2019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会见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代表时,看到坐在轮椅上的张富清,俯下身,紧握住他的手说:“你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新中国70华诞之际,张富清成为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受到最高规格的礼仪,并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授勋章……


由此,“张富清”成为不忘初心、深藏功名的代名词,家喻户晓。此后,全国发现许多类似的先进人物,均被称为“张富清式”老英雄。


我与老英雄的初次见面,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来凤县地处鄂西偏远山区。一路奔波,循着喧闹的城中街道,来到一座5层旧楼。二楼就是老英雄的家。


屋内陈设十分简陋。客厅沙发多年磨损破皮,缺了角的茶几和不成套的柜子随意拼凑着,墙体四面斑驳。但阳台上绿植排列整齐,生机勃勃,书桌上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半月谈》翻得封皮发白。里屋简易货架上,一个古铜色的皮箱,锁头早就损坏,用尼龙绳绑着。正是在这个皮箱里,一直深藏着包括彭德怀同志签署的报功书等“秘密”……


与老英雄在沙发上并肩而坐,尽管由于老英雄耳背,需要家人近耳“扩音”,但我们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老英雄一直对我笑着,笑容如孩童般纯真,眼神则如孩童般纯净。他的脸上还泛着一种柔光,我始终认为,这是真正拥有信仰的人特有的光芒。


——“您为什么从来不对人讲自己的功劳呢?”“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


——“为什么您总选择当突击队员、敢死队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我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


——“为什么转业到了恩施最偏远、最困难的山区呢?”“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在战场上死都没有怕,我还能叫苦磨怕了?”……


分社报道团队前期采访老英雄时的这些问答,是解释一切的密码。什么是坚定信仰,什么是初心本色,则是老英雄用一生给出的答案。


从此,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甘于奉献、乐观坚强的老英雄形象,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走近英雄 结下忘年之交


这根扎得很深、很深,以至于在职业生涯中,从未有过这般终生难忘的体验。


自采访一开始,我和团队成员就受到强烈的震撼,从“60后”到“90后”无一例外,纷纷感动落泪。而此后,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无论是大会、业务例会还是在其他场合,只要谈及张富清事迹,我就会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哽咽难言。


这种状况前所未有,连自己也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仿佛有一种巨大的魔力,令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正是这种浓郁的情感,以及要为新时代树立精神标杆的使命感,驱使着我们多少次崎岖深山来回奔波,多少个不眠之夜绞尽脑汁。一定要尽力把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倾注在笔端、键盘,转化为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是团队共同的信念。


勇炸两座碉堡的“永丰之战”、一路向西又向西的“转业之旅”、“皮箱中的秘密”“孙玉兰下岗记”……报道团队挖掘描写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生动细节,同时,抒发心声的文字也喷涌而出。我们写道:


“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党员的信仰;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


“在他心中,没有什么,比为国牺牲更光荣;没有谁,比逝去的战友更值得尊敬。党旗下的誓言,就是此生不渝的初心。”


“精神富足、生活清淡、追求纯粹——他的名字‘富清’,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在一年多时间里,我们陆续推出上百篇报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报道矩阵,掀起一轮又一轮宣传高潮。其中,9500余字的长篇通讯《英雄的选择》被众多媒体整版采用,重磅微电影《初心永恒》总浏览量突破两亿,获评“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短片十优作品。


“你是一座山,总是默默无言,每当鲜花开遍,悄然隐没其间……”


大家情难自抑,还进行了一系列跨界创作,由我们作词并演唱的歌曲MV《你是一个传奇》,经“学习强国”等平台传播,仅三天时间点击量就达1120万。此外,程敏等记者远赴新疆、陕西等地,搜集全景式珍贵资料,团队先后创作出版了三本图书,其中,谭元斌撰写的报告文学《本色英雄张富清》入选2019年度“中国好书”;余国庆还成功进入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决赛,荣获“最佳选手”……


中国记协专门举办了张富清事迹宣传报道研讨会,90后记者王斯班发言说:“关于张富清的报道,也许会逐渐湮没在信息洪流之中,但我知道,总有一些东西,会继续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伴随一生的成长。”


确实,每一次的报道和创作,都是一次与老英雄酣畅淋漓的深谈。其间,那种心息相通、精神交融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久久回味。


2020年12月底,我在参加新华社举办的人物报道分享活动时,偶然得知一个细节:当年,穆青老社长在报道焦裕禄事迹的过程中,由于情感过于浓烈,泪水总也控制不住,实在无法理性落笔,只好离开兰考,最后回到北京才能平复心情,真正动笔……


上世纪60年代的这段往事,令我怦然心动:张富清老英雄不也同样富有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强烈的情感冲击?


只有记者真正被感动,报道对象深深扎根内心,笔下的作品才能富有强大的感染力。1966年2月,新华社向全国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播音员在播报中几度哽咽,亿万听众感动落泪,这篇报道和焦裕禄精神深刻影响了一代乃至几代人。


三年多来,由于大事连连,加之疫情阻隔,几次酝酿来凤之行均未能如愿实现。为了多知晓一些老英雄的日常,就专门拜托其子帮助拍摄生活片段视频。


2019年9月17日,《本色英雄张富清》一书在恩施州举行首发式,老英雄的长子特意委托分社同事带回一本,希望请我签名后再寄回以作纪念。我提笔为老英雄写下留言:“英雄无悔,天地有情。有幸与您深深结缘,您是我心中的大山、永远的偶像和榜样。祝愿您福寿安康,如意吉祥!”


2019年11月初,得知老英雄在武汉住院,我立即赶往同济医院探望。虽然身着白底灰花的病号服,依然需要“扩音”交谈,但是老人精神矍铄,笑语盈盈。临别,我和医院领导商量,给他配了一个助听器。


当月21日,又特意带去了《初心》和《本色英雄张富清》两本书。老英雄坐在沙发上,一本一本翻看,还高兴地照相留下纪念。


2021年6月23日,在医院见面时,老英雄反应有些迟钝了,但仍是笑容满面。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老英雄,也懂得我的惦念之情,便经常告知他的动态。2022年1月27日一大早,发来了他的庆生照。老英雄坐在轮椅上,鼻中插着吸氧管,手捧“百福图”,还是那样憨厚地笑着。我在心中默默祈祷,祝福老英雄健康长寿。


几年来,我们与老英雄就这样情真意切,水乳交融,成为精神上的忘年之交。


巧合的是,我也是军人的后代。这个时期,更是经常想起爷爷和父亲的故事:爷爷当年参加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多次荣立战功,至死脑中还留有一块弹片。解放后回到农村,默默无闻一辈子。父亲先是参军,后被选拔担任特勤警卫,成为一名忠诚的共和国卫士,85岁的他至今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


分社2019年组织开展了“学习英雄张富清,不忘初心担使命”系列活动。在张富清事迹报告会上,我说:“老英雄最为突出的精神内核是坚定的信仰、不变的初心。鲐背之年,脸上依然泛着光芒,这正是精神富足、内心充盈、胸襟坦荡、坚定信仰的力量。”“唯因如此,才能在生与死之间选择冲锋在前,在和平年代雪藏战功,甘于奉献。”


学习英雄 立下生死誓言


谁也没有料到,我们会迅即面对一场真正的生死考验。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疯狂肆虐。武汉成为风暴之眼、漩涡中心,湖北成为全国抗疫斗争的重中之重、决胜之地。


感染人数不断攀升,防护物资和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千万级人口城市被迫“封城”……千钧一发之际,我和分社干部职工立下誓言:“生死考验面前,我们要当战士勇士;宁可倒下,绝不当懦夫逃兵!”


有的告别待产的妻子逆行返汉,除夕夜发出来自重症监护病房的第一组报道;有的将幼儿在高速路口移交给家人,抱着被子住进办公室;有的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顾不上身处险境的一家老小,日夜拼搏……分社全员战斗在“火线”,没有一人被动“居家隔离”!


大家直面人类未知的病毒,坚守最危险的阵地,无畏生死,冲锋一线,忠实履行职责。


新华社武汉前方报道团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2021年6月28日,湖北分社八楼会议室,迎接建党百年活动庄严独特,意义非凡。


张富清老英雄专门发来视频致词:“我非常激动”“我很感谢我们新华社”,并深情寄语“要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做一名好记者”“把我们新华社越办越好”。


采编团队集体朗诵:“这就是我们平常的一天!我们,无畏生死,奋勇拼搏;我们,直面大考,敢于斗争;我们,忠诚履职,为新时代新华精神增光添彩;我们,继续奋斗,勇往直前。武汉加油!新华加油!中国加油!”……


此时,站在朗诵队伍的我仿佛回到了当年闯红区、入方舱、进社区、访病患的场景,泪水夺眶而出!


70多年前的解放战争中,“换了八个突击连长”的永丰之夜,张富清主动请缨,带领突击小组去炸敌军碉堡,他脑海里闪过的念头是:“牺牲也是光荣的,是为党为人民牺牲的”。


一年前的武汉抗疫生死“火线”上,“我年轻,身体好,我先上”;重症监护病房里,“不到这里采访,我将会终生遗憾”……分社干部职工舍生忘死、忠诚履职,同样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


勇于斗争,敢于胜利,慎终如始,善作善成,正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薪火相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生死考验,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忠诚和初心;犹如一根尺子,丈量能力和水平;犹如一把锤子,考验担当和作风。


追随英雄 回荡精神交响


机缘巧合,今年,我被组织派到中原大地工作。


“出差首站必须是兰考。”2月16日,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焦裕禄精神诞生地。松柏肃立,柳丝低垂。烈士墓前,我们一行深深鞠躬,敬献花篮,深切缅怀,追思风范。


广场上,一棵泡桐树笔直挺立,枝繁叶茂。1963年焦裕禄亲手种下的“小麻杆”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成为泽被世人的精神之树。


“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荡气回肠的誓言背后,是焦裕禄带领群众战内涝、治盐碱、斗风沙的动人事迹。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照亮无数人的前行之路。


我们行走在张庄村、何寨村、徐场村,看到昔日“三害”最为严重的贫瘠土地,呈现出一派“千顷澄碧”的景象。2017年,兰考县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如今,民族乐器产业兴旺发达,“泡桐经济”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喊一声‘跟我上’和吼一声‘给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新中国成立后,也是因为我们党有一大批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张富清这样的英雄模范率先垂范,才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路寻访着焦裕禄同志的足迹,一路回想起张富清扎根山区、一心为民的故事:条件极为艰苦,他带领村民肩挑背扛,硬是在悬崖之间修通第一条土路;国家困难时期精简人员,担任副区长的他率先让妻子“下岗”;铁面无私的他,从不让子女沾一点光,连降压药都要锁在抽屉“专药专用”……任凭岁月磨蚀,朴实纯粹的初心,滚烫依旧。


寻访与回想之间,仿佛是一场几代人的心灵对话,又仿佛是一曲跨越时空的精神交响。


有人说:“如果没有精神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河南省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长达3000余年。在这里体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民族精髓,一定能够更加深刻地探寻焦裕禄、张富清等英雄模范,以及始终教诲和践行“勿忘人民”的穆青老社长的精神根基和历史脉络。


没有英雄的时代是精神贫乏的时代,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不断推进落实,全社会正在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英雄从未远去,情怀永不过时。


又逢一年清明,细雨纷飞,仿佛人们不舍的泪水。


同时,春天也悄然来临,总有一些花儿次第盛开。


花落花开,万物演进。


感恩生活,让我处处感受到善良与美好,汲取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感恩时代,让我有幸走进一位老英雄的精神世界,感悟那默默跳动的赤子之心,永远燃烧的炽热光芒。(记者唐卫彬)



感恩节的故事你了解吗?

每年的11月24日,全世界都在过感恩节。老美的文化影响力真的不是盖的,搞得我们很多人也来凑热闹,争着发感恩的祝福等,感谢这,感谢那。我真的不想扫大家的兴,所以一直是沉默。因为我知道,很多人并不知道感恩节的起因以及后面的故事。


老美的先人,来到了印第安人所在的美洲大陆,也许是水土不服吧,差点都死翘翘了,没吃没喝的。原来的主人印第安人给他们好吃好喝,终于渡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后来,他们的粮食大丰收,就请印第安人来做客,感谢他们的帮助,这就是感恩节的由来。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一切都显得非常完美。可惜最后的结果不是。老美的先人后来就要求印第安人遵守他们的规定。印第安人怎么能听他们的啊?于是乎,他们打死了酋长的儿子,灭了他们的部落,整个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差点灭绝,原来一千多万的印第安人只剩下几十万人,而且成了二等公民,处处受到欺诈。直到今天,种族歧视都还大有市场。不过,令人讽刺的是,感恩节依然大过特过。


老美做事往往只看一半,后一半往往不忍直视。老美觉得前半段都已足够,因为树立了他们的美好形象。后半段已经不重要了。他们不说,别人就很少有人知道。在贪婪与自私之下,一切都是谎言。


就是这样一群沾满印第安人鲜血的人,却处处给我们讲什么民主人权。这这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遗憾的是,我们竟然还有人相信。岂不悲哉!


每年的11月24日,全世界都在过感恩节。老美的文化影响力真的不是盖的,搞得我们很多人也来凑热闹,争着发感恩的祝福等,感谢这,感谢那。我真的不想扫大家的兴,所以一直是沉默。因为我知道,很多人并不知道感恩节的起因以及后面的故事。


老美的先人,来到了印第安人所在的美洲大陆,也许是水土不服吧,差点都死翘翘了,没吃没喝的。原来的主人印第安人给他们好吃好喝,终于渡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后来,他们的粮食大丰收,就请印第安人来做客,感谢他们的帮助,这就是感恩节的由来。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一切都显得非常完美。可惜最后的结果不是。老美的先人后来就要求印第安人遵守他们的规定。印第安人怎么能听他们的啊?于是乎,他们打死了酋长的儿子,灭了他们的部落,整个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差点灭绝,原来一千多万的印第安人只剩下几十万人,而且成了二等公民,处处受到欺诈。直到今天,种族歧视都还大有市场。不过,令人讽刺的是,感恩节依然大过特过。


老美做事往往只看一半,后一半往往不忍直视。老美觉得前半段都已足够,因为树立了他们的美好形象。后半段已经不重要了。他们不说,别人就很少有人知道。在贪婪与自私之下,一切都是谎言。


就是这样一群沾满印第安人鲜血的人,却处处给我们讲什么民主人权。这这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遗憾的是,我们竟然还有人相信。岂不悲哉!


:

【本文标题和网址】有关感恩的历史故事(历史上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www.chun1983.cn/cjxs/120888.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