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共有6417个字,大小约为29KB,预计浏览完需要17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你会不会觉得,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就是我们听觉系统的全部功能了?
实际上,听声音只是听觉系统的一部分功能而已,正常的听觉系统能够给人带来的帮助远不止如此。
比如,听觉注意力、听觉理解能力、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听说结合能力等等,都是听觉系统掌管的功能。
图源网络 侵删
在孩子出生后,他的大脑就会把从耳朵传来的听觉讯息进行重复学习,并结合其他感觉系统所提供的信息,逐渐发展起越来越精确的理解能力。
但是,假如儿童的听觉系统运作不正常,或者与其他感觉系统(如视觉、前庭觉)配合不良,造成听觉统合功能不良,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听而不见、指令回馈差、答非所问等听知觉失调的功能障碍。
本周末,老岳送上五个听知觉训练游戏,对于锻炼孩子的听觉分辨、听觉理解以及专注力、反应力等都有很大帮助,希望家长能够经常带孩子玩一玩!
图源网络 侵删
父母随机向孩子说出词语和数字,规定孩子在听到数字后立刻拍一拍双手。
我们以下面这一组为例:
“西瓜、铅笔、8、纸巾、3、水杯、鲜花、10”
孩子如果犹豫2秒以上,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比如侧滚翻三圈。
举一反三,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听到水果踢踢腿、听到文具点点头等等。
打开一本故事书,爸爸妈妈简单浏览过后,从中提取一个字词,比如“只”字。随后,告诉孩子当故事结束后,你要告诉爸爸/妈妈,里面的“只”字出现了几次。
举个例子: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山羊。一天,他出门寻找小伙伴玩耍的时候,忽然碰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鸟……
待儿童能力提升后,我们也可以适当加大难度,根据故事内容提前设定好问题,在故事开始前告诉孩子,并在故事结束后让他回答。
父母将一个完整的句子打乱,随后拆解词语说给孩子听。
比如:今天我和妈妈去了游乐园。
我们可以拆分为:游乐园、我、妈妈、今天、和、去了,让孩子组成合理的句子即可。
如果想要增加难度,我们也可以试着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继续说下去。
图源网络 侵删
爸爸妈妈和孩子围坐一圈,游戏主题为“动物园里有什么”,轮到谁时,谁就要说出动物园中存在的动物,但不可以和别人重复。
游戏开始,爸爸拍手喊:“动物园里有什么?”紧接着孩子回答:“猴子”,妈妈回答:“老虎”,以此类推,如果犹豫2秒以上或者和前面说过的有重复,视为失败要接受惩罚~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游戏主题设定为“超市里面有什么”“植物园里有什么”等等。
游戏很简单,父母随机向孩子说出一组数字或者词语,让孩子倒序说出来。
比如:85203
那么,孩子说出的正确答案就应该是“30258”。
也可以用词语来玩,比如爸爸/妈妈说一组词:狮子、老虎、大象
孩子就要以“大象、老虎、狮子”的顺序说出来,依然是说错了要接受惩罚哦~
有时候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就是这么简单
只需要爸爸妈妈每天抽出15分钟时间
就可以给孩子一次难忘的学习体验!
所以,抓紧时间陪孩子玩起来吧~
关注【老岳讲感统】【明途父母学堂】公众号,了解更多感觉统合知识和科学的育儿技巧,帮你改善0-12岁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语言发育迟缓、胆小爱哭黏人等等感统失调问题!#育儿##儿童##老岳讲感统##感统训练##游戏#
<相关阅读>
到底该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知乎百万浏览,什么才是标准答案
没有爬就会走≠聪明!超前发展隐患比想象中要更大
重要!儿童前庭系统成长的6次机会,两岁前父母必须要重视
四个小方法,改善儿童发音不清、大舌头等语言问题!
- The End -
现在家长们为了多方面培养孩子,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都给报,我是这样想的,孩子小,多给他报几个特色课,看看他主要对哪个感兴趣,以后可以着重培养哪个,目前,我家大宝是男孩,本着孩子活泼好动的性格,就给他报了一个美术课,好锻炼一下他的专注力和对色彩的感知,还有一个方面是听其他宝妈说上小学需要画黑板报,提前学点美术总比不学好一些;
目前考虑到孩子要上一年级了,就给孩子在幼儿园报了一个书法课,提前锻炼一下孩子的书法能力,凡事都是从小抓起嘛;
为了让孩子体质也得到锻炼,也给他报了轮滑课,自我感觉轮滑课属于一种运动项目,既可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力,还有一个私心就是也圆了我儿时没有学轮滑的梦[害羞],我上学的时候时候就特别崇拜会轮滑,所以我就想让孩子也学轮滑,毕竟轮滑在目前为止也是一个不错的特长技能;
现在学校也开始重视信息类的专业,所以为了让孩子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就给他报了机器人编程课,先从小培养他对科技信息的认知,这门课程目前还是比较火的,好多家长都参与了;
以上就是我给孩子报的培训班,不知道其他宝妈们报的哪些培训班,可以说一下你们的初衷哦!
雅恩辅育
奥运冠军迈克尔·菲尔普斯从小就坐立不安,不能安定下来,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被诊断出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即使长大了,他仍然偶尔会打破习惯,跑到训练池旁边的救生员那里去大搞破坏。
这就是菲尔普斯,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6枚金牌和2枚铜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获得了18枚金牌,打破了8项世界纪录。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获得22枚奖牌,成为最耀眼的奥运明星。他的教练称赞他的专注力是他“最大的武器”。
他是如何从“完全无法集中精力”转变为具有值得称赞的集中精力的?鲍勃·鲍曼从菲尔普斯11岁起就开始指导他,多年来,他让菲尔普斯每天训练6小时,每周7天,365天。
雅恩辅育
说到专注,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做的事情是三分钟热度,做什么都坚持不了3分钟,和童年菲尔普斯......这让很多家长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他们的孩子不傻不笨就不能安安静静地坐着呢?
其实孩子做事情3分钟,不能沉浸在手头的事情里,主要还是注意力不够集中。孩子无论是读书、做作业、玩耍,家长都希望他们能专注于此,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但在现实中,很少有孩子能保持专注。
孩子是否有注意缺失的问题,跟随自闭症儿童训练-语言发育迟缓-感觉统合训练-特殊需求儿童个性化一站式全程服务的专业连锁机构-雅恩健康的小编一起来做一个小测试吧!
雅恩辅育
雅恩辅育
雅恩辅育
雅恩辅育
雅恩辅育
雅恩辅育
一个人的注意能力包括视觉注意、听觉注意、触觉注意等。大多数患有自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都有良好的视觉能力。它们可以根据视觉线索进行配对和分类。他们似乎能理解带有视觉线索的简单单词,但当线索被移除时,他们似乎什么都不懂。下面6个小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从视觉注意、听觉注意、触觉注意等方面提高注意力!
雅恩辅育
雅恩辅育
雅恩辅育
注意力是儿童生活和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让家长心疼和无奈,如何在家长面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问题,以下8个小技巧值得收藏!
雅恩辅育
1.搭建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一个好的学习空间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你的孩子的注意力,试着设置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区域,不被其他家庭成员占用。
也可以让孩子选择他们的特殊位置,可以是在花园的户外环境中,也可以是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有一张特殊的桌子。每天在同一个地方学习,提高你专注于任务的能力。无论你在哪里,确保你的视线中没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玩具等让你分心的东西。
2.培养孩子关注周围的习惯
要想改变孩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状,就要善于引导孩子去听、去看、去摸我们周围的世界,而不是忽视他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看一看、摸一摸相关的东西,比如早上,可以让孩子摸一摸要穿的衣服的材质,看一看颜色,闻一闻早餐的美味味道,用高度的热情引导孩子注意周围的行为习惯。
雅恩辅育
3.设计孩子感兴趣的活动
和孩子一起玩是培养专注力的有效方法。
选择孩子喜欢和觉得有趣的活动,理想情况下,邀请其他人参与,这样孩子就可以互动并专注于一些事情。这个活动可以是球类游戏,花时间和你的孩子一起玩。此外,精心设计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孩子专注于非语言线索(语气、肢体语言)。
4.优先选择封闭式活动
专注力可以通过让你的孩子每天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参加短期活动来培养。这将帮助你的孩子保持动力,防止他们对活动失去兴趣。
我们可以优先考虑封闭的活动,比如把珠子挂在项链上。一旦你的孩子掌握了这个简单的封闭活动,我们可以尝试把它变得更难,并且记得在完成任务后立即表扬你的孩子。如果孩子真的很难集中注意力,你可以买一个计时器,这样孩子就可以看到他或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集中注意力。
雅恩辅育
5.和孩子轮流模仿对方
一个很好的方法来教育你的孩子关于他的行为,帮助他专注于互动是重复你的孩子说什么和做什么。
这样不仅能保持孩子的注意力,还能让孩子好奇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让游戏变成我们轮流模仿对方的游戏。
具体可以模仿孩子的动作,比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和语言,一旦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想要我们模仿他,就可以引导和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动作来模仿我们。
6.提前释放孩子的精力
小孩子天生活泼好动,短时间专注做一件事,选择一些运动可以分散孩子多余的精力。
在坐下来完成任务之前,我们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运动,在学习前跑步、跳跃来发泄。根据“间隔学习”理论,这样做也可以提高记忆力。
雅恩辅育
7.设定积极快乐的学习目标
通过音乐、角色扮演或阅读来延长孩子的注意力。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者,他可能更喜欢蒙台梭利式的教学,通过“玩具”而不是纸和笔来学习。此外,一些孩子喜欢用图片来学习,而另一些孩子可能会用歌曲来理解新知识。
8.表扬孩子的专注
当你注意到你的孩子在专心时,一定要奖励他们。重要的是,不仅要表扬行为,而且要尽可能具体。当我们想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感到骄傲时,我们不会说:做得好!最好这样说:我跟你说话的时候你能听进去真是太好了!
部分内容
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的付出必不可少,这世间从无不劳而获的道理…每一份努力定有回报,或早或晚。那些年流的汗水,定会以礼物的形式回报到你的身上。
正如今年13岁的陈劲杰,来自华武轩搏击俱乐部,身高1.46米,体重30公斤,至今夺得16战12胜且2次K O对手的成绩,说出来虽只是一句话,但却是少年四年多的努力。
据陈劲杰的家人介绍,孩子从小特别好动,无法安静下来在当时家里人想着要以静制动,所以在孩子七岁的时候为孩子选择了画画的培训班,但是孩子在学习了半年左右,非但没有安静下来,反而更加的躁动了,于是放弃了画画。后来孩子家里人在了解搏击后,便想着男孩子也应该练习下阳刚之气…选择了搏击这条道路后,小小的少年也拥有了自己的梦想,他想要通过练习搏击,走进体育类的大学。
这世间的一切,原就是最好的安排。
10岁出头的少年因为家里拳馆比较远,每天训练的时候便要独自一个人辗转十几公里来到拳馆训练,无论刮风下雨,少年都从未迟到过,每次训练结束回到家,天都已经黑了。这中间,陈劲杰是否有过恐惧呢,当然是有的,毕竟还是个孩子。但是能够战胜那份恐惧的是什么呢?必然是一颗坚定勇敢的心。
家里人也曾经考虑过,因为孩子太小,独自乘车有太多的不安全,想让孩子放弃,但是陈劲杰坚决地说了不要。他说,自己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而且自己也已经适应这种生活了…他觉得自己该独立了。
而在其他同龄人还在将生活琐事依赖于父母时,陈劲杰已经可以独自洗衣做饭,而说起留给教练员最大的印象便是他的机灵,以及他的执行力,每次有重要的事情教练都会安排他去完成,并且他都能够完成的非常圆满。在训练过程中也是一个非常刻苦的孩子,除了正常在训练馆内的训练内容外,家里还为他配备了专业的沙袋,每天放学后都会自行训练,遇到不懂的技术,都会拍下来给教练请教练帮忙指导……
可以说得此学生,堪称教练之幸,而与教练的相遇,同样也是能够照亮陈劲杰一生的光亮。
虽然父母工作比较忙,但是每场陈劲杰的比赛,父母却从未缺席,并且能够做到时常与教练去沟通孩子的情况,与教练一起鼓励孩子。为了孩子能够在这条道路上更好的发展下去,父母特意为孩子请专人来定制了每天的营养餐,只要孩子需要的需的装备,家长从不含糊,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孩子提供最好。
陈劲杰的父母,是伟大的,他们能够尊重一个10岁出头少年的想法,能够与孩子沟通询问孩子的喜好,能够毫无保留地支持孩子的梦想……这对于任何一个少年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而拥有这样好的父母以及在这样的年龄便遇到了自己愿意追逐一生的热爱,陈劲杰的往后余生,必是可破万里浪的果敢从容!
现在的父母,在鸡娃、内卷的洪流中,能够保持冷静、客观的判断极为重要,否则就是,父母先被别的父母卷,孩子再被自己的父母卷。
朋友最近在给2岁半的孩子找可以做体能训练的机构,期间上了一节早教机构的体验课,紧接着就被早教机构的顾问催着报课程,这个顾问为了能拉到我朋友这一单生意,故意夸大孩子的“不足”,说朋友的孩子专注力不行,坐不住,这样的专注力以后上幼儿园、上学都是要吃亏的。
朋友的目标很明确,只是想让孩子多运动,奈何她家小区周围没有专门的体能训练机构,只有早教机构,所以就直接表明了自己的需求,拒绝了那个顾问。
结果那个顾问不依不饶地说朋友不懂孩子的专注力的重要性,这个阶段的孩子训练专注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这个朋友也很机智,反问道:既然你说运动没必要,那你们机构怎么还有各种运动相关的课程呢?
很明显,这个早教机构的顾问为了业绩,给我朋友贩卖了育儿焦虑,并且戳中了家长们的痛点:孩子的专注力差,会影响学习
坐不住、动来动去、注意力不集中、静不下来,这玩两分钟,那玩两分钟,一旦你的孩子有这些行为,就会被认为“专注力不足”。
孩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上小学了,坐不住可怎么办呐?家长越想越心急。
先别着急下定论,孩子的专注力,和以下几个客观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1、孩子的大脑发育以及神经髓鞘化的程度
大脑中负责注意力的主要是额叶区和一些相关脑区(比如顶叶、小脑),额叶区要到20岁之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孩子大脑的这一区域没有发育完全,因此,注意力不会太高-----《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一般来说,2岁孩子可以专注3分钟左右,在家长看起来很短,但却是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大脑发育水平的。
此外,专注力还和神经髓鞘化的程度有关,所有的信息都需要通过神经元来传递,我们的大脑犹如一张大网。
专注力体现的是信息的传递速度与效率,髓鞘化能够保证各种信息在神经通路中传递的时候,又快又准确,不会“跑偏、传送错误”。
前面说到的额叶区,也需要完成神经髓鞘化这一过程。
综上所述,孩子专注力时间的长短是和大脑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的,年龄越大,大脑发育越成熟,专注力就会越强。
2、课程、活动是否能够吸引孩子的兴趣
很多家长问我,幼儿园老师或早教课程老师反映自家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别的孩子都能从头听到尾,自家孩子听一会儿就跑了,专注力太差怎么办。
回答这样的咨询,我通常会告诉家长,同样一个主题,你换一个游戏的方式试试,再看孩子能不能专注下来。
举个例子,有的人教孩子认数字,拿出一堆数字卡片,一板一眼地指着数字让孩子边读边认,孩子认了一遍以后再也不想认第二遍,或者刚认几个就跑了。
但是如果你换成数字躲猫猫游戏,把数字卡片藏起来,让孩子去找数字3藏在哪里,专注一个小时易如反掌。
那你说,孩子的专注力差不差呢?
所以,课程的形式、趣味性是孩子能否专注下来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仅仅只是听老师说自己孩子坐不住,但不考虑孩子在什么样的课程下坐不住,就给孩子打上“不够专注”的标签,太武断。
3、周围的环境、人、物的干扰
小年龄段的孩子,其注意力的方式多半是无意注意,并非需要意志力控制得有意注意,此时,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人、事物都会吸引孩子转移注意力。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案例,朋友的孩子第一次去早教体验课,其场地、老师、同学、布景、音乐,甚至是灯光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新奇且陌生的”。
这就好比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啥都是新鲜的,眼睛都快忙不过来了。
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周围的客观因素吸引走了,对体验课程的内容没有兴趣,坐不住是很正常的现象。
课程顾问因此得出的“孩子专注力”的结论,显然不是科学的。
4、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
0-2岁的孩子,其认知能力是通过感觉与运动获得的,思维与身体运动同步
2-7岁的孩子,思维能力开始与运动分离,可以使用语言符号,但大多数孩子是根据具体的表象或实物进行思考,并且一次只能考虑问题的一个方面-------《儿童发展心理学》
了解孩子年龄段的认知发展特点是选择早教形式的重要依据,如果家长/老师给孩子安排的活动课程不符合这个规律,孩子既不喜欢也无法理解,自然就不能专注了。
比如,给孩子做幼小衔接,关于十以内的加减法,就需要结合具体的实物来演示加和减的过程,孩子自己掰手指算也是在借助实物:手指。
如果让孩子硬背1 1等于2,2 2等于4,一点意义都没有。
5、设置的任务难度是否合理
有个家长让自己上中班的儿子放学回家后,先做40分钟的作业,孩子总是完成不了,磨磨蹭蹭,东倒西歪,非常不配合,家长很生气,每次都是连催带骂,逼着孩子做完。家长很失望地说,这孩子不爱学习,专注力太差,态度不端正。
这个案例中, 孩子其实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家长。
他不明白孩子专注力的发展规律,给孩子安排的任务非常不合理。
关于孩子可以专注的时间长度,有这样一个公式:孩子专注学习的时间=生理年龄 1,这个公式不是绝对标准,但至少可以让家长对孩子的专注力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这个孩子的专注力应该可以达到6分钟左右,如果把纸面作业换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专注力的时间能延长到10分钟。
所以当孩子用拖延、磨叽等行为来反抗家长的时候,先自查一下,这个任务是不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
以后啊,再有人对你说“你家孩子专注力不足”的时候,咱高低得跟他掰扯掰扯,以免“冤枉了”孩子[偷笑]。
备注: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现在的父母,在鸡娃、内卷的洪流中,能够保持冷静、客观的判断极为重要,否则就是,父母先被别的父母卷,孩子再被自己的父母卷。
朋友最近在给2岁半的孩子找可以做体能训练的机构,期间上了一节早教机构的体验课,紧接着就被早教机构的顾问催着报课程,这个顾问为了能拉到我朋友这一单生意,故意夸大孩子的“不足”,说朋友的孩子专注力不行,坐不住,这样的专注力以后上幼儿园、上学都是要吃亏的。
朋友的目标很明确,只是想让孩子多运动,奈何她家小区周围没有专门的体能训练机构,只有早教机构,所以就直接表明了自己的需求,拒绝了那个顾问。
结果那个顾问不依不饶地说朋友不懂孩子的专注力的重要性,这个阶段的孩子训练专注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这个朋友也很机智,反问道:既然你说运动没必要,那你们机构怎么还有各种运动相关的课程呢?
很明显,这个早教机构的顾问为了业绩,给我朋友贩卖了育儿焦虑,并且戳中了家长们的痛点:孩子的专注力差,会影响学习
坐不住、动来动去、注意力不集中、静不下来,这玩两分钟,那玩两分钟,一旦你的孩子有这些行为,就会被认为“专注力不足”。
孩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上小学了,坐不住可怎么办呐?家长越想越心急。
先别着急下定论,孩子的专注力,和以下几个客观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1、孩子的大脑发育以及神经髓鞘化的程度
大脑中负责注意力的主要是额叶区和一些相关脑区(比如顶叶、小脑),额叶区要到20岁之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孩子大脑的这一区域没有发育完全,因此,注意力不会太高-----《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一般来说,2岁孩子可以专注3分钟左右,在家长看起来很短,但却是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大脑发育水平的。
此外,专注力还和神经髓鞘化的程度有关,所有的信息都需要通过神经元来传递,我们的大脑犹如一张大网。
专注力体现的是信息的传递速度与效率,髓鞘化能够保证各种信息在神经通路中传递的时候,又快又准确,不会“跑偏、传送错误”。
前面说到的额叶区,也需要完成神经髓鞘化这一过程。
综上所述,孩子专注力时间的长短是和大脑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的,年龄越大,大脑发育越成熟,专注力就会越强。
2、课程、活动是否能够吸引孩子的兴趣
很多家长问我,幼儿园老师或早教课程老师反映自家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别的孩子都能从头听到尾,自家孩子听一会儿就跑了,专注力太差怎么办。
回答这样的咨询,我通常会告诉家长,同样一个主题,你换一个游戏的方式试试,再看孩子能不能专注下来。
举个例子,有的人教孩子认数字,拿出一堆数字卡片,一板一眼地指着数字让孩子边读边认,孩子认了一遍以后再也不想认第二遍,或者刚认几个就跑了。
但是如果你换成数字躲猫猫游戏,把数字卡片藏起来,让孩子去找数字3藏在哪里,专注一个小时易如反掌。
那你说,孩子的专注力差不差呢?
所以,课程的形式、趣味性是孩子能否专注下来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仅仅只是听老师说自己孩子坐不住,但不考虑孩子在什么样的课程下坐不住,就给孩子打上“不够专注”的标签,太武断。
3、周围的环境、人、物的干扰
小年龄段的孩子,其注意力的方式多半是无意注意,并非需要意志力控制得有意注意,此时,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人、事物都会吸引孩子转移注意力。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案例,朋友的孩子第一次去早教体验课,其场地、老师、同学、布景、音乐,甚至是灯光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新奇且陌生的”。
这就好比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啥都是新鲜的,眼睛都快忙不过来了。
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周围的客观因素吸引走了,对体验课程的内容没有兴趣,坐不住是很正常的现象。
课程顾问因此得出的“孩子专注力”的结论,显然不是科学的。
4、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
0-2岁的孩子,其认知能力是通过感觉与运动获得的,思维与身体运动同步
2-7岁的孩子,思维能力开始与运动分离,可以使用语言符号,但大多数孩子是根据具体的表象或实物进行思考,并且一次只能考虑问题的一个方面-------《儿童发展心理学》
了解孩子年龄段的认知发展特点是选择早教形式的重要依据,如果家长/老师给孩子安排的活动课程不符合这个规律,孩子既不喜欢也无法理解,自然就不能专注了。
比如,给孩子做幼小衔接,关于十以内的加减法,就需要结合具体的实物来演示加和减的过程,孩子自己掰手指算也是在借助实物:手指。
如果让孩子硬背1 1等于2,2 2等于4,一点意义都没有。
5、设置的任务难度是否合理
有个家长让自己上中班的儿子放学回家后,先做40分钟的作业,孩子总是完成不了,磨磨蹭蹭,东倒西歪,非常不配合,家长很生气,每次都是连催带骂,逼着孩子做完。家长很失望地说,这孩子不爱学习,专注力太差,态度不端正。
这个案例中, 孩子其实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家长。
他不明白孩子专注力的发展规律,给孩子安排的任务非常不合理。
关于孩子可以专注的时间长度,有这样一个公式:孩子专注学习的时间=生理年龄 1,这个公式不是绝对标准,但至少可以让家长对孩子的专注力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这个孩子的专注力应该可以达到6分钟左右,如果把纸面作业换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专注力的时间能延长到10分钟。
所以当孩子用拖延、磨叽等行为来反抗家长的时候,先自查一下,这个任务是不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
以后啊,再有人对你说“你家孩子专注力不足”的时候,咱高低得跟他掰扯掰扯,以免“冤枉了”孩子[偷笑]。
备注: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