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抗日英雄事迹的故事有哪些(抗日英雄故事有哪些)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待收藏 /  2023-04-30 23:5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抗日英雄事迹的故事有哪些(抗日英雄故事有哪些),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238个字,大小约为19KB,预计浏览完需要11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盘点抗日战争期间为国牺牲的小英雄,年纪最小的只有八岁

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先辈以鲜血铸就,在抗日战争期间,为国牺牲的英雄其实并不是只有大人,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抗日战争期间,为国牺牲的小英雄:


第一位,王二小。抗日战争期间,王二小多次为八路军放哨、送信、送物资等等,是儿童团员,在一次敌人“扫荡”中,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被敌人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13岁。


第二位,李爱民。1943年,年仅13岁的他为了掩护民兵和乡亲,挺身而出被鬼子逮捕。在敌人威逼利诱之下,他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被打的皮开肉绽、惨不忍睹,最后惨死在敌人刺刀之下。


第三位,谢荣策。他出生一个贫苦家庭,九岁就给地主家放牛,受尽剥削与折磨,于是他对地主深恶痛绝。少年时参加了儿童团,并担任团长,积极参与土地改革。1948年,被敌方骑兵团抓走并被杀害,牺牲时年仅16岁。


第四位,周银海。1947年1月18日清晨,国民党整编第四师对周银海所在的地方进行扫荡,周银海发现敌情后立马通知村里的干部们转移。为掩护他们,周银海选择挺身而出,自己却被捕。第二天,周银海被当着众人的面施以酷刑,而他依旧高呼“打倒反对派”。敌人气急败坏之下,将周银海枪杀,此时的周银海年仅14岁。


第五位,石宝芹。1947年12月,石宝芹趁着月色挨家挨户的送宣传单,提高民众思想觉悟。却不想,反对派发现了她的传单。在叛徒的告密下,石宝芹等四人落入敌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石宝芹坚贞不屈。1948年二月份,石宝芹等四人被杀害,而石宝芹当时只有16岁。


第六位,小萝卜头。大名宋振中,取振兴中华之意。八个月时随父母入狱,在敌人的监狱中长大,后来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得以在监狱里上学。趁着这个机会,他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成为同志们之间沟通的桥梁。1949年,被杀害于重庆,年仅8岁。


古时繁华我未生,旧时磨难我未经,现世安荣,我已许深情,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盘点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十大抗日名将:张自忠、杨靖宇

张自忠将军,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图片


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瞪住藤冈……”这是一名日本士兵的口述档案,它记录了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昨天,北碚区烈士陵园管理所主任陈尚利说,这份珍贵的历史档案来自南京市档案馆,在张自忠牺牲70周年之际,它首度走出档案馆,现身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将军英勇,吓呆日本兵


这份源自日军《231联队史》的珍贵档案,以日军官兵的亲口讲述,再现了张自忠以身殉国的全过程。


“当冲到距这个高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13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军官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刻,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陈尚利说,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为国捐躯后,遗体当天晚上被日军13师团草草埋葬在陈家集(现湖北省襄阳县内)。18日,张自忠的遗体被找到,当医疗队人员用酒精擦洗遗体全身时,看到他全身共负重伤7处,最重的是一处洞穿胸部的炮弹伤。


“随后,将军遗体被运往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安葬,路经宜昌时,十万军民恭送灵柩至江岸,其间日机三次飞临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众无一退却。”最后,日本飞机一弹未投,盘旋而去。


抗日小英雄有哪些人物?你们认识几个呢?



1、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就这样,海娃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2、王璞


王璞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王璞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璞不仅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璞的家乡,王璞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璞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奸带给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璞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璞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


王璞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野场惨案: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岁的王璞、王璞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王璞生前学习时用过的石板,站岗时用过的红缨枪,以及牺牲时压在身下,被鲜血染红的石块,陈列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3、夏秋生


1938年腊月里的一天上午,夏秋生来到学校附近的方塔,在塔墙上写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八个大字,消息传开后,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惊慌。当天下午,一队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包围了方塔附近的三公街,强逼居民交出写这条标语的人,但一无所获。


日本军官心生一计,把当地的少年儿童集中起来,哄骗威逼,希望从中找到线索,可是没有一个孩子吐露实情。于是,鬼子就强迫孩子们写字,终于通过比对笔迹的方法查出了是夏秋生所写。


一个汉奸为了邀功,恶狠狠地问:“方塔墙上的那条标语是谁让你写的?说出来,你就没事了。不说,倒霉的可就是你自己。”然而,夏秋生始终横眉冷对。


鬼子见问不出什么,就把夏秋生拖到会星桥上,对他说:“如果你再不讲出是谁指使你写的,就把你扔进河里,活活淹死!”无论敌人怎么逼迫,夏秋生始终一言不发。鬼子兽性大发,将夏秋生一把抓起,猛地将他摔向河里。


姐姐拼着命从河里救起了夏秋生并把他藏在了家里,刚给他换好衣服,还没来得及扣上扣子,鬼子兵又冲进屋来,把小秋生拖出了家门。残忍的日本兵把夏秋生押到方塔墙前,端着刺刀将他团团围住。可是,小英雄仍然是不吭一声,怒目而视。鬼子见威逼无效,就用刺刀活活将他刺死了。




4、张嘎


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嘎子的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八路军侦察连连长钟亮也被鬼子抓走了。嘎子悲痛欲绝,他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地区队伍。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


后来,人小鬼大的嘎子乔装打扮成卖西瓜的小贩,用木头枪缴了胖墩翻译的“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鼠窝里,因而受到批评关了禁闭。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嘎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休养。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在敌人面前,嘎子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他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了钟亮。


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嘎子,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手枪。嘎子高兴极了,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嘎子的家乡也解放了!




铭记今天,听英雄后代亲述有关抗战的那些故事(送给孩子)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文章


文/黄金鲁克、张东、杨桂青


阅兵日,雄伟的天安门,宽阔的长安街,见证着这场大阅兵的一个又一个精彩瞬间。


这,是孩子隆重的开学第一课。


亲爱的家长们,这一课不仅是老师讲,您也可以抓住阅兵3天小长假给孩子上一堂爱国课。


中国教育报特为您准备了特殊的教育素材——抗战英雄的故事,重点是,这可是由这些英雄的后代亲自讲述,快快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吧,告诉孩子,铁血、不屈,是我们民族的命魂,责任、担当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品质。


杨靖宇:铁血十年,不受威胁利诱


杨靖宇(1905—1940),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杨靖宇之孙马继民讲述:


在我祖父一生的革命斗争中,大半的时间是在东北度过的。他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广袤的大地上。铁血十年,不受威胁利诱,历尽苦难,最后以枯草棉絮充饥也决不屈服,直至壮烈殉国。


1927年春,祖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祖父被中共满洲省委任命为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由于叛徒出卖,祖父被抚顺日本警察署抓捕。


为了让祖父供出抚顺党组织,日本警察用尽了所有的刑具,“老虎凳”“辣椒水”“压杠子”、“烙铁”……把祖父打得遍体鳞伤。残暴的日本警察把祖父送进阴冷臭气熏天的水牢。为了吸引蚊虫,日本警察还在水牢安装了一枚大电灯泡。就这样,祖父忍受污水浸泡伤口的痛苦和蚊虫的叮咬,直到气息奄奄,也没摧毁他的革命意志。


我们明白,平常的工作不太可能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但我们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好自己的工作,而这就是对祖父精神最好的继承。


左权:家书中言思亲,表抗日决心


左权(1905—1942),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


■左权之女左太北讲述:


对于父亲,我没有什么记忆,因为我出生三个月时就离开父亲,跟母亲回延安了。我快满两岁时,父亲在百团大战中牺牲,母亲为了继续学习并参加抗日,将我送进了托儿所。后来,我一辈子都过着集体生活。长大后,我只知道父亲是个英雄。


直到我42岁的时候,母亲从山西寄给我11封父亲的家书。收到父亲当年的家书,我如获至宝,一遍一遍反复地看。那时,我才真正感觉到,有一个那么疼爱我的父亲。


父亲很善于表达,在战争年代他工作那么忙,可是他仍然写着信。写对我们母女的关爱,写对我的思念;也写他在敌后的艰苦及和敌人斗争的情况,敌人的“三光”政策,敌人怎么放毒、怎么扫荡……他很细心,在前线指挥战斗,还牵挂着我,向母亲了解我的身体状况。他还买来花布,请老乡们给我做成棉大衣,托人捎给我母亲。


父亲的最后一封信的日期是5月23日。他在信中说,敌人又开始扫荡了,明天就准备搬家了。他说得好像很轻松,其实他那里的情况特别危险,要和敌人展开正面的战斗。两天后的5月25号,他在战场上牺牲了。这是他最后一封信。


他在给我奶奶的信中说,日本鬼子不但是要灭我们的国家,还要亡我们的民族,屠杀我们的人民,决不能让日本鬼子在中国肆虐,一定要把他们赶出去。从这封信中,我了解了父亲抗日的决心。


郑律成:压不跨打不烂,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


郑律成(1914—1976),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被誉为“军歌之父”。


■郑律成之女郑小提讲述:


抗战时期,父亲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就是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表达的是一种压不垮打不烂的气势,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其实,这种精神也是我父亲一直以来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也深深影响着我。


我出生在1943年。因为出生时不足月,营养条件又差一些,后来总是生病,例如百日咳和痢疾。母亲说当时我瘦得是一把骨头,就跟一个小鸡似的。那时候,她考虑过把我送人,而且也找了人家,结果幸亏我父亲回来。


我学习音乐是父亲的意思。当时他在朝鲜找到一位苏联儿童音乐家教我钢琴。回到中国以后我就开始住校,不能像别人一样天天练琴,但是父亲还是希望我走音乐的路。


在作曲学习中,父亲给我很多指导,但是从来没有说过,你技法上怎么样的话,而是告诉我,如果想作曲,想写东西,心里一定要有。他的意思是,你有感情想去抒发了,你有东西想去歌颂了,才能写出来。


其实,他的作品也是这样创作的。比如创作《延安颂》时,他到延安受那种环境的感染,他就很想歌颂,他说我想唱,我想吼。有了这个主题,正好那天,他在延安,上坡一看,夕阳西下,满天朝霞,延河边上是他的战友,很有感触,触景而发。


贺绿汀:只要认为是正确的观点,都会坚持


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楷、贺安卿,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抗战期间,创作了《游击队之歌》、《还我河山》等爱国歌曲。


■贺绿汀之女贺元元 讲述


父亲对我的影响就是言传身教。我从小跟随父亲从延安到北京,然后到上海,一直陪在他身边。他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


只要认为是正确的观点,父亲都会坚持。其实,《游击队歌》共有两段,第二段中说“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对这段歌词,有人不认同,但父亲坚持自己的观点。目前来看,他是正确的,因为全民的抗日才带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父亲的歌曲,无论是电影作品,还是纯音乐作品,都属于有生命力的音乐作品。为什么?因为这些作品既来自民间,又符合当时的历史阶段特点。然后,父亲再将民间的音乐用西洋的手法创造。因此,父亲的很多作品都朗朗上口,富有生命力。


当父亲七十多岁时,仍坚持在一线。1981年,已经高龄的父亲仍坚持去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调研,并且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让中小学老师学习五线谱,一直要求重视音乐课,不能只将精力放在主课上。


父亲让我从小学习音乐,现在我退休了,也开始教孩子们音乐,带他们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培养服务他人的精神。总之,父亲如何教我的,我就如何教给孩子。


梅汝璈:有胜利,才有审判


梅汝璈(1904—1973),字亚轩,1946年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对第一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梅汝璈之子梅小璈 讲述


1952年,我在新中国的北京出生。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21岁。我跟父亲年龄差距如果在农村的话,都隔着两代人了。


我和父亲的交流不多。直到父亲去世时,《人民日报》上登了一小条讣告,文中有一个头衔是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这个时候,我才明确地有了这个概念,原来有那么一个法庭,而我父亲曾担任过那个职务。


父亲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后来我们只找到了东京审判前后日记的一本上册,记录了他从上海起飞到东京,再到开庭以后七八天的事情,一共是50多天的日记。我也是从父亲未完成的关于东京审判的半部著作和这部分日记中,了解到一些他的想法和叙述。


在日记里,父亲明确写着:“我今天能高居审判席上,是千百万同胞的血肉换来的。”因为有无数的人牺牲在前,才会有今天这样一个结果。有牺牲才有胜利,有胜利才有审判,有审判才成全了法律工


父亲他受的是西方教育,但是他的行为中还是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用自己的知识、才智去维护民族的利益和国家的尊严。


见习编辑:方艺芬




点击下方您感兴趣的文章标题,阅读我们为您精选的《中国教育报》的文章。


每日读报


↓↓↓


这些名字请铭记——总书记讲过的那些抗战英雄

:

【本文标题和网址】抗日英雄事迹的故事有哪些(抗日英雄故事有哪些) www.chun1983.cn/cjxs/120640.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