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生活节俭的故事30字(生活节俭的故事)


来源: 句子说说  /  作者: 已采纳 /  2023-04-28 01:4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生活节俭的故事30字(生活节俭的故事),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0789个字,大小约为48KB,预计浏览完需要27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目录:

江西老人生活节俭每天吃咸菜,84岁去世,家中角落却发现97万现金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8年,江西的84岁老太太王添彩去世,因为她无儿无女,因此村支书带着一些村里人前去帮她整理遗物。


可在整理时大家却发现,这样一个每天只吃咸菜,喝白粥,平时以捡破烂为生的老奶奶家里,竟然有97万现金!


王添彩生活穷困,平时以捡破烂、领低保为生,她怎么会有这么一笔巨款?钱到底是哪来的?


厄运的降临

在江西省萍乡县一个村落里,村里的村民经常看到年过八旬的王添彩老人独自在田间地头劳作,有时候她还会在路边捡一些废品带回家里收起来。


王添彩是村里的独居老人,她的两个女儿以及丈夫在几十年前因为各种意外离开了她。


当村里人提起王添彩时,脸上都难掩同情的神色。因为大家都知道王添彩在失去丈夫后并没有再嫁,独身多年的她平日的生活十分艰苦。


王添彩独自住在村中一个偏僻的小房子里,房子是老式的土房子。老房子冬天漏风,夏天漏雨,条件十分艰苦。


因为院落十分狭小,王添彩还经常捡一些垃圾废品堆放着,所以院落里便有了好几座“废品山”。


王添彩就是常年一个人住在这个土房子里,即使她已经八十多岁了,可因为没有孩子,所以生活起居都没有人照顾。


有时候路过的村民会去敲一敲王添彩的门,关心一下她的情况。


连续失去三位至亲导致王添彩的精神出现了一些恍惚,她平日里生活十分节俭。


每年即使有国家给她发放的低保补助她都会默默攒起来,平时里就吃一些十分简单的馒头咸菜充饥。


有许多村民问过她,如今她已经没有什么需要挂念的人了,为何还要这样攒着钱不花委屈自己呢,但王添彩的回答却让人十分动容。


“我担心孩子生病了我没钱给她治病。”


此时的王添彩已经有些迷糊了,她的孩子早已在几十年前就去世了,甚至还没来得及长大。


王添彩在与丈夫结婚后便生了两个闺女,虽然在那个年代人人都想要个男孩,但王添彩对自己的两个闺女却十分疼爱。


为了养家糊口,王添彩的丈夫便去当地的矿井工作。这是个十分危险的工作,但为了家人,他不得不这样做。


王添彩一家四口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十分温馨幸福。


王添彩小时候因为是个女孩,所以她的父母从小就不喜欢她。为了防止这种“重男轻女”的悲剧再次在自己女儿身上重演,王添彩和丈夫便加倍地对两个女儿好。


村里人也都知道他们夫妻二人十分恩爱,是当地夫妻的“楷模”。


可就在王添彩认为她的日子将要这样幸福地度过一生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这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差点分崩离析。


亲人相继离世

王添彩一家四口的生活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越过越好,他们小两口手里也有了一点积蓄。两个女儿的年龄也越来越大,生活也逐步向好。


这天,王添彩正在家里做着家务,却看到大女儿捂着肚子,面色苍白。这可把王添彩吓坏了,她生怕女儿出了什么事,便带着女儿来到村里的卫生所。


因为卫生所条件简陋,没有很好的检查仪器,因此这次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王添彩带着医生开的药,抱着女儿回家了。


吃了药后,女儿的症状减轻了不少,第二天就像往常一样,能下地玩耍了。


可没想到几天后,王添彩大女儿的病情更严重了,而且这次吃了药之后,症状也依旧没有减轻。


看着女儿捂着肚子,在床上叫喊的样子,王添彩害怕极了。他赶紧叫回丈夫,二人带着大女儿来到县城,准备好好检查一下。


可医生给的诊断报告对王添彩来说犹如五雷轰顶,自己的大女儿竟然患了绝症!治愈的希望十分渺茫。


此事对王添彩一家打击很大,但他们并没有因放弃为女儿治病。


于是在那段时间里,王添彩便和丈夫一起带着女儿四处奔波求医看病,去了各大医院。


由于大女儿的病例太过罕见,当时的医疗条件也不发达,所以医生们也表示自己也无力回天。


在带着女儿求医的过程中,有人告诉他们,也许北京、上海那种大城市可以治疗他们女儿病。可王添彩夫妻俩看着手里那微薄的积蓄沉默了。


就在夫妻二人到处凑钱,准备带着大女儿去往更好的医院看病的过程中,大女儿却因为病情恶化,最终离开了人世。


大女儿去世后,王添彩一时间难以走出丧女阴影。她终日郁郁寡欢,经常默默哭泣。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她感受到了钱的重要性,并且下定决定一定要存够钱,不让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这件事对王添彩打击很大,但因为小女儿的陪伴和丈夫的安慰,她也渐渐走出了阴霾。此后,她干活做事更加卖力了,总想着能多赚一分钱都是好的。


于是她便逼迫着自己振作起来,可她没想到大女儿去世仅仅是这个家庭厄运的开始。


一段时间后,本来身体十分健康的小女儿也突然被查出患有和姐姐一样的疾病!甚至病症比姐姐来得还要急。


小女儿甚至连求医的时间都没有留给父母,被查出来患有此病后不久她很快便去世了。


两个女儿短时间内的相继离世彻底打击了王添彩,她想不明白上天为何要夺走她两个女儿,他们这个普通的家庭为何要遭此祸事。


从那之后,王添彩便彻底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她经常一天里一句话也不说,并且终日以泪洗面。


同样失去至亲的王添彩丈夫内心也如刀割一般,但作为家里的主心骨他并不能一味只顾着伤心。看到心灰意冷的妻子,他更是明白自己必须要挺住。


他主动操持起来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并且每天都形影不离地陪伴在王添彩身边,他希望妻子能早日走出阴霾,重新面对新生活。


看到王添彩丈夫如此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周围的街坊邻居纷纷对她说还好她嫁了好人,不然到如此境遇真的是连活下去的希望都没有了。


王添彩是个命苦的人,从小就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


1934年,王添彩出生了。她出生时正逢战争年代,日子十分不太平。她的父母经常带着一家老小东躲西藏,仅有的几亩土地也都被地主霸占去了。


在当时,他们家人都觉得生儿子给家里增加一个劳动力才是好事,而女儿的降临只会让他们发愁又要多一张吃饭的嘴。


所以王添彩生下来便不招家人待见,她是家中第三个闺女,她的父亲也因为家里没有男孩而整天唉声叹气的。


就在王添彩出生后不久,他们家终于迎来了一个男孩。


弟弟出生后,年龄尚小的王添彩便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重任。因为家中只有这一个男孩,所以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父母便只紧着弟弟给,王添彩和姐姐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因为家里孩子多条件又差,父母还拿出了大部分钱花在了弟弟身上,所以王添彩的生活便过得十分拮据,也是从那时她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就这样,王添彩在并没有多少关爱的家庭里渐渐长大。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也在一天天改善。


王添彩父母一家分到了一定面积的土地,他们一家的生活也开始渐渐向好,此时的王添彩也在亲戚朋友的介绍下,王添彩认识了她如今的丈夫。


二人虽然是相亲认识的,但俩人性格相合,很快就订了婚最终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也是在结婚后,王添彩才体会到被人关心的滋味。她时常暗自庆幸,因为她的丈夫比村里很多人的丈夫都要好。


王添彩的丈夫不仅仅不嫌弃她生的两个女儿,而且在两个女儿去世后还无微不至地照顾她,陪伴她走出伤痛。


想到此处,王添彩便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定,准备再要一个孩子,不能辜负自己的丈夫。


可她没有想到的是,失去两个闺女的她并没有如愿和丈夫相扶相持到老,不久后,厄运再次找上了王添彩的丈夫。


在其住处发现巨额现金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添彩的生活也开始回到正轨。


时间是治愈伤痛的良药,此时王添彩已经打算好余生和丈夫互相作伴,虽然女儿离开了他们,但他们还有机会再要孩子。


这一天,正在家里做晚饭的王添彩听到外边的声音,是一行人朝着她家的方向走来。而在他们的谈话中,不时出现了“矿难”“赔偿”等字眼。


王添彩的心砰砰直跳,她预感到也许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就在这时,她的家门被敲响了。


王添彩打开大门,看着浩浩荡荡的一行人以及他们手里的东西,瞬间明白了什么。


下矿井本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起初她也不愿意让丈夫去,可为了赚钱,她的丈夫还是毅然选择了这份工作。


“您节哀……”


还没等对面的人把话说完,王添彩的泪水已经涌出来了。


此前两个女儿相继离世,还有丈夫陪伴自己,可如今丈夫也死了,王添彩实在是不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办了。


虽然她无法接受此事,但事情已经发生了。矿井的领导们也对此事深表遗憾,并表示会给王添彩一笔赔偿金以供她安度晚年。


简单处理完丈夫的后事,王添彩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她已经没有任何牵挂的人了。


王添彩独自坐在家中,看着空荡荡的院子,这里曾经有丈夫,有两个女儿,可如今只剩下她自己。


她也曾想过一死了之,可都被关心她的邻居给劝了下来。


从此之后,王添彩的精神便出了问题,她每天早出晚归在田地里劳作,并且平日里十分节省,甚至节省到了病态的地步。


她存起了丈夫所有的赔偿金,并且开始做起了捡废品的“副业”,看到空瓶子以及纸箱子就要带回家卖钱。


许多人都对她的做法十分不解,但王添彩常常在嘴里念叨着,若不是当年没钱给女儿看病女儿就不会死,丈夫也不会因为赚钱而惨死井下。


受了打击的王添彩固执地认为家人的不断离开就是因为家里缺钱,所以她要存很多钱。


村干部心疼这个失去了丈夫和孩子的苦命人,便为她申请了低保,希望她的生活能够轻松一些。


可她收到低保后,也只是将钱取出来,然后放在自己的家中,从来不会改善自己的生活。


她身上穿的衣服是几十年前的旧款,上边补丁摞补丁,花白的头发上满是灰尘,俨然一个生活困苦的老太太形象。


她的饭桌上从来不见荤腥,总是咸菜与白粥。她生病也从不去医院,总是觉得自己忍忍就好,去医院要花钱。


王添彩固执极了,没人能劝得动她,村里的人只好默默关注着这个可怜的老人。


2018年,84岁的王添彩因病去世,因为她没有家人儿女,所以在她去世后村里的村支书等人便到她住的房子里整理她的遗物。


他们先是将院落里堆放的废品拉走了,在进到屋内收拾的时候,一位村民突然发现了一个装有现金的塑料袋。


他们几人拉出了这个装钱的袋子,可没想到这袋子沉得他们差点拉不动,拉出后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塑料袋中装得并不是零星几张纸币,而是堆如小山的百元大钞,还有一些十元二十元的钞票,看着有几十万有余。


村支书和村民们哪见过这么大阵仗,他们连忙报了警,警察来后又叫来了6个银行的工作人员清点这笔钱的数量。


在钱的旁边放着一个破旧的日记本,上面清楚地记着这些钱的来历。原来这里面大部分钱都是其丈夫的赔偿金,剩余的便是这些年来王添彩一笔一笔攒出来的。


日记上记录着,她每个月都会按时去银行领取自己的补助金,矿上每个月也都会给她打钱。拿到钱后的王添彩会马上放进这个塑料袋里“存”起来,平时也不会拿来花。


三个小时后,工作人员才清点出这笔钱的数目,整整有97万!


这一消息公开后,现场所有人都惊呆了,谁能想到整天拾废品的孤寡老太太竟然存有这么多钱呢?


原来自从丈夫意外去世后,“没钱”便成为了王添彩的一块心病,也许是接二连三的打击太大,她便用这种“存钱”的方式麻痹自己。


村里人还说,王添彩在去世之前曾经生过几次大病,但她都坚持不去医院看病,看来也是害怕花钱才不敢看病。


王添彩在去世前并没有立遗嘱,所以这笔巨款最后只能归国家所有。


这个命苦的女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以及丈夫,在人生的最终阶段还因过度节俭导致生活质量很差,她这一生都是十分凄苦的。


虽然她这种“节俭”的方式并不合理,但也只有她心里明白自己这么做的意义,也许只有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才能稍抚她内心的伤痛。


读了王添彩节俭一生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一分钱一滴水一个零件,他们“俭”起梦想!青岛3位“勤俭达人”分享节约窍门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社会,都离不开勤俭节约。2006年,联合国确立10月31日为世界勤俭日,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年的世界勤俭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岛城3位“勤俭达人”的生活,聆听他们勤俭节约的故事。


01 维修达人


工作中,他擅于修旧利废,让设备、工具等重获“新生”,为公司节约开支,是同事眼中的“勤俭明星”;生活中,他精心改造生活中的废旧物,使旧扑克牌、洗衣液桶等得到充分利用,节省家庭花销,是家人眼中的“节约达人”。他就是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第九分公司维修工曲志山。从小时候起,家庭条件艰苦的曲志山便受父母影响,学会将废旧物品修修补补,重新利用。这种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一直伴随着他。


生活中的“节约达人”


“小时候,我对家里的小家电很感兴趣,好奇它们的构造。有一次按捺不住好奇心,将收音机给拆了。”今年36岁的曲志山回忆起儿时的那一幕,仍然记忆犹新,“结果无法将零件原样装回,受到父母的批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激发了我的爱好。”曲志山告诉记者,后来他经常尝试拆卸、维修自行车。高中时,他考入青岛第四十五中学,学习汽修专业。除了专业学习,他还自学了家电维修。至此之后,家中的家电坏了再没找过修理师傅,有时亲戚邻居也会拎着小家电上门,让曲志山帮忙修理。


“爸爸,我的遥控汽车坏了,你帮我修一下吧。”6岁的儿子拿着坏掉的遥控汽车来到曲志山面前。在孩子眼中,父亲就像一个魔术师,能把自己坏掉的玩具变回原样。果不其然,曲志山一番操作后,遥控汽车的轮子重新转动起来。作为家中的“节约达人”,用坏的东西曲志山都舍不得丢掉,经过他的修理改造后,或是恢复功能,或是另作他用。凭借着超强的动手能力,大到汽车,小到儿子的玩具车,他都信手拈来。


除此之外,曲志山还是一位“环保达人”,他把家中用完的洗衣液桶改造成花盆;把废旧扑克牌改造成针线盒;把喝完的茶叶晒干,做成除味袋……久而久之,在曲志山的带动下,家人们在扔掉废旧物品之前都会先考虑能不能把它改造一下。“就连儿子看到空玻璃瓶时都会问我,这个瓶子很漂亮,可不可以把它改造成一个小花瓶。”曲志山告诉记者,每当儿子有了“创意”,他就会立刻动手改造。


工作中的“勤俭明星”


世界勤俭日前夕,记者见到曲志山时,他正和同事一起检查养护公交车防滑链条,为即将开始的冬运备战。


2004年,中专毕业的曲志山进入青岛公交集团实习,2005年正式成为公司员工。“刚工作时是修理汽油车,2008年开始维修柴油车,再之后就是修天然气车和电动车。”曲志山告诉记者,工作中他不断更新着自己的修理技能,积攒了许多宝贵的修理经验。他把修理车辆更换下来的废旧零部件全部收集起来,利用空余时间一个个拆开,看看有没有修复的可能。经过曲志山的仔细甄别和修理,许多零件或者配件被拆下来重新利用,为公司节省了不少开支。


有一次,一辆电动公交车的总成出了问题,联系厂家后只能更换,不能修理,费用高达8000元。“如果能找到问题出在哪里,就能省下这笔钱。”于是曲志山开始研究车辆说明书,还上网学习相关故障的维修方法。“经过研究,我发现导致总成故障的原因是里面的自调机构无法自动伸缩。因为自调机构上的防尘套老化或脱落,无法防止雨水和尘土进入,使得齿轮无法转动。要修好这个故障,只需要将自调机构拆下分解,清洗内部并给齿轮抹油,再更换防尘套就可以了。”曲志山按照这个方法在一辆车上进行实践,成功修复了故障。“联系厂家维修既耽误时间,成本还高。我们自己修理,只需要花几块钱买个防尘套,还不影响车辆运营。”曲志山说道。


在公司掀起勤俭风


除了能“盘活”汽车零配件,曲志山对于维修工具的构造也了如指掌。有一次,维修车辆用的中型气动棘轮扳手坏了。这种气动扳手采用进口轴承,换一把新的得花不少钱。曲志山研究后发现,是扳手内的棘轮坏了。他花50元买了新的棘轮,将扳手修好了,一下又节省了数百元。


“能用的就用,一颗螺丝也不能浪费。”曲志山的节俭精神获得同事们的认可,成为公司的“勤俭明星”。公司组织召开节约交流会,让曲志山分享修旧利废的经验,同时让驾驶员及后勤工作人员交流日常运营中节约燃料、水电等良好习惯的心得,真正将勤俭节约融入日常生产工作中。


02 记账达人


市北区退休教师 张伟源


在互联网已全面融入人们生活的今天,市北区河清路社区的一位老人却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记录下每一笔花销。他就是今年81岁的退休教师张伟源。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厚厚的账本记录下40多年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变化,而老人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一直没有变。


每天记录生活开支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张伟源老人从书房的档案夹中拿出4本大大小小的账本。本子的外皮有些磨损,纸张发黄,其中的字迹也微微晕染,年代感十足。


张伟源正在翻看老账本。


“我记账的习惯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当时工资水平比较低,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必须节俭,我开始记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张伟源的话中记者得知,他和妻子从结婚到现在一直采用“AA制”的形式过日子。“我们1967年结婚,婚后每月工资几乎都没有结余,所以就萌生了‘AA制’记账过日子的方式。当时并没有‘AA制’的说法,就是两人各拿出一部分工资用作家庭生活开销,每月花剩下的钱则平均分配,凭个人意愿自由支配。”张伟源说,自从采用这种方式,月底账本上才渐渐有了结余,可供两人支配的余额也越来越多。这更加坚定了他俩记账过日子的想法。


账本反映生活变化


记者发现,每一本账本的封面上,张伟源都细心标上了记录的起止时间:1983年—1989年、1989年—2002年……账本里的内容都是按照“时间、摘要、数量、单价、收入、支出、结余”这几项来记录的,每一笔开销写得工工整整、明明白白。老人告诉记者,“我们最早是从1978年开始记账的,但后来账本丢了,现存的记录是从1983年开始的。”第一条账目是1983年12月25日写下的,记录着“豆腐0.66元、面包0.14元、豆芽0.3元、支出1.1元、结余46.22元”。从账本的明细中可以看出,1983年的主要支出是粮食、豆腐、饭票、白菜等生活必需品。1998年,支出中出现了猪耳、蛋糕和排骨等副食品,时常出现买鸡、买鱼等记录,每年的结余有了明显增加。到了21世纪,账本的支出内容更加丰富,电风扇、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等电器成为家里的大额开支。


在与记者对话的过程中,老人多次抚摸、翻看手中的账本,他说,自己每次看的时候都很感慨,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和过去的自己对话。


勤俭美德需要传承


“10月29日:购买水果蔬菜、包子,共花费28元。”接受记者采访时,张伟源刚刚从市场上买菜回家,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账本,把当天的每一笔花销记录下来。“到家之后就先记账,要不然时间长了就记不住啦。”张伟源说,年轻时记账是为了节省开支,控制购物欲望,养成节俭的习惯。夫妻俩会定时翻看账本,总结哪些钱是该花的,哪些钱是该省的,做到心中有数,“时间长了,这种记账的行为就成了一种习惯。一旦不记,就觉得少点什么。”


张伟源说,如今老两口每天的开销无非是购买食物及日用品,再就是看病买药,在穿衣出行方面都比较节俭。他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像年轻时那样过分节省。但是当节俭成了一种习惯时,就不会大手大脚地花钱了。每个月结余的工资我们都会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账本上每天的收支都记录得详细明了。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


“钱要花在刀刃上,记账后就能一目了然,从而形成节俭、规律、有计划的生活方式。”张伟源告诉记者,如今家中的很多家具还是早些年自己动手做的。“当然这些物件都能买得起,但是只要还能用,我们就不会轻易丢弃更换。不管生活条件如何,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能丢。”在张伟源看来,记账要清清楚楚,做人要明明白白,这种勤俭节约的美德需要传承下去。“账本记的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生动的生活故事。只要我还动得了,就会一直记下去。”


曾是早报新闻人物


除了老账本外,张伟源还有一本《工资收入凭证汇集》,是他亲手制作的“个人工资档案”。上面整齐地贴着他自1991年至今所收藏的上百张工资条,每年的工资条空白处都整齐地标注着年收入。


除此之外,张伟源还用各种证书、证件汇成“证件资料集卷”,用家中老照片汇成“我的人生历程”影集。记者看到,影集里有他从小到大的照片、获奖证书,还有每个阶段手写的自传。“翻开这本影集,几十年来的人生经历历历在目。”张伟源说,每张老照片都像一扇记忆的门。张伟源告诉记者,他196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青岛55中、青岛14中当过老师。因为负责过校报的编辑,因此对案头资料的整理非常细心。与自己相关的所有照片、票证、记账本、工资条,他都收集起来,分门别类保存。2001年退休后,他着手将这些资料整理分类,形成10多个大类、100多册的家庭档案。可以说,张伟源是位不折不扣的“家庭档案达人。”


其中,在“证件资料集卷”中,记者惊喜地发现,早在2003年和2007年,张伟源的故事就曾登上过《青岛早报》,老人细心地将当时的版面剪下收集,成为自己人生档案的一部分。


03 节水达人


西海岸新区居民 刘术妮


家住西海岸新区的刘术妮,不仅有着良好的节水习惯,还总结出一套用水“妙招”,在家中设计了一套用水“微循环”系统,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家中用水巧设“循环”


“我平时洗菜不用冲洗,都是用盆洗。洗菜水不会立即倒掉,而是用来洗抹布、擦地、冲马桶。”今年55岁的刘术妮告诉记者,这是她一直以来保持的生活习惯,“洗过抹布之后的水还能用来冲马桶。”


刘术妮拆下洗漱盆下水转接管,底下放上水桶,用以收集洗菜、洗手水。她在家中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用水“微循环”,这些收集起来的废水用途多样:洗菜水、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刷锅洗碗水可以冲马桶,洗衣服的水能够擦桌椅、拖地,擦桌椅、拖地剩下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如果第一遍用后就把水排走了,剩下需要用水的地方,就得用干净的水,造成浪费。”刘术妮用水时有严格的先后次序。


刘术妮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用水习惯。“我们家洗衣服,都是攒多了再洗。并且,洗第一遍衣服的水我也习惯留下来,再用它洗袜子什么的。”刘术妮认为,节水不仅需要“妙招”,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节约意识。


利用效率提高一倍


通过“用水微循环”,刘术妮的家中实现了“一水多次用”,在节水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比如用洗菜水冲马桶,等于省下来了一半的水。”刘术妮说,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洗菜水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一倍。而长此以往,节约下来大量用水。


“我们家三口人,一般一个月只需要20多元水费。”刘术妮告诉记者,她身边很多朋友和邻居的三口之家,每月水费一般在40元左右。照此计算,一年下来,刘术妮一家能够省200多元水费。而按照刘术妮一家人2008年从农村到城市“上楼”生活开始计算,14年间,刘术妮一家节省了接近3000元的水费支出。


女儿养成勤俭品格


刘术妮节水习惯、意识的养成要追溯到童年。“我老家在农村,小时候家中没有自来水,用水全靠挑。家里人多,水老是不够用,所以从小有节约用水意识。”刘术妮说,很多用水习惯都是她在老家时养成的。


退休前的刘术妮在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工作,她巧设“用水微循环”的做法一度被街道采用。2017年,在刘术妮的建议下,珠海街道的双凤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将洗漱盆的下水转接管拆除、由水桶代替下水管,用上了“微循环系统”,提升了水的利用效率。


“刘术妮改进的这个节水‘微循环系统’,引发了社区众多工作人员争做‘节水达人’的热潮。”刘术妮的老同事纪蓉告诉记者。如今,刘术妮已经退休4年,但她在社区中留下来的节水妙招和节水精神还一直在。


而刘术妮的习惯,在下一代中也得到了传承。“我的女儿在家的时候,跟我一样的做法。”刘术妮说,在家庭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也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孩子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品格。(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 刘文超 张孝鹏)



北宋名臣——范仲淹,心怀百姓、忧国忧民,官吏哭总好过百姓哭

范仲淹


他文武兼备,


他智谋过人,


他总是出现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他心怀百姓,


他忧国忧民,


他宁愿官吏哭,也不愿百姓哭。


范仲淹


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朱熹


朱熹称赞他:“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宋朝三百年间第一人!”


元好问夸赞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是孔子说的大臣典范,千百年间都不见一位,可以称之为一代宗臣。”


元好问


他备受历代皇帝尊崇。


他备受民间百姓爱戴。


他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


范仲淹


一、范仲淹


公元989年,范仲淹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


两岁时,范仲淹的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给富户朱文翰


朱文翰为范仲淹改名朱说。


范仲淹纪念馆


二、应天书院


范仲淹一直以为自己是朱文翰的儿子。


公元1011年,范仲淹看他的兄弟们生活奢侈,便规劝他们生活节俭。


结果遭到嘲讽道:“我们花我朱家的钱,与你一个外人有什么关系?”


范仲淹


范仲淹方才知道身世。


于是,跪别母亲,孤身一人前往应天书院学习。


三、宋真宗


应天书院,是宋朝四大书院之一,藏书丰富,名师辈出。


应天书院


范仲淹潜心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公元1014年,宋真宗赵恒视察应天府书院。


宋真宗赵恒


学子们都争抢着前去观看,只有范仲淹看书依旧。


同学拉他前去,他说道:“将来我肯定会经常见到他的,何必急于一时,这时抢着去见他呢?”


第二年,范仲淹高中进士,得到了宋真宗的单独召见。


宋真宗赵恒


四、捍海堤坝


公元1021年,范仲淹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县做官。


东台县濒临黄海,却没有一条坚固的捍海堤坝。


每年潮起潮落,都会大水漫城,造成百姓重大伤亡。


防洪堤坝


于是,范仲淹向朝廷建议:从江苏省连云港市,到长江口北岸,修筑一条五百多里长的捍海堤坝,以护卫黄海近岸的百姓。


朝廷同意了范仲淹的建议,并命范仲淹直接负责这项超级工程。


五、书生治海


范仲淹率领数万民夫到海边建造堤坝。


北宋黄海


结果,刚刚筑成一段,就遇到大海潮。


不但堤坝被毁,而且民夫死伤了一百多人。


许多官员认为这是天意,是上天不允许造这条堤坝,于是提议取消这项工程。


冲毁堤坝


范仲淹多次上表恳求,历经数年,方才完成了这项造福万民的伟大工程。


这条堤坝,不但对当时的百姓有利,而且对后世抗洪御灾也有重要作用。


人们都称这条堤坝为“范公堤”


范公堤


六、宋仁宗


公元1028年,宰相晏殊向宋仁宗举荐范仲淹。


范仲淹被征召,入京做官。


当时,宋仁宗十八岁,而朝政皆由太后刘娥掌控。


刘娥有成为宋朝武则天的想法。


太后刘娥


公元1029年,宋仁宗突然宣布:冬至朝贺时,自己将率文武百官向太后朝贺。


据史载,这是太后刘娥逼迫宋仁宗做的。


刘娥意图将自己置于宋仁宗之上,称帝之心,昭然若揭。


这是太后刘娥对赵宋社稷最严重的一次侵犯。


宋仁宗


七、痛骂皇帝


百官沉默,无人敢直面大权独揽的太后。


危难之中,范仲淹站出来,上书直言,痛骂宋仁宗道:“皇帝向太后表孝心,在家里就可以。哪能率文武百官,在朝堂上去向太后表孝心?”


宋仁宗


宰相晏殊吓坏了,急忙找到范仲淹说道:“你是我举荐给陛下的。不要乱说话行吗?不然,别人都会认为是我让你这样说的。”


范仲淹冷冷地看着晏殊,生气道:“承蒙您的举荐,每天我都担心自己不称职而让您难堪,谁知道今日我竟然因为忠义直言,维护赵宋社稷而让您受到惊吓?”


说罢,拂袖而去。


晏殊


八、心中正义


紧接着,范仲淹再次上书:恳请太后刘娥退位,让已经成年的宋仁宗亲政。


自从宋真宗赵恒病重时起,十余年来,刘娥大权独揽,杀伐果断,从来没有大臣敢让她退位,而范仲淹偏偏敢这样做。


太后刘娥


范仲淹并不是厌恶太后刘娥,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心中的正义。


他在以实际行动,告诉文武百官,告诉全天下的百姓,面对太后侵占皇帝权力这种情况,身为大臣该如何去做。


不久,范仲淹被贬出京城。


范仲淹


九、欢送英雄


在范仲淹离开京城那一天,开封城内官员百姓自发为范仲淹送行,队伍绵延十数里,密密麻麻不见边际。


长亭中,众人举杯向范仲淹致敬——“范君此行,极为荣耀!”


范仲淹


开封的官员百姓,以欢送英雄的方式,送别范仲淹,以此向太后刘娥表达强烈的不满。


消息传至宫中,刘娥面色铁青,宋仁宗则心生欣慰。


宋仁宗


十、禁谈过失


公元1033年,太后刘娥病逝。


宋仁宗亲政,征召范仲淹入京。


宋仁宗相继罢免太后刘娥宠信的张耆、夏竦等大臣。


张耆


夏竦


百官知道宋仁宗对太后刘娥不满,遂争相指责刘娥的过失。


范仲淹对宋仁宗说道:“陛下,太后虽然贪权,有成为武则天的想法,但她毕竟保护了陛下十余年,最后完完整整地把大宋江山交给了陛下。如今太后不在了,陛下您应该多想她的好,少听别人说她的坏话。”


宋仁宗既感动又羞愧,当即下令:禁止百官谈论刘娥的过失。


宋仁宗


十一、心怀百姓


七月,天下大旱,江淮地区遭遇严重蝗灾。


范仲淹上书宋仁宗,请求立即救灾。


结果就因为宋仁宗批复不及时,范仲淹就在朝堂上大声质问宋仁宗道:“如果皇宫中没有吃的,陛下会如何?”


范仲淹


宋仁宗幡然醒悟,急命范仲淹前往江淮救灾。


范仲淹打开粮仓,救助灾民,并将灾民所吃的树皮草根带回朝堂,以警示百官。


十二、忧国忧民


范仲淹


范仲淹因为直言敢谏,多次被贬官。


梅尧臣创作《灵乌赋》,力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只求自己富贵就可以了。


范仲淹回作《灵乌赋》,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为官一日,就会为民请命一日,绝不会顾惜自己的富贵前程。


梅尧臣


终范仲淹一生,他都不在乎自己的官位前程,始终心怀百姓,忧国忧民。


在后世人的心中,范仲淹是一代传奇,而在当时的人看来,范仲淹却是一个怪人。


放着京中高官不做,注定宰相的前程也不要,一次次为了平民百姓,和太后皇帝闹,惹得太后皇帝不高兴,屡次被贬。


范仲淹


十三、戍边西北


北宋疆域图


公元1038年,李元昊登基称帝,建立西夏,定都银川,举国反宋。


李元昊率军侵犯宋朝西北边境。


三川口一战,宋军全军覆没,整个西北岌岌可危,宋朝朝野震动。


李元昊


宋仁宗无将可派,不得已启用范仲淹这个文官主政西北,抵御西夏的进攻。


范仲淹大胆改革西北军制,启用狄青钟世衡等将领,招募边民,操练新军,通过不断修筑要塞,逐步在西北边境构筑了一道稳固的防线,抵挡住了李元昊的进攻,最终迫使西夏不得不向宋朝求和称臣。


狄青


钟世衡


十四、庆历新政


公元1043年,因功,范仲淹被拜为参知政事。


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9月3日,范仲淹写出《答手诏条陈十事》,和富弼、欧阳修、韩琦一起拉开了庆历新政的大幕。


欧阳修


宋朝施行分化职权的国策。


一个职位,为了分权,硬生生分成三个官员来做,最终导致官员人数众多,且都不做事。


而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主要解决的就是官员人数众多的问题。


范仲淹


十五、官吏哭总好过百姓哭


一日,范仲淹手持毛笔将不称职官员的名字逐一抹去。


枢密副使富弼看不下去了,对范仲淹说道:“您可知道,您大笔一挥,抹去一个名字,就是断了这个官员的生计。我能想到没了生计,他们一家人肯定都在哭泣。”


范仲淹头也没抬道:“官吏哭,总好过百姓哭;一家哭,总好过一县哭。”


富弼


十六、花洲书院


公元1045年11月,庆历新政因为官员们的强烈反对而失败。


范仲淹被贬为邓州知州。


范仲淹


当时有位风水师发现邓州有个地方文运昌隆,便对范仲淹说道:“大人如果能在这个地方,建立私塾,供族中子弟读书学习,则范家后代必能连出饱学之士,世代高官。”


范仲淹听后,大喜道:“既然如此,何不在这个地方建立书院,以造福天下学子?”


于是,范仲淹便在邓州建立了花洲书院,并收徒讲学。


花洲书院


后来写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宋代大儒张载,就是花洲书院的学子。


张载


十七、一生忧虑


公元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徐州,享年六十四岁。


宋仁宗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赐谥号“文正”,追封楚国公。


欧阳修评价他:“少有大志,常常把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


宋仁宗


范仲淹一生多灾多难。


年幼时,失去父亲。


读书时,没有经济


做官后,别人都是安享富贵,而他心怀百姓,一直在做最难的事情,在地方修筑堤坝治水,造福百姓;在朝堂劝谏皇帝警示百官,忧国忧民;在边疆鏖战西夏,稳定边陲。


《岳阳楼记》


正如《岳阳楼记》所写,他是进也忧,退也忧,一生忧虑。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多灾多难、忧心忡忡的人,却将国家安危系于一身,无论名望,还是能力都冠于一时。


范仲淹


正所谓:“朝廷无忧,有范仲淹;京城无事,有范希文。”


范仲淹,字希文。


只要有范仲淹在,无论京城,还是天下都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发生。


范仲淹,他以自己一个人的忧虑,换取了天下人的太平无忧。


惊人的节俭生活!20岁女孩每月花15元,攒下50万资产,你敢信吗?

首先,房租水电:男朋友出的,自己不花钱。 吃饭:公司免费早午餐,晚餐蹭超市的,有时候买一些便宜的。 日用品:薅各种平台的免费羊毛。 护肤品:是每年一次打折期买齐的不在这个月的花费里面。 话费加通勤费:靠理财产品的收益相互抵消。 闲鱼上还一边卖着闲置衣服一边赚钱。 另外靠父母资助50万在长沙买了一套房子,每月租金收入2600元,目前存款65.6万,打算在4500天(12年左右)攒下200万然后退休。


这位女孩子的省钱能力真是让人佩服!她能够在一个月内只花费15元钱,实属不易。不仅如此,她还能通过理财产品抵消话费和通勤费,同时在闲鱼上卖闲置衣物获得额外的收入。她的资产状况也非常稳健,靠父母的资助购买了一套房产,在每月租金收入的帮助下存款也越来越多,有着很明确的财务目标,计划在12年后攒够200万元退休。


首先,从她的省钱方法来看,可以看出她非常注重节约和把控开支。其中,男朋友承担了房租水电费用,她节省了一大笔开销,这让她有更多的余钱用于理财或投资。此外,公司提供的免费早午餐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务收益,而晚餐她能够在超市蹭饭或是购买便宜的食物,再加上她能够利用各大平台的免费羊毛,这些都是省钱的好方法。


其次,她的理财能力非常强。她能够通过理财产品抵消通勤费和话费,这说明她不仅有积极的理财意识,而且也知道如何利用理财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同时,她还能够在闲暇时间在闲鱼上卖闲置物品,这不仅能够赚到额外的收入,还能够回收部分不需要的物品,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最后,她的财务规划也非常清晰。她通过购买一套房产,以每月租金为收入


总之,这位女孩子的省钱能力和理财能力非常强,同时她也有明确的财务规划和目标,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例子。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她一样注重节约和理财,把握每一个节约的机会,同时也要制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和规划,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务水平,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


除此之外,这位女孩子也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首先,她虽然能够省钱,但也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健康问题。有时候为了省钱而过度节约,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在控制开支的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保持健康。


另外,她虽然已经有了很好的财务规划,但也需要注意风险控制和未来的变化。尽管现在的生活和收入稳定,但未来可能会面临各种变化,如通货膨胀、经济形势等。因此,她也需要在财务规划和理财过程中注意风险控制和预测未来变化,做好应对措施,保障自己的财务安全。


总之,这位女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节约和理财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如今的社会中,财务管理和规划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财务水平,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和梦想。因此,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女孩子的经验和故事,为自己的财务未来打好基础。


“好家风”二等奖:总是减肥失败的妈妈——节约粮食的好家风

由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南方都市报社和N视频共同开展的“好家风”短视频及征文大赛结果正式出炉,30个孩子成为征文一等奖获得者,90个孩子成为征文二等奖获得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二等奖文章。

总是减肥失败的妈妈——节约粮食的好家风



我的妈妈面如满月,身高适中,身材微胖,经常嚷嚷着要减肥,可一次也没有成功过。


唉,没办法,谁让她一边减肥,一边又要把每顿饭菜吃光光。“浪费粮食会折福报的呀!”她总是这么说。不能浪费食物,是我们家的第一家规。


举个例子吧,妈妈负责做饭,也负责监督全家人吃饭。盛到碗里的饭菜,我是必须吃得一干二净的才可以下桌。如果,实在吃不完怎么办呢?我小时候,妈妈会帮我吃掉;但是当我上小学之后,妈妈就会把剩饭剩菜留好,下一顿继续热给我吃。唉,为了不总是吃剩饭,我只好每一顿都努力地吃完。


有时候,妈妈还会检查我的饭碗。“喂,这里怎么还剩两粒米饭,吃掉!不然以后找的老婆脸上会有麻子哦。”天啊,我才11岁,她这样吓唬我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还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妈妈提前准备了三个便当做午餐。可是,我和爸爸光顾着玩,吃到一半就要接着去坐过山车,妈妈只好一边嘟囔着一边把三个便当都吃掉。


“唉,我又减不了肥了……”妈妈说。


在妈妈的监督下,我们全家人都不敢浪费食物。比如,我们去吃那种很高档的自助餐,别人都会拿好多好多海鲜、寿司、点心什么的。而我们家人呢,每次只拿一点食物,吃完了再去拿。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都付过钱了呀,不多拿点岂不是很吃亏。妈妈说:“你看看那些人拿那么多又吃不下,只吃几口就不要了,太浪费了吧。你不是也看过电视里那些吃不上饭的非洲小孩儿嘛。”是哦,这个地球上还有很多穷苦的孩子是没东西吃的。而地球这一端的我们,如果能减少一些浪费,是不是就可以多分享一些食物给他们吃呢?


我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也渐渐地养成了不浪费的习惯。比如,我在托管班里,是吃饭吃得最干净的;我跟同学出去玩,看到他们没有吃完东西,也会不由自主地学着妈妈说:“小超,我们要把这个薯条吃完呀,浪费食物会折福报的。”就连饮料瓶里最后一滴,也要喝光才安心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很多人从小就背得滚瓜烂熟,我妈妈小时候肯定也背诵过。但是像她那样做到知行合一的,真的很少。


我为我的妈妈骄傲。等我以后当了爸爸,我也会跟我的孩子说:不要浪费食物,要吃光哦!节约粮食可是我们家的好家风喔!


平台简介


由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南方都市报社和N视频共同开展的“好家风”短视频及征文大赛结果正式出炉,30个孩子成为征文一等奖获得者,90个孩子成为征文二等奖获得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二等奖文章。

总是减肥失败的妈妈——节约粮食的好家风



我的妈妈面如满月,身高适中,身材微胖,经常嚷嚷着要减肥,可一次也没有成功过。


唉,没办法,谁让她一边减肥,一边又要把每顿饭菜吃光光。“浪费粮食会折福报的呀!”她总是这么说。不能浪费食物,是我们家的第一家规。


举个例子吧,妈妈负责做饭,也负责监督全家人吃饭。盛到碗里的饭菜,我是必须吃得一干二净的才可以下桌。如果,实在吃不完怎么办呢?我小时候,妈妈会帮我吃掉;但是当我上小学之后,妈妈就会把剩饭剩菜留好,下一顿继续热给我吃。唉,为了不总是吃剩饭,我只好每一顿都努力地吃完。


有时候,妈妈还会检查我的饭碗。“喂,这里怎么还剩两粒米饭,吃掉!不然以后找的老婆脸上会有麻子哦。”天啊,我才11岁,她这样吓唬我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还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妈妈提前准备了三个便当做午餐。可是,我和爸爸光顾着玩,吃到一半就要接着去坐过山车,妈妈只好一边嘟囔着一边把三个便当都吃掉。


“唉,我又减不了肥了……”妈妈说。


在妈妈的监督下,我们全家人都不敢浪费食物。比如,我们去吃那种很高档的自助餐,别人都会拿好多好多海鲜、寿司、点心什么的。而我们家人呢,每次只拿一点食物,吃完了再去拿。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都付过钱了呀,不多拿点岂不是很吃亏。妈妈说:“你看看那些人拿那么多又吃不下,只吃几口就不要了,太浪费了吧。你不是也看过电视里那些吃不上饭的非洲小孩儿嘛。”是哦,这个地球上还有很多穷苦的孩子是没东西吃的。而地球这一端的我们,如果能减少一些浪费,是不是就可以多分享一些食物给他们吃呢?


我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也渐渐地养成了不浪费的习惯。比如,我在托管班里,是吃饭吃得最干净的;我跟同学出去玩,看到他们没有吃完东西,也会不由自主地学着妈妈说:“小超,我们要把这个薯条吃完呀,浪费食物会折福报的。”就连饮料瓶里最后一滴,也要喝光才安心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很多人从小就背得滚瓜烂熟,我妈妈小时候肯定也背诵过。但是像她那样做到知行合一的,真的很少。


我为我的妈妈骄傲。等我以后当了爸爸,我也会跟我的孩子说:不要浪费食物,要吃光哦!节约粮食可是我们家的好家风喔!


平台简介


:

【本文标题和网址】生活节俭的故事30字(生活节俭的故事) www.chun1983.cn/cjxs/120380.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