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181个字,大小约为6KB,预计浏览完需要3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打开诗歌,总有一些句子会在我们心中激荡,滋养我们的精神;回望历史,总有一些人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感怀,会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对于我们而言,他们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又从未离开。
我喜欢读名人故事,他们或是才华横溢,或是精于权谋,或是摒弃名利……,读他们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
最近看了一本《我是人间自在客》,也是写名人故事的,语言非常幽默,读起来特别轻松。
书中将诗歌与历史结合,讲述了嵇康、李白、杜甫、纳兰性德等二十一位文人的人生故事,从故纸堆中重现文人的秉性、情怀。
这些文人中有的风姿卓绝,却一生凄凉落寞;有的出生贫寒,却逆袭成股肱之臣;有的理想高远,却被现实打败……
但是,无论他们的人生如何,我们都能在诗中看到他们澄澈的内心,他们坚守底线,用诗歌来宣泄情感,守护自己心灵的圣地,让人佩服。
当然,这二十一个人中也有“王者”,他们的人生就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成为那个时代的赢家。看完之后,发现这些“赢家”除了有才华,在为人处世上也有过人的一套,他们都有大智慧。
例如人生圆满的贺知章。
天宝三年,86岁的贺知章告老还乡,玄宗率百官为他设宴送行,风光无限。
“伴君如伴虎”,常在君王身侧,稍不留意就会危及性命,为什么贺知章做了近50年的官却能圆满退休,留下一段臣退君送,依依惜别的动人画面呢?
这与贺知章为人处世的智慧是分不开的。
为官上,他不投机取巧,不蝇营狗苟,懂得积蓄自己的力量,静待时机。
贺知章37岁中状元,按理说,他是状元应该是可以很快就青云直上的,但是他在国子监待了18年。
后来,他的粉丝也是表弟陆象先向玄宗举荐了他,短短五年间,他就从一个国子监的教员变身为门下省起居郎,专门负责记录朝政大事和日常生活。
其后三十年,他官运亨通,荣宠无限,深得玄宗的信任。
开元后期,张九龄被贬,李林甫专权,此时官居正三品的贺知章敏感地觉察到了一丝危险,他刻意远离风暴,避开漩涡。
公务之余,他开始放飞自我,自号”四明狂客”,终日流连里巷,纵酒放歌。
杜甫写他“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就是写的他的这种状态。
官职地位时,不急功近利,而是静待时机;仕途通达时,不恣意妄为,而是谨小慎微;政局不明时,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守本心。
“万事有度,无度则悲”,贺知章在为官时就把握好了度:选择有时机,言行有界限,交往有分寸,工作有规矩。有这样的度,在官场上自然能够游刃有余。
交友上,他以诚待人,潇洒旷达,深受同辈的信任,后辈的景仰。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贺知章就是如此。他一生能够常有贵人相助,福寿双全,离不开他交友做人的侠气与赤子之心。
贺知章喜欢交朋友,在国子监时,工作清闲,他就常常呼朋引伴,宴饮作乐,诗文唱和,和江南的一批文人打得火热。
这种在交友上的豪爽与坦荡使得贺知章自带磁场,吸引着同频的人,幸运也因此降临了。
他的才气,潇洒旷达就让表弟陆象先特别欣赏,当陆象先成为丞相之后,第一个向玄宗引荐的人就是他。
从来没有什么从天而降的幸运,所有的幸运都是自己累积的才学与人品。
还有一段文坛佳话也可以窥见贺知章交友的豪爽与大气。
在紫极宫,83岁的贺知章遇到41岁的李白,叹服这个后辈的言谈举止,读了他的《蜀道难》和《乌栖曲》后,更是惊呼:此诗可以泣鬼神矣!简直是仙人下到凡间呀!
有三品大员站台背书,李白顿时名震长安,不仅喜提“谪仙人”的雅号,还受到玄宗的召见,成为翰林供奉。
几年后,李白得知贺知章仙逝,怅然若失,写下了: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交友不分年龄与身份,能够去欣赏他人的才学,尽己所能给后辈创造机会,这样的贺知章怎么能不让李白敬仰和铭记呢?
书中用一句话评价贺知章:但行好事,不问前程;人情练达,世事洞明。
他确实情商智商皆高,为官交友无懈可击,这样的人人生怎么可能不圆满?
除了贺知章,书中还有几个有大智慧的人生赢家也挺让人佩服的。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李泌。他身为中唐的四朝元老,深得帝王的信任,“出为高士,入为卿相”。他最懂“不争”的智慧,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他是真正的隐士,视名利富贵为浮云,凭借才华与人品圈粉无数。他最懂人生贵在舒适,功名利禄,都比不上内心的安宁。
还有很多人,他们身上都有让人欣赏与赞叹的地方,就不一一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