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彭家声专访(2006年彭家声投资200万修建大佛,央视评论:军刀不放却立地成佛)


来源: 知识分享  /  作者: 已分享 /  2023-04-17 19:1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彭家声专访(2006年彭家声投资200万修建大佛,央视评论:军刀不放却立地成佛),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955个字,大小约为13KB,预计浏览完需要8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2022年2月16日,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的创建者,上世纪80年代初被列为十大毒枭之一,人称“果敢王”的彭家声在家中去世。彭家声的一生争议很多,但彭家声自认有“三个功劳”:


开启缅北和平、禁毒以及促进果敢经济发展。


武装首领走上和平道路

彭家声是和金三角一样神秘的传奇人物,而他的传奇经历,需要从他的童年开始说起。


虽然彭家声的家族世居果敢,但他的童年却是在中国度过的。当时彭家声的祖父因土司家族争夺土司之位受到牵连,不得不迁到中国云南境内。那个时候的云南虽然是抗战的大后方,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暴行还是深深影响到了幼小的彭家声。


在祖父的教育下,他开始对家乡果敢有了关注。


1949年3月,果敢行政公署举办军事干部训练班,刚刚17岁的彭家声积极报名,他认为这是他为民族利益做贡献的机会到了。当时培训班所聘请的教官是国民党残军军官,很多毕业于黄埔军校,这对于彭家声以及他的同学们之后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初入培训班的彭家声,是一个让教官们又爱又头疼的学生。在学习上,彭家声十分刻苦,教官讲解的知识一点就通,而且还能引申发挥。同时彭家声也是个敢作敢为,仗义执言的人,经常为受欺负的同学打抱不平,与人拳脚相向。


图丨年轻时候的彭家声


经过半年的培训之后,20多名学员被分配到自卫队担任分队长,彭家声带领的分队敢打敢拼,深得指挥官的青睐,每逢艰巨的任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彭家声的分队。


而彭家声的指挥才能,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显露。由于他的指挥坚毅果断,打仗又能身先士卒,平时还体恤士兵们,因此彭家声深得士兵们的喜爱,在士兵中的威信很高,大家都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随着果敢的局势逐渐稳定,自卫队的兵力也大大减少,彭家声辗转做了不少工作后,也不得不放下枪返回了家乡。


为了生计,刚开始彭家声先是种地,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种地很难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转而又去经商。和其他的商人不同,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他敢去,很快他就挣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有了些积蓄后,他又将眼光投向了教育。当时果敢的教育基础很差,彭家声自告奋勇到学校教书,还担任学校的教务主任,大力整顿学校,让家乡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就在此时,果敢和缅甸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缅甸政府意图派兵收回果敢的政权,结果遭到果敢人民的抵制。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彭家声重返军界,担任联防自卫队中队长。


图丨果敢特殊的地理位置


随着缅军利用钱财和权力在自卫队中离间制造分裂,自卫队很快分崩离析。在缅军、罗星汉自卫队和杨振勋队伍三方合围下,彭家声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向中国境内撤退。


此时彭家声手下的部队,只剩下162人。


退到中国的彭家声部队,按照国际惯例被缴械收留。在中国期间,彭家声结识了缅甸共产党,对他们的宣传思想表示认同,并成为他们的一员。加入缅共的彭家声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军事教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的武装。


而缅甸共产党虽然因彭家声的加入而实力大增,但想要夺取全国政权,实力还是达不到这个目标,只能和政府军开展拉锯战,一打就是二十多年。


多年的厮杀让彭家声感到厌倦,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他开始打开地图思考整个国家的局势,和果敢民族的命运。连年的动乱,让果敢人不敢再在这里定居,纷纷迁到了其他国家,青壮年都参加了部队,剩下的妇女儿童也无力建设家园,大片田地荒在那里无人耕种。


仗再这么打下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思考陷入困境之后,彭家声到寺庙里散心,观音殿外对联上的八个字,帮助彭家声找到了思想上的出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彭家声在心里默念了几遍,心中顿时大悟,人民要的不就是这样的日子吗?


图丨年轻时候的彭家声(前)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彭家声和自己的弟弟彭家富进行了一番沟通,彭家富对哥哥的想法表示支持,两人决定走和平的道路,寻求民族民主地区自治,而不是自相残杀。


1988年4月,彭家声带领部队突然宣布脱离缅甸共产党,退出和缅甸政府的内战,并将部队全部撤回果敢。彭家声此举一呼百应,其他武装看到最强的主力已经离开,跟着缅共也没有任何前途,纷纷步彭家声的后尘,退出内战。


至此,缅共除了形式上还保留着名义外,已经名存实亡。


脱离缅共的彭家声开始寻求和缅甸政府停战谈和,在罗星汉的牵线下,彭家声和政府频繁接触,缅甸政府承认果敢为特区,实行高度的民族自治,而且可以保留武装力量,拥有独立的司法、教育体系和建设发展的自主权利。


这样的结果,是缅甸政府最想看到的,也是他们的共同希望。


彭家声和缅甸政府达成和平停战协议,此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反应。包括缅共在内的18支少数民族武装,纷纷遵循彭家声的路子,与缅甸政府达成和平停战协议,缅甸局势达到了空前的稳定。


昔日毒枭高举禁毒大旗

果敢地区由于先天的地理优势,种植鸦片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甚至在深山之中粗放种植的罂粟,都能获得丰收,而且质量优异。上世纪90年代初,杨茂良兄弟赶走彭家声后,大力发展种植罂粟,鸦片年产量一度达到了2000吨。


1995年彭家声重回果敢之后,调整了禁毒方略,加快了禁毒的脚步。


图丨身着军装的彭家声


为了达到禁毒目标,彭家声领导的特区政府首先制定了《禁毒法》,用法律来统一全民族的禁毒意识。这部法律虽然制定得不够完善,但却是果敢历史上,也是金三角地区第一部明确的禁毒法律。


其次,果敢特区政府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毁毒和铲毒。他们先后四次大规模销毁毒品,每次都邀请国际禁毒组织和中国来监督。同时还多次召开不同类型的禁毒会议,向群众宣传禁毒的意义,部署禁毒活动。


彭家声多次强调,要在2000年在果敢实现彻底无毒的目标,对于禁毒,群众想得通要禁,想不通也要禁。对于已经种下的,要坚决铲除,同时绝不允许再种。


在果敢彻底根除鸦片种植的宏伟目标,得到了果敢各个阶层的响应,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部署安排推广替代的种植农作物。


为了支持彭家声的禁毒工作,近邻中国向他伸出了援手。1997年初,镇康县政府将一条长达10公里的高压线缆直通果敢,让果敢人民摆脱了靠蜡烛照明的历史,各种家用电器也走进了果然人民的家庭。


为了支持果敢的产业置换,从根本上禁绝毒品,中国还在各方面帮助果敢拓宽经济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教育,交通,还帮助修建了果敢第一条柏油公路“家声路”。


图丨晚年彭家声


与此同时,彭家声吸引中国商人在果敢摆摊设点,果敢老街的1000多家商铺中,中国人就占了一多半,他们来自于中国的各个省份,不但推动了果敢的经济建设,自己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彭家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被国际社会宣布为金三角毒枭之一,被国际禁毒署列为世界通缉的十大毒枭之一,为何却在果敢掀起了最为彻底的禁毒运动,乃至影响到了整个缅甸呢?


据彭家声自己回忆,他从12岁就开始种花,和所有金三角的孩子一样,他从小学习的就是种植罂粟。


随着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大,吸毒的人数也开始暴增,社会秩序严重混乱,让习惯操纵局面的彭家声突然意识到,如果继续放任罂粟种植,果敢地区将不复存在。


更让彭家声下定决心的一件事,是他手下副司令的三个儿子都染上了毒瘾,而且大儿子还因此送了命。这位副司令的大儿子是彭家声重点培养的爱才,他的离世让彭家声心情跌落了谷底,也下定了禁毒的决心。


2000年,彭家声下达了罂粟禁种令,次年允许限量种植最后一季罂粟。从2002年开始,再不允许任何人种植罂粟,并承诺2003年全境成为无毒区。


图丨种植在果敢的大批甘蔗


随着越来越多国际社会援助的加入,从2005年开始,金三角地区实施全面禁种。


禁毒工程坚持了十年时间,为全球减少了300多吨海洛因的生产,而在那十年中,我国查获的海洛因总量也不过30多吨。


联合国副秘书长在1998年亲临金三角考察时,看到在中国的帮助下,大片的农田和果林取代了罂粟花田,不由得连声称赞:


“这是奇迹!”


身陷低潮不忘探寻家乡发展

在被杨茂良兄弟赶走之后,彭家声一直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果敢发展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经济,总是不断发生内战?经过不断地探寻,彭家声总结了六点原因:


没有明确的民族纲领;没有符合果敢的经济政策;没有严明的法律;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没有完整的教育系统;没有培养人才的学校。


图丨彭家声和果敢人民


针对这些问题,彭家声召集特区行政委员会集思广益,提出了果敢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六大方针”。刚刚恢复和平的果敢,没有充足的资金,要想发展经济,只有扩大开放一条路。


为了加大招商力度,特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招商旅游管理局,并承诺永远不实行国有化,以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利益。各种减税的政策吸引了许多国外投资者涌入果敢,掀起了一阵开发和投资的热潮。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一批企业和商业项目出现在果敢的大街小巷,不少投资都来自于中国。


在彭家声的领导下,果敢的建设规模逐渐铺开。彭家声从修路入手,拿出个人积蓄,并组织投资400多万人民币,修建了长7.8公里的柏油公路,同时和中国协商,引来了高压供电线路。


后来彭家声带领特区政府解决了水的问题,改变了果敢人民挑水的历史。


1998年,果敢第一座大桥正式通车,这座连接老街和开发区的大桥,拉开了果敢全面建设的序幕。


和平市市长将自己的全部家当投入到杨龙寨开发区,由于这个开发区连接国门,他组织的各项规划都是经过中国规划设计院设计,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资金不充裕,他甚至不惜向定居在澳洲的父母借贷。


图丨果敢开发区一角


彭家声手下的副司令联合东山区区长,投资建设了一条长达11公里的公路,这条路连接果敢老街和中国孟定,大大缩短了通行两地的路程。东山区区长还个人投资了石园子开发区,他将所有的积蓄拿出,又到处借贷,以保证开发区的正常建设。


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建设完善,果敢有了第一家制药厂,有了自己的卷烟厂,还有了自己的现代化医院和完善的教育体系。


按照彭家声的建设思路,特区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果敢真正的发挥了作用,许多法律规定在果敢都是开创性的。


当时果敢可以一夫多妻的传统被认为是正常和合理的,特区政府就颁布了《婚姻家庭关系管理法》,提倡“婚姻自由,一夫一妻”。过去果敢的结婚年龄不作限制,这部法律作了限制规定,男性不低于20周岁,女性不低于18周岁,提倡晚婚晚育。


同时《婚姻家庭管理法》还专门规定,“结婚夫妻的财产归共同所有,子女均有继承权”,保障了妇女的利益和地位。


长久以来,果敢没有一部能够具体实施的刑事、民事法规,对于犯罪行为的定罪过于随意。新出台的《刑事、民事案件暂行法》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让各类犯罪行为有了具体的量刑标准。


图丨晚年彭家声


除了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对于临时出现的社会治安问题,特区政府随时利用通告颁布临时性法规,督促老百姓养成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习惯,也限制了政府人员时刻以法律法规为准则来处理事务。


2006年,彭家声个人投资200万修建了一座大佛,央视节目评论:“军刀不放却要立地成佛,这就是金三角今天的真实缩影。”对此彭家声解释:


“人嘛,不能流芳千古,也不能遗臭万年。我彭家声到底是一个‘毒枭’还是一个‘经枭’,这个凭天地良心让大家来评。”




【本文标题和网址】彭家声专访(2006年彭家声投资200万修建大佛,央视评论:军刀不放却立地成佛) www.chun1983.cn/cjxs/110962.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