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744个字,大小约为8KB,预计浏览完需要5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余莺儿顶替甄嬛上位,究竟承担了多大的风险?
其实果郡王见到她的第一眼就识破了她是冒牌货,不过却并没有戳穿她,果郡王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很多人说,果郡王之所以能第一眼就识破了余莺儿,是因为当天晚上他摘走了挂在树上的小像。
虽然这样说也有道理,但是仔细一分析,却发现哪里有些不对劲,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除夕夜那天晚上,究竟被我们忽略了哪些细节。
甄嬛拿着小允子剪的小像偷偷跑进了倚梅园,只因为槿汐对她说,将小像挂在树枝上就可以祈福。
谁料就在甄嬛刚刚说出“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的时候,不小心被皇上听见了,大声质问谁在那里。
甄嬛慌张之下连忙躲了起来,并且趁着皇上没有看清她的正脸,悄悄跑掉了。
倚梅园中梅花繁茂,皇上压根就没有看到不值一提的小像,就在这个时候,果郡王却突然出现。
他摘走了小像,还上前跟皇上寒暄了一阵,皇上对他说宫女中还有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他并没有任何反应,说明他没有见到甄嬛与皇上相遇的场景。
按照剧中的设定,这张小像跟甄嬛非常相像,是任何人见到都能一眼看出来的地步,那么果郡王是因为看到了那张小像,才确认余莺儿是冒牌货的吗?
其实压根就不是!
首先,也许果郡王认出了小像不是余莺儿,那么他是如何断定,这张小像就是甄嬛刚刚放在这里的呢?
倚梅园是众多奴才都能出入的地方,小像有可能放在那里不止一天两天,再者说,难道不能是有人让宫女去倚梅园祈福的吗?
其次,果郡王又怎么知道当时念诗的人就是小像的主人呢?念诗的人与放小像的非得是同一个人吗?
有没有可能,是某个奴才剪了自己思念之人的小像挂了上去呢?
当我们站在果郡王的角度来思考这些假设,就能发现这个说法并不成立,所以果郡王并不是通过小像来确认余莺儿的冒牌身份。
那么既然如此,他又是因为什么确定的呢?
只因为心思通透的果郡王,发现了一个连皇上都不知道的细节。
果郡王凭借皇上一句话,确认了余莺儿的冒牌身份,为什么这么说呢?
自从皇上在倚梅园遇到甄嬛以后,他就心痒难耐,一直想着找出这名宫女,一走出倚梅园看到苏培盛以后,就开始交代他差事:
“倚梅园有个有才学的宫女,你去给朕找出来。”
第二天苏培盛就大张旗鼓地开始找人,当说出上联“逆风如解意”的时候,当天晚上在一旁偷看的余莺儿立即就对出了下联:“容易莫摧残”。
苏培盛很是高兴,当即就带着余莺儿去皇上跟前伺候,让她去给皇上敬茶。
此时皇上正在与果郡王下棋,而这一段余莺儿给皇上敬茶的戏份,竟然也是余莺儿精心设计的。
她知道皇上心中想的是什么,惦念的无非就是当晚倚梅园的景色,配合着让他心动的人,所以用梅花上的积雪泡了茶,好让皇上进一步相信她就是皇上要找的宫女。
皇上一口就喝出来了,偏偏余莺儿还嘴硬,说是身上不小心沾染了梅花的气味。
皇上看着余莺儿觉得眼生,问她是什么时候来御前伺候的,余莺儿却答非所问,说出了当晚甄嬛念的诗句。
此时皇上终于知道,这就是苏培盛给自己找来的宫女,他让余莺儿留下伺候,将她给封为官女子,还赐居了钟粹宫。
从这里不难看出,余莺儿身份是非常低微的,她能在除夕之夜还被分到倚梅园去剪梅花,可见绝对是宫中最低等的宫女。
但凡能在主子身边伺候的,哪怕主子再苛待也该能清闲一下了,所以皇上按照顺位的等级,只将她封为了官女子,等于是能伺候皇上的宫女,连正式的嫔妃都算不上。
更重要的是,当皇上说让余莺儿留下的时候,她连忙磕头叩首,连说几遍多谢皇上,这样的上不得台面的气质与心性,与皇上心中的人一点也不匹配。
皇上临走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念了一首诗:“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余莺儿看着皇上的身影,脸上尽是疑惑,很显然不明白皇上说这句话的用意,果郡王问她:“姑娘不明白皇上的意思?”
随后果郡王告诉余莺儿,这是李白的诗,皇上最喜欢李白的诗,余莺儿听后满脸惊喜,还多谢王爷告知她皇上的喜好。
虽然果郡王明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出门见到苏培盛的时候,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路走错了不打紧,东西交错了人那可不好办了。”
很显然,此时果郡王已经识破了余莺儿,那么就连皇上这个亲身经历者都没看透的事,他到底是从哪里发现端倪的呢?
其实就是因为皇上念的这一句诗。
这可不是李白的诗,而是朱敦儒的诗,大概意思是说,王侯将相都无法入我的眼,就算是有金阙玉楼我也不屑去,只想插一支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
也就是说,其实余莺儿让皇上很失望,他惦念了这么久,在见到余莺儿之后,发现她与自己想象中的梅花清寒的气息一点也不符合,所以念了这样一句诗试探她。
同样的,果郡王也有这样一个感觉,所以皇上走后,他故意说是李白的诗试探余莺儿,没想到她对待诗词真的一窍不通。
这样一个下等的粗人,怎么可能说出“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样的诗句呢?
果郡王明知道余莺儿是冒牌货却不拆穿,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其实果郡王的心思足以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他对皇上简直掏出了百分百的真心!
因为当天晚上在倚梅园,我们都忽略了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皇上离开宫宴独自出来去倚梅园赏梅,身边没有任何一个人跟随,所以果郡王也紧跟着出来了,并且一路跟着皇上进了倚梅园。
他的确是没有看到皇上与甄嬛相遇的过程,在他与皇上碰面的时候,皇上突然说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果郡王立即就意识到,皇上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华妃做的梅花插瓶。
接着果郡王问了皇上一句很奇怪的话:“这么些年了,皇兄还放不下吗?”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皇上为什么要突然离席独自跑去倚梅园?他口中的“岁岁年年人不同”究竟说的是谁?
其实不用怀疑,能让皇上用情至深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纯元!
从前先帝喜欢梅花,纯元就投其所好,跟四郎一起建造了这座梅园,而“倚梅园”这个名字也是纯元取的。
纯元颇有才情,丝毫不亚于名动天下的果郡王,所以其实皇上与甄嬛在倚梅园的这场相遇,显然让皇上想起了逝去的纯元。
说到底,甄嬛与余莺儿原本就都是纯元的周边!
他大费周章找出这个宫女,不过是想回味一下当时与纯元的那场旧梦,果郡王知道皇上心中的遗憾,所以他并没有拆穿余莺儿。
反正不管余莺儿顶替的谁,说白了就连正主都是别人的替身,皇上找来的是谁还重要吗?真的一点也不重要。
还有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虽然果郡王对皇上是真心实意,但是那也是要在能自保的前提下。
倚梅园这件事跟果郡王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联,他又何苦让自己陷入皇上的后宅内院中的呢?
按照皇上多疑的性子,说不定还要怀疑他另有所图。
这么想来,果郡王所走的每一步路好像突然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