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东南各省仍与列强保持和平关系(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情况)


来源: 知识分享  /  作者: 待收藏 /  2023-04-10 07:4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东南各省仍与列强保持和平关系(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情况),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2236个字,大小约为10KB,预计浏览完需要6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1900年,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了侵华战争。慈禧太后孤注一掷,对列强宣战,同时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备战。然而,东南各省以及四川、山东、陕西等省却和列强单独议和,达成了《东南互保章程》。此事史称“东南互保”,在历史上的争议很大。一种观点认为“东南互保”是“丑剧”,是承认列强在华特权的“卖国罪证”;另一种观点认为“东南互保”保护了南方的安全,“不仅不是卖国,而是审时度势的表现”。以上哪种观点更是合适呢?


一,慈禧宣战,顽固派最后的疯狂

19世纪中期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西方各国轰轰烈烈地蔓延开了,各国的实力得以空前加强,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19世纪后期,西方已经实现了对世界的瓜分,而中国成为了列强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


面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廷内部出现了洋务、顽固两大派别。早期顽固派主要来自于“满腹经纶”的大学士,如倭仁徐桐和启秀,他们固守传统思维,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洋务。后期以载漪、载澜、徐桐、刚毅等满清贵族为代表,他们阻止社会变革来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利益。


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掌权,恭亲王奕䜣负责行政。在同治年间,由于需要借助洋务派的力量来平定国内的起义和叛乱,因而慈禧太后必须要支持洋务运动。但中法战争后,慈禧太后借口排挤恭亲王,开始扶持“清流派”大学士以制衡洋务派,逐渐走向了反动。


维新变法期间,慈禧太后为了防止光绪帝掌握实权,就完全倒向了顽固派,成为了顽固派的代言人。她发动了戊戌政变,软禁光绪帝,导致中国失去了一次复兴的机会。


列强认为光绪帝执政有利于扩大中国市场,提高中国开放程度,因而选择支持光绪帝,要求慈禧太后还政。1900年1月,慈禧太后在顽固派的支持下另立储君,史称“己亥建储”,慈禧的目的就是试探列强的态度,并借机废除光绪。不过列强均表示拒绝另立储君,于是慈禧太后决定利用义和团来威胁列强妥协。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目的是反抗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是值得肯定的。义和团运动发生在思想较为保守的山东。山东、河南、河北都是清朝的腹地,因而这里的官员都基本是清朝直接任命,保守思想十分严重。


义和团在山东产生后,山东巡抚李秉衡、张汝梅、毓贤都采取了放纵、支持的态度。后来清朝派遣袁世凯到山东,袁世凯则大力镇压义和团。直隶总督见状,立即邀请义和团进入河北,于是义和团迅速在华北、东北各省蔓延。顽固派试图借助义和团的仇洋心里来对付洋人。义和团在华北破坏铁路、烧教堂、杀教民,多少也符合了顽固派排外的心理。于是,双方得以暂时合流。


列强见清廷放纵、支持义和团,于是就决定亲自出兵中国。1900年5月,列强开始在天津登录,而慈禧太后决定孤注一掷,下令围攻大使馆,对列强宣战。


她声称:“现在是他开衅,若如此将天下拱手让去,我死无面目见列圣,就是要送天下,亦打一仗再送”。慈禧对列强宣战,表面上是不屈不挠,实际上却是将整个的国家的命运绑架在自己身上。




二,东南互保卖国了吗?

慈禧是坐镇的直隶(河北)是当时中国顽固派的大本营,而东南各省则代表中国未来的前进方面。自从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清朝八旗、绿营不堪一战,清朝不得不依放任南方各省兴办团练,于是湘军淮军、楚军等新兴军事集团崛起,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官员兴起,逐渐控制了大部分省区的实权。


新兴的汉族官僚兴办洋务运动,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总体而言,洋务派是清廷中比较先进的一派,他们没有盲目的排外心理,反而乐于接受先进的西方科技文化,甚至制度。在洋务运动后期,一些官员也开始支持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遭到镇压后,东南各省清廷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失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英国十分担心战争会蔓延到长江流域。首先,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在此有大量的机构、人员和产业。一旦战争蔓延到此,英国的经济损失将不可估量;第二,英国想集中精力在华北作战,不想分兵南方,况且南方士兵的作战能力更强,官员的素质更高,战争难度更大。第三,一旦南方战乱,西方列强将纷纷借口登陆,挑战英国的既得利益。


英国,英国不想孤注一掷地冒险,而是试图保障长江流域的和平,维持现状。6月14日,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霍必澜提出“我们应当立即与汉口及南京的总督达成一项谅解……他们将在所辖地区内尽力维持和平。”随后,各国领事也相继对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转达类似的意向。


东南各省同样担心南方战争爆发。首先,战争爆发会破坏南方的经济。南方是中国经济中心,也是中国近代化建设最好的地区,一旦开战,将严重破坏中国的生产力。其次,一旦南方开战,列强势必在中国增兵,以图一举瓜分中国,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第三,南方总督和巡抚掌握地方实权,逐渐向军阀过渡,他们担心战争会破坏自己的既得利益。


当慈禧太后下令各省毁掉教堂,杀洋人、教民时,张之洞、刘坤一不仅拒绝,还采取措施保护外国机构、教堂、洋商。最终,东南各省和列强达成了《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东南互保局面正式形成。《东南保护约款》的内容主要是约定双方保护洋人的安全,以及限制活动的范围。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 主要是保护洋人产业的条款。


这些章程条款是中国代表拟定,代表了东南巡抚的意见。从章程的具体内容来看,东南互保并没有出卖国家利益、特权给列强。相反,经过谈判,列强许多原本已经取得的权益竟然还遭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慈禧太后态度转变,下令镇压义和团,列强也拒绝签订条款,因为列强并不想放弃这些特权。


不过,东南各总督和巡抚都按照条款的原则执行了条款,并没有给与慈禧太后军事和经济上的援助,还派遣军队驻扎徐州防止义和团南下。列强对东南巡抚严格执行“东南互保”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列强虽然没有签约,但是也一定程度上执行了条款。




三,“东南互保”的利和弊

三大总督执行“东南互保”后,盛宣怀又致电浙江巡抚刘树棠、山东巡抚袁世凯、四川总督奎俊,他们都表示同意加入到东南互保之中。 如此,东南互保的省份就已经占据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了。


东南互保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南方的经济。由于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大量绅商携资南下,加速了近代工厂的兴建。在1900年,祝大椿开办了华兴面粉厂,荣氏兄弟无锡开办了保兴面粉厂,而张謇大生纱厂也得到更大的发展。从1901年到1905年,在上海、苏南一带新开的工厂就有62家。


东南互保进一步加强了上海的地位。战乱中,一批文人涌入上海,使得上海成为了文化中心。例如严复就是从天津南下上海的,天津的北洋大学堂师生也蜂拥进入上海,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上海南洋公学因之特设了铁路班。1900年,上海租界的人口从1895年的29万上升到了44万。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东南互保的影响则更加复杂。东南互保虽然保住了南方,但是也加速了抗击八国联军的失败,最终清朝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让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而列强得到的这些特权,同样也会涉及到南方地区。


东南互保阻止了列强军队进入长江流域,但是也助长了英国占领上海的野心。为了借口保护上海的产业和人员,英国多次在上海增加军队,到8月已经增兵到2000人。英国独占上海的企图遭到列强的反对,其他国家也表示要在上海增加军队。最终,列强之间形成了制衡,最终接受了“门户开放”的条款。1903年,列强才从上海撤兵。


东南互保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东南互保标志着清朝的中央集权已经瓦解,东南各省的离心离德让满清贵族寝食难安。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朝的顽固派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于是东南总督、巡抚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他们开始推动清朝进行了新的一轮改革。


南方地方官员的改革主要是推动现代化建设,而慈禧太后则极力加强中央集权,不断收回总督的权力。然而,慈禧从地方收回的权力最终又被袁世凯所掌握。后来,清朝爆发辛亥革命,南方各省巡抚摇身一变就成为了中华民国的地方官员,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而袁世凯则接受南北和谈,逼迫清帝退位。


总体而言,东南互保不是卖国行为,而是地方官员在特殊时期做出的理性判断。东南互保不仅保护了南方的经济,加速了清朝中央集权的瓦解,还导致新兴势力的进一步崛起,奠定了清末民初的政治格局。东南互保中的总督、巡抚还没有完全成为军阀,他们的所作所为是符合国家利益的。




【本文标题和网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东南各省仍与列强保持和平关系(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情况) www.chun1983.cn/cjxs/110335.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