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因一块地引发的中西文化冲突,持续30年,还牵扯到义和团运动


来源: 知识分享  /  作者: 待收藏 /  2023-04-08 17:20:01  /  次浏览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因一块地引发的中西文化冲突,持续30年,还牵扯到义和团运动,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865个字,大小约为9KB,预计浏览完需要5分钟,请仔细阅读吧!

在十九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依靠不平等条约带给他们的种种特权深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在传教过程中与村民在习俗观念、文化心理方面发生了冲突,引起平民对传教士的激烈反对,造成了大量的民教冲突案件发生。


其中,梨园屯教案持续了近三十年的时间,由于民教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发展为血与火的战斗,成为义和团运动发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近代以来发生的几百件教案中是一个典型案件。


上图_ “魔鬼(外国人)崇拜猪(耶稣)”,义和团的宣传起义图


19世纪末,东昌府冠县梨园屯爆发了一桩教案,并由此引发了著名的义和拳运动。要了解梨园屯教案发生的原因,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梨园屯的地理位置。梨园屯位于山东和直隶的交界地带,是冠县十八块飞地之一。由于梨园屯位于直隶山东的交界地带,因此这片地区管理混乱,极容易发生暴力冲突,由争夺玉皇庙基引起的梨园屯教案就是个典型事例。


从梨园屯教案的经过来看,民教冲突的导火索是因为教会势力要霸占玉皇庙庙产,显然是天主教会唆使教民首先挑起的。在冲突的过程中,教民的态度嚣张,在他们的背后有外国教会势力的撑腰,而教会势力背后是西方帝国主义,因此争夺庙产权的斗争实质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斗争。


上图_ 天主教


1873年是梨园屯教民与村民的第一次民教冲突,这次冲突的中心是双方对玉皇庙地的争夺。在1869年,天主教教民看上了梨园屯的一块土地,这里原来是玉皇庙庙址,但多年来无人修缮已经变成了一块荒地。教民向村中管事提议将其中一块地分给教会用作建造教堂,双方签订了地亩协议。


协议签订以后,教会便于1873年在玉皇庙上建造了一座教堂以及传教士的住宅。在玉皇庙上突然出现了一座西方教堂,这对梨园屯居民在心理上和文化上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导致村民反教心理日渐增长,将教会告到官府,要求收回土地拆毁教堂。知县韩光鼎根据签订的协议判定教民可以修盖教堂,这是民教的第一次冲突,以教民的胜利告终。


1881年是梨园屯民教第二次冲突,当时村民在玉皇庙附近游玩,由于受到教民的故意挑衅,忍无可忍的村民冲进教堂,双方发生冲突。


冲突之后,村民并无行动,但是教会方面却利用此事大做文章,请求法国公使出面干涉,要求中国官府严惩挑事的村民。当时的山东巡抚任道镕属于封建保守一派,他不支持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选择袒护村民,隐瞒事实真相。对于玉皇庙庙产一事,判定归教民暂时借用,等到教民购买到建造教堂的新地之后就必须归还给村民,推翻了第一次冲突时的判定结论,第二次冲突以村民的胜利告终。


上图_ 任道镕的书法


1887年是第三次民教冲突,起因是天主教传教士福若瑟唆使当地教民在原来玉皇庙上重新修建教堂。这一行为遭到村民的反对,村民持械赶走教民,并将用作建造教堂的砖料抢走,改为塑造玉皇神像,后又将教民告到官府,要求严惩犯事教民。


当地的六位士绅代表村民打官司,知县何式箴迫于天主教的威势,对六位士绅严加训斥,并把其中一位士绅王世昌功名革除,要求村民拆除庙宇建教堂,村民不肯,双方一直僵持不下。1889年在何式箴的主持之下,双方达成协议,教民将玉皇庙基地还给村民,村民另购地基为教民修建教堂。


后来教会单方面反对协议,坚持在原有的地基上建造教堂,并且告诫村民勿再滋生事端。随后山东巡抚福润推翻了1889年签订的协议,令村民将基地还给教会,同时让知县出资另购基地,用于村民建造新庙,设立义学之用,以此来安抚村民。之后六位士绅再次上诉,东昌知府将他们监禁起来,此事被称为“六大冤”。


上图_ 赵三多,义和团首领


“六大冤”出现以后,村民再很难通过士绅和政府来保留玉皇庙。他们只有一条路,就是用武力保护玉皇庙。这时,出现了所谓的“梨园屯十八魁”。“十八魁”是指最先在梨园屯用武力站出来保护庙宇的十八个人,包括阎书勤、阎书俭、高元祥等人。这些人主要是贫穷的雇农,跟随梅花拳首领赵三多学拳,在外国传教士的眼中,他们属于乡村的“破落户”。


随着护庙的发展,后来保护玉皇庙地的村民多了起来,不止有十八人参加了庙宇的保护活动。当教民在玉皇庙地址上修建教堂的时候,以“十八魁”为首的村民就会对他们发动攻击,直到把教民驱散。当村民在宅基地上修建庙宇时,也会遭到教民的骚扰。村民和教民互相僵持着,都不愿做出让步,梨园屯庙堂纠纷成为悬案。


上图_ 晚清的天主教堂


1897年传教士欲重新修建一所更大的教堂,遭到村民们的反对,村民第二次拆堂建庙,这一年也是山东教案爆发的高峰期。在这次冲突中梅花拳首领赵三多也参与了这次民教冲突,阎书勤为了阻止教民建立教堂,邀请师傅赵三多“亮拳”,赵三多带领3000左右拳众在梨园屯亮拳三天,使当地的教民极为震惊。后阎书勤带领拳众2000多名持械强行阻止教民建教堂,击杀了两名教民,又重新建立了玉皇庙。在1897年的梨园屯事件后,阎书勤等“十八魁”受到了官府的通缉,他们开始转移到梨园屯周边进行反洋教斗争。


1897年11月,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侵占我国胶州湾,一些外国传教士也借机对平民进行恐吓。1898年2月间,冠县、威县一带谣传要来洋兵,赵三多等人决定起事。1898年,赵三多,阎书勤等联合直隶山东地界的反教力量,树起了顺清灭洋的大旗,赵三多将梅花拳改为义和拳,决心与教会力量进行对抗。1900年,官府与洋人进行勾结,集合力量,全力镇压义和拳,由于起义的范围小,受到官府的包围,战斗失败,阎书勤被捕,这标志着义和拳反洋教斗争的失败,也标志着梨园屯教案的终结。


上图_ 巨野教案 遗址


为何玉皇庙能够成为梨园屯教案的核心点,并且围绕玉皇庙地产纠纷而产生的民教冲突能够持续近三十年的时间?


这场冲突表面上仅仅是为了一块土地,但是实际上是中西文化的冲突,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体现了村民对于西方文化的不认同感。玉皇庙是整个梨园屯族群和睦、团结、兴旺的象征,玉皇庙神像在梨园屯村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玉皇庙也是广大村民信仰和情感的寄托,几乎相当于教堂在基督教徒心中的位置。


在重要的节日,村民要集体参拜玉皇神像,要在玉皇庙中举行集体活动。当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村民要在玉皇庙中祈求、祷告。村中集体性的重大决策要在玉皇庙中完成,甚至村民之间的纠纷也要在玉皇神像前面化解。因此玉皇庙代表了当时村民的一种心理寄托,也是当时梨园屯的文化象征,它不仅是一块土地,更是百姓心中的正义之所。对于玉皇庙的地权维护,梨园屯百姓必须坚持下去,所以这桩教案持续了三十年的时间,贯穿了传教士传教的始终。


作者:旷荡思无涯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王振华;李金鹏.从庙堂之争到义和拳(团)运动——梨园屯教案管窥[J].文物春秋,1991


[2]肖洁.梨园屯教案研究[C].河北师范大学,2013


[3]东泽民.梨园屯教案与义和团运动起源[J].兰台世界,2011


[4]江斐.梨园屯教案与冠县乡村社会[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韩小林;陈顺达;黎燕林.从《申报》看19世纪70年代的民教冲突[J].嘉应学院学报,2017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标题和网址】因一块地引发的中西文化冲突,持续30年,还牵扯到义和团运动 www.chun1983.cn/cjxs/110239.html

页面缓存最新更新时间: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推荐阅读:
TOP